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赏析秦观《虞美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而这首宋词,完成各小题。
虞美人秦观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凡花数。
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轻寒细雨情何限,不道春难管。
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
(注)秦观:“苏门四学士”之一,却不为世所用,一生仕途抑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以“天上”一词先声夺人,写碧桃如同天上和露而种的花卉一般,不同凡响。
上句正面见意,下句反而强调,正反相济,褒扬至极。
B.过片细雨如烟,轻寒恻恻,这盈盈如画的花显得更加脉脉含情,无奈春光不由人遣,无法把留,叹息之中尽显伤春之情。
C.尾末两句承上句春光易逝,便不免生出为花沉醉痛饮以排遣愁绪的想法,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出。
D.全词情感发展万转千回,深沉蕴藉。
每一份情感后都紧紧地跟随着对它的否定,最后,在“断人肠”的怨叹声中词情戛然而止。
16.“乱山深处水萦回,可惜一枝如画为谁开”两句描绘了碧桃怎样的特点?这样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5・C16・①“一枝如画”写出了碧桃的美丽:②在乱山深处这样荒凉的处境中''为谁开”,表现了它生长环境的恶劣和不得意的遭遇。
③词人以花自喻,寄托了无人赏识,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
【分析】15.试题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耍仔细阅读原诗和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
C项,“想沉醉又不能沉醉的矛盾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岀"分析错误。
结尾两句"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意思是就算为君沉醉一场又何妨?就怕我酒醉醒来,而花己凋残,惜花心情无处寄托,要使柔肠寸断了。
应该是矛盾的情感以"只怕"二字委婉道出,而不是'‘以'何妨'二字委婉道岀”。
故选C。
16.试题分析:此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形象、语言的能力。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题及答案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
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尹和吕尚两人出身低微。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商汤与伊尹、武王和吕尚相逢。
“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3.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
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
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答案

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答案王安石《浪淘沙令》阅读答案导语:王安石一生致力于变法,想要是国家变得更好,虽然改革失败了,但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以下是由网小编为您整理的《浪淘沙令》的阅读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令王安石伊吕①两衰翁山,历遍穷通。
一为钓叟一耕佣。
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风虎云龙②。
兴王只在笑谈中。
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注】①伊吕:指辅佐汤王灭了夏桀的伊尹和辅佐武王灭了殷纣的吕尚(字子牙,号太公)。
②风虎云龙:《易·乾·文言》:“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意思是说,云跟随着龙出现,风跟着虎出现,人世间如果出现了圣明的君主,那么,国家和社会就会昌盛繁荣起来。
1.“历遍穷通”是什么意思?“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什么?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谁与谁相逢?“兴王只在笑谈中”一句是什么意思?3.这首词是咏史之作,但又不是单纯的咏史,为什么?请联系蕴含在词中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1.“历遍穷通”的意思是,伊、吕二人的经历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们都是先穷而后通,度过了穷窘之后才遇到施展抱负的机会的。
“一为钓叟一耕佣”表明伊尹和吕尚两人出身低微。
2.“汤武偶相逢”说的是商汤与伊尹、武王和吕尚相逢。
“兴王只在笑谈中”,是说伊、吕二人才能出众,在谈笑之间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兴王道、建国家的大事业。
3.这首咏史词作,寄托着作者自己的感慨和希冀。
作者对伊尹和吕尚“历遍穷通”的遭际和名垂千古的功业,感慨颇深,通过回忆商汤、周武重用伊吕的史事,希望赵宋君王能知人善任,重用自己,支持变法。
所以,这首词不同于一般古代诗人那种笼统空泛的咏史作品,而是一个政治家鉴古论今的真实思想感情的流露。
作者简介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中国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
《虞美人》参考答案

阅读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回答问题: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请仔细品味这首词,结合李煜的生活经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它改编成一首写景抒情散文。
(8分)
2、词中暗含着几组对比,请分条列举。
(6分)
(1) 景与情:春花秋月的美景反衬词人凄凉的心境(2)昔与今:美好繁华的故国往事与亡国破家的的囚徒境遇作对比。
(3)物与人:“犹在”的“雕栏玉砌”与“已改”的“朱颜”
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的妙处。
(6分)
(1)诗人先用设问,发人深思.
(2)接着取眼前之景,表达亡国之痛,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化无形为有形,生动形象地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绵绵不绝.
以上答案仅供参考。
第42篇 《虞美人》 (解析版)

新高考语文60篇必背篇目1(默写)十1(阅读)闯关手册(2025版)第42篇《虞美人》一、默写闯关(一)挖空练习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栏玉()应犹在,只是()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附:记忆导图将易写错的字每个写3遍1.《虞美人》中,表现李煜这位亡国之君的愁绪如春水奔流倾泻、无穷无尽的诗句是:“()?()。
”2.李煜《虞美人》中,作者表达物是人非之感的两句是:“(),()。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3.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二、阅读闯关(一)课内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下列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作者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
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作者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
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
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2.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
【参考答案】1.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和诗词内容的理解与把握能力。
A.“表达了作者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错误。
春花秋风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
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现在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作者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
(完整版)《虞美人》练习+答案

《虞美人》练习关于词的知识:1,词兴于隋唐,盛于宋代,是一种和乐可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
2,词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每首都有一个曲词名称,叫词牌。
可分为上下两段,叫“片"或“阙"2 词牌名:虞美人:相传虞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虞姬另寻生路。
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销玉殒。
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
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就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诉一缕衷肠。
“虞美人”因以逐渐成为词牌名。
一、基础知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虞美人(yù) 窈窕(yǎo)惊蛰(zhé)b、漫溯(sù)庐冢(zhǒng)雕栏玉砌(qiè)c、羯鼓(jié) 青荇(xìng)愀然(qiǎo)d、滂沱(pāng)瑰怪(guǐ)深思慎取(shè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辨别筹码颠簸雕阑玉砌b、忽略题词肄业疼心疾首c、联手召唤惆怅屈意逢迎d、朱颜伏法寂寥对薄公堂3、对下面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是()a、春花秋月何时了了:了结,终止b、雕栏玉砌应犹在雕栏玉砌:指所在的羁押处c、只是朱颜改朱颜:指诗人自己的容颜d、问君能有几多愁君:你4、下面对《虞美人》表现手法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b、这首词写景虚实结合,上阕两句都是由虚到实.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是实写,用了对比手法。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是虚写,运用比喻把抽象的愁具体化。
5、同“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一句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a、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b、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c、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d、柔情似水,佳期如梦。
【参考文档】虞美人诗词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1页)

【参考文档】虞美人诗词阅读答案-word范文模板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虞美人诗词阅读答案
阅读《虞美人①》词,完成第10—12题。
(8分)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一般认为,《虞美人》是词人入宋做俘虏的第二年(977)或第三年(978)正月所写。
10.这首词是▲ (朝代)时词人▲ (人名)所作。
(2分)
11.词的上阕共写了“春花”、“秋月”、“小楼”、“东风”和“ ▲ ”五个意象,这些意象的共同特点是“美”,词人写这些意象的作用是
▲ (3分)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历来为人所称颂,试作简要赏析。
我们所学该词人的“ ▲ ”与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赏析:▲ (3分)
10、南唐(或五代)(1分); 李煜(1分)。
11、明月(答“月明”可给分)(1分)
意象的作用:以美景反衬(衬托)(1分)诗人被俘哀愁的情感(1分)。
(意对即可)(计2分)
1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1分)
赏析:词人将抽象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1分),生动形象地表现被囚的愁苦之
情(1分)。
(意对即可)
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李煜浪淘沙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 李煜的《浪淘沙》中,描述了作者在春天里独自饮酒的情景,其中“独自莫凭栏”的下一句是()。
2. 在《浪淘沙》中,李煜用“流水落花春去也”来表达对()的感慨。
二、选择题
1. 下列哪一项不是李煜《浪淘沙》中的内容?
A. 帘外雨潺潺
B. 独自莫凭栏
C. 春花秋月何时了
D. 江水流春去欲尽
2. “流水落花春去也”这句诗出自李煜的哪首词?
A. 《虞美人》
B. 《浪淘沙》
C. 《相见欢》
D. 《破阵子》
三、简答题
1. 请简述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一句所蕴含的情感。
2. 分析《浪淘沙》中“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
四、翻译题
1. 将李煜《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翻译成英文。
五、赏析题
1. 赏析李煜《浪淘沙》中“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的意境。
答案:
一、填空题
1. 无限江山
2. 时光易逝
二、选择题
1. C
2. B
三、简答题
1. “独自莫凭栏”一句表达了作者在春天的景色中感到的孤独和对往
昔时光的怀念。
2. “流水落花春去也”一句在全词中起到了转折的作用,由对春天美
景的描写转向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四、翻译题
1. Outside the curtain, the rain murmurs, the springtime is fading.
五、赏析题
1.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两句诗通过“独自”和“无限”的对比,展现了诗人面对广阔江山时的孤独感和对失去的江山的无限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浪淘沙令》阅读练习及答案
六、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7~19题。
(共12分)
虞美人①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②。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释】①这两首词均作于词人亡国后被囚汴京期间。
②阑珊:将尽,衰落。
17.下列对这两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往事知多少”一句责问自己做了多少错误的往事,后悔当初未能励精图治。
B.南唐故宫的“雕栏玉砌”应该依旧,而“朱颜”已改,物是人非,对比强烈。
C.“一晌贪欢”之“欢”只是梦里的片刻欢愉,有力衬托了梦醒之后的悲情。
D.曾经的无限江山再难见到,即使凭栏远眺也是徒劳,因此劝自己“莫凭栏”。
18.两首词的下阕写到了“春水”或“流水”,下列句中的“春水”“流水”与两首词中的这两个意象情感内涵一致的一项是(3分)
A.一池春水绿如苔,水上新花取次开。
(刘无极《漾花池》)
B.夜雨连明春水生,娇云浓暖弄阴晴。
(苏舜钦《初晴游沧浪亭》)
C.秋后风光雨后山,满城流水碧潺潺。
(苏轼《暴雨初晴》)
D.画桥浅映横塘路。
流水滔滔春共去。
(张先《偷声木兰花》)
19.两首词上阕均借写春景来抒情,但景与情之间的关系却有不同。
请结合词中的内容分析其不同之处。
(6分)
答案:
六、(共12分)
17.(3分)A 18.(3分)D
19.(6分)
【答案示例】
《虞美人》以乐景写哀情,景与情是对立的。
上阕中“春花”“东风”本是春天的美景,令人愉悦,此处却勾起词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徒增伤感。
美好怡人的春景反衬了词人的亡国之痛。
《浪淘沙令》以哀景写哀情,景与情是一致的。
上阕的春雨、春寒营造出凄清的氛围,“春意阑珊”更是写出美好春景的衰败凋残,衬托出身为异乡之客的悲伤和亡国之痛。
【评分参考】
共6分。
每首词3分;说明景与情的关系1分,结合内容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