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

1.为确保单位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安全运转,设备管理部门应开展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坚持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在用设备每台完好。

2.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实施计划,操作工负责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检修工负责设备定期自行检查。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培训和学习,对设备做到懂结构、懂工艺、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4.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查遵从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要求执行,做好相关保养和自查记录。

5.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

作业人员每日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当符合使用设备的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设备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保持零件的完好无缺,在维护保养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做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

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长期白行检查:

(1)定期自行检查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2)定期检查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和特性进行。

7.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参加各项培训,掌握设备的故障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8.设备检修工定时按巡回检查,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

9.做好日常保养、定期自行检查的有关记录。

附表: 1、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2、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

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 1.为确保单位特种设备在使用中安全运转,设备管理部门应开展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查,坚持以维护为主的原则,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确保在用设备每台完好。 2.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制定实施计划,操作工负责日常维护保养,设备检修工负责设备定期自行检查。 3.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对所使用的设备,通过培训和学习,对设备做到懂结构、懂工艺、懂性能、懂用途;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并有权制止他人私自动用自己操作的设备;未采取防范措施或未经主管部门审批超负荷使用设备,有权停止使用;发现设备运转不正常,超期不检修,安全装置不符合规定应立即上报,如不立即处理和采取相应措施,有权停止使用。 4.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和定期自查遵从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按照要求执行,做好相关保养和自查记录。 5.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 作业人员每日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维护保养应当符合使用设备的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设备清洁、润滑、调整、紧固、防腐,更换不符合要求的易损件,保持零件的完好无缺,在维护保养中发现的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且做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

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6.长期白行检查: (1)定期自行检查的时间、内容和要求应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规定及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要求。 (2)定期检查根据特种设备的类别、品种和特性进行。 7.作业人员应正确使用设备,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操作,参加各项培训,掌握设备的故障预防、判断和紧急处理措施,保持安全防护装置完整好用。 8.设备检修工定时按巡回检查,对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隐患。 9.做好日常保养、定期自行检查的有关记录。 附表: 1、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记录 2、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是保证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特种设备是指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对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产生危害的压力容器、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消防设施等特殊设备。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是指由国家相关部门或具备相应资质的检验机构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性检验。检验周期根据设备种类和使用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一般为1年或3年。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目的是确定设备的安全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对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质量和机械性能的检查,安全附件和保护装置的功能检查,特种设备使用登记和档案的审查等。检验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使用特种设备检测仪器和设备对设备的安全性能进行精确测量和评估。对于不符合安全标准的设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修理和整改措施,确保设备在再次投入使用之前能够符合安全要求。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根据相关法规和标准自行对设备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自检周期一般为1个月或3个月。定期自行检查的目的是及时发现并排除特种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定期自行检查的内容包括设备的外观检查,零部件和附件的检查,设备使用记录和维护记录的审查等。自检过程中,使用单位需要参考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标准执行检查,注意对设备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使用频率等进行合理评估,确保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特种设备定期自行检查的结果需要记录并保存,以备相关部门或检验 机构的复查和验证。记录包括设备的基本信息、检查日期、检查内容、检 查结果、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等。记录的保存期限一般为1年或3年。 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是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定期检验和自检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 的安全性能,并保障人身安全和公共安全。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该加强对 定期检验和自检的重视,并按时履行相关义务,确保特种设备的正常运行 和安全使用。

新规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特种设备隐患排查治理 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一、特种设备隐患治理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健全从主要负责人到每个从业人员的隐患排查治理和整改监督责任制度,认真开展隐患自查。 2、对在本单位日常检查、检验检测机构定期检验和政府特种设备管理部门安全监察中发现的特种设备隐患,使用单位应及时填写《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建档管理,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督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台账》内容应包括隐患名称及隐患发现来源、处理结果等。 3、对于已经发现的每项特种设备事故隐患,使用单位应当指定部门或人员负责隐患治理工作。应当投入必要的隐患整治资金,并及时安排时间进行整治。 4、经过整治消除隐患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要进行检查(验)确认,并在有关书面检查材料上签字。对于安全监察机构《安全监察指令书》或检验检测机构《检验结果通知单》提出的问题,使用单位应及时填报《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整改回复报告书》,以书面形式将整改情况报相关安全监察或检验检测机构确认。 5、对于因生产等原因不能(或难以)及时整治的隐患,使用单位应进行风险评估,对重大的、难以容忍的隐患,必须及时予以消除。其它严重程度的,应当制定监控方案,落实监控措施、监控责任、整

改期限。监控措施经特种设备管理机构审核,并报经单位分管安全负责人、主要负责人签字后实施。重大隐患的监控方案还应报告发现该隐患的安全监察或检验机构备案。隐患监控时发生事故的,由使用单位负责。 6、对于仅依靠本单位力量难以消除的隐患和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隐患,应书面报告当地政府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协助消除。 7、对于特种设备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特种设备设计使用年限或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或者经检验检测不合格又无法消除安全隐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及时予以报废,并应当向原登记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注销。 8、隐患整改和确认的相关资料应及时存入安全管理档案。 9、对于安全监察人员提出的问题和下达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使用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时限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书面报告。 二、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一)、经常性维护保养: 1、使用单位应当根据设备特点和使用状况对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 2、维护保养应当符合相关安全技术规范和产品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的要求。对发现的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且做出记录,保证在用特种设备始终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定期自行检查记录 1. 概述 本文档旨在记录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定期自行检查的过程和结果,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良好状态。定期自行检查是特种设备 生产单位的责任和义务之一,也是法律法规要求的重要环节。 2. 自行检查内容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定期自行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2.1 设备运行情况检查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检查设备的运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 方面: - 设备是否正常运行 - 设备是否出现异常噪音或震动 - 设备是否存在泄漏现象 - 设备是否存在故障或损坏 2.2 安全保护装置检查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检查设备的安全保护装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安全阀是否正常运行 - 压力表是否准确显示 - 温度计是否准确显示 - 液位表是否准确显示 2.3 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检查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检查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的执行情况,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 操作规程是否详细、清晰 - 操作人员是否按照规程进行操作 - 安全措施是否得到有效执行 3. 检查记录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每次进行自行检查时做好记录,记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3.1 检查时间和地点 记录自行检查的具体时间和地点。

3.2 检查内容和结果 记录自行检查的内容和结果,包括发现的问题、处理情况以及 改进措施等。 3.3 签字确认 检查记录应由负责人签字确认,并注明签字时间。 4. 检查报告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定期汇总自行检查记录,形成检查报告, 并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保存和备案。 5. 总结 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定期自行检查是确保特种设备安全运行的重 要环节,通过记录检查过程和结果,有助于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 改进。特种设备生产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自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和报告的编写工作。

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和有关记录制度

特种设备经常性维护保养、定期自行检查 和有关记录制度 更换滤芯、检查电气系统、润滑系统等。二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机电部组织验收。二保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二保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二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为了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减少设备事故风险,我们制定了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该制度适用于所有公司的特种设备,包括压力、压力管道、叉车、锅炉、起重机械、电梯及其安全附件。 特种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是非常重要的,通常包括日保养和周保养。日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当班进行,包括班前四件事、班中五注意和班后四件事。周例保由设备操作工人在每周末进行,包括外观擦拭、操纵传动检查、润滑检查和电气系统检查。

一级保养由操作工人为主,维修工人协助,按计划对设备局部拆卸和检查,清洗规定的部位,疏通油路、管道,更换或清洗油线、滤油器,调整设备各部位的配合间隙,紧固设备的各个部位。一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机电部组织验收。 二级保养由维修工人为主,操作工人参加来完成,列入设备的检修计划,对设备进行部分解体检查和修理,更换或修复磨损件,清洗、换油、更换滤芯、检查电气系统、润滑系统等。二保完成后应做记录并注明尚未清除的缺陷,机电部组织验收。二保的范围应是企业全部在用设备,对重点设备应严格执行。二保的主要目的是消除设备隐患,减少设备故障,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为完成到下次二保期间的生产任务在设备方面提供保障。 在维修过程中,需要对电气部分进行彻底检查和修理,以确保设备技术状况符合完好标准的要求。完成二保后,维修工人必须详细填写检修记录,并由机电部验收,验收单存档。二保的主要目的是提高设备完好率,使设备达到完好标准,并延长大修周期。

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定期自行检测和有关记录制度

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定期自行检测和 有关记录制度 1. 目的 本制度旨在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规范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定期自行检测和有关记录的流程和要求。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部门及相关人员。 3. 定期维修保养 3.1 定期维修保养是指按照设备制造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对特种设备进行计划性的检修、保养和维护。 3.2 定期维修保养的周期由设备制造商或相关规定确定,具体维修保养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设备的正常运行情况、清洁设备零部件、更换磨损部件等。 3.3 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维修保养的内容、时间、人员、费用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存档。 4. 定期自行检测

4.1 定期自行检测是指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按照设备制造商或相关规定的要求,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和测试,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2 定期自行检测的周期由设备制造商或相关规定确定,具体检测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设备外观检查、功能测试、安全装置运行测试等。 4.3 自行检测记录应详细记录检测的内容、时间、人员等相关信息,并进行存档。 5. 相关记录制度 5.1 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和定期自行检测的记录应按要求保存,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 5.2 需建立统一的记录格式,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编号、维修保养/检测内容、时间、人员、费用等信息。 5.3 保留设备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测的相关证明资料,包括但不限于维修保养记录、检测报告等。 6. 监督与管理 6.1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测的监督和管理,确保执行落实。

6.2 对严重违反维修保养和自行检测要求的行为,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相应的惩处措施。 7. 生效和修订 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如有需要,本制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补充。 以上为特种设备定期维修保养、定期自行检测和有关记录制度的内容。 (800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