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对比规律

合集下载

明度对比理论

明度对比理论

色彩对比在我们的视觉中,任何物体和颜色都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它们都是从整体中显现出来的,而我们的感官也不可能单独地去感受某一种色,总是在大的整体中去感觉各个部分。

我们只有通过对比才能认识色彩的特征及相互关系,故任何色彩都是在对比的状态下存在的,或者是在相对条件下存在的。

(色彩对比是色彩最普遍的存在形式)色彩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时,相互影响后产生出不同的差别的现象。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自然会形成“比较”的格局和效果。

对比的关键是差别(色彩间差别的大小,决定着对比的强弱)一、两种对比现象1、同时对比:同一时间,同一视域,同一条件,同一范畴内看到两种颜色所产生的对比现象。

同时对比规律:⑴亮色与暗色相邻,亮更亮,暗更暗。

灰与艳并置,灰更灰,艳更艳。

冷于暖并置,冷更冷,暖更暖。

⑵不同色相邻,都倾向把对方推向自己的补色。

⑶补色相邻,由于对比作用各自都增加了补色光,色鲜艳度也同时增加。

⑷同时对比效果随着纯度的增加而增加,相邻之处边缘部分最为明显。

搞宣传或者经常注意标语的人会发现,在红纸上用墨汁写字,其效果好像在红纸上写绿字一样。

这就是同时对比所产生的视觉作用(对联也是如此)。

在同时对比中,对比色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的。

色的错觉现象就是由同时对比造成的。

(参考图例)2、连续对比:指在不同的时间条件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程中,不同颜色刺激之间的对比。

简单说就是先看了某种颜色,然后再看另一种颜色时产生的对比现象。

【当我们先看红色的地毯再看黄色的地毯(时间非常接近),我们发现后看的黄色地毯带绿味,这是因为眼睛把先看色彩的补色残像加到后看物体色彩上面的缘故。

】【如先看的色彩明度高,后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低;如先看的色彩明度低,后看得色彩明度高,则后看色彩显得明度更高。

】连续对比也称视觉残像。

残像又可分为正残像和负残像两种。

A:正残像指当强烈的刺激消失后,色彩在极短时间内还会停留于眼睛中的现象,它是与刺激色相同的一种色的持续。

同时对比规律

同时对比规律

选择新维 赢在终点
色彩: 红——很暖、很强、很华丽、锐、重、高尚、愉快、扩大 橙——很暖、扩大、华丽、软、强 黄——暖、扩大、华丽、软、强 黄绿——软、湿、弱、扩大、轻、愉快 绿——湿 蓝绿——冷、湿、高尚、愉快 蓝——很冷、湿、硬、锐、收缩、重、高尚 青紫——冷、硬、收缩、重 紫——钝、软、弱、重 紫红——暖、软、华丽
选择新维 赢在终点
选择新维 赢在终点
(四)纯度对比:因色彩纯度的差异而形成的色彩鲜浊对 比称之为纯度对比。这种对比可以是一种色相纯度鲜浊 对比,也可以是不同色相间的纯度对比。
色彩纯度差别的大小决定对比的强弱,按照12个纯度 级划分,相差8级为强对比,5-8个以内为中对比,4个 以内为弱对比。
选择新维 赢在终点
选择新维 赢在终点
(七)形状对比:色彩必定是以一定的形状出现的,在一定的面积内, 形状的大小、多寡,形的聚散,对色彩的对比效果大有影响。
① 形的聚散: 形状集中、完整——色对比强 形状分散、不完整——色对比弱
② 色形状与表现效果: 红与正方形——稳重感、精神性 黄与三角形——轻量感、刺激感 蓝与圆形——自然感、客观性 橙与圆——果实
以低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低明度基调; 以中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中明度基调; 以高明度色彩(面积在70%左右)为主构成高明度基调。
同色相以明度对比为主构成 的九种色调。
任选一纯色,如明度低可只 加白色,明度高既可加白又 可加黑。调12个阶段,然后 按照明度对比关系构成九种 色调。即:高长调、高中调、 高短调、中间长调、中间中 调、中间短调、低长调、低 中调、低短调。
调整,使之完美的统一在一起。如:明度与纯 度(调和) B. 将有显著区别的色彩,合理地分布在构图当中, 以实现其完美的统一。如:色相与面积(并置)

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主要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主要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

色彩对比构成规律主要指色彩的对比与调和色彩对比构成规律指的是在一幅作品中,色彩的对比和调和有着重要的作用,色彩对比构成了一种规律,它是绘画版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色彩调和是一种技巧,是色彩表现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它是艺术家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利用五大基本色彩构成一种色彩和谐表现出来的一种色彩效果。

色彩对比是指以增强色彩效果为目的,利用色彩的叠加、覆盖、对比等方法,使色彩表现出强烈的效果。

五大基本色彩的对比构成了多种色彩对比的规律。

相邻色彩的对比,是指在画面上有两个颜色结构接近、交融,而两个色彩又存在着明显的色彩对比和调和。

这种对比可以使色彩更加有趣,使画面更加有表现力。

相反色彩的对比,是指在画面上有两个色彩结构完全相反的颜色区域,而两个色彩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色彩对比。

虽然相反色彩的对比强烈,但也有可能使画面过于混乱,使观众的注意力分散,所以在使用的时候也要格外注意。

顺时针色彩对比顾名思义,是指在画面中将五大原色彩按照顺时针方向排列使用并使用强调与弱调相反的色彩,从而使色彩更加有趣,具有社会意识。

色彩结构对比,是指在画面中将一种色彩变化成几种另一种结构,使画面充满变化,丰富多彩。

色彩对比技巧在绘画中要求艺术家一定要根据画面所表达的含义,恰当地结合色彩、色调和明暗,使色彩表现更加具有分辨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唤起观众的情感。

另外,要运用好色彩的空间感和时间感,营造出丰富多彩的画面。

色彩的运用要根据画面的内容来运用,利用合适的色彩来表达内容的意义,使画面更加丰富、具有表现力。

色彩对比构成规律,是色彩表现中最重要的要素,色彩对比可以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使画面更加有趣,具有表现力。

色彩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加生动,表现出一种视觉感受,使人们更容易理解图画的意义。

最终能够表现出色彩的魅力,使作品更加绚丽多彩、更加富有表现力。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色彩对比与色彩调和
① 把先看色彩的残像加到后看色彩上面,纯度高的比纯度 低的色彩影响力强。 ② 如先看色彩与后看色彩恰好是互补色时,则会增加后看 色彩的纯度使之更鲜艳,其影响力以红和绿为最大。
连续对比的小实验
(三)色相对比:因色相之间的差别 形成的对比。各色相由于在色环上 的距离远近不同,形成不同的色相 对比。
B. C.
纯调与浊调的调性表达: 亮调与暗调的调性表达:以无彩色系为主调色、以有彩色与无彩色的 对比色调、有彩色系的色调
5、色彩的再创造:采集、重构
定义:从一切可以借鉴的素材中的色彩进行借用和采纳,以色彩构成 的设计要求和形式法则,对所采得的人工和自然色彩视觉平面信息进 行理性和逻辑性的简化、平面归纳,以求得理想化的、有形式美感和 设计意图的重构色彩图形。 采集重构方法: 整体色不按比例重构、部分色重构、情调重构 表现方法:抽象方法(冷抽象、热抽象)
同种色相对比,只有深浅之分不存在色相对比 (0度) ② 邻近色相对比,对比弱,可通过明度的变化加 强对比(15-30度) ③ 类似色相对比,中度对比,可通过变化明度、 纯度加强对比(60度以内),和谐、安详、耐 看
① ④
互补色相对比,120度左右的两色强对比,色彩 对比强烈、鲜明、饱满、华丽、活跃
纯度对比的视觉效果
纯度对比越强,纯度高的色相感越鲜明,从而增强 了色彩间的艳丽、生动、活泼。纯度对比越低,因纯 度过于接近,容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感觉。 (1)高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积极、强烈、冲动、 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 (2)中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中庸、文雅、可靠的 感觉。 (3)低纯度对比的色彩效果给人平淡、消极、无力、 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 随和的感觉。

美术规律知识点总结

美术规律知识点总结

美术规律知识点总结美术规律是指在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中,遵循的一系列客观规律和原则。

它不仅是美术创作的基础,也是对美学理论的具体体现。

掌握和运用美术规律对于美术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提高作品的审美价值,增强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下面将详细介绍美术规律的知识点总结。

一、色彩规律色彩是美术创作中非常重要的要素,艺术家运用色彩可以表达情感、创造氛围、构图等。

颜色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形成,其本质是光的属性。

在色彩的运用中,有一些基本的规律需要遵循:1. 色彩对比色彩对比是指不同色彩之间的对比关系。

在色彩对比中,最常见的是冷暖对比和对比色的运用。

冷色与暖色的搭配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对视觉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对比色是指色相对的两种颜色,例如红绿、黄紫等。

对比色的搭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往往能够吸引人的眼球。

2. 色彩的明度色彩的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

在艺术创作中,艺术家可以通过改变色彩的明度来构图、表现光影效果。

色彩的明度关系到画面的整体效果,对于绘画的表现力有着很大的影响。

3. 色彩的饱和度色彩的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

在绘画中,通过色彩的饱和度可以表现出色彩的鲜艳或是柔和。

色彩的饱和度是影响画面氛围和色彩的表现力的重要因素。

二、构图规律构图是指画面上物体的分布和布局。

艺术家可以通过构图来塑造画面的形式和空间感,构成画面的整体结构。

构图规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黄金分割法黄金分割法是古希腊的一种美学原理,也是构图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按照黄金分割法,画面被分割成相对比例的区域,使画面更具有动态平衡和美感,能够吸引观众的眼球。

2. 对角线构图法对角线构图法是通过将画面分割成对角线,使画面具有动感和张力,让画面更加生动活泼。

对角线构图法常用于人物画和风景画中。

3. 透视法透视法是通过透视原理表现三维空间在二维画面上的方法。

在绘画中,艺术家常常使用线性透视、大气透视等透视方法来表现深度和空间感。

三、形态结构规律形态结构规律是指绘画中物体的形状和结构。

色相的对比

色相的对比
纯度对比的强弱取决于对比色彩间纯度差的 大小。像红色色相,纯度值为14,相差10个阶 段以上的纯度对比应称为纯度强对比,相差4 个阶段以下的称纯度弱对比,相差6至7个阶段 的称纯度中对比。
而蓝绿色相的纯度值仅为6。因此,相差4个阶段以上的 纯度对比就应称纯度强对比,相差2~3个阶段的称纯度中 对比,相差1个阶段的称纯度弱对比。其他色相的纯度对 比关系可依此类推。纯度对比中,如果画面占大面积的 色是高纯度色,对比的另一色属低纯度色,那么将形成鲜 艳的强对比效果,即鲜强对比。用这种方法大体可划分 为七种纯度调子:鲜强对比、鲜弱对比、中强对比、中 弱对比、浊强对比、浊弱对比、最强对比。 纯度强对比效果十分鲜明,形象清晰度高,同时对比使得 鲜色更鲜、浊色更浊。纯度弱对比的视认度非常低,形 象模糊不清,但有时能提供一种特殊的画面气氛。纯度 中对比介于强对比与弱对比之间,既柔和、朦胧、统一, 又不失变化。最强对比指纯色与无彩色的灰相对比,处 理不好容易出现生硬、过分剌激的感觉 。 纯度对比练习一般是在同明度下进行的,用明度统一画 面,用纯度表现层次,其纯度的特点就能得到发挥、突出。
2.明度对比
(1)明度对比是指色彩间深浅层次的对比。 由于色彩的明度概念包括着两个内容:一是 指同一种色之间的明度差,一是指不同色之 间的明度差,所以明度对比也包含着相当丰 富的内容。 (2)以黑白灰系列的9个明度阶段为基本标准 可进行明度对比强弱的划分。 白(9)、 黑 (1) 7-9高调(高明度) 4-6中调(中明度) 1-3低调(低明度) 色彩间明度差别的大小决定这明度对比的强弱。
第五章:色彩对比
第二节 色彩三属性对比
1 .同类色相对比:指色相距离 15 度以内的 对比,是色相中最弱的对比。由于对比 的两色相距太近,色相模糊,一般被看 作是同一色相里的不同明度与彩度的色 彩对比。它的对比效果单纯、稳静、雅 致,但也容易出现单调、呆板的效果, 这时应通过拉开明度距离和彩度关系来 调整。

色彩对比掌握色彩对比运用

色彩对比掌握色彩对比运用

色彩对比掌握色彩对比运用色彩对比是绘画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概念,它可以帮助艺术家创造出生动而有吸引力的画面。

通过合理运用色彩对比,可以提升作品的视觉效果,增强表达力。

本文将探讨色彩对比的概念,并分享一些运用色彩对比的技巧和方法。

一、色彩对比的概念色彩对比是指不同颜色在画面中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现象。

通过使用对比色、互补色、冷暖色等不同的色彩搭配,可以创造出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画面效果。

色彩对比可以帮助观者更好地理解画面内容,并引起观者的兴趣和共鸣。

二、对比色的应用对比色指的是位于色轮上相对位置的两种颜色。

例如红和绿、黄和紫等。

对比色搭配能够产生强烈的反差效果,能够吸引观者的目光,使画面更具生动感。

在运用对比色时,可以将一个颜色用于主体,另一个颜色用于背景或细节,以突出画面的重点。

三、互补色的运用互补色是指位于色轮上相对位置的两组颜色,例如红和绿、黄和紫等。

互补色运用可以创造出一种相互强化的效果,使画面更加饱满丰富。

在运用互补色时,可以选择一个颜色作为主调,另一个颜色用于点缀和强调,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

四、冷暖色的选择冷暖色是指色轮上的冷色和暖色。

冷色包括蓝色、绿色、紫色等,给人一种冷静、淡泊的感觉;而暖色则包括红色、橙色、黄色等,给人一种温暖、活力的感觉。

在运用冷暖色对比时,可以根据画面表达的情绪和主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搭配,以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五、明暗对比的运用除了色彩对比,明暗对比也是一种常用的手法。

通过合理运用明暗对比,可以使画面更具层次感和立体感。

明暗对比可以通过调整画面中的光线和阴影,来强调物体的形状和质感,使画面更加生动真实。

六、色彩对比的应用技巧为了更好地掌握色彩对比,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和方法:1. 了解基本的色彩理论,熟悉色轮和不同颜色的搭配原则。

这将帮助你更好地选择和运用色彩对比。

2. 根据画面的主题和表达的情感,选择适合的色彩对比方式。

对于传达喜悦、兴奋的画面,可以选择对比色的应用;对于表达柔和、温暖的情感,则可以运用互补色。

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

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

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色彩是我们周围世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给予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美丽和丰富的感受。

然而,色彩的存在并不仅仅是漂亮的外表。

实际上,色彩还遵循着一些一般规律,这些规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色彩。

第一,色彩的三要素。

色彩是由色相、明度和饱和度三个要素构成的。

色相指的是可见光谱中的颜色种类,如红、橙、黄、绿、蓝、靛、紫等。

明度是指色彩的明暗程度,从黑到白的变化。

饱和度则是指色彩的纯度和鲜艳程度,从浅灰到鲜艳的颜色。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决定了我们所看到的色彩。

第二,色彩的互补和对比。

互补色是指位于色相环上完全相对的两种颜色,如红和绿、蓝和橙等。

这些互补色在搭配时可以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使色彩更加丰富和吸引人。

对比色则是指色彩在明度和饱和度上的对比,如黑白对比、冷暖对比等。

这些对比可以增强色彩的表现力和视觉冲击力。

第三,色彩的情感和意义。

不同的颜色会引发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例如,红色通常与激情、力量和爱情相关联,绿色则与自然、平静和健康联系在一起。

这些色彩情感和意义的表达是文化和个人背景所决定的,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境和目的来选择和运用。

第四,色彩的运用原则。

在运用色彩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效果来选择合适的色彩组合和色彩比例。

例如,冷色调可以给人一种冷静和清新的感觉,适用于书房和卧室;暖色调则可以营造温暖和活力的氛围,适用于客厅和餐厅。

此外,色彩的运用还需要注意和谐和平衡,避免过于杂乱和过于单调。

综上所述,色彩构成的一般规律包括色彩的三要素、互补和对比、色彩的情感和意义,以及色彩的运用原则。

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运用色彩,创造出美丽而有意义的作品,丰富我们的生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色彩对比规律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能出现明显的差别,并产生比较作用,称为色彩对比。

同一色彩被感知有色相、明度、纯度、面积、形状等因素是相对固定的,且处于孤立状态,无从对比。

而对比有成双成对的比较的含义,所以色彩的对比现象是发生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间的;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是指空间上的并置或时间上发生的位移以及空间和时间上的共存关系;色彩对比的前提要出现明显的差别,没有差别的色彩对比失去对比的意义。

色彩的对比规律,就是研究色彩之间存在的矛盾与差异。

不同色彩的色相、纯度、明度和面积、形状、位置以及心理效应的差别构成了色彩之间的对比。

色彩丰富的表现力在于色彩对比因素的巧妙使用。

各种因素差别越大,色彩对比效果就越强烈,缩小或减弱这些关系,对比效果就会趋向调和。

色彩配置都带有一定的对比关系,因为各种色彩在构图中并不是孤立出现的,总是处于各种色彩环境之中,因此色彩对比在画面构成中是客观存在的,只是根据不同的色彩环境而显现出不同的对比效果。

受光线变化、周围环境、物体固有色、物体表面的组织构造、反光程度、距离的远近等因素的影响,视觉所能观察到的色彩现象丰富多彩,而色彩间的差别还因性质、程度与效果的不同而千差万别。

在构成色彩对比诸条件中,色彩间的差别是最基本和广泛的,因此色彩对比也有其广泛性。

任何视觉形象的发生源于色彩的差异和对比。

单一色彩没有差别和对比,不会产生空间感和形象感。

无彩色有明度的特性,无彩色之间就可形成非常多样化的明度对比;有彩色同时具有明度对比,色相对比、纯度对比等关系,有彩色与无彩色之间,也可形成非常多样的明度对比,纯度对比及综合对比等关系。

此外,色彩间还有冷暖、轻重、进退等心理效应方面的差别以及形态上的差别。

色彩的对比,从发生的现象上可以分为同时对比和连续对比;都是由于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在视觉中发生的色彩现象。

同时对比基于同一时间条件下色彩并置时视觉的补偿作用,而连续对比则基于不同时间条件下视觉的残像现象。

伊顿的“补色平衡理论”揭示了一条色彩对比的基本规律,对色彩艺术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连续对比与同时对比说明了人类的眼睛只有在互补关系建立时,才会满足或处于平衡。

”“视觉残像的现象和同时性的效果,两者都表明了一个值得注意的生理上的事实,即视力需要有相应的补色来对任何特定的色彩进行平衡,如果这种补色没有出现,视力还会自动地产生这种补色。

”色彩的对比,从色彩的基本要素上可以分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

色相对比决定了色彩对比的外部特征,明度对比决定了色彩形状的认知度,纯度对比决定了色彩的性格特征的变化;从色彩对比的心理知觉上可以分为冷暖对比、轻重对比、进退对比等;从色彩对比存在的形态上可以分为面积对比、形状对比、位置的对比等。

强调每一种对比都能呈现出其他对比无法达到的效果。

下面我们分别具体进行论述。

1、同时对比同时对比主要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下色彩并置的对比效果,同时对比产生于这样的事实:看到任何一种特定的色彩,眼睛都会同时要求它的补色,如果这种补色还没有出现,眼睛就会自动的将它产生出来。

正是由于这个事实,色彩和谐的基本原理才包含了互补色的规律。

红绿并置,红的更红,绿的更绿。

补色的同时对比,是作为一种感觉发生在观者的眼睛中的,并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

在考虑色彩的配置时,一定要尝试不同的色彩彼此之间相互的关系。

有相对关系的色会对构成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眼睛具有生理性的补偿现象。

由于补偿现象,相互的色不仅仅有它本身所具有的性格(色彩三要素);而且由于色的相互影响,会变成错离开的色。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同时对比。

并且这种现象根据那些组合的色的相互之间的特性,被分为明度对比现象、色相对比现象、纯度对比现象等。

同时对比效果还发生在一种灰色和一种强烈的有彩色之间,并且也发生在任何两种并非准确的互补色彩之间。

灰色接近红色会有绿的倾向,灰色接近黄色会有紫的倾向。

两种色彩分别使对方向自己的补色转变,因而通常着两种色彩都会失掉它们的某些内在特点,而变成具有新效果的色调。

同时对比具有普遍意义,无论色相对比、明度对比、纯度对比还是冷暖等因素的对比,都是同时对比作用下的效果。

歌德说过:同时对比决定色彩的美学效用。

色彩在同时对比条件下,突出体现了各色的差异和相互衬托,对比效果显著。

同时对比具有普遍意义,影响一切色彩对比效果。

2、连续对比连续对比现象与同时对比现象都是由视觉生理条件的作用所致,它们出于同一种原因,但发生于不同的时间条件,连续对比指的是在不同的时间下,或者说在时间运动的过种中,不同色彩刺激之间的对比。

长时间观察红色,抬起眼睛会觉得眼前的景物发绿;当我们对暖色光的环境适应之后,突然来到正常光线下,会觉得正常光线很冷,这种发生在视觉中的残像就是色彩的连续对比现象。

连续对比的效果是建立在时间的差异和对比产生的单方向之上,或者说,在观察时间的先后顺序上是前者影响后者,而后者不会影响前者。

先观察的色彩时间越长,连续对比的效果越强。

反之越弱。

3、三要素对比1)色相对比色彩并置时因色相的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之为色相对比。

朱红和玫瑰红相比较,感觉上朱红倾向橙色、偏暖,玫瑰红倾向紫色偏冷,两色在并置时各自的特征显著,形成了明确的色相差异。

可见光谱的色相差是因可见光波长的差别所形成,可见光中红色光最长,紫色光最短。

但不能完全根据波长的差别来确定色相的差别和确定色相的对比程度。

因为红色光与紫色光的波长差虽然最大,但都处于可见光的两极,都接近不可见光的波长。

从眼睛感觉的角度分析,它们的色相是接近的,色相环反应了这一规律。

因此在度量色相差时,不能只依靠测光器和可见光谱,而应借助色相环。

把牛顿用棱镜分解的光谱首尾相接构成色相环,色相的对比的强弱决定于各色在色相环上的距离即它们的夹角大小,由强到弱依次是补色对比(180度)、原色对比(120度)、间色对比(120度)、中差色对比(90度左右)、邻近色相对比(45度左右)、同类色对比(15度)。

补色对比伊顿指出“互补色的规则是色彩和谐布局的基础,因为遵守这种规则便会在视觉中建立精确的平衡。

”互补色的对比是很有价值的色彩关系。

补色处于色相环直径两端,夹角为180度。

确定两种颜色是否为互补关系,最好的办法是将它们相混,看看能否产生中性灰色,如果达不到中性灰色,就需要对色相成分进行调整,才能寻找到准确的补色。

补色的概念出自视觉生理所需求的色彩补偿现象,可以看作是互补之色,因为补色的出现总是符合眼睛的需要。

补色并置可以使对方的色彩更加鲜明,如红与绿搭配,红变得更红,绿变得更绿。

补色相混、三原色相混、全色相相混、都将产生中性灰色。

典型的补色关系是红与绿(蓝+黄)、蓝与橙(红+黄)、黄与紫(红+蓝)。

这几种补色对比总是包含了三原色,因为任何原色的补色都是由其他两个原色相混合而成,也可以说包含了全部色相。

黄和紫由于明暗对比强烈,色相个性悬殊,因此成为三对补色中明度对比最强的一对;蓝橙的明暗对比居中,冷暖对比最强,是最活跃生动的色彩对比;红绿明暗对比近似,冷暖对比居中,在三对补色中显得十分优美。

由于明度接近,两色之间相互强调的作用非常明显,有眩目的效果。

补色对比使色彩对比达到最强的程度,效果强烈,其对立性促使对立双方的色相更加鲜明,因此补色对比是最有美感价值的配色。

梵高的绘画具有极强的色彩张力,来自于它对于补色关系的有效利用。

原色对比红、黄、蓝三原色不能由别的色彩混合而产生,却可以混合出色相环上所有其他的色。

三原色是色相环上最基础的色彩,原色对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它不同于补色对比的天然视觉美感和愉悦,原色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冲突,使对比关系原始而激烈。

三原色的冲突在自然中极少出现,所以原色对比是非自然的,精神化的、抽象的。

如风格派蒙德里安的绘画作品和里特韦尔的家具设计、具有明确精神政治意义的国旗设计等。

间色对比原色相混所得的色彩称为间色,即橙色、绿色、紫色。

其色相对比呈现出自然的本色,如植物的绿色及果实的橙色,紫色的花朵等。

间色对比较原色对比柔和自然、明朗活泼、饱满华丽。

中差色对比色相环上间隔90°左右的色彩之间的对比色相差比较明确,色彩之间的对比比较明快,介于类似色与对比色之间,如橙黄与红、红与蓝紫、蓝与黄绿等。

中差色的是一种常用的色彩对比关系。

邻近色相对比色相环上顺序相邻的色相,色相差别小,夹角在45°左右,如红与橙、黄与绿、橙与黄这样的色并置关系,称为邻近色相对比,属色相弱对比范畴。

这样的色彩对比关系中已存在共同因素,如红和橙、黄和绿,橙色已有红色的倾向,绿色已有黄色的倾向。

邻近色相的对比在色相的弱对比中仍显清晰,各色特征明显,是整体调和又包含变化的色彩对比关系。

同类色对比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关系,色相差别很弱,夹角在15°左右,如中绿与翠绿、黄与柠檬黄、朱红与大红等。

同类色的对比效果的色相差别很小,对比中色彩的形状认知感模糊,色调统一,是调和的色彩对比关系。

2)明度对比色彩之间因明暗程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之为明度对比。

明度对比是色彩的明暗程度的对比,是色彩构成的最重要的因素,色彩的层次与空间关系主要依靠色彩的明度对比来表现。

明度在色彩三要素种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可以脱离色相和纯度而单独存在;黑白照片是通过机器从丰富的色彩世界中分离出了明度,素描的造型基础训练是通过视力将复杂的客观对象还愿为单纯的明度关系;色相、纯度不能脱离明度而单独存在,只有色相的对比而无明度对比,色彩的轮廓形状难以辨认;只有纯度的对比而无明度的对比,色彩的轮廓形状更难辨认。

如果说色彩三要素中色相的概念是一个人的相貌、外部特征,那么明度就是这个人的骨骼,骨骼在人体中起支撑和框架作用,这种框架被隐藏在华丽的外表之下不易觉察,纯度则体现了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色立体的基本结构中,明度色阶控制着整个色彩体系,明度色阶是色彩三要素的中心,千变万化的色彩位置都由明度来决定。

只要发生色彩现象,明度的差异和对比可以说无处不在。

明度对比会影响色彩之间的同时性对比效果。

在红底上分别放置面积相等、不同明度的灰色及黑白两色,观察对比效果会发现与红色明度最接近的灰色更有绿色的倾向,而黑白色由于和红色明度差异较大绿色的倾向微弱。

由此看出,明度对比的强弱和同时对比效果产生的程度成反比关系,即要加强同时对比效果就要减小色彩间的明度差,要减弱同时对比效果就要加强色彩的明度差。

此外,色彩的明度感觉会因为色彩环境的改变而变化,等明度的灰色放在黑地和白地上给人的明度感会产生差异,黑底上的灰色要比白底上的灰色看起来更亮一些。

明度对比现象也体现在连续对比效果之中,如果视觉长时间处于高明度色彩环境,若变换到低明度色彩环境,就会感觉其明度更暗以至于很难看清对象;反过来如果长时间处在低明度色彩环境,变换到高明度环境,也会因为太亮而炫目同样很难看清对象,视觉都需要一段时间的调整和适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