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2)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糖尿病几项检查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11 12
14.9 (12.0–17.5) 16.5 (13.3–19.3)
糖化血清蛋白?
糖化血清蛋白:反映测定前2周左右血糖的平均水平。
人体中的葡萄糖与血清蛋白的N-末端发生非酶促的糖基化
反应,其中90%与血清蛋白链内第189位赖氨酸结合,形成高 分子的酮胺结构,总称为糖化血清蛋白。 Gsp作为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在短期内得 到治疗效果的回馈。
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高于正常,刺激后曲
线上升迟缓,高峰在 2 小时或 3 小时,多数在 2 小 时达到高峰,其峰值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胰岛 素分泌相对不足,多见于非胰岛素依赖型肥胖者。 治疗:经严格控制饮食、增加运动、减轻体重或 服用降血糖药物,常可获得良好控制。
胰岛素释放相对不足型
空腹胰岛素水平略低于正常或稍高,刺激后呈迟
IGT病人长期随诊,最终约有1/3的人能恢复正常,
1 / 3的人仍为糖耐量受损, 1 / 3的人最终转为糖
尿病。
(3)糖尿病
空腹血糖≥7.0mmol/L;
峰时后延,常在1小时后出现;
120min 不能回复到正常水平,血糖值≥ 11.1mmol
/ L。
糖尿病诊断标准(ADA2017)
糖尿病患者胰岛素释放试验分型
1、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2、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3、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型
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型
为试验曲线呈低水平状态,表示胰岛功能衰竭或
遭到严重破坏,说明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见于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 。 治疗:需终身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分泌增多型
葡萄糖耐量实验
• 测定空腹血糖,并在服用75g的葡萄糖后, 于 30min 、 60min 、 120min 、 180min 测定血 糖。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ppt课件

放试验)。 ⑸ 儿童服葡萄糖按每公斤体重1.75g计算,总量不超过75g。
⑹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与血浆血糖无明显差别, 采血后应尽早测血糖,不要超过3时,否则血糖会降低。
⑺ 根据WHO糖耐量试验要求,葡萄糖应是75g无水葡萄糖 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
⑻ 由于受体内吸收等因素的影响糖耐量试验的结果重复性较差。
10% HbA1c 与 过去91 - 120天平均血糖水平 相关.
18
可编辑课件PPT
检测方法
阳离子交换法 放免法 免疫比浊法 免疫竞争抑制法
19
可编辑课件PPT
影响因素
血红蛋白分子病、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 怀孕等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糖化血红蛋白的 量降低; 肾功能不全、慢性酒精中毒等减慢HB的代谢, 使其寿命延长,从而使糖化血红蛋白的量增加。
4.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⑴ 见胰岛素释放试验。
⑵ 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禁用于对其成分过敏者和疑有肾上腺
腺瘤者,空腹血糖<7mmol/L时试验结果不好分析,胰高血
13
糖素刺激试验与75克葡萄糖法或馒头餐试验比较重复性好、
时间短和不受慢性高血糖的影响。
可编辑课件PPT
三、C肽释放试验
5.临床应用与分析:
阻断剂、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烟酸、利福平和 水杨酸等,试验前应停用3天以上,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
者不适于作糖耐量试验。
7
可编辑课件PPT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⑶ 病人无急性疾病和影响试验的慢性疾病,每天至少摄入 碳水化合物150g,3天以上。
⑷ 如已诊断糖尿病,可不作该试验(除非为作胰岛素或C肽释
典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⑹ 血糖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清与血浆血糖无明显差别, 采血后应尽早测血糖,不要超过3时,否则血糖会降低。
⑺ 根据WHO糖耐量试验要求,葡萄糖应是75g无水葡萄糖 或82.5g含一分子水的葡萄糖。
⑻ 由于受体内吸收等因素的影响糖耐量试验的结果重复性较差。
10% HbA1c 与 过去91 - 120天平均血糖水平 相关.
18
可编辑课件PPT
检测方法
阳离子交换法 放免法 免疫比浊法 免疫竞争抑制法
19
可编辑课件PPT
影响因素
血红蛋白分子病、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 怀孕等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糖化血红蛋白的 量降低; 肾功能不全、慢性酒精中毒等减慢HB的代谢, 使其寿命延长,从而使糖化血红蛋白的量增加。
4.注意事项和影响因素:
⑴ 见胰岛素释放试验。
⑵ 胰高血糖素刺激试验禁用于对其成分过敏者和疑有肾上腺
腺瘤者,空腹血糖<7mmol/L时试验结果不好分析,胰高血
13
糖素刺激试验与75克葡萄糖法或馒头餐试验比较重复性好、
时间短和不受慢性高血糖的影响。
可编辑课件PPT
三、C肽释放试验
5.临床应用与分析:
阻断剂、口服避孕药、甲状腺激素、烟酸、利福平和 水杨酸等,试验前应停用3天以上,正在服用糖皮质激素
者不适于作糖耐量试验。
7
可编辑课件PPT
一、口服葡萄糖糖耐量试验(OGTT)
⑶ 病人无急性疾病和影响试验的慢性疾病,每天至少摄入 碳水化合物150g,3天以上。
⑷ 如已诊断糖尿病,可不作该试验(除非为作胰岛素或C肽释
典型1型糖尿病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
糖尿病相关的检验指标PPT课件

3
患病率增加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
活动少
肥胖人增多
高热量饮食
4
特点
常见病 终身疾病 可控制的疾病 自我管理的疾病 不断变化的疾病
5
糖尿病相关的检验指标有:
1.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2. 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 3. 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GHb); 4.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和尿酮体、β-羟丁酸等。
7.0
11.1
16
空腹血糖 mmol/L
7.0
6.1
DM IFG
NGT
IGT 7.8 11.1 75 g OGT17T
2h 血糖(mmol/L)
2. 糖尿病的分型指标
18
确诊为糖尿病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所患糖尿病 的类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9
1997年ADA提出糖尿病的分类标准 1998年WHO报告
(一) 1型糖尿病 (二) 2型糖尿病 (三) 妊娠糖尿病 (四) 特殊类型糖尿病
20
(一)1 型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 1 )
主要指由于胰岛细胞 破坏而导致内源胰岛素或C 肽水平绝对缺乏。
21
发病机制
特发性(原因未明) 1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没有自
身免疫反应的证据。罕见,遗传 性状强,与HLA无关联。
这些指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6
糖尿病相关的监测指标
1.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2. 糖尿病的分型指标 3. 糖尿病的疗效监测指标 4.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指标
7
1.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8
1997年ADA 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8年WHO咨询委员会报告此标准
患病率增加的原因
人口老龄化
活动少
肥胖人增多
高热量饮食
4
特点
常见病 终身疾病 可控制的疾病 自我管理的疾病 不断变化的疾病
5
糖尿病相关的检验指标有:
1. 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或糖耐量试验; 2. 胰岛素和C肽释放试验; 3. 糖化血清蛋白(GSP)、糖化血红蛋白(GHb); 4.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和尿酮体、β-羟丁酸等。
7.0
11.1
16
空腹血糖 mmol/L
7.0
6.1
DM IFG
NGT
IGT 7.8 11.1 75 g OGT17T
2h 血糖(mmol/L)
2. 糖尿病的分型指标
18
确诊为糖尿病之后,需要进一步确定所患糖尿病 的类型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19
1997年ADA提出糖尿病的分类标准 1998年WHO报告
(一) 1型糖尿病 (二) 2型糖尿病 (三) 妊娠糖尿病 (四) 特殊类型糖尿病
20
(一)1 型糖尿病
( Diabetes mellitus 1 )
主要指由于胰岛细胞 破坏而导致内源胰岛素或C 肽水平绝对缺乏。
21
发病机制
特发性(原因未明) 1型糖尿病临床特点,没有自
身免疫反应的证据。罕见,遗传 性状强,与HLA无关联。
这些指标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人群。
6
糖尿病相关的监测指标
1.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2. 糖尿病的分型指标 3. 糖尿病的疗效监测指标 4. 糖尿病并发症的监测指标
7
1. 糖尿病的诊断指标
8
1997年ADA 提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1998年WHO咨询委员会报告此标准
糖尿病相关实验室指标解读【共42张PPT】

Capillary blood glucose
3% (参考DCCT)
一些临床少见的情况(如进展迅速的1型糖尿病),HbA1c可能无法“赶上”急性血糖变化的速度,应根据症状及血糖来诊断糖尿病,尽管其
HbA1c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水平;
HbA1c值相同不等于全天血糖谱相同
Patient A
HbA1c
6.5%
血糖控制率低
超过50%~70%的患者血糖控制不满意, 长期获得良好控制(HbA1c≤6.5 %-7.0%) 的比例不到30%。
原因:患者障碍 医生的障碍 胰岛素使用率低
IDMPS 2006 T2DM
全球基线数据 – 2007 EASD 壁报交流
血糖控制现状
血压、血脂控制现状
仅三分之一患者血糖(HbA1c<7%) 血糖、血脂、血压三项达标者仅1.7%(68/3991)
几点注意
全血中含红细胞,红细胞葡萄糖含量低, 而且吸收利用葡萄糖
毛细血管血糖近似全血
各类血糖的比较
动脉血糖>静脉血糖 全血血糖<血浆血糖 血流通畅的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 毛细血管全血血糖<静脉血浆血糖,空腹
状态下差别大,餐后状态下差别小 血清血糖<血浆血糖(里面有蛋白)
临床指南
影响因素
➢ 血红蛋白分子病、地中海贫血、溶血性贫血、怀孕等 红细胞寿命缩短,从而糖化血红蛋白的量降低;
➢ 肾功能不全、慢性酒精中毒等减慢HB的代谢,使其寿
命延长,从而使糖化血红蛋白的量增加。
HbA1c升高伴并发症的风险增加
每1000患者年的发生数
Incidence per 1,000 patient years
Contribution (%)
2型糖尿病空腹和餐后血糖对A1C 的影 响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课件

College of American Pathologist, 1999 data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PLC-ESI
CVs: HbA1c CV 4.09% 2.0% 5.37% 1.2% 7.91% 2.5%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PLC-CE
CVs: HbA1c CV 3.86% 1.92% 6.36% 1.58% 12.0% 1.62%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适应证: 胃切除后 胃空肠吻合术后 吸收不良综合征 评价葡萄糖利用的临床研究手段 方法: 静脉注射50%葡萄糖,0.5g/kg, 2-2min注完 每5min取血测血糖,共60min(12次) 公式:K = 0.69 / T ½ ×100 正常人K≥1.2, 糖尿病<0.9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bA1c与微血管并发症
FPG 2hPG HbA1c
Diabetes Care 1997, 20: 1183
FPG(mg/dL) 42- 87- 90- 93- 96- 98- 101- 104- 109- 120- 2hPG (mg/dL) 34- 75- 86- 94- 102- 112- 120- 133- 154- 195- HbA1c(%) 3.3- 4.9- 5.1- 5.2- 5.4- 5.5- 5.6- 5.7- 5.8- 6.2-
实验室检查
尿糖测定 血糖测定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自身抗体测定 其它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Diabetes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尿糖测定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PLC-ESI
CVs: HbA1c CV 4.09% 2.0% 5.37% 1.2% 7.91% 2.5%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PLC-CE
CVs: HbA1c CV 3.86% 1.92% 6.36% 1.58% 12.0% 1.62%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
适应证: 胃切除后 胃空肠吻合术后 吸收不良综合征 评价葡萄糖利用的临床研究手段 方法: 静脉注射50%葡萄糖,0.5g/kg, 2-2min注完 每5min取血测血糖,共60min(12次) 公式:K = 0.69 / T ½ ×100 正常人K≥1.2, 糖尿病<0.9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HbA1c与微血管并发症
FPG 2hPG HbA1c
Diabetes Care 1997, 20: 1183
FPG(mg/dL) 42- 87- 90- 93- 96- 98- 101- 104- 109- 120- 2hPG (mg/dL) 34- 75- 86- 94- 102- 112- 120- 133- 154- 195- HbA1c(%) 3.3- 4.9- 5.1- 5.2- 5.4- 5.5- 5.6- 5.7- 5.8- 6.2-
实验室检查
尿糖测定 血糖测定 葡萄糖耐量试验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血浆胰岛素和C-肽测定 自身抗体测定 其它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尿糖测定
尿糖阳性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线索 Diabetes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
*
尿糖测定
糖尿病实验室检查--课件

Lee KF, et al. Acta Diabetol,2002,39(1):35-39.
·血红蛋白的乙酰化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斯匹林可导致结果假性增高。
·红细胞寿命的改变(溶贫,失血或输血时,结果降低 缺铁性贫血,再障,脾切除术时,结果增高)
Kutter D, et al. Clin Lab,2006,52(9):477-481.
目标:
·根据分子结构明确定义HbA1c ·制备高纯度标准物质
·研发国际统一公认、特异性测定HbA1c 的参考方法
建文国际实验室网络 PPT课件
25
全球HbA1c 标准化行动
● 根据分子结构明确定义HbA1c 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形成稳定的结合产物。
制备高纯度标准物质
高纯血液制品IRMM/IFCC 466 HbA1c(>98.5% HbA1c ) 和 IRMM/IFCC 467 HbA10(> 99.5% HbA10) 原级标准物质。
PPT 课件
29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HbA,,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
HbAic<6.5%
PPT 课件
30
Investigation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PPT 课件
31
胰岛素的分泌时相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 β细胞接受葡
19
HbA1c 检测的影响因素
● 血红蛋白的变异 对检测的干扰呈方法和仪器依赖性 临床上常见的变异体为HbF、HbS 和HbC HbF: β- 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患者体内HbF增高。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法不受 干扰,而对免疫法影响大。
·血红蛋白的乙酰化
长期或大剂量服用阿斯匹林可导致结果假性增高。
·红细胞寿命的改变(溶贫,失血或输血时,结果降低 缺铁性贫血,再障,脾切除术时,结果增高)
Kutter D, et al. Clin Lab,2006,52(9):477-481.
目标:
·根据分子结构明确定义HbA1c ·制备高纯度标准物质
·研发国际统一公认、特异性测定HbA1c 的参考方法
建文国际实验室网络 PPT课件
25
全球HbA1c 标准化行动
● 根据分子结构明确定义HbA1c 葡萄糖与血红蛋白β链N末端缬氨酸形成稳定的结合产物。
制备高纯度标准物质
高纯血液制品IRMM/IFCC 466 HbA1c(>98.5% HbA1c ) 和 IRMM/IFCC 467 HbA10(> 99.5% HbA10) 原级标准物质。
PPT 课件
29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
●HbA,,是评价血糖控制的金标准
●血糖控制的理想目标:
HbAic<6.5%
PPT 课件
30
Investigation
●葡萄糖耐量试验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
●胰岛素释放试验 ·C肽释放试验
PPT 课件
31
胰岛素的分泌时相
第一时相:快速分泌相 β细胞接受葡
19
HbA1c 检测的影响因素
● 血红蛋白的变异 对检测的干扰呈方法和仪器依赖性 临床上常见的变异体为HbF、HbS 和HbC HbF: β- 地中海贫血和镰状细胞病患者体内HbF增高。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法不受 干扰,而对免疫法影响大。
糖尿病的实验室检查PPT课件

急性严重代谢紊乱时:酮体、电解质、酸 碱平衡
其他辅助检查:心、肝、肾、脑、眼科、 神经系统
ICA、IAA、GAD65抗体及IA-2抗体的联合 检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1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源自达到糖尿病 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 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 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
• 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 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 ,须在应激过后复查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Bedtime plasma glucose
110–150 6.0–8.3 NA NA
NA NA
NA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 26:S33–S50.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2; 25:S35–S49.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Endocrine Pract 2002; 8 (Suppl. 1):40–82. 4 European Diabetes Policy Group.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05.
•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
及食物摄入量 • 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
内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9
口服OGTT试验
• 早餐空腹取血(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后于5分 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 克(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其他辅助检查:心、肝、肾、脑、眼科、 神经系统
ICA、IAA、GAD65抗体及IA-2抗体的联合 检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11
糖尿病诊断注意点
• 在无高血糖危象时,一次血糖源自达到糖尿病 诊断标准者必须在另一日按诊断标准内三个 标准之一 复测核实。如复测未达糖尿病诊 断标准,则需在随防中复查明确
• 急性感染、创伤、循环或其他应激情况下可 出现暂时血糖增高,不能依此诊断为糖尿病 ,须在应激过后复查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Bedtime plasma glucose
110–150 6.0–8.3 NA NA
NA NA
NA
1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3; 26:S33–S50. 2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2002; 25:S35–S49. 3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ists. Endocrine Pract 2002; 8 (Suppl. 1):40–82. 4 European Diabetes Policy Group.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2005.
• 空腹指至少8小时内无任何热量摄入 • 任意时间指一日内任何时间,无论上次进餐时间
及食物摄入量 • OGTT是指以75克无水葡萄糖为负荷量,溶于水
内口服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
9
口服OGTT试验
• 早餐空腹取血(空腹8-14小时后),取血后于5分 钟内服完溶于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 克(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5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Pratley RE et al. Diabetologia 44:929-945; 2001
胰岛素峰值与基础值的比值
➢ 正常人在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可比基础值升高6 倍,甚至升高8倍。
➢ 如果受测试者在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仅仅升高5 倍或者升高不足5倍,可能已有胰岛β细胞功能 损害。
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2) 优秀课件
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 血糖测定:血浆、毛细血管血葡萄糖 • 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 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 • 糖化白蛋白(果糖胺)测定 • 血清酮体 • 尿液分析 • 葡萄糖钳夹实验 • 稳态评估模型(HOMA)
非DM肥胖者 T2DM肥胖者 正常人
50
︶
0 15 30 45 60
口服100g葡萄糖
T1DM
90 时间120Fra bibliotek150
180 min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04,1425
正常人及T2DM病人OGTT时胰岛素分泌 及血糖比较
2型糖尿病 正常人
360
血浆胰岛素
20
血浆血糖
240
15
120
10
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一、血糖测定: 血浆葡萄糖测定——方法及参考值
• 确定诊断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 值为准1 。 • 正常参考值(空腹):
•儿童:3.3~5.6mmol/L(60~100mg/dl) • 成人:4.1~5.9 mmol/L(74~106mg/dl)
Sacks DB, et al.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chemistry 2002,48(3):436-472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77
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可由病人自测血糖,快速得出结果调整治疗,在 糖尿病治疗监测中起重要作用
测定原理一般为葡萄糖氧化酶比色反应 毛细血管全血糖用血量少,产生误差机会更多
血内有干扰物质,如血脂很高,血呈油状,会使比色 光反射出错。
血糖太高或太低易出误差(不在2─33mmol/L范围) 其他原因:未清洁维护、未及时校正试纸代码、血滴
过少或挤手指太用力、电磁干扰、缺氧环境
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浆/血清糖的区别
血浆与全血不同:
贫血者毛细血管全血糖偏高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或高原地区则偏低
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不同:
空腹8小时以上时血糖值无大差异 进食后动脉及毛细血管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约
高8%
毛细血管全血糖适用于血糖控制指标监测, 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方法
早晨空腹8-14小时后取血,5分钟内服完溶于 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克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在30、60、120、180分钟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
用于诊断可仅取空腹及2小时血
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血糖控 制的指标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版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注意事项
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 试验前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3~7天:
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妥英 钠、烟酸
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烈运 动,无需卧床
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作OGTT
二、血浆胰岛素与C肽水平测定
血浆胰岛素测定:
临床应用:
胰岛素诊断和分型 胰岛素分泌肿瘤诊断 粗略评估β细胞功能
正常参考值:
空腹5-25uU/mL(mU/L) 负荷后增加6-8倍
C肽比胰岛素测定更好地反映胰岛素分泌能力
3
二肽连接 1
1
2
1
1
A链
C肽
赖氨酸
1
精氨酸
二肽连接
3 0
B链
几乎无活性 与胰岛素等分子释放 不被肝、肾组织中的酶灭活,不被外周组织利用 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抗体与C肽无交叉免疫反应
血浆葡萄糖测定——测定时间和频率
• 门诊患者:早晨空腹和早餐后2h血糖(服药或应用 胰岛素照常,不必停用) • 2型糖尿病稳定期患者:3~7日重复检查 • 住院调控血糖的患者:可进行三餐前和临睡前测定, 也可加测早、午餐后2h及次晨3点血糖 • 急性失代偿的患者:酌情增加血糖检查次数,如每 1~2h测定1次
IVGTT: 2型糖尿病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障碍
血浆胰岛素 (µU/ml) 血浆胰岛素 (µU/ml)
120
葡萄糖
100 20g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237
IVGTT: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
静脉2葡萄糖负荷后10min内胰岛素分泌量
检测指标:
0~10min内胰岛素比基础水平增长的相对面积 达到胰岛素早期最大值的时间 早期胰岛素反应某一时间的绝对值
峰值:
正常人:250~300 mU/L IGT:约200 mU/L DM:常低于50 mU/L
举例(T2DM):
F
60’ 120’ 180’
血糖(mmol/L) 9.4 15.2
12.5 9.2
胰岛素(uIU/mL) 6.1
12.5
15.9 10.3
四、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可消除消化道因素的影响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剂量按0.5g/kg,2~3min 注完。
以开始注射至注完之间的任何时间为零点,于0、 1、3、5、8、10、20、30、40、60、90、120分钟 测血糖、胰岛素和/或C肽。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版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参考值
正常上限值:
空腹:5.6mmol/L (100mg/dl)
餐后2h:7.8mmol/L (140mg/dl)
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不同人群血浆胰岛素分泌曲线特征
μu / ml
250
血 浆 200 胰 岛 素 150 浓 度 ︵ 100
5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糖摄入后时间(分钟)
Pratley RE et al. Diabetologia 44:929-945; 2001
胰岛素峰值与基础值的比值
➢ 正常人在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可比基础值升高6 倍,甚至升高8倍。
➢ 如果受测试者在糖负荷后,胰岛素水平仅仅升高5 倍或者升高不足5倍,可能已有胰岛β细胞功能 损害。
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2) 优秀课件
糖尿病常用实验室检查指标
• 血糖测定:血浆、毛细血管血葡萄糖 • 血浆胰岛素和C肽水平测定 •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 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 糖化血红蛋白(GHb)测定 • 糖化白蛋白(果糖胺)测定 • 血清酮体 • 尿液分析 • 葡萄糖钳夹实验 • 稳态评估模型(HOMA)
非DM肥胖者 T2DM肥胖者 正常人
50
︶
0 15 30 45 60
口服100g葡萄糖
T1DM
90 时间120Fra bibliotek150
180 min
廖二元等.《内分泌学》,2004,1425
正常人及T2DM病人OGTT时胰岛素分泌 及血糖比较
2型糖尿病 正常人
360
血浆胰岛素
20
血浆血糖
240
15
120
10
0 –60 0 60 120 180 240 300
一、血糖测定: 血浆葡萄糖测定——方法及参考值
• 确定诊断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以静脉血浆葡萄糖测定 值为准1 。 • 正常参考值(空腹):
•儿童:3.3~5.6mmol/L(60~100mg/dl) • 成人:4.1~5.9 mmol/L(74~106mg/dl)
Sacks DB, et al. Guideline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laboratory analysis in 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linical chemistry 2002,48(3):436-472
许曼音主编,糖尿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P77
毛细血管全血糖测定
可由病人自测血糖,快速得出结果调整治疗,在 糖尿病治疗监测中起重要作用
测定原理一般为葡萄糖氧化酶比色反应 毛细血管全血糖用血量少,产生误差机会更多
血内有干扰物质,如血脂很高,血呈油状,会使比色 光反射出错。
血糖太高或太低易出误差(不在2─33mmol/L范围) 其他原因:未清洁维护、未及时校正试纸代码、血滴
过少或挤手指太用力、电磁干扰、缺氧环境
毛细血管全血糖与静脉血浆/血清糖的区别
血浆与全血不同:
贫血者毛细血管全血糖偏高 红细胞增多症、脱水或高原地区则偏低
静脉血与毛细血管血不同:
空腹8小时以上时血糖值无大差异 进食后动脉及毛细血管血糖值比静脉血糖值约
高8%
毛细血管全血糖适用于血糖控制指标监测, 而不能作为诊断依据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方法
早晨空腹8-14小时后取血,5分钟内服完溶于 250~300ml水内的无水葡萄糖75克
如用1分子结晶水葡萄糖,则为82.5克
在30、60、120、180分钟分别测血糖及胰岛素
用于诊断可仅取空腹及2小时血
空腹及餐后2h血糖为糖尿病诊断标准及血糖控 制的指标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版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注意事项
试验前3日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不少于150克 试验前停用影响OGTT的药物3~7天:
避孕药、利尿剂、β-肾上腺能阻滞剂、苯妥英 钠、烟酸
试验过程中不喝任何饮料、不吸咽、不做剧烈运 动,无需卧床
服用糖皮质激素者不作OGTT
二、血浆胰岛素与C肽水平测定
血浆胰岛素测定:
临床应用:
胰岛素诊断和分型 胰岛素分泌肿瘤诊断 粗略评估β细胞功能
正常参考值:
空腹5-25uU/mL(mU/L) 负荷后增加6-8倍
C肽比胰岛素测定更好地反映胰岛素分泌能力
3
二肽连接 1
1
2
1
1
A链
C肽
赖氨酸
1
精氨酸
二肽连接
3 0
B链
几乎无活性 与胰岛素等分子释放 不被肝、肾组织中的酶灭活,不被外周组织利用 不受外源性胰岛素的影响 胰岛素抗体与C肽无交叉免疫反应
血浆葡萄糖测定——测定时间和频率
• 门诊患者:早晨空腹和早餐后2h血糖(服药或应用 胰岛素照常,不必停用) • 2型糖尿病稳定期患者:3~7日重复检查 • 住院调控血糖的患者:可进行三餐前和临睡前测定, 也可加测早、午餐后2h及次晨3点血糖 • 急性失代偿的患者:酌情增加血糖检查次数,如每 1~2h测定1次
IVGTT: 2型糖尿病胰岛素第一时相分泌障碍
血浆胰岛素 (µU/ml) 血浆胰岛素 (µU/ml)
120
葡萄糖
100 20g
刘新民主编.实用内分泌学(第3版).人民军医出版社.P1237
IVGTT:第一时相胰岛素分泌(AIR)
静脉2葡萄糖负荷后10min内胰岛素分泌量
检测指标:
0~10min内胰岛素比基础水平增长的相对面积 达到胰岛素早期最大值的时间 早期胰岛素反应某一时间的绝对值
峰值:
正常人:250~300 mU/L IGT:约200 mU/L DM:常低于50 mU/L
举例(T2DM):
F
60’ 120’ 180’
血糖(mmol/L) 9.4 15.2
12.5 9.2
胰岛素(uIU/mL) 6.1
12.5
15.9 10.3
四、静脉注射葡萄糖耐量试验(IVGTT)
可消除消化道因素的影响
静脉注射50%葡萄糖液,剂量按0.5g/kg,2~3min 注完。
以开始注射至注完之间的任何时间为零点,于0、 1、3、5、8、10、20、30、40、60、90、120分钟 测血糖、胰岛素和/或C肽。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04版
三、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 ——参考值
正常上限值:
空腹:5.6mmol/L (100mg/dl)
餐后2h:7.8mmol/L (140mg/dl)
OGTT: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 ——不同人群血浆胰岛素分泌曲线特征
μu / ml
250
血 浆 200 胰 岛 素 150 浓 度 ︵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