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常见计算工具,如算盘、计算器等。
2. 了解计算工具的构造和基本应用方法。
3. 能够应用计算工具进行简单的数值计算。
4. 培养学生对数学和科技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亲手操作计算工具,通过实践掌握其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索计算工具的原理,理解其科技内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算盘、计算器等计算工具,确保设备完好。
2. 准备教学PPT,展示计算工具的图片和基本操作步骤。
3. 准备一些简单的数值计算题目,供学生练习应用。
4. 安排合适的教室,确保教室秩序和安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算盘,扣问学生是否熟悉并认识。
如果学生表示不认识,教师可以简单介绍算盘的基本构造和用途。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算盘,提出问题:“算盘有哪些组成部分?如何应用算盘进行计算?”设计意图:通过展示算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后续的教学做好铺垫。
2. 探索算盘的应用方法学生自由尝试应用算盘,教师观察学生的操作,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在尝试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拨珠不到位、不知道如何开始拨算珠等。
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汇总,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和示范。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尝试应用算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可以确保学生掌握正确的应用方法。
3. 小组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定一名组长。
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算盘上的问题进行探究,如拨珠不到位的原因、拨算珠的方法等。
鼓励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小组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探究,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针对问题进行指导,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算盘的应用方法。
4. 教室小结与作业安置在教室结束前,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算盘的组成部分、应用方法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教案

25307
,
, 图。
组织下欣赏不同的算盘图。
3579082。同时
探
(2)引导学生交流算盘
(2)在交流中了解算盘的有
指出哪一档是
第2页共5页
索 的有关知识。
关知识。
个位。
交
(3)组织学生读出教材
(3)同桌两人互读、订正, 提示:鼓励学
流 第 24 页算盘上的数,并写出 然后写下来。
生积极参与并相互
。 来。
猜 它比算盘小。(打一电子用具) 3.明确本节课的任务。
用的计数工具是
谜
2.引导学生 说出 生活中
( )。
引 都见过哪些计算工具。
答:算盘。
入
3.相机引入课题。(板书
2. 现 在 最 常 用
, 课题)
的计算工具是
激
( )。
发
答案:计算器。
兴
3.( )世纪
趣
( )年代,科学
。
家发明了最早的电
二
1.组织学生 阅读 教材 第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课 计算工具的认识和应用
课型
新授课
题
计算工具的认识以及用计算器计算可以说是学生最喜爱的一部分知识,根据本节
课的教学内容,设计本节课时努力体现以下两点:
1.在学生了解了计数工具的发展历史后让学生认识计数工具——算盘。介绍算盘
各部分的名称,如何计数、如何定位以及正确拨珠的方法,引导学生在算盘上拨数, 设
(3)巩固练习。
(4)老师出题,全班进行计
(6)919
825-138
算比赛。
6. 找 规 律 填
26×39
5.(1)学生用计算器计算, 数,再用计算器验
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第一单元第1课时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下册-青岛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
2.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介绍2. 计算器的操作方法3. 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4. 使用计算器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进行大量计算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解决的呢?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当我们遇到大量计算时,可以使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
二、新课导入1. 教师出示计算器,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 教师讲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如加、减、乘、除等。
3. 教师演示计算器的操作方法,如开机、关机、清屏、输入数字等。
4. 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操作计算器,熟悉其操作方法。
三、基本运算1. 教师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学生分组练习,互相交流使用计算器的经验。
四、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器来解决。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总结与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操作方法等。
2. 教师进行拓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
2. 学生能够使用计算器解决实际问题。
3. 学生对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有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计算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并能够使用计算器进行基本运算和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进一步拓展计算器的教学内容,如引入计算器的高级功能、编程等,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新人教部编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案

计算工具的认识及用计算器计算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基本按键名称和功能,并能够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计算。
2.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数学秘密的意识,能够对一些有规律的数进行口算。
3.通过课堂活动的开展,锻炼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渗透节约、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利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发现一些有规律的数的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合作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师:上课前,让我们来进行一次计算比赛,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完成,把答案写在练习纸上。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开始!①18+21= ②56÷7=③3028-2956= ④589×76=⑤98+199= ⑥12+459+88=2.有的同学为什么会计算得这么快?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方法吗?小结:看来,在进行像这样的比较繁杂的计算时,我们可以请计算器来帮忙。
(板书课题:用计算器计算)二、自主探究1.教学例1。
(1)教师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386+179= 825-138=(2)引导学生按步骤按键计算出结果,试一试CE键有什么作用。
(3)自己试一试。
26×39= 312÷8=(4)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用计算器计算,集体订正。
2.教学例2。
(1)用计算器算出上面几个算式的结果。
(2)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说一说。
从9999×2起,结果是一个五位数,中间是3个9,两头分别是1,8(9×2);2,7(9×3);…(3)你能不用计算器,直接写出下面几题的结果吗?试一试,很有趣。
9999×5= 9999×7= 9999×9=(4)9999×6和9999×8的结果又是多少呢?谁能说一说?(5)教材第26页“做一做”第2题。
用计算器算出左边三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右边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
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

第一课时新授课学习过程设计课题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课标陈述本课是教学用计算器计算的第一课时,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见过很多外观不同的计算器,功能也不一样,教材选取泰山古树数量和泰山石刻数量为研究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课在同学们对计算器有所了解的基础上,继续探索计算器常用键的功能,学会怎样使用计算器。
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显示屏及按键),掌握数字键排列的一般规律,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一两步连续运算和只有用同一级运算的两步式题。
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在具体的计算情境中让学生初步认识计算器,认识开关键、清除键等常用键。
学会用计算器简单的、必要的计算。
2.在实际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使用计算器计算的快捷、方便,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计算器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价值。
3.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探索意识、积极参与学习数学活动的愿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品质。
学习环节(活动)教学设计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改备注(学习资源)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评价设计通过实物观察说出计算器部分键的功能。
能够准确说出、语言表达完整清晰得3颗星。
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一)新课导入:多媒体出示:(1)请学生在小组内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手中的计算器。
明确:按键区常用键的名称及作用。
(2)合作学习:小组内推荐对计算器最熟悉的学生参与全班交流,进行竞赛,看谁知道的计算器的知识多。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评价设计根据情境图提出相关的数学问题能够准确提出,语言组织完整清晰得3颗星。
过程实施设计(预设)多媒体继续出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1)请同学们说出自己还想知道计算器的哪些知识。
(2)举例生活中计算器的应用。
(3)提问:谁会用计算器进行计算?明确:学生能够通过看课本、读计算器的使用说明书就解决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计算器的用途。
板书:认识计算器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支持学生自主学习课本和使用说明书。
人教版四上第一单元第八课时《计算工具的认识与应用》(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一单元第八课时教学设计1、教师讲解:算盘是我国古代的发明,是我国的传统计算工具,曾经在生活和生产中产生广泛作用,至今仍然发挥着它独特的作用。
2、你见过这样算盘吗?课件出示各种算盘。
3、讲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4、观察这两个算盘有什么不同?(1)说一说两种算盘的不同。
(2)教师讲解:左边的算盘是中国算盘,上面有两颗珠子,每颗代表5。
后来算盘发展到日本,逐渐演变成右边这样,上面变成了一颗珠子。
因为中国古时候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
5、在算盘上拨出下面的数。
602(1)教师示范。
(2)出示数字。
50023000、8806 5001二、课堂练习。
1、填一填。
1)在算盘里,一个下珠表示(),一个上珠表示()。
2)算盘的十位上一个下珠表示(),一个学生聆听。
学生观看。
学生聆听,观察。
学生小组讨论,展示汇报。
指名说一说。
学生聆听。
学生观察。
学生独立拨数。
学生独立完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模仿能能力。
对本课内容进行巩固练习。
上珠和1个下珠表示()个()。
2、写出下面算盘上的数。
3、在算盘上标出下面的数。
458 0031 5000 00034、试着用算盘计算。
3270+1100=2506+1351=四、拓展提高。
请用4个5和3个0组数。
1、组成一个读两个0的七位数。
2、组成一个读一个0的七位数。
3、组成一个所有0都不读的七位数。
4、组成一个读三个0的七位数。
课堂小结说一说:你学会了那些知识?1、人们使用过的计算工具;2、算盘的认识和运用。
学生畅所欲言说一说。
总结本课所学内容,使学生养成总结的习惯。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计算器的认识与使用教案教学设计

6.师:嗯对的,那同学们知道哪个按键是清除键吗?
7.师:计算器上还有一些有特别功能的键,如[b/c]键可以用来计算分数,[·]键可以用来计算小数,这些我们还没有学到,所以还用不到这些按键。)
生:有显示屏,有按键。
生:删除。
生:清除。
三、计算器的运算操作方法(15分钟)
认识了计算器的构造,学习了计算器的一些常用按键的功能,学会用计算器进行基本的四则运算。
(二)作业布置
课本第27页练习四第1题,第3题和第4题,写在课本上。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3.计算器的按键与按键功能
师:这些按键你们都认识吗?他们都有什么功能?
(1.师:使用计算器的第一步是打开计算器,那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个按键可以打开计算器吗?
2.师:计算器上有0到9这十个数字、加减乘除和等号这些运算符号,同学们都认识。
3.师:当我们运算时输入数字或符号输入错误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4.师:嗯很好,那同学们知道哪个按键是删除键吗?
(8分)计算器的运算操作方法(例1)
1.师:同学们们请你试着用计算器计算386+179。
2.师:说说你是怎样用计算器运算的呢?
(对学生提问后进行补充说明)
3.师:同学们学会怎么用计算器计算了吗?
4.小练习2分(一个学生将计算过程)
先计算后找规律(例2)
学生自己算,左边一组的算式,合作找规律;全班汇报;
学情分析
计算器是目前人们广泛应用的计算工具,用计算器计算操作简便,可以算得有对又快,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增强计算兴趣,从而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作用,认识计算器的构造。
1.7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1.7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计算器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熟练进行四则运算。
3.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计算器的发展历程2. 计算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3.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计算器的高级功能使用,如科学计算器的使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计算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器从简单的算盘到现代电子计算器的演变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计算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1)介绍计算器的各个按键功能,如数字键、运算符号键、清除键、等于键等。
(2)演示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如输入数字、选择运算符号、查看结果等。
(3)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器,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练习。
3. 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1)举例说明计算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高效性,如购物找零、计算面积等。
(2)让学生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班级学生的平均身高、计算家庭每月的电费等。
(3)引导学生思考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局限性,如计算器无法解决逻辑推理、证明等问题。
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计算器解决简单问题。
同时,要让学生认识到计算器虽然方便快捷,但并不能完全替代人的思考。
五、课后作业1. 运用计算器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实际生活,运用计算器解决一个实际问题,并写下解题过程。
六、板书设计1.7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一、计算器的发展历程二、计算器的功能及使用方法三、计算器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能。
2、学会使用计算器,会进行的大数目的计算。
3、通过活动,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的优点(快速、准确、方便)。
4、使学生体会到计算器只是一种工具,不能过于依赖,仍要积极思
考。
重点: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利用急用计算器计算
教(学)具:计算器、课件
一、课前互动
1、猜谜语,引出课题。
师:一个东西真奇怪,上面布满小方块;
用手一摁字出来,加减乘除算得快。
问:你猜出来了吗?
生:计算器。
2、板书:计算器的认识和应用
二、认识计算器各部分名称及功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在哪儿见过人们使用计算器?对计算器你还有哪些了解,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简单介绍) ON/C—开机键
OFF——关机键
C CE—清除数据键
0~9—数字键
+、-、×、÷、—运算符号键
=—等号键
·—小数点键
(课件出示计算器各部分名称,教师说明。
)
师:我们介绍的这些按键都是我们常用的基本键,有些键由于我们学的知识有限现在还不能用,可以将来再学习,不同的计算器还有一些特殊的功能键,我们可以在需要时边用边学。
2、(多媒体出示):题目:用计算器算一算:39520÷48×56=
师:谁来给大家说一说你用计算器是怎样算的?
生答:先按39520(数字键)(再按运算符号)÷48 ×56=
同时师在多媒体屏幕上演示(注:反馈清除数据键的用法故意把56按成54)
三、体验计算器的优越性
1、(课件出示练习题1、2题,体验计算器计算的优点。
)
7825-2138= 226×39=
2、师:使用计算器有那么多优势,下面我们就用计算器进行一次比赛。
(出示)
分组赛一赛:同桌为一组!一人读数,另一人按键计算,看哪小组算得又快又准:
1952-764 829431÷9 75399+392241 同桌角色互换,比一比哪一组的同学们算得又对又准:
146-89 2759×8 37291+84731-73826 四、体验计算器的局限性。
师:使用计算器有很多优势,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多方便,下面我们再来看一组题目,(出示)考考你的观察力:
3×500=
2467+889+111=
问:仔细观察这两道题,你能很快计算出结果吗?用什么方法是计算又对又快?
(生试做、订正。
)
师:你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简便的可以口算,计算器的计算有时没有人脑快,不能过于
依赖它。
五、探索规律
1、游戏
师:刚才我们又进一步了解了使用计算器的一些特点,下面我们一
起做一个小游戏,好吗?
(出示)在数字1-9中,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数字,重复输入9次组
成一个大数,用这个大数除以12345679,说出你的得数老师就能猜
出你喜欢的数字是几。
信不信?不信试一试?
2、师: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吗?对,老师掌握了这道题的计算
规律,如果掌握了这个计算规律,你会算的比计算器还快,想不想
试一试?(出示)
问:同学们观察计算结果,你有什么发现?根据规律,不计算,
你能算出下面的得数吗?(出示)
3、师:有很多的题目计算结果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注意寻找
规律,就能比计算起算的还快,下面我们来做这道题试试。
(出示:探索规律二)
4、接下来,我们就用计算器来解决一下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好
不好(1)(多媒体)出示:一个水龙头滴水的动态,有声的画面和
题目————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水龙头每天大约滴16千克的
水(2)出示第1小题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要浪费多少千克
的水?抽生说算式和结果,屏幕也同时出现其算式和结果
15×365=5840(千克)(3)出示第二小题: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
〈方法同上〉5840÷19=307.268……(桶)≈308(桶)(4)出示第三小题:小林家每月喝两桶水,算算这些水够他家喝几个月?合多少年?〈方法同上〉308÷2=154(月) 154÷
12=12.833……≈12(年)
通过算这组数据,你们有什么想法?想说点什么吗?
小结:看来节约用水要从点点滴滴开始,有一句广告词,大家还记得吗?——当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滴水的时候,那就是自己的眼泪。
六、介绍发展史
我们认识了计算器,也体会到了他的一些优点。
你知道计算器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吗?
(出示发展史资料)
师:这是我国最早使用的计算工具,叫“算筹”,后来又发明了“算盘”,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6年在美国诞生,有18000个电子管组成,重达30吨。
现在随着科学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已发展到了第四代,随着升级换代,计算机的功能越来越全、体积越来越小,携带越来越方便、价格越来越低、应用也越来越广。
七、谈收获
板书设计:
计算器的认识及简单应用
快速
准确
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