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25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R125装置知识培训

随着有机合成工业的发展,盐酸(包括氯化氢)的用途更广泛。如用于 水解淀粉制葡萄糖,用于制造盐酸奎宁(治疗疟疾病)等多种有机药剂 的盐酸盐等。
产品规格:
工业盐酸产品国家标准GB320-2006技术指标的要求
四、工艺流程简述(PCE路线)
1、 五 氟 乙 烷 流 程 简 图
生成反应式:
CCl2= CCl2+3HF→CF3CHCl2+2HCl (1)
CCl2= CCl2+4HF→CF3CHClF+3HCl (2)
CF3CHCl2+2HF→CF3CHF2+2HCl (3)
CF3CHClF+HF→CF3CHF2+HCl
(4)
2、工艺流程叙述:
(1)开车时将PCE与HF分别用计量泵按1.6:1(质量比),经过一反蒸 汽加热器管程、一反换热器、一反预热器至反应温度后,进入第一反应 器中,催化剂床层温度经熔盐预热到反应温度后,在催化剂作用下通过 加成和氟氯交换反应生成R123、R124和HCl(含少量125).反应产物连同 未反应的PCE和HF二反出口物料汇合,经过混合换热器壳程、1#分离塔、 进料冷却器,一并进入HCl分离塔进行分离。
(5)将粗品储槽中物料送入脱轻塔中分馏,不凝气R116从塔顶采出; 塔釜液相物料送入精馏塔;物料在精馏塔中精馏,塔顶采出的物料(含 1%R115的R125物料)送入萃取精馏系统;塔釜液相物料为R134a、 R124等, 可定期排放到回收槽。
(6)回收槽物料(R134a、R124等)定期在回收精制系统回收R134a、 R124;
价值的路线,但由于四氯乙烷催化氟反应的转化率和选择性不高,副产物较多,催化剂易结 焦失活,持续的分离十分困难,因些改进催化剂性能,提高反应的转化率、选择性,延长催 化剂的寿命、有效降低副产物的产生以及有交分离产品,是目前此路线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B、三氯乙烯口路线需经四步反应,HCFC-133a氯化反应会伴随有20%左右的副产物HCFC113a生成,如果HCFC-133a(农药中间体)不能很好的销售利用,将导致成本增加,这是此 路线致使的弱点,此路线的反应步骤也比较多,制造成本可能会比其它路线高,因此路线一 般只用于HCFC-134a和HCFC-125联产工艺中。 C、四氟乙烯路线的反应简单,选择性高,一般在99.9%以上,副产物较易从产品中分离,这 是其最大特点,但其原料是四氟乙烯单体,难以储存的长距离运输,而且四氟乙烯单体在生 产过程中具有爆炸的危险和产生聚合物等安全的问题,因此对于没有四氟乙烯单体生产装置 的企业 来说,此路线是很难实现的。从经济性角度考虑,此路线的生产成本受制于四氟乙烯
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发明专利]](https://img.taocdn.com/s3/m/cfa0e41e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2e.png)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12)发明专利申请(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810985795.4(22)申请日 2018.08.28(71)申请人 河北美邦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址 050000 河北省石家庄市高新区珠江大道88号长九中心1号联盟总部办公楼01单元0801(72)发明人 刘东 闫利军 卢远峰 魏朝帅 张玉妹 高文杲 张玉新 金作宏 刘永英 李彦欣 (74)专利代理机构 石家庄国域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12代理人 苏艳肃(51)Int.Cl.C07C 209/84(2006.01)C07C 209/86(2006.01)C07C 211/09(2006.01)C12P 13/00(2006.01)(54)发明名称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将赖氨酸盐溶解得到赖氨酸盐水溶液;b、将赖氨酸脱羧酶和维生素B6辅酶加入到赖氨酸盐水溶液中进行赖氨酸脱羧反应;c、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6000的超滤膜对步骤b所得的1,5-戊二胺盐溶液进行过滤;d、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步骤c所得的1,5-戊二胺盐超滤液中的维生素B6辅酶进行选择性吸附;e、将步骤d所得的除酶的1,5-戊二胺盐溶液送入两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进行除盐;f、将步骤e所得的1,5-戊二胺水溶液进行浓缩脱水,之后进行减压蒸馏,轻相经冷凝后即得到1,5-戊二胺产品。
本发明制备方法成本低,环保压力小,产品纯度高,适宜工业化应用。
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5页 附图1页CN 108997141 A 2018.12.14C N 108997141A1.一种1,5-戊二胺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a、将赖氨酸盐溶解于水中,得到pH值为6.0~7.0的赖氨酸盐水溶液;b、将赖氨酸脱羧酶和维生素B6辅酶加入到步骤a所得的赖氨酸盐水溶液中,在30~40℃条件下进行赖氨酸酶促脱羧反应,得到1,5-戊二胺盐溶液,在反应过程中加入酸溶液维持pH值为6.0~7.0;c、采用截留分子量为3000~6000的超滤膜对步骤b所得的1,5-戊二胺盐溶液进行过滤,得到含有维生素B6辅酶的1,5-戊二胺盐超滤液和赖氨酸脱羧酶溶液,分离出的赖氨酸脱羧酶溶液处理后循环利用;d、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步骤c所得的1,5-戊二胺盐超滤液中的维生素B6辅酶进行选择性吸附,得到除酶的1,5-戊二胺盐溶液;e、将步骤d所得的除酶的1,5-戊二胺盐溶液送入两室双极膜电渗析装置中,在电流密度为30~60mA/cm2、电压为20~100V、温度为20~30℃的条件下进行除盐,得到质量浓度为20%~30%的1,5-戊二胺水溶液和浓度为5~50g/L的酸溶液,所述酸溶液回收用于调节酶促脱羧反应的pH和大孔吸附树脂的解吸;f、将步骤e所得的质量浓度为20%~30%的1,5-戊二胺水溶液在常压、95~105℃条件下进行浓缩脱水,之后在110~130℃条件下进行减压蒸馏,轻相经冷凝后即得1,5-戊二胺产品。
1.2365热处理工艺文档

1.2365热处理工艺热处理是一种常用的金属材料加工技术,通过控制材料的加热温度和冷却速度,改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组织结构。
本文将详细介绍1.2365热处理工艺,包括其特性、用途、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1.2365工具钢是一种具有高硬度和优异耐热性能的工具钢。
它具有良好的耐磨性和切削性能,广泛应用于模具、刀具和冲压模等领域。
1.2365热处理工艺通过控制材料的金相组织,优化其力学性能,提高工具的使用寿命。
1.2365热处理工艺主要用于提高工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以满足工具在严苛工作环境下的需求。
该工艺适用于各类切削工具、模具和冲压模等需要高硬度和耐磨性的工作场景。
1. 预处理:将1.2365工具钢材料浸泡于盐酸或硝酸等溶液中进行脱脂处理,去除表面的油污和杂质,确保材料表面清洁。
2. 加热:将经过预处理的1.2365工具钢材料放入炉内,控制加热温度并保持一定时间,使材料达到适当的热处理温度。
3. 保温:在达到适当加热温度后,使材料保持一定时间(一般为几十分钟至数小时),以保证材料内部的温度均匀分布,实现组织结构的改变。
4. 冷却:将保温后的1.2365工具钢材料迅速冷却到室温。
冷却速度的控制对于材料的组织结构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5. 回火:在冷却之后,将材料再次加热至适当的温度,并进行适当的保温和冷却,以减轻材料内部的应力,提高韧性和强度。
四、1.2365热处理工艺的注意事项1. 加热温度的选择要根据具体应用场景进行,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材料晶粒长大或丧失硬度。
2. 保温时间的选择要根据工艺图和试验结果进行,过短的时间无法充分改变材料的组织结构,过长的时间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3. 冷却速度的选择要根据材料的要求进行。
油冷、水冷和空冷是常用的冷却方法,冷却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开裂或变形。
4. 回火工艺要根据具体材料和性能需求进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可能影响材料的性能。
通过对1.2365热处理工艺的详细介绍,我们了解到该工艺主要用于提高工具钢的硬度和耐磨性能。
R125装置知识培训

有规定其使用期限,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
为温室气体。
一、概述
2、R125生产规模: 2万吨/年 R125 以年运行时间7200小时计
3、主装置组成: 10000吨/年套 共2套
4、产品组成: 主产品:R125 副产品:R134a、31%盐酸
二、工艺技术方案
R125生产工艺较多,目前成熟的工业生产路 线主要有以下3种:
R11的百分之几,因此,目前HCFC类物质被视为CFC类物质的最重要
的过渡性替代物质。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R22被限定2020年淘汰,
R123被限定2030年。
(3)氢氟烃类:简称HFC。
主要包括R134A、R125、R32、R407C、R410A、R152等,臭氧
电解铝行业现行生产工艺技术路线

电解铝行业现行生产工艺技术路线1、国外电解铝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目前国外先进的电解铝生产技术主要以铝(Pechiney)和挪威水电(Hydro)为代表。
近年来,电解铝企业普遍采用高电压,高电解质温度,较高的电解液初晶温度,过热度低,电解池电解质稳定,电解质电阻低,过电压低,效应系数低,电流效率高技术途径,比如法铝AP30电解槽。
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强调电解槽的能量平衡与物料平衡,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达到理想的技术经济指标(见表1)。
据介绍,目前国际上电解铝电解电流最高的是魁北克省,加拿大的325kA电解槽系列,电解槽系列年平均电流效率为96.0,直流电耗可达13000kWh / t。
表1 法铝AP30主要工艺技术条件及技术经济指标2、国内电解铝行业生产工艺技术路线应对铝市场长期低迷,生产用电和原材料价格不断上升的局面,以及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压力,国内电解铝行业现行的大型预焙槽生产工艺技术路线侧重于如何降低电能消耗和综合成本。
目前国内铝行业所采用的主流生产工艺技术路线有两条。
①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郑州研究院2008年“低压”生产工艺流程线。
该技术路线侧重于如何去降低生产能耗,其作法是通过降低电解槽无功电压来降低电解槽槽工作电压(槽工作电压一般小于3.95V,甚至更低,低于3.90V,来谋求吨铝生产电耗的降低。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迫于生产用电价格不断上涨以及节能减排政策压力,均采用“低电压”生产工艺技术路线。
②中国铝业公司中铝国际贵阳铝镁设计院2006年研发的“三度寻优”(三度即电解液温度,初晶结温,过热)生产工艺技术路线。
“三度寻优”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的工艺技术条件设定与国外生产工艺技术路线相似,侧重于如何提高电流效率来降低电解铝综合生产成本。
该技术路线一经推出,曾一度被国内电解铝企业争相采用,但在“低电压”技术路线推出后,因相比电耗方面存在一定的劣势而被许多企业所弃用,目前该技术路线仅在四川启明星、云南铝业、中铝广西分公司、山东华宇铝电等少数企业应用。
关于五氟乙烷(R125)的制备方法

关于五氟乙烷(R125)的制备方法引言::本文涉及采用一种含铬催化剂使全氯乙烯与氟化氢在气相状态下反应,制备五氟乙烷(R125) 的工艺方法。
其中,催化剂含有铬和镁,它是以一种水溶性铬(....要,加上石墨一起于水中反应,把该反应混合物制成膏状,然后干燥,并以氟化氢在温度20~500 ℃下进行处理而制得。
所使用的这种铬( III)盐与氢氧化镁以及,若需要,加有石墨的已经干燥的膏状物在以氟化氢于20~500 ℃下进行处理之前,其Cr的质量分数(以Cr2O3 计)为4. 5% ~26% ,M g的质量分数(以M gO 计)至少为25%。
关键词组:五氟乙烷(R 125) ;催化剂;全氯乙烯;氟化氢1前言本文涉及采用一种含铬催化剂使全氯乙烯(Cl2 C = CCl2 )与氟化氢在气相状态下反应,制备五氟乙烷(R125) 的工艺方法。
R125,作为一种不含氯的化合物,对臭氧层没有破坏作用,因此是一种理想的CFCs替代品。
以前已经有一些制备R125的工艺方法。
GB -A - 1 307 224所述的是采用一种无氧化铬基质的催化剂(表IV , 实例23)进行该反应。
然而,该方法会生成20%的R115 (CF3 CF2 Cl) ,它是一种较强的降解臭氧物质(ODP) ,因此,必须彻底从R125 中去除。
由于R115会与R125形成一种共沸混合物,因此要去除它很困难,并会损失一部分的R125。
R115也不能返回流程重新进行反应。
美国专利US - A - 3 258 500同样叙述了一种以氧化铬为催化剂使全氯乙烯转化为R125的方法( Examp le 17) 。
然而,它一样地存在其“理想的产物选择性”,即R125 和那些可返回流程重新转化为R125的副产物(C2 HCl1 + x F4 - x , x = 0~3)的产量太低,因而没有实用价值的问题。
在300 ℃下,其理想产物的选择性低于80% ,在450 ℃下,低于50%。
铝塑复合管制作工艺

铝塑复合管制作工艺铝塑复合管是一种具有优良性能和广泛应用的管材。
其制作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材料准备- 铝塑复合管的制作所需的主要材料有铝带、塑料层和胶粘剂。
- 铝带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可塑性。
- 塑料层应选用耐腐蚀、耐高温的材料,如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 胶粘剂应具备良好的粘接性能,能够有效将铝带和塑料层黏合在一起。
2. 切割铝带- 铝带根据管道的尺寸需求进行切割。
- 使用切割工具对铝带进行切割,确保切割面平整、无毛刺。
3. 表面处理- 切割后的铝带表面可能存在油污、氧化物等杂质,需要进行清洁和处理。
- 使用清洁剂和金属表面处理剂对铝带表面进行清洁和喷涂处理,以去除杂质并提高粘接性能。
4. 塑料层制备- 选择塑料层材料,将其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其变软,然后塑料层粘贴在铝带上。
- 确保塑料层均匀贴附在铝带上,并进行压实以确保粘接牢固。
5. 胶粘剂涂布- 在塑料层表面均匀涂布胶粘剂。
- 胶粘剂应根据要求进行选择,密封性能要好,能够有效粘接铝带和塑料层。
6. 切割成型- 对已涂布胶粘剂的铝塑复合管进行切割。
- 使用切割工具将管材切割成所需长度,并确保切割边缘平整。
7. 终检与包装- 对切割成型的铝塑复合管进行终检,确保管材质量符合要求。
- 对合格的管材进行包装和标识,方便储运和使用。
通过以上制作工艺步骤,铝塑复合管的制作完成。
制作工艺简单可行,能够保证管材质量和性能的要求。
注意在生产过程中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身安全和产品质量。
铝塑管资料培训教

03
铝塑管的质量检测与评估
质量检测的内容与方法
外观检测
01
检查铝塑管的表面是否光滑、无划痕、无Βιβλιοθήκη 泡、无杂质,以及色泽是否均匀。
尺寸检测
02
检测铝塑管的直径、厚度、长度等各项指标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性能检测
03
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半径、耐压性能、爆破压力、绝缘电阻等
检测项目。
质量评估的指标与标准
外观质量
铝塑管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料,但可 以通过合理的工艺和设备降低污染
03
04
铝塑管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铝塑管的安装和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环境污 染
05
06
铝塑管可循环再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铝塑管的可持续发展方向与建议
推广铝塑管在建筑、市政工程 等领域的应用
加大铝塑管生产技术的研发力 度,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铝塑管的应用前景与市场潜力
市场需求
随着人们对环保、安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铝塑管的市场需求量也在逐渐 增加。
新型材料
铝塑管作为一种新型材料,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未来将会有更 多的应用领域出现。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铝塑管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
饮用水输送
铝塑管内壁光滑,具有良好的卫生性能,可用于饮用水输送系统。
市政给水
铝塑管可应用于市政给水系统中,具有耐压、耐腐蚀、环保等优点。
铝塑管在石油化工领域的应用
石油管道
铝塑管可应用于石油管道系统中,具有耐腐蚀、耐压、环保 等优点。
化工管道
铝塑管可应用于化工管道系统中,具有耐腐蚀、耐压、安全 可靠等优点。
管材表面粗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125的生产工艺与技术路线的选择
2.1 R125生产工艺
R125生产工艺较多,目前成熟的工业生产路线主要有以下几种:
(1)以四氟乙烯(TFE)为原料液相氟化法;
(2)以四氯乙烯为原料的气相催化氟化法;
(3)以三氯乙烯为原料的气相催化氟化法。
2.1.1 四氟乙烯液相氟化法
由四氟乙烯(TFE)和氟化氢为原料,经加成反应一步就可以生成HFC-125,此反应流程较短,选择性较高,副产物较易从产品中脱离。
文献中报道,此……
2.1.2 四氯乙烯气相氟化法
该合成反应分两步,分别在两个反应器中进行。
氟化氢与四氯乙烯在氟化催化剂存在下在第一反应器中进行,由此生产富含HCFC-123和HCFC-124的中间体产品……
2.1.3 三氟乙烯气相氟化法
如果以三氯乙烯来制备HFC-125,由于要经过产率较低的2-氯-1,1,1-三氟乙烷(HCFC-133a)氯化或歧化步骤,因此一般只用于HFC-125和1,1,1,2-四氟乙烷(HFC-134a)联产工艺中。
以三氯乙烯生产HFC-125工艺过程分为3步。
……
2.1.4 HCFC-123气相氟化催化法
HCFC-123在铬基催化剂存在下气相氢氟酸氟化生成HFC-125,……
2.1.5 HCFC-124气相催化氟化法
HCFC-124气相催化氟化法原料采用HCFC-124,工艺过程类似于HCFC-123气相催化氟化法。
反应方程式为:
……
2.1.6 HCFC-124气相催化歧化法
HCFC-124在催化剂氧化铬存在下,歧化反应生成HCFC-123和HFC-125,未反应原料HCFC-124进行循环回收利用,分离HFC-125产品进行精馏,副产HCFC-123回收另作他用。
反应方程式为:
……
2.1.7 HCFC-124气相催化法
据文献报道,HCFC-124气相催化法是1种制备的HFC-125纯度极高,……
2.1.8 三氟甲烷裂解加成法
三氟甲烷(HFC-23)裂解加成法工艺分为2步进行:第1步,HFC-23在700~1000℃下高温裂解,……
2.1.9 CFC-1l5加氢脱氯法
CFC-115加氢脱氯工艺在常压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
原料气体CFC-115与氢气混合后进入反应器进行反应,反应温度……
2.1.10 合成R125的催化剂
不论是从四氯乙烯还是从HCFC-123氟化制备HFC-125,其中氟化反应的催化剂是最关键的因素之一,……
2.2 R125的合成工艺比较
各种工艺路线各有其特点,从原料来源和成本经济角度上,……
2.3 R125的合成工艺选择
目前R125在国内外已成为ODS替代品开发的热点。
生产R125的各种工艺技术日趋成熟,产品规格逐步增加,产品应用范围逐渐拓宽。
各种制造R125的工艺技术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目前R125的工业合成路线按原料不同可分为:四氯乙烯(PCE)路线、四氟乙烯(TFE)路线和三氯乙烯(TCE)路线。
通过以上几种工艺路线比较,认为具有……
内容摘自六鉴网()发布《R125技术与市场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