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合集下载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ppt课件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ppt课件

(1)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实质天皇专制;国民享有 一定权力
(2)议会设贵族院和众议院(贵族院由皇族和华 族组成;众议院由选举产生,有财产年龄限制,权 力很有限)
(3)设立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天皇负责)和枢密 院(天皇最高顾问,实际上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4、评价
(1)具有浓厚封建性(天皇)
(2)是历史进步(人民权利,国家体制)
(3)巩固日本近代天皇制(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
合专政)
PPT课件
3
比较英国和日本的君主立宪制有何不同?
不同点
君主权力 议会与君主 内阁与议会 掌握实权者
关系
关系
英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 大于君主

至高无上
天皇解散 议会
内阁对议 会负责
资产阶级
内阁对天 皇负责
天皇为代表 的官僚军阀 集团
相同点:形式上.
18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 蓝本
C、1894年挑起甲午中日战争,《马关
条约》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
D、参加八PPT课国件 联军侵华战争
6
讨论: 四、明治维新的历史作用?
PPT课件
7
图一 伊藤博文与日本宪法颁布
政治:1889年,颁布了资产阶级性质的《大 日本帝国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制,基本 确立了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强和资本主义发 展的需要,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PPT课件
17
天皇
协 助 天 皇
神 总揽圣统治权 掌握行使军不可队立统法权帅权
服 务 于 天 皇
议会
侵 内阁 枢密院

协赞天皇行使立法权 直接对天皇负责

第4课_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课_走向世界的日本

掌握实权者
英 国
统而不治
议会权力 大于君主
日 本 至高无上 天皇解散
(神权色彩) 议会
内阁对议会 负责
内阁对天皇 负责
资产阶级
天皇为代表 的官僚军阀 集团
二、崛1、起日的本东有方哪些大有国利的外部条件
二、崛起的东方大国
(一)有利条件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 分割中国;
国内:明治政府加紧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19世纪60—90年代,当我国以“中体 西用”、“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 动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时,一衣带水的日 本也不甘沦为列强的殖民地,进行了划 时代的明治维新,90年代的甲午中日战 争无情的检验了这两场几乎同时代的自 强运动。回眸甲午风云,悲愤之余我们 不禁沉思:明治维新究竟给日本带来了 哪些变化?阅读课本分析明治维新之后 日本的发展状况如何?课本又是从哪几 个方面阐述?
5、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 A、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B、发展交通运输业 C、创办国营企业 D、推动民间企业的发展 6、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 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 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国崛起》
请问?
“威廉一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日本宪法的一些原 则。”是指哪些原则?
(四)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和影响
特点:浓厚的封建性 天皇掌握国家主权
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 历史的进步性 参政权,形式上确立了
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影响:标志日本天皇制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 巩固了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具有浓厚封建性(天皇)
7、日本明治维新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 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 A.天皇权力至高无上,支持革新力量 进行改革 B.倒幕派掌握政权,力行革新,顺应 了时代潮流 C.废藩置县,建立近代统一国家,形 成统一市场 D.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推行“文明开 化”政策

人教版选修走向世界的日本PPT完整版

人教版选修走向世界的日本PPT完整版

法之父。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日本通过 《大日本帝 国宪法》确 立了什么政 体?其实质 是什么?与 欧洲哪个国 家的宪法特 别相似?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近代日本天皇政体示意图: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一、富国强兵、民族独立 ——崛起的东方大国
▪ 一)表现
▪ 经济上,实现资本主义工业化 ▪ 军事上,建立了一支现代化军队 ▪ 对外,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 二)有利条件 ▪ 国际:19世纪后半期,西方列强忙于侵略
分割中国 ▪ 国内:改革,发展资本主义
收回主权
(1)过程:
A、1894年,日英条约,英放弃治外法权 B、美国等国也与日本签订了类似的条约 C、20世纪初,日本废除了与西方的不平等条约,获得了 国家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成为列强中的一员。 (2)意义: 逐步摆脱了民族危机,实现了民族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
▪ 日本1889年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 为蓝本
试比较这两部宪法的相同之都 君处确 主立 立了 宪
政体
议会:权力较小,尤其是众议院(帝国议会) 君主: 掌握国家最高权力 内阁:行政机关,只对君主负责
君主权力突出,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二战的两大元凶
人教版选修1 8.4走向世界的日本 (共21张PPT)

6本课的突出特点是拟人手法的运用, 把植物 和种子 分别当 作“妈 妈”和 “孩子 ”来写 。“妈 妈孩子 ”这样 的关联 ,易触 动儿童 的情感 世界, 易激发 想象、 引发思 考,读 起来亲 切、有 趣,易 于调动 小读者 的阅读 兴趣。

第8单元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含详解)

第8单元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含详解)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课件6: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课件6: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明治政府1889年2


月日本政府以天皇

的名义颁布了“御

赐”的《日本帝国

明治天皇睦仁
(1852—1912) 宪法》。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背景 (1)明治维新期间,农民负担沉重,发动暴动。 (2)以中小资产阶级和地主为主体,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明治政府领导人意识到进行政治改革的必要性。
【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各种政治力量的政治经济诉求分析可知, 实质是要求明治政府的政治经济改革向纵深发展,故本题 选A;B是其目的,C、D错误。
2.1891年,正在访问日本的俄国皇太子尼古拉伊(后来的尼古 拉二世)被警卫津田三藏刺伤。当时的内阁政府对司法机关施 加压力,要求判处被告死刑。但是,担任大审院长的儿岛惟 谦指示具体负责审判的法官,要求按照法律规定,以普通人 的谋杀未遂罪论处。最终,被告被判无期徒刑。这一案件的 处理结果说明日本( ) A.确立了美国式政治体制 B.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对立 C.极端民族主义迅速抬头 D.司法取得了独立的地位
——王韬(1828~1897)《弢园文录外编》
(1)根据所学知识,列举日本维新“仿效西法”的主要事实。 【答案】事实:政治上: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确立君 主立宪制。经济上:殖产兴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思想上: 宣传西学,文明开化。社会生活上:衣食住行全面欧化。军 事上:建立一支现代化的军队。(任答4点即可) 【解析】结合日本明治维新在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 和军事上的内容来答。
2.内容 (1)日本实行君主立宪,但天皇享有绝对的权力。 (2)规定日本国民称臣民,他们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 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统而
英国 不治
议会权力 内阁对议 大于君主 会负责 资产阶级
天皇为代表
日本 至高无上( 天皇解 内阁对天皇 的官僚军阀
神权色彩) 散议会 负责
集团
5.评价:
(1)历史的进步性:体现在:
性质上:基本上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形式上:承认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 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作用上:标志日本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 秩序基本确立。
三.对外关系:收回主权、对外扩张
1.收回主 权:
①过程:(见课本)
②意义:逐步摆脱民族危机,实现民族 独立,成为亚洲近代唯一走上独立发展 道路的国家
2.对外扩 张:
①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国力上升 国内资源贫乏、市场狭小 军国主义传统
②表现:
A 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B 侵略朝鲜
1876《江华条约》打开门户--1895《马关条约》获得驻兵权-1905日俄战争后朝鲜成为日本的保护国--1910《日韩合并条 约》正式吞并
封建身份制度 经 工场手工业发展; 济 土地封建领主所有
实现形式上的“四民平等” 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实现工业化; 土地地主私有,统一征收地税
军 武士是职业军人 事
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文 西方文化刚刚传入 化
推行文明开化,发展近代教育
对 西方列强入侵,沦为半 外 殖民地
摆脱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走 上对外扩张道路
谈谈“走向世界的日本”中“走向世界”的 含义
一是采取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建立适应 资本主义发展的政治体制,走上资本主义 道路,顺应世界潮流;
二是随着自身实力增强和资本主义发展, 日本实现了民族独立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 的道路。

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八单元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3.领导者: 明治维新:尽管日本资 产阶级尚不成熟,但向资产阶级转化的 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倒幕 运动的领导。他们懂得斗争策略,建立 了军队和基地,分阶段完成了清扫敌对 旧势力的任务,保证了国内改革的顺利 进行 戊戌变法由资产阶级倾向的知识分子、 士大夫领导.力量脆弱,仅把希望寄托在 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加之守旧势 力强大,因而改革不能成功。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
历史选修一
第八单元 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走向世界的日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1889日本宪法的内容; 理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 过程与方法:对比探究中日改革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国力的强弱决定了国家 的国际地位的高低。 重点:1889年日本宪法制定的背景和内容; 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 张的过程。 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改革者素质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大刀阔斧地实 施了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措施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使日本 国际环境 发展资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的比较
相同之处: (1)都是在西方列强入侵、殖民地的 危险加剧,国内阶级矛盾尖锐的背景 下,为摆脱困境而实施的变革。 (2)都是在封建社会的基础上,接受 了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在短时期内移 植西方的大机器工业,从办军事工业 入手,逐渐扩展到民用工业。
3)军事:军事实力得到很大增强。通过甲午中 日战争和日俄战争,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4)国际环境:欧美列强对日政策出现多元趋势, 欧美之间矛盾重重。
过程: 1909年召开修改不平等条约会议 1910年发出了废除不平等条约的通知, 同时着手签订新的主权对等的互惠条 约,实现了关税自主和法权上的平等。 明治维新后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任务最 终完成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按照选举法,只有缴纳直接国税 日元 日元( 按照选举法,只有缴纳直接国税15日元(当时 的日元,不要与今天的日元相混)以上,年满25岁 的日元,不要与今天的日元相混)以上,年满 岁 的男子才有选举权, 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的男子才有选举权,30岁以上的男子才有被选举权, 年第一次选举时, 在1890年第一次选举时,选民仅占全国人口的 年第一次选举时 1.24%。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 1.24%。日本的议会没有独立的立法权,议会的立 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财政预算由内阁提出, 法必须经天皇批准方能生效,财政预算由内阁提出, 如被议会否决,政府可直接按上一年预算行事, 如被议会否决,政府可直接按上一年预算行事,实 际上议会只有赞成政府提出的法律和建议的权力。 际上议会只有赞成政府提出的法律和建议的权力。
导入新课
博文, (伊藤 博文 いとう ひろぶみ, ひろぶみ,1841年10月 年 月 16日—1909年10月26日) 日 年 月 日 日本近代政治家, 日本近代政治家,内阁 总理大臣(首相), ),明 总理大臣(首相),明 治维新元老。 治维新元老。
日 本 宪 法 颁 布
甲午海战图
日本侵入朝鲜江华岛
第八单元 日本明治维新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本课主要内容
1889年日本宪法的制订 年日本宪法的制订 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崛起为东方强国、开始实现“富国强兵” 废除不平等条约踏上对路对朝鲜的侵略; 扩张之路对朝鲜的侵略; 对台湾的侵略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 年日本宪法的特点; 对台湾的侵略 年日本宪法的特点 日本为什么能崛起为东方强国以及踏上对外 扩张之路与明治维新之间的关系 探究近代日本政治、 探究近代日本政治、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日 本和亚洲各国产生的影响问题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走向世界的日本
【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二、学习重点:
1889年日本宪法制订的背景、内容;日本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原因;对外侵略扩张的过程。

三、学习难点:1889年日本宪法的特点、影响。

【自主学习】
一、1889年日本宪法
1.原因:
农民暴动,中小资产阶级、地主不满,掀起“”;为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稳定社会局面。

2.内容:
(1)实行,天皇拥有绝对的权力。

(2)国民称臣民,享有法律范围内的言论、通信、出版、集会和结社的自由。

(3)议会分为和。

(4)是行政机关,内阁大臣辅佐天皇,对负责。

(5)是天皇的最高顾问,实际上是国家最高决策机关。

3.影响:
(1)局限:具有浓厚的。

(2)积极: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形式上也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是历史的进步;标志着地主资产阶级联合专政的统治秩序基本确立,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是近代亚洲第一部宪法。

二、崛起为东方强国
1.表现:
(1)经济实力的增强(2)军事实力的增强——现代化的军队。

(3)国际地位的提高。

2.影响:20世纪初,日本成为国家。

踏上侵略扩张之路。

三、踏上对外扩张之路
1.原因:
国内市场狭小,资源匮乏,无法通过正常渠道与其他帝国主义竞争。

2.表现:(1)明治政府成立时,便有对外扩张之心。

(2)1879年,日本正式吞并,改名为冲绳县。

(3)1876年侵入朝鲜,强迫朝鲜签订。

(4)1894年,挑起,中国战败;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割台湾、澎湖列岛并赔两亿两白银给日本。

(5)1900年,,日军出兵人数最多。

(6)1910年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四.明治维新的影响
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性质改革。

2.影响:
使日本由一个封建落后国家逐渐转变为一个封建色彩浓厚的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很快摆脱了民族危机,成为亚洲强国。

但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竭力推行,很快走上了侵略扩张的道路。

【合作探究】
学术界一般认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在最近的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有些学者主张;“明治维新”应理解为一次“明治革命”,而另一些学者则提出“明治中兴”的解释。

请回答: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为什么?请说明另外两种观点的可理解之处.
【巩固提高】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A.改革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B.资产阶级是改革的领导者
C.改革废除了封建身份制度D.改革发展了资本主义工商业
2.有关明治维新后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B.日本逐步收回国家主权
C.为亚洲国家提供了实现民族振兴的经验
D.彻底铲除了日本封建残余势力
3.关于日本明治维新前后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由封建社会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②由半割据状态转为中央集权国家
③封建等级制度被形式上的身份平等所代替④资本主义文化完全取代了封建文化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日本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确立了日本的近代天皇制度政治体制的标志是()A、幕府统治被推翻B、明治维新开始
C、明治维新其间自由民权运动掀起D、《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
5.19世纪60年代俄、日两国改革的不同之处是()
A.在封建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背景下发生 B.以暴力推翻原有政权后进行C.改革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6.明治维新对日本历史发展的重要影响有()
①走上近代化道路②成为先进的工业国③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国家④赢得民族独立富强,成为东亚强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7.日本1889年宪法规定,天皇总揽统治大权,内阁辅佐天皇。

包含相似规定的宪法是
A.《德意志帝国宪法》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英国《权利法案》
8.下列不平等条约,在性质上同《日美亲善条约》最为相似的是()
A、中英《南京条约》
B、中日《马关条约》
C、中法《黄埔条约》
D、中俄《瑷珲条约》9.经过明治维新,日本发展成为亚洲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同时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大肆侵略扩张。

这是因为()
A.国家倡导并优先发展军事工业 B.制定了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C.建立了带有强烈封建性和军事性的政治体制
D.政府把大量国营企业优惠或无偿转让给享有特权的资本家
10.下列符合日本《大日本帝国宪法》的是()
①天皇总揽统治权②议会形同虚设,没有权力
③内阁拥有军队的统率权④标志着日本近代天皇政治体制的建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夫以战为主者,镇国之说,以和为主者,航海通商之策。

以国家大计言之,欲先发展宏图而驭四夷,非航海通商又何以为之耶?如仍闭关锁国,坐以待之,则势屈国缩,非又如何待也。

材料二过去的西洋文明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材料三东西方人民风俗不同,思想自相悬殊,各国相沿的习惯历数千百年之久,纵使利害十分明白,也不应该骤然强搬硬套,吸收外国文明……当取则取,当舍则舍,这样才能调和适宜。

——以上材料均摘自《日本政治史》请回答:
(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意义?
(2) 材料二的思想对材料一来说,有何继承和发展?这种主张是从什么事件以后开始的?
(3) 材料二、三在对待外国文明上的主张是什么?有何现实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