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合集下载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

急性心肌梗塞健康教育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急危症之一。

其特点是发病急,进展迅速,死亡率高,并可出现急性左心衰、心律失常、休克、心脏破裂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为了提高心肌梗死的治愈率,减少心绞痛发作的次数,避免和减少心肌梗死的再发生,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指导是我们在护理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入院宣教:患者入住后,护士应主动细心地接到患者,用和蔼可亲的态度向患者介绍监护室环境,监护仪器、设备。

相关工作人员帮助患者熟悉环境,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前提下,选择性的告知患者疾病相关信息,以稳定患者的情绪,以便更好地实施治疗和护理。

住院期间健康教育:1、休息、活动:第一周内绝对卧床休息,日常生活由他人照顾。

第二周在床上做肢体活动。

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童鸿第三周在床边活动。

第四周在室内活动。

2、饮食:急性期给予低脂,低胆固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半流质饮食,少食多餐,不宜过饱,不宜进食产气过多的食物,避免因果报而加重心脏负担,从而增加心脏好氧量,急性期过后可给冠心病饮食,既低脂,低胆固醇,富含维生素易消化饮食。

忌烟限酒,忌咖啡、浓茶、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如合并高血压或心力衰竭,应适当控制钠盐、水分的摄入量。

如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应当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

3、保持大量通畅:因活动受限及疾病的影响,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肠胃蠕动功能差,排便习惯会改变,告知患者勿过度用力排便,或在排便时给予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预防心绞痛发作。

必要时给予缓泻剂或开塞露通便,防止过度用力排便增加心脏耗氧而诱发性心律失常。

应予足够重视,大便时勿屏气,避免加重心脏负担,导致附壁血栓脱落,如排便不畅时请告知护理人员协助解决。

4、保持情绪稳定:心肌梗死的实发性,疼痛剧烈等不适症状持久不缓解,活动能力被削减,心理依赖性大大增加。

同时应入住重症监护室,亲属不在身边,监护室环境、监护设备、抢救仪器等会使患者焦燥不安。

另一方面,频繁的治疗、观察、护理造成的紧张节奏气氛,患者的紧张恐惧感亦增加,治疗效果不明显亦可使患者烦燥不安,产生焦虑、忧郁或因家庭社会关系,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产生悲观抵触的情绪。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死
【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一、心电图(STEMI或Q波心肌梗死者) (1)特征性改变: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冠状
T波倒置,病理性Q波。 (2)动态性改变;超急期,急性期,亚急性期,
慢性期; (3)心电图变化确定心梗范围
急性心肌梗死
一、心电图 (续前,NSTEMI 者) 1,常无病理性Q波; 2,先是ST段 明显压低,压低≥0.1 mV; 3,随后有对称性T波倒置。 4,ST段和T波改变持续存在1~2天以上。
变化。
急性心肌梗死
已往分为QMI和NQMI,为回顾性分类; 现在强调以ST是否抬高进行分类;
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抬高, 心肌坏
死标记物升高, 表明相应冠脉已经闭塞 导致全层心肌损伤坏死。大部分发展为 Q波心肌梗死。
急性心肌梗死
NSTEMI 具有胸痛伴相应导联ST段下移和T波
急性心肌梗死
【临床表现】 与梗死的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情况密切有关 一、先兆 50%以上患者有前驱症状,以新发生心绞痛或心绞痛加
重为最突出。 二、症状 (一)疼痛:是最先出现的症状,与心绞痛类似。但是疼痛更为剧
烈,时间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天,含服硝酸甘油不缓解。 (二)全身症状:患者有烦躁不安,出冷汗多见,恐惧,频死感,
少数无疼痛,一开始即表现为休克或急性心力衰竭。部分患者疼 痛不典型,疼痛位于上腹部,易于被误诊为急腹症。
急性心肌梗死
(三)心律失常:前壁心梗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多; 下壁心梗以传导阻滞多见
(四)心力衰竭,主要是急性左心衰竭 (五)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气和肠
胀气。以下壁心梗多见。 三、体征 (一)心脏体征:收缩期杂音 (二)血压及其他:低血压和休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30例临床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2 1 7月第 3 0 1年 O卷第 4期
Ju a f a ivsua o r l r oac l n oC d r&P l n珂 D sae 。 l 0 1 V 13 N . umoa i ssJ v2 1 。 o.0. 04 e u
27 7
D I1 .9 9 ji n 10 -02 2 1 .4 0 3 O :0 3 6 /. s .075 6 .0 0 .0 s 1
A e in e p ca L D l so s e il L D o t m s D a c mp i d t r e v se e in we e mo ie y t c u A si u a o L c o a e h e e s l lso r r l l o o c r CR. l A n e k 5 P t n swi u c sf l e ef so r infc n l e sl ey t c u R. n l s n: h r g o i f . a i t t s c e su p r in we e sg i a t ls i l o o c r C Co c u i e h r u i y k o T e p o n s o s CR atrAM1wee p o .P t ns w o we e fma e l e d w o w r i tr r i ac in o e e e L fe r o r ai t h r e l ,od ra h e e w t a e i n r t rs v r AD e n hn o f o
手段非常有限, 且成功率很低 。尽早确诊并积极防
作者单位 : 0 2 北京 首都 医科 大学附属 北京安 贞医 院一 1 09 0 北京 市 心肺血管病研 究所 l 2病房 ( 吴小 滢 杨清 王建龙 ) 急诊科 ( 小玲) , 朱 周 玉杰 李 艳芳 马涵英

心梗的预防与急救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掌握

心梗的预防与急救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掌握

心梗的预防与急救方式,每个人都应该掌握发表时间:2020-12-23T15:22:51.543Z 来源:《健康世界》2020年第21期作者:何大勇[导读] 我们知道心梗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何大勇攀钢集团总医院四川攀枝花 617000我们知道心梗是一种比较常见且极为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一般来说是由冠心病樱花发展而来,心梗能够在短时间内使人休克甚至死亡。

学会心梗的急救措施,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有不可言说的好处。

心梗的预防和急救方式是每一个社会公民都应该掌握的。

只有具备的相应急救知识,在身边面临突发情况时才能够镇定自若,有条不紊地展开营救,守护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围绕着心梗的预防和急救方式展开,帮助大家掌握必备的急救知识。

(一)什么是心梗?在医学上来讲,心梗是指支配心肌的血管叫冠状动脉发生急性、持久性的闭塞,导致的心肌组织供血中断,引起心肌组织坏死。

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最常见的是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其它的如冠脉痉挛,冠脉栓塞也会引起心肌梗死。

冠心病所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往往是在冠状动脉硬化斑块引起供血减少,导致管腔狭窄的基础上急性血栓形成,而导致心肌血流中断,最后导致心肌细胞坏死,能够使人在短时间内休克甚至死亡,对人的生命健康具有极大威胁的突发性疾病。

心梗症状中最常见的是胸骨后或心前区的疼痛,疼痛向左肩、左臂放射,疼痛有时在上腹部,同时胸骨后有憋闷不适,疼痛剧烈时间久,伴大汗、恶心呕吐等。

心肌梗塞是因为人体心脏的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狭窄,甚至完全闭塞等引起心肌细胞坏死而出现的一种危重的情况。

发生心肌梗塞后,如果诊治不及时或者梗塞的面积较大,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产生危害。

常见的并发症有:1、心脏破裂。

大多发生在心肌梗塞后的1-2个星期左右,心脏破裂可能出现心跳骤停等。

2、心律失常。

心肌梗塞后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最终可能导致心脏停止跳动等。

3、心力衰竭,患者可能会出现呼吸困难,严重会出现意识不清等。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一、急性心梗的并发症二、急性心梗如何预防三、急性心梗食疗方
急性心梗的并发症1、急性心梗的并发症
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
总发生率高达50%.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使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不同程度的二尖瓣脱垂并关闭不全,心尖区出现收缩中晚期喀喇音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第一心音可不减弱,可引起心力衰竭。

轻症者,可以恢复,其杂音可消失。

乳头肌整体断裂极少见,多发生在二尖瓣后乳头肌,见于下壁MI,心力衰竭明显,可迅速发生肺水肿在数日内死亡。

心脏破裂
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血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为心室间隔破裂造成穿孔,在胸骨左缘第3-4肋间出现响亮的收缩期杂音,常伴有震颤,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心脏破裂也可为亚急性,患者能存活数月。

栓塞
见起病后1~2周,可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学教育网原创也可因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部分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

2、急性心梗的病因
患者多发生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另外,心肌耗氧量剧烈增加或冠状动脉痉挛也可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心脏破裂 1、心肌梗死的预防及早期发现 任何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原因都可成为急性心肌梗死的诱因,如过度用 力、剧烈运动、情绪激动、疲劳、吸烟和饮酒都可导致心率加快、血压急剧升高和冠状动 脉痉挛而诱发冠状动脉斑块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诱因[1],故对于已明确诊断为 冠心病的患者或存在多种冠心病易患因素(如吸烟、肥胖、高龄、高血脂、糖尿病、高血 压)的患者,应对其进行健康教育与生活方式指导,注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RV梗死的表现包括RV充盈压升高,颈静脉怒张,肺野清晰和低血压.右胸前导联(V4R)ST段抬 高1mm高度提示RV梗死,RV梗死并发LV梗死则死亡率增加.
低氧血症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常继发于伴有肺通气/灌注关系改变的左房压升高,肺间 质水肿,肺泡塌陷及生理性分流的增加.50~70岁的病人,卧床休息时的正常PaO2 大约为 82±5mmHg.
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异位搏动(AEB),心房颤动和心房朴动(比心房颤动少见),见于约10%的心肌 梗死病人,可能反映了LV衰竭或右房梗死.阵发性房速不常见,这些病人先前多曾有房速发作。
最初24小时内出现的心房颤动常是短暂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70岁,心衰,以前心肌梗死病史,大 范围前壁梗死,心房梗死,心包炎,低钾血症,低镁血症,慢性肺部疾病和低氧血症.溶栓治疗减少了发 生率,反复的阵发性房颤是一个不良的预后征象,他增加了系统栓塞的危险。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窦房结动脉的起源(即左或右冠状动脉,闭塞的部位,先前存在窦房结病变的可能性,尤其 是老年人。除非心率慢于50次/分,一般窦性心动过缓无临床意义.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常 是不祥预兆,反映了LV衰竭和低心排血量,还应寻找其他原因(如败血症,甲状腺功能亢进) 。
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的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1)乳头肌功能失调或断裂:二尖瓣乳头肌因缺血、坏死等收缩功能发生障碍,造成二尖瓣脱垂及关闭不全。

总发生率可高达50%。

轻者可以恢复;重者见于下壁AMI,乳头肌整体断裂,左心功能衰竭,迅速发生急性肺水肿,在数天内死亡。

(2)心脏破裂:少见,常在起病1周内出现,多为心室游离壁破裂,造成心包积液引起急性心脏压塞而猝死。

偶有室间隔破裂,可引起心力衰竭和休克而在数日内死亡。

(3)栓塞:发生率1%~6%,见于起病后1~2周,如为左心室附壁血栓脱落所致,则引起脑、肾、脾或四肢等动脉栓塞。

由下肢静脉血栓脱落所致,则产生肺动脉栓塞,大块肺栓塞可导致猝死。

(4)心室壁瘤:简称室壁瘤,主要见于左心室,发生率5%~20%。

较大的室壁瘤体检时可见左侧心界扩大,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室局部有反常搏动,心电图示ST 段持续抬高。

室壁瘤可导致心力衰竭、栓塞和室性心律失常。

(5)心肌梗死后综合征:发生率为10%。

于AMI后数周至数月内出现,可反复发生,表现为心包炎、胸膜炎或肺炎,有发热、胸痛等症状,可能为机体对坏死组织的过敏反应。

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休克、急性左心衰竭、猝死(1)严密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心率及心律变化,在AMI溶栓治疗后24小时内易发生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在溶栓治疗即刻至溶栓后2小时内应设专人床旁心电监测。

发现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成对出现或呈非持续性室速,多源性或R on T 现象的室性期前收缩及严重的房室传导阻滞时,应立即通知医生,遵医嘱使用利多卡因等药物,警惕室颤或心脏骤停、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监测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状况,因电解质紊乱或酸碱平衡失调时更容易并发心律失常。

(2)严密监测血压:动态观察病人有无血压下降,是否伴有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细而快、大汗淋漓、少尿、神志迟钝,甚至晕厥。

一旦发现病人有血压下降趋势应及时汇报医生,遵医嘱给予升压、补液等处理。

(3)心衰的观察与护理:AMI病人在起病最初几天,甚至在梗死演变期可发生心力衰竭,特别是急性左心衰竭。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分析和预防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分析和预防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分析和预防护理作者:曹冠楠来源:《科学与财富》2017年第20期(山东省东营市胜利油田中心医院--心内监护室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cardiac rupture CR)占患者死亡原因的23%~33%[1],更是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目的对心内科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分析和预防护理探讨。

方法选取本院心内科监护室2010年8月至2016年11月收治的4545例AMI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诱发心壁破裂的危险因素。

结果本组病例共发生心壁破裂44例,发生心壁破裂的主要诱因有持续心率快、血压不稳定、发作心绞痛或急性左心心力衰竭,以及睡眠、运动、呕吐、排便、焦虑、剧烈的咳嗽等。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并发心壁破裂明显高于下壁心肌梗死(P关键词:心内科监护室;急性心肌梗死;发心脏游离壁破裂;诱因分析;预防护理心脏破裂包括心脏游离壁(简称心壁)破裂、室间隔穿孔和乳头肌断裂等三种类型,其中心壁破裂病情恶化急骤,病死率高达100%[2],是治疗的难点,受到医护工作者的关注。

本文通过对AMI患者并发心壁破裂的各种诱发因素进行分析,旨在找出AMI并发心壁破裂的主要诱因,指导护士采取措施进行护理干预。

1对象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010年8月至2016年11月解放军总医院收治的符合WHO诊断标准的AMI 患者4545例,其中急性前壁(含广泛前壁)心肌梗死2063例,下壁心肌梗死(含合并右室梗死)1387例。

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95例;男性3605例,女性940例。

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并发心脏游离壁破裂44例,其中男性29例,女性15例,年龄41~90(68.3±9.6)岁,其中:既往合并高血压者27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
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它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高。

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很容易导致心脏破裂。

心脏破裂是急性心肌梗死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它的发生率虽然不高,但一旦发生却容易导致患者死亡。

因此,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非常重要。

1、早期干预
心肌梗死的早期干预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患者尽早得到诊断和治疗,避免出现心脏破裂的情况。

当患者出现心绞痛等症状时,应尽快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出现心肌梗死的症状,如剧烈胸痛、呼吸急促、恶心等,一定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2、有效的药物治疗
科学的药物治疗是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重要措施之一。

治疗的药物可以包括抗血小板药、抗凝药、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促进心血管的血液循环和代谢,调整心脏功能,有效地预防心脏破裂的发生。

3、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重要措施之一,在严重情况下,手术治疗可以直接挽救患者的生命。

手术包括开胸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等,治疗的目的就是尽可能修复心脏破裂的部位,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

4、生活习惯调整
心肌梗死的发生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所以,我们在平日里也需要注意身体健康,避免因为不良的生活习惯而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例如,要合理控制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等食物的摄入,坚持适度运动,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都可以有效地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5、积极治疗并发症
心脏破裂不仅是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并发症,而且也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

如果患者已经出现心脏破裂的症状,那么应立即进行积极的治疗。

此时,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一定要配合医生做好对身体状态和病情的监测,保证治疗方案有效执行。

综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脏破裂的预防是重中之重,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坚持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进行早期干预和及时治疗,防止心脏破裂的发生。


时,患者们也要了解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充分认识疾病的严重性,做好日常的治疗和预防工作,从而减轻对身体的损害,提高生活质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