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必修4《虞美人》导学案设计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高中语文第三专题虞美人蝶恋花导学案苏教版必修4 学案

虞美人蝶恋花一、学习目标1.了解词以及作者的相关知识。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培养学生从诗歌中悟人生的诗意情怀。

4.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二、学习重难点:1.从意象入手鉴赏诗歌。

2.体会衬托手法的运用。

3、掌握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知识积累】〖关于词〗1、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

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

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

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

学术语为“片”或“阕”。

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

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

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

(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东坡为之绝倒。

)6、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

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

宋兵破金陵,李煜出降,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他在被俘两年后写了《虞美人》一词,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伎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赐酒将他毒死。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高中语文 第三专题虞美人教案 苏教版必修4 教案

虞美人【教学目标】1、抓关键词语,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2、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教学设想】这首词语言比较直白,感情比较激越,让学生根据课下的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的基础上,抓住隔句相承和三度对比的手法,在理清本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本文。

本文的艺术表现手法主要是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和起伏跌宕的手法,我们要重点赏析。

本文通篇采用问答,以问起,以答结,以高亢快速的调子,刻绘了词人悲愤相续的心理活动。

我们要调动我们的情感积累去仔细领会。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课文学生听徐小凤的《虞美人》歌曲,以此引入。

二、关于李煜李煜{937—978},字重光,史称南唐后主。

他工书,善画,洞晓音律,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

宋太祖开宝八年,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送到汴京,被囚禁在一座小楼里,被封为违命侯。

过了二年多囚犯般的屈辱生活,相传后主于七月七日他的生日那天在寓所命歌伎唱《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祖闻之大怒,命秦王赵廷美赐牵机药将他毒死。

可以说此词是他的绝命词。

前人吊李后主诗云:“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的确,作为一个“好声色,不恤国事”的亡国之君没什么好说的,可是作为一代词人,他给后代留下了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血泪文字,千古传诵。

这首《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一篇。

三、理清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隔句相承,三度对比的特点,进行诵读。

“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是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也是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

头二句以春花秋月之无休无尽和人世间多少“往事”之短暂无常对比;“小楼昨夜又东风”的永恒和“故国不堪回首”的变化无常相对比;“雕栏玉砌应犹在”和“朱颜改相对比。

问答对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永恒有常)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短暂难测)几多愁江水不言之言(永恒和短暂达到统一)四、具体研习重要的文句1、提问:“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

《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苏教版高一必修四)【学习目标】1、知人论世,了解李煜词风的转变。

2、体悟本词的情感,赏析本词运用的手法。

【问题情境】1、李煜简介公元974年的冬天,宋军的铁骑踏破了美丽的南唐国都金陵。

一个泪眼朦胧,面容苍白的君主,从金碧辉煌而又气氛肃杀的宫殿中走了出来。

契丹,它求过了。

佛,他拜过了,他仍逃脱不了亡国的命运。

他脱去穿在身上15年之久的金光闪闪的龙袍,肉袒负荆,出城跪降,随后在宋兵的一片辱骂声中,一路呜咽,被驱北上,最后被囚禁在汴京,虽被封为违命侯,但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软禁生活。

在他过完41虽生日的那个七夕之夜,面对一轮皎洁的明月,远眺他那永远无法再见的“三千里地山河”,失落的,冰凉的眼泪打在他的手臂上,他再也无法遏制这三年囚徒生涯所积累的愁绪,吟唱了一曲最为绝望的诗歌《虞美人》,此曲触怒了宋太宗,喝完宋太宗赐来的毒酒,倒地而亡。

2、诵读诗歌、背诵【我的疑问】备注第1页共4页【自主探究】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手法:比喻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成为阶下囚、亡国奴,失去尊严,失去自由、生存的安全感和精神上的快乐,所以见了美丽的春花秋月的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厌烦。

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手法:以乐景衬哀情(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江苏省灌南高级中学高中语文虞美人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4

《虞美人》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及词作者的相关情况;2.理解词的基本意义和词思想内涵;3.体会词的艺术特点,对李煜的词风有一定的了解。

一、自学质疑1.“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李煜亡国后,过着囚徒般的生活,所以对生活感到绝望,从而对花谢花开、月圆月缺感到厌烦,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板书补充:一切景语皆情语眼前景(实写)——心中情(虚写)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所具体指的是什么?锦衣玉食、后宫佳丽、国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的欢乐、尊严、自由及生存的安全感。

3.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对比手法宇宙之永恒不变“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人生之短暂无常“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二、交流展示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词句用了什么方法来写愁?抒发了词人的怎样的感情?还有哪些诗句中用了这种手法来写愁思?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以水喻愁,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

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运用比喻写愁思的名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刘禹锡《竹枝词》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欧阳修《踏莎行》三、互动探究:1.讨论:词中两次出现“月”这一意象,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这个意象有什么特殊固定的涵义吗?“柳”、“长亭”又代表什么呢?月:怀念亲人,怀念故乡之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秦时明月汉时关。

柳:同“留”,依依惜别之情。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长亭:送别之意。

虞 美 人学案及答案

虞    美   人学案及答案
虞美人
【学习要求】
1.了解词的相关知识,掌握欣赏词的方法。
2.品味词中蕴含的“愁”情,体味词作悲恨凄楚的感情色彩。
3.掌握这首词比喻、对比的表现技巧,品味含蓄而富于表现力的词语。
4.理解这首词问答式结构和起伏跌宕的笔法。
【学习重点、难点】
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品关键词,体味其“愁”,把握词的主旨。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7.这首词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阅读理解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学习难点:理解本文将“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和跌宕起伏的笔法。
【学时安排】
一学时
主要任务:体味“愁”,把握主旨及写法。
【学习过程】
一、课前学习
(一)学法指导
1.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反复诵读,初步了解诗词的内容。
2.通过图书馆、网络或其他渠道,了解词作创作的背景,结合词作内容,理解其思想情感。
C.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sì)D.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kān)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小楼昨夜又冬风B.往事知多少
C.只是朱言改D.闻君能有几多愁
3.下列关于词的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故最早叫做“曲子词”,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念奴娇”是词的词牌,“赤壁怀古”是这首词的题目,它揭示了这首词的主要内容。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第一篇:虞美人导学案答案《虞美人》导学案答案【自主探究】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

原来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手法:对比、虚实结合(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

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对比(手法)(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认得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止步。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词。

最后两句词的妙处在于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

词人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其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又如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第二篇:虞美人导学案(最新)《虞美人》导学案编写人:审核人:编写时间:【学习目标】1.通过把握词中意象的特征,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2.学习李煜“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1.体悟词的意境和语言。

2.了解词的韵律和章法。

【预习案】【知识链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清代赵翼《论诗》)唐诗过后是宋词。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蹊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趋于完善、臻于完美,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又一颗璀璨的明珠。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虞美人》含答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虞美人》含答案
主备人
施友中
审核人
高一年级组
授课时间
年月日
第1课时
课题
《虞美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2.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词的意境和语言。
难点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法及教具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导入新课】“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是诗歌,有些不朽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这首诗歌,不仅是用作者的眼泪铸成的,更是用作者的鲜血铸成的。因为作者在完成这首词后不久,就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因而也成了他的“绝命词”。这就是被誉为“词中之帝"的《虞美人》。
【自主学习】1、作者简介
李煜,即李后主,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也是整个词史上一流的大家。李煜的前半生,作为南唐的国君,生活相当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离愁别恨.亡国后,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成就很高,《虞美人》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篇。这是李煜的绝命词,表达了作者对故国的深切怀念。2、词牌的由来虞美人:原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取名于项羽宠姬虞美人。项羽死后,虞美人的命运将会十分悲惨,于是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虞美人在旁听了,泣不成声,若断若续地吟道:汉军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刘邦后来以礼埋葬了虞美人。后来,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长出了一种罕见的艳美花草,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多情又柔骨侠肠的虞姬,就把这种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这名称就一直流传到今天。【合作学习】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虞美人》64

高中语文苏教版精品教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虞美人》64

《虞美人》教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李煜生平及作品2反复诵读,体悟词的意境和情感3赏析重点词句:“往事”、“又”、“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把握艺术技巧,提高诗词鉴赏能力教学方法:六步导学,问题教学法二预学1复习关于词的知识。

2词牌“虞美人”唐教坊曲名,初咏项羽的宠姬虞美人而得名。

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

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项羽和虞姬的悲剧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

3作者李煜五代时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宋建隆二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

后宋兵南下攻破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他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尤以词著名。

词以南唐灭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多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多追忆往事,伤怀故国。

语言自然精炼,境界开阔而又有深厚缠绵的情致。

4诵读词作,整体感知三互学展学1诵读:以读带思,以思领悟“因声求气,吟咏诗韵”,诗歌应通过诵读来领悟其韵律和情感。

多种形式诵读:自由读,齐读,个别读等2合作探究教师收集整理学生预习时写下的问题或感悟,让这些具有代表性的问题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

(1)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为何希望它们早点结束呢?答案要点:春花最美,秋月最亮,触景生情,花相似人不同乐景写哀情(2)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答案要点:物质:荣华富贵,锦衣玉食精神:权利,自由,尊严(3)“又”字有什么深刻含义?答案要点:囚徒生活又过去了一年,季节更替,时光流逝,国家复兴无望,道尽了国破家亡的无尽心酸。

(4)只是朱颜改中的“朱颜”是何意?“改”有几层含义?答案要点:朱颜:容颜(后宫佳丽,词人,国家)。

改:容颜,地位,感受。

教师强调:从意象和艺术手法把握愁情的写法“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物是感情的外化。

圈划出“改”的意象和“不改’的意象,明确“物是人非”的感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
【教学目标】:
1.掌握词的文体知识,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2.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李煜词中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鉴赏李煜词深远的意境美和真挚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理解李煜词“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艺术特色。

【学生学法指导】:
这是一篇伤时感事的词,可运用多种方式朗读、圈划、品读等方法,把握文中有感染力的字词,感受作者在“听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身世之衰和亡国之恨相融和的情感。

【知识链接】:
一、解释词牌
虞美人,词牌名。

给人的感觉:美丽,一种夜色深沉的美丽,一种灯火阑珊的美丽。

由词牌想到项羽悲怆的呐喊:“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愈兮愈兮奈若何”。

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引出了千古凄美的故事:霸王别姬。

当年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开出了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取名虞美人。

二、作者及背景
结合注释(1),学生讲述。

教师补充:李煜当政期间,不理国政,沉迷声色,逃避现实,宋兵南下,屈辱投降,因词惹祸,生于7月7日,死于7月7日,而我们知道,7月7日,是中国的七夕节,相传这一天,牛郎和织女在鹊桥相会。

所以,李煜死在这一天,有些离奇而又感伤。

但更为离奇的是他是个重瞳。

就是一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历史上有此现象的还有项羽和舜帝。

在战火纷飞的五代十国,李煜与项羽和舜帝相比,过于柔弱,但作为词人,他是词坛里响当当的君王。

所以后人凭吊李煜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学习过程】: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的事物,此人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①“春花”,生命与希望。

但春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
②“秋月”,秋高气爽,皓月当空,宁静而从容,恬淡而悠远。

但月又是那么敏感而多情,多少因时空距离而不能相见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以寄相思。

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望月兴叹。


囚徒般的生活,使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此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让他不能不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到底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怀念什么?
答:①物质方面:李煜在南唐做皇帝的时候,锦衣玉食,过着纸醉金迷的富贵生活。

②精神方面:权利、地位、人格、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抒发怎样的情感?
答:(小楼:楼前加小,可见囚居之地是那么的狭小简陋,昔日王宫的金碧辉煌,前呼后拥,如今是那么的孤单而凄凉。

昨夜:点名作者的立足点是今夜,站在今夜说昨夜,多少个今夜和昨夜,都是不眠的夜啊。

)又:①东风一年一次,一个“又”字道出了囚居的时间长,又传达了词人多少感慨无奈。

②季节的变化引起作者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谢月残而逐步破灭。

4、抓住主要意象“月”来体悟一代词家李煜绝命词作《虞美人》所抒发的情感。

答:①月亮很柔婉,曾处在欢乐中的青年李煜嗅到了它的温柔的气息,生活欢乐而美好。

②月亮很凄凉,居于人下的李煜感受到它的寒冷的氛围。

“月是故乡明”便是这种情感的幻化。

③月亮相当遥远,囚于宋地的曾经一国之君李煜眼蓄眼泪,苦思故国,三千里江山,一朝成烟,故国之梦难成。

小结:这轮月亮属于记忆中的明月,它洗尽人世铅华尽显纯净本色。

这轮明月,它浸透着思国怀乡人的思念,让人徒增伤感。

5、前6句中,哪个字可以总括“愁”的缘由??
答:“改”。

6、改变的仅仅是“朱颜”吗?没有改变的有什么?请从词中找出具体的事物。

答:①不仅仅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尊荣富安到忍辱蒙羞)。

②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阑玉砌———景物依旧。

于是,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

7、词的前六句有三组对比,反复对比宇宙永恒不变和人生短暂无常,请问哪几句写宇宙?哪几句写人生?
答:①春花秋月又东风雕阑玉砌应犹在(宇宙永恒不变)
②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人生短暂无常)
③三组对比,以宇宙时空之永恒与无情反衬家国人生之短暂与可悲,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

8、精读最后两句,哪个词可以概括整首词的感情?李煜的愁有哪些?“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
答:①“愁”;②往事之叹,亡国之恨,离家之痛,思乡之苦;
③运用比喻,a、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b、写出愁思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和长流不断,表达了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c、将人世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相联系,将一己之悲化为人类共同的悲情
(诗文中这样化抽象为形象的诗句还有很多。

比如
1、只恐双溪舴(zé)艋(měng)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李清照《一剪梅》
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李白《秋浦歌》
5、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6、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8.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9.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小结】:学习本首词的心得。

【课堂检测】:
是啊,春水的冰冷,连绵,不舍昼夜,无穷无尽,正如被囚居的李煜满腔的愁绪,这里一江春水流走的不仅仅是愁,更是一代亡国之君多情才子屈辱的血和泪。

法国作家缪塞说过“最美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我们这首词之所以感觉是那么的美。

这是李煜以自己生命为代价凝聚而成的,作为一个词人,他是成功的,作为一代君王,又有些遗憾!如果可能,我们坐上神舟x号宇宙飞船,穿越时空隧道,来到南唐,你想要对李煜说什么?要求:
女生:可以从君王或词人的角度选择一个去写。

男生:把自己当作李煜去反思自己。

示例:
君王:勤政爱民,体恤百姓,不能像唐玄宗那样,“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要像当今中央政府那样,以人为本,减轻农民负担,发展生产,造福百姓。

天大,地大,天地之间人最大,把人民放在第一位的,人民也会在心中把他放在第一位。

唐王李世民说的好,君与民的关系就是船与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