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

合集下载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银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

XXX银行2017年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报告尊敬的行领导:根据XXX银行重要业务连续性计划,我行在2017年度按照计划先后成功开展了三次模拟真实业务,贴近实战的应急演练。

演练检验了灾难备份系统的可用性,验证了灾难切换的及时性和有效性,提升我行对突发事件的协同处置能力,检验了业务连续性计划的可用性,也促使我们不断更新完善业务连续性计划,现将业务连续性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一)业务连续性计划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的重要业务,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确保各项重要业务的连续性、高效性,我行于XXXX年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

该计划中明确了业务连续性组织架构及职责,明确了我行重要业务系统,确定了业务恢复优先次序,制定了重要业务恢复目标,包含了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制定了业务连续性计划演练的内容、流程及频率。

(二)灾难备份系统建设情况我行于XXXX年XX月将核心业务系统托管于XXXXXX,同年XX 月在XXXXXX建设了同城灾备中心,对核心业务系统、柜面业务系统、IC卡系统实现了、二代支付系统实现了应用级灾难备份,达到第五级灾备水平,RP0实现数据零丢失,RTO达到小于4小时。

在XXX建立了数据级灾备对核心业务进行数据级备份,RPO小于等于24小时。

二、业务连续性计划实施情况业务连续性计划测试与演练包含应急执行小组应急处理的有效性,故障解决的准确性,进行生产系统灾难恢复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检验,使用用灾备系统接管系统服务后的正确性与运行效率,外部资源的协调情况等。

由应急执行小组制定了演练方案,联合外包商由各成员按照演练计划、演练时间安排进行测试演练。

(一)二代支付系统应急切换演练为保障XXX银行信息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提高应对各类信息系统突发事件的能力, X月XX日组织开展了二代支付系统应急演练。

本次演练包括应用系统、网络系统等各类故障的应急处置。

中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

中国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
Change, Problem, an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Operations Automation, Logical Security, Middleware, Database
Operating Systems, Network Protocols
Hardware Facilities
机密信息丢失引发信任危机
• 2005年6月1日,瑞士银行集团(UBS)日本分行丢失了一张存有高度敏感客户 信息的磁盘。其中可能包含相当机密的交易、止损单记录以及公司各类客户的 敏感信息。
• 2005年6月6日,花旗银行390万客户账户资料在快递途中的神秘失踪。 • 2005年6月17日,由于美国信用卡系统解决方案公司 CardSystems 的安全漏
洞,导致4000万用户的银行资料被泄漏,其中包括 MASTER 公司的1390万 用户、VISA 的2200万客户。
信任危机
银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信息资产
• 帐户信息
• 客户资料 • 信用记录
7×24×365
• 交易明细
• 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客观上也把风险集中和放 大起来。
灾难、故障 —— 中断
• 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难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甚至可能 随时崩溃。
• 但是在灾难尚未降临之前,人们的警惕性都不高,仍没有看到BCM的重要 性。
•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深受灾难事件影响的企业和机构已开始认识到,只有 通过更加切实的手段,借助更便捷的信息技术,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 件的管理体系,并且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 行,才能保证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
• 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那些及时引入BCM的企业和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灾 难事件面前处乱不惊、化险为夷,主要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先进的业务持续 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地保护其核心业务的持续运行。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并依此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将预防和恢复控制相结合,积极防范并且处理突发信息安全事件,防止业务活动中断,将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对科技发展部的影响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关键性业务流程的连续性运营,构建“健全机制、集中领导、明确职责、预防为主、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业界规范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文件适用于科技发展部范围内的所有业务连续性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三条科技发展部信息安全指挥小组负责根据业务发展方向规划业务连续性总体战略,确定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策略、目标和范围,为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计划、落实提供资源和管理保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科技发展部风险管理组负责制定科技发展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对科技发展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审核。

第五条各部门安全组负责本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审批本部门业务连续性计划,为相关管理活动提供资源和管理保证。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业务连续性计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预案,提交本部门负责人或信息安全指挥小组审批。

第三章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第八条各部门负责人或信息安全指挥小组根据业务的发展规划,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主要为:(一)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二)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三)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外部协作关系,各部门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电信、电力和新闻媒体等保持联络和协作,以确保在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通报准确情况和获得适当支持。

YH32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YH32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文件银监发〔2011〕104 号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的通知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政储蓄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提高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促进商业银行有效履行社会责任,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的运营秩序,银监会制定了《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请各银监局将本通知转发至辖内银监分局及银行业金融机构。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八日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监管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信息系统与信息科技是保障商业银行业务持续运营的重要基础。

为降低或消除因信息系统服务异常导致重要业务运营中断的影响,快速恢复被中断业务,维护公众信心和银行业正常运营秩序,提高商业银行业务连续性管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业务连续性管理是指商业银行为有效应对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建设应急响应、恢复机制和管理能力框架,保障重要业务持续运营的一整套管理过程,包括策略、组织架构、方法、标准和程序。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是指面向客户、涉及账务处理、时效性要求较高的银行业务,其运营服务中断会对商业银行产生较大经济损失或声誉影响,或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益、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的业务。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重要业务运营中断事件(以下简称运营中断事件)是指因下述原因导致信息系统服务异常、重要业务停止运营的事件。

主要包括:(一)信息技术故障:信息系统技术故障、配套设施故障;(二)外部服务中断:第三方无法合作或提供服务等;(三)人为破坏:黑客攻击、恐怖袭击等;(四)自然灾害:火灾、雷击、海啸、地震、重大疫情等。

第五条商业银行应当将业务连续性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与本机构战略目标相适应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确保重要业务在运营中断事件发生后快速恢复,降低或消除因重要业务运营中断造成的影响和损失,保障业务持续运营。

业务连续性管理 (BCM)实务培训

业务连续性管理 (BCM)实务培训

时间
11
信息系统的恢复与复原
• 如果业务活动完全依赖于IT系统,则对于IT部门而言:
• 业务部门以业务视角分析出系统的恢复目标MTPD、MTDL;
• IT部门应据此制定信息系统的RTO、RPO。
最新的 数据备份点 突发事件
系统中断、实时数据丢失
恢复关键业务 到最低运营水平
业务复原 到完全运营水平
实施临时变通方案 恢 复 复 原 MTPD MTDL -2 小时 RPO 允许的 数据丢失 事件上报与 初判 启用备用资源 -1 小时 0
应急指挥和组织协调
应急执行层
业务条线与信息技术应急处置工作: • 执行业务部门、信息技部门BCP • 启动应急预案 • • • • 资源保障:人、财、物 秩序维护,安全保障,法律咨询,人员安抚 对外宣告、通报、沟通,对外媒体公关 执行保障部门BCP
应急保障层
15
连续性管理的一般实施过程
分析 (Analysis) 设计 (Design) 连续性策略 制定 实施 (Implementation) 风险处置 验证 (Validation) 连续性管理 改进 业务影响分析 风险评估 连续性演练
IT灾难恢复计划:将中断的IT系统服务恢复到可用状态,通常涉及灾备切换。 应急预案:通常由一组具体的故障恢复场景构成,可能包含导致服务中断的严重故障,也有可 能涉及未导致服务中断的一般故障。
9
业务连续性的恢复要求
• 最长可容忍中断时间(MTPD, Maximum Tolerable Period Of Disruption) 交付产品、服务的业务流程与活动的最长可容忍中断时间。 如果超出此时间限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变得无法承受。 • 恢复时间目标(RTO) 基于MTPD,在组织内部协商后制定的恢复时间目标值。RTO应小于MTPD(30%为宜)。 组织应在假设的最坏场景下,通过演练、测试,验证自身达成RTO的实际能力。 • 最长可容忍数据丢失点(MTDL , Maximum Tolerable Data Lost) 交付产品、服务的业务流程与活动中断后再次恢复时,能够容忍的数据丢失时长。即:将数据恢复到中断前多久的状态。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国家标准诞生的背景与现实和历史意义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国家标准诞生的背景与现实和历史意义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国家标准诞生的背景与现实和历史意义王金玉【摘要】This paper discusses around the national standards of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BCM), introduces the basic concept and the core goal of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standards developed by international and domestic background, standards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the next step of work planning, expounds the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f the standard.%本文围绕业务连续性管理(BCM)国家标准,介绍了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目标,标准研制的国际、国内背景,标准研制的过程及下一步工作计划,阐述了标准的重要意义。

【期刊名称】《办公自动化(综合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4页(P30-33)【关键词】业务连续性管理;基本概念;国内外进展;重要意义【作者】王金玉【作者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北京 10019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50.49一、业务连续性管理概念随着计算机的应用和普及,商业模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们的工作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通过运用计算机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并且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人类生产生活对计算机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要求也逐渐增长。

在20世纪60年代末,计算机系统在解决系统持续运行的问题时,率先对单点故障采用了冗余措施。

这是最早体现业务连续性管理(BCM)思想的方法。

虽然当时并没有出现业务连续性的清晰概念,但部件冗余、容错等方法的采用,为增强计算机应用系统持续运行的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

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并依此建立业务连续性管理计划,将预防和恢复控制相结合,积极防范并且处理突发信息安全事件,防止业务活动中断,将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对科技发展部的影响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保证关键性业务流程的连续性运营,构建“健全机制、集中领导、明确职责、预防为主、反应灵敏、处置高效”的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银行业重要信息系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规范》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业界规范标准,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文件适用于科技发展部范围内的所有业务连续性相关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三条科技发展部信息安全指挥小组负责根据业务发展方向规划业务连续性总体战略,确定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策略、目标和范围,为科技发展部业务连续性管理工作的计划、落实提供资源和管理保证,并对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第四条科技发展部风险管理组负责制定科技发展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办法,对科技发展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审核。

第五条各部门安全组负责本部门的业务连续性管理落实情况的监督和检查。

第六条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和范围,审批本部门业务连续性计划,为相关管理活动提供资源和管理保证。

第七条各部门负责制定本部门的业务连续性计划、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灾难恢复预案,提交本部门负责人或信息安全指挥小组审批。

第三章业务连续性管理规定第八条各部门负责人或信息安全指挥小组根据业务的发展规划,确定本部门业务连续性管理策略,主要为:(一)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目标和范围。

(二)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组织结构和职责。

(三)确定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外部协作关系,各部门应与相关管理部门、设备及服务提供商、电信、电力和新闻媒体等保持联络和协作,以确保在突发信息安全事件发生时能及时通报准确情况和获得适当支持。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研究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研究

支付清算系统业务连续性管理机制研究中国银行总行运营服务总部收付总监通常提到的“运维风险”,主要是指操作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率先将操作风险的衡量和管理纳入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并将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

我国的支付清算体系作为支持国家经济发展、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组成,由中央银行履行支付结算职能、商业银行为客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其运维风险防范工作尤为重要,有必要对支付清算系统运维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并建立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系统运维风险概述1.支付清算系统运维风险影响因素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操作风险的定义,支付清算系统运维风险主要有以下四方面影响因素。

(1)人员因素:银行员工内部欺诈;失职违规;知识技能匮乏;核心员工流失。

(2)内部流程:流程设计不完善、缺失,甚至无效。

(3)系统因素:由于信息科技部门或服务供应商提供的应用系统或设备发生故障或其他原因,银行不能正常提供服务或业务中断而造成损失。

(4)外部事件:外部欺诈/盗窃;洗钱;监管规定;业务外包;自然灾害和恐怖威胁。

2.运维风险划分类别根据商业银行管理和控制操作风险的能力,可以将运维风险划分为四大类,即:可规避、可降低、可缓释、应承担的操作风险。

bcm/bcp是除“保险”和“外包”外,针对可缓释操作风险的重要风险管理措施。

(2)bia要达到目的:①确定哪些业务职能与流程是绝对重要和必要的;②确定在影响变得严重之前关键职能或流程能够重新恢复营运所需时间;③确定哪些恢复策略与解决方案能够满足业务恢复时点要求;④确定将需要哪些恢复资源重新启动重大业务运转;⑤对需要恢复运营的业务职能、流程与资源进行优先排序。

(3)bia的结果在呈现形式上将因业务复杂程度而不同,在初期建立bcp阶段,一般采取问答文件或电子数据表方式。

3.研究制订解决方案(1)研究资源和恢复时间需求。

包括人员、技术、其他资源(如办公设备)、恢复时间目标等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业务连续性管理(BCM: 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 目的:防止业务停顿,以及保护重要业务进程不受重大失效 或灾难的影响。 (BS7799)
• 预防(Prevent) & 恢复(Recovery)
• 一项综合管理流程,它使企业认识到潜在的危机和相关影响,制 订响应、业务和连续性的恢复计划,其总体目标是为了提高企业 的风险防范能力,以有效的响应非计划的业务破坏并降低不良影 响。
• BCM的出发点在于对潜在的灾难危险加以辨别并进行分析,以确 定其对企业运作造成的威胁,并建立一个完善的持续管理计划来 防止或减少灾难事件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13
业务连续性计划 BCP
• 业务连续性计划是一套高级管理和规章流程,它使一个组织在突发事件面前能够迅速做出反应, 以确保关键业务功能可以持续,而不造成业务中断或业务流程本质的改变。
4
机密信息丢失引发信任危机
• 2005年6月1日,瑞士银行集团(UBS)日本分行丢失了一张存有高度敏感客户 信息的磁盘。其中可能包含相当机密的交易、止损单记录以及公司各类客户的 敏感信息。
• 2005年6月6日,花旗银行390万客户账户资料在快递途中的神秘失踪。 • 2005年6月17日,由于美国信用卡系统解决方案公司 CardSystems 的安全漏
洞,导致4000万用户的银行资料被泄漏,其中包括 MASTER 公司的1390万 用户、VISA 的2200万客户。
信任危机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5
银行业赖以生存的重要信息资产
• 帐户信息
• 客户资料 • 信用记录
7×24×365
• 交易明细
红色部分是2005版相对于2002版的改变部分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3
BS7799-2:2002 v.s. BS7799-2:2005
A3 ~ A12 10 个章节 A5 ~ A15 11 个章节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美国在近10年间遭遇过灾难事件的公司中,有55%的 公司马上倒闭,因为数据丢失造成业务无法持续,有29%的公司在两年之 内倒闭。
• 根据明尼苏达大学统计,美国证券金融行业平均可容忍的最大停机时间是 2天,没有实施灾难备份措施的公司在遇到灾难后60%将在2~3年内破产。
• 据Gartner Group统计,在经历大型灾难事件而导致系统停运的公司中, 有2/5左右再也没有恢复运营,剩下的公司中也有接近1/3在两年内破产。 9.11事件中,1200家企业受灾,400家企业启动了灾难恢复计划,其中摩 根士丹利公司几天后在新泽西州恢复营业,而无灾备能力的企业损失惨重。
• 业务数据大集中的同时,客观上也把风险集中和放 大起来。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6
灾难、故障 —— 中断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7
9/11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提纲 • 为什么需要业务连续性管理? • 业务连续性管理的国际专业操作步骤 • 应急处理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1
为什么需要业务连续性管理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2
ISO 17799:2005
8
东南亚海啸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9
直接和间接的损失
新闻头条
间接损失
公众声誉
直接损失
数据丢失、设备损坏 人员伤害……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10
• 当前世界所面临的风险有恐怖袭击、黑客、 网络侵袭、电脑病毒、自然灾 害、大规模停电、罢工、环保、市场恶性竞争、企业倒闭等。
• 而我们所该做的,是在灾难发生后尽量将损失降到 最低。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 从国际成功经验来看,那些及时引入BCM的企业和机构,之所以能够在灾 难事件面前处乱不惊、化险为夷,主要在于他们能够借助先进的业务持续 管理解决方案,有效地保护其核心业务的持续运行。
• 如今,BCM已成为应对危机事件的国际通用规则。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NSFocu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ofessional Services
业务连续性管理(Business Continuity Management)
专业服务部 年 11 月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11
• 传统的业务管理方法及流程,在遭遇灾难事件时常常不堪一击,甚至可能 随时崩溃。
• 但是在灾难尚未降临之前,人们的警惕性都不高,仍没有看到BCM的重要 性。
• 庆幸的是,越来越多深受灾难事件影响的企业和机构已开始认识到,只有 通过更加切实的手段,借助更便捷的信息技术,构建真正有效应对危机事 件的管理体系,并且使管理科学化、手段现代化,才能保证业务的连续运 行,才能保证各类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完整性。
Professional Security Solution Provider
14
• 灾难恢复应该是整个应急体系中的最后一道防线。
• 事实上,无论备份等级有多高,任何灾备中心与真 正的业务系统间都还是会存在或多或少的时点差距 的,切换恢复后的业务系统不一定是全部;且系统 切换本身也是要付出时间、人力、物力等高成本代 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