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天然源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生物残体的腐

合集下载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课件-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高中化学 专题4 硫与环境保护 课件-防治二氧化硫对环境的污染

三、空气质量评价
三、空气质量评价
2. 空气质量指数(AQI)的确定: (1)确定方法 空气质量监测人员测出空气质量指数中这六大污染物的浓度,再换算成它们 的 质量指数 ,其中指数 最大的污染物会被确定为首要污染物, 首要污染物 的 质量指数即为该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 (2)与空气质量等级的关系 空气质量指数 越大 ,空气质量等级污染程度越 严重 。
二、酸雨及其治理
6. 酸雨的防治: (1)消除 污染源,研究开发 新能源 (如太阳能、核能、氢能等)。 (2)对含硫燃料进行 脱硫 处理。 (3)对SO2废气进行处理或回收利用。
二、酸雨及其治理
SO2+2NaOH===Na2SO3+H2O SO2+Ca(OH)2===CaSO3+H2O SO2+CaO===CaSO3
(4)对建筑物、机械和市政设施的腐蚀。据报道,仅美国因酸雨对建筑物和材料的 腐蚀每年达20 亿美元。
二、酸雨及其治理
5. 酸雨的范围:
全球有三大块酸雨地区:西欧、北美和 东南亚。
我国的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 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 雨污染最重,其中心区域酸雨年均pH值 低于4.0,酸雨频率在80%以上。
二、酸雨及其治理
二、酸雨及其治理
SO2
酸雨形成的过程
如何变化?
H2SO4
写出图中标号表示的化学方程式:

2SO2+O2
催化剂 △
2SO3

② SO2+H2O
H2SO3

③ SO3+H2O===H2SO4 。
④ 2H2SO3+O2===2H2SO4

二、酸雨及其治理
4. 酸雨的危害:
二、酸雨及其治理
(4)SO2的排放与雾霾形成的关系 空气中的SO2在一定条件下形成CaSO4,硫酸盐在PM2.5中所占比例较大。

脱硫值班员高级工考点(强化练习)

脱硫值班员高级工考点(强化练习)

脱硫值班员高级工考点(强化练习)1、问答题简述LIFAC脱硫法的优缺点?正确答案:改工艺与其他工艺相比,投资与运行费用最低,系统安装迅速,占地少,无废水排放。

缺点是钙硫比较高,仅适用于低硫煤;易在锅炉尾部(江南博哥)积灰,导致锅炉效率降低。

2、问答题简述石灰石的物理及化学性质?正确答案:石灰石也叫方解石、碳酸钙,是主要由碳酸钙组成的沉积岩。

碳酸钙通常呈方解石或霰石产出,理论值为CaO56%,CO244%,也含有少量的碳酸镁、粘土、铁碳酸盐等。

晶体粒度从致密到肉眼可见均有,呈白色、黄色、灰色或红色。

比重2.71,其摩氏硬度值(MOH)为3,易为小刀划伤。

遇冷盐酸会起激烈泡沫反应,性质与方解石相同。

石灰石在海洋中沉积数量最大,如海水蒸发,钙离子浓度增高可使碳酸钙开始无机作用产生石灰石,或由海洋各种生物遗骸(珊瑚、有孔虫、贝壳、藻类)堆积而成。

3、问答题何为两控区?正确答案:酸雨控制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简称两控区。

4、多选简述调试脱硫增压风机的必备条件有()。

A、锅炉本体、风烟道及电除尘检修完毕;B、锅炉送、引风机处于热备用状态;C、锅炉负压自动调整装置正常;D、脱硫的烟气系统挡板门调整完毕。

正确答案:A, B, C, D5、问答题简述烟气系统启动的程序是怎样的?正确答案:(1)启动气-气换热器(2)打开出口烟气挡板(3)关闭吸收塔通风阀(4)启动升压风机(5)在升压风机启动后10秒内(可调整)打开进口烟气挡板。

(6)关闭FGD旁路烟气挡板(首先快速,然后低速)6、问答题简述LIFAC脱硫法的基本工工艺正确答案:LIFAC脱硫法的基本工工艺主要包括三步:(1)向高温炉膛喷射石灰石粉;(2)炉后的增湿活化器中用水或灰浆增湿活化;(3)灰浆或干灰再循环。

7、单选钙硫比(Ca/S)是指注入吸收剂量与吸收二氧化硫量的()。

A、体积比;B、质量比;C、摩尔比;D、浓度比。

正确答案:C8、问答题火电厂按年限划分为哪三个时段,对不同时期的火电厂建设项目分别规定了排放控制要求?正确答案:火电厂按年限划分为以下三个时段:1时段——1996年12月31日前建成投产或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1时段排放控制要求;2时段——1997年7月1日起至2004年1月1日前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2时段排放控制要求;3时段——2004年1月1日起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含在第2时段通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的新、扩、改建火电厂建设项目,自批准之日满5年,在2004年1月1日尚未开工建设的火电厂建设项目),执行第3时段排放控制要求。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即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释放天然源的二氧化硫

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即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释放天然源的二氧化硫

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来源一、二氧化硫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等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2),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2、主要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释放。

人为来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有色金属冶炼厂、橡胶轮胎企业、垃圾焚烧和硫酸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农村的产生是由于农民家的烧煤球或煤饼及蜂窝煤等燃料时排放的废气。

天然源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生物残体的腐解和火山喷发等。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石油加工企业、橡胶轮胎生产企业等。

二、二氧化氮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等通常都含有氮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化学式:NO2),有刺激性气味的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

2、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形成。

人为污染产生的二氧化氮大部分来自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硝酸、氮肥、炸药生产过程产生一些二氧化氮。

自然形成的二氧化氮主要是雷雨天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分子被撕裂而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中呈游离状态氮气和氧气结合。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燃气锅炉和各类燃油发动机、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1、概念: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质量小,能较长时间地飘浮于空气中,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所以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还原性

二氧化硫还原性

二氧化硫还原性二氧化硫具有自然界中最普遍的污染物之一。

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很大的威胁,因此研究二氧化硫的还原有重大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二氧化硫在自然界中形成及存在的来源以及其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影响,随后介绍二氧化硫还原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最后结合有关文献讨论目前研究二氧化硫还原性的发展现状及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质量的改善所可能产生的影响。

一、二氧化硫的形成与存在1.1 二氧化硫的来源二氧化硫是一种温室气体,为一种典型的污染物,是危害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元凶之一。

二氧化硫主要是通过工业排放进入环境,其来源主要为燃烧石油、煤炭、天然气以及其他燃料所产生。

由于市政供水、热力系统和空气加湿系统中应用的大量钙硫化物法技术,也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排放。

此外,汽车尾气以及大气氧化等反应也是二氧化硫的重要来源。

1.2 二氧化硫对人体健康及环境的影响当二氧化硫接触人体时,其有毒物质会和呼吸道液进行反应,形成硫酸盐,继而吸收进行细胞膜,对人体的细胞造成损伤,会引起支气管炎、气管炎以及呼吸功能受损等病毒疾病。

此外,二氧化硫也会对环境造成伤害,它会污染空气,影响植物生长,还会使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的挥发性、活性和富集能力增强,导致土壤污染,破坏生态环境。

二、关于二氧化硫还原性的定义、研究方法及其应用2.1义二氧化硫还原性是指二氧化硫被低氧或无氧环境中微生物转化为另一种代谢产物的能力,这种便是二氧化硫的还原能力。

它指的是二氧化硫可以被低氧或无氧环境中的微生物转化为另一种少毒或不毒的物质。

2.2究方法二氧化硫还原性可以通过微生物生物反应性研究方法来测定,也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实验来测定。

(1)微生物生物反应性研究通过采用一定的微生物生物反应器,测定其在不同条件下(如添加二氧化硫及不同氧分压)对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2)物理化学实验可以使用蒸发法、滴定法、分光光度法等实验方法来测定不同反应环境下二氧化硫的还原性,以推断其还原特性。

07第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07第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二、沉积物中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和营养物质循环 特征
1、沉积物表层
• 有氧-有机物通过异养细菌的作用经氧化分解,终产物是
氧化态的无机化合物(CO2、NO3-),与水层一样。 2、沉积物内部 ⑴环境特点: • 缺氧−有几碎屑大量进入沉积物,细菌、真菌、原生动物
和其他栖居于沉积物中的生物的耗氧速率比能够扩散进来
③耐蚀阶段(refractory phase): 上一阶段不易被分解的物质必须经过几个星期或几个 月的降解过程,最后剩余一些很难分解的、含腐殖酸的聚 合物或复合物,并最终形成海洋腐殖土(marine humus)。
小结:分解过程的特征和强度决定于分解者生物(细菌和
微型原生动物)、被分解物质的组分和理化环境条件。
第六章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 解作用与生物地化循环
海洋科学 李洪利
第一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
一、有机物质的分解作用及意义
1、生态系统的分解作用(decomposition)
动植物和微生物不断产生的死的有机物质(死亡残体、
排泄物)也贮存一定的潜能,这些有机物质在生态系统中 通过分解者生物的作用降解,最终无机元素从有机质中释 放出来(矿化作用,mineralization),同时能量也以热的 形式逐渐散失(放能),这个过程就是生态系统的分解
+
-
-
②海水中氮转化的两个重要作用:
• 硝化作用(nitrification):
指海水中的氨离子(NH4+)如果没有被浮游植物所吸 收,则它将被氧化成为亚硝酸根(NO2-),并进一步氧 化为硝酸根(NO3-)。
• 反硝化作用/脱氮作用(denitrification):
与硝化作用相反,某些脱氮细菌可以还原硝酸根和亚 硝酸根,这个反应可以进行到产生分子氮(N2)为止,在 缺氧情况下反硝化作用更加突出。

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来源

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来源

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来源一、二氧化硫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等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2),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2、主要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释放。

人为来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有色金属冶炼厂、橡胶轮胎企业、垃圾焚烧和硫酸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农村的产生是由于农民家的烧煤球或煤饼及蜂窝煤等燃料时排放的废气。

天然源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生物残体的腐解和火山喷发等。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石油加工企业、橡胶轮胎生产企业等。

二、二氧化氮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等通常都含有氮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化学式:NO2),有刺激性气味的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

2、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形成。

人为污染产生的二氧化氮大部分来自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硝酸、氮肥、炸药生产过程产生一些二氧化氮。

自然形成的二氧化氮主要是雷雨天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分子被撕裂而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中呈游离状态氮气和氧气结合。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燃气锅炉和各类燃油发动机、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1、概念: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质量小,能较长时间地飘浮于空气中,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所以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现状与减排一、二氧化硫的来源及危害SO2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其污染源分为两类:天然污染和人为污染。

这两种污染源的特点如表1所示,天然污染源由于量少、面广、易稀释和净化,对环境危害不大;而人为污染源由于量大、集中、浓度高,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SO2的污染属于低浓度、长期污染,它的存在对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健康、工业生产、建筑物及材料等方面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

SO2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与呼吸器官作用,引起或加重呼吸器官的疾病。

SO2往往被飘尘吸附,SO2和飘尘的协同效应使其对人体的危害更大。

SO2对植物的危害主要是通过叶面气孔进入植物体,如果其浓度和持续时间超过本体的自解机能就会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机能,使其生长缓慢,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低,严重时会枯死。

SO2给人类带来最严重的问题是酸雨,这是全球性问题。

酸雨对环境的危害最为突出的是使湖泊变为酸性,导致水生物死亡。

酸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破坏主要表现在使土壤酸化和贫瘠化,农作物及森林生长减缓。

酸雨还加速了许多用于建筑结构、桥梁、水坝、工业装备、供水管网、地下储罐、水轮发电机组、动力和通讯设备等材料的腐蚀,对文物古迹、历史建筑、雕刻等重要文物设施造成严重损坏。

二、我国二氧化硫排放的现状SO2的主要人为来源与能源消耗有关,而经济发展离不开能源的支持。

我国是一个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一次能源消费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消费量还不到全世界人均的一半,不足美国人均的1/10。

目前我国能源短缺仍然是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电力工业持续、稳定增长。

电力行业是用煤大户,火电的发电量保持在80%左右。

在火电机组的燃料中煤炭占95%,油气只占5%左右。

煤炭是一种低品位的石化能源,我国煤炭中灰分、硫分含量高,大部分煤的灰分在25%~28%,硫分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从0.1%~10%不等。

我国多数煤种除长焰煤、气煤和不黏结煤外,平均含硫率均超过1%。

大气第8章简答题(1)

大气第8章简答题(1)

4.1.3 简答题L5aC1001 什么是环境污染?答:环境污染是指自然原因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从而使环境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导致环境质量下降,有害于人类以及其他生物生存和正常生活的现象,简称为污染。

L5aC2002 什么是三同时原则?答:三同时原则是指一切企事业单位,在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时,其中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L5aC2003 什么是大气污染?答:大气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所产生的污染物超过自然界动态平衡恢复能力时,所出现的破坏生态平衡所导致的公害。

L5aC3004 简述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答:火力发电厂的生产过程概括起来就是:通过高温燃烧把燃料的化学能转变成热能,从而将水加热成高温高压蒸汽,然后利用蒸汽推动汽轮机,把热能转变成转子转动的机械能,再通过发电机把机械能转变为电能。

L5aC3005 火力发电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哪几个方面?答:火力发电厂对环境造成的污染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⑴排放粉尘造成污染;⑵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造成污染;⑶排放固体废弃物(粉煤灰、渣)而造成污染;⑷排放污水造成污染;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污染;⑹火电厂车间、场所的电磁辐射污染;⑺排放热水造成的热污染。

L5aC4006 空气中SO2沉降途径及危害?答:大气中的SO2沉降途径有两种:干式沉降和湿式沉降。

SO2干式沉降是SO2借助重力的作用直接回到地面的,对人类的健康、动植物生长以及工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危害。

SO2湿式沉降就是通常说的酸雨,它对生态系统,建筑物和人类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

L4aC2008 什么是酸雨?答:酸雨通常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或其他形式的降雨(如雾、露、霜),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

酸雨的酸类物质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它们是由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两种主要物质在大气中经过一系列光化学反应、催化反应后形成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四项主要污染物形成机理及来源
一、二氧化硫
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等通常都含有硫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是最常见的硫氧化物(化学式:SO2),无色气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

2、主要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释放。

人为来源是二氧化硫的主要来源,主要包括: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有色金属冶炼厂、橡胶轮胎企业、垃圾焚烧和硫酸厂等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硫;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农村的产生是由于农民家的烧煤球或煤饼及蜂窝煤等燃料时排放的废气。

天然源的二氧化硫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生物残体的腐解和火山喷发等。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锅炉、石油加工企业、橡胶轮胎生产企业等。

二、二氧化氮
1、形成机理(定义):由于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
然气等通常都含有氮化合物,因此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氮。

二氧化氮是氮氧化物之一(化学式:NO2),有刺激性气味的棕红色、高度活性的气态物质,是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酸雨的主要因素之一,可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

2、来源:大气中的二氧化氮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形成。

人为污染产生的二氧化氮大部分来自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天然气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二氧化氮,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物。

硝酸、氮肥、炸药生产过程产生一些二氧化氮。

自然形成的二氧化氮主要是雷雨天闪电时由于空气中电场极强,空气分子被撕裂而导电,雷电电流通过时产生大量的热,使空气中呈游离状态氮气和氧气结合。

我市二氧化硫的主要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燃气锅炉和各类燃油发动机、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三、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
1、概念: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者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质量小,能较长时间地飘浮于空气中,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所以称为可吸入颗粒物。

形成机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
各类生产过程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及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等。

2、来源:可吸入颗粒物来源广泛,既来自人为污染又来自天然形成。

人为污染主要来自以化石燃料(煤)和石油为燃料的火力发电厂、工业锅炉、生活取暖等行业的排放;各类燃油发动机及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烟尘;建材生产、建筑施工、水泥粉磨等各类生产过程排放的超细颗粒物;自然来源主要是沙尘、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外来尘等。

我市可吸入颗粒物的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燃气锅炉、建材、水泥粉磨和各类燃油发动机、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各类施工工地、粉煤灰场、物料堆场、道路扬尘、街道干法清扫、土壤风沙尘等。

四、细颗粒物
1、概念:细颗粒物(PM2.5)是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者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体积小,质量小,长时间飘浮于空气中,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部分可进入肺部和血液循环中,所以称为细颗粒物。

形成机理: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各类生产过程直接排放的超细颗粒物及大气中二次形成的超细颗粒物与气溶胶等。

挥发性有机物结合产生的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

2、来源:细颗粒物来源广泛,既有因燃煤、机动车、建设工程施工、建筑物拆除、道路保洁、物料运输、生物质燃烧、采石取土、养护绿化、焚烧垃圾、焚烧树叶、烧烤、餐饮油烟等直接排放的细微颗粒物;又有从空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氨、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的二次颗粒物、外来尘等。

我市可吸入颗粒物的工业排放源主要为:燃煤电厂、燃煤燃气锅炉、建材、水泥粉磨和各类燃油发动机、机动车尾气排放等。

各类施工工地、粉煤灰场、物料堆场、道路扬尘、街道干法清扫、物料运输、生物质燃烧、采石取土、养护绿化、焚烧垃圾、焚烧树叶、烧烤、餐饮油烟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