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的提取、结构以及分子量测量综述

合集下载

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

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结构表征ⅰ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在人体中广泛存在,对于维持组织的稳定性和机体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以及其结构的表征。

ⅰ型胶原蛋白的提取方法主要分为生物法和生化法两种。

生物法是指通过动物和人体组织中的ⅰ型胶原蛋白提取,常用的动物来源包括鸡、鱼、猪等,而人体组织来源主要是皮肤和骨骼组织。

生化法则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ⅰ型胶原蛋白基因导入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通过细胞培养和分离纯化得到ⅰ型胶原蛋白。

提取得到的ⅰ型胶原蛋白需要进行结构表征,常用的方法包括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等。

其中,X射线衍射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X射线衍射,可以确定ⅰ型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晶体结构以及结晶度等。

核磁共振则可以研究ⅰ型胶原蛋白的分子运动和构象变化,从而揭示其功能机制。

电子显微镜则可以观察ⅰ型胶原蛋白的形态和微观结构,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ⅰ型胶原蛋白的结构是由三股左旋螺旋状的多肽链组成,每股链由约105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每个氨基酸残基包含一个羟基脯氨酸残基,这是ⅰ型胶原蛋白特有的结构单元。

三股多肽链以右旋螺旋方式相互缠绕,形成三股螺旋结构,这种结构使得ⅰ型胶原蛋白具有很高的机械强度和稳定性。

此外,ⅰ型胶原蛋白还含有许多氧原子和羟基,这使得它具有良好的水合性和生物相容性。

ⅰ型胶原蛋白在人体中的分布非常广泛,主要存在于皮肤、骨骼、肌腱、血管、角膜等组织中。

在皮肤中,ⅰ型胶原蛋白构成了真皮层的主要成分,为皮肤提供了强度和弹性。

在骨骼中,ⅰ型胶原蛋白是骨骼组织的主要成分,赋予骨骼强度和韧性。

在肌腱和血管中,ⅰ型胶原蛋白的存在保证了它们的稳定性和弹性。

在角膜中,ⅰ型胶原蛋白形成了角膜的主要成分,为眼睛提供了保护和支撑。

ⅰ型胶原蛋白是一种重要的结构蛋白,对于维持人体组织的稳定性和功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生物法和生化法可以提取得到ⅰ型胶原蛋白,并通过X射线衍射、核磁共振和电子显微镜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

胶原蛋白原料、萃取工艺及分子量

胶原蛋白原料、萃取工艺及分子量

胶原蛋白原料、萃取工艺及分子量一:原料鱼皮鱼鳞鱼皮(深海鳕鱼)和鱼鳞(罗非鱼)的使用都非常广泛,宏观上讲,所得到的胶原蛋白并无太大区别,原料的运输成本和新鲜度是首要考虑的因素,就近原则大家都知道。

药物残留:担心人工养殖容易产生药物残留的问题,深海鱼更容易打消消费者的忧虑。

生长速度以及营养价值:深海鳕鱼生长主要在寒冷海水域,野生条件下,生长速度较慢,罗非鱼主要生长在高温淡水水域,人工饲养条件下,生长速度较快。

从营养价值来讲,鳕鱼要高于罗非鱼。

由于胶原蛋白售价不菲,而鱼皮胶原的低抗原性、低过敏性、酶解胶容易,所以深海鱼皮胶原蛋白适合所有人群食用,也是销售者的理想选择。

二:萃取工艺工艺决定产品的质量。

有酸、碱、酶法等工艺。

酸、碱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解决胶原蛋白的腥味问题。

但是会对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造成破坏,产品功能降低。

长期使用此方法下的产品对身体有害。

酶法工艺为目前最为理想和安全的技术,在现今先进技术条件下,已经可以从鱼皮中萃取出胶原蛋白,并且含量高达50%以上,但相应的萃取成本也高。

在酶法工艺下的萃取的胶原蛋白文章来源于:产品,质量差距分化比较大。

主要体现在纯度、色泽、味道、澄清度、分子量、灰分等方面。

三:分子量直接萃取所得到的胶原蛋白分子量非常大,不容易被吸收,所以需要把分子量缩小。

安全的是方法是酶法剪切。

均分子量一般控制在1000--3000Dalt的多肽产品就可以了,这个范围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胶原蛋白分子结构,保持其活性,又解决了分子量过大,吸收难的问题。

过分处理分子量的寡肽产品,容易破坏其活性,降低使用价值。

目前采用先进的定向酶切、变性、干燥、萃取等技术,结合各种不同的分离纯化技术,将鱼皮胶原蛋白进一步提纯,获得分子量集中在1000Dalt左右的鱼皮肽原肽,更加容易吸收。

胶原蛋白、胶原肽和胶原三肽的分子量比较文章来源于:。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

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是一项重要的生物技术研究。

该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高质量的胶原蛋白,用于医学、化妆品、食品等领域。

分离纯化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通常采用亲和层析、离子交换层析、凝胶过滤层析等技术。

其中,亲和层析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亲和层析是利用某些化合物与目标蛋白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将目标蛋白从混合物中分离出来的方法。

常用的亲和层析柱包括镍柱、葡萄糖柱、硫酸盐柱等。

结构表征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结构表征通常采用质谱、核磁共振、圆二色谱等技术。

其中,质谱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用于确定蛋白质的分子量、氨基酸序列等信息。

核磁共振可以用于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

圆二色谱可以用于研究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总之,重组人源胶原蛋白的分离纯化及其结构表征是一项复杂的技术,需要多种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

胶原蛋白肽实验报告

胶原蛋白肽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胶原蛋白肽的提取方法;2. 探究胶原蛋白肽的理化性质;3. 分析胶原蛋白肽的生物学活性。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牛皮- 酶制剂(胶原蛋白酶)- 盐酸- 乙醚- 乙醇- 水浴锅- 离心机- 超声波清洗器- 恒温干燥箱- 分光光度计- 荧光显微镜2. 实验试剂:- 生理盐水- 1mol/L盐酸- 0.1mol/L氢氧化钠- 0.1mol/L碳酸钠- 1mol/L氯化钠- 0.1mol/L氯化钾- 0.1mol/L钙镁离子溶液三、实验方法1. 胶原蛋白的提取(1)将牛皮剪成小块,用生理盐水清洗后,浸泡于1mol/L盐酸溶液中,于4℃下浸泡过夜;(2)取出牛皮,用流水冲洗至中性;(3)将牛皮放入酶解罐中,加入适量的胶原蛋白酶,于37℃下酶解6小时;(4)酶解完成后,用离心机分离固体沉淀,收集上清液;(5)将上清液用乙醇沉淀,离心收集沉淀;(6)将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胶原蛋白。

2. 胶原蛋白肽的制备(1)将干燥的胶原蛋白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溶解;(2)用超声波清洗器处理30分钟,使胶原蛋白充分溶解;(3)将溶解后的胶原蛋白溶液用盐酸调pH至4.5;(4)加入适量的乙醚,搅拌,使蛋白质沉淀;(5)离心分离沉淀,收集上清液;(6)将上清液用乙醇沉淀,离心收集沉淀;(7)将沉淀用无水乙醇洗涤,干燥,得到胶原蛋白肽。

3. 胶原蛋白肽的性质研究(1)蛋白质含量测定:采用双缩脲法测定胶原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2)氨基酸组成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胶原蛋白肽的氨基酸组成;(3)紫外吸收光谱分析:测定胶原蛋白肽的紫外吸收光谱,分析其结构;(4)分子量测定: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胶原蛋白肽的分子量;(5)溶解度测定:测定胶原蛋白肽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度;(6)生物学活性测定:采用细胞培养法测定胶原蛋白肽的促细胞增殖活性。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胶原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胶原蛋白肽的蛋白质含量为85.6%;2. 氨基酸组成分析:胶原蛋白肽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含量较高;3. 紫外吸收光谱分析:胶原蛋白肽的紫外吸收光谱显示其具有典型的蛋白质特征;4. 分子量测定:胶原蛋白肽的分子量分布在500-1000Da之间;5. 溶解度测定:胶原蛋白肽在水中溶解度较高,在乙醇、乙醚中溶解度较低;6. 生物学活性测定:胶原蛋白肽对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活性。

生物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生物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生物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应用研究生物胶原蛋白,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大分子,是结缔组织中最主要的成分,广泛应用于医学、化妆品和食品等领域,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产物。

本文将重点研究生物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其应用研究。

胶原蛋白提取方法1. 酸解法酸解法是目前胶原蛋白提取的主要方法,因操作简便、回收率高而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制品产业。

在酸解前,首先将原料清洗、粉碎等处理。

酸解时,将经过处理的原料与酸溶液混合,并在一定时间的加热和搅拌作用下进行沉淀,然后进行离心、洗涤、干燥等处理,最后得到胶原蛋白制品。

2. 酶解法酶解法相较于酸解法,具有较少的副产物、肽链短、去除酸水浸润物快等特点。

它是将原料与酶混合,经一定时间水解,继而分离出胶原蛋白的方法。

3. 碱解法与酸解相反,碱解法主要是直接采用碱性水解方法,将原料与碱混合,在适当的温度和时间下进行水解。

整个过程的最终产品是一个非常均匀且含有极少残留杂质的胶原蛋白制品。

应用研究1.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中,胶原蛋白是促进伤口愈合的重要因子。

在皮肤科的临床治疗过程中,胶原蛋白制品被用来修复皮肤组织,促进皮肤细胞的再生和增生,促进创面愈合的速度和质量。

胶原蛋白的氨基酸残基序列短、易被分解,同时也是成纤维细胞的化学刺激因子,在肝、胃、睾丸等的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胶原蛋白通过激活刺激因子释放,促进患者免疫力增强,对于化疗和放疗的治疗效果也起着积极的作用。

2. 化妆品领域在化妆品领域,胶原蛋白已成为一种流行的抗衰老成分。

随着胶原蛋白数量的下降,肌肤松弛、皱纹、色素斑等问题逐渐出现。

因此将胶原蛋白作为化妆品成分,添加到抗皱和紧致护肤品中,成为抗衰老化妆品中不可或缺的成分。

3. 食品领域由于胶原蛋白的天然性和美味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骨汤、肉酱和火腿饼干等都有添加胶原蛋白的热卖产品。

研究表明,在人体摄入胶原蛋白后,身体会自动分解由胶原蛋白组成的肽和氨基酸,进入肠道,进而分泌出肽类物质,从而增加肠道内细胞及长链多糖的生成,促进肠道的健康。

胶原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胶原蛋白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胶原蛋白的提取和纯化方法;2. 学习利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胶原蛋白含量;3. 掌握胶原蛋白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原理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大分子,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肤、骨骼、肌腱等组织中。

本实验采用酸水解法提取胶原蛋白,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并利用SDS-PAGE法测定胶原蛋白的分子量。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猪皮、硫酸、无水乙醇、丙酮、邻苯二甲醛(OPA)、双缩脲试剂等;2. 仪器:分析天平、恒温水浴锅、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电泳仪、凝胶成像系统等。

四、实验步骤1. 胶原蛋白提取与纯化(1)取猪皮,剪成小块,用剪刀剪成粉末;(2)将猪皮粉末加入适量的硫酸,于100℃恒温水浴锅中水解2小时;(3)将水解液冷却至室温,加入无水乙醇沉淀蛋白质,离心分离;(4)将沉淀物用丙酮洗涤,再次离心分离;(5)将沉淀物溶于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中,得到胶原蛋白溶液。

2. 胶原蛋白含量测定(1)配制双缩脲试剂,按比例配制A液和B液;(2)取适量的胶原蛋白溶液,加入A液,室温放置10分钟;(3)加入B液,摇匀,室温放置10分钟;(4)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540nm波长处测定吸光度;(5)根据标准曲线计算胶原蛋白含量。

3. 胶原蛋白分子量测定(1)配制SDS-PAGE凝胶;(2)将胶原蛋白溶液进行SDS-PAGE电泳;(3)将电泳后的凝胶进行染色;(4)利用凝胶成像系统观察并记录电泳结果;(5)根据标准分子量蛋白质条带,计算胶原蛋白的分子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胶原蛋白含量测定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得到胶原蛋白溶液的吸光度为0.635,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得到胶原蛋白含量为0.15mg/mL。

2. 胶原蛋白分子量测定通过SDS-PAGE电泳,得到胶原蛋白条带,与标准分子量蛋白质条带对比,确定胶原蛋白分子量为15000Da。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成功提取了猪皮中的胶原蛋白,并通过分光光度法和SDS-PAGE法测定了胶原蛋白的含量和分子量。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功能特性与结构分析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功能特性与结构分析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及功能特性与结构分析目录一、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 (2)1.1 从牛筋中提取胶原蛋白的方法 (3)1.2 胶原蛋白的提取工艺优化 (4)1.3 提取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5)二、牛筋膜胶原蛋白的功能特性 (7)2.1 抗氧化功能 (7)2.2 延缓衰老功能 (8)2.3 促进伤口愈合功能 (9)2.4 增强免疫力功能 (10)2.5 保湿功能 (11)三、牛筋膜胶原蛋白的结构分析 (12)3.1 胶原蛋白的分子结构 (13)3.2 胶原蛋白的二级结构 (14)3.3 胶原蛋白的三级结构 (15)3.4 胶原蛋白的四级结构 (16)3.5 胶原蛋白的空间构象 (17)四、牛筋膜胶原蛋白的应用研究 (18)4.1 在保健品领域的应用 (19)4.2 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 (20)4.3 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21)4.4 在化妆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22)五、结论 (23)5.1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研究意义 (23)5.2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发展前景 (24)一、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牛筋膜胶原蛋白,又称为型胶原蛋白,是一种在动物结缔组织中广泛存在的蛋白质。

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在人体中的多种生理功能,牛筋膜胶原蛋白在医疗、生物材料和保健品等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在提取牛筋膜胶原蛋白的过程中,首先要从动物(如牛)的筋膜组织中分离出胶原蛋白。

这一步通常涉及到酶解法和酸碱法等技术的应用,酶解法利用特定的酶对筋膜组织进行水解,从而释放出胶原蛋白。

而酸碱法则通过改变溶液的pH值来破坏筋膜组织的细胞结构和蛋白质分子间的连接,进而提取胶原蛋白。

在提取过程中,还需要对提取的胶原蛋白进行纯化。

这一步可以通过离子交换色谱法、亲和色谱法或超滤法等技术来实现。

纯化后的胶原蛋白纯度更高,杂质含量更低,更易于后续的功能特性分析和结构研究。

牛筋膜胶原蛋白的提取过程需要精确控制提取条件,以确保提取的胶原蛋白具有高纯度和良好的生物活性。

牛骨Ⅰ型胶原蛋白提取及结构表征

牛骨Ⅰ型胶原蛋白提取及结构表征
1.3.5 胶原蛋白得率的测定 向粗制液中加入 NaCl 固体并不停搅拌,使浓度达
到 2mol/L,然后在 4℃条件下静置过夜,使胶原蛋白充
分沉淀,以 8500r/min 离心 20min,用 0.5mol/L 的冰 醋酸重新溶解。重复盐析一次,离心后得沉淀,再 用 0.5mol/L 冰醋酸溶解,于蒸馏水透析 2~3d,每隔 4h 更换 1 次水,透析好后冷冻干燥得纯胶原样品。胶原蛋 白得率计算公式为:
3102食品科学工艺技术90的胶原蛋白所用的提取介质为001moll盐酸或05moll醋酸本实验选用1柠檬酸和1胃蛋白酶结合的方法进行提取结果见表24胶原蛋白结构表征241牛骨胶原蛋白的紫外光谱分析将提取的胶原蛋白和牛腱型胶原蛋白样品在紫外可见光描仪上进行200300nm波长范围内扫描结果见图可知所提取的牛骨胶原蛋白和牛腱型胶原蛋白溶液分别在228nm和230nm波长处有一个强吸收峰符合上述特性
实验所有提取条件的选择都以等量牛骨提取得到胶 原蛋白的质量作为指标。由于胶原蛋白容易变性,实 验操作都在 10℃左右进行。
1.3.1 提取工艺流程 牛长骨→修整、清洗→破碎→脱脂→脱钙→纯化→
成品
1.3.2 脱脂处理 破碎的牛骨经水洗后,部分脂肪被洗掉,残余的
脂肪分别采用不同的脱脂方法( 正己烷、石油醚及乙醚 静置浸泡脱脂、乙醚低温回流脱脂),确定最佳的方法。 脂肪残留率(残油率)的计算公式为:
containing 1% citric acid and 1% pepsin. The extracted collagen was identified as type I collagen and the purity reached
electrophoretic grade. Furthermore, the unique triple helical structure of type I collagen remained very well. Key words:bovine bone;type Ⅰ collagen;extraction;SDS-PAGE;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metry (DSC);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原蛋白的提取、结构以及分子量测量综述
一、前言
胶原蛋白(collagen)是与各组织、器官机能有关的功能性蛋白 约占人体总蛋白的三分之一,存在于细胞外间质 是具有三股螺旋结构的蛋白质家族[1]。

胶原是人体重要的细胞外基质成分,在细胞生物学中有重要应用价值。

胶原是一个大的蛋白家族 至少有15个型别,各型胶原都具有一定的分子构型和组织分布特点,其中以Ⅰ型胶原分布最广含量最多
[2]。

胶原蛋白 或称胶原 是按是否形成有周期性横纹的胶原原纤维collagenous fibril可将其分为原纤维胶原蛋白fibrillar or fibril-forming collagen和非原纤维收原蛋白nonfibrillar or non fibril forming collagen两大类。

目前己发现的胶原蛋白类型己不下19种 原纤维胶原蛋白包括I、II、III、V、XI型胶原 在体内以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

胶原纤维是骨骼、肌腱、骨间膜、皮肤、软骨、韧带等器官的基本结构物质 使这些器官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

胶原纤维与组织器官的生物力学特性密切相夫原纤维胶原蛋白包括I、II、III、V、和XI型胶原 其余均属于非原纤维胶原蛋白。

非原纤维胶原蛋白具有胶原蛋白的基本特征 即三股螺旋结构 但其结构、分布和功能更具有多样性、非原纤维胶原蛋白按其超分了结构可进一步分类。

1.结合于胶原原纤维表面的胶原蛋白(fibril associated collagens with interrupted triple helice FACIT)包括IX XII XIV XVI X XI型胶原。

2.形成网状结构的胶原蛋白,包括IV VIII X型胶原。

3.形成串珠状纤维beaded filament的胶原蛋白有VI型胶原。

4.形成固着原纤维anchoring fibril 的胶原蛋白有VII型胶原。

5.有跨膜区的胶原蛋白有XIII和XVII型胶原。

6.结构尚未明确的胶原蛋白包括XV和XVIII型胶原等。

胶原不仅作为组织的支持物,而且对细胞、组织乃至器官行使正常功能及伤口愈合都有重大影响。

胶原作为医用生物材料比以往应用的金属、陶瓷或化学材料具有更大的优越,因此近20年来已被广泛用于临床 近年来 世界各国已将胶原制品广泛应用于临床修复软组织缺损覆盖烧伤创面、整形、牙周引导组织再生、口腔种植体、牙槽嵴再建及颌骨空腔修复。

二、胶原蛋白的提取
胶原多从牛皮、肌腱、鼠尾等部位提取,由于胶原是一个大的蛋白家族是细胞外间质的四大组分之一,几乎分布于所有的组织中。

到目前为止已发现脊椎动物的胶原类型达十多种之多各型作用不一。

胶原的异常改变涉及许多纤维化疾病。

在肿瘤的发生与转移中胶原的分布和类型也发生改受。

因此在提取时常将各型分别提取。

目前从组织提取胶原多采用分级盐析的方法。

在酸性条件下,I型和Ill型胶原沉淀的盐浓度临界点相近 在中性条件下III型和IV型胶原沉淀的盐浓度临界点又很接近。

因此提取时难度较大,程序复杂,需过柱纯化,而且花费时间长,易发生胶原变性。

主要的提取方法分述如下:I型和II型胶原主要分布于细胞,组织之间及结缔组织间质中,属于间质胶原,在脏器纤维化病理过程中I型和II型胶原起着重要作用。

I型胶原是结缔组织间质中最主要的成分。

一般制品多以I型胶原为材料文献上I型胶原的提取一般采用多次超速高心的办法。

李成章、樊明文[3]。

从人胚骨中提取了I型胶原,用于胶原制品的制作。

采用胚胎骨组织来提取胶原,一般认为骨组织仅含有I 型胶原,选用骨组织作为提取原料可省去分型、过柱纯化等烦杂工序,简便经济,易获得纯度较高的I型胶原,他们的方法为将脱钙骨粉浸入0.5mol/LHAc24,48h,取上清缓慢加入研磨精细的NaCl,终浓度为4mol/L,搅拌过夜离心35 000×g,20min,下同,去上清,其沉淀物加入0.5 mol/L HAc透析溶解,离心,取上清依次加入0.lmol/LTris-HCI终浓度为0.01mol/L,5mol/LNaOH调pH至7.4,NaCl终浓度为4mol/L,搅拌过夜,离心,去上清,沉淀以4 mol/L NaCI,0.05 mol/L Tris-HCI洗一次,再加0.5mol/LHAC透析溶解,离心去沉淀,上清装入透析袋内,对NaCl溶府透析,平衡后NaCl浓度为1O离心去上清,沉淀物用0.5mol/LHAC透析去盐溶解,离心去沉淀,上清浓缩冻干以上所有液体及操作温度均为4℃。

为提高抽提纯度骨粉应越细越好,脱钙必须完全,采用EDTA脱钙,可使一些非胶原蛋白,如骨连接蛋白
osteonectin,随之溶去。

有利于提高胶原的纯度,抽提的次数不应太少,否则纯度不够,抽提次数太多则易发生胶原变性。

他们所用抽提次数为3-4次,结果表明,所提胶原具有较高纯度,可用于胶原制品的制作。

秦定一、单英等参照Byers[10]等方法并略作改良分别从家兔和胎儿2种不同皮肤中提纯了III型前胶原肽[11]。

方法为,所有操作均在4℃进行 将皮肤切成约lmm2大小碎片,置于pH7.4,150 mmol/L Tris-HCI,20mmol/LEDTA、10mmol/L PHCH2SO2F、10mmol/L PMB溶液中匀浆,在4℃下提取48h。

2 000 r/min离心10min。

上清中加入W (硫酸铵)=20%。

离心15 000r/min 20min用上述提取液重溶沉淀加W(NaCl)=10%,30000r/min离心20min。

用pH7.6,200mmol/LNaCl、50mmol/L Tris-HCI溶液溶解沉淀即为II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II,C III)和III型前胶原(Procollagen Type III,PC III)粗提物。

将上粗提物充分透析后上DEAE-32纤维素柱层析 用pH7.5,2mol/L脲、20mmol/LNaCl、30mmol/LTris-HCI溶液平衡。

洗脱,以去除酸性糖蛋白。

为分离CIII与PCIII,再次经DEAE-32纤维素柱层析,用pH7.0,2mol/L脲 0.02mol/L NaCl、0.05mol/LTris-HCI溶液平衡、洗脱,待穿过峰结束,用0.02-0.2mol/L NaCl梯度洗脱,分别收集CIII与PCIII。

将PCIII溶于pH7.4,0.2mol/LNaCl、0.05mol/L Tris-HCl、0.005mol/LCaC12、2.5mmol/L PMB溶液加入细菌胶原酶37℃作用4h,置冰水终止酶反应。

酶消化产物在pH8.5,0.2mol/L碳酸氢胺溶液中透析平衡。

再经SephadexG 50凝胶过滤,分批加上酶消化产物进行洗脱,收集第一峰,超滤浓缩,置pH8.6,2mol/脲、0.05mol/LTris-HCl 缓冲液中透析。

过DEAE-52纤维素柱层析用0-0.35mmol/LNaCl梯度洗脱,收集主峰即为PIIIP。

柴明胜、陈金国、叶仲贤、朱炳钗[12]用人胎盘经胃蛋白酶消化,氯化钠分级盐析沉淀后进一步经过DEAE-52和CM-52柱层析纯化提取IV型胶原。

他们的方法为取人胎盘2只,剥离泡膜和结缔组织后剪碎,分别用蒸馏水和含蛋白酶抑制剂0.05mol/L,pH7.2Tris-HCI缓冲液漂洗使胎盘组织由红变白后制成匀浆。

再用该缓冲液在4℃洗提4h,离心后沉淀加入0.5mol/L 醋酸溶解,边搅拌边加入胃蛋白酶,在6℃提取24h。

离心收集上清液,逐渐加入氯化钠,使其浓度为1.2mol/L,然后搅拌过夜。

沉淀用0.lmol/L醋酸溶解后,用0.05mol/L Tris-HCI,PH7.4,0.2mol/L氯化钠透析过夜,去除沉淀后逐渐加入氯化钠使其浓度为2mol/L,所获沉淀即为IV-C粗品。

将粗品溶于0.05mol/LTris-HCI,PH8.6,2mol/L脲素0.2mol/L氯化钠缓冲液中,并用相同的缓冲液在4℃透析24h后,用DEAE-52层析。

收集穿过峰再用0.04mol/L醋酸钠,pH4.8,2mol/L脲素透析后用CM-52柱层析,经0-0.3mol/L氯化钠梯度洗提,第一峰即为IV.C纯品,透析除盐、冻干于20保存。

氨基酸分析表明甘氨酸含量占30%羟脯氨醚占13%两个链的分予量分别在95 000和70 000与Timpl报道相似,符合IV-C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