秋词(其一)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

《秋词(其一)》原文+赏析(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英语单词、英语语法、英语听力、英语知识点、语文知识点、文言文、数学公式、数学知识点、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English words, English grammar, English listening, English knowledge points, Chinese knowledge points, classical Chinese, mathematical formulas, mathematics knowledge points, composition books, other material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秋词(其一)》原文+赏析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赏析《秋词》其一

赏析《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词》其一赏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这两句出自《秋词》的千古名句,道出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在历代诗家的眼中,秋是悲凉的、寂寞的、萧索的。
但这首《秋词》全然没有那种颓唐沮丧的氛围,而让人感到的只是一种激越的气质和情怀,一种慷慨悲壮的美。
词人用鲜艳明快的笔调,写下了秋天丰收的景象:“橙黄橘绿时,霜降摘柿时。
”是啊,当萧瑟的秋风吹落梧桐叶子,已报人间岁月的更换,这时的杭州西湖岸边依然是一片万木苍翠、山花烂漫的壮丽景象。
词的上片“碧天如水赴秋时,滤绿涨红欺晓诗。
”两句,运用想象和比喻,传神描摹了秋天清晨湖上飞鸟翔集的娇姿和湖畔晨曦的绚丽多姿。
开头两句对仗工整,体现了初秋时天高云淡。
疏放明朗的气氛。
“赴秋时”三字,极写秋高气爽的时令节气。
“滤”字则将“绿涨红流”四种现象合写,渲染了深秋的湖上胜景。
“欺晓诗”三字则以人拟景,说词人自己被湖上美景所醉,清晨迟迟不起床,已耽误了早间赋诗的雅兴。
“绿涨红流”四个字以拟人笔法,写出了晨曦中青山绿水的色彩斑斓。
这种清晨晓景,如同一幅生动明快的水墨画,洋溢着勃发的诗兴和盎然的秋意。
上片“待晴凭醉登临远,望翠依凉梦枕高。
”两句写游兴。
词人带醉意而游,玩味山川之胜。
“凭醉登临远”写词人登山临水的欲望。
“望翠依凉梦枕高”,则写词人登上高处之后的美妙心境。
“望翠”,即饱览山川秀色;“依凉”,是说靠着清凉的感觉。
临水登山,习习凉风便会使人感到一种清冷的气息,于是便有了下边“凉入酒樽初自可,睡思琴床梦已甜”的感受。
“初自可”三字表达了此时此刻作者的美感。
“梦已甜”则是讲词人在醉卧之后做了一个美妙的梦。
这时的西湖已经是银装素裹,“寒汀怪石霜后色,弯柳画桥烟外影”(《与从侄杭州刺史杲书》),“残雪庭除瑞旭照”(《竞渡曲》)。
虽已深秋,而晨曦初露之时却有这样令人心醉的胜景:一座座小山丘岩石在寒秋中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颜色;一道道小桥流水边笼罩着烟雾般的水汽和树影;一丛丛汀洲怪石上覆盖着洁白的残雪;那红艳艳的朝阳正在逐渐升高。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

课外古诗《秋词(其一)》四首鉴赏练习(一)《秋词(其一)》诗歌鉴赏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 诗中描绘“秋日胜春朝”景象的句子是什么?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3分)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
C、两首诗词都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各自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D、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4.同是写秋,两位作者表露的心境有什么不同?(2分)5.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3分)答案:1. (3分)D2. (3分)要点与评分:写出“晴空一鹤排云上”或全句均可得1分,写错字不得分:准确写出作者人生态度2分,(意思相近酌情给分)示例: 晴空- -鹤排云上;表达了诗人虽屡遭贬谪却愈挫愈奋的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3.C4.《秋词》表达了豪迈乐观之情。
《秋思》表达了游子悲秋思乡之情。
5.“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黄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
(2分)6.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二首

秋词二首(其一)作者:刘禹锡朝代:唐体裁:七言绝句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注释】①悲寂寥:悲叹萧条。
②春朝:春天。
③排:推开。
④碧霄:青天。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赏析】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
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刘禹锡《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词阅读理解

刘禹锡《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词(其一)刘禹锡①自古逢秋悲寂寥②,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③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①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
参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改革,失败后屡遭贬谪。
①寂寥:冷清萧条。
①排:推开。
(1)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
(2)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奋发进取、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的明丽秋景,诗人心情豁然开朗,引出豪迈诗情,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写法的赏析。
解答此题要结合诗意和作者的情感分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诗人将文人墨客眼中寂寥的秋天和生机勃勃的春天对比,明确表达自己的见解,在诗人眼中秋天胜过春天,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人情感态度的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把握诗中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作者的感情基调,同时,要联系诗中的景、物、意象来体会。
根据“我言秋日胜春朝”可知,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奋发进取、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
第二问结合诗歌内容,注意语句通顺合理。
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的明丽秋景,诗人心情豁然开朗,引出豪迈诗情,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赏析
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鉴赏品析
1.诗人认为“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
秋天天高云淡,爽朗明快,在诗人看来更易获得灵感和激情,使人产生积极奋发、昂扬向上的精神气概。
这一说法蕴含着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感情。
2.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展现了一幅晴空中鹤飞冲天的动人图景,表现了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豁达情怀,体现了面对困难百折不挠的斗争精神。
秋词·其一_秋词·其一的赏析及诗意

秋词·其一_秋词·其一的赏析及诗意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秋词·其一的赏析,方便大家学习。
本诗背景:公元805年(永贞元年),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
失败被贬。
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
《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
原文:《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注释:悲寂寥:悲叹萧条。
春朝:春天。
排云:指排开云层。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
碧霄:青天。
诗意: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秋词其一诗情的意思

秋词其一诗情的意思诗情指诗人的诗兴。
秋词二首·其一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翻译】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赏析】刘禹锡的《秋词》,一反常调,另辟蹊径,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
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
原诗两首,这是其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
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
“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
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
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
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
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
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