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高版本)

合集下载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第二课时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 第二课时溶解度学习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涵义2、知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3、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4、知道气体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学习重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学习难点:溶解度的概念,固体溶解度曲线的含义与应用课前预习知识回顾:1、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2、在一定下,在一定量的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接近饱和的不饱和溶液是如何相互转化的()溶质、()温度或()溶剂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剂或()温度预习检查4、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5、以横坐标表示以纵坐标表示画出物质的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6、气体溶解度是指该气体在压强为一定时溶解在水里达到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7、20 ℃时食盐溶解度是36 g”的含义0℃时,氧气的溶解度为0.049的含义是20 。

8、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9、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10、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1)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2)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如(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

如课内探究学习任务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自主学习: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2、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溶解度的大小与温度有关。

可以以横坐标表示温度,以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4、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合作探究:1、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 mL,其中溶解NaCl与KNO3的质量各是多少?2、请你根据P36表1中KNO3的溶解度,绘制出KNO3的溶解度曲线:精讲点拨:1、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②溶剂为100 g;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④单位为g。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doc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doc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doc第二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度的定义和影响因素;2. 掌握测量溶解度的方法;3. 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和其特征。

教学重点:2. 如何准确测量溶解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1. 提问:什么是溶解?什么是溶解度?2. 呈现图片:(见附件1)请同学们看图,思考图片中的现象。

3. 引导思考:为什么糖放到水中会消失,而石头放到水中不会消失?二、知识点讲解溶解指的是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溶解度是指在规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单位体积溶媒中最多能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通常用符号S表示,单位是g/L或mol/L。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很多,包括溶剂的性质、温度、压力等。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个因素对溶解度的影响。

(1)溶剂的性质溶解度与溶剂的性质有很大关系。

由于不同溶剂的分子之间有着不同的相互作用力,不同的溶剂对不同的物质的溶解度也会产生影响。

(2)温度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十分密切。

通常情况下,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对于某些物质来说,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

(3)压力溶解度与压力的关系通常不太显著。

但对于一些气体溶解度来说,随着压力的增加,溶解度也会增加。

(1)重量法重量法是一种通过称量样品质量和饱和溶液的质量来确定溶解度的方法。

计算公式为: S = m / V其中,S为溶解度,m为样品的质量,V为饱和溶液的体积。

(2)体积法通过加入不断递增的溶质来测量溶解度的方法称为体积法。

在该方法中,温度和压力必须固定,然后记录每次加入溶质的量并测量饱和溶液的体积。

计算公式为: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添加溶质到溶剂中直到不能再溶解更多的溶质的溶液。

该溶液具有以下特征:(1)饱和溶液中溶质的摩尔浓度不再随着添加更多溶质而增加;(2)饱和溶液和溶质之间达到了平衡状态;(3)温度和压力是不变的,否则饱和溶液的饱和度也将发生变化。

三、课后练习1. 根据以下数据计算NaCl在25℃下的溶解度:质量:10g体积:200mL3. 什么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有哪些特征?教学总结:通过本课时的讲解,同学们了解了溶解度的定义及影响因素,学会了测量溶解度的方法,并掌握了饱和溶液的概念及其特征。

【精品】 《溶解度》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精品】 《溶解度》第二课时 精品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3)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要素(4)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并明确点的含义2.过程与方法(1)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2)通过学习典型物质的溶解度,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教学重点】(1)探究溶解度曲线(2)了解溶解度含义【教学难点】(1)溶解度概念的认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青海湖里含有丰富的食盐(NaCl)和纯碱(Na2CO3)资源,生活在湖区附近的人们习惯“夏天晒盐,冬天捞碱”。

你能解释其中的道理吗?学过本节课,你就能对此进行解释了。

二、新课学习我们观察氯化钠在不同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最大值情况。

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1.相同温度下,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极限与溶剂的质量呈正比例关系2.相同质量的水中,氯化钠的溶解极限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溶解的限度。

固体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如果不指明溶剂,通常所说的溶解度是指物质在水里的溶解度。

例:NaCl在50 ℃时的溶解度是37.0g,表示什么含义?[在20 ℃时,100 g水中溶解37.0gNaCl,溶液达到饱和。

在2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37.0g NaCl。

]硝酸钾在60 ℃时的溶解度是110.0g,表示什么含义?[在60 ℃时,100 g水中溶解110.0g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在60 ℃时,100 g水中最多可溶解110.0硝酸钾。

]要想很好的掌握溶解度,要了解固体溶解度的四个要素。

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溶解度(教学设计)

课题2《溶解度》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溶解度的涵义。

2.初步学习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列表法、作图法两种方法处理溶解度数据,了解溶解度变化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绘制和分析溶解度曲线,体验数据处理的过程,体会数据处理和表达在解决化学问题中的意义。

二、教学重点探究溶解度曲线三、教学难点溶解度概念的认识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坐标纸。

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引入2分钟我们知道物质的溶解能力和溶质、溶剂的种类有关,请大家根据如下数据,比较氯化钠和硝酸钾溶解能力。

学生根据幻灯片上的数据,进行思考、分析、首先得出方案1和2温度不同,不能进行比较,方案4温度和溶剂量都相同,可以比较溶解能力,方案3温度相同,但是溶剂量不同,但是可以通过计算,得出在40℃时100g水中可以溶解64g硝酸钾,溶解能力比氯化钠强。

培养学生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

新课讲授25分钟提出问题:比较10℃和40℃时硝酸钾的溶解能力,应怎么比较?讲解溶解度的含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单位g)。

例如: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是指在20℃时,100g水里溶解36g氯化钠达到饱和。

引导学生分析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的其他表述方式。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加深“一定温度”、“100g溶剂”、“达到饱和”、“单位是克”的印象。

学生思考,根据方案4和5中的数据,计算在等质量的水中最多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可以进行比较。

学生讨论氯化钠溶解度其他表述方式: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20℃时36g氯化钠溶于100g水中,得到饱和溶液;20℃时的氯化钠饱和溶液,每蒸发100g水,会析出36g氯化钠晶体等。

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研究基准问题。

通过讨论、辨析和运用溶解度概念表述的训练,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溶解度》这一课题属于化学课程标准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二级主题《水与常见溶液》中的内容。

在学习本课题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纯净物、混合物、水、溶液、饱和溶液等内容,这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本节课的学习将化学的研究由“质”转为“量”,又为后面学习溶质质量分数、酸、碱、盐做了铺垫,同时加深对质量守恒定律、金属的化学性质的理解,因而本课时在全册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时主要包括:固体溶解度、溶解度的大小、溶解度曲线、气体溶解度等内容。

通过上一课时的饱和溶液的形成过程,引出“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物质”一一溶解度概念,不断运用提问引导、视频观看、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等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使课堂氛围更加活跃,知识掌握更加容易。

二、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课外知识较为丰富,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乐于探究问题,勤于动手操作实验,通过前八个单元的培养,学生们喜欢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愿意将自己对问题的观点展示给同学们。

通过溶液、饱和溶液的学习,学生了解了溶液的组成和特征,明确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其相互转化。

这样通过“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不能无限制的溶解某物质”这一学生清楚的知识,观看硝酸钾溶于水的视频,引出本课时的知识,学生对知识转变也更轻松。

本课时通过一些生活中实验、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学生展示等环节,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的影响因素2、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对一些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3、清楚溶解度曲线的含义4、了解气体溶解度,能够运用知识解释温度、压强如何影响气体溶解度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看视频的方式,培养学生观看实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的方式,锻炼学生动手能力3、通过绘制、分析溶解度曲线,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归纳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发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2、培养学生建立由具体到一般认识事物的方法3、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2、正确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教学难点对溶解度曲线的理解三、教学过程组织学生上课1、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我们来检测一下:【课件展示】1、饱和溶液需要限定什么条件?【学生】思考问题学生回答: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深入质疑】为什么要限定温度?【学生】改变温度,就可能析出晶体或变成不饱和溶液【深入质疑】为什么强调一定量溶剂?【学生】溶剂改变可能析出晶体或变成不饱和溶液【深入质疑】如果我们要对比两种不同溶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需要限定哪些条件?【学生】温度和水的量【师】非常好,人为规定水的量为100g2、固体溶解度【提出问题】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是否可以无限制的溶解某固体物质?【学生】不能【过渡】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所能溶解某固体物质的质量有最大值,该状态即为饱和状态。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

《溶解度》第二课时教案课题2溶解度(第2课时)【核心素养】通过对溶解度概念及溶解度曲线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观看、分析及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目标】1.了解固体溶解度概念;2.认识溶解度曲线;3.通过观看,作图,分析,比较学习数据处理的两种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是关于溶解度概念和认识溶解度曲线的教学,重点在于培养学生观看,作图,分析,比较,以及数据处理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了解溶解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难点:探究过程中的观看与分析。

【课前预备】学生完成教师公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引入教师:第一,让我们来一起观赏一段视频。

那个地点是大美青海的旅行胜地——茶卡盐湖,那个地点盛产食盐和纯碱。

那个地点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们想明白这是什么缘故吗?(停顿一下)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就能从中找到答案。

教师: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差不多明白,一定条件下,固体物质不能无限制的溶解,也确实是溶解有限度的。

那个限度,化学上就叫做溶解度。

也确实是从定量的角度公平公平的比较一定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我们这节课,要紧研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第一请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大伙儿清晰了吗?板书:溶解度什么是固体溶解度呢?活动2【活动】【学做思一】了解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导学导做导思】(13分钟)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从36页第一自然段到探究前。

先摸索,再小组讨论,完成以下问题:板书一、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哪一小组来解决第一个问题?(1)你认为固体溶解度概念里哪些关键词,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学生回答:一定温度下;溶剂的质量为100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定温,100g的溶剂,饱和状态,单位:g,也确实是概念里的四要素)教师补充:假如不指明溶剂的情形下,那个地点的溶剂通常情形下指的是什么呢?(学生回答:指水),既然是质量,单位是什么呢?g。

同学们赞成他们小组的观点吗?看来同学们抓概念的关键词又快又准!这确实是溶解度概念的四要素。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二

课题2 溶解度 课时二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能力提升(1. 2. 3. 4. 5. 6.)
◆要点导航
◆基础达标(1.1 1.2 1.3 2.1 2.2 2.3 3.1)

课题二溶解度课件第2课时

课题二溶解度课件第2课时

(1)
等量的植物油
(2)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10ml水
10ml汽油
10ml水
10ml水
溶解性的大小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 关。且受温度等外界条件的影响。
一、物质的溶解性 (2) (1) 通常把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里的能 等量的植物油 较多的蔗糖 较少的熟石灰 力叫做溶解性。
10ml水
10ml汽油
练习: 0.01g
.
.
.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90
/
3、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 度
. .
硝 酸 钾
140
/
℃ 溶 解 度 /g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30 120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90 100
.
70 80
硼酸
温度/℃
60
度 溶 200 解 180 g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190
/
小结
3、面 对于曲线下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不饱和溶液; 曲线上部面积上的点: 依其数据配制的溶液为对应 温度时的饱和溶液,且溶质有 剩余。 如果要使不饱和溶液(曲线下 部的一点)变成对应温度下的饱 和溶液,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 法是向该溶液中添加溶质使之 到达曲线上;第二种方法是蒸发 一定量的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固体溶解度四要素:
①指明一定温度;
四 要
②溶剂的量为100 g; 素 缺
③必须达到饱和状态; 一
④单位为g。
不 可
通常是水
50℃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2.6g。这句 话如何理解?
温度 溶质质量 溶剂质量 溶液质量 50℃ 42.6g 100g 142.6g
含义: 在50℃时,100g水里最多能溶解42.6g氯化钾。 或 在50℃时,100g水里溶解42.6g氯化钾达到饱和。
思考:20℃时将某固态物质5g加入40g水中搅 拌,刚好达到饱和状态,求该物质在20℃的溶 解度。
解:该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为
5g 100g 12.5g 40g
答:该物质在20℃的溶解度为12.5g。
固体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溶质的质量 S= 溶剂的质量 100g
(S表示某温度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和 溶剂的质量指的是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溶解度的相对大小( 20℃)
难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 . .
0.01g 1g
10g
练习
①20 ℃时碳酸钙的溶解度是0.0013g,所以碳酸钙是_难__溶物质。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 g,则氯化钠属于( A ) A.易溶 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难溶物质
溶 200 解 度 190
不饱和溶液
增加溶质、蒸发溶剂、降低温度饱和溶液
增加溶剂 、升高温度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
【讨论】从溶解度曲线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固体物质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规律,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
可以查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
溶 200 解 度 190
例如 硝酸钾、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
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
例如熟石灰。
视频: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 度受温度影响情况
要使氯化钠从溶液中结晶析出,宜 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不宜采用降低温 度的方法,为什么?
因为氯化钠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 小,采用冷却氯化钠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只有少量氯化钠晶体从溶液中析出。
这可以说明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性相同吗?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 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 时所溶解的质量。
例如:
在20℃时,100 g水里最多能溶解36g 氯化钠(这时溶液达到饱和状态),我们就 说 20℃时,氯化钠在水里的溶解度是36g。
固体的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 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 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第九单元 溶液
课题2 溶解度
(第二课时)
仪陇县南图实验学校
探究新知
怎样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呢?应该控制哪些条件?
这样行吗?
氯化钠不行 硝酸钾
10 ℃
40 ℃
这样行吗?
不行
氯化钠 硝酸钾
20 ℃
20 ℃
这样行吗?
1克氯化钠 1克硝酸钾
不行 100克水
20 ℃
20 ℃
100克水能溶解1克氯化钠也能溶解1克硝酸钾,
人生最可怕的是早上起来发现自己还活 着,却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歌德
导入新知
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室温下, 20mL水中所能溶解氯化钠或硝酸钾都有一个最大值,这个最大质量 就是形成它的饱和溶液时所能溶解的质量。这说明,在一定温度下, 在一定量溶剂里溶质的溶解量有一定限度。化学上用溶解度表示这种 溶解的限度。
130
120
.
110

100 90
.酸
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80 70
.
60 50
. 40 . 30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溶 200 解 度 190
/
g 18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70
.
160
温 度0
/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g 180
170
160 150 140
. .
温 度0
/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g
【讨论】溶解度数据表(如上表) 和溶解度曲线(如右图)都可以表示 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二者有 什么区别?
【练习】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NaCl的溶解度为36.0g。( ×)
②20℃时,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 g 。( × )
③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 NaCl,
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 ( √ )
150 140
100 130
120

110
解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100

90
/g
80
溶解度曲线比溶解度数据表能更直观地 70
.
.

.酸

.
反映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关系,溶解 60
130
120
.
110

100 90
.酸

80 70
.
60 50
. 40 . 30 . .20
10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从溶解度曲线上获取的信息
点: 某物质在某一温度 下的溶解度。
线: 某物质溶解度受温 度的变化情况。
熟石灰的溶 解度曲线
【讨论】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有什么规律?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降温结晶法: 适用于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
蒸发溶剂结晶法: 适用范围: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无关。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讨论】不饱和溶液降温可以转化为饱和 溶液,饱和溶液升温可以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哪种物质要例外?为什么?
氢氧化钙要例外,因为氢氧化钙 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氢氧化钙【Ca(0H)2】要例外
g 180
/
170
(1)列表法:
160
150
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140
. .
温 度0
/ ℃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解 度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g
(2)坐标法(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曲线:以温度为横坐标,溶 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 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