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合集下载

各种“头痛”症状及病因解析

各种“头痛”症状及病因解析

各种“头痛”症状及病因解析关于“头痛”的种类有很多种,所以“头痛”涉及的疾病非常广泛,其病因不同及症状表现也不相同,临床上分为“外感头痛”和“内伤头痛”两大类。

因此,临床上首先分清属于“外感头痛”还是“内感头痛”。

如果,在临床上遇到“头痛”患者,分不清原因就实施调理,岂不是玩笑。

希望此文章能给患有“头痛”朋友们有所帮助!一、外感头痛症状表现多因头部感受“风、贼风、寒、湿邪”在“头部皮下”长期滞留,使气血瘀阻、筋经黏连导致气血不畅引起的“痹症”。

1、风寒头痛1)其特点:头部闷痛、紧僵、怕风或怕凉、由于风、寒束表,毛窍闭塞,故可表现为头痛无汗;头重脚轻;个别人前额亦有汗出,遇风、寒可加重。

2)另一种跟“风寒感冒”有关,引起的头痛。

风寒感冒好了。

头痛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风寒感冒的特点是流“清鼻涕”。

《黄帝内经·素问》奇病论黄帝曰: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此安得之,名为何病?岐伯曰: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脑逆,故令头痛,齿亦痛,病名厥逆。

2、风热头痛其特点:因“风热感冒”引起的头痛、头部昏沉、头昏脑涨等。

感冒好了,头痛的症状也会自然消失。

风热感冒其特点是流“黄粘稠物的鼻涕”。

《诸病源候论·风热候》:记载“风热病者,风热之气,先从皮毛入于肺也。

肺为五脏上盖,候身之皮毛,若肤腠虚,则风热之气,先伤皮毛,乃入肺也。

其状使人恶风寒战,目欲脱,涕唾出。

3、风湿性头痛其特点:头部昏沉,头痛的症状较轻,遇阴天下雨、寒凉天气头痛加重;平时头部也不舒服。

4、偏头痛其特点:单侧头痛(个别会出现双侧头痛,轻重不同),头部疼痛剧烈,痛点固定,心焦、易发脾气(尤其是人多、大声喧哗),严重时牵拽眼睛疼痛;个别出现呕吐等,个别女士月经前或月经后发病;一月一次或多次头痛,严重影响睡眠;每次发作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

(本人遇到过一位卖服装的女士,头痛厉害时用头撞墙,遇到买服装的人,要是还价,更加生气不卖给人家)《张氏医通·诸痛门》对“偏头痛”论述,在有详细记载:偏头风者,其人平素先有湿痰,加以邪风袭之,久而郁热为火,总属少阳、厥阴二经。

头痛的病状及其解决方案

头痛的病状及其解决方案

头痛的病状及其解决方案头痛是指头部发生疼痛的不适感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

头痛可能由许多不同的原因引起,如疲劳、紧张、神经衰弱、颅内肿瘤等。

为了解决头痛带来的不适和影响,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头痛病状及其解决方案。

一、偏头痛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的脑神经性疾病,以反复发作的头痛为特征。

其病因尚未完全确定,可能与遗传、血管扩张、神经递质紊乱等因素有关。

偏头痛的症状包括头痛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疼痛、恶心、呕吐、光、声、气味过敏等。

解决方案:1.远离诱因: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明亮的光线下、吵闹的环境中。

2.规律作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3.放松训练:多参加一些放松的活动,如瑜伽、冥想等,有助于缓解压力和改善偏头痛症状。

二、紧张性头痛紧张性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持续性的头痛病状,常常由肌肉紧张引起。

其症状表现为头部持续性压迫感或紧束感,常伴有头皮紧绷、颈部紧张和肌肉酸痛等。

解决方案:1.锻炼身体: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改善头痛症状。

2.放松训练:学习一些简单的放松训练,如深呼吸、温水浸泡等,可以缓解紧张性头痛。

3.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平衡,避免长时间连续工作或长时间熬夜。

三、突发性头痛突发性头痛是一种以短时间内突然发生的剧烈头痛为主要特征的病状,常伴随其他症状,如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

突发性头痛可能是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严重疾病的信号,需要及时就医。

解决方案:1.就医检查:对于突发性头痛,尤其是剧烈头痛伴随其他症状,及时就医进行综合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2.避免劳累:减少剧烈体力或精神劳累,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

3.注意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和合理的饮食,戒除不良习惯,如熬夜、暴饮暴食等。

四、药物治疗对于患有头痛的人群,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案。

常见的药物有非处方药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以及处方药如三叶草酸等。

但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且避免滥用药物。

总结: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以根据疾病的症状和表现来判断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方案。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分析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分析

、 体征来进行初步
诊断 , 并采取辅助设备来对 患者进行辅助检查 , 通过检查后 , 所
有患者均得 出了明确 的诊断结果 。 2 结 果
2 . 1 检查结果
通 过检查后 , 诊 断出血常规 异常 8 8例 , 血糖
异常 l 0例 , 粪常规异常 6例 , 尿 常规异 常 3 O例 , 血 沉异 常 6 8
发热 2 6例 , 气急 1 7例 , 皮疹 1 8例 , 咳嗽 1 8例 , 关节 疼 痛 l 6
3 讨

头痛 的发病机制复杂 , 主要 是 因为颅 内、 外 痛敏结 构 中的 痛觉感受器受到剧烈刺激 , 痛觉由传导通路 传导到大脑皮 层所
引发 的 。颅 内痛 敏结 构 包括 静 脉窦 、 颅底硬脑膜、 迷 走 神
例, 血尿 1 2例 。有 2种以上伴随症 状 1 1 3例 。 1 . 2 辅助检查 对所有 患者进行血常规 、 生化 常规 、 粪 常规 、
尿常规检查 。并根据患 者的具体 头痛情况 , 对 l 6例患 者进行 血气分析 ; 对6 2例患者进行 甲状腺 系列检查 , 对3 8例 患者进 行抗核抗体检查 , 对2 2例患者进行夜间睡眠呼吸监测。

诊 疗 5 3 - 析

以头痛 为 主要 表 现 的 内科 疾 病分 析
颜雁 , 王 武
【 摘

要】 目的
对 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进行分析 , 以增强对头痛 的认识 并提高诊 断率。方法
对该
院2 0 1 1年 3月 一2 0 1 3年 3月 收治 的 1 2 8例 以头 痛为 主要 表 现 的 内科 疾 病患 者 的 临床 资料 进 行 回顾 性分 析 。结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头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头痛是一种常见症状,严重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对于头痛的诊疗方案,我们需要进行总结和优化分析,以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头痛的诊疗方案主要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相关辅助检查和治疗方案。

首先,在病史采集方面,医生需要详细询问病人头痛的性质、发生频率、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

同时,还需要了解病人的个人生活习惯、工作环境和家族史等信息。

这有助于确定头痛的类型和可能的病因。

病史采集的过程中,医生应积极与病人沟通,耐心倾听,并与病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其次,在体格检查方面,医生需要仔细检查病人的头部和颈部,寻找可能的异常体征。

例如,检查头皮、颅骨和颈椎的局部压痛、肌张力异常、颈动脉搏动等。

同时,还需要观察病人的一般情况,包括意识状态、体温、心率和血压等。

体格检查可以帮助医生判断头痛与其他系统性疾病的关联性,如颅内压增高、颈椎病等。

第三,在相关辅助检查方面,医生可以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的结果选取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学或其他特殊检查。

常用的辅助检查项目包括血常规、肝功能、脑电图、头部CT或MRI等。

这些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排除头痛的病因。

最后,在治疗方案中,医生应根据头痛的类型和病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策略。

根据头痛的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

原发性头痛是指无明确病因的头痛,如偏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对于原发性头痛,医生应根据病人的症状和频率,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如休息、放松技巧和心理治疗等。

对于继发性头痛,医生应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如治疗感染、控制颅内压等。

在优化头痛诊疗方案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严密的病史采集:医生在采集病史时,要耐心详细,尽可能获取完整的病史信息,避免遗漏或错误。

2.细致入微的体格检查:医生应该充分利用体格检查,寻找常见和不常见的头痛相关体征,提高对疾病的辨识能力。

3.合理选择辅助检查:辅助检查应根据头痛类型和病人情况量身定制,避免不必要的检查,以减少病人的经济负担和辐射暴露。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

中医优势病种总结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对许多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本文将对中医在某些疾病的治疗中所展现出的优势进行总结。

一、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是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对于消化病的治疗有着深厚的经验。

中医认为,消化系统疾病主要是由脾胃功能失调所引起,因此强调调理脾胃。

例如,对于常见的胃炎和胃溃疡,中医则采用调理脾胃的方法,通过中药、针灸或推拿等手段来改善脾胃功能,并有效地缓解胃痛、胃酸过多等症状。

二、呼吸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包括感冒、咳嗽、哮喘等,中医治疗这些疾病时注重通过草药、针灸和推拿等手段来调理人体的气机。

中医认为,气机失调是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通过调理气机可以改善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同时,中医还注重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增强机体的抵抗能力,从而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

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系统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中风等,中医治疗这些疾病常用的方法有草药、针灸和推拿等。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和针灸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此外,中医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改善心脑血管系统的功能,提高机体的自愈能力。

四、泌尿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包括肾炎、尿路感染等,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草药和穴位刺激等手段来调理泌尿系统的功能。

中医认为,泌尿系统疾病与肾脏功能的失调密切相关,因此通过草药调理和穴位刺激可以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和康复。

同时,中医也注重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提高机体的抵抗能力,预防和治疗泌尿系统疾病。

五、神经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包括头痛、面瘫、帕金森病等,中医对这些疾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针灸、推拿等手段来调理人体的神经系统。

中医认为,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由于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因此通过针灸和推拿等手段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从而缓解疾病的症状和病情。

同时,中医也注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优势病种、头痛

中医优势病种、头痛

头痛诊疗常规【病名】中医:头痛西医:血管性头痛、紧张性头痛、三叉神经痛、外伤后疼痛、神经官能症等(一)诊断要点1.以头痛为主症,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头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2.外感头痛者当兼有外感证候,且起病较急,病程较短暂,内伤头痛者则兼有内伤证候,且起病缓慢,呈反复发作。

3.血常规、脑脊液检查,测血压及经颅多普勒、脑电图、头颅CT或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

(二)鉴别诊断1 类中风:多见于45岁以上,眩晕反复发作,头痛突然加重时,常由风痰壅盛引起,常兼偏侧肢体活动不灵,或舌强语涩。

2 真头痛:多突然剧烈头痛,持续痛而阵发性加重,甚至喷射状呕吐、手足逆冷以致肢体痉厥抽搐。

可见于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等病症。

真头痛病情凶险,与一般头痛不难区别。

(三)证候分类外感头痛1、风寒头痛主症:全头痛,痛势较剧烈,痛连项背,常喜裹头;恶风寒,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风散寒止痛。

方药:川芎茶调散加减。

川芎9g、羌活15g、白芷15g、藁本15g、细辛3g、荆芥10g、防风10g。

若寒邪侵犯厥阴,症见巅顶头痛,干呕,吐涎,甚或四肢厥冷,苔白,脉沉(寒厥头痛),方用吴茱萸汤加法夏、川芎。

若寒邪客于少阴经脉,症见头痛,背寒,足寒气逆,苔白脉沉细(少阴头痛),温肾散寒,方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加白芷、川芎。

2、风热头痛主症:头痛而胀,甚则如裂;发热恶风,面红赤,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祛风清热和络。

方药:芎芷石膏汤加减。

菊花10g、桑叶10g、薄荷10g、蔓子10g、川芎9g、白芷15g、羌活15g、生石膏20g。

大便秘结,腑气不通,口舌生疮者可用黄连上清丸以苦寒降火,通腑泄热。

口渴欲饮者可加花粉、石斛等。

3、风湿头痛主症: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身热不扬,胸闷纳呆,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濡或滑。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方药:羌活胜湿汤。

羌活10g、独活12g、白芷15g、防风12g、藁本15g、蔓荆子15g、川芎15g、甘草10g。

确有专长头痛综述

确有专长头痛综述

确有专长头痛综述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确有专长头痛进行综述,提供有关该病状的基本
信息和相关治疗方法。

确有专长头痛的定义
确有专长头痛是指一种慢性头痛病状,持续时间通常超过4小时,疼痛位置常局限于头部特定区域,如太阳穴、眼睑或额头。

病因
确有专长头痛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多种因素可能与其发生
有关,包括遗传因素、神经变化和环境因素等。

症状
确有专长头痛的典型症状包括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和对光线、噪音敏感。

疼痛通常以单侧为主,且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治疗方法
治疗确有专长头痛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替代
疗法。

常见的药物包括止痛药、三环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

生活方
式调整包括规律作息、减轻压力和避免诱发因素。

替代疗法可以尝
试针灸、按摩和草药疗法等。

结论
确有专长头痛是一种慢性头痛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较
大影响。

通过药物治疗、生活方式调整和替代疗法等综合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第一篇: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2016年优势病种头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总结一、概念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症。

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部等部位。

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长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

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本节仅就脑病专科范围内的疾病进行辨治。

二、诊断依据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及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2版(ICHD-II))、《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第1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头痛分类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各种原发性头痛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部分继发性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低颅压综合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及非本专科系统相关的其他继发性头痛,例如眼、耳鼻喉源性头痛、肿瘤等疾病。

1)偏头痛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例,诊断标准如下: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 1.单侧性 2.搏动性3.中或重度疼痛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 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 1.恶心和(或)呕吐 2.畏光和畏声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头痛病优势病种总结分析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DQTY-KII2016年优势病种头痛病诊疗方案优化总结一、概念头痛是由外感六淫、内伤杂病引以自觉头部疼痛为临床特征的一种常见的病症。

头痛多位于前额、额颞、顶部等部位。

由外感六淫引起者多表现为掣痛、灼痛、跳痛、胀痛或重痛;由内伤病因所致者长以昏痛、隐痛、空痛为其特点。

头痛可见于多种西医急慢性疾病中,偏头痛、丛集性头痛、鼻窦炎、神经症等出现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者,本节仅就脑病专科范围内的疾病进行辨治。

二、诊断依据参照王永炎、严世芸主编的《实用中医内科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9年)及HIS《国际头痛疾病分类》(2004年第2版(ICHD-II))、《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2006年第1版)诊断依据进行诊断。

(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主要症状:头痛,或全头痛,或局部疼痛,性质可为剧痛、隐痛、胀痛、搏动痛等。

急性起病,反复发作,发病前多有诱因,部分病人有先兆症状。

(2)辅助检查:应查血常规、测血压,必要时进行颅脑CT、MRI检查、脑脊液、脑电图、经颅多普勒彩色超声(TCD)、血液流变学指标,协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头痛分类参照《国际头痛疾病分类》,各种原发性头痛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包括偏头痛、紧张型头痛、丛集性头痛等原发性头痛以及部分继发性头痛,须除外颞动脉炎、低颅压综合征、肥厚性硬脑膜炎及非本专科系统相关的其他继发性头痛,例如眼、耳鼻喉源性头痛、肿瘤等疾病。

1)偏头痛以无先兆性偏头痛为例,诊断标准如下:A.符合B-D项特征的至少5次发作;B.头痛发作(未经治疗或治疗无效)持续4~72小时;C.至少有下列中的2项头痛特征;1.单侧性2.搏动性3.中或重度疼痛4.日常活动(如走路或爬楼梯)会加重头痛或头痛时避免此类活动D.头痛过程中至少伴随下列1项;1.恶心和(或)呕吐2.畏光和畏声E.不能归因于其它疾病。

2)丛集性头痛A.至少有5次头痛发作符合B~D;B.严重单侧眶部、眶上和(或)颞部疼痛,不处理持续15~180分钟;C.发作频率:隔日1次到每日8次;D.头痛时在头痛侧至少伴有下列1项体征:(1)结膜充血; (2)流泪; (3)鼻塞;(4)流涕; (5)前额和面部出汗; (6)瞳孔缩小; (7)上睑下垂; (8)眼睑水肿。

3)紧张型头痛A.至少以前有10次头痛发作需符合B~D所列标准。

这种头痛发作的数目:<180日/年 (<15天/月);B.头痛持续30分钟到 7天;C.至少具备下列疼痛特征中的2项:(1)压迫或紧束感(非搏动性)性质;(2)严重性为轻度或中度(干扰但不妨碍日常活动);(3)两侧性;(4)行走、上下楼梯或相似的日常体力活动时头痛不加重;D.需具备下列2项:(1)无恶心或呕吐(厌食可出现);(2)畏光和畏声缺如,或是只有1项。

(二)证候诊断1、风寒头痛证:头痛较急,连及项背,或有紧束感,恶风畏寒,遇风加剧,骨节酸痛,口淡不渴,舌苔薄白,脉象浮紧。

2、风热头痛证:头部胀痛,甚则如裂,遇热加重,发热恶寒,面红目赤,咽喉肿痛,口渴欲饮,舌尖红,苔薄黄,脉浮数。

3、风湿头痛证:头痛如裹,昏沉不舒,肢体困重,胸闷纳呆,阴雨加重,小便不利,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滑。

4、肝阳上亢证: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巓顶,面红耳赤,耳鸣如蝉,心烦易怒,恼怒则痛甚,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5、痰浊内阻证:头部跳痛伴有昏重感,眩晕时作,胸脘满闷,呕恶痰涎,痰多黏白,头裹肢重,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

6、瘀血阻络证:头痛跳痛或如锥如刺,痛有定处,经久不愈,或有头部外伤史,面色晦黯,舌紫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或涩。

7、气血两虚证:头痛而晕,遇劳则重,痛势绵绵,少气懒言,自汗,气短,畏风,神疲乏力,面色皓白,心悸失眠,唇甲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儿弱。

8、肝肾阴虚证:头痛而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足痿无力,颧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或遗精,性欲亢进,舌红而干,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或弦数。

(三)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1)眩晕:头痛与眩晕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出现,二者对比,头痛之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眩晕则以内伤为主。

临床表现,头痛以疼痛为主,实证较多,而眩晕则以昏眩为主,虚证较多。

(2)真头痛:真头痛为头痛的一种特殊重症,其特点为起病急骤,多表现为突发的剧烈头痛,持续不解,阵发加重,手足逆冷至肘膝,甚至呕吐如喷,肢厥、抽搐,本病凶险,应与一般头痛区别。

2、西医鉴别诊断(1)颅内占位性病变:临床上以颅内压增高(即成人颅压>或200mmH2O)和局灶性神经损害为特征,其中以颅内肿瘤,脑脓肿等为常见。

临床以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精神及意识障碍、癫癎发作或运动感觉障碍为主。

颅内压增高时其脑膜、重要的血管神经受牵拉引起头痛,发病初起不典型,重时可逐渐呈持续性,甚至难以忍受,常可通过影象学检查获得确诊。

(2)低颅压性头痛:头痛以枕部或额部多见,呈轻-中度钝痛或搏动样疼痛,缓慢加重,常伴恶心、呕吐、眩晕、耳鸣、颈僵和视物模糊等。

头痛与体位有明显关系,立位时出现或加重,卧位时减轻或消失,头痛多在变换体位后15分钟内出现。

根据体位性头痛的典型临床特点应疑诊低颅压性头痛,腰穿测定脑脊液压力降低(<70mmH2O)可以确诊。

三、治疗方案(一)辨证选择中药汤剂和中成药1、发作期、预防性治疗均可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

(1)风寒头痛证治法:疏风散寒,宣通经络。

推荐方药:川芎茶调散。

(2)风热头痛证治法:祛风清热,清利头目。

推荐方药: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证治法:祛风胜湿,通络利窍。

推荐方药:羌活胜湿汤。

(4)肝阳上亢证治法:平肝潜阳,熄风止痛。

推荐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本院协定方:平肝脉通片。

(5)痰浊内阻证治法:燥湿化痰,降逆止痛。

推荐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本院协定方:化痰脉通片。

(6)瘀血阻络证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推荐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如痰浊与瘀血相兼为患(痰瘀阻络),考虑可使用上述两方合并使用。

(7)气血两虚证治法:补气养血,缓急止痛。

推荐方药:八珍汤加减。

本院协定方:补气脉通片。

(8)肝肾阴虚证治法:滋养肝肾。

推荐方药:大补元煎。

本院协定方:益脑回春方。

2. 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可在使用中药汤剂的同时配合辨证使用中成药,如乙酰天麻素片、川芎茶调散(散剂、颗粒、片剂)、头痛宁胶囊、丹灯通脑胶囊、三七通舒胶囊等;对于病程长、证侯要素较多同时具有风、痰、瘀等症的头痛患者可选用步长脑心通、通心络胶囊等治疗。

3. 以上证型辨证如属于本虚标实证,则可在治标后继续使用健脑通络膏方善后调理。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在头痛发作期或住院患者可辨证选用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如三七总皂苷、灯盏花素、红花黄色素、疏血通注射液等可以选择使用。

(三)其他治法(1)针灸治疗:①一般头痛,点按合谷穴。

②根据头痛的轻重缓急,或针、或灸、或点刺放血,或局部取穴、或远道取穴、或两者兼用,方法有耳针、腕踝针、电针等。

主穴:风池、太阳、百会、合谷。

③可选用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热敏灸疗法、浅针疗法、火针疗法等,用于治疗偏头痛发作期或预防性治疗。

(2)推拿治疗:依据辨证选穴原则进行推拿治疗。

如外感头痛拿取风池、风府,揉按两侧太阳穴;一般头痛可按摩太阳,推印堂,拿风池。

(3)中药外治和其他治疗:可采用相关中医特色诊疗如中药熏洗治疗、超声透入治疗、经络通治疗、穴位贴敷、中药药枕、中药热封包治疗、脑电生物反馈治疗、单纯超声治疗、电脑中频电治疗进行辅助治疗。

(四)内科基础治疗如头痛发作仍不能缓解,可配合应用其他能缓解偏头痛发作的治疗方法,以镇静、镇痛、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为治疗原则,可选用止吐药、非甾体类药、曲坦类药等。

积极去除诱因,如避免食用富含酪氨酸或亚硝酸盐的食物;停用血管扩张剂或口服避孕药等可能诱发头痛发作的药物。

(五)护理护理的内容包括体位选择、饮食、脑科观察、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等,注意心理疏导,避免紧张、焦虑、疲劳等诱发因素,要注意做好健康宣教工作。

四、疗效评价(一) 头痛的评价标准头痛的评价采用数字疼痛分级法 (NRS),用0—10的数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为无痛,10为最剧烈的疼痛,让患者自己圈出一个最能代表疼痛的数字为轻度,—为中度,为重度),对各种类型的头痛可进行尼莫地平减分法评价疗效。

(二) 偏头痛的评价方法选用症状记分法+疼痛量表测定法来评价偏头痛治疗效果。

1.症状记分法(1)主症头痛发作次数:0分:无发作;3分:每月发作2次以下(≤2次);6分:每月发作3-4次;9分:每月发作5次以上(>/5次)。

注:如果头痛在上次缓解后48小时内重新出现,应视为一次发作。

头痛持续时间:0分:无发作;3分:每月平均发作时间≤12小时;6分:每月平均发作时间持续>12小时≤2天;9分:每月平均发作时间持续>2天。

头痛程度分级:0分:不痛;3分: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1—;6分: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且≤6.5;9分:疼痛量表测定数字为>—10。

伴随症状:0分:无;1分: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其中l项;2分: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其中2项;3分:伴有恶心、呕吐,畏光、怕声其中3项。

(2) 次症:其余症状按项计算,无症状为0分,有症状为1分。

计算积分之和。

2.偏头痛发作期的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用药24小时内疼痛消失,其后48小时内头痛无再次发作;(2)有效:用药24小时内头痛症状从中度、重度减轻到轻度,其后48小时内并维持疼痛减轻;(3)无效:用药72小时内头痛无明显缓解。

3. 偏头痛预防治疗的疗效评价标准记录治疗前后头痛每4周平均发作次数、每4周平均头痛天数以及头痛程度的分级,并根据积分法判定疗效。

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疗后积分疗前积分治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积分改善< 30%。

总结及评价:头痛频繁发作将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最直接的就是影响睡眠,因为睡眠不足,白天就没精神,工作也大受影响。

而且有部分患者常常是一工作就发作,十分耽误事。

同时,人久患头痛疾病,性格发生变化,往往性情变得暴躁。

又因为久治不愈,生活受到重大影响,心理脆弱,丧失信心,时间长了对人的心脑血管将产生不利影响,临床上头痛发作后脑血栓,高血压,脑出血,临床也较常见。

难点分析:头痛的治疗目的是减轻或终止头痛发作,缓解伴发症状,预防头痛复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