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湘教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作业 含解析

高考复习方案高考地理湘教全国卷地区一轮复习:第2讲 等高线地形图 课时作业 含解析

课时作业(二)第2讲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图K2-1为某地区等高线(单位:米)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图K2-11.图中的河谷是当地耕地主要分布区,为保障灌溉水源,该地区计划建一座水库,在①②③④四个备选地点中,最适宜建水库大坝的是()A.①B.②C.③D.④2.图示地区的甲、乙、丙、丁四个村落中,未来最有可能发展为城市的是()A.甲B.乙C.丙D.丁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某等高线地形图(图K2-2)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读图,回答3~5题。

图K2-23.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防火瞭望塔,在①②③④选址方案中,瞭望范围最大的是()A.①B.②C.③D.④4.研究小组对该区域考察的项目最不可能是()A.山区植被种类调查B.中心商务区选址研究C.河流水质取样分析D.村落空间分布研究5.小明同学沿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图K2-3中的()A BC D图K2-3图K2-4为某半岛沿不同纬线的地形剖面图。

读图回答第6题。

图K2-46.图中山脉的走向是()A.东北—西南走向B.东西走向C.西北—东南走向D.南北走向为了响应全民健身活动的号召,甲城镇设计了一条健身线路,如图K2-5所示。

读图,回答7~9题。

图K2-57.这条健身线路的最大相对高度约为()A.299米B.399米C.499米D.501米8.M处的地形名称及适合在该地区开展的运动是()A.瀑布低空跳伞B.长城攀岩C.陡坡低空跳伞D.陡崖攀岩9.在A、B两个休息亭休息的人能与N点通视吗()A.两个亭都能B.两个亭都不能C.A亭能,B亭不能D.A亭不能,B亭能根据图K2-6中信息,回答10~11题。

图K2-610.图中等温线a的值可能为()A.18℃B.20℃C.22℃D.24℃11.R地所在的半球位置和地形可能是()A.北半球山地B.北半球盆地C.南半球山地D.南半球盆地读南非灯光强度指数(指数越高,灯光强度越强)等值线分布图(图K2-7),回答12~13题。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轮2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对应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轮2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对应习题及答案解析

等高线地形图及其应用习题及解析我国某山脉主峰由古老的片麻岩构成,第四纪冰期时该地雪线高度为海拔3500~360米。

图一为该主峰附近地形图,图二为图一中某地的谷地景观图。

完成下面1~2题。

1.图二谷地景观可见于图一中的()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2.图二谷地的成因是()A.构造断裂下陷B.流水侵蚀作用C.岩层挤压弯曲D.冰川侵蚀作用2020年5月27日上午11点整,中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将五星红旗插上世界最高峰峰顶,实现了45年后我国测绘队员的再次登顶。

从位于5200m的大本营向上,队员们要经过甲、乙、丙、丁四个营地,其中一个营地由于空气流通不畅,容易引起高原反应,被称为“魔鬼营地”。

据此完成下面3~4题。

3.图中“魔鬼营地”是()A.甲B.乙C.丙D.丁4.每年的5月是珠峰登顶的窗口期,主要原因是()A.氧量较多B.风雪较小C.白昼较长D.气温较高小海坨山位于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建有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滑道落差近900米。

小海坨山半山腰置出现一定厚度的低云,且停留时间较长,对滑雪赛事有一定影响。

研究表明,山地背风坡下沉气流与爬坡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促进半山腰云形成的关键因素。

下图示意小海坨山及附近地形。

据此究成下面5~6题。

5.半山腰云主要分布在小海坨山主峰及山脊的()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南方D.西北方6.与半山腰云邻近的下部气团相比,上部气团性质偏()A.暖干B.暖湿 C.冷干D.冷湿7.为了赛事的顺利进行,气象部门预报半山腰云最需要精准观测滑雪场附近的()①相对湿度①气压变化①气温水平分布①气温垂直分布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图,图中断层附近有一条溪流。

断层东侧相对上升﹐西侧相对下降。

完成下面第8题。

8.该溪流()A.流向为自南向北B.侵蚀地表,形成断层C.晚于白垩纪形成D.西岸平坦,东岸陡峭读右图,完成下面9~10题。

9.图示区域内最大高差可能为()A.50米B.55米C.60米D.65米10.图中①②③④四处附近河流流速最快的是()A.①B.②C.③D.④11.在图示区域内拟建一座小型水库,设计坝高约13米,若仅考虑地形因素,则最适宜建坝处的坝顶长度约为()A.15米B.40米C.65米D.90米下图是我国东南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图中虚线为观光索道线,索道运行速度保持恒定。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详解)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之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详解)

等高线地形图专题训练一、选择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某生物爱好者徒步在某半湿润与半干旱的过渡区域内了解林木分布状况,宿营地选择在①处。

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20米。

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区域内的最大高差可能是()A.89米B.100米C.117米D.140米2.图示区域内的溪流条数和流向分别是()A.1条自东北向西南B.1条自西北向东南C.2条自西南向东北D.2条自东南向西北3.选择在①处宿营的主要原因是()A.位于河谷,取水方便,温暖B.位于山脊,风力大,凉爽C.位于背风坡,地势平,方便搭建营地D.可避开山洪、山石崩塌威胁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某区域地形分布,读图完成4~6题。

4.关于a、b溪流或水渠的说法,正确的是()A.a的图示河段落差可能为60 mB.a由北向南流C.b可能是一条人工水渠D.a注入b5.暴雨发生时,甲乙丙丁中最易被侵蚀的地点及原因是()A.甲地凹岸B.乙地凸岸C.丙地凹岸D.丁地凸岸6.绘制一幅该地地形剖面图,要求突出地势起伏加大的效果,绘图时采用的做法是()A.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图幅B.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图幅D.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钦州湾位于北部湾北部,是一个半封闭海湾,由内湾和外湾构成。

内湾分布着大面积的牡蛎浮筏养殖。

下图为钦州湾枯水期浮游动物丰度(每立方米海水中所含浮游动物的数量)空间分布图。

据此完成7~9题。

7.钦州湾浮游动物的分布特征是()A.内湾集中分布于河口附近B.内湾西部高于东部C.外湾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减少D.外湾从海岸线两侧向中部增加8.影响钦州湾内湾与外湾浮游动物丰度差异的主要因素可能是()A.洋流流向B.水流变动C.光照强度D.海水温度9.钦州湾内湾大面积的牡蛎浮筏养殖产生的影响是()A.增加生物多样性B.提高海水水质C.调控浮游动物生物量D.缓解河口泥沙淤积某高中研究性学习小组到下面等高线地形图所示区域实地考察。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12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二、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应用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1.含义: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 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 地势起伏 状况。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2.意义:地形剖面图是在等高线地形图的基础上绘制的。 它在平整土地,修建渠道,建筑铁路、公路和其他工程时,可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6)估算坡度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①应用:一般情况下,如果坡度大于25° ,则不宜修建梯 田,因此,在山区能否修建梯田,常会用到坡度计算;此外山 区道路修建也会对坡度进行估算。 ②计算:公式 tanα= h/L,h为两点相对高度,可由两点等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顶。 在等高线地形图中,从某条等高线开始,继续往高海拔, 等高线呈同心环形,即表示山峰;两组同心环形等高线之间的 部分则是鞍部。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20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4)小地形单元 ——缓坡和陡坡的区分
核 心 考 点 突 破
第3页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二讲
与名师对话· 系列丛书
高考总复习·课标版·地理
最新考纲: 1.海拔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 2.等高线地形图
基 础 知 识 回 顾
的判读、应用及相关计算。 3.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判读及应用。 [构建体系]
名 师 微 课 导 学

2020届四川华蓥中学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等高线地形图(附参考答案)

2020届四川华蓥中学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等高线地形图(附参考答案)

2020届四川华蓥中学高考(人教版)地理一轮固基优选题:等高线地形图附答案专题: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一)(2019四川武胜烈面中学)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题。

**.图中M处最可能适宜开展的运动项目是()A.漂流运动B.滑雪运动C.跳水运动D.攀岩运动(二)(2019四川邻水丰禾中学)读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回答1--2题。

1.该地区的主要地形类型为()A.低缓高原B.山地C.丘陵D.平原2.图中有一处适合开展户外攀岩运动,运动员从崖底攀至陡崖最高处,上升的垂直高度可能为()A.65 m B.95 m C.135 m D.225 m(三)读下图,完成1~2题。

1.该地区拟建一条铁路,有人设计了一选线方案(如上图)。

方案沿线甲、乙、丙、丁四处设计最合理的是()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2.若要安排露营活动地点,就地形、水文特征判断,最不适宜的地点是()A.WB.XC.YD.Z(四)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平直高速公路分布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隧道路面的海拔与桥梁长度可能是()A.350米,600米B.360米,600米C.355米,1 000米D.345米,1 000米2.当山峰的阴影与高速公路与桥梁重合时()A.太阳升起B.北京时间12时C.即将日落D.一天中太阳高度最大(五)(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2.图中瀑布()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六)2017年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若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读图完成1--2题。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包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一轮巩固练习:等高线地形图含答案专题:等高线地形图一、选择题(一)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的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题。

**\图中M处地形的海拔最高点相对于甲城镇的高度可能为()A.508m B.316mC.264m D.198m【参考答案】B(二)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

下图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

据此完成1~3题。

1.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A.递减B.先减后增C.先增后减D.递增2.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水体营养盐B.太阳辐射C.水体含沙量D.洋流流向3.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答案:1.D 2.C 3.A解析:第1题,本题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

从图中可知,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加,故D正确。

第2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互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

此时为夏季,长江径流量较大,泥沙在河口附近淤积较少,冲入外海的泥沙较多,挟带至外海的营养盐类也较多,所以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受水体含沙量影响较大,C正确。

第3题,本题考查地理要素的相关性分析,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从题中信息可知,浮游植物数量与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与夏季相比,冬季水温低,浮游植物的数量会减少。

冬季长江径流量减小,江水含沙量由长江河口向外海递减,故浮游植物密度高值区向陆地移动,故选A。

(三)下图示意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等高线(单位:m)分布,图中水库水面海拔165米。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古牌坊与甲山峰之间的相对高度可能是()A.1 050米B.985米C.915米D.790米2.图中村落因多古祠堂、古民居、古牌坊等而著名,驴友小王想拍摄村落全貌,在①②③④处应选择的拍摄点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答案1.C 2.D解析: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100米,甲山峰海拔为1 000~1 100米;古牌坊海拔在水库水面以上,海拔为165~200米。

第02讲 等高线地形图(练习)(解析版)

第02讲  等高线地形图(练习)(解析版)

第02讲等高线地形图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A.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B.河流先向东流再流向东南C.最高处为山峰所在地D.甲乙两村的高差约为280米2.图中①、①、①、①四地中()A.①地发生山洪的几率最大B.①地可以看到山峰和乙村C.①地能欣赏到壮观的瀑布D.①地最适合夏季夜晚露营【答案】1.A 2.B【解析】1.读图可知,图中等高距为100米,最高处海拔在900~1000米,不是山峰所在地,C错误。

由等高线弯曲方向和河流流向相反的规律并且图的左边是北得知,图示河流先流向南,再流向西南,B错误。

乙村的海拔在400~500米的范围内,甲村的海拔小于100米,高差大于300米,D错误。

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图中显示该区域平原主要分布在西北部,A正确,故选A。

2.①地等高线凸向低值,为山脊,发生山洪的几率小,A错误。

①地是平缓的山脊,可以看到更高处的山峰和无阻挡物相隔的乙村,B正确。

陡崖的上方没有河流,在①地不会形成瀑布,C错误。

①地距河流较近,夏季可能暴发山洪,不适合露营,D错误,故选B。

【点睛】等高线地形图判读的方法:1.读数值。

一要读出区域地势起伏大小;二要读出海拔最大、最小值。

依据数值特征可以识别地形类型。

2.读延伸方向。

依据等高线的延伸方向确定地形走向,如山脊走向。

3.读疏密程度。

依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确定坡度陡缓、坡面凸凹和陡崖。

4.读弯曲状况。

依据等高线的弯曲状况确定山脊、山谷和鞍部。

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单位:米)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3.关于图中信息的判读,正确的是()A.①①两处的相对高度为400米B.①处为山脊C.①处比①处坡陡D.①处为该区域最高峰4.为发展经济,溪水村规划了多项旅游开发项目,其中不合理的是()A.A处开发攀岩项目B.B处开发漂流体验项目C.C处修建观景台D.溪水村周边种植果树,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答案】3.B 4.B【解析】3.由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是100米,那么①①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A 错误;①等高线向海拔低处突出,应该是山脊部位,B正确;①地比①地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C错误;图中的C应该是该区域的最高峰,海拔在900米以上,1000米以下。

2020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练习

2020年度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练习

第二讲等高线地形图(2017四川成都测试)下图为某区域地形图。

读图,完成第1~3题。

1.图中河流流向为( )A.西北流向东南B.正东流向正西C.东南流向西北D.西南流向东北2.图中山峰的海拔可能是( )A.465 mB.455 mC.445 mD.435 m3.图中陡崖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20 mB.29 mC.39 mD.40 m答案:1.D 2.B 3.C解析:第1题,河流由高处流向低处,结合图中的指向标,可判断出河流自西南流向东北,D项正确。

第2题,河流两侧等高线数值相等,图中等高距为10米,可判断山峰高度为450~460米,B项正确。

第3题,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为(n-1)×d≤H<(n+1)×d,n表示重合等高线条数,d表示等高距。

图中陡崖处有三条等高线重合,等高距是10米,可计算出20≤H<40,C项正确。

(2017江苏镇江测试)下图为我国华北平原西部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图中的低山、丘陵地带正在打造“太阳山”——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主要与日照强度、日照时间和太阳能面板清洁度有关。

据此完成第4~6题。

4.关于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支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河落差超过1 400米B.②河获得的雨水补给量最多C.③河春季流量比夏季大D.④河有凌汛现象5.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安置太阳能板,其发电效率最高的是( )A.甲B.乙C.丙D.丁6.与甘肃河西走廊相比,该地建设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的比较优势是( )A.太阳辐射强B.日照时数多C.用地成本低D.面板清扫频次少答案:4.B 5.B 6.D解析:第4题,①河穿过6条等高线,等高距为200米,故落差为1 000~1 400米;②河流向与夏季风走向基本平行,地形雨丰富,且有支流汇入,补给量应最多;该地位于东部季风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集中于夏季;④地河流虽然由低纬向高纬流,但流经山区,落差大,流速快,不易结冰,难以形成凌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一轮检测:第10讲:等高线地形图
一、选择题
下图示意大西洋某旅游岛等高线地形,等高距是100 m。

读图回答1~2题。

1.该岛屿中( )
A.聚落④易遭受泥石流威胁
B.公路相对高度为400~600 m
C.站在聚落①能看到聚落②
D.聚落③附近以流水沉积为主
2.7月份,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第1题,聚落④位于山脊,而泥石流常发生于山谷;公路跨越不同等高线的条数为5条,则其相对高度大于(5-1)×100 m=400 m,小于(5+1)×100 m=600 m;聚落①与聚落②之间有山脊存在,故不能通视;③附近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难以发生流水沉积。

第2题,7月份,太阳直射北半球,该岛屿日出于东北方、日落于西北方,故应朝向西北方向看日落。

因此,适合游客观赏日落景观的聚落是①。

答案:1.B 2.A
下图是某种地貌的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

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最有可能形成瀑布的地方是( )
A.P B.Q
C.R D.S
4.为开发此地的旅游资源,当地计划修建一条通往O地的便道,甲、乙、丙、丁四条便道中最合理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
解析:第3题,由图中等高线数值可知,图中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外围有四条等高线在东、北、西三面重合,形成陡崖,其中P地等高线由低处向高处凸出,为谷地,最有可能形成瀑布。

故选A。

第4题,甲便道部分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A错误;乙便道穿过的等高线较稀疏,坡度较小,且经过山脊,道路干燥不易积水,B正确;丙、丁便道都经过谷地,道路易积水湿滑,且有的路段穿过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大,攀爬难度大,C、D错误。

故选B。

答案:3.A 4.B
(2019·淄博实验中学一诊)读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回答5~6题。

5.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
A.0.6 ℃B.1.8 ℃
C.2.5 ℃D.4.6 ℃
6.沿上图中a→b剖面线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下面四幅图中的( )
解析:第5题,海拔每升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从图中可以看出,最内侧的那条等高线为2 500 m,其附近是积雪分布的最低下限(0 ℃),c点的海拔为2 200 m,因此c 点的气温大约为1.8 ℃。

第6题,根据图中剖面线的位置,可以判断a端点海拔为2 200 m,b端点海拔在2 200~2 300 m之间,在接近a端点的2 300 m等高线与2 400 m等高线之间有一闭合等高线,由于其内侧有湖泊,所以可以判断该处为一低地,该低地海拔在2 200~2 300 m之间,所以D项正确。

答案:5.B 6.D
(2019·北京西城区模拟)读我国西南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回答7~8题。

7.图示地区( )
A.总体地势南高北低
B.地形类型以丘陵为主
C.最低处海拔不足900 m
D.河流两岸的坡度平缓
8.图中瀑布( )
A.落差最大可达80 m以上
B.形成与流水侵蚀作用密切相关
C.在甲处观赏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
D.为保证水量稳定上游水库需在夏季放水
解析:第7题,根据图中等高线的分布,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上,中南部海拔在1 000 m以下,所以总体地势北高南低,但是南侧的等高线明显密集于北侧,因此南侧(河流两岸)较陡,北侧较缓,A、D两项错误;图示地区海拔远大于500 m,不属于丘陵地形,B项错误;图中等高距是20 m,最低处在河谷最南端,海拔低于880 m,C项正确。

第8题,瀑布形成于图中陡崖处,一般都是由于河流河床岩石软硬不一,由河流侵蚀形成,B项正确;由图中等高线分布及陡崖相对高度计算公式可判断瀑布相对高度为20~60 m,A项错误;甲处海拔大于1 060 m,高于瀑布的海拔,在甲处应该是居高临下,而不会有“遥看瀑布挂前川”的效果,C项错误;我国西南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多雨,全流域河流水源补给充足,水量较稳定,上游水库没有必要放水,D项错误。

答案:7.C 8.B
(2019·福州模拟)下图是福州市城区边缘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

读图回答9~10题。

9.图中最高点和最低点的高差可能为( )
A.500 m B.550 m
C.600 m D.650 m
10.图中有一座占地17 000 m2的寺庙,有“进山不见寺”的特点。

该寺庙最可能位于( )
A.甲处B.乙处
C.丙处D.丁处
解析:第9题,图中等高距为50 m,最高点海拔介于900~950 m之间,最低点海拔介于350~400 m之间,则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范围为500~600 m,注意不能等于500 m或600 m,故B正确。

第10题,“进山不见寺”,说明寺庙位于低凹处;“占地17 000 m2”,说明寺庙面积较大。

图中丁处为闭合等高线,符合“小于小的”特征,为地势低凹处,且面积较大。

故该寺庙最可能位于丁处。

答案:9.B 10.D
叠加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可以用来计算地面高程的变化。

下面是某地不同时期的等高线图(单位:m)。

读图回答第11题。

11.下列图中能够示意该地被侵蚀部分的是( )
解析:选B。

侵蚀前与侵蚀后的等高线图叠加,侵蚀前海拔减去侵蚀后的海拔,得到被侵蚀的部分。

二、非选择题
12.(2019·天津调研)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量算图示地区铁路桥至公路桥一段河流的流程;写出大青山顶与李村之间的相对高度;站在大青山顶可否看到李村,并简述理由。

(2)某游客在山区小路游览,在小桥至古庙一段行走感觉轻松,请分析其原因。

(3)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解析:(1)结合铁路桥与公路桥之间的图上距离与比例尺计算出两地之间的实地距离。

从图中可以直接读出大青山顶和李村各自的海拔取值范围,然后计算出两地的相对高度。

由于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所以站在大青山顶看不到李村。

(2)小桥至古庙一段路较为平缓,所以游客行走感觉轻松。

(3)结合图示中的指向标知该区域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有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大;起伏大的区域则不利于聚落的发育,规模较小。

答案:(1)1 000~1 200 m之间。

250~350 m之间。

不能看到,因为两地之间有山脊阻挡视线。

(2)坡度缓;小路走向与等高线大致平行。

(3)地势北高南低。

地势低平的地区,聚落规模大;地势较高且起伏较大的地区,聚落规模小。

13.图1为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一个小区域,图2为建坝后河床剖面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

(2)分析影响该区域聚落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

(3)若该区域拟在聚落附近建一座小型水库,且最好工程量较小,请用“”标注坝址位置,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4)分析建坝后图示河段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的原因。

解析:(1)描述该区域的地形特征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主要地形类型及其分布、地势高低及其起伏状况、有无特殊地貌。

(2)由图可以看出,该聚落分布区等高线稀疏且海拔较低,附近有河流、池塘;位于南坡,是向阳坡和迎风坡,说明影响该地聚落分布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水源、气候等。

(3)水库坝址一般选择在“口袋状地形的峡谷处”,“口小”则工程量小,造价低,有利于建坝;“袋大”则有利于蓄水。

(4)河床剖面上升和下降主要是水库蓄水和放水导致流水沉积或侵蚀加剧引起的。

答案:(1)以低缓丘陵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区域内有河谷(盆地)地形。

(2)丘陵缓坡地形,低缓开阔,且利于排水;临近河流,水源充足;位于向阳坡,光照充足;位于迎风坡,降水丰富。

(3)绘图略(标在图中池塘所在的口袋状地形的峡谷处)。

理由:盆地出口处建坝,能形成较大库容,蓄水量大;地处峡谷地段,易截流,工程量小,造价低。

(4)受水库蓄水的影响,河流流速减慢,泥沙淤积,大坝上游河床上升;受水库季节性
放水的影响,大坝下游河床受到的流水侵蚀作用(下切)加剧,河床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