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调研大赛作品确定版)
市场调研大赛国奖报告

市场调研大赛国奖报告
《市场调研大赛国奖报告》
近日,市场调研大赛国奖揭晓,各参赛队伍激烈竞争,最终脱颖而出的优秀团队获得了国奖。
本次比赛吸引了众多参赛选手,他们展现出了专业的市场调研技能和创新的思维,为行业发展和市场营销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见解。
获得国奖的团队在比赛中展现出了突出的实力,他们通过多种调研方法和工具,深入挖掘了市场需求和消费者习惯,为企业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营销方案。
他们对市场调研领域有着深刻的理解,运用了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有效的调研手段,为企业提供了全面的市场分析和定位建议,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在评审专家的点评中,他们认为获奖团队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意和深刻的市场洞察力。
团队成员之间的合作默契,团队凝聚力和执行力也受到了专家们的高度评价。
他们的研究成果能够为企业解决实际的市场问题,对提升企业的市场影响力和销售业绩有着重要意义。
市场调研大赛国奖的获得不仅是团队努力的成果,更是对他们专业能力和市场洞察力的认可。
这不仅是对参赛团队的鼓励和支持,也是对整个市场调研行业的肯定和促进。
希望未来各参赛团队能继续努力,为市场调研行业发展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作品分析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作品分析市场调研大赛报告作品分析市场调研大赛报告作品分析是对市场调研大赛中的获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价的过程。
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可以了解该作品的调研方法和过程,评估其结论的有效性,并总结出有价值的经验和教训。
以下是对市场调研大赛报告作品分析的写作建议,以及可能涵盖的内容。
一、引言在引言部分,需要简要介绍报告作品的背景和目的。
描述该作品所选取的研究对象和问题,并概括作品的主要结论和价值。
建议在引言中写明作品的研究目标、意义和重要性。
提出调研问题和假设,说明作品的价值和创新之处。
二、调研方法在调研方法部分,需要详细说明作品所采用的调研方法和流程。
包括样本选择、数据采集和分析等关键步骤。
这部分内容是评价作品科学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建议在调研方法部分中,详细介绍作品所采用的调查问卷设计和面访技巧。
说明样本的选择方式和数据采集的具体方法,解释分析方法和工具的使用。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在调研结果与分析部分,需要对作品获得的调研结果进行详细的描述和分析。
通过统计数据、图表和文字说明,展示主要发现和结论。
对各项指标进行逐一分析,并解释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建议在调研结果与分析部分中,重点着重介绍作品所发现的市场机会、潜在风险和竞争态势。
通过对市场情况的准确解读和深入分析,评估作品的专业水平和分析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在结论与建议部分,需要对调研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根据调研发现的问题和商业机会,给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推进策略。
建议在结论与建议部分中,对作品的调研方法和分析过程进行评价,并指出创新之处和值得借鉴的地方。
总结调研的价值和意义,展望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五、教训和经验总结在教训和经验总结部分,可以对作品的不足进行反思和总结。
指出在调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和改进措施。
建议在教训和经验总结部分中,重点强调调研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全面性和深度、高效性和创新性的要求。
总结调研经验,为今后的市场调研工作提供指导。
市场调查大赛(修改版)

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市场调查大赛工作方案一、大赛目的1. 调动大学生参加课外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课外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的兴趣,为统计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3. 全面提升大学生调研、分析数据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4. 为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实践,提供一个良性平台。
二、大赛项目简介理论运用于实践是大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才干、锻炼能力、关注社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为营造我校理论运用于实践的良好氛围,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为他们展示才华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为树立一批优秀学生做榜样,宣传经济统计专业,我系启动了市场调查大赛。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不仅仅停留在定性方面,还要从定量方面对事物的本来面目及其内在规律性进行探索,从而建立更全面、更深入乃至更精确的认识与判断。
本次市场调查大赛主要面向我校大部分专业学生,让学生通过统计调查来认识学习、生活各个方面碰到或关心的问题。
主要从调查目的、调查方法、调查结果以及调查结论等方面,通过对统计数据的分析、处理等得出科学的结论,进而分析原因,提出对相关问题的改进及处理意见和对策。
三、大赛组织形式大赛采用统一命题的方式,分为准备、实施、比赛三个阶段,历时一个半月。
涉及内容包括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卷设计、实地调查、数据处理、调查报告撰写等全部内容。
届时按照各阶段的评分标准进行考核评审。
1.主办、承办单位主办单位:经济与金融系承办单位:经济与金融系经济统计学教研室2.项目负责人姓名、联系方式项目负责人:李丽萍(135********/681430)王恬(136********/614047)曹家勇(137********/661514)四、大赛时间和报名方式报名截止时间:2013年11月15日大赛时间:2013年12月17日(初定)报名方式:每个报名的参赛队必须在报名时按照规则确定本队参赛的选题,参赛的组别及队员、选题在竞赛开始后原则上不得更改。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要求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要求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要求写1000字,以下是一份范例: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一、引言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分析市场竞争、确定市场定位等重要工作之一。
本次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旨在通过调研手段和方法,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并提出相关建议。
二、调研方法和数据来源本次市场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方法,以获取全面的数据。
调研对象为我们的目标消费者群体,问卷调查通过网络和线下的方式进行,实地访谈则针对一些重要的行业专家和业内人士。
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三、市场需求分析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我们获得了关于市场需求的详细数据。
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功能、设计、品质、价格和服务等方面都有相应的需求。
分析数据后,我们发现产品的性能和质量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其次是价格和服务。
而产品的设计和外观也是一些消费者的关注点。
因此,企业需要在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注重提高产品性能和质量,并根据消费者的需求,灵活调整产品的设计和外观。
四、市场竞争分析市场竞争是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市场调研的一项重要内容。
通过调研,我们对市场上的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
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品牌形象、价格策略和市场份额等方面均被纳入研究。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他们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制定我们的市场竞争策略。
同时,通过与竞争对手的比较,我们还可以得出我们产品的差异化竞争点,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五、调研总结和建议根据市场调研的结果,我们总结了一些关键点,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首先,企业需要关注产品的性能和质量,这是消费者关注的重点。
其次,企业还需要关注产品的设计和外观,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求。
第三,企业需要关注产品的价格和服务,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并提供优质的售前和售后服务。
最后,企业需要注重市场竞争,了解竞争对手的优势和劣势,并以差异化竞争为目标,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
六、结论市场调研是企业了解市场的重要途径,通过调研可以获取关于市场需求和竞争情况的重要信息。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论文一、引言市场调研是一项重要的市场营销工具,它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某产品进行市场调研,并提供相应的市场分析和建议,以支持企业制定适当的市场策略。
二、调研背景我们选择了某公司的新产品“XX手机”进行市场调研。
该产品是一款智能手机,具有较高的技术配置和设计水平,而且价格相对合理。
我们希望通过市场调研来了解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竞争对手的现状,以制定相关的市场推广策略,促进产品的销售和市场份额的提升。
三、调研方法1.问卷调查: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通过面对面和在线的方式收集样本数据。
我们主要关注了消费者对“XX手机”的认知度、购买意愿以及对产品功能的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2.竞争对手调研:我们对市场上的其他智能手机产品进行了调研,了解了其技术配置、市场定位和价格等因素,以便对产品进行竞争优势的分析。
四、调研结果与分析1.消费者调研结果:根据我们的调研数据,大约80%的受访者表示对“XX手机”有一定的了解,其中有45%的受访者有意购买该产品。
在功能需求方面,消费者普遍希望“XX手机”拥有高像素的摄像头、大容量的电池以及流畅的操作系统等。
2.竞争对手分析:市场上已经存在众多的智能手机品牌和产品,其中一些知名品牌的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和忠诚度。
我们对主要竞争对手进行了分析,发现他们在技术配置、品牌形象和价格等方面与我们的产品有一定的差距。
五、市场推广策略建议根据我们的市场调研结果和竞争对手分析,我们提出以下市场推广策略建议:1.产品特点的突出:在市场推广中,我们应该突出“XX手机”的特点,例如高像素摄像头、大容量电池以及流畅的操作系统等,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
2.差异化营销:鉴于竞争对手的存在,我们应该通过差异化营销来突出产品的竞争优势,例如提供与众不同的设计样式、增加售后服务等。
3.定价优势:尽管市场上已经有了知名品牌的智能手机,但我们的产品可以通过合理的定价策略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篇1一、调查方案(1)调查目的:通过了解大学生的手机使用情况,为手机厂商和手机厂商提供参考,为大学生开发手机消费市场提供一些参考。
(二)调查对象:在校生(三)调查程序:1、设计调查问卷,明确调查方向和内容;2、进行网络聊天调查。
随机和各大学的学生相互聊天并让他们填写调查表;3、根据回收网络问卷进行分析,具体内容如下:(1)根据样本的购买场所、价格及牌子、月消费分布状况的均值、方差等分布的数字特征,推断大学生总体手机月消费分布的相应参数;(2)根据各个同学对手机功能的不同要求,对手机市场进行分析;二、问卷设计大学生手机使用情况调查问卷三、数据分析根据以上数据,我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学生手机市场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发展潜力巨大。
(一)根据学生手机市场份额分析(二)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作为一名学生,我对这个群体做了一些了解,分析了我们的共同特点,得出结论:手机市场要想抢占市场,应该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发产品或者进行有针对性的营销方式。
我们来分析一下学生群体的特点:1、学生消费群的普遍特点:1)没有经济收入;2)追逐时尚、崇尚个性化的独特风格和注重个性张扬;3)学生主要生活在集体生活中,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容易受到同学朋友的影响。
4)品牌意识强烈,喜爱产品;(三)学生消费者购买手机的准则和特点通过调查大学生购买手机主要考虑因素是时尚个性化款式、功能、价格、品牌等,这也成为学生购买手机的四个基本准则。
在调查中表明,大学生选择手机时最看重的是手机的外观设计,如形状、大小、厚薄、材料、颜色等,占65%;但大学生也并非一味追求外表漂亮,“内涵”也很重要,所以手机功能也占有一席之位,占50%;其次看重的是价格,而较少看重的是品牌,看来现在的大学生还是比较看重实际的。
市场调研大赛报告范文模板篇2为了更深入地了解本市居民家庭在酒类市场和餐饮市场的消费情况,特进行本次调查。
市场调研大赛优秀作品

市场调研大赛优秀作品
优秀作品一:
题目: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分析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以探索未来汽车市场的发展方向,为企业制定更加合理的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首先,我们进行了全面的市场调研,从消费者购买汽车的需求出发,深入了解了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以及消费者对汽车的期望和偏好。
同时,我们还考察了汽车市场的供应状况,包括汽车制造商的生产能力、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生产能力以及汽车销售商的经营能力等。
其次,我们还分析了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状况,包括汽车制造商的竞争优势、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竞争优势以及汽车销售商的竞争优势等。
最后,我们还分析了汽车市场的政策和法律环境,以及汽车市场的技术发展趋势等。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未来发展趋势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技术创新将成为汽车市场的主导力量,汽车行业将会持续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以满足消费者对汽车性能、安全性和舒适性的要求。
二是汽车市场将会进一步电子化,汽车行业将加快推进汽车软件及硬件的发展,以满足消费者对智能化汽车的需求。
三是汽车制造商将加快推进品牌多元化,以满足消费者对不同类型汽车的需求。
四是汽车行业将继续加强与政府的合作,以推动汽车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之,中国汽车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技术创新、电子化、品牌多元化和政府合作的共同发展。
市调大赛研究生组 获奖作品

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市场调查大赛作为一项重要的学科竞赛,旨在提升学生的市场分析、数据解读和商业策划能力。
研究生组的获奖作品往往代表了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应用。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一款在市调大赛研究生组中获得殊荣的作品,剖析其研究方法、成果及其对行业的启示。
标题: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解读:以XXX项目为例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市场调查与分析的需求愈发迫切。
在此背景下,市调大赛应运而生,为广大研究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
本次获奖作品聚焦于XXX行业,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展开深入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梳理,了解行业现状、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数据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考察等多种方式,收集了大量一手数据和二手数据。
3.数据分析:运用SPSS、Python等软件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出客观、可靠的结论。
4.模型构建:结合行业特点,构建市场预测模型,为企业制定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三、研究成果1.行业现状分析:通过调查,揭示了XXX行业的发展现状、市场竞争格局和行业痛点。
2.消费者需求研究:深入剖析消费者对XXX产品的需求,为企业产品创新和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3.市场预测:利用构建的模型,对XXX行业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参考。
4.发展战略建议:针对企业现状和行业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四、行业启示1.深入挖掘消费者需求:企业应关注消费者需求变化,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2.数据驱动决策:充分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精准营销和科学决策。
3.强化市场调研:企业应重视市场调研,为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战略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4.加强产业链合作:通过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作,实现资源整合,提高行业整体竞争力。
五、总结本次市调大赛研究生组获奖作品,以严谨的研究方法、详实的数据分析和具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为XXX行业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调查大赛基于隐形加班的市场调查报告兰州财经大学队:张克功杨虹洪麻国晟肖明花调查前景 (3)调查基本介绍 (3)调查结果数据分析 (3)基本信息分析 (3)对隐形加班的认知 (11)隐形加班的方式 (16)隐形加班的程度 (18)隐形加班的影响 (19)隐形加班的态度 (20)总结 (25)附件 (25)隐形加班调查报告一.前言:自从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逐渐与世界经济接轨。
中国在搭上世界这趟顺风车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加大了人们的工作强度。
随着网络普及的不断加深,各种社交软件不断便利和丰富我们的生活,当然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为它带来的一系列不便而焦虑。
近期,在上班族群体之间,出现了一个新词汇“隐形加班”,即上班族和网友吐槽休息时间被微信等社交工具侵蚀,用微信开会、布置任务、工作进度或其他话题,下班和周末也不例外,由于长时间处于接受信息、隐形加班的状态,许多上班族一直睡眠不好,而且时时处于焦虑状态。
为了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市民对它的认知度以及它所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问题,作为当代莘莘学子中的一员、本着对社会现状的深切关注,我们小组深入调查收集到一些数据,并以此数据为样本完成了这封关于隐形加班问题的调查分析报告。
也许我们的数据不够权威,也许我们的分析不够准确,但我们有自己的角度、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方法。
它代表我们自己的声音。
希望所有上班族和即将步入社会的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隐形加班,意识到自己的加班状况。
在利用网络便利的同时捍卫自己的休息时间,消除网络给我们带来的焦虑,还自己和家人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二.调查基本介绍:1、调查课题:网络时代的焦虑——“隐形加班”2、调查目的:了解隐形加班的普及度、大众对隐形加班的认知度以及隐形加班带来的影响,让大众认识到自己的隐形加班状况以采取措施来尽量消除它所带来的影响。
3、调查对象:上班族4、调查总体及方法:结合基于问卷星平台的网上调查和以市为例进行问卷的发放来收集数据。
网上调查我们利用QQ、微信等社交工具散布进行调查;对于问卷的发放我们选择在市的西关十字、街、省政府、东部等人群相对密集的区域随机发放。
5、调查精度:此次共发放问卷1020份,回收问卷1000份,其中拦截调查回收400份,占比40%,网络问卷回收600份,占比60%。
有效回收率是98.04% 。
6、调查程序:确定调查问题——设计调查方案——数据的采集——数据的审核、整理、录入——拟写调查报告三.调查结果数据分析:(一)、基本信息1.调查对象的性别构成:性别比例的饼状图性别频率分析表对于性别的调查,旨在探究隐形加班是否对不同性别的人群存在不同的影响。
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的调查中,受访者的性别比例为:男性占总体的57.7%,女性占42.3%;由于我们小组的课题为网络时代的隐形加班,被受访者限定于工作人群,考虑实地随机访问时不同性别被访者表现出的警惕性和配合度的不同,男性较于女性更为容易配合组员调查,以及不同性别的社会分工存在差异等客观因素,我们认为样本的性别比例构成较符合实际情况。
2.调查对象的年龄构成:年龄分布饼状图根据调查统计,接受此次调查的人群的年龄段比例是:18至35岁的占89.2%,35至45的占6.7%,45至55的占3.4%,55以上的占0.7%。
从该问题的调查结果来看18至35岁的被访者居多,55以上的比例最小,可能考虑到这个年龄段的人不太上网,参与调查的人数少也就在合理的围之了。
3.调查对象的城市分布:城市分布饼状图城市分布频率分析表. 实地纸质问卷的发放围为市区(三线城市),网络问卷则不限地区,根据我们得到的结果,参与调查的对象中,工作地为一线城市的有10.3%,二线城市有15.4%,三线城市的有61.9%,四线城市有6.6%,四线以外地区的有5.8%。
从结果分析,此次调查的样本相对集中于二、三线城市,但总体来看地区分布具备全面性。
4.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的状况分析学历分布饼状图学历频率分析表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参与调查者中,本科学历居多,为56.2%,其次为大专学历,为27.0%,中小学学历为9.7%,硕士及以上学历为7.1%。
说明本次调查的受访者的学历偏中上水平,反映了如今用人单位的要求,学历分布不均匀但全面,对本次网络时代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提供了很好的分析样本。
5.受访者工作的行业分布情况:工作性质分布饼状图工作性质频率分析表对于工作单位性质的调查旨在建立对不同性质工作单位的隐形加班分析的数据基础,分析隐形加班存在的广泛性以及程度、影响等是否以工作单位性质为区分。
数据显示,在政府机关及事业单位工作的占13.4%,在外资及合资企业的占7.8%,在国有企业工作的有15.7%,在民营企业工作的有26%,还有36.2%的参与者选了其他。
6 调查对象的职业分布:职业分布饼状图职业分布频率分析表我们考虑隐形加班布置者主要居于管理层,所以我们把选项设置为普通职工或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以及无固定职业者。
从调查数据看,参与者中普通职工最多,占了52.6%,其次为无固定职业者,有27.4%,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20.0%。
从社会实际情况出发,管理人员比例低于普通职工比例切合实际,而且观察样本分布,被隐形加班的对象人数较多,有利于分析隐形加班的广泛性以及认知度等问题。
7调查对象的工作年限的分布结构:工作年限分布饼状图在此次调查中,工作年限为2年以下的居多,占56.8%,其次为2~5年的,占22.3%,5~10年的占11.1%,10年以上的最少,占9,8%。
从调查的实际状况看,该数据是正常的,主要是因为工作年限5年一下的多为年轻人,从网络调查方面看,上网的多为年轻人,实地问卷发放看,年轻人周末爱出游,所以,参与调查的年轻人居多。
10年以上的占比例最少。
(二)隐形加班了解度分析:了解程度分布饼状了解程度频率分析表单独看这个调查群体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选择分析可以看出,对隐形加班一般了解以上的就有57.6%的比例,这说明,隐形加班的概念还是普遍被大家所熟知的,同时,也对隐形加班发生的普遍性变向地投了赞同票.1.不同特征群体对隐形加班的了解:性别与了解程度的交叉分析表做男女对隐形加班了解度的分析是为了看,隐形加班在男女不同性别之间存在性的差异,通过上图的描述统计,不太能十分清楚的看出男女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因此,我们做了卡方检验来检验这个问题,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出:不了解隐形加班的人占42.2%,其中男性占40.2%、女性占45.4%;很了解隐形加班的人12.7%,其中男性占15.1%、女性占9.5%.从卡方分析得出p值为0.022小于0.05拒绝原假设的结论,即不同性别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不同,他们在对隐形加班认知度的问题上存在不同的选择。
2.不同学历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分析学历分布的描述性统计量表方差分析表从上述方差分析结果来看,P值为0.000小于0.05拒绝原假设即不同学历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存在显著性的差异。
也就是不同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存在显著不同的选择。
从均值、方差上来看,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对隐形加班的了解度要高于其他学历的人。
3.隐形加班普及度分析:普及度饼状图可以看出有66.4%的比例存在隐形加班的现象,从这个数据看出隐形加班的现象已经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广泛地存在于社会当中。
并且也受到大家的广泛认识。
为了更好的知道哪些性别哪些职业存在隐形加班的情况更严重,我们做了关于性别与隐形加班经历的交叉分析。
隐形加班经历的只占到33.6%,其中,男性占32.3%,女性占35.5%,可以看出,大多数人还是存在隐形加班的,从卡方检验中得出,p值为0.295,大于0.05,接受原假设,即不同性别的人在隐形加班经历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工作性质与存在隐形加班状况的网络图从上面的图可以看出,外资企业和政府机关以及事业单位性质的人有隐形加班经历的比较少。
他们的工作时间还算固定,生活作息不太经受工作的干扰,其中民营企业的上班族普遍认为隐形加班的状况比较显著。
方差分析表工作性质的人隐形加班的状况不同。
隐形加班的情况很享受,无固定职业者就显得悠闲自在了,很明显,他们隐形加班的状况明显低于上面两种不同职位工作者的状况。
管理人员是隐形加班的布置者,而数据显示,普通职工与管理人员隐形加班的状况看似没有差别,我们做了方差分析,也证明了这个观点,两者不存在显著性的差异,这是为什么呢,我们认为布置者在给普通职工布置工作的时候,也同时存在隐形加班的现象,但是,虽然他们是身在高位,也有一定的工作指标来衡量他们的工作进度,所以出现与普通职工经历隐形加班状况相似的情况也是可以理解的。
同时也暴露出隐形加班的社会普遍性。
方差分析表Sum of Squares df Mean Square F Sig. Between Groups .993 3 .331 1.484 .217 Within Groups 221.998 995 .223Total 222.991 998同时,为了研究不同的工作年限的人在隐形加班上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我们做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P值0.217大于0.05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不同工作年限的上班族存在隐形加班经历的状况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三)隐形加班方式的分析:1.隐形加班的媒介与不同职业的分析交叉分析表可以看出居于前三位的方式是手机,QQ,微信。
首先,要说近年来,QQ,微信的普及几乎是每人必有的社交软件。
大部分企业或公司为了更好的和员工交流建立了QQ群,微信群等交流媒介,这也正好为加班布置者布置工作找到了有效的途径,这也正是网络时代特有的产物,也是网络时代带来的焦虑。
2.加班时间的聚集分析:隐形加班时间分布饼状图隐形加班时间频率分析表根据以上的频率分析,时间方式上加班频率分布如下:午饭时间隐形加班的比例是13.7%;晚饭时间隐形加班的比例是20.7%;睡觉前隐形加班的比利时22.2%,节假日隐形加班的比例是43.3%。
可以看出,节假日被隐形加班的比例是最高的,这个时候正是大家闲暇的时候,独自过着自己的时光,进行着自己的计划,完美的计划被突如其来的工作安排打扰,也是让大家不能容忍的。
3.变向支持隐形加班的方式的频率分析:变向隐形加班方式的频率分布表ResponsesPercent of CasesNPercent a报销话费390 24.6% 39.0% 提供工作场所wi-fi 覆盖 375 23.6% 37.5% 免费工作餐 441 27.8% 44.1% 其他382 24.1% 38.2% Total1588100.0%159.0%从上表可以看出,各企业或公司的管理者对变向支持隐形加班的方式的选择几乎没有差别,都接近25%。
(四)隐形加班程度的分析:隐形加班时长频率分析表FrequencyPercentValid PercentCumulativePercentValid 039 3.9 3.9 3.90~0.5 180 18.0 18.0 21.9 0.5~1 312 31.2 31.2 53.1 1~1.5 192 19.2 19.2 72.3 1.5~2 13.3 13.3 85.6 2个小时以上 144 14.4 14.4 100.0Total1000100.0100.0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0.5到1个小时的时间段加班的人数最多,这也代表了社会上大多数人每天加班的时长,如果将平均每天的加班时间给予报酬,按照每小时10元的工资来计隐形加班时长与性别的交叉分析表您的性别是Total男女朋友相聚时间没保障,打扰朋友之间的交流 数量 244 168 412 比例 42.3% 39.9%招致家人不满 数量 184 129 313 比例 31.9% 30.6% 留给自己的时间少 数量 321 268 589 比例 55.6% 63.7% 打乱自己的计划,影响情绪数量 319 280 599 比例 55.3%66.5% 时刻关注手机,怕漏掉重要信息,引起焦虑 数量 175 370 比例 33.8%41.6%其他数量 42 22 64 比例 7.3% 5.2% Total Count577421998根据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上班族们对隐形加班的影响大多归结在留给自己的时间少或者是打乱自己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