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研究意义

人口老龄化研究意义
人口老龄化研究意义

城市人口老龄化研究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科学技术进步、生育水平的下降和期望寿命延长的结果,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它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但更多的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再加上我国人口老龄化又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加严峻,不加以认真对待,必将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不仅是老年人自身的问题,它牵涉到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诸多方面,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许多国家或地区都在积极探索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全世界都在为老年事业积极地努力。因此,本文以中国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元素的相互影响为出发点,试图在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相关领域做出一定的探索和研究,寻找老龄化社会的经济规律和特征,为全社会更好地适应人口老龄化提供理论依据。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己经于2000年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己达1. 67亿,占人口总量的12. 5%,预计到2050年,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4. 5亿,占同期总人口31. 27%,届时中国将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随着老龄化的口益严重,我国需要赡养和照料的老人数量持续增加,造成家庭和社会对失能老人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责任明显加重,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力资源会有一定幅度下降,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一定隐患。另一方面,城乡愿意到养老机构长期居住的老年人总量增加,而目前养老机构的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现实需要。当前,在我国,由于城市政府在养老中的定位不清,导致承担的养老责任与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和公共财政能力不相适应,城市政府在养老中存在明显的越位和缺位现象,致使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很不完善,难以应对口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研究人口老龄化对于城市的管理、发展具有如下重要意义

1、有利于城市完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应对老龄化对城市发展的冲击。

在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人口老龄化程度与日俱增,老年人群的养老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青壮年一代面临着较为繁重的赡养老人的压力,建设并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显得意义重大。人口老龄化使得城市人力资本的积累减少,城市发展的大力日渐不足。同时,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多使得大量的财政资金流入到了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投入方面,这必将使得城市发展所需的资金减少。探索更加完善的养老保障体系,这对发展和完善我国养老保障事业、完善我国城镇养老保障制度对于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意义。

2、有助于城市调整人口政策,储蓄自身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实现城市人口管理转型。

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城市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不断减少,这时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

取多种手段,吸引与汇集城市自身发展所必须的各种人力资源。城市人力资源是城市产生和发展基本前提,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程度在在一定程度受到人力资源存量的制约;同时,城市人口作为城市消费的主体,为城市消费的扩大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过程中,城市政府必须创新城市人口管理方式,适时地调整城市人口管理政策,进而不断推进人口管理由传统的“管理”向“服务”转变。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摘要:21世纪全球大多数发达国家、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生产率水平还比较低,社会经济还处于欠发达,人口老龄化问题势必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治久安等重大战略性问题。因此,我们应从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研究解决。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问题;对经济影响;相应对策 当前,我国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呈现出“未富先老”,由于经济实力还不强,无疑增加了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难度川。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将出现劳动力、资本等经济因素的变化,必然会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普遍关注;并且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过程中,面临着要保持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环境稳定,改革发展任务已经相当繁重的情况下,我国顺利度过人口老龄化这一阶段,解决其间出现的各种问题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更为艰巨。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分析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己占我国总人口的7.1%,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年型。事实上我国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完成了其他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完成的从成年型社会向老年型社会的转变。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7%上升到14%所需的时间作比较,英国和德国大概需要45年,瑞典需要55年,法国需要115年,而中国只需28年。尤其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在老年人口增长的同时,14岁以下少儿人口在总人口中比重迅速下降,2025年老年人口将超过少儿人口,2050年将接近少儿人口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我国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到来的。根据统计,世界上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的国家已达70个。而其中只有中国等4个国家人均国民产值不足1000美元。在一个经济不发达的国家里,老龄问题与人口问题同时出现,使我国处于两难境地,只有认真探讨,才能找到出路。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人口老龄化提前达到高峰。20世纪后期,为控制人口的急剧增长,国家推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加快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由于下世纪前半叶人口压力仍然沉重,还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的国策,其结果将不可避免地使中国提早达到人口老龄化高峰。 第二,在社会经济不太发达状态下进入人口老龄化。先期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一些发达国家,目前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20000美元以上,呈现出"先富后老",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一、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我国在过去20多年里,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这在很大程度上与人口结构的快速转变所形成的劳动年龄人口相对丰富密切相关。但是,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速,劳动力的供给形势将发生很大的变化。根据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推算出,如果我国的生育率维持在1.8左右,那么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增长趋势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从2011年到2016年期间将会达到高峰,其后将会转为负增长,但10亿以上规模的高峰平台将一直持续到2025年左右。因此,从劳动供给的角度来看,中国劳动力供给最为丰富的时间还会维持10年左右的时间,之后,劳动力人口绝对数量将不再增长,其规模会逐渐缩小。如果劳动年龄的人口增长停止后,我国很快就会面临劳动力的数量短缺问题。 (二)医疗保障资金需求压力急速膨胀老年人是医疗保障制度的重点对象,事关包括老年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关系民生和国民健康素质。伴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这将导致医疗保障资金的需求迅速膨胀。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对比老年人口医疗费用的增加速度和GDP 的增加速度。2002~2013年,我国人均医疗费用平均每4年翻一番。2013年我国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占GDP的1.23%。预计到2020年将占到1.41%,2030年将达到3.06%。同期的老年人口将增加1.2倍,医疗费用将增长5倍。2050年老年人口医疗费用将占GDP的8—9%。

(三)农村老龄问题的压力远远大于城镇目前和未来几十年,我国农村的人口老龄化速度和程度超过城镇,面临的压力也超过城镇,老龄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流入城镇,使农村老龄化形势更为严峻。我国流动人口的80%以上来自农村,80%以上是劳动年龄人口,但这部分群体中的绝大多数又来到了城镇,凸显了农村的老龄化问题,加大了解决农村老龄问题的难度。 家庭是我国农村传统的养老模式,农村过快增长的老龄化问题对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了巨大的挑战。除比较完善的“五保”供养制度外,养老保险、低保、计划生育户奖励扶助、新型合作医疗等制度建设还有非常大的差距,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缓慢,难以满足广大农村老年人的服务需求。与城镇老年人形成巨大反差,这是当前社会不公的重要方面。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调整建议从以上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的老龄化对我国经济的长期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求我们对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进行治理,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人口的老龄化问题,进而解决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于我国经济的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扩大就业基地、人口红利最大化自从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因为严峻的就业环境,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城市下岗失业人员。虽然现在已经经过了那场下岗的风潮,但其中的一些人可能仍旧处于失业之中,甚至还会有一些永久被劳动力市场所拒绝的劳动力年龄人口。他们或许因为缺乏足够的就业机会,但这只是人口数量带来的经济负担中的一小部分。因此,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

《中国人口趋势》 全国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26478万人,占总人口的20.27%;15-59岁的人口为89742万人,占总人口的68.70%;60岁及以上的 人口为14408万人,占总人口的11.03%(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10045万人,占总人口的7.69%)。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62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76个百分点(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上升了0.73个百 分点)。所以目前还是青壮年占的比例高.但中国的老龄化趋势未来会趋向严重.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 ●全国老龄办于2月23日发布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 测研究报告》的研究成果。这是全国老龄办首次发布关于人口老龄化的报告。《报告》分三部分介绍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压力,发展趋势和特点,以及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与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中国已于1999 年进入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 ●《报告》认为,21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从2001年2100年,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1年到2020年是快速老龄化阶段。这一阶段,中国将平均每年新增596万老年人口,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28%,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17%,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3067万人,占老年人口的12.37%。 第二阶段,从2021年到2050年是加速老龄化阶段。伴随着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中期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进入老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开始加速增长,平均每年增加620万人。到2023年,老年人口数量将增加到2.7亿,与0-14岁少儿人口数量相等。到2050年,老年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老龄化水平推进到30%以上,其中,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9448万,占老年人口的21.78%。 第三阶段,从2051年到2100年是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峰值4.37亿,约为少儿人口数量的2倍。这一阶段,老年人口规模将稳定在3-4亿,老龄化水平基本稳定在31%左右,80岁及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总人口的比重将保持在 25-30%,进入一个高度老龄化的平台期。 ●《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规模巨大、老龄化发展迅速、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女性老年人口数量多于男性、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等六个主要特征。综观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可以概括为四点主要结论:第一,人口老龄化将伴随21世纪始终。第二,2030年到2050年是中国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时期。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孝感市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 一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二目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方法: 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 四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市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分析

青岛市人口老龄化分析 【摘要】青岛市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将对社会各个方面产生影响。通过分 析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社会影响,找到解决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应对方案与措施。【关键词】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措施 老龄化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 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青岛市人口构成现状 年龄构成:全市总人口中,0 —14岁的人口为1287549人,占17. 18%; 15 —64岁的人口为5505645人,占73. 47%; 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700993人,占9. 35% I 0-14 岁厂 15-64岁 门65岁及以上 性别构成:全市总人口中,男性为3757487人,占50. 14% ;女性为3736700 人,占49. 86%。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0. 56。 □出生率■I死亡率 ■增长率

一青岛市人口老龄化现状 青岛市老年人口基本情况 依据2007年人口调查数据: 60岁及以上人口为119.3万,占总人口的15.93%。其中,新增76692人, 死亡等原因减少38636人,比去年净增38056人,年增长率3.3%; 65岁及以上人口为87.5万,占总人口的11.69%。比去年新增13057人,年 增长率为1.52%; 70岁及以上人口为62.1万,占总人口的8.29%。比去年新增52052人,年 增长率为9.15%; 80岁及以上高龄人口为19.3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16.19%。比去年新增 10109人,年增长率为5.52%; 90岁及以上长寿人口为2.4万,占全市老年人口的2.03%。比去年新增2296 人,年增长率为10.47%。占总人口的2.58%,大大超过国家“健康长寿城市” 1.4% 的标准。 100岁及以上人口为694人,比去年增加了 48人,年增长率为7.43%,达到 了 9.27名百岁老人/10万人口,大大超过国际10万人口 7.5名百岁老人的国公 认的“健康长寿城市” 标准。 根据第四、五、六次人口普查青岛市人口年龄结构构成: 年份 总人数 (万) 0-14 岁 15-64 岁 65岁及以上 比例 (% 人数 (万) 比例 (% 人数 (万) 比例 (% 人数 (万) 1990 737.47 26.60 165.72 67.20 512.68 6.20 59.07 2000 749.12 20.85 156.19 71.12: 532.77 8.03 60.15 2010 763.78 14.56 146.39 75.50 556.11 9.94 61.30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65 70 80 90 ⑴上 60- G 5- 70- 80- 0及以 90 1占总人口比例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增长较快,而且相对超前于经济社会的现代化,这无疑将对企业组织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主要以管理学的角度,从管理行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三个方面来探讨我国人口老龄化对企业组织行为的影响。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企业;组织行为;组织文化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分析 1、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2008年末全国总人口为132802万人,比2007年末增加67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608万人,出生率为12。14‰;死亡人口935万人,死亡率为7。06‰;自然增长率为5。08‰。按照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只要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那么该国家或地区就算是进入老龄化社会。而早在2001年,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就已达7。1%,老年人口达到9062万人。因此可以说,中国已于8年前步入老龄化社会。 根据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全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从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年)的3。56%持续增长到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的6。96%。截止2008年底,60岁及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2%,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8。3%,老年人口达15989万人。据全国老龄委办公室相关人士称,中国正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老年人口由年均增加311万人发展到年均800万人。 人口老龄化将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国际上开始探讨人口老龄化问题始于1956年联合国出版的《人口老龄化及其经济含意》一书,主要研究了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过程及其社会经济影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社会经济影响问题的研究现在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国内在80年代中后期开始研究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学者多倾向于认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既形成挑战也带来机遇,挑战大于机遇,即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对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从经济方面说,将对劳动生产率、分配、储蓄和投资以及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一定的不利的影响(姜向群,2001)。 2、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从上述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不同于西方社会人口老龄化的一些特点。 1)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量大,而且增长速度快。 2)我国人口老龄化整体发展趋势呈现不平衡性,人口老龄化地区差异较大,城乡倒置。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 3)在我国经济发展还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的情况下,就出现了人口老龄化,可谓“未富先老”。 4)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同时存在。 5)人口老龄化在时间上呈比较明显的累进性。 二、企业组织行为 组织行为就是利用正式群体中的组织结构与分工、权利与责任以及信息沟通等手段,调动群体内部每个成员的积极性以最大的群体合力保证目标的实现(王建新,1999)。组织行为的主体是组织与人,组织行为的核心应该是组织中人的行为。许多管理学著作把组织行为分为个体行为和群体行为。而组织内在结构的实质也是一种“行为关系”(西蒙,1947)。组织行为同时也是一个庞大的研究领域。斯蒂芬·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一书中认为:组织行为是一个具有大量普通知识的独立的技能领域,它研究组织中行为的决定因素:个体、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06-02-24)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的时代。目前,世界上所有发达国家都已经进入老龄社会,许多发展中国家正在或即将进入老龄社会。1999年,中国也进入了老龄社会,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中国的人口老龄化不仅是中国自身的问题,而且关系到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备受世界关注。为了摸清中国老年人口及老龄化发展的基本态势,掌握未来中国老龄问题的基本国情,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进行了专题预测研究,基本情况如下。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压力已经开始显现 目前,中国已有21个省(区、市)成为人口老年型地区。自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到2004年的22年间,中国老年人口平均每年增加302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5%,高于1.17%的总人口增长速度。2004年底,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3亿,占

总人口的10.97%。老龄化水平超过全国平均值的有上海(18.48%)、天津(13.75%)、江苏(13.75%)、北京(13.66%)、浙江(13.18%)、重庆(12.84%)、辽宁(12.59%)、山东(12.31%)、四川(11.59%)、湖南(11.51%)和安徽(11.18%)等11个省市。 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 养老保障的负担正日益沉重。2004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支出总额达到3502亿元,比2000年增加了65.5%,中央财政对基本养老保险的补贴支出攀升到522亿元。离休、退休、退职费用也呈现连年猛增的趋势。政府、企业、社会都已经感到养老保障方面的压力正在显著加大。 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据测算,老年人消费的医疗卫生资源一般是其他人群的3-5倍。2004年,中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3.影响 不利影响 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DOC)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劳动力供给影响

目次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3) 2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4) 2.1我国的人口老龄化现状 (4) 2.2人口老龄化产生的原因 (4) 2.3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 错误!未定义书签。3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5) 3.1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及发展速度快 (5) 3.2人口老龄化的发展水平先于经济发展水平 (6) 3.3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老龄化分布不平均 (6) 4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7) 4.1人口老龄化对劳动供给数量的影响 (7) 4.2人口老龄化对劳动力供给质量的影响 (7) 4.3人口老龄化对家庭劳动供给决策的影响 (8) 5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9) 5.1调整我国现行的人口政策,采取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9) 5.2调整我国现行退休制度,适当延长退休年龄 (9) 5.3鼓励老年人参加劳动 (9) 5.4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和研究的投入 (10) 参考文献 (10)

【摘要】本文从我国现状出发,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其它的特点,并且还阐述了人口老龄化趋势将对我国劳动力供给产生的影响,并在劳动力的供给数量,劳动力供给质量以及家庭劳动供给决策三个方面作了具体说明。最后提出了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劳动力供给、对策 1人口老龄化及度量指标 应该如何定义人口老龄化,目前尚未有统一明确的标准。根据1986年我国出版的《人口学词典》将人口老龄化定义为:人口中老年人比重日益提高的现象,尤指已达年老状态的人口中老年人比重继续提高的过程。由以上定义可知,人口老龄化概念有三层含义:人口老龄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人口老龄化是指整个人口年龄结构的动态变动。人口老龄化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的动态过程。按照国际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超过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占总人口的7%以上,说明该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我国一般将60岁作为衡量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但是近几年,也开始逐渐将65岁作为界定人口老龄化的年龄值。 通常来说,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指标大致可以划分为三大类:程度指标:(l)老年人口占总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又称“老年系数”):即指60岁或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总人口的比重。(2)人口年龄中位数(又称“中位年龄”):是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口的年龄值。(3)老少比(又称“老龄化系数”):指60岁或者65岁以上人口与0-14岁人口的比值,反映人口年龄结构中最两端的人口变动趋势。社会经济影响指标:(1)少儿人口抚养比:指的是O-14岁少儿人口与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用%表示。(2)老年人口抚养比:指的是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与15-64岁的劳动年龄人口的比值,以%表示。(3)总人口抚养比(又称抚养系数):人口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即少年儿童人口和老年人口之和)与劳动年龄人口比值,以%表示,说明每100名劳动年龄人口应该负担的非劳动年龄人口数量。速度指标:老年人口比例的年平均增长率、老年人口比例达到某一水平是所需花费的年数。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学年论文 题目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专业XXXXX 班级XX 班级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讲师) 所在学院XX 学院 完成时间:2012年9月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全球人口发展的趋势,这种人口年龄的结构变迁正在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新世纪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老龄战略早已被纳入到世界许多发达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战略之中,摆到了各国政府工作的主要议程之上。我国在世纪之交也进入了老年型国家行列。人口老龄化也成了人口学、社会学、法学等很多学科研究的热点问题,积累了大量的文献资料。本文在大量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进行了文献资料进行梳理。 一、基本内容 (一)人口老龄化概念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对人口老龄化的定义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1]许多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已经步入了老龄社会,在20世纪80年代初,东德有15.6%的人超过65岁,在奥地利、瑞典、西德和法国,这个比率为13.4%或更高,英格兰和威尔士有13.3%,苏格兰有12.3%,北爱尔兰有10.8%,美国有9.9%。而中国是在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2000年11月底第五次人口普查中,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811万人,占总人口6.96%,60岁以上人口达1.3亿人,占总人口10.2%,以上比例按国际标准衡量,均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老龄化己成为21世纪不可逆转的世界性趋势,也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表现在四个方面: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低龄老人多,高龄老人增长速度快;人口转变迅速,老龄化进程快;人口老化与综合国力发展不相适应;人口老龄化的区域差异显著。[2] 一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

浅谈人口老龄化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析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其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的界定 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龄人口的比重,相对于年轻人口所占的比重而言呈持续增长的趋势;也就是老年人口的比重日益增加的过程。随着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和生育率的不断下降,我国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及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是指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的价值观进步了,生育观也从强制性的控制生育到自觉控制生育,从而人口出生率急剧下降,青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相应的老年人口的比重增加。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人们生活水平和健康状况提高的体现,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社会进步的象征,具有历史进步性。 二、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形势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涉及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等诸多领域,是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社会问题和战略问题。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正处于体制深刻转换、结构深刻调整、社会深刻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十分关键的时期。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面临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总量过多的双重压力。 按照国际标准,我国已处于老龄社会,并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最严峻的国家。在2010年我国老年人口已经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8%,并将以年均3%速度增加。2020年将达到2.48亿,约占总人口的17.2%。从2005年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要净增1亿。之后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到2050年前后提升到30%以上,进入重度老龄化。 三、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转变的必然结果,是世界各国迟早会出现的人口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生育率下降,死亡率下降和预期寿命提高,从而导致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不同于发达国家,它是在人为的条件下实行计划生育形成的,具有刚性特征。 (一)规模大 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人口总数已达126583万人(这个数字是祖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人口,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人口),而65岁以上老龄人口总数达8811万人,老年人口数量巨大。 (二)速度快 由于我国实行独生子女政策,使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比其他任何国家都要快,发达国家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重从5%上升到10%,一般需要40年甚至半个世纪的时间,而我国老龄人口从1982年的4.9%上升到1999年的10%,只用了18年时间,可以说是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 (三)底子薄 西方国家先进入工业化,后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财富积累到人均大约1万美元的程度后进入老龄社会,是“先富后老”,有充裕的财力支持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和医疗保险制度。而我国工业化还没有完成,在国内生产总值人均仅仅800美元时,老龄化就提前到来,是“未富先老”国民经济制约着老龄问题的解决。 (四)负担重 我国是在没有社会保障积累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养老问题只能通过代际转移的方式来解决。我们这一代人要负担两代人的养老保险,即在供养离退休人员的同时,必须为自己将来的养老准备部分资金。

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对策分析

主题一:重庆市人口老龄化趋势与对策分析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全世界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中国现在也正进入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 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而重庆的老龄化趋势在全国尤为严重。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会影响到一个国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比如经济、政治和民生等各个领域。所以如何妥善有效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对促进重庆和国家的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对重庆老龄化趋势的研究,而进一步做出相应的对策,尽量减少老龄化对社会的不利影响。本文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首先,阐述了老龄化问题的现状;其次,通过建立模型研究重庆地区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再次,总结了人口老龄化对重庆的影响;最后,提出了重庆应对老龄化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重庆地区现状趋势对策 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以上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或7%。而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全世界的一个迫在眉睫的重大问题,国内外都对此问题做出深入研究并积极需找相应的对策。中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在社保制度准备不足、老龄保障和服务滞后等很多方面都存在严重问题,如果不及时分析解决,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都将造成巨大影响。 一、重庆人口老龄化现状 根据中国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分析得到:到2010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有26个地区的老年人口比例超过了10%。而重庆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达到17.42%,比全国比例13.32%高出4个百分点左右,老龄人口年均增加20万人以上,已经成为中国“最老”的地区。60岁以上的老年抚养比更是高达26.56%,相当于平均100个劳动力年龄人口需要赡养26个老年人口。根据重庆统计局数据,2000年,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接近245万人,每13个人里1人年龄超过65岁;到2010年,重庆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333.41万,每6个人里就有1位老人。老龄化发展趋势迅捷,形势相当严峻。 还通过对第四、五次和第六次的人口普查情况的一些数据汇总(见表一)分析可知:1990年到2000年重庆总人口增加164.66万人,增长比例为5.7%,而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增加了76.25万人,增长比例为45.3%;2000年到2010年总人口减少了166.66万人,0-14岁人口减少176.49万人,下降了26.49%,15-64岁人口也减少79.04万人,下降了3.69%,而老年人口继续增加了88.87万人,上升了36.34%。由此了解重庆这20年的人口变化特点是:老龄化的发展速度比总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出生率在不断下降,而且下降比例越来越快,会造成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劳动力人口数量急剧减少。 表一:第四、五、六次重庆人口普查基本情况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影响2

四、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发展产生的影响 1、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老年人口超速增长,社会养老负担的日益加重和基金积累难度更为加大,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增长产生强烈的掣肘作用和后续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人员总数的攀升导致离退休费用也逐年上升,使得我国养老保险基金面临着收入减少和支出增加的双重压力。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及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远远不能满足老龄化社会中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求。 2、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医疗保险的影响。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使得医疗保险覆盖人群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医疗保险中的退休人员呈现上升趋势,参保人员结构老龄化日益明显。老年人比例不断上升增大了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支付的压力。在缴费比例不提高和财政投入不增加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将会给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带来超支风险,从而冲击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五、老龄化的背景下,建设和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应对措施 1、建立可持续性的社会保障体系。做好政府对老年社会保障事业投入的结构调整,建立促进老龄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力争获得更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通过市场机制,激活老年保障的资金供给,对于既有市场前景又符合老龄事业发展的产业,国家要给予一定的经济支持,逐步建立老龄事业投入的增长机制。除国家投资外,设立社会保障福利彩票,发挥社会各级养老基金会的作用,积极引导民营资本和国外资金投入老龄事业的发展,逐步形成多元化养老资金的投入机制。(此经济论文由万方期刊网首发) 2、完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实现“老有所医”。为了提高老年人的医疗保健水平,提高其家人在老人患病时抵御风险的能力,应在制度框架内提高医疗保险的覆盖面,例如针对城镇低保老人的医疗救助,以及提高农村地区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在医疗保险中引入市场机制,改革付费方面法,不理不同所有制的医疗机构的竞争,鼓励不同组织形式的医疗机构的竞争,进一步发挥商业医疗保险的作用。 3、调整和规范法定退休年龄,适当实施延长退休或弹性退休。随着国家对教育重视力度的加大,人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在延长,而工作的时间在缩短;同时,由于预期寿命的延长,人们一生中退休的时间所占的比例增大。为了解决因退休人员增长而导致的社会养老保险金支付负担,应调高享受养老金的年龄,并且提高领取全额养老金所需的缴费期或工作时间,从而减少对养老保险金的总需求。对技术含量较高行业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级管理人员可以将其退休年龄延长,逐步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一种较为明智的选择。 4、构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促使家庭养老社会化。社区养老既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补充了家庭结构变化后单纯由家庭养老的不足,具有独特的优势。政府在资金等方面的扶持和优惠的同时鼓励社会参与,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121?人口变化及其影响?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 周战超 内容j是要:本文描述了中国人口老龄化现象及其特征,分析了它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了中国人口老龄化过快的原因,并针对当前中国人口老龄化政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政策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问题是影响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为减轻人口过快增长对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1970年代以来,我国成功地推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快速增长。然而,计划生育政策在带来生育水平下降的同时,也过快地改变了中国的人口结构。老龄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快速增加,中国提前进入老龄化社会。2006年2月23日,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在京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指出,“2l世纪的中国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老龄社会,”前20年将成为“快速老龄化”阶段,随后的30年为“加速老龄化”阶段,其后的50年则达到“稳定的重度老龄化”阶段。2051年,中国老年人口规模将达到4.37亿,即每10个人中就有3个是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6)。 人口老龄化产生诸多社会问题。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措施还不能妥善应对人口老龄化提出的挑战。如在退休年龄的规定上具有刚性,造成人力资源特别是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等等。因此,研究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有效的应对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征 中国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特征决定于中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人口基数大、人均资源不足、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大等国情不同于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这决定了中国人口老龄化具有以下特点:老年绝对人口数量大、老龄化速度明显快于发达国家、老龄化现象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地区之间老龄化状态差别较大。 1.中国老龄人口绝对数量大,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 目前,中国人口数量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数最多的国家。由于计划生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预计到本世纪中期中国人口在世界人口中的比例将降为1/7。然而,由于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快速增长,在本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老龄人口总数仍将保持世界第一的地位。 中国今后50年内的老龄人口数仅受这一时期内死亡率的制约,根据中死亡率来预测,中国65岁及以上老人数量将从1990年的o.67亿增加到2030年、2050年的2.32亿与3.31亿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

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 论文摘要: 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社会影响,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 研究背景: 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的意义: 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 正文: 1.原因 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拿我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我国更快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这主要源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是急剧的、迅速的,而西方国家是平缓的、渐进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迅速的迈向了老龄化社会。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2.特征 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及其对策 [摘要]在分析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养老保险制度影响对策 进入2001年, 我国的人口类型从成年型迅速转变成老年型,整个社会步入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因此很有值得研究的必要。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国际社会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通常有两个:一是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0%以上;二是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达到7%以上。凡符合上述两个标准之一的国家或地区,就可称为“老年型国家”或“老年型地区”。根据这个标准来看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200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8811万人,占人口总数的6.96%,我们已经接近老龄化国家;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从数据可以推断,我国已经真正成为人口老龄化国家。 (二)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未富先老”。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平均生育率的下降和寿命的延长,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型”国家。二是老龄化速度快。我国实现从人口成年型向人口老年型转化只用了短短的18年时间(1981-1999年),2005年底全国1%人口抽样显示,我国总人口数达到130756万人,其中65岁以上人口达到10055万人,占总人口数的7.7%,成为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四是农村老龄人口大大高于城镇。根据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8838万60岁以上老龄人口中,农村老龄人口为5944万,占67.3%。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在未来时期将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加速期(1999-201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上升0.1%;第二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高速期(2010-2040年),老年人口比重每年将上升0.4%;第三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减速期(2040-2060年),老年人口比重年均上升速度将回落到0.1%;第四个阶段为人口老龄化稳定期(2060年以后),老年人口比重基本停止上升,人口也达到基本稳定。 二、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的影响 (一)人口老龄化导致养老负担加重。人口老龄化不仅是老年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而且也是养老金领取者与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在职职工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过程,从而对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产生直接的影响。 (二)人口老龄化导致离退休费用不断攀升。改革开放以来,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一方面,每个离退休人员对应的在职职工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另一方面,离退休退职总费用逐年上升。全国离退休退职费用总额逐年攀升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离退休退职人数(主要是退休人数) 迅速增加。二是每人每年离退休退职费用也逐年攀升。 (三)人口老龄化会使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集模式发生转换。 世界银行的一项研究报告预测,如不改变现收现付模式,中国的养老金支出与工资总额的比例到2030 年时,将上升到48%,远远超过国际公认为20-25%的警戒线,届时将出现养老金支付危机,因为这种代际转移负担的基金筹集模式,把退休一代人的养老金负担压在了下一代职工的身上,必将影响下一代人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制约经济发展,也严重地影响社会稳定。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应采取的对策 (一)提高认识,加快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步伐。在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步伐晚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设。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