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四 第二章 化学平衡常数(经典教案)
高中化学 专题2第二单元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苏教版选修4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2.了解平衡转化率的含义。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 对于可逆反应a A +b Bc C +d D ,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K =c c (C )·c d (D )c a (A )·c b (B )是一个定值。
我们把这个常数称作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
(2)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平衡常数K 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01限度)。
K 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得越□02完全;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03不完全。
2.平衡转化率 (1)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α=□04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该反应物的平衡浓度该反应物的起始浓度×100% (2)平衡转化率的意义表示在一定温度和一定起始浓度下反应进行的限度。
对控制□05化学工艺的条件、提高□06化工生产的效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若N 2(g)+3H 2(g)2NH 3(g) K 12NH 3(g)N 2(g)+3H 2(g) K 2,K 1与K 2是什么关系?提示:K 1·K 2=1。
一、化学平衡常数1.使用化学平衡常数应注意的问题(1)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使用化学平衡常数数值时,必须注明对应的温度。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各物质的浓度必须是平衡状态下的浓度,不能用任一时刻的浓度。
(3)化学平衡常数不表示反应的快慢,即化学反应速率快,K 值不一定大。
(4)K 的单位一般不作要求。
(5)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固体、纯液体(如水、乙醇等)的浓度视为1,可以不写。
如Cr 2O 2-7(aq)+H 2O(l)2CrO 2-4(aq)+2H +(aq),平衡常数K =c 2(CrO 2-4)·c 2(H +)c (Cr 2O 2-7);Fe 3O 4(s)+4H 2(g)3Fe(s)+4H 2O(g),平衡常数K =c 4(H 2O )c 4(H 2)。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第三课时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定义,能正确书写给定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并能进行相应的简单计算。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各种数据资料的分析和处理,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与合作意识。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重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教学难点】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温度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引导]我们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存在化学平衡状态。
那么,当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究竟有多少反应物转化成了生成物,平衡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之间是否有一定的关系?请大家完成P44页的问题解决表2-6 NO2(g)-N2O4(g)体系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求出平衡浓度关系,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44页表2—6,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计算并归纳。
起始浓度(mol·L-1) 平衡浓度(mol·L-1) 平衡浓度关系C(NO2) C(N2O4) C(NO2) C(N2O4) C(N2O4)C(NO2) C(N2O4) C(NO2)2.00×10-20 6.32×10-3 6.84×10-3 1.082 171.253.00×10-20 8.00×10-3 1.10×10-2 1.375 171.680 2.00×10-29.46×10-3 1.52×10-2 1.607 169.850 0.100 2.28×10-28.86×10-2 3.886 170.44[总结]一定温度下:c (N2O4)/c2(NO2)=K[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不论反应物起始浓度的大小,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这时N2O4的平衡浓度与NO2平衡浓度的平方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教学设计

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1)一、教材分析化学平衡是人教版选修四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是本册其他章节的基础,是解释一些平衡现象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理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涵义②理解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③掌握用图像表示化学平衡移动的方法,并会判断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本节“问题讨论”、“交流思考”、“实验探究”等栏目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使学习变为知识的获取,文化的欣赏。
②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学、勤于思考的态度,树立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认识观点;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温度、浓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难点:平衡移动的原理分析及应用四、学情分析:鉴于学生的基础较差,本部分知识较难理解,所以在学习时将速度放慢一些。
五、教学方法1.实验法2.学案导学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首先提问:试判断以下在蔗糖溶解及达到溶解平衡的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①蔗糖在开始溶解时,只有溶解没有结晶;②蔗糖在开始溶解时,既有溶解又有结晶,只是溶解的速率大于结晶的速率而已;③蔗糖在溶解过程中,溶解的速率大于结晶的速率,当达到饱和时,溶解与结晶就同时停止,就达到了溶解平衡;④蔗糖在溶解过程中,溶解的速率大于结晶的速率,当达到饱和时,溶解与结晶并没有停止,只是这时溶解的速率与结晶的速率相等而已,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⑤蔗糖达到溶解平衡时,如再在其中加入一块方形蔗糖,过一段时间,发现蔗糖的外形没有变化;⑥蔗糖达到溶解平衡时,溶液中的蔗糖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小结: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开始时: v(溶解)>v(结晶)平衡时:①v(溶解)=v(结晶)≠0②达到平衡时溶解与结晶未停止; ③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④达到平衡时溶质的浓度保持不变;(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1、化学平稀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人教化学选修四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平衡教案

第三节化学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平衡状态等基本概念。
2、理解化学平衡状态形成的条件、适用范围、特征。
3、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4、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掌握有关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过程与方法:1、用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从而提高判断平衡状态、非平衡状态的能力。
2、利用化学平衡的动态特征,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3、通过浓度实验,逐步探究平衡移动的原理及其探究的方法,引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4、加强新知识的运用,找到新旧知识的连接处是掌握新知识的关键,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思维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从日常生活、基本化学反应事实中归纳化学状态等,提高学生的归纳和总结能力;通过溶解平衡、化学平衡、可逆反应之间的联系,提高知识的总结归纳能力。
教学重难点:1、化学平衡的概念及特征,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2、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3、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引入]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化学反应,有的能进行到底,有的不能进行到底。
请同学们思考并举例说明。
[讲]化学反应速率讨论的是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但是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只考虑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是不够的,因为我们既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快地转化为生成物,同时又希望反应物尽可能多地转化为生成物。
例如在合成氨工业中,除了需要考虑如何使N2和H2尽快地转变成NH3外,还需要考虑怎样才能使更多的N2和H2转变为NH3,后者所说的就是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问题——化学平衡。
[板书]第三节化学平衡[讲]如果对于一个能顺利进行的、彻底的化学反应来说,由于反应物已全部转化为生成物,如酸与碱的中和反应就不存在什么反应限度的问题了,所以,化学平衡主要研究的是可逆反应的规律。
[板书]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思考]大家来考虑这样一个问题,我现在在一个盛水的水杯中加蔗糖,当加入一定量之后,凭大家的经验,你们觉得会怎么样呢?开始加进去的很快就溶解了,加到一定量之后就不溶了。
第二章 第三节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第一课时)教案-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

【教学用具】 PPT课件,课本【教学方法】探究法,提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初次备课二次备课一、德育教育:口罩的选择及佩戴方法?答:佩戴口罩前应洗手,检査口罩使用有效期和外包装,外包装损坏或超过有效期,禁止佩戴。
佩戴口罩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颜色深的一面朝外,鼻夹金属条朝上。
二、预习检测: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化学平衡的特点、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化学平衡标志是:ν正=ν逆三、新课引入: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四、新课讲授:(一)、化学平衡常数【问题探究】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间有怎样的定量关系,请你分析教材P29的表进行归纳。
【讲解】从H2和I2的反应可以看出,在可逆反应中,无论平衡是从哪个方向形成的,只要温度相同,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跟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之比为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叫作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1.定义:达到平衡时,各种生成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各反应物浓度的系数次方的乘积所得的比值,常用K表示。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c p(C)·c q(D)c m(A)·c n(B)。
【讲解】化学平衡常数同阿伏加德罗常数以及物理中的万有引力常数一样都是一个常数;只要温度不变,对于一个具体的可逆反应就对应一个具体的常数值;一般情况下使用平衡常数不注明单位3.影响因素【强调】对于一个给定的可逆反应,化学平衡常数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书写平衡常数关系式的规则(1)如果反应中有固体和纯液体参加,它们的浓度不应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因为它们的浓度是固定不变的,化学平衡关系式中只包括气态物质和溶液中各溶质的浓度。
如:CaCO 3(s)CaO(s)+CO 2(g) K =c(CO 2) CO 2(g)+H 2(g)CO(g)+H 2O(l) K =c(CO)c(CO 2)c(H 2)(2)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水的浓度也不必写在平衡关系式中,如:Cr 2O 72-+H 2O 2CrO 42-+2H + K =c(CrO 42—)c 2(H +)c(Cr 2O 72—) (3)非水溶液中的反应,如有水生成或有水参加反应,此时水的浓度不可视为常数,必须表示在平衡关系式中。
高中化学选修四 2-3-2 化学平衡常数教案 精品

2-3-2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用化学平衡常数、转化率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态度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化学平衡常数的简单计算教学难点:解化学平衡常数与反应进行方向和限度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什么叫化学平衡?化学平衡的特征有哪些?【回答】化学平衡是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溶液中表现为浓度)可以保持恒定的状态。
化学平衡的特征:(1)反应物和所有产物均处于同一反应体系中,反应条件(温度、压强)保持不变。
(2)达到平衡时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由于化学平衡状态时反应仍在进行,故其是一种动态平衡。
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
【过渡】尽管就这么几句话,但真正在学习中能否准确把握和处理好关于化学平衡的问题,还需大家对该概念及相关特征进行深入的理解。
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不仅包括上边大家回答的那些,还有其他方面的特征,这就是今天咱们学习和讨论的主题——化学平衡常数。
【板书】三、化学平衡常数【引导】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28标题三下面的内容以及浓度关系数据表,分析并验算表中所给的数据,最后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探究活动】阅读教材和P29表2—1,对表中数据进行观察并归纳。
【总结】一定温度下:【小结】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又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为多少,最后都能达到化学平衡。
这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板书】1.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叫做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 表示。
【练习】计算平衡常数:结论:达到平衡时)O H (c )CO (c )H (c )CO (c 222∙∙ =1.0(常数) 【启发】刚才得出的平衡常数K 是由一个特殊的反应引出的,其,但如果对于任意一个可逆化学反应:m A+n B p C+q D 其平衡常数K 又该如何表示呢?【回答】平衡常数实际上是平衡混合物中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除以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方的乘积。
高中化学 人教版选修4 第二章第三节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 教学设计、教案、学案

第3课时 化学平衡常数1.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会根据化学反应书写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应用化学平衡常数判断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方向以及反应的热效应。
3.能够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化学平衡常数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
2.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书写时要注意以下三点:(1)物质的浓度是指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2)反应物或生成物中有固体或纯液体存在时,由于其浓度可看作“1”而不代入表达式。
(3)化学平衡常数是指某一具体反应的平衡常数。
若反应方向改变、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化学平衡常数都会相应改变。
3.特点:K 只受温度影响,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无关。
4.应用(1)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K 值越大,说明平衡体系中生成物所占的比例越大,正向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即该反应进行得越完全,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反之,就越不完全,转化率就越小。
(2)判断反应的热效应①升高温度:K 值增大→正反应为吸热反应;K 值减小→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②降低温度:K 值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K 值减小→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或反应进行的方向利用平衡常数,可从定量的角度判断可逆反应所处的状态。
对于可逆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任意状态下,生成物的浓度和反应物的浓度之间的关系用Q c (浓度商)=c p (C )·c q (D )c m (A )·c n (B )表示,则当Q c =K 时,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当Q c <K 时,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当Q c >K 时,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教案

化学平衡常数-人教版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2.掌握化学平衡定律的表述和应用方法;3.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含义;4.理解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平衡常数的概念和含义;2.掌握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3.理解平衡常数与化学反应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1. 化学平衡的概念和特征•化学反应的正反两个方向都同时进行,反应物逐渐消耗,生成物逐渐增加,最后当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速度相等时,反应深入到一定程度,反应系统的物质组成就不再改变,达到一个动态平衡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浓度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保持不变,进入平衡状态后,该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间,直至有外界的因素改变了平衡状态。
2. 化学平衡定律•费曼-贝克定律:在已知反应物摩尔浓度值情况下,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摩尔比常保持不变,这种摩尔比关系称为反应物的化学计量关系。
•相对浓度法:在已知反应物物质的摩尔浓度情况下,根据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物质浓度来确定平衡系统内各物质的浓度。
3. 化学平衡常数•化学反应在化学平衡状态下,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速率相等。
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浓度比例称为“平衡常数”。
•平衡常数 K 的取值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种类、温度和压力有关,不同的反应的平衡常数是不同的。
4. 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温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常数都有影响。
在恒定的压力下,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加。
•压强对平衡常数的影响也与不同的反应方式有关。
对于气态反应,压强增加,平衡常数也会增加。
对于固态反应和液态反应,压强的变化对平衡常数的影响很小。
四、教学方法1.授课法:通过讲解的方式,介绍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特征、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平衡常数与反应条件的关系等。
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在互相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
pC(g)+qD(g)
q
C (C) · C (D) =Qc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m n C (A) · C (B) (1)QC<K ,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2)QC=K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3)QC>K ,反应向逆方向进行
5、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水(l)的浓度、固体物质的 浓度不写。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四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四课时—化学平衡常数)
2017年9月16日星期六
复习回忆
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 浓度、压强、或温度)等,平衡就向能 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平衡常数的推导 I2(g) + H2(g)
序 号 起始时浓度mol/L 698.6K c (H2) 1 2 3 0.01067 c( I2) 0.01196 c (HI) 0 0 0 C(H2) 0.001831 0.00356 0.004565 平衡时浓度mol/L 698.6K C( I2) 0.003129 0.00125 0.000737 8
2、(上海高考)在一定体积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 应: CO2(g)+H2(g) CO(g) +H2O(g), 其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
t/º C k 700 0.6 800 0.9 830 1.0 1000 1.7 1200 2.6
(1)k的表达式为: (2)该反应为 反应(“吸热”或“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 )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CO浓度不变 C.v(H2)正=v(H2O)逆 D.c(CO2)=c(CO) (4)若c(CO2) .c(H2)=c(CO) .c(H2O),此时温度为 .
c 2 (HI) c(H2) ·c(I2)
的值,并分析其中规律。
三、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
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 时,生成物浓度幂之积与反应物浓度幂之积的 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 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符号K表示。
2、表达式: 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g)+nB(g) C (C) · C (D) =k m n C (A) · C (B)
⑤ ⑥
⑦
⑧
① ② ③
④ ⑤
1、(2000天津高考)在某温度下,可逆反应:
mA(g)+nB(g) pC(g) + qD(g)的平衡常数 为K,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 ) A.K越大,达到平衡时,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B.K越小,达到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越大。 C.K随反应物浓度改变而改变。 D.K随温度改变而改变。
3、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反应有: FeO(s)+CO(g) Fe(s)+CO2(g); △H < 0
(1)该反应的浓度平衡常数表达式Kc=____________; (2)已知1100℃时,Kc=0.263.温度升高,化学平衡移动后 达到新的平衡,平衡常数Kc________(增大,减少或不 变). (3) 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 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_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反应速率是v正________v逆(填
5、使用平衡常数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同一条件下,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成倒数关系。 例如:N2+3H2 2NH3的K1值
与 2NH3
N2+ 3H2的K2值关系
K1 = 1/K2
概念理解:平衡转化率
用平衡常数来表示反应的限度有时不够直观,常用 平衡转化率α来表示反应限度。 对于可逆反应: mA(g)+nB (g) pC(g)+qD(g)
CaCO3(s) CaO(s)+CO2(g) K=c(CO2) CO2(g)+H2(g) CO(g)+H2O(l)
K=c(CO)/[c(CO2) · c(H2)]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有关 例如:N2+3H2 2NH3的K1值
K1 = K22
与1/2N2+3/2H2
NH3的K2值不一样
例如:不同温度时,反应:H2(g)+I2(g) 浓度平衡常数与温度的关系如下:
温度 623K 698K
△
2HI(g)的
763K
浓度平衡常数
66 .9
54.4
45.9
通过改变温度,平衡常数大小的变化趋势可以 判断上面可逆反应的正方向是放热反应。
(2)判断可逆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的温度的任意时刻,反应物的 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2HI(g)
平衡时
c 2 (HI)
C(HI)
c(H2) ·c(I2)
0.01767
54.5
0.01135 0.009044 0.01134 0.007510 0.01559
54.6
0.01354
54.45
0.008410
4
0
0
0.01069 0.001141
0.001141
54.33
根据表中的数据计算出平衡时
p q
pC(g)+qD(g)
3、意义:
定量衡量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1)K值越大,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反应物转化 率也越大。
一般当K>105时,该反应进行得基本完全。 (2)K只与温度有关,与反应物或生成物的浓度无关。
4、应用: (1)利用K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①若升高温度,K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②若升高温度,K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A的平衡转化率(该条件最大转化率)可表示:
A的初始浓度 A的平衡浓度 ( A)% 100% A的初始浓度 c0 ( A) c平 ( A) 100% 初始的物质的量 A的平衡物质的量 c0 (A A ) ( A)% 100% A初始的物质的量 n n
① ② ③ 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