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合集下载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 …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 …

浪淘沙① 【南唐】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 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 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 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 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 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 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 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 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 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 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 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 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 大致上说,晚唐多小曲,北宋多新声,柳永是 以他的创作使慢词流行。苏轼将词当作诗来写 (以诗为词),开创豪放词派。后来辛弃疾继 承开拓发展,世称苏辛。辛弃疾以文为词。词 至南宋,婉约词大加发展,蔚为大观。
参考书目:夏承焘、吴熊和《读词常识》中华 书局版,吴熊和《唐宋词通论》浙江古籍出版 社1985年版,书店里介绍词学的书不少。詹安 泰《李璟、李煜词》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初 版,夏承焘《唐宋词人年谱》中有《南唐二主 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近已收入《夏承焘文 集》。工具书:乾隆间《钦t;广东人民出 版社1981年版
【注释】
•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 《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 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 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 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 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 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煜《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浪淘沙①(南唐)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此词婉转曲折,词中的自然环境和身心感受,更多象征性,也更有典型性。

(1)下片首句“独自莫凭栏”的“莫”字,有“莫”和“暮”两种读法和意义。

根据诗意,说说你认为哪一个更好。

(2)“流水落花春去也”,与上片“”相呼应,同时也暗喻来日无多。

(3)作者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感受,作高度的艺术概括。

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流露帝王之气,倒是常常以普通人的口吻作诗,所以容易唤起读者的共鸣。

这首诗中最有广泛影响的诗句是:。

【参考答案】:(1)作“莫凭栏”,是因凭栏而见故国江山,将引起无限伤感;作“暮凭栏”,是晚眺江山遥远,深感“别时容易见时难”。

两说都可以。

(2)春意阑珊(3)“别时容易见时难”或“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问题】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答: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答: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答: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译文门帘外传来雨声潺潺,浓郁的春意又要凋残。

罗织的锦被受不住五更时的冷寒。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李煜的《浪淘沙》中,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独自饮酒的情景,其中“独自莫凭栏”的下一句是()。

2. 在《浪淘沙》中,李煜用“流水落花春去也”来表达对()的感慨。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李煜《浪淘沙》中的内容?
A. 帘外雨潺潺
B. 独自莫凭栏
C. 春花秋月何时了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2. “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句诗出自李煜的哪首词?
A. 《虞美人》
B. 《浪淘沙》
C. 《相见欢》
D. 《破阵子》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2. 分析《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四、翻译题
1. 将李煜《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翻译成英文。

五、赏析题
1. 赏析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的意境。

答案:
一、填空题
1. 无限江山
2. 时光易逝
二、选择题
1. C
2. B
三、简答题
1. “独自莫凭栏”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到的孤独和对往
昔时光的怀念。

2.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由对春天美
景的描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四、翻译题
1. Outside the curtain, the rain murmurs, the springtime is fading.
五、赏析题
1.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两句诗通过“独自”和“无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江山时的孤独感和对失去的江山的无限怀念。

2019-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1页)

2019-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及答案-范文word版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李煜的两首词“相见欢”“浪淘沙”比较阅读试题
及答案
阅读下面两首李煜的两首词,回答问题。

(6分)
【甲】【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乙】【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0、甲诗和乙诗分别描绘了月夜与雨夜,对表达作者的情感有什么作用?请简
要分析。

(4分)
11、说说名句“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一句好在哪里?(2分)
参考答案:
10.月夜和雨夜都是孤独的、凄冷的,诗人借此抒发了无限的哀痛。

(情与景
各2分)
11.暗用比喻,将“愁”化无形为有形,具体可感,形象地展示了心头无可解脱的愁苦之情。

浪淘沙令-李煜

浪淘沙令-李煜

艺术特色 1、对比
欢乐与痛苦,天上与人间,梦境 与现实。
2、倒叙
先写梦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写梦境。
练习
一、下列对词中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概括正 确的是 ( B ) A、贪图享乐的贵族形象。 B、失去国土的不幸者的形象。 C、留恋往日生活的君主形象。 D、对春天无限热爱的词人形象。



二、下列对词的下片所表达的情感,理解 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对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B、惜春之情。 C、无限凄苦之情。 D、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浪淘沙令
李煜
作 者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 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 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 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 (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 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 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 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 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 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 王,葬于洛阳。
c

李煜词的抒情特色,是善于从生活实感出发,抒写自已人生 经历中的真切感受,自然明净,含蓄深沉。这对抒情诗来说, 原是不假外求的最为本色的东西。因此他的词无论伤春伤别, 还是心怀故国,都写得哀感动人。 同时,李煜又善于把自已的生活感受,同高度的艺术概括力 结合起来。身为亡国之君的李煜,在词中很少作帝王家语, 倒是以近乎普通人的身份,诉说自已的不幸和哀苦。这些词 就具有了可与人们感情上相互沟通、唤起共鸣的因素。《虞 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如此,此词亦复如此。即以“别 时容易见时难”而言,便是人们在生活中通常会经历到是一 种人生体验。与其说它是帝王之伤别,无宁说它概括了离别 中的人们的普遍遭遇。 李煜词大多是四五十字的小令,调短字少,然包孕极富,寄 慨极深,没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是做不到的。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赏析【苏教版选修】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赏析【苏教版选修】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赏析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李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关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赏析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五十九引《西清诗话》云:“南唐李后主归朝后,每怀江国,且念嫔妾散落,郁郁不自聊,尝作长短句云:‘帘外雨潺潺’云云,含思凄惋,未几下世。

”由此可知,词作于他死前不久。

可以说是李煜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词的上片,以倒叙起始,描写梦醒之后的所闻:帘垂夜深,潺潺的雨声透过帘栊,不断地传入耳中;眼看那美好的春光,在这潺潺雨声的伴和之下,即将成为过去。

词写晚春深夜,雨声潺潺,表现出无限惜春、伤春之情,环境是清苦的,情调是凄楚的。

特别是这“春意阑珊”,既是眼前节令的实况,又是国家衰亡、个人的生命亦即将完结的象征。

如此情景,又怎能不引起词人心头的阵阵悲凉呢?更何况又是在“五更寒”的这样一个时刻!五更的寒冷,即使身盖罗衾,也抵挡不住,忍耐不了。

故“罗衾不耐五更寒”,是在写梦醒后之所感。

这“感”,首先是感觉到五更时天气的奇寒,而这样的奇寒,又是通过“罗衾不耐”来表现的。

这是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一种借外物以抒写王观感受的艺术手法。

岑参写八月胡地的奇寒云:“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就是这种手法的成功运用。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这不仅是写身寒,而且是写心寒;身寒终究有个极限,并可尽量设法抵御和忍耐,而心寒——心头的悲凉,则是无限的,无法忍受的了。

古人论词的结构,妙在断断续续,不接而接。

“罗衾不耐五更寒”句,就具有如此之妙。

它与下面两句,一写梦后,一写梦中,看似不接,实则词意紧紧相接。

写梦后的“罗衾不耐五更寒”,既是突出了梦后内心的悲凉,又为描写梦中的情景作了铺垫:既然梦醒之后是如此痛苦悲凉,那么,还不如长梦不醒了。

因为“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只有在梦里,才能忘记自己是“客”——南唐的亡国君,大宋的阶下囚,也只有在梦里,才能享受到那片刻的欢乐。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Word版含答案

语文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配套文档:专题七+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Word版含答案

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一、词人名片李煜作为“好声色而不恤国政”的亡国之君,确实可悲可叹,但却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泣血词章。

李煜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

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等“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

”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李煜词的最大特点是纯真、直抒胸臆,尤其在亡国之后,他毫不掩饰地倾吐自己内心难解难排的悔恨和巨大悲痛,如泣如诉。

王国维评价:“后主之词,真可谓以血书者也。

”他是我国诗歌文学发展的有力推动者。

二、诗词故事宋太宗鸩杀李后主李煜被俘来到汴京后,其词一经写成,很快便在其住所传开。

宋太祖赵匡胤一时不知该怎么处理他。

后来,他的弟弟赵匡义即位后,准备对他下毒手。

一年的七夕时分,探子密报:李煜带着他的大臣们一起在屋中唱着一首悲凉的曲子,君臣都在流泪不止。

赵匡义赶忙去听他们在唱什么。

一去,就听见南唐君臣正在唱《虞美人》。

词作一唱三叹,曲折反复地表现了被俘虏的南唐君臣们的愁苦心情。

赵匡义听后,知道再也不能让南唐君臣们继续这么颓废下去影响民心了。

第二天,他就暗地里下了一道命令,把李煜给毒死了。

三、文题背景这首词,一般编集的人都认为是李煜的绝笔之作。

李煜不堪被俘之后囚徒生活的一腔悲怨之情,在这首小令里得到了尽情的抒发。

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字诵读该词,感知内容。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该词。

浪淘沙令_李煜

浪淘沙令_李煜

3.讨论 “独自莫凭阑,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中“莫”与“暮”的选用哪个 好?
“莫”好: A、词人正在凭阑,但“无限江山,别时容 易见时难”,就是见了又能怎样,失去的国 家不能再回来,逝去的美好生活不能再回来 了,自己的生命之春也不能再回来了,所以 告诫自己还是“独自莫凭阑”,表达了词人 对亡国的深深悔恨和对故国难回的深沉悲哀 以及现实的无限凄凉之情。 B、“莫”字更有力度,表达了深深的悔恨 之情。
表现手法?
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 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分析:“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
(1)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 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 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2)上片写梦醒前后两种境界。运用了 倒叙的手法: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 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 醒”“梦欢”,这是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 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我知道,你曾想写下这样一句话 —如有来世,我只愿在江南的青 碧天下,撑一只船,烟雨任平 生。不要这亡国昏君的千古骂 名,也不要这词成天下的千古 才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词中帝
亡国君
做个才人真绝代 可怜薄命作君王
南唐李后主
作为后主的李煜——薄命君王 李煜,字重光,号钟隐,南 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 (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 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 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 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 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 ,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 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 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 命侯。
“暮”好: A、这个意象与全词的意境更加契合, 传达出现实的凄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阅读答案
浪淘沙令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说说“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它所传达出来的神韵。

A以声写静,传达出词人亡国后的孤寂之感。

B以雨滴声声写出词人内心愁绪纷扰。

C以春雨之寒,衬托人物内心的悲凉。

总结:白描手法,以粗细条的景物勾画,营造深沉的意境,传达出丰富的内心活动。

2、正常顺序应为“梦欢”“春寒”“梦醒”,而词中却为“春寒”“梦醒”“梦欢”,作用如何。

为了突出现实的孤寂凄凉,“梦欢”为反衬而已。

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

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

3、“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的表达作用。

以梦的短,写现实之长;以梦的欢,写现实的悲;以梦中的主,写现实的客:表达了词人沦为亡国奴的孤寂凄凉。

(引导学生比较“客”的含义)虚实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