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专题1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上册

第一章绪论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口语:是人们口吐上应用的语言,具有口语风格。

书面语:用文字写下来的语言,它是在口语的基础上形成的,易于反复琢磨、加工,使之周密、严谨,因而具有与口语不同的风格。

文学语言: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

共同语:就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分支,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同时对它的书写符号、文字的形、音、义各个方面也要制定标准进行规范。

第二章语音语音:语言的物质外壳音高: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音长: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声音的特色。

音素:构成音节的最小单位或最小的语音片段,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元音: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声母:指音节中位于元音前头的部分,大多是音节开头的辅音。

韵母:指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指的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

音位变体:一个音位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这些音就叫做这个音位的音位变体。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

发音方法: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

唇形及开口度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

复元音:复元音指发音时舌位、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

调值: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 (第二部分文字)

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 (第二部分文字)

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第二部分文字)现代汉语最全名词解释整理(第一部分) - 汉硕木木老师的文章 -文字1.文字:是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交流工具。

2.汉字:是汉族先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创造出来的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是一种表意文字系统。

3.表音文字:记录音素、音节的叫音素文字、音节文字,可合称为表音文字。

4.表意文字:记录语素、词的叫语素文字、表词文字,可合称为表意文字。

5.甲骨文:是指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是记录商代王室贵族有关占卜的文字,因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是目前所见最早而又成批和成熟的汉字。

6.金文:指西周及春秋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古代把青铜称为金,所以得名。

7.篆书:分大篆和小篆,广义的大篆是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包括甲骨文、金文、镏文、春秋战国时代通行于六国的其他文字。

狭义的大篆专指春秋战国时秦国的文字。

大篆一般以镏文和石鼓文为典型代表,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大篆的基础上加以整理而成的秦朝标准字体。

8.隶书:秦代时将小篆的笔画和结构作了简化,把圆改为方折,以便于书写,这种字体就是隶书。

其特点是笔画平直、笔势发扬舒展,每一个字都用“挑法”,这种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隶变”。

隶书的产生,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9.楷书:是一种可以用模型来描述的字体。

也叫真书,正式书。

这是一种现代字体。

楷书由隶书演变而来,萌芽于西汉,成熟于东汉末年,魏晋以后非常流行,至今仍是汉字的标准字体。

10.草书:草书共有三种:章草、今草、狂草。

章草是就隶书加以变化的,起于汉代;今草是章草的继续,是楷书的快写体,从东汉末年流传至今;狂草是在今草的基础上任意增减笔画,恣意连写,兴于唐11.行书:是介于今天的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简单字体,可以说是草书,也可以说是草书。

行书产生于东汉末年。

12.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

2005-2006-汉语专题《现代汉语知识教程》复习题及答案

2005-2006-汉语专题《现代汉语知识教程》复习题及答案
1.用严式国际音标写下列用汉语拼音字母拼写的普通话音节里的字母e。(4分)




2.描写下列音素的发音特征。(8分)
①[y]:舌面前、高、圆唇元音。
②[a]:舌面后、低、不圆唇元音。
③[p]: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④[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3.根据解释分析下列词义(每小题3分,共6分)
①法网:
“进行调查”和“打算调查”都是__________________词组,这里的两个“调查”功能并不相同。
“淮河大堤被汹涌的急流冲开了一个口子。”这个句子的语义框架是_______________。
“感谢、端正、怀念、讨厌、喜欢”这几个词都可以受程度副词修饰,都可以带宾语,但只有__________是兼类词,其余都不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2.注音字母(注音符号)
3.言语义
4.水果
5.句法学
6.词
7.准谓宾动词
8.施事-动作-受事
9.广东梅县
10.海南、广东(只答一个不扣分)
三、判断正误(每小题2分,共10分)
1、×2、×3、×4、×5、√
四、综合分析应用题(共30分)
2.这两个词的构词方式不同。“歌手”是后附式合成词,其中的语素“手”已经虚化,成为定位语素,表示从事某种职业的人。(4分)“右手”是限定式合成词,其中的语素“手”有实在的意义,是整个词义的中心。
3.虚词具有三个特点:第一,没有实在、具体的词汇意义,一般只表示抽象的语法意义;第二,都是黏着的,即不能单说;第三,不能充任核心的句法成分,都不能做主语、谓语、述语、中心语。(6分)例如虚词中的副词“非常”,意义就很虚,也不能像实词那样可以单说,除了可以充当状语外,不能充当其它核心的句法成份。(2分)

现代汉语超全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超全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超全名词解释绪论1.春秋战国时期:雅⾔汉代:通语明代:官话⾟亥后:国语新中国:普通话2.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使⽤的语⾔。

包括:多种⽅⾔和民族共同语。

⼴义的包括各种⽅⾔,狭义的指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即以北京语⾳为标准⾳,以北⽅话为基础⽅⾔,以典范的现代⽩话⽂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种语⾔,具⼀切语⾔共同的属性。

结构上:⾳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功能上:⼈们最重要的交际⼯具、思维⼯具。

3.语⾔:⾳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类最重要的交际⼯具、思维⼯具。

4.语⾔的属性【简答】:结构上:语⾳为物质外壳(形式)。

词汇为建筑材料。

语法为结构规律。

⽽构成的⾳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3)功能上看分三⽅⾯:⼈与⼈的关系:语⾔是⼈最重要的交际⼯具,不分阶级,⼀视同仁地为全体成员服务。

⼈与客观世界的关系:认识世界的⼯具。

事物的类别、事物之间的关系都靠语⾔来证明。

⼈与⽂化的关系:语⾔是⽂化的载体。

⼈们凭借语⾔积累知识,形成⽂化。

5.⽂学语⾔(⼜称标准语)【不重要】是现代汉民族语⾔中经⾼度加⼯并符合规范的语⾔。

包括优秀、典范的⽂艺作品的语⾔。

但内涵、功能⽐⽂艺作品的语⾔含义丰富⼴泛得多主要在书⾯上,也在⼝头上为民族⽂化⽣活、社会活动的各⽅⾯服务,对民族语⾔的健康发展有极⼤推动作⽤。

6.现代汉语特点【简答】:语⾳⽅⾯(⾳乐性强)(1)没有复辅⾳。

⽆str、sp,噪⾳⼩;汉语拼⾳字母ng、zh、ch、sh是两字母表⼀⾳素,不是复辅⾳。

(2)元⾳占优势。

复元⾳⽐例⾼。

元⾳是乐⾳——汉语语⾳乐⾳成分⽐例⼤。

(3)⾳节整齐简洁。

整齐——辅⾳+元⾳/复元⾳。

简洁——⾳节数⽬少。

(4)有声调。

每个⾳节有⼏个固定⾳⾼型式的声调。

【作⽤】1表⽰不同意义。

2使⾳节界限分明。

3使语⾳⾼低升降变化,⾳乐性强。

词汇(1)单⾳节语素多,双⾳节词占优势。

1古汉语单⾳词更多,发展到现代汉语,双⾳节化。

⽬——眼睛;⽯——⽯头2多⾳节短语减缩为双⾳节词。

现代汉语专题名词解释

现代汉语专题名词解释

1,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2321个辅音声母。

439个韵母。

56一种多音字虽然有不同的读音,但字义完全一样,另一种多音字是多的,即读7是指这样一些汉字,它们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在运用中,8-是以偏旁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

910. 形声字:六书之一。

"形"是指形符,或叫形旁,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是语音中长期习用而形成的固定短语,是语汇中的特殊成员。

它在但在意义上、功能上相当一个词,可以做各种句子成份。

熟语都是形式固定的短语,使用中应看成是一个整体,不能随意拆开、颠倒例语四种。

13是同别的语素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定位语素的附着性特别强,1415是全民广泛使用,日常交际必不可少,意义最为明确的那部分词。

16由比喻引申方式发展起来的派生义叫比喻义。

比喻义所指称的事于是人们在运用词语时,将本义通过比喻方式扩张到其他方面,用来比喻其他 17是在本义基础上派生发展起来的意义。

派生义并不全都是直接从是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组,同义词不达意可分为等义同义词和是指意义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词。

反义词可以分为绝对反义词20是一个词中经常使用的那项意义,它的使用频率高,一提到某个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

67 89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 ]和调位。

1、现代汉语语素在语音上以-多音节形式为主,书面上用一个汉字记录。

2、 熟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等例如“敲边鼓”是:惯用语,“飞机上的大炮—响(想)得高”是歇后语。

3、 语素从位置看可分成词语素和非词语素两大类,例如“语”是成词语素,“老”是非词语素。

4、 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由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是合成词。

5、 合成词的构造可分两大类,例如“棍子”是后附式附加式,“学子”是组合式。

6、有些合成词的构造综合了多种结构方式,例如“目击者”是组合式和-附加式。

《汉语专题(1)》平时作业1及答案

《汉语专题(1)》平时作业1及答案

《汉语专题(1)》平时作业1及答案一、解释下列名词(每词2分,共15分)1.白话文运动:指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2.前响复韵母:是指由两个元音组成的复韵母,因其前面的元音是韵腹,发音响亮,这样的韵母叫前响复韵母。

3.韵基: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的部分就是韵基,包括韵腹和韵尾,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

例如韵母iang,其中ang就是韵基。

4.隔音字母:隔音字母Y、W,在零声母音节中,i和ü要用隔音字母Y改写,u要用隔音字母W改写。

隔音字母Y、W,就一般性质而言,是半元音字母,就其在韵母中的地位来说,是韵头字母,就其对音节分界的作用来说是隔音字母。

5.强辅音:普通话里送气音在语音学里叫作强辅音。

二、填空(20分,每空1分)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是在2000年10月31日由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于(2001年1月1日)起实施。

2.当前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核心问题之一是(大力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3.我国二十世纪的三大语文运动是指(切音字母运动)(国语运动)(白话文运动)。

4.卢戆章的(一目了然初阶)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拼写方言的拉丁化拼音方案。

5.(汉语拼音方案)是在1958年2月11日由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正式批准公布推行的,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

6.汉语拼音方案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其中字母(v)记录普通话语音不使用,字母(y)和(w)就其对音节的分界而言,主要用作隔音符号。

7.(国音罗马字)是政府批准的第一套音素制的拉丁字母式的汉语拼音方案。

8.汉语拼音方案声调表示方法采用的是(符号)标调法。

9.在注音时可以省略韵腹的韵母是(iou)、(uei)、(uen)。

10.普通话语音系统中,[s ]和[z]是唯一的一对以(清浊)对立相区别的辅音。

11.从语音四要素角度看,可以把一个表义的音节分为(音质部分)和(非音质部分)。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word完整版)1现代汉语名词解释汇总总,推荐文档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绪论1. 现代汉语:汉语是汉民族的语言,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汉语作为一种语言,具有一切语言共同的属性。

即从结构上说,它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从功能上说,它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2. 现代汉语规范化:就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消除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存在的一些分歧3. 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

4.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5. 文学语言:是经过加工、规范的书面语,是民族共同语的高级形式。

现代汉语的文学语言不仅包括文艺作品语言,也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著作的语言。

文学语言主要在书面上,也在口头上为民族文化生活和社会活动的各方面服务,它对民族语言的健康发展有极大地推动作用。

6. 方言:是语言内部的地方变体,是语言的地域分支。

7. 次方言:由于在同一方言内部仍存有语言分歧现象,常常把一种大方言再分列若干方言片,又称次方言。

8. 地点方言:次方言下再分成一些小的方言点称作“土语”,即地点方言。

9. 共同语:人类社会统一体所通用的语言。

6能记:是能为人们以某种方式(如视觉、听觉)感知得到的外在形式7所记:是符号形式所表示的意义或内容;语音1.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时由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职能能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这个物质载体才能表达岀来。

一切语音都具有三方面的性质,即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2.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由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决定:振动的次数多,即频率高,发岀的声音就高;反之,声音就低。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

现代汉语名词解释全部现代汉语(黄廖本)名词解释第一章绪论1.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现代汉语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甚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方言:全民语言即民族共同语的地方变体或地域分支,是从属于民族共同语的语言低级形式,是为全民范围内某一地区的人民服务的,并不是与普通话并立的独立形式。

2.现代汉语七大方言及其代表方言:北方方言(北京话)、吴方言(苏州话/上海话)、湘方言(长沙话)、赣方言(南昌话)、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闽方言(福州话/厦门话)、粤方言(广州话)。

汉语规范化:根据汉语发展的规律来确定和推广语音、语法、词汇各方面的标准,以便更进一步的发挥汉语的社会交际作用,促使其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语言的社会属性:作为社会交际作用的语言其语音总是附载着一定的语音内容—词义,表示特定的社会概念,而用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示什么样的语音内容不是由个人决定的,而是由使用该语言的社会成员约定成俗的,即词语所表示的意义是由社会赋予的,这就是语言的社会属性。

第二章语音第一节语音概说1.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有意义内容的语言成分的外部形式,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是一种社会现象。

记语音具有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人类说话是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言的交际只能得以实现的物质手段,语言必须凭借语音才能表达出来。

)乐音: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噪音:不是周期性出现重复波形的音波。

2.语音的物理属性,即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发音体颤动的幅度叫做“振幅”,振幅越大,声音就强,反之则弱。

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专题(1)》复习名词解释(红色标记的表示已考过,加粗的表示考过两次。

)第一章语音切音字运动:清末20年间发端于民间的创造和推行提倡文字改革、创制拼音文字的运动。

国语运动: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推广汉民族共同语口语的运动。

国语运动最大的历史功绩是确立了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北京音。

白话文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从北京推向全国的旨在以白话文取代传统的文言文的运动,是一场书面语的变革。

读音统一会:1913年召开,正式采用“国语”这一名称。

以“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标准审定国音,创建“注音字母”。

由此,产生了历史上第一个有政府部门法定的国语标准音及其注音字母。

京国之争:即京音和国音之争。

读音统一会制定的“京音为主,兼顾南北”的老国音标准于1918年推行不久,1920年就爆发了“京国之争”。

老国音推行过程中,京音教员和国音教员常因读音发生争执。

后国语统一筹备委员会制定了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新国音,争执才平息。

通用语言:即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老国音和新国音:老国音是指由1913年由读音统一会确定的国语读音标准“京音为主,兼顾南北”;新国音是指由国语统一筹备会确定的国语读音标准,是以北京语音作为标准音的。

普通话:以北京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规范汉字:新中国建立以来,经过整理简化的汉字和未整理简化的汉字,并且由国家主管部门公布推行的、在全国范围内通用的法定文字。

汉语拼音方案:1958年公布,是近六十年来中国人民创制拼音方案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采用拉丁字母,分为六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调号和标调规律、隔音规则、省略规则。

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是汉字字音开头的部分。

(有些音节开头没有辅音叫“零声母音节”。

)韵母:汉字字音声母后面的部分。

声调:贯通整个字音高低升降的调子,由音高变化形成,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例如普通话音节“天”的声调就是阴平,调值是55。

调号:表示声调的符号,如阴平用“ˉ”,阳平用“ˊ”,上声用“ˇ”,去声用“ˋ”。

音节:语音里最自然、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

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而发出的音。

如[p]。

浊音:发音时声带振动而发出的音。

如[m]。

韵头:韵腹前面的音素,如“i、u、ü”。

韵腹:韵母中开口度最大、声音较响亮的音素。

如“dà”中的“ɑ”。

韵尾:韵腹后面的音素。

如“dai”中的“i”。

韵基:一个韵母,除去韵头,剩下的部分就是韵基,包括韵腹和韵尾,韵基是组成韵母的基本成分。

如韵母uang中ang就是韵基。

强辅音:强辅音指发音时有较强气流呼出,这样的音素是强辅音,例如普通话声母p、t、k。

逆同化:指韵尾的发音特点对韵腹产生影响,使韵腹也具有韵尾的某些相同的特征,这种变化就是逆同化。

第二章词汇固定语:在语言中作用相当于词、可以把词作为构成分的独立运用单位。

固定语根据其特点可分专门用语和熟语两个大类。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跑龙套等。

专门用语:是指各个学科、各个部门的术语、行业语,是以词作为构成成分的短语(狭义理解)。

词义:人们的意识对客观现实现象的反映和主观评价。

概念义:概念义就是词的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部分。

如:“树”的概念义是:木本植物的总称。

附属色彩:在樨的概念义基础上形成的,主要有感情色彩、语体色彩、形象色彩三类。

反身指代义:词在运用中指示它自身,例如指代它作为词的、音节的、书写单位的身份等等。

“‘米’”是一个单音节词。

“‘米’”由六画构成。

“‘米’”的韵母是单韵母。

言语义:词在具体运用中临时获得的意义。

如:“说话要讲逻辑,写文章更要逻辑逻辑”中的第二个“逻辑”是名词转化为动词使用,“讲究逻辑”是言语义。

义项:词义的单位是义项,义项就是一个词概括、确定下来的意义,是词义的最小单位,一个意义就是一个义项。

例如“死”的“失去生命”、“不通的”、“机械、死板”等,就是义项。

上位词:就是上下位关系词群中在上一层的词,例如“葡萄、李子”的上位词是“水果”。

下位词: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下一层次中的某个词是上一层次的下位词。

如“汽车、火车”相对于“车”来讲就是下位词同位词:语义场有不同的层次,同一个层次中的词互为同位词。

如“汽车、火车”相对于“车”来讲处于同一个层次,“汽车”、“火车”是同位词。

类词语:用定义式或准定义式方式解释词语意义时,其中表示词义类别的成分叫类词语。

例:法网"的意义是"严密的法律制度",其中"法律制度"就是类词语。

第三章语法语法:语言中词、短语、句子等语言单位的结构规律,包括词的构造、变化规则和组词成句的规则。

语素: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

主要功能是构词,充当词的构成材料。

词:是比语素高一级的语法单位,是最小的能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词由语素构成,可以独立充当句子成分。

词组:词和词按一定句法规则组合成的比词大的语法单位。

句子:词组或词加上一个语调就形成一个句子,句子能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

词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区别词:有的教材又叫“非谓形容词”,这类词只能做定语,不能做谓语,本教材把它从形容词中分离出来,叫区别词。

如:西式、大型、急性。

单宾动词:动词后面只能带一个宾语的动词,例如"学习"、"讨论"。

双宾动词:动词后面可以同时带两个宾语的动词。

例如"给",可以说"给你一元钱",其中的"你"、"一元钱"都是宾语,"给"就是双宾动词。

体宾动词:只能带名词或名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例如"做文章"中的"做"。

谓宾动词:只能带动词或动词性成分作宾语的动词,例如"打算、进行"这样的动词。

动作动词:能表示某种具体的行为动作、心理活动的动词,例如"打击、学习"等。

非动作动词:不表示具体、实在的行为动作的动词就是非动作动词,例如"是、有、姓、从事、叫做"等等。

自主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能受动作者自主控制,例如"跑、跳、笑"等。

非自主动词:动作行为不能受动作者自主控制的动词,如"看见、听见、死、病、发烧、冻、咽气、感冒"这一类动词。

兼类词:兼属两个或多个词类的词叫做兼类词。

如:“科学”就是兼类词,名词兼形容词。

无主句:非主谓句的一种,可以不依赖上下文里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意思。

如:下雨了。

不完全主谓句:非主谓句的一种,在一定的上下文里才能表达一个比较完整的、明确的意思,即承前省略了主语的主谓句。

如:(“哥哥去吗?”)“去。

”直接成分: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

“研究问题”中“研究”和“问题”就是直接成分。

递系结构:复谓词组的一种,由前后两个动词性成分构成,我们分别称之为VP1和VP2,VP1中的宾语,与VP2的动词形成施事与动作的关系。

如:请他看电影。

复谓结构: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彼此不构成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关系的谓词性结构。

根据结构特点又分连动词组和递系词组两种类型。

如:请他看电影。

连动结构:复谓词组的一种,两个谓词性词语之间彼此不构成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关系,在时间上有先后承继关系。

如:下了课打球。

施事:句子中动词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如:我们热爱祖国。

“我们”是施事。

受事:句子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

如:我们热爱祖国。

“祖国”是受事。

语义是在语句结构中体现出来的意义,是句子中动词和名词之间的关系所形成的意义。

例如:“打扫房间”,名词“房间”和动词“打扫”形成了支配关系,是动作行为的受事。

第四章方言方言:方言是语言的变体,根据性质,方言可分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地域方言:语言因地域方面的差别而形成的变体。

如:北方话、吴语、粤语等。

社会方言:同一地域的社会成员因为在职业、阶层、年龄、性别、文化教养等方面的社会差异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变体。

如术语、行业语等都属于社会方言。

基础方言:共同语是在某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建立并发展起来的,这种方言就是基础方言,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大于其它方言。

我国北方官话就因为在政治方面、文化方面的影响巨大,加之通行地域广、使用人口多而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次方言:方言区的下一级单位次方言区的方言。

如北方方言区由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江淮次方言。

地点方言:一个市或一个县的主体方言。

方言岛:大方言区内零星分布的通行另一种方言的区域,该方言区域就像汪洋大海中的一个孤岛。

例如海南岛的军话就是被闽方言包围的一个源于官话的方言岛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