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体技术在水面舰艇隐身领域应用展望
舰船隐身技术及舰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浅谈

的 吸 波 材 料 应 该 具 有 “ 、轻 、 薄
宽”等特 点 ,即厚度 薄 、重量 轻 、
地 降低被敌方雷达发现和被敌方武
舰船外形隐身技术 :舰船外形
器击 中的概率。 近年来 , 随着科学技 隐身技 术的实质是将舰船 的强反射 频带宽 ,但薄的吸波材料不能使雷
术 的 发 展 ,各 种探 测 技 术 有 了长 足
m a t a t t c n o s e lh e h ol gy. Th i e d a t g s r Fra biblioteka v n a e
.
di a v n a e a d h w a s O i p o e r s d a t g s n t e y t m r v a e
d PIs a t a t i n w t p o s e l t c n o y O e i t n e t a i g f h r d r . a m s e l h s a e y e f t a t e h ol g t r s s iv s i tn o t e a a h g :at S ma n o n i h r a to b t e lc r ma n t wa e n p a ma el h’ i p i t s t e e c i n e we n e e t o g ei c v a d ls
隐 身 ” 。
R S减缩必然伴 随着另外某些角域 C 内的 R S增加 ,所 以舰船外形隐身 C
发展中出现 的一项高新技术 ,隐身
2舰船隐身技术
技术存在一定的威胁 区域。而敌方
技 术作 为提 高舰 船 系统 生存 、 突
舰船 隐身是 指对舰船 的特 性信 的探测器是从不同的角度探测舰船
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

文章编号:1001-893X (2009)08-0108-05等离子体与等离子体隐身技术3潘文俊,童创明,周 明(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陕西三原713800)摘 要: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一种新型的隐身技术,是雷达隐身技术的最新发展。
介绍了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讨论了等离子体的隐身机理,阐述了国内外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研究进展。
针对目前难以产生性能稳定的等离子体以及在目标表面难以形成持续均匀的等离子体层等技术难点,介绍了两种最新的改进措施,最后对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发展现状中图分类号:T N97;O441.4;O4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 .issn .1001-893x .2009.08.025Pl as ma and Pl as ma Stealth TechnologyPAN W en -jun,TON G Chuang -m ing,ZHOU M ing(The M issile I nstitute,A ir Force Engineering University,Sanyuan 713800,China )Abstract:Plas ma stealth is a novel type of stealth technol ogy and the latest devel opment of radar stealty technol ogy.I n this paper,the method of p las ma p reparati on is intr oduced,the stealth mechanis m is dis 2cussed,and the research p r ogresses at home and abr oad are summarized .A i m ing at such difficulty,as generating steady perf or mance p las ma and continuous p las ma layer on the target surface,t w o latest i m 2p r oved methods are intr oduced .Finally the p r os pective vie ws are analyzed .Key words:p las ma;stealth technol ogy;devel opment status1 引 言近20多年来,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各种精确的雷达探测技术以及精确制导技术大量地应用于武器系统中,使得各种精确制导武器的命中率比以前提高了1~2个数量级,这给传统的作战武器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构成了极大的威胁,要提高武器系统的突防能力和生存能力就必须采用隐身技术。
舰艇等离子防御体系

舰艇等离子防御体系等离子体(plasm)作为物质的第四种状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它的应用是多种多样的,军事方面的隐身等应用被人们逐渐熟悉。
但是等离子体作为防御武器却是一种新的概念,目前还少为人知。
本文通过对等离子体防御武器的工作原理。
作战过程和关键技术的介绍,使人们对这种防御武器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弹道导弹防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现有的弹道导弹防御手段是“以导反导”,即用防空导弹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
弹道导弹的弹头是高速飞行的小型锥状加固目标,速度快、飞行时间短、突防能力强,难以进行有效拦截。
特别是当来袭的弹头覆盖特殊的吸波隐身涂层,或周围有很多假目标为真弹头充当诱饵时,“以导反导”就更是难上加难,即使是目前性能最为先进的美制大气层外动能拦截弹(EKV)、“爱国者”(PAC-3)导弹以及俄制S-300导弹,反导效果也不甚理想。
据美国官方正式评估,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爱国者”Ⅱ型拦截“飞毛腿”导弹的成功率也仅为9%。
原因之一是因为“飞毛腿”的战斗部是加固的,“爱国者”导弹的战斗部碎片无法毁伤它。
高功率微波(HPM)作为新概念武器,以强大的电磁波束直接照射目标,损伤其电子系统。
依据电子系统的敏感程度,分别达到干扰、软杀伤、硬杀伤等效果,因此,高功率微波可以作为反导武器,拦截未采取电磁防护措施的导弹目标。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都已经对该种武器的杀伤机理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有效的防护方法,使得HPM武器对目标的杀伤威力大打折扣,影响了毁伤效能的发挥。
还有什么“秘密”武器可以用来拦截弹道导弹呢?地球物理武器不可取国外媒体披露,美国开展“高频有源极光研究计划”(HAARP),是在探索新的可能的反导武器。
虽然美国对外宣称这是一个“气象研究项目”,通过研究地球大气层的粒子特性和气象变化,探索人工改变气候的可能性,寻找改善无线电通信的途径,但是分析家认为,这实际上是一种战略性的地球物理武器研究项目。
该项目利用极光电子发射装置,向环绕地球的大气层发射超高频电磁波,再经过电离层的反射形成新的电磁场,电离层中含有大量的中性和带电粒子,有很强的导电性,能吸收、反射和折射无线电波。
等离子体在隐身方面的应用)

等离子体在隐身方面的应用
简介
与常规被动隐身技术不同,常规被动隐身是靠外形布局和吸波材料来减少被敌方雷达探测的可能,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属于主动反雷达隐身技术,像其他主动反雷达隐身技术一样(包括电磁对消技术,具有压制性干扰和欺骗性干扰的射频干扰机/雷达诱饵技术),等离子体是依靠自身特殊的物理性质以及对入射电磁波的特殊作用来达到隐身目的,目前有可能应用在飞行器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按结构分为外部开放式和封闭循环式。
外部开放式
所谓的外部开放式就是用于隐身的等离子体覆盖在飞行器体表上的,分局产生等离子体物质的来源不同又分为大气电离式和携带式两种。
其中大气电离式就是采用各种激发方法,将飞行器外表面的大气产生的等离子体来吸收反射干扰雷达波从而达到隐身的目的,而携带式是自身携带易电离的气体介质的容器,通过利用放电、微波等各种激发方式将工作气体在发生器内电离,然后将电离体释放到飞行器外面形成等离子体层,从而达到隐身或者减阻目的。
显然,这种发生器相对于大气放电形式具有耗能低,工作可靠,维护便利等优点,但需要携带容器等额外体积和重量。
采用外部开放式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被动隐身技术中隐身与气动之间的矛盾,可以不用牺牲飞机气动外形的前提下获得隐身能力。
此外,利用外形包裹的等离子体还可以进一步降低飞机的飞行阻力。
但是有利就会有弊,新技术不仅带来了新性能,也带来了新问题。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航空领域的应用探索

据 探测 器种 类 的不 同 , 隐身 技术 可分 为雷 达 隐身 、 红外 隐身 、声 隐身和 视 频 隐身等 …。 在现 代及 未来 战 争 中 ,由于 雷达 具有 探测 距 离远 、抗 干扰 能力强 、全 天候 等特 点,仍 将是 探 测 目标 的最 主要 手段 。 因此 隐身 技术 的研 究 是 以 雷达 特征 信 号控 制为 重 点 ,雷达 隐身 是 隐身领 域 最活 跃 、也是研 究 最 多的 隐身方 法 。 雷 达 隐身 技 术 的核 心 是减 少 雷 达 散射 截 面 ( C ) 就 是降低 目标 对雷 达信 号 的反射 。 S R S,也 RC
介绍 了国内外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飞行器等军事科技方面 的研究现状和前景展望 。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隐身技术 ;飞机 ;电磁波
中图分类号 :V 1 2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7 — 8 1 0 10 — 4 — 5 6 24 0( 1)3 0 2 0 2
隐身技 术 又称 为 目标特 征 信号 控制 技 术 ,是 指 综 合 利 用 各 种 反 探 测 手 段 降 低 己方 目标 的 电 磁 、声 、热 、视 觉 等信 号特 征 ,使之难 以被发现 、
・ 基金 项 目:福 建省 自然 科学 基金 (00 1) 1104
德拜 长度 的宏 观 中性 电离 气体 ,其 运 动主 要受 电 磁力 的支 配 ,并 表现 出显 著 的集体 行 为 。尽 管 等 离子 体在 整 体上 呈 电 中性 ,却 具有 了很好 的导 电 性 , 在 电磁 性能上 完全 不 同于普 通气 体 。普通 气 体 中如有 01 . %的气 体 被 电离 , 种气 体就 具有 很 这 好 的等离 子体特 性 , 如果 电离 气体 增加 到 1 这 %, 样 的等 离子体 便成 为 导 电率 很大 的理 想导 电体 。 1 等离子 体 的分类 - 3 等 离子体 按 热力 学平衡 可 以分 为 3类 : ()完 全热 力 学平 衡 等 离 子体 。也 称 为高 温 1
等离子体隐身

隐身技术是陆、海、空、天、电磁五位一体战争中最重要、最有效的突防战术技术 措施之一。其中等离子体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隐身技术,在隐身方面将会发挥重要 作用。
等离子体隐身技术是指产生并利用在飞机、舰船等武器装备表面形成的等离子云来实现 规避电磁波探测的一种隐身技术,它主要是利用喷射等离子体气流,致使飞行器周围环 绕等离子云,同时利用等离子体与雷达波的相互作用,从而吸收雷达波、衰减反射信号, 实现隐身。与目前广泛应用的隐身技术相比,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在军事上具有极高的潜 在应用价值,将成为隐身技术发展新的突破方向。
法国
法国航空航天研究院(ONERA)将等离子作为主动隐身技术的一部分进行研究,已 从 2003 年初开始进行工作。等离子作为高度电离的气体可与射线频率能相互作用, 包括可以吸收其能量,是一种有效的提供隐身的方法。ONERA 正在考虑在飞机机 体周围以及闭合腔体(如飞机雷达罩)内产生等离子体来对无线电频率能量亮点进 行伪装。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研制了一种等离子体无线电隐身天线。该天线外观像长形日光灯 管,管内密封有惰性气体,管状外壳采用耐冲击性玻璃,底部装有一个金属电极。 与常规天线相比,省去了大部分金属材料,因而在战场环境下不易被敌方雷达探测 到。澳大利亚的其它一些单位还在研究等离子体天线噪声特性,有实验表明,用等 离子体发射HF和VHF信号效果良好,其基带噪声不高,可以预先设定辐射方向图。 澳大利亚认为等离子体天线可应用于雷达系统、电子对抗、军用通信、舰载通信、 移动通信及计算机局域网等。
产生等离子体需要分子原子作为电离对象,这给在真空中飞行的卫星和战略导弹利用等 离子体隐身造成了困难。 飞行器在较低高度飞行时等离子体隐身效果较差,这是由于高度低、空气密度大,其复 合速率大所造成的。 飞行器所用的等离子体在吸收对方雷达波的同时,对其本身的通信、导航、雷达和敌我 识别信号的传输都能造成衰减,甚至中断
等离子体及其军事应用探微

等离子体及其军事应用探微作者:张威威孙赞张瑞凡来源:《世纪之星·交流版》2016年第12期等离子体由于其特殊性质而将在军事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俄罗斯和美国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对等离子体在隐身方面的应用进行研究和技术开发。
目前,俄罗斯已开发出可用于实战的等离子体隐身设备,美国也在等离子体火箭的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本文对低温等离子体及其军事应用进行简要探析。
一、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简介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美国和前苏联等军事强国就着手研究等离子体吸收电磁波的性能。
前苏联最早开始进行等离子体实验的重点是等离子体在高空超音速飞机上的潜在应用:90年代初,美国体斯顿实验室进行的一项为期两年、投资65万美元的实验表明,应用等离子本技术可使一个13cm长的微波反射器的雷达截面在 4~l4GHZ频率范围内平均降低20dB,即雷达获取回波的信号强度减少到原来的1% l997年.美海军委托田纳西大学等机构发展等离子体隐身天线,其机理是:将等离子体放电管作为无线元件,当放电管通电时就成为导体,能发射和接收无线电信号,当断电时便成为绝缘体,基本不反射雷达发出的探测信号.初步的演示已显示了这种天线的发射接收功能和隐身特性。
美国在其(1997年国防部基础研究计划)中也提到。
“中性等离子体效应可以为军用飞机和卫星提供隐身条件”,可见美国对等离子体技术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二、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原理等离子体隐身技术的原理是利用电磁波与等离子体互相作用的特性来实现的,其中等离子体频率起着重要的作用。
等离子体频率指等离子体电子的集体振荡频率,频率的大小代表等离子体对电中性破坏反应的快慢,它是等离子体的重要特征。
若等离子体频率大于入射电磁波频率,则电磁波不会进入等离子体.此时,等离子体反射电磁波,外来电磁波仅进入均匀等离子体约2mm,其能量的86%就被反射掉了。
但是当等离子体频率大于入射电磁波频率时,电磁波不会被等离于体截止,能够进入等离子体并在其中传播,在传播过程中.部分能量传给等离子体中的带电粒子,被带电粒子吸收,而自身能量逐渐衰减。
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前景

等离子体技术的应用前景等离子体技术是一项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高新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航空工业、化工、医疗、核能等诸多行业。
随着科技的发展,等离子体技术正逐渐成为各行各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应用前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航空工业在航空工业中,等离子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喷气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机舱内环境净化、涂覆以及表面硬化等方面。
其中,喷气发动机的点火系统是等离子体技术在航空工业中的重要应用之一,其能够显著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性能,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此外,在机舱内环境净化方面,等离子体技术能够快速、高效地将室内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去除,大幅提升机舱内的空气质量。
二、化工等离子体技术在化工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生产加工方面,包括:清洗、涂覆、薄膜制备、纳米材料制备等。
在清洗方面,等离子体技术能够有效地去除化工设备表面的污垢和沉积物,减少生产设备的维护工作量和停机时间。
在涂覆和薄膜制备方面,等离子体技术能够在材料表面形成致密、平滑、均匀的涂层,以提高材料的耐磨损性和防腐蚀性能;而在纳米材料制备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则能够制备出高质量的纳米材料,为化工领域的新型材料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医疗在医疗领域,等离子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医疗器械的消毒、肿瘤治疗、植入物表面改性等方面。
在医疗器械的消毒方面,等离子体技术能够高效杀灭细菌、病毒等有害微生物,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卫生;而在肿瘤治疗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则能够利用等离子体离子束精确攻击肿瘤细胞,达到有效治疗的效果。
此外,在植入物表面改性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则能够通过表面处理改善植入物的生物相容性,提高植入物的稳定性和耐腐蚀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四、核能在核能领域,等离子体技术主要应用于核燃料循环体系及核聚变等方面。
在核燃料循环体系方面,等离子体技术能够通过等离子体切割与镀覆对燃料元件进行再制造、分离、回收等处理工作,以提高核燃料燃烧效率和安全性;而在核聚变方面,等离子体技术则是核聚变反应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加热和控制聚变反应产生的等离子体,为核聚变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0 1年 6月
舰
船
科
学
技
术
Vo . 3,No 6 13 .
S I H P SCI ENCE AND ECHNOL0GY T
J n.,2 1 u 0l
等 离子 体 技术 在 水 面舰艇 隐身 领域 应 用展 望
张 志 新
(中 国舰 船 研 究 院 , 京 1 0 9 北 0 1 2)
A b t a t: I h sp p r d s et t g d v l p n cuai fp a mat c niu a a y i g me h n s s r c n t i a e , is ra i e eo me ta t lt o l s e h q e, n lzn c a im n y
K e r s: y wo d p a m a t c n q e;s i t a t l s e h i u h p se lh; a p i a i n e p c a i n p lc t x e t t x o o
O 引 言
等离 子体技 术 自 2 0世 纪 5 0年代 发 展 起来 并 在 工程 上得 到具体 应用 , 虽然 只有 短 短几 十 年 的历 史 ,
中图分 类号 : U 7 . T 6 “ 6 4 7; L 1 文献标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1 7 7 4 (0 ) 6— 1 4— 6 D :0 3 0 /.sn 17 74 . 0 10 . 3 6 2— 6 9 2 1 0 0 3 0 1 OI 1. 4 4 ji .6 2— 6 9 2 1. 6 0 l s
值为 真空磁 导 率 。 。在 磁 化 等 离 子 体 中 , 子 的运 电
动 方 程 为
m
o
报 道 , 罗斯在 该项 技 术 的研 究 处 于世 界 领 先 , 已 俄 并
在 战 斗 机 上 应 用 。在 舰 船 隐 身 领 域 , 尚没 有 相 关 的 研
究报 道 , 因大概 是 舰体 相 对 于飞机 来 讲 太 大 , 论 原 无 是从 实现方 式还 是可 承 受性 的角 度都 制 约 了其 在 整
摘 要 : 简要阐述了等离子体技术 的发展现状 , 分析了等离子体对电磁波吸收、 散射机理和特性 , 了等离 介绍
子 体 技术 的具 体 应 用 情 况 和 发 展趋 势 , 就 等 离 子 体技 术 在 水 面舰 艇 隐身 领 域 的 应 用进 行 了初 步 探 讨 。 并望 应
但 其 发展迅 速并发 挥着越 来越 广泛 的作用 , 其原理是 利用等 离子 体 对 电磁 波 的 反 射 、 收 、 电 等性 质 。 吸 导
西 方 国家 不但将 等 离子体技 术广 泛应用 于 民用领域 , 而且 还把 它应用 于 军 事领 域 。对 等 离 子体 技 术 的应
用 研 究 方 向 主 要 有 2方 面 : 是 利 用 等 离 子 的 吸 收 电 一
a d c a a t rsi b u b o b n nd s atrn f p a m a O lcr m a n tc Th s p p r h s i to u e n h r ce itc a o ta s r i g a c tei g o l s t ee to g ei . i a e a n r d c d c n r tl p l ai n a d d v lp e t te d fp a ma tc n q e Th p lc t n o a ma tc n q e i o c e ey a p i t n e eo m n r n o ls e h i u . e a p ia i fpls e h i u n c o o s i tat il a ic s e l me trl . h p se lh fed h s ds u s d ee na iy
射特性 , 制创新 型 的等 离 子体 隐 身天 线 , 而 实 现 研 从 飞机 或舰艇平 台上 天线 的雷 达 波 隐身 。天线 是 通信
和雷 达系统 的重要组 成部分 , 其隐身是 一个长期 困扰 着工 程技术人 员的 问题 , 等离 子体通信 和雷达 隐身天
线 技术 能较 好地解 决此类 问题 。 目前 , 国外 对此 已有 深 入研究 , 水 面舰 艇来说有 很好 的应用前景 。 对
个 舰 艇 隐 身 上 的 应 用 , 其 在 舰 艇 局 部 强 散 射 源 处 应 但
=
一 e
一 e
矿×豆 一m
。
平 面电磁波 以任 意 角度 入射 等 离子 体 的 复相 对
介 电 常 量 :
用仍存 在很大 的潜 力 。二 是 利用 等 离 子 的导 电 和反
1 等 离子体 对 电磁 波 的 吸 收和 散 射机 理
在均 匀等 离子体 中, 其介 电常数 、 对 介 电常数 相
波特性 , 目标体 周 围形 成 等 离子 云 , 现 目标 对 电 在 实
磁 波 的 隐 身 。 该 技 术 主 要 应 用 在 飞 机 隐 身 领 域 。 据
和电导率均 为复数 , 而等离 子体 的磁 导率 可近似取
Th pp ia i n e pe t to fpl s a t c ni ue i hi t a t e d e a lc to x c a i n o a m e h q n s p s e lh f l i
ZHANG ix n Zh — i
( h n hp R sac n v lp n c d my B i n 0 C ia C iaS i e e rha d De eo me tA a e , ej g 1 2, hn ) i 01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