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溶解度(讲义及答案)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一、知识点睛溶解度(讲义)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1)定义在温度下,向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转化对大多数固体(除 Ca(OH)2 外)来说,温度越高,溶质的溶解性越强。

2.溶解度(1)固体的溶解度①定义:在一定下,某固态物质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②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ω)与溶解度(S)的关系:ω=SS +100 g×100%(2)气体的溶解度①定义:该气体的为101 kPa 和一定时,在水里溶解达到状态时的气体。

②压强越大,气体的溶解度;温度越高,气体的溶解度。

3.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数据表、溶解度曲线均可表示固体物质的随的变化情况。

(1)溶解度曲线中的点①曲线上的每一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对应的溶液必然是溶液。

②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曲线上方的点表示某物质在某温度下的溶液(有剩余的溶质)。

③交点表示两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

(2)溶解度曲线中的线①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越陡,该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如K NO3。

②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比较平,如N aCl。

③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曲线坡度下降,如C a(OH)2。

(3)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比较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②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下的溶解度大小。

③判断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方法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或减小)的物质,(或)温度,可将饱和溶液转化成不饱和溶液。

④确定结晶方法a.冷却热饱和溶液结晶(降温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物质。

b.蒸发溶剂结晶(蒸发结晶)适用于固体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_的物质。

二、精讲精练1.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一定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还可以溶解硝酸钾B.温度一定时,析出硝酸钾晶体的溶液一定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D.温度一定时,在食盐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蔗糖,蔗糖肯定不再溶解2.一定温度下,检验某物质的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最简单的方法是。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第2单元 课题2 第2课时 溶解度

9.(2021·南岗一模)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
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甲物质的溶解度是40g
B.t1℃时,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 至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一定会析出25g晶体
D.若t1为20℃,则甲、乙物质均为易溶物质
D.t2℃时,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掉等 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10.30℃时,100g水最多溶解某固体物质7g,则该物质属

(D )
A.易溶物质
B.可溶物质
C.微溶物质
D.无法确定
11.在t1℃时,20g水中最多溶解15gX物质,t2℃时,45gY 物质完全溶于60g水中达到饱和,X和Y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比
质量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上的任意一点表示
(D )
A.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溶剂中的质量
B.该物质在该温度时溶解在100g溶剂中的质量
C.该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D.该物质在该温度下,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
解的质量
3.佛山市三水健力宝生产的“魔水”驰名中外。“魔水” 内溶有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塞,“魔水”会自动喷 出。喝了“魔水”后常会打嗝,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压 强、温度有关。以下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3.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




4.溶解度曲线:




(1)利用溶解度曲线可查询某物质在__某__温__度___下的溶解度。 (2)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在__相__同__温__度___时溶 解度的大小。 (3)利用溶解度曲线可以比较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__温__度___ 影响的大小。

课题2溶解度(2)

课题2溶解度(2)

2.溶液饱和与否的判断及证明
3.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①加溶剂 ②一般升温
饱和溶液
不饱和溶液
①加溶质 ②蒸发溶剂 ③一般降温
4.结晶:
降温结晶
蒸发结晶
二、溶解度
1.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的能力
(2)影响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溶解性与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饱和 12
2
2.20℃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在20℃ 时,将20g食盐投入到50g水中,所得食盐 溶液的质量是( B) A.70g B.68g C.36g D.86g
3 . 20℃时,在盛有10g水的烧杯中加入3g某 物质,充分溶解后,还有1g剩余。 (1)所得溶液时该物质在20℃时的 饱和 _________ 溶液; (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其中,溶 质的质量为______g,溶剂的质量为_____g; (3)若温度不变,继续向烧杯中加入10g水, 所得溶液时该物质的_______溶液。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0.15 0.10/g/ Nhomakorabeag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氯化铵 氯化钾 氯化钠
硼酸
温度/℃
影响固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温度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难溶物质 微溶物质
可溶物质
易溶物质
20℃
0.01克
1克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作业

初中九年级化学课题2 溶解度(第一课时)作业

第九单元课题2溶解度(1)作业设计1.要想从食盐溶液中得到食盐晶体,宜采取的方法是()A.蒸发溶剂的方法B.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C.倒掉部分溶液的方法D.升高温度的方法【答案】A【质量水平】2.现有一接近饱和的溶液,下列方法中一定能使之成为饱和溶液的是()①蒸发溶剂,②增加溶质,③降低温度,④加热升温A.只有①②B.只有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A【质量水平】3.能证明某KCl溶液在20 ℃时已经达到饱和状态的方法是()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B.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10 ℃时,有KCl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质量不再改变【答案】D【质量水平】4.根据图所示实验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不能溶解其他溶质B .20 mL 水中溶解氯化钠的最大质量是定值C .加热后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增加D .加热后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质量水平】5.下列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的是( ) A .饱和石灰水降温B .饱和石灰水表面结了一层膜C .室温下的饱和硝酸钾溶液放进冰箱D .向饱和蔗糖水里加水 【答案】C 【质量水平】考点 必备知识 关键能力 solo 质量水平考查要求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溶液的特征 理解掌握B2 M L2 综合性 温度对物质溶解能力影响认识记忆B1 U L1 基础性 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认识记忆B1UL1基础性饱和溶液的判断理解掌握B2 M L2 综合性6.在研究物质溶解性的实验中,小明将5 g硝酸钾加入10 g水中,充分振荡后静置,现象如图甲所示。

(1)小明认为图甲试管中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判断的依据是。

(2)对该试管进行加热,得到如图乙所示的溶液,小明认为该溶液为不饱和溶液,请对小明的判断作出评价:。

(3)晓龙通过实验对该溶液是否饱和作出了正确判断,他的做法是。

课题2溶解度学习知识点,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课题2溶解度学习知识点,习题集及规范标准答案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解读: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

假设某温度下, 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 =剂质m m ×100g 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

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20℃时 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

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1)列表法(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面:①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完整版)溶解度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完整版)溶解度习题(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溶解度计算题1.要使溶解度增大采用的方法是()A.增加水B.增加C.不断搅拌D.升高温度2.下列物质中,随着温度的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的是()A.熟石灰B.食盐C.硝酸钾D.氮气3.在30℃时,50g水中最多溶解A物质5g,在60℃时50g水最多能溶解B物质10g则()A.A的溶解度比B大B.B的溶解度比A大C.二者的溶解度相等D.无法比较4.在20℃时,30g水最多溶解1.3g的某物质,则该物质为()A.难溶物质B.可溶物质C.微溶物质D.易溶物质5.20℃时,甲、乙两烧杯内依次放入饱和的溶液100g、200g,若各蒸发5g水,再恢复到20℃后,两杯中析出晶体质量为()A.甲>乙B.甲<乙C.甲=乙D.不一定6.不能影响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A.温度高低B.溶质、溶剂的量C.溶剂种类D.溶质种类7.将80℃的饱和溶液冷却至20℃,有晶体析出,此刻得到的溶液为20℃时的()A.饱和溶液B.不饱和溶液C.稀溶液D.浓溶液8.计算物质的溶解度时,该溶液一定是()A.浓溶液B.稀溶液C.饱和溶液D.不饱和溶液9.已知在60℃时,溶液加热蒸发水分后,得到晶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B.60℃时的溶解度为50gC.60℃时的溶解度为100g D.无法计算它的溶解度10.有t℃时浓度相同的两份溶液A和B,A为100g,B为80g,将其恒温蒸发20g水后,A刚好饱和,则关于B 溶液正确的说法是()A.也刚好是饱和溶液B.仍是不饱和溶液C.是饱和溶液,并有晶体析出D.有晶体析出剩余不饱和溶液11.要增大在水中的溶解度,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压降温B.加压升温C.减压降温D.减压升温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一定量的饱和溶液所含该溶质的量一定是该条件下的最大值B.所有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在温度一定时,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对于任何固体物质来说,用加热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它的浓溶液13.已知下列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其中属于可溶物质的是()A.为0.0013g B.食盐为36g C.熟石灰为0.17g D.为7.4g14.t℃时,某物质的溶液220g,蒸发去15g水后,析出晶体6g,又蒸发去10g水,析出6g晶体,再蒸去10g水又析出晶体的质量为()A.4g B.6g C.10g D.15g答案:1.D 2.A、D 3.D 4.B 5.C 6.B 7.A 8.C 9.D 10.C 11.A 12.A、C 13.D 14.B例析溶解度曲线试题[例1](江苏赛题)a、b、c 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

(完整版)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

(完整版)课题2溶解度知识点、习题及答案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定量的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灰⽔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定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解读:⼀、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

假设某温度下,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为S :100 :(S+100)。

S =剂质m m ×100g⼆、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

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盐的溶解度为36g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20℃时 KNO 3在⽔中、汽油中的溶解度相差很⼤,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

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 ,所以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法(1)列表法(2)曲线法:⽤横坐标表⽰温度,纵坐标表⽰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个点表⽰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两种溶质在同⼀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同。

线:曲线表⽰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变化的情况。

曲线变化幅度⼤,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曲线变化⽐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

课题2:溶解度

课题2:溶解度

【动动手】
NaCl KNO3
如上图,先向两支试管中各加入约5 mL水, 然后分别向两支试管中缓缓加入氯化钠和硝酸 钾固体,边加入边振荡,观察溶质能否在溶剂 中无限度的溶解。
一、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 里,不能再溶解某种物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 饱和溶液。
(1)20克A物质溶解在100克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 液,A的溶解度是20克。( × ) (2)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 (3) 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饱和溶液,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 ) × (4)20℃ ,20克A物质溶解在水中配成100克饱和 溶液,则 20℃ 时A的溶解度是20克。( × )
180 170 160 150 140 130 120 110 100 90 80 70 60 50
熟石灰的溶解度曲线:
硝 酸 铵 溶 0.20 解 度
/ g
/ g
0.15 0.10
0.05
硝 酸 钠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温度/℃
硝 酸 钾
讨论:
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202 246
/
140 130 120 110 100
(2)溶解度曲线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
0
. .
10 20
.
30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2、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在一定量的溶液里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多的是浓溶液,含溶质的量相对较少的是稀溶液。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知识点2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知识解读:一、对溶解度含义的理解:(1)20℃时NaCl 的溶液度为36g 含义:在20℃时,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36克NaCl 或在20℃时,NaCl 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 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克。

(2)通过溶解度可得该温度下该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

假设某温度下, 某溶质的溶解度为Sg ,则溶质、溶剂和溶液之间的质量比为S :100 :(S+100)。

S =剂质m m ×100g二、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1)内部因素:溶质、溶剂的性质。

如20℃时,KNO 3的溶解度为31.6g ,食盐的溶解度为36g , 造成溶解度不同的原因是两种溶质的性质不同。

20℃时 KNO 3在水中、汽油中的溶解 度相差很大,是由于溶剂的原因。

(2)外部因素:温度。

与溶剂量的多少没有关系,因为定义中已经规定了溶剂为100g ,所以固体 物质的溶解度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三、固体物质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1)列表法(2)曲线法:用横坐标表示温度,纵坐标表示溶解度,画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这种 曲线叫做溶解度曲线。

(3)溶解度曲线的意义点:①溶解度曲线上的每一个点表示该溶质在某温度下的溶解度,②两条曲线交叉点表示两种溶质在 同一温度下具有相同的溶解度,此时的溶液必然是饱和溶液,其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 同。

线:曲线表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情况。

曲线变化幅度大,说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 曲线变化比较平坦,说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小。

面:①在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②曲线及曲线上面所表示的溶液为饱和溶 液。

(4)溶解度曲线的变化规律A 、大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陡”,如硝酸钾B 、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表现在曲线“坡度”比较“平”,如NaClC 、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表现在曲线“坡度”下降,如Ca(OH)2 (5)溶解度曲线的应用①可以判断某种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②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溶解度的大小。

③判断溶液是否处于饱和状态④根据溶解度曲线可以确定怎样制得某温度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

⑤根据曲线的变化趋势,可设计混合物分离或提纯的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用蒸 发溶剂的方法提纯;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物质,用冷却执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

B(1)t 3℃时A 的溶解度为 80g(2)P 点的的含义 在该温度度时,A 和C 的溶解度相同(3)N 加入A 物质, 降温, 蒸发溶剂 的方法使它变为饱 和(4)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5)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6)从B的溶液中获取晶体,适宜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7)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克,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 无晶体析出的有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 A<C<B(8)除去A中的泥沙用过滤法;分离A与B(含量少)的混合物,用结晶法知识点3 气体物质的溶解度1、气体溶解度的定义: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时,气体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因素:内因:气体和水的性质。

外因:①温度(温度越高,气体溶解度越小)②压强(压强越大,气体溶解度越大)注意:单位是体积单位3、用气体溶解度的知识来解释现象A、夏天打开汽水瓶盖时,压强减小,气体的溶解度减小,会有大量气体涌出。

B、喝汽水后会打嗝,是因为汽水到胃中后,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减小。

4、混合物的分离(1)过滤法:分离可溶物 + 难溶物(2)结晶法:分离几种可溶性物质①概念:溶质从溶液中以晶体的形式析出的过程叫结晶。

析出晶体后的溶液叫母液。

②结晶的两种方法蒸发溶剂法(蒸发结晶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NaCl(海水晒盐)冷却热饱和溶液法(降温结晶法),一般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如KNO3 ③结晶的应用----海水晒盐原理:利用阳光和风力使水分蒸发,食盐结晶出来。

过程:海水---贮水池---蒸发池---结晶池食盐---氯化钠母液---多种化工产品此过程中,结晶后得到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但不一定是其他化工产品的饱和溶液。

1、能证明KNO3溶液在20℃时已达到饱和状态的叙述是( )A.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溶液始终是稳定的B.取少量该溶液,升温后无KNO3晶体析出C.取少量该溶液,降温到10℃时,有KNO3晶体析出D.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NO3晶体,晶体不再溶解2、下列对“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里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C.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D.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3、在一瓶不含晶体的NaCl饱和溶液中,当温度不变时,加入少量NaCl晶体,则( )A.溶液的质量增大B.晶体的质量不变C.晶体的质量增大D.晶体溶解一部分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向一瓶硝酸钾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硝酸钾晶体,晶体仍能全部溶解,对此,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原硝酸钾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加入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C.加入晶体后的溶液是饱和溶液D.加入晶体后,溶质的溶解度变大5、现有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都是饱和溶液,将它们的温度分别升高到t2℃时,甲溶液有晶体析出,而乙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晶体,下面能表示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的是( )A. B. C. D.6、右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仔细分析图中所示的内容,选出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A.M点表示在t1℃时,甲、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B.将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C.N点表示在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是饱和溶液,丙物质的溶液也是饱和溶液D.用等量的水在t2℃时配制得的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t1℃时,析出的晶体乙物质比甲物质多7、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最大B.乙物质的溶解度不随温度升降而变化C.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D.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8、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B的溶解度最大B.t2℃时,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D.可用增加溶剂的方法使接近饱和的B溶液变为饱和溶液9、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升高温度可使不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0、常温下,在两只各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使其充分溶解,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溶液是不饱和溶液B.常温下,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C.升高温度,剩余的甲固体一定能继续溶解D.乙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也可能是不饱和溶液11、要使即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12、要使常温下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A.降低温度B.蒸发部分溶剂后又恢复至常温C.加入少量硝酸钾固体D.加入蒸馏水13、已知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g,则下列情况下的溶液是饱和溶液的是( )A.20℃时,在100g水中加入40g NaClB.20℃时,在164g水中加入36g NaClC.20℃时,在200g NaCl溶液中含有36g NaClD.20℃时,在136g水中加入36g NaCl14、根据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20℃时,18gNH4C1晶体加入到50g水中,搅拌后将全部溶解,得到饱和溶液B.NaCl和NH4C1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C.将20℃时NH4Cl溶液降温到0℃,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减小了D.t℃时,NH4C1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15、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1)t2℃时,将60g A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g.(2)将接近饱和的A物质的水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_______(答出一种即可).16、右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回答:(1)t1℃时,100g水中加入100g 的a物质充分溶解后可以得到____g的a溶液.(2)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温度降至t1℃时,所得三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依次为___________.(填序号)(3)从图中你还能得到什么信息?(任填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17、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_;(2)从图中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任填一条)__________;(3)分析t1℃时,将10g乙物质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的溶液是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欲使t2℃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任填一种方法).第15题第16题第17题18、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C.将t3℃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19、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大于乙物质的溶解度B.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C.t2℃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D.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40g20、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1)t1℃时,甲的溶解度______乙的溶解度(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要使接近饱和的甲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只填一种);(3)甲、乙各Wg分别加入到两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在t3℃时所得乙溶液为 ______溶液(选填“饱和”或“不饱和”);若将温度都降低到t2℃,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B.20℃时,将6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若再加入100g水,会使溶液A的质量分数变小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第20题第21题22、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A.溶液由澄清变浑浊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溶液仍为饱和溶液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23、下列现象不可用温度与溶解度的关系解释的是( )A.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B.喝了汽水以后,常常会打嗝C.给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热,会变浑浊D.加热冷水,在沸腾前会有气泡冒出2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用热水配腌蛋的盐水,可加快食盐的溶解速率B.洗洁精清洗油污发生了乳化作用C.溶液中微粒的接触机会多,所以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比较快D.降温可使饱和的澄清石灰水结晶25、下列关于固体溶解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B.一定温度下,100克溶液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C.一定温度下,100克溶剂最多能溶解溶质的质量D.一定温度下,100克饱和溶液里所溶解溶质的质量26、下列关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叙述正确的是( )A.20℃时,100g水中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B.20℃时,70g水中正好溶解了30g某物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C.20℃时,某100g饱和溶液中有30g溶质,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D.20℃时,30g某物质需要100g水才能恰好完全溶解,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30g27、如图所示,甲、乙两试管中分别盛有硝酸钾、石灰水的饱和溶液,并都有少量固体存在.现向试管外盛水的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氢氧化钙固体全部溶解.则加入的物质是( )A.氢氧化钠B.硝酸铵C.浓硫酸D.氧化钙28、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②溶液中各部分都是均一稳定的;③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④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⑤任何条件下的溶液都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互溶时,量少的一定是溶质;⑦在溶液中进行的化学反应速率快;⑧食物里的养料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气体、液体、固体均可做溶质;⑩溶质在溶解时,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水合过程中放出热量.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④⑤⑥⑦⑧C.②④⑥⑦⑧⑩D.②④⑦⑧⑨⑩29、水中能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气体的条件是( )A.高压、低温B.高压、高温C.低压、低温D.低压、高温30、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饮料大多数是碳酸饮料,其中溶有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_____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还与_____有关.由此可见,有利于气体溶解的条件是_____温_____压.二氧化碳在深海中的溶解度比在通常状况下的水中的溶解度______(填大或小)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减少二氧化碳这种温室气体的排放,我们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写一种即可);31、在t℃时,某物质的A的溶液先恒温蒸发10g水,析出2g无水晶体,再恒温蒸发20g水,析出5g无水晶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时,原溶液是饱和溶液B.t℃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20gC.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25gD.t℃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30g恒温蒸发10g水恒温蒸发10g水再降温至50℃60℃的甲物质的溶液A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A1析出5g晶体,得溶液A2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A360℃的乙物质的溶液B 析出2g晶体,得溶液B1析出2g晶体,得溶液B2析出一定量晶体,得溶液B360℃的丙物质的溶液C 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1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2无晶体析出,得溶液C3A.若将A溶液一次性恒温蒸发20g水,则析出晶体5gB.若将B2溶液再恒温蒸发10g水,则析出的晶体质量大于2gC.C1、C2、C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同D.B1与B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2与C3也相同答案:【1】 AD 【2】 D 【3】 B 【4】 AB【5】D解:甲、乙两种物质在t1℃时是饱和溶液,将温度分别升高到t2℃,甲溶液有晶体析出,而乙溶液还可以继续溶解一些晶体,说明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而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分析题给的四个选项中符合我们刚才判断的曲线为D.【6】 AC解:A、在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曲线交于M点,说明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故A正确;B、由于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若把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低温度的方法,故B错误;C、由于溶解度曲线上及上方的点代表的都是某物质的饱和溶液,故C正确;D、由于甲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乙大,因此把等量的溶剂在t2℃时形成的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析出晶体甲应该比乙多,故D错误;【7】C【8】 B解:A、由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B>A=C,故A正确;B、由于在t2℃时,只有C的溶解度小于ag,A和B的溶解度都大于ag,因此取三种物质各a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只有C不会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B正确;C、由于A和B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因此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C溶液中不会有晶体析出,故C正确;D、无论是什么溶液,不可能通过增加溶剂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只能是溶液更不饱和,故D错误;【9】 B解:A、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公布而改变,故甲物质的溶解度不一定为60g.B、t℃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C、甲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升高温度溶解度变大,不饱和的甲溶液仍为不饱和溶液.D、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10】 D 【11】降温加溶质(蒸发溶剂)【12】 D 【13】 A【14】 AC解: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20℃时,NH4C1的溶解度大于36g,所以18gNH4C1溶于50g水中所得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所以错误.B、从图象可以很明显看出二者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的,所以选项正确.C、将20℃时NH4Cl溶液降温到0℃,溶液的溶质分数不一定减小,当将20℃时NH4Cl溶液为不饱和溶液时,降温到0℃时溶液如果仍为不饱和溶液,那么溶质的质量分数将不变.所以选项错误.D、由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时二者的溶解度相等,所以NH4C1饱和溶液和NaCl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所以选项正确.【15】 150 降低温度【16】120;b>a>c;t2℃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同(其它答案正确也得分).【17】(1)30g;(2)t1℃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3)不饱和、加水.【18】 B解:A 、在温度为t1℃时,图中乙物质曲线处于甲物质曲线上方,说明此时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本选项说法正确;B 、曲线图显示,在温度为t2℃时两曲线相交于一点,说明此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此时若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量相等所含溶质的量也就相等,但本选项的说法中没有说明饱和溶液质量是相等的,所以也就不能得出所含溶质质量相等的结论.本选项的说法不正确;C 、据图知: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减小.所以,随温度降低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都会因溶质溶解能力减小而析出晶体.本选项的说法正确;D 、曲线图显示,甲物质溶解度爱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冷却结晶时少量的乙物质仍溶解在溶液中没有析出.本选项说法正确.【19】D解:A 、由于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只有在高于t1℃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A 错误;B 、由图象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更明显一些,图象更陡,故B 错误;C 、由于不知两溶液是否饱和,故无法比较t2℃时,甲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故C 错误;D 、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通过图象可知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都是40g ,故D 正确;【20】小于 加入适量甲物质、降温或蒸发溶剂的方法, 饱和、等于【21】C解:A 、同一温度的饱和溶液,溶解度相同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该温度下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则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此选项错误.B 、该温度下甲乙的溶解度全是30g ,溶液A 在第一次加入到100g 水中时,含有未溶的溶质,再加水则溶质又会溶解30g ,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此选项错误. C 、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4040×100%=33.3%,故此选项正确. 故此答案正确.D 、因为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所以降温不能使饱和变成不饱和溶液,故此选项错误. 【22】B解:给饱和澄清石灰水加热.由于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故A 不合题意;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B 的说法是错误的.故B 符合题意;有溶质析出后的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故C 不合题意;由于溶液的溶解度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变小.故D 不符合题意.【23】A气体来说溶解度影响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温度;二是压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解:A 、打开汽水瓶盖,瓶内气压变小,会有大量气泡逸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B 、喝下汽水,气体的温度升高,二氧化碳的溶解度变小,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C、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给饱和的澄清石灰水加热,溶液会由于有溶质析出而变浑浊,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D、加热冷水使水的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在沸腾前气泡会冒出,是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24】D 【25】 C 【26】 D【27】B解:A、氢氧化钠溶于水要放出热量而时烧杯中的液体温度升高,故不能使氢氧化钙溶解,故A错误;B、硝酸铵溶于水吸热使溶液的温度降低,所以氢氧化钙会继续溶解,故B正确;C、浓硫酸溶于水后要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故C错误;D、氧化钙和水反应要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钙不能继续溶解,故D错误.【28】 D解:①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②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③溶液中溶剂不一定是水,可以是酒精、汽油等物质,例如碘酒中溶剂是酒精;④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例如氢氧化钠,有的吸收热量例如硝酸铵;⑤在外界条件不变时,溶液是稳定的;⑥两种液体混合时,不管量多少,只要有水,水就是溶剂;⑦反应物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就快,物质在溶液中能分散成很小的微粒接触面积大,反应速度快;⑧食物里的养料含的微粒大,不能被人体直接吸收,所以经消化变成溶液才能被吸收;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⑩溶质在溶解时,向水中扩散过程中吸收热量,与水分子形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的过程放出热量.【29】A解: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使水中能较多地溶解二氧化碳气体,需要增大二氧化碳气体的溶解度,可采用增大压强、降低温度的方法.【30】压强温度低高大,压强越大二氧化碳溶解度越大.种树;【31】C解: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析出晶体以后溶液就饱和了,比较两次蒸发可以发现,说明20克水和5克晶体组成的溶液是饱和溶液,设物质的溶解度是S.═得:S=25克∵从第二次蒸发水可以看出,每蒸发10克水,就会析出晶体2.5克;但是第一次蒸发掉10克水,就析出晶体2克,说明原来溶液不是饱和溶液,故A错误.【32】【33】AD解:A、开始恒温蒸发没有析出晶体说明原溶液不饱和,分两次各蒸发掉10g水时与一次蒸发2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是相同的,故此选项正确.B、因两次蒸发的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固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因此恒温蒸发水的质量相同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也会析出2g晶体,故此选项错误.C、变化过程中晶体未析出溶剂减小是浓缩过程,溶质的质量分数会升高,故此选项错误.D、对B来说因两次蒸发的10g水时析出的晶体质量相等,固原溶液是饱和溶液,变化后溶液还是此温度下的饱和状态,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C2变成C3溶液本身未发生变化,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改变,故此选项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