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指名说一说。
全班交流讨论。
学生自由回答并分别画出横向统计图,注意标注数据。
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数据的,并完成统计图。
学生设计表格。在班内统计后,完成统计表。分析数据。
学生自由回答
板书设计
练习七
媒体呈现方案
1.复习回顾
2.自学内容出示并逐个解答课件
3.小结回顾
教学反思
个人备课笔记
课题
练习七(2)
执教日期
出示半成品,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你能和大家说说你的收获吗?
分别说一说。
全班同学按照顺序报出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的名字,其他同学用画“正”的方法进行统计。
比较整理后与整理前相比有什么优点?
集体校对
分析数据
生自由回答
生自主完成,并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收集数据
整理数据
分析数据
媒体呈现方案
2.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进一步巩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进一步巩固条形统计图的制作及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资源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课堂提问
学生活动
集体备课后的调整
一、复习导入。
二、练习指导。
1.第3题。
2.第4题
3.完成第5题。
三、回顾整理
一张完整的统计表包含哪几个部分?
一张完整的统计图包含哪几个部分?
如何进行分段整理数据?
出示半成品,提问:从图上,你能知道什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教案教学设计(含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4)第2课时分段整理数据 (8)第3课时平均数 (11)第4课时运动与身体变化 (15)(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了解它们的结构和特点;会分段整理数据,能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结合统计表、条形统计图对简单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2.使学生经历从现实情境出发,探索并发现数学知识的过程,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能应用平均数解释一些简单生活现象,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参与统计活动的过程中,初步感受运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和表达,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使学生在运用统计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统计活动的实际价值,体验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以及前后联系如下:本单元教材的基本结构: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能用画图、表格、文字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数据,并能对简单数据进行一些简单分析和解释,积累了一些统计活动的经验。

不过,这个阶段学生接触的统计表和统计图都是非正式的。

从本单元开始,将结合具体的统计活动,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本单元主要教学简单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分段整理数据,以及平均数的含义和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收集和整理数据、描述数据的方法,进一步积累分析和比较简单数据的经验,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同时,也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较复杂的统计表和统计图打下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会用简单的统计表或条形统计图描述数据,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分段整理数据,能对简单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解释;理解平均数的含义,会求简单的平均数。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学会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提高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实践活动,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作用,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空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运算,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统计方面的知识较为薄弱,对于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制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概念,知道它们的作用。

2.培养学生学会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3.培养学生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获取和分析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制作统计表和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2.难点:让学生学会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获取和分析信息。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作用。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实例。

2.学习材料:为学生准备纸张、彩笔等制作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材料。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的教学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学校运动会报名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江苏版数学教案(四上)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江苏版数学教案(四上)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

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第1课时认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教材第40~41页例1和练一练,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看看、填填、画画,逐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简单的统计图表呈现数据,并能根据题中的数据完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

2.让学生了解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初步感受它们的特点。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产生对统计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难点】统计表、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学准备】PPT课件。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这一节课的内容知识点较多,是统计图和统计表的基础课,所以在课堂上用PPT课件演示,整体思路是从数据的收集(调查单)——数据的整理(统计表和统计图)——数据的分析(对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分析)进行新课教学,对统计表和统计图,重点是它们各有哪些部分,要注意什么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的特征、作用等。

[不足之处] 教师没能做到精讲。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相信学生,有些内容学生可以自学学会的,就不要花大量时间去讲。

第2课时分段数据统计【教学内容】教材第42~43页例2和练一练,教材第44页练习七第2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的统计过程,学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

2.让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能分段整理数据。

【教学准备】PPT课件,学生了解自己的身高数据。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成功之处] 在数据的分段整理时发现有不少学生不能做到认真细心,统计的数据错误率很高,所以根据提供的数据填写统计表时,嘱咐学生在对应要填的统计表方格下面用铅笔画正字整理数据,然后数出笔画数填在上面的统计表中。

[不足之处] 学生统计的日期老是忘记写。

[再教设计] 再教学时,要在备教材的同时更要做到备学生(对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好充分准备)。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苏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苏教版 (1)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4.1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苏教版 (1)一. 教材分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学会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和描述数据,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来获取信息。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统计和数据分析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的基本知识,如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和绘制简单的统计图。

但他们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本节课中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此外,学生对于观察和解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也在逐步发展,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读条形统计图的能力,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有用的信息。

3.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学会观察和分析条形统计图,获取有用的信息。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来学习条形统计图的知识。

2.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共同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和分析。

3.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实例,方便学生观察和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条形统计图的实例,用于教学演示和引导学生分析。

2.准备纸张、彩笔等绘图工具,让学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统计图,如商店的商品价格表、班级学生的身高统计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统计图有什么特点?它们能帮助我们解决什么问题?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条形统计图。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集体备课教案(7个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主要让学生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习了统计表和简单的统计图,如折线图和条形图,但对于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还不够熟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并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据。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

2.难点: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等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特点。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条形统计图的模板、实物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铅笔、尺子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如班级学生身高、班级学生体重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这些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统计图,并提问:“你们觉得哪种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从而引出条形统计图。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一些条形统计图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条形统计图能很容易看出数量的多少,以及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四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案

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一)【教学目标】进一步加深平均数意义的理解,掌握巩固求几个数的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下面的平均数合理吗?说说为什么。

(1)水塘的平均水落石出深是140厘米,小明的身高已经是145厘米了,不会有危险。

(2)王山走8步,共走了52021,他平均每步走65厘米。

(3)一班和二班足球比赛的结果是4比0,这场比赛平均每班进入2球。

(4)电梯里有8人,他们体重的和是430千克,平均每人的体重大约是54千克。

(5)有一片水域水深6米,一艘轮船吃水深度5米,是不是一定能安全通过?(6)张明一家三口,平均每人的居住面积是21平方米,赵刚一家五口的总居住面积是60平方米。

赵刚家的住房面积更大些。

(7)敬老院中老人的平均年龄是81岁,王奶奶今年71岁,可能吗?二、算一算。

1.三(5)班有69人,平均每人向学校捐2本书,一共捐了多少本?2.三(5)班第一小组有8人,向学校共捐了270本书,平均每人捐了多少本书?3.小朱、小崔、小苏、小军为学校捐书各捐了6本,4本、3本、7本、平均每人捐了多少本书?4.气温自测仪记录了某天四个不同时间的气温情况,2时13度、8时16度、14时25度、20218度、这天的平均气温是多少度?5.星期小学一年级有12人,二年级有37人,三年级有43人,四年级有52人,五年级有58人,六年级有72人,平均每个年级有多少人?哪些年级的人数比平均数高?三、看表填一填。

第一小组同学身高统计表。

学生编号 1 2 3 4 5 6身高(㎝) 142 140 137 152 146 135(1)第一小组有()人,最高的同学是()㎝,最矮的是()㎝。

(2)估计一下,他们的平均身高大约是()㎝。

(3)最高的比最矮的高()㎝。

(4)算出他们的平均身高?四、根据统计表提供的信息,制成条形统计图。

星期一二三四五六日路程(KM) 5 3 4 3 4 4 5移一移,平均每天行()m五、拓展练习1.算出孙老师的工资是多少。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主要介绍了如何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展示和分析数据。

本节课是该单元的第1课时,内容主要包括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以及如何绘制条形统计图。

教材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让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概念有一定的认识。

他们在生活中也接触过一些统计数据,如成绩表、销售排行榜等。

但学生对条形统计图的了解有限,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他们掌握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知识,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够从图中获取信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方法。

2.学生能够自己绘制条形统计图,掌握绘制的基本步骤。

3.学生能够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4.学生能够运用条形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以及如何从图中获取信息。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黑板等教学用具。

2.准备条形统计图的实例数据,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

3.准备绘图工具,如直尺、铅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如班级学生的身高、成绩等数据,引导学生关注统计数据,引出条形统计图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展示条形统计图的定义、特点和绘制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条形统计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统计表与统计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对数据进行统计。

2、能够说出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与思考培养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的运用。

重点:
用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统计数据、明白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难点:
制作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分类整理数据、用平均数比较数据
教学流程:
一、情境引入
引言:小明与张丽华在讨论自己及班级同学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他们准备去调查统计一下班级同学喜欢看的节目种类。

二、探究1:
张丽华同学用写正字的方法调查了本班同学喜欢的电视节目,并制成了表格
小明同学提出一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来统计班级同学喜欢节目的种类呢?”
老师给大家介绍两种统计方法:
统计表:把统计数据填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的表格。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问题1:你知道什么是统计表呢?这里有一个统计表,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数据
问题2:请你帮张丽华同学将数据填入统计表中,怎么数数据呢?
答案:通过数正字的笔画来输数据,一个正字五笔画代表5个人。

问题3:合计等于多少呢?
答案:合计= 6+15+10+10=41
问题4:你知道什么是条形统计图呢?这里有一个条形统计图,你能说出它的组成部分吗?
答案:标题横标题纵标题图体
问题5:每小格的高度表示多少?
答案:看左边的纵标题0到2、2到4中间差2,所以表示2人。

问题6:请你用数正字的方法帮张丽华同学补充条形统计图。

问题7:小明认为条形统计图更直观形象,而张丽华同学则认为各有各的特点,你的看法呢?
答案:各有各的特点。

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直条呈现数据;能直观、形象的表示数据的多少。

三、活动1:
猪八戒数妖怪
情景:孙悟空抓到一大堆妖怪,让猪八戒统计妖怪,孙悟空要求能直观形象的反映数,可是猪八戒不会数学,哪位小朋友帮帮猪八戒呀。

问题1:小明同学说用条形统计图更加直观、形象的反映数据,你们同意吗?
追问:请大家帮猪八戒补充条形统计图
四、探究2
问题1:梅峰小学的服装采购员遇到了一个问题,梅峰小学需要为队员采购衣服:身高130-139cm的队员穿小号的,身高140-149cm的队员穿中号的,身高150-159cm 的队员穿大号的。

每种衣服要买多少套呢?这里有40个同学的身高,请你帮忙管理员制作一个统计表购买服装。

答案:第一步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鼓号队员身高分布情况。

第二步制作统计表,横纵标题,时间,标题。

第三部数正字填写数据
问题2:请你补充完成梅峰小学鼓号队员身高统计图。

问题3:在制作梅峰小学鼓号队员身高统计表与统计图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答案:首先要将身高归到符合条件的一类,就是分段整理。

注意:分段整理不要重复和遗漏数据。

五、活动2
比一比看谁射的准
比赛规则:在靶转动的过程中,射中红色的得5分,射中紫色的得7分,射中蓝色的得9分,射中绿色的得11分。

有四个女生和五个女生参加比赛,四个女生的成绩分别是:5、7、7、9;五个男生的成绩分别是:7、9、11、9、5。

请你分别为男生和女生制作一个条形统计图?
问题1:你能用什么方法来比较男生做的好还是女生做的好?
第一种方法:比较男生和女生中得分最高的男生最高11分,女生最高9分
第二种方法:比较男生和女生的分数总和男生总分41分,女生总分28分第三种方法:比较男生和女生的分数的平均分男生总分8.2分,女生总分7分追问: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是正确的?
答案:第三种方法。

因为这里男生5人、女生4人,男女生人数不相等,总分不能作为比较条件。

而平均分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七、归纳: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知识。

1、统计表: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表格呈现数据。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统计的结果;用直条呈现数据;能直观、形象的表示数据的多少。

2、分段整理不要重复和遗漏数据。

3、平均分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八、练习
下面是一位同学1分钟仰卧起坐的成绩记录,请你制作一个统计表。

答案:
九、应用提高
1、根据北京市和桂林市四个季度气温调查表完成下题。

问题:
﹙1﹚两地平均气温接近的是﹙﹚季度。

第二季度
﹙2﹚一年中,﹙﹚市的平均气温比较高。

桂林市
﹙3﹚你还得到了什么信息?
桂林市四季度的平均气温比北京市高
2、育才小学四年级两个班回收易拉罐情况如下表。

分别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1.如果回收10个易拉罐可以制成2个新易拉罐,四⑵班四个月回收的易拉罐可以制成
几个新易拉罐?
答案:24+26+28+32=110
110除以10等于11
11乘以2等于22
2.四⑴班平均每月回收多少个易拉罐?
答案:23+25+26+34=108
108除以4等于27
十、收获体验
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1. 什么是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
2. 统计表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3. 分类统计数据。

4.用平均数来比较数据。

十一、达标测评
一、填空题。

1、统计方法更直观、更形象的反映数据。

2、在统计过程中,记录调查结果和整理数据,常用画()字的方法。

二、请根据重庆市一个月每天污染指数调查表制作统计表。

答案:1.条形统计图、正
2.
.
十二、布置作业
教材51页习题第4、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