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_溶解度课件_正式

合集下载

《溶解度》课件

《溶解度》课件

2 作用机理
因溶质的分子结构而异,如在某些情况下, 共轭溶剂能改变溶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使得溶质变得更容易溶解。
溶解度与晶体多形转化的关系
1 晶体多形
同一种化合物由于制备条件等因素可以产生 不同的晶体形态。
2 多形转化
随着温度、压力、溶度等条件的变化,晶体 多形状态也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其应用价 值。
浓度与溶解度的关系
定义
浓度表示溶质在单位溶剂或溶 液中的量。
影响
通常来说,浓度与溶解度成正 比关系。
检测方法
通过比较单位体积内溶质量的 浓度差,利用光度计、分光光 度计等实验装置来检测。
了解饱和溶解度和过饱和溶解度
饱和溶解度
指特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完全溶解的最 大量。
过饱和溶解度
指达到饱和状态后仍可以增加溶质量,但过饱和状 态不稳定,会形成沉淀。
定义
液体分成两层,无法混合的现象称为液-液相分离。
液液分离的条件
通常需要两种相互悬浮的液体,且不相混合,温度、浓度等影响因素也会直接影响该现象的 发生。
影响
可利用液-液相分离对不同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
共轭溶剂的作用及其对溶解度的影响
1 共轭溶剂
两种相互稳定的溶剂混合而成的共轭溶剂, 能显著地改变某些物质在溶液中的溶解性。
3 实际应用
溶解度对药物吸收、药效甚至环境保护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溶剂特性
• 溶剂极性 • 溶剂型态及物理化学特征 • 溶媒离子化程度
溶质特性
• 溶质粒子大小 • 溶质极性、分子间力及
晶体结构 • 溶质分子量
外界因素
• 温度 • 压力 • 其他添加剂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下册课题2《溶解度》-课件
2.把600C时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冷却到100C,有氯化 铵晶体析出,剩余溶液是:C A.浓溶液 B.稀溶液 C.饱和溶液 D.不饱和溶液 3、在一定温度下,向100克食盐饱和溶液中加入3克 食盐,充分搅拌后,溶液的质量为_1_0_0_克。
4、“在一定量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少量 硝酸钾固体,发现硝酸钾固体消失,则说 明原氯化钠溶液不饱和。”这句话是否正 确? 错误
问:“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 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所含溶
质多”这句话对不对? 错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
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 温度
二、溶解度
1、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思考:如何判断糖和食盐的溶解性?
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大吗? 不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较小吗?
5、浓溶液与稀溶液
在同量的溶液中,含溶质较多的溶液——浓溶液;
含溶质较少的溶液——稀溶液 不同的溶质: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也不一定是稀 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 溶液浓。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3)影响因素
(2)

一定温度 100g溶剂(一般指水)
温度
要 素
达到饱和
溶质、溶剂 本身的性质
单位: 克
讨论:
200c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这句话 的含义
温度 溶质的 质量
溶剂的 饱和溶液
质量
的质量
200c 31.6g
100g
131.6g

《溶解度》PPT课件

《溶解度》PPT课件


象。等溶液冷却后,又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现象
操作
现象
结论
加入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20mL水能完全溶解5g硝酸钾。
再加5g硝酸钾,搅拌。
烧杯中溶液底部有未 溶解的固体。
20mL水不能完全溶解 10g硝酸钾。
加热
未溶解的固体溶解了, 温度升高,硝酸钾溶解能
烧杯中形成无色溶液。
力增强。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则指明错误原因。 ③20℃时10克氯化钠可溶解在100克水里,故20℃时氯
化钠的溶解度是10克。 × 未指明溶液的状态是饱和
④20℃时36克食盐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饱和,故20℃
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 溶解度的单位是“克”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与溶质和溶 剂的性质有关。(物理性质)
比较固体物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最大量
温度 溶剂质量 达到饱和状态 溶解的溶质质量
溶解度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溶解度四要素
条件 —— 标准 —— 状态 ——
一定温度 100克溶剂 (水) 饱和溶液
单位 —— 溶质的质量(克)
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温度。
实验结论
物质的溶解是有限度的。增加溶剂的量,可将未溶物质 溶解。
实验9-6 在常温下,向盛有20mL水的烧杯中,加入
5g硝酸钾,搅拌;等溶解后,再
加5g硝酸钾,搅拌,观察现象。
点 击
当烧杯中硝酸钾固体有剩余而不


再溶解时,加热烧杯一段时间,

观察剩余固体有什么变化。然后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9.2溶解度课件----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
表示的意义
曲线上的点 某物质在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 点
两曲线的交点 两物质在该点对应温度下的溶解度相等
表示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以及溶解度随温 线
度变化的规律
曲线以上的区域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面
曲线以下的区域 表示对应温度下该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知识全解
气体的溶解度:在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 的气体体积。
谢谢观看
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NaCl 的饱和溶液在任何条件下都不能再溶解 NaCl B.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 NaCl 溶液中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 KNO3 溶液中加入 KNO3 晶体,溶液质量变大 D.加入某物质后不发生溶解的溶液一定是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再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全部溶解
温度升高后硝酸钾溶解能力升高
静置,冷却
硝酸钾有剩余 温度降低后硝酸钾溶解能力下降
(且剩余量较第二步多)
知识全解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关系 ①对于大多数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物质
②对于少数如氢氧化钙等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强的物质
知识全解
思考:如何判断某溶液是否饱和? 保持温度和溶剂的量不变,继续加入该溶质: 若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若不溶解,则说明原溶液是饱和溶液。Fra bibliotek知识全解
实验内容 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现象 硝酸钾全部溶解
在增加溶剂或分升析高温度的情况下, 3饱g和硝溶酸钾液能可全以部变溶成解不在饱10和m溶L 水液中
再加入 3 g 硝酸钾,搅拌
硝酸钾有剩余 6 g 硝酸钾不能全部溶解在10 mL 水中

课题2溶解度课件ppt.ppt

课题2溶解度课件ppt.ppt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5克硝酸钾 20ml水
操作
现象
硝酸钾溶液 有固体剩余
冷却
结论
结论
加入5克硝酸 钾,搅拌
再加入5克硝 酸钾,搅拌
……
溶解 部分溶解
加热
溶解
再加入5克硝 酸钾,搅拌
溶解
冷却 有晶体析出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饱和溶液
升高温度 能使饱和 溶液变成 不饱和溶 液。降低 温度能使 不饱和溶 液变成饱 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饱和 1.增加溶剂 2.升高温度 不饱和
溶液
3.蒸发溶剂 2.降低温度
溶液
1.增加溶质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1.把烧杯中80℃时硝酸钾饱和盛液冷却至室温,下列说法 错误的是(A)B A.烧杯中溶剂的质量不变 B.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减少 C.烧杯中硝酸钾的质量不变D. 烧坏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1.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
2.装有饱和溶液的瓶底,一定有这种溶质的固
体; 不一定,有可能刚好达到饱和. 3.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将其
中的溶液倒出一些; 依然是不饱和溶液.
4. 在同一温度下,同体积的某物质的饱和溶液,
一定会比另一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含有的溶质多;
认识到了贫困户贫困的根本原因,才 能开始 对症下 药,然 后药到 病除。 近年来 国家对 扶贫工 作高度 重视, 已经展 开了“ 精准扶 贫”项 目
三. 溶液的相互转化:

课题2_溶解度课件_正式

课题2_溶解度课件_正式

不同的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5、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创新P 87
二、固体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标准:100克溶剂
状态:饱和状态
注意:对于固体物质 来说改变溶剂的量不 会改变溶解度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 关系
(1)0.1克NaCl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
(2)1克NaCl继续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3)10克NaCl溶继续10克水,底部有固体物质,不能再溶解了 饱和溶液、浓溶液 (1)0.1克CaCl2溶于10克水,不能再溶解 饱和溶液、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溶解 度
温度
通过绘制、观察氯化钠溶解度曲线,你得到什么信息?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课题2 溶 解 度
课前练习: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 溶液的是( A.植物油 )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溶解度课件

溶解度课件

溶解性 20º C时的 溶解度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
>10g
1-10g
0.01-1g
<0.01g
例1:某物质在20º C的溶解度为21.5克,其含义是什么? 答:其含义是:在20º 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 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克。 或说:在20º 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 解21.5克。 例2: 在某温度时,400g水中最多能溶解X物质10g,则 X物质在该温度的溶解度是( A. 40g B.10g C. 5g
• • • • •
• • • • • • • •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碘酒中的溶质是酒精 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相互转化 C.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3.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g食盐,据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食盐的溶解度是36℃ B.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 C.食盐的溶解度是100克 D.食盐的溶解度是36℃ 4.小华用凉开水养鱼,不久鱼全死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元素 B.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原子 C.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水分子 D.凉开水中几乎不含氧气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什么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5gNaCl 5gNaCl 5gNaCl 20ml水 全部溶解 20ml水 部分溶解 2g固体
M溶液= 20+5=25 不饱和溶液
M溶液 20+5+3=28 饱和溶液
2、如何判断一种溶液是否饱和呢?
(1)溶液底部有未溶解完的物质,则该溶液是饱和溶液
课题2 溶 解 度
第一课时

溶解度课件

溶解度课件
1.什么是饱和溶液?
2.什么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 有哪些?
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 溶液叫做这种溶质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
种溶质,溶质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 种溶质不饱和溶液。
溶解度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 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
条件:在一定温度下
标准:在100克溶剂(水)中 状态:达到饱和状态
溶质质量:单位 克
反馈训练一: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在20ºC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3克食盐, 则食盐在20ºC时的溶解度为23克。
不正确, 因为没有指明温度。
4、在20ºC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 NaCl 36.5克,则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5克
正确。
反馈练习二
课本40-41页 第1、2、6、7、8题
反馈练习二提示
1、7、8题参考答案:
1.加入溶质硝酸钾 或 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 7.人体分泌的汗水,是氯化钠溶液,
因为溶有氯化钠,所以带咸味. 凉干,是将水分蒸发,所以有氯化钠 晶体析出。
8. 分别取少量样品,(实验)蒸发, (现象) 有固体析出的是(结论)稀氯化钾
溶液,没有固体析出的是蒸馏水。
测导电性大小等其它方法也可。
拓展提高:
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 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 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
D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 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 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 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2 溶 解 度
课前练习: 1.将少量下列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水中,充分搅拌后,属于
溶液的是(
A.植物油

B.泥沙 C.纯净的冰块 D.氯酸钾 )
2.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不饱和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
B.无色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D.溶液一定是固体溶于水形成的
物质能不能无限制地溶解在水中呢?
反映出的信息 P37 4 1.通过曲线可判定某温度下的溶解度。 2.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 度大小。 3.反映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绝大多数物质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P37 2 通过观察这两图可以知道有部分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 而增大,例如硝酸钾、氯化铵。 只有少数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 很少,例如氯化钠。也有极少数 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 少,例如熟石灰。
4、根据下列几种物质溶解度曲线图,得到的结论正确的 是( )
A.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采用蒸发结晶进行提纯 B.氢氧化钙饱和溶液降低温度后有晶体析出 C.80℃时,氯化钾与硫酸镁的溶解度相等 D.所有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或随温度的 降低而减小
5、将2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升温至80℃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B.溶液质量减少 C.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减少 D.溶液仍为饱和溶液

溶解度曲线的应用
分离含有NaCl和KNO3的混合物
方法: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操作步骤: 1、先将混合物配成高温下的饱和溶液, 再冷却,析出的晶体主要是 KNO3 2、过滤,主要得到KNO3晶体 3、蒸发滤液主要得到NaCl晶体。
1、 过滤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该两种物质在溶解性 方面,一种应 ,另一种应 ;用冷却结晶法分离两种固体的混合物,该两种物 质的溶解度一种 , 另一种应 。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溶 解200 度190 (180 克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硝酸铵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酸钾
.
硝酸钠
a
氯化铵 氯化钠 硼酸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氢氧化钙溶解度曲线
溶解度/g
温度/0C
溶解度变大
2.升高温度 结晶
饱和
2.升高温度
不饱和
溶液
2.降低温度 溶液 2.降低温度 溶解度变小
溶解度变小
升高温度
溶解度变大
饱和变成 不饱和
1、t℃时,欲使一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 溶液,分别采取下列措施:①降低温度,② 升高温度,③加水,④加入足量溶质。其中 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只有① B. 只有④ C. ①③ D. ②④ 2、加热盛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会看 到 有白色固体析出/溶液变浑浊
6、上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在t2℃时向盛有 100 g水的烧杯中先后加入w g甲 和w g乙(两种物质溶 解时互不影响),充分搅拌。将混合物的温度降低到t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B.温度降低到t1℃时,得到甲、乙的饱和溶液 C.温度降低到t1℃时,甲、乙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得 到甲、乙的不饱和溶液 D.t2℃时,甲物质的溶液为饱和溶液,乙物质的溶液为 不饱和溶液
气体的溶解度与温度、压强有关,温度 越高,溶解度越小;压强越大溶解度越 大。
3、气体溶解度
气体溶解度: 气体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溶 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 体积。 如:在00C时,氮气的溶解度为0.024。
即:在101KPa和温度为00C时,1体积水里最多 能溶解0.024体积氮气。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溶解度/g
36.5 36 35.5 35 34.5
0 10 20 30 40 50 60
温度/0C
氯化钠溶解度曲线
37.5 37
5、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
温度、溶质和溶剂的性质
创新P 87
二、固体溶解度
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 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注意:条件:一定温度
注意:对于固 标准:100克溶剂 体物质来说改 状态:饱和状态 变溶剂的量不 会改变溶解度 单位:克
某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为31.6克,其涵义是_______
A
B
C
D
待溶解后
再加5克氯化钠
5ml水
5克氯化钠
20ml水
加入5克氯化钠,搅 拌
氯化钠晶体溶解
氯化钠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再加入5克氯化钠,再加入5ml水,搅拌 搅拌
氯化钠晶体不再 溶解 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 续溶解最后消失
增加溶剂的量,能使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硝酸钠溶于水
5克硝酸钠
5克硝酸钠 5克硝酸钠
1、在30℃时,某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 溶液,怎样用实验方法证明它是饱和溶液还是不 饱和溶液?
2、A、B、C、D四个烧杯里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 同种溶剂,向四个烧杯加入某溶质,且固体溶质 质量依次减少(温度相同),充分溶解,(如下 图所示)回答下列各问(填序号)
A B (1)_____________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C (2)_____________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D (3)_____________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几种固体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克)
温度 (°C)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氯化钠 硝酸钾 氢氧化 钙 蔗糖
35.7 13.3
35.8 20.9
36.0 31.6
36.3 45.8
36.6 63.9
37.0 85.5
37.3
110.0
37.8
138
38.4 169
39.0 202
有固体剩余
冷却
操作
加入5克硝酸 钠,搅拌 再加入5克硝 酸钠,搅拌 …… 加热 再加入5克硝 酸钠,搅拌 冷却
现象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结论
物质的溶 解受温度 的影响
溶解
溶解 不溶解
answer
物质可以无限制的溶解在水中。但是, 如果在“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溶 剂”,则物质的溶解是有限的。
1、室温时,在各盛有10ml水的两个小烧杯中,分别缓 缓地加入氯化钠和硝酸钾的固体,边加入边搅拌,到烧 杯里有剩余固体,不能再溶解为止。这个实验说 明 。
3、结晶(分离混合物的方法)
热溶液 热的溶液冷却后,已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从溶液中以 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做冷却结晶。
加热蒸发溶液,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 一过程叫做蒸发结晶。
结晶后所得到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4、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 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1)0.1克NaCl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稀溶液 (2)1克NaCl继续溶于10克水,可以再溶解 不饱和溶液、浓溶液 (3)10克NaCl溶继续10克水,底部有固体物质,不能再溶解 了 饱和溶液、浓溶液 (1)0.1克CaCl2溶于10克水,不能再溶解 饱和溶液、稀溶液 相同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不同的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 饱和溶液。
39.8 246
0.185
0.176
0.165
0.153
0.141
0.128
0.116
0.106
0.094
0.085
0.077
179.2
190.5
203.9
219.5
238.1
260.4
287.3
320.4
362.1
415.7
487.2
从表中你能获取的信息有哪些:
2.溶解度曲线
用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用横坐标表示温度.
待溶解后
再加5克氯化钠
5ml水
5克氯化钠
20ml水
加入5克氯化钠,搅 拌
氯化钠晶体溶解
氯化钠溶液
操作
现象 结论
再加入5克氯化钠,再加入5ml水,搅拌 搅拌
氯化钠晶体不再 溶解 剩余的氯化钠晶体继 续溶解最后消失
物质溶解受溶剂的量的影响
硝酸钠溶于水
5克硝酸钠
5克硝酸钠 5克硝酸钠
20ml水
硝酸钠溶液
2、将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混合物用结晶法分离,对于滤液 (母液)来说, 下列说法能够成立的是( ) A.滤液中不含硝酸钾 B.滤液中不含氯化钠 C.滤液是硝酸钾不饱和溶液 D.滤液是硝酸钾饱和溶液
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 乙>丙 B.在t2℃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都会转化为不 饱和溶液 D.当乙的饱和溶液中混有少量丙时,可采用降温结晶 的方法析出丙
20℃
31.6g
100g
131.6g
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1 微溶 <1 难溶 <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