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论文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人口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
从20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末,我们关注的主要是人口数量问题。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有关于人口问题论文范文篇1试谈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新中国成立至世纪之交,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有效实施,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年轻型过渡到成年型再转变为老年型。
1999年底,我国60岁以上人口首次超过10%,按照国际通行标准,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老龄社会。
到2015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2.22亿,达到16.1%,是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过两亿的国家。
问题与挑战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呈现出五个显著特征:一是绝对规模大。
预计老年人口2025年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2053年达到峰值4.87亿,分别占届时亚洲老年人口的2/5,全球老年人口的1/4。
二是发展速度快。
2000—2050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22%,上升12个百分点,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0%提升到34%,上升24个百分点,是世界平均速度的1.5倍。
三是高龄化显著。
2050年,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1亿,是2010年的5倍,占老年人口总量的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总量的1/4,高龄化现象历史上少有。
四是发展不均衡。
受大量中青年劳动力城乡流动影响,本世纪农村老龄化程度将始终高于城镇,差值最高的2033年达到13.4个百分点。
社会总抚养比已经超过50%,到本世纪中叶将翻一番达到100%。
届时每100个劳动年龄人口要抚养70个老年人口和30个少儿人口。
加之,中国老年人口长寿不健康现象突出。
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家不同,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于经济社会发展,属于比较典型的“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突出表现在以下“六个持续”:一是经济运行下行压力持续加大。
农村人口老龄化论文

农村人口老龄化论文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具有规模大、增长速度快、起步晚、“未富先老”等特点,受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主要为青壮年,农村留守劳动力呈现普遍的老龄化高龄化特点。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农村人口老龄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农村人口老龄化论文篇1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启示【摘要】中国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十分迅速,其老龄化程度也是急剧加深的。
根据外国经验,老龄化急进式国家在人口老龄化过程中,会出现种种问题。
本文通过选取居民医疗保健消费为代表性因素,探讨我国老龄化进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利用实证数据证明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有显著的正相关影响。
而老龄化人口的医疗保障是对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一个严峻挑战。
在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的情况下,我国新农合政策如何调整以及如何完善“大病医疗”保障制度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医疗保健消费新农合面板数据一、引言中国于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且人口年龄结构的转变极其迅速。
2013年中国老年人口(60岁及以上)数量达到2.02亿,预计2026年将跨过3亿。
我国是老龄化社会急进式的代表。
65岁以上老人占比,从5%到7%仅用了18年(1982-2000年)。
这个增长看起来不大,但联系到中国人口大基数的现实,中国老龄化问题可见一斑。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不可避免的造成其医疗保障消费支出的增加。
我国自2002年提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新农合)来,政府大力推行该制度。
目前新农合的参保率已接近100%,基本完成了新农合“低水平,广覆盖”的目标。
然而随着农村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新农合的“低水平”现状是否能满足老龄人口的医疗保障需求,“大病医疗”保障制度是否能满足患病人口的需求,这些现实因素都对我国新农合带来严峻的挑战。
二、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医疗保健支出的影响(一)研究假设以下主要考虑老年抚养比和医疗保健消费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居民人均收入和医疗保健消费价格指数为控制变量。
人口老龄化毕业论文(最终稿)

梧州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广西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现状、影响及对策研究 -----以梧州市蝶山区新兴社区为例系别法律与公共管理系专业行政管理(电子政务方向)班级08行政管理1班学号 ************学生姓名韦爱金指导老师冯国卿完成时间 2012 年 6 月摘要人口老龄化是指60岁或者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是反映人口结构发生变化的概念。
二十世纪末期,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的死亡率不断下降,而人口的增长速度减慢,生育率开始慢慢下降,这促使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逐渐增加,儿童和少年比例显著地减少,人口结构开始出现老年化现象,从而带来了新世纪全球范围被称为“银色危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人口老龄化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一个社会问题。
研究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分析老龄化的原因和影响,找到应对老龄化的有效对策,这对促进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拟从五个方面对梧州市的人口老龄化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第一部分,对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问题和老年人问题的概念进行界定。
第二部分,以新兴社区为例,研究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第三部分,分析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
第四部分,梧州市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影响和经济后果。
第五部分,提出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措施,从调整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延长退休年龄、大力发展老龄产业、转变养老模式、强化人力资源投资等方面找出措施,缓解老龄化问题。
同时,借鉴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实践经验,从政府、社会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具体对策,利用人口老龄化的有利因素缓解其不利影响,促进人口老龄化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现状对策Wuzhou City, Guangxi Province, an Aging Population Situation and the Influence and the CountermeasuresAbstractAn aging population is to point to 60 or 65 years old and above elderly population in the ratio of total population rising process, is reflected the concept of population structure changes. The end of that century,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population death rates begin to decline, and population growth has slowed, fertility rate drop, the causes of the old people in the proportion of the population increases, the proportion of children and teenagers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began to appear aging phenomenon, thus to bring the new century, the global scope is called the "silver crisis" to "an aging population" problem. An aging population is a social problem, WuZhou cit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an ageing popul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analysi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find th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to deal with an aging population, the aging population of promoting the healthy and st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This article, from the five aspects of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of WuZhou city carries on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e first part, the aging of population, the problem of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elderly, the paper defines proble ms. The second part, the emerging community as an example, studies the WuZhou city,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situ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third part, the analysis of the main causes of the aging population. The fourth part, WuZhou city, the social effects from an aging population and economic consequences. The fifth part, some Suggestions to deal with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measures, from adjust the current family planning policy, to extend the retirement age, develop the aging industry, changing the endowment patterns, strengthening investment in human resources to find out measures to alleviate the ageing population. From the government, the society put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pecific countermeasures, use the aging of the population favorable factors ease its adverse effect, promote population aging socie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Keywords: An ageing population Situation Countermeasures目录前言 (1)一、人口老龄化的概述 (2)(一)相关概念的界定 (2)(二)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 (3)二、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原因 (5)(一)人口惯性导致老龄人口在出生率下降后仍在增加 (5)(二)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人口老龄化 (5)(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人口平均寿命的增长 (6)三、梧州市人口老龄化的深刻影响 (6)(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6)(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经济后果 (8)四、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对策 (10)(一)实行弹性的计划生育政策 (10)(二)开拓老年人消费市场促进老龄产业的发展 (11)(三)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养老模式 (12)(四)政府建立和完善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 (13)结束语 (16)参考文献 (17)前言1980年,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中共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为标志,我国的生育控制政策进一步收紧为独生子女或“一孩化”政策,成为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的发端。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研究摘要:人口老龄化是一种世界趋势,我国由于70年代之前人口的飞速增长及计划生育政策对人口迅猛增长的叫停,使得我国的老龄化问题更加突出。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在我国未富先老的特定背景下表现为速度快、规模大的发展趋势,使得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峻。
我们可以从目前的人口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等方面来分析我国的老龄化,可以看到这是由我国的特定的人口结构及人口自然增长率的下降决定的,短期内还难以完全改变。
我们要正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积极研究对策,解决好老龄化带来的问题。
要抓住社会结构变革的机遇,力争在维护社会稳定的同时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未富先老人口结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内涵(一)人口老龄化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上升,特别是指在年龄结构类型已属年老型的人口中,老年人口比重继续上升的过程。
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1]。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在联合国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开幕式上指出:”全世界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人口转变,从现在到2050 年,老年人口总数将从大约6 亿增加到20 亿左右。
在今后50 年内,全世界将会第一次出现60 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少年儿童人口的情况。
”[2] 人口老龄化不是老年人口绝对数量的增加,而是老年人口相对于少儿组人口的增加,是人口年龄结构的相对变化。
随着人口出生率、死亡率的下降和人类预期寿命的延长,人口平均年龄和年龄中位数会随之增加,整个人口会逐渐趋于老龄化。
虽然各国和地区人口老龄化过程不尽相同,但它作为人口转变过程的必然产物是各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未富先老西方发达国家老龄化基本是和经济发展同步的,也就是说富老同步。
欧美一些老年型国家,在1950 年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超过5000 美元,城市化水平超过50%,基本实现工业化。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人口老龄化是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和老年人数最多的国家,人口快速老龄化带来的老龄问题必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文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 浅析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及对策一、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我国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在2005-2009年间,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由11.1%上升到12.5%,老年抚养系数由10.69%上升到11.60%。
此外,80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口数量由2005年的10.2%上升到2009年的11.4%。
这一系列数据表明,我国人口正逐步向老龄化发展。
老年人口增多将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问题。
1.老龄化将削弱目前人口结构带来的人口红利众所周知,处于16-64岁的劳动人口是劳动适龄人口。
近年来我国每年供给的劳动力总量约为1000万,劳动人口比例较高,正处在人口红利的阶段。
其实自1965-1970年间我国的人口红利就开始显现,从那时起至今,我们正在享受这种人口结构给我们带来的人口红利。
劳动力资源相对丰富、抚养负担轻、是经济增长的有力助推剂。
但是,据资料显示,伴随老龄化的到来,在2012-2017年间,我国劳动人口将开始下降,而同时老年人口保持上升。
从而导致社会抚养比不断提高,消费性人口比例提高、生产性人口比例降低,严重影响劳动生产率,人口红利获利期即将结束。
这必将阻碍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实施。
2.老龄化将带来养老负担的增加中国的21世纪将是老龄化的世纪,老年人在年轻的时候为家庭和社会创造财富,在年老逐步丧失劳动能力之后,更加需要子女和社会的关心。
尤其是老年人口中的高龄人口更是需要如此。
有数据显示,我国80岁以上的高龄人口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
老年人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自1980年以来,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我国倡导一对夫妻只生育一个子女。
期刊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实用27篇)

期刊小论文格式模板范文(实用27篇)人口老龄化问题表现形式及对策【1】所谓人口老龄化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或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超过10%和7%,即可看作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也是老年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国家_公布的数据表明,早在我国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会达到10%,我国人口总数达亿人,60岁以及60岁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说明我国已经正式进入老龄化国家。
如何解决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显得十分重要:一、人口老龄化表现形式1、人口老龄化速度和老年人口的绝对数增长快。
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左右的时间,而法国用了1,美国用了60年,最短是日本用了25年,故我国人口龄化速度与发达同家的速度相比十分惊人。
中国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1%,以后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亿,我国已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人口的1/5,占亚州老年人口的1/2开成原因,由于我国控制了人口过快增长,减少了出生,减轻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同时人口预期寿命延长,造成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出现了低生育、低死亡的结果,从而显得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
2、人口未富先老,对经济压力大。
当发达国家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而我国在2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94年41岁延长到70岁,使得我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低收入国家之一,由于人口老龄化,政府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从而加大了对经济的压力。
3、老龄化分布不均和高龄化十分明显。
大中城市已进入老龄化阶段,而中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低于大中城市,如上海市年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北京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年轻人大量涌入城市。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与对策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结构中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延长,导致老年人口比例逐渐增加。
这一现象对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重点研究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1. 人力资源供给减少:随着老年人口比例的增加,劳动力供给将逐渐减少,这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劳动力的减少将导致生产力的下降,从而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2. 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口的增加必然带来养老费用的增加,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障等方面的支出。
这将增加政府财政的压力,并对社会经济造成一定的负担。
3. 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人口老龄化的出现需要社会保障体系的调整和完善,以更好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这将对社会经济产生重要影响,涉及医疗保障、养老制度以及社会福利等方面的问题。
二、人口老龄化应对策略1. 增加生育率:为了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年轻夫妇生育。
政府可以提供生育津贴、优惠政策等措施,以增加生育率,促进人口结构的优化。
2. 建立完善的养老体系:政府应加大力度发展养老服务产业,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体系。
这包括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社区养老机构、养老院等,以满足老年人的多样化需求。
3. 提高老年人素质:老年人的素质提高对应对人口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
政府可以鼓励老年人参加各种培训、教育活动,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科学素养。
这将为老年人提供更多的兴趣爱好,提高老年人的自我实现和社会参与能力。
4. 引进外国劳动力:为了解决劳动力的短缺问题,政府可以适度引进外国劳动力。
这将有助于填补劳动力缺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5. 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为了更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政府应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
这包括完善退休制度、加强医疗保障、提高养老金水平等方面的改革,以确保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

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近年来,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进程急剧加快,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这也是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论文篇1浅议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摘要:人口老龄化的现状、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基本国情。
党的报告指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大力发展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提出的这一战略方针和目标任务,必须准确把握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新情况、新挑战和新机遇。
也要围绕老龄事业发展问题,呼吁社会各界力量广泛参与,总结相关国内外经验,深入探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经济发展对策人人都会老,家家都有老人,能不能有一个幸福安详的晚年,是我们对父辈的期望,也是对我们自己未来的一个渴望。
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问题是各级政府关心的问题,也是老百姓很关心的问题。
因此,2015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共有14处直接提到了“养老”这个词,养老制度改革正式提上日程。
让所有的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的晚年,让“国未富,民先老”的局面得到有效地缓解,甚至根本地解决。
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基本特征人口老龄化是指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过程。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以此为标准,我国自2000年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以65岁及以上占总人口比例的数据为参考,此指标从2002年的7.3%上涨至2012年的9.4%。
中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人2.12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5.5%;65岁以上人口数为1.37亿人,占比10.1%,相当于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65岁以上的老年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行政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名:关于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研究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年级:学校:论文摘要:近些年,“中国威胁论”被西方媒体和国际问题研究者大肆“宣传”的同时,“威胁中国论”作为所谓的新角度,又被他们不断的做文章。
继“谁养活中国人”话题之后,“谁养活中国老人”又成了一个新话题。
本文就我国老龄化问题的形成原因,社会影响,解决途径等方面做些探讨。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社会特征影响解决研究背景:所谓人口老龄化, 是指老年人在总人口中的相对比例上升。
按国际通行的标准,60 岁或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分别超过10%和7%, 即是达到了人口老龄化。
人口老龄化有两个方面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
目前, 全世界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已达6 亿, 有60 国家和地区的老年人口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
中国虽然依然是世界人口大国,但其实也已经加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行列,存在人口危机。
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目的意义:人口老龄化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老年人口增长的趋势,按国际通行的标准界定,人口老龄化是指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即老龄化率达到7%并不断增加、而同时14岁及以下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低于30%并逐渐缩小的现象。
了解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措施,防患和解决好由于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对于促进我市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研究方法:文献法网络查资料法正文:1.原因①人均寿命的延长是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原因之一。
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自上个世纪中叶以来有了较大提高。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特别是医疗条件的改善,老年人数量增加。
1985年为68.9岁,而2001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1.8岁, 15年间增加了3岁。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的提高是必然趋势。
这是老龄化社会形成、发展以及成熟的一大原因。
.②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的人口出生率迅速下降。
近几十年来,我国成功地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我国的生育率迅速下降,从而少儿人口及所占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年人口的比重则相对上升。
在这方面分析看来,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的进程,这是客观事实。
拿我国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相比,我国更快地进入了老龄化社会。
这主要源于我国生育率下降的速度是急剧的、迅速的,而西方国家是平缓的、渐进的。
计划生育政策使我国迅速的迈向了老龄化社会。
③经济的发展和伴随的人口流动、迁移的经常化,使老龄人在某个地区集中化。
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青壮年人口向经济发达地区流动,这就造成经济不发达地区人口老化。
权威部门预测,未来五至十年,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将以平均每年五百万的速度增长,2005年将达到一亿三千万,2010年接近一亿六千万。
许多农村家庭成为所谓的“空巢家庭”。
2.特征①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加上20多年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口预期寿命日益延长,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到目前已接近1.41亿,我国成为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世界老年人总数的1/5,占亚洲老年人口的1/2。
2004年,中国的老年人口仅占总人口的11%。
但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总数将达到4.11亿,占到总人口的29%,它将超过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和英国目前的人口总和。
解决好我国老年人口问题,对亚洲和世界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②老龄化可能是由于年龄金字塔底部少儿人口增长减慢所造成,也可能是顶部的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所导致,人口学中称之为底部老龄化和顶部老龄化。
发达国家经历了由底部老龄化到顶部老龄化的漫长演变过程。
而我国,由于计划生育政策和人口预期寿命的延长,底部老龄化与顶部老龄化同时“夹击”,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发展很快,我国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仅用了18年左右的时间,与发达国家相比,速度十分惊人。
法国完成这一过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美国用了60年,英国用了45年,最短的日本也用了25年。
由于我国人口政策的作用,改变了世界老龄人口的发展格局,即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的问题,而且也已经开始成为发展中国家的问题。
③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伴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呈渐进的步伐。
当它们的60岁以上老龄人口达到10%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般在1万美元以上。
发达国家的人口是先富后老,我国是未富先老。
我国在2000年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达856美元,属于刚刚迈过最低收入门槛的中等收入国家。
中国妇女的平均生育率已由1949年的6.1变为2002年的1.8,其中北京和上海两地的婴儿出生率甚至已经降到了1.0;而人口预期寿命则由1949年的41岁延长到了70岁,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人均寿命最长的低收入国家之一,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压力很大。
④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
如上海市老年人口2000年已达238万,占总人口的18.5%,到2025年将达到最高峰468.8万,占总人口的32.7%;北京2000年老年人口为188万,占总人口的14.6%,到2025年将会猛增到416万,老年人口的比例接近30%,大大超过现在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程度。
而在中西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低于东部。
⑤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就静态而言,由于农村婴儿出生率高于城市,因此老龄化程度城市高于农村;但就动态而言,随着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地从乡下涌到城市,农村老人因此经常无人照护,因此城乡老龄化的程度正在接近。
⑥人口学中认定,60-69岁为低龄老年人口,70-79岁为中龄老年人口,80岁以上为高龄老年人口。
过去说“人活70古来稀”,现在说“活到70不稀奇”。
我国高龄老年人口以每年5.4%的速度增长,高龄人口已从1990年的800万增长到2000年的1100万,到2020年将达到2780万。
高龄人口丧偶和患病的机率高,高龄女性多于男性,高龄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
因此他们不仅需要经济上的供养,而且需要生活上的照料。
⑦城乡差别明显,乡村老龄化迅速。
由于经济条件、生育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别,使城镇与农村之间的老龄化进程呈现出不同步现象。
无论是老龄人口总量,还是老龄化发展速度,农村均高于城镇。
农村老龄化进程快于城镇的原因主要是改革开放以来乡村劳动力年龄人口向城镇地区大量迁移和流动的结果。
2005年乡村地区外出人口中,劳动力年龄人口占接近90.6%,乡村地区的劳动力年龄人口大量减少,使老年人口的比重迅速提升。
3.影响不利影响①人口老龄化使劳动年龄人口比重下降,对老人赡养比上升..人口老龄化对投资、消费、储蓄和税收都带来相关影响国民收入经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后,最终形成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二者此消彼长。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口无力储蓄,老年人口减少投资并开始动用储蓄,人口老龄化会使人口从劳动状态转移到退休状态,使未成年人口和老年人口都成为单纯消费人口,成为劳动力人口提供税收的享受者,这样无疑形成税基缩小,税收减少,储蓄率下降,投资率比例降低,单纯消费增加。
当然从近期看,消费增长可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但从长期看,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为使经济发展产生强大的后劲,必须继续扩大积累,持续增加投资。
②养老保险基金源于人们的工薪收入,因此劳动年龄人口的富匮与否,决定了基金筹集的可能规模。
由于人口老龄化的程度不断发展,财政中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社会服务的支出不断增加。
据统计,从1985年至1997年12年间,我国用于社会保障的资金从327亿元增加到3043亿元,增长近10倍,其中用于支付离退休职工的各种费用从149亿元增加到2068亿元,增长了12倍以上,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
近几年来,由于完成“两个确保”的任务,全国各地区普遍调整了财政预算结构,为确保“两金”发放,实行财政兜底,使各地的财政负担十分沉重。
③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三世健在的家庭比例很大,加上我国厉行计划生育政策,家庭的代际人口结构呈“四二一”和“四二二”型。
家庭“少子化”使家庭赡养老人的功能弱化,急需社会养老功能极大发挥,以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不足。
据从中国老龄人协会和劳动保障部获得的最新人口统计数据显示,目前65岁的老人中,有64%与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这一比例在农村显得更高;而在老年妇女中,65岁至79岁的有67%与子女生活在一起,相比之下,80岁以上的则有80%与自己的子女同住一个屋檐下,他们对自己后代的经济依赖也更强。
④中国在经济欠发达的条件下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口增长速度快、绝对数量大,社会供养矛盾突出。
中国城市老年人的绝大多数享有退休金,但其经济收入受所在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物价等因素影响较大,生活水平难以提高;农村老年人则主要依赖家庭成员资助生活养老,其生活水平不仅受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制约,而且受子女实际供养能力的制约。
老年人尤其农村老年人的医疗需求还难以满足。
在社会经济转型时期的利益调整过程中,老年人贫困风险增大。
据统计,50%以上的城镇老年人口和80%左右的农村老人在银行中基本上没有存款,只能依靠子女或社会供养。
老年人口的储蓄水平低于全国人均储蓄水平。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和生活方式的演变,核心家庭比例上升,世代同堂比例下降。
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至今我国尚有500万贫困老年人口,他们有的处于老少边穷地区,有的身为孤寡,有的染病在身,有的身患残疾。
在人生的晚年仍忍受着生活的艰辛和病痛的折磨,他们成为社会最需要帮扶的贫困对象和脆弱群体。
⑤中国的老龄工作刚刚起步,基层服务网络薄弱,专业工作人员缺乏,老龄工作资源不足。
城乡社区针对老年人的服务项目少,服务水平低,服务对象覆盖面窄,老年人的参与率和收益率不高,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这都将给老年人的心理带来极大的伤害。
随着老年人口高龄化、高龄老人丧偶率上升、生活不能自理人数增加,家庭养老的经济负担和生活照料负担日益加重,但生活节奏越来越紧张的中青年夫妇常常难以兼顾对老人的赡养与对子女的抚养。
对于逐渐增加的独居老年人来说,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问题就更为突出。
目前,完全需要由社会供养和照料的老年人约有200万,预计到2040年将超过1千万。
所以我们不仅要给予老人经济上的赡养,而且还要有精神上的慰藉,要格外给予他们安慰、体贴、照料、尊重和帮助。
有利影响人口老龄化在刚进入初期时对经济的发展会带来有利的影响——就是“人口红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