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
压力管道强度校核计算表格

压⼒管道强度校核计算表格DATA SHEET OF STRENGTH⼯程名称:项⽬号:版次:设计单位:项⽬负责:设计:校核:审核:⼯业及热⼒管道壁厚计算书1直管壁厚校核1.1计算公式:根据《⼯业⾦属管道设计规》(GB50316-2000)6.2中规定,当直管计算厚度t s ⼩于管⼦外径D o 的1/6时,承受压直管的计算厚度不应⼩于式(1)计算的值。
设计厚度t sd 应按式(2)计算。
[]()PYE PD t j tos +=σ2 (1)C t t s sd += (2)21C C C += (3)式中 s t —直管计算厚度(mm );P —设计压⼒(MPa ); o D —管⼦外径(mm );[]t σ—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应⼒(MPa );j E —焊接接头系数;sd t —直管设计厚度(mm );C —厚度附加量之和(mm ); 1C —厚度减薄附加量(mm ) 2C —腐蚀或腐蚀附加量(mm )Y —计算系数P=2σt/(D-2tY)Y=0.4--0Cr18Ni9式中设计温度为常温,⼀般取50℃,[]tσ根据《⼯业⾦属管道设计规》(GB50316-2000)附录A⾦属管道材料的许⽤应⼒表A.0.1进⾏选取,故20#为130MPa,0Cr18Ni9为128.375 MPa。
E取值是根据《压⼒管道规-⼯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j(GB/T20801.2-2006)表A.3,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1。
Y根据《⼯业⾦属管道设计规》(GB50316-2000)表6.2.1进⾏选取,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0.4。
1.2常⽤低压管道计算厚度1.3常⽤⾼压管道计算厚度1.4厚度附加量(1).C1厚度减薄附加量(mm),取钢管允许厚度负偏差。
根据《流体输送⽤不锈钢⽆缝钢管》(GB/T14976-2002)规定: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5%δ)⾼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4%δ)⾼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
气体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

气体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1. 引言气体压力管道是工业生产和能源领域中常见的设备,用于输送气体介质。
为了确保管道的安全运行,需要进行强度计算,以验证其在压力作用下是否能够承受相应的载荷。
本文将介绍气体压力管道强度计算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强度计算原理气体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基于力学和材料力学的原理。
首先,需要考虑管道的内压力和外部载荷对管道的影响。
内压力会导致管道的轴向力和周向应力,而外部载荷如重力、风载和地震力等也会对管道产生额外的应力。
其次,需要确定管道的材料特性,包括屈服强度、抗拉强度、断裂韧性等参数。
最后,根据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通过应力和应变的平衡方程,计算出管道的强度指标,如最大应力、最大应变和安全系数等。
3. 强度计算方法3.1 静力计算法静力计算法是最常用的气体压力管道强度计算方法之一。
它基于静态平衡原理,将管道内外的压力和载荷转化为等效的轴向力和周向应力。
通过计算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分布,可以评估管道的强度。
静力计算法适用于一般情况下的强度计算,但对于复杂的几何形状和载荷情况,需要使用其他计算方法。
3.2 动力计算法动力计算法是针对气体压力管道受到动态载荷作用时的强度计算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管道会受到瞬态压力波和振动载荷的影响,因此需要考虑管道的动态响应和疲劳强度。
动力计算法通常使用有限元分析等数值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模拟管道的动态行为,并评估其强度和疲劳寿命。
4. 强度计算步骤4.1 确定管道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包括管道的直径、壁厚和长度等。
4.2 确定管道的材料特性,如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断裂韧性等。
4.3 根据管道的工作条件和设计要求,确定内部压力和外部载荷。
4.4 利用静力或动力计算方法,计算管道的应力和应变分布。
4.5 根据管道的材料特性,计算出管道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
4.6 比较管道的最大应力和最大应变与材料的极限强度,评估管道的安全性。
4.7 根据安全系数的要求,确定管道的安全性等级。
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

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压力管道的强度分析是设计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承受内压的情况下,管道的强度可以通过应力分类来分析。
管道承受压力载荷产生的应力属于一次薄膜应力。
当该应力超过某一限度时,管道将会整体变形直至破坏。
管壁上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三个互相垂直的主应力来表示,它们是:沿管壁圆周切线方向的环向应力σθ,平行于管道轴线方向的轴向应力σz,以及沿管壁直径方向的径向应力σr。
根据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材料的破坏由最大剪应力引起,当量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
因此,强度条件为σe=σθ-σr≤[σ]。
理论壁厚公式是计算管道承受内压所需的最小管道壁厚。
在工程上,管道尺寸多由外径Dw表示,因此还需要一个理论壁厚公式。
该公式根据管子外径或内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具体公式为:当按管子外径确定时,理论壁厚公式为:当按管子内径确定时,理论壁厚公式为:其中,Sl为管子理论壁厚,P为管子的设计压力,Dn为管子内径,φ为焊缝系数,[σ]t为管子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
然而,理论壁厚公式仅考虑了内压这个基本载荷,没有考虑管子由于制造工艺等方面造成其强度削弱的因素。
因此,作为工程上使用的管道壁厚计算公式,还需考虑强度削弱因素。
管子壁厚计算公式为:其中,Sj为管子计算壁厚,Sl为管子理论壁厚,C为管子壁厚附加值。
焊缝系数φ是考虑了确定基本许用应力安全系数时未能考虑到的因素。
焊缝系数与管子的结构、焊接工艺、焊缝的检验方法等有关。
根据我国管子制造的现实情况,焊缝系数按照相关标准选取。
对于无缝钢管,φ=1;对于单面焊接的螺旋线钢管,φ=0.6;对于纵缝焊接钢管,焊缝系数的选取参照《钢制压力》的有关标准。
φ强度削弱系数适用于局部补强的三通,如单筋、蝶式等,当φ=0.9.式(2-10)适用于焊制三通,其中Dw≤660mm,支管内径与主管内径之比dn/Dn≥0.8,主管外径与内径之比的取值范围在1.05≤β≤1.5.焊制三通所用管子为无缝钢管,否则应考虑焊缝系数。
压力管道强度校核计算表

DATA SHEET OF STRENGTH工程名称:项目号:版次:设计单位:项目负责:设计:校核:审核:工业及热力管道壁厚计算书1直管壁厚校核1.1计算公式: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6.2中规定,当直管计算厚度t s 小于管子外径D o 的1/6时,承受内压直管的计算厚度不应小于式(1)计算的值。
设计厚度t sd 应按式(2)计算。
[]()PYE PD t j tos +=σ2 (1)C t t s sd += (2)21C C C += (3)式中 s t —直管计算厚度(mm );P —设计压力(MPa ); o D —管子外径(mm );[]t σ—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j E —焊接接头系数;sd t —直管设计厚度(mm );C —厚度附加量之和(mm ); 1C —厚度减薄附加量(mm ) 2C —腐蚀或腐蚀附加量(mm )Y —计算系数设计压力P:P=2σt/(D-2tY)Y=0.4--0Cr18Ni9式中设计温度为常温,一般取50℃,[]tσ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附录A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表A.0.1进行选取,故20#为130MPa,0Cr18Ni9为128.375 MPa。
E取值是根据《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j(GB/T20801.2-2006)表A.3,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1。
Y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表6.2.1进行选取,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0.4。
1.2常用低压管道计算厚度1.3常用高压管道计算厚度1.4厚度附加量(1).C1厚度减薄附加量(mm),取钢管允许厚度负偏差。
根据《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规定: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4%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
最新压力管道强度校核计算表资料

DATA SHEET OF STRENGTH工程名称:项目号:版次:设计单位:项目负责:设计:校核:审核:工业及热力管道壁厚计算书1直管壁厚校核1.1计算公式: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6.2中规定,当直管计算厚度t s 小于管子外径D o 的1/6时,承受内压直管的计算厚度不应小于式(1)计算的值。
设计厚度t sd 应按式(2)计算。
[]()PYE PD t j tos +=σ2 (1)C t t s sd += (2)21C C C += (3)式中 s t —直管计算厚度(mm );P —设计压力(MPa ); o D —管子外径(mm );[]t σ—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j E —焊接接头系数;sd t —直管设计厚度(mm );C —厚度附加量之和(mm ); 1C —厚度减薄附加量(mm ) 2C —腐蚀或腐蚀附加量(mm )Y —计算系数设计压力P:P=2σt/(D-2tY)Y=0.4--0Cr18Ni9式中设计温度为常温,一般取50℃,[]tσ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附录A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表A.0.1进行选取,故20#为130MPa,0Cr18Ni9为128.375 MPa。
E取值是根据《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j(GB/T20801.2-2006)表A.3,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1。
Y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表6.2.1进行选取,故20#和0Cr18Ni9的取值都为0.4。
1.2常用低压管道计算厚度1.3常用高压管道计算厚度1.4厚度附加量(1).C1厚度减薄附加量(mm),取钢管允许厚度负偏差。
根据《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02)规定: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4%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
压力管道挖孔三通强度计算书

压力管道挖孔三通强度计算书引言:压力管道挖孔三通是一种常见的管道连接件,用于连接不同方向的管道,以实现流体的转向。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的强度进行计算,以确保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承受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一、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由进口、出口和分支组成,其主要功能是实现管道流体的转向。
在工作过程中,流体从进口进入三通,通过分支流向出口,实现了管道流动方向的改变。
二、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的强度计算方法1. 受力分析:对挖孔三通进行受力分析,确定主要承受压力和外力作用的部位。
2. 应力计算:根据受力分析结果,采用适当的应力计算方法,计算挖孔三通各部位的应力大小。
3. 强度评定:将计算得到的应力值与材料的强度指标进行比较,评定挖孔三通的强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 安全系数: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确定适当的安全系数,以确保挖孔三通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压力管道挖孔三通强度计算案例分析以某工程项目为例,管道系统中需要使用挖孔三通进行流体转向。
根据设计要求和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受力分析和应力计算,得出挖孔三通的应力值及其与强度指标的比较结果。
通过评定强度和安全系数,确认挖孔三通的使用安全性。
四、结论通过对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的强度计算,可以评估其能否承受压力和外力的作用,保证管道系统的安全运行。
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和评定,确保挖孔三通的强度满足设计要求。
同时,需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安全系数的确定,以提高挖孔三通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
结束语:压力管道挖孔三通的强度计算是保证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理的受力分析、应力计算和强度评定,可以确保挖孔三通的使用安全性。
在实际工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计算和评定,并加强材料选择和安全措施,以提高管道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通过科学的计算和合理的设计,我们可以保证压力管道挖孔三通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顺利运行提供保障。
压力管道强度计算书

强度计算书工程名称:XXXXXXXXXX 项目号:XXXX版次:0设计单位:XXXXXXXXXX项目负责:设计:校核:审核:工业及热力管道壁厚计算书1直管壁厚校核1.1计算公式: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6.2中规定,当直管计算厚度t s 小于管子外径D o 的1/6时,承受内压直管的计算厚度不应小于式(1)计算的值。
设计厚度t sd 应按式(2)计算。
[]()PYE PD t j tos +=σ2 (1)C t t s sd += (2)21C C C += (3)式中 s t —直管计算厚度(mm );P —设计压力(MPa ); o D —管子外径(mm );[]t σ—在设计温度下材料的许用应力(MPa );j E —焊接接头系数;sd t —直管设计厚度(mm );C —厚度附加量之和(mm ); 1C —厚度减薄附加量(mm ) 2C —腐蚀或腐蚀附加量(mm )Y—计算系数式中设计温度为常温,一般取100℃,[]tσ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附录A金属管道材料的许用应力表A.0.1进行选取,故20#为130MPa,S30408为137MPa。
E取值是根据《压力管道规范-工业管道第2部分:材料》j(GB/T20801.2-2006)表A.3,故20#和S30408的取值都为1。
Y根据《工业金属管道设计规范》(GB50316-2000)(2008年版)表6.2.1进行选取,故20#和S30408的取值都为0.4。
1.2管道计算厚度1.3厚度附加量(1).C1厚度减薄附加量(mm),取钢管允许厚度负偏差。
根据《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14976-2012)规定: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热轧(挤、扩)钢管壁厚≥15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5%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2.5%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4%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冷拔(轧)钢管壁厚>3mm时,普通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高级允许厚度负偏差(10%δ)。
水电站压力管道计算

180
-0.1112066 0.068309886 -389.548539 -77843.1287
轴向应力σx
σx1 -6707.538564
σx3
69175.676
内壁取正值
管外壁取负 值
-m/3.14*r^2* δ
2490.89032
σx2计算表
计算断面θ
σx2(kPa)
0
2490.89032
67
-0.15399601 -204.823963
-0.25 -332.515053
0.25 332.5150528
0.153996008 204.8239633
-0.0443276 -58.9583756
0.182
ZR3
计算断面θ
0 67 90
K3
K4
MR
管内壁
0.11120661 -0.068309886 389.5485394 77843.12866
δ/r
26.75247147
0.007174173
三、钢管受力 分析
参数输入区
数 加劲环间距
8
n2-1 24
泊松比 0.3 是否满足2倍大气压值
满足条件
水容重
钢材容重 平均直径
壁厚
管线与 水 平夹角
9.81 轴力计算
每米水重
192.619 伸缩节内水压 力
97.352 四、管壁应力 分析
78.5
5.018
K1
0
-0.2387324
67
-0.2645964
90
-0.25
90
0.25
113
0.26459637
18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管道的强度计算
1.承受内压管子的强度分析
按照应力分类,管道承受压力载荷产生的应力,属于一次薄膜应力。
该应力超过某一限度,将使管道整体变形直至破坏。
承受内压的管子,管壁上任一点的应力状态可以用3个互相垂直的主应力来表示,它们是:沿管壁圆周切线方向的环向应力σθ,平行于管道轴线方向的轴向应力σz,沿管壁直径方向的径向应力σr,如图2.1,设P为管内介质压力,D n为管子内径,S为管子壁厚。
则3个主应力的平均应力表达式为
管壁上的3个主应力服从下列关系式:
σθ>σz>σr
根据最大剪应力强度理论,材料的破坏由最大剪应力引起,当量应力为最大主应力与最小主应力之差,故强度条件为
σe=σθ-σr≤[σ]
将管壁的应力表达式代入上式,可得理论壁厚公式
图2.1 承受内压管壁的应力状态
工程上,管子尺寸多由外径D w表示,因此又得昂一个理论壁厚公式
2.管子壁厚计算
承受内压管子理论壁厚公式,按管子外径确定时为
按管子内径确定时为
式中:
S l——管子理论壁厚,mm;
P——管子的设计压力,MPa;
D w——管子外径,mm;
D n——管子内径,mm;
φ——焊缝系数;
[σ]t——管子材料在设计温度下的基本许用应力,MPa。
管子理论壁厚,仅是按照强度条件确定的承受内压所需的最小管子壁厚。
它只考虑了内压这个基本载荷,而没有考虑管子由于制造工艺等方面造成其强度削弱的因素,因此它只反映管道正常部位强度没有削弱时的情况。
作为工程上使用的管道壁厚计算公式,还需考虑强度削弱因素。
因此,工程上采用的管子壁厚计算公式为
S j=S l+C (2-3)
式中:S j——管子计算壁厚,mm;
C——管子壁厚附加值,mm。
(1)焊缝系数(φ)
焊缝系数φ,是考虑了确定基本许用应力安全系数时未能考虑到的因素。
焊缝系数与管子的结构、焊接工艺、焊缝的检验方法等有关。
根据我国管子制造的现实情况,焊缝系数按下列规定选取:[1]
对无缝钢管,φ=1.0;对单面焊接的螺旋线钢管,φ=0.6;对于纵缝焊接钢管,参照《钢制压力容器》的有关标准选取:
①双面焊的全焊透对接焊缝:
100%无损检测φ=1.0;
局部无损检测φ=0.S5。
②单面焊的对接焊缝,沿焊缝根部全长具有垫板:
100%无损检测φ=0.9;
局部无损检测φ=0.8;
(2)壁厚附加量(C)
壁厚附加量C,是补偿钢管制造:工艺负偏差、弯管减薄、腐蚀、磨损等的减薄量,以保证管子有足够的强度。
它按下列方法计算:
C=C1+C2 (2-4)
式中:C1——管子壁厚负偏差、弯管减薄量的附加值,mm;
C2——管子腐蚀、磨损减薄量的附加值,mm。
①管子壁厚负偏差和弯管减薄量的附加值:
在管子制造标准中,允许有一定的壁厚负偏差,为了使管子在有壁厚负偏差时的最小壁厚不小于理论计算壁厚,管子计算壁厚中必须计人管子壁厚负偏差的附加值。
在管子标准中,壁厚允许负偏差一般用壁厚的百分数表示,令α为管子壁厚负偏差百分数,则得
热轧无缝钢管。
值的规定值见表2.1。
[2]
如果需要同时计及弯管减薄量的补偿,则壁厚附加值可按下列方法考虑:[3]在弯制管予时,弯管的外侧壁厚将减薄,内侧壁厚将加厚。
目前一般采用的热弯工艺,弯管减薄量约为8%~10%,但弯管在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布与直管有区别,在弯管弯曲半径大于管子外径4倍,弯管减薄量为8%~10%时,内压引起的环向应力比直管约大5%。
在此情况下,工程上一般将弯管与直管取相同的理论壁厚,而在壁厚附加值中计人一定的裕量。
作为对弯管减薄量的补偿。
壁厚附加值由下式计算:
以上为无缝钢管管子壁厚附加值C1的计算方法。
对于采用钢板或钢带卷制的焊接钢管,其壁厚负偏差就是钢板、钢带的允许负偏差。
这时的C1值可按下列数据采用:
壁厚为5.5mm及以下时,C1=0.5mm;
壁厚为7mm及以下时,C1=0.6mm;
壁厚为25mm及以下时,C1=0.8mm;
②管子腐蚀和磨损减薄量的附加值
当介质对管子的腐蚀并不严重,即腐蚀速度小于0.05mm/a(年)时,单面腐蚀取C2=1~1.5mm,双面腐蚀取C2=2~2.5mm。
当管子外面涂防腐油漆时,可认为是单面腐蚀,当管子内外壁均有较严重腐蚀时,则认为是双面腐蚀。
当介质对管子材料腐蚀速率大于0.05mm/a时,则应根据腐蚀速度和使用年限决定C2值。
3.弯管壁厚计算
弯管在承受内压时,若弯管各点壁厚相同,且无椭圆效应,则弯管内侧应力最大,外侧最小,弯管破坏应发生在内侧。
但采用直管弯制成弯管后,壁厚是有变化的。
如图2.2,外侧壁厚Sa减薄,内侧壁厚5e增厚;横截面产生一定的椭圆度对应力的影响,致使应力分布也发生变化,外侧由于壁厚减薄而使应力增加,内侧则由壁厚增加而使应力降低。
综合起来,弯管外侧壁的实际环向应力仍比直管大,内侧壁的环向应力则比直管小。
且应力值与弯管的弯曲半径及有关。
而弯管的径向应力与直管相同,没有变化。
因此,计算弯制弯管的管子理论壁厚公式为
图2.2弯管
D P—平均直径;S a—外侧壁薄;S e—内侧壁厚;R—弯曲半径。
式中:S lw——弯管理论计算壁厚,mm;
R——弯管弯曲半径,mm。
将直管理论壁厚S l的表达式(2—1)代人式(2—7),则可得
目前,工程上一般都采用式(2—8)来计算弯制弯管的理论壁厚。
弯制弯管时,弯管处横截面变得不圆,它对应力有影响,可用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T u表示。
式中:T u——弯管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
D max——弯管横截面最大外径,mm;
D min——弯管横截面最小外径,mm。
在内压作用下,不圆的横截面将趋于圆形,短轴伸长,长轴缩短,f点和a点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易形成纵向裂纹(见图2.3)。
T u越大,产生的局部应力也越大。
达到一定值后,将使弯管承载能力降低而导致破坏。
因此,在各国的技术规范中,对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都有一定的规定。
我国的GB50235—97《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对弯制弯管规定为:对输送剧毒流体的钢管或设计压力P≥10 MPa的钢管T u不超过5%,输送剧毒流体以外的钢管或设计压力P小于10MPa的钢管T u不超过8%。
[4]
4.焊制三通壁厚计算
在管道工程中,常要用到大小不等的各种三通。
如图2.4。
由于三通处曲率半径发生突然变化以及方向的改变,导致主支管接管处出现相当大的应力集中,可比管道正常部位的应力高出6—7倍。
但这种应力集中现象只发生在局部区域,离接管处稍远就很快衰减。
只要将接管处的主管或支管加厚(或主、支管同时加厚),或采用
补强的方法,便可降低峰值应力,满足强度要求。
三通主管理论壁厚公式为[5]
图2.3 弯管处不圆情况
图2.4 三通
式中:S lz——主管理论计算壁厚,mm;
φ——强度削弱系数,对于单筋、蝶式等局部补强的三通,φ=0.9。
式(2—10)适用于D w≤660mm,支管内径与主管内径之比d n/D n≥0.8,主管外径与内径之比
的取值范围在1.05≤β≤1.5的焊制三通。
焊制三通所用管子为无缝钢管(否则应考虑焊缝系数)。
三通支管的理论壁厚:
式中:S ld——支管理论壁厚,mm;
d w——支管外径,mm。
焊制三通长度一般取为3.5D w,高度一般取为1.7D w。
5.异径管壁厚计算
对图2.5所示大小头,可采用下式计算(日本宇部公司所采用的计算方法)理论壁厚:[6]
式中:S lt——异径管理论最小壁厚,mm;
D n——最小壁厚处内径,mm;
θ———圆锥顶角的1/2。
采用图2.5所示结构时,θ不得大于30°,设θ1=θ,则θ1与P/([σ]t·φ)相对应的值不得超过表2.2所列数值,中间值可用插值法求取。
图2.5 异径管
6.焊接弯头的强度计算
焊接弯头也称斜接弯头或虾米腰弯头。
这里介绍美国国家标准压力管道规范ANS
I B31.3和我国化工行业标准所规定的计算方法。
[5][7]
1)多节斜接弯头
对图2.6所示多节斜接弯头,当θ角小于或等于22.5°时,其最大容许内压可用以下两公式计算,并取两公式计算结果中较小者:
图2.6多节斜接弯头式中:R1——弯曲半径,mm;
r p——管子平均半径,mm;
θ——弯头切割角度,°;
应用此规定时,弯曲半径只:值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式中A值由管子壁厚Sl决定,见表2.3。
表2.3
2)单节斜接弯头
θ角小于或等于22.5°时的单节斜接弯头与多节斜接弯头相同。
当θ角大于22.5°时,单节斜接弯头的最大容许压力可按下式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