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成为学术界和实践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本文从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出发,对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引言二、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

当时,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高校管理体制也得到了一定的改革。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作为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

起初,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模型和指标体系等方面,通过文献综述可以看出,早期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理论框架的构建和指标体系的建立展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到了实践层面。

研究者开始关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在实际中的应用和效果,关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和管理问题。

一些研究者通过案例分析或实证研究,深入探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实际运作情况,试图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从文献综述来看,近年来的研究主要围绕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和管理问题展开,研究范围也逐渐扩大到了高校领导、教师和学生等多个层面。

1. 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内容涉及到高校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指标、绩效管理制度建设等多个方面,研究内容丰富多样。

2. 研究方法创新多样。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案例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方法,研究方法创新多样。

3. 研究成果丰硕。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丰硕,研究者在理论建构、实践应用、政策建议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根据文献综述可以看出,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存在以下趋势:1. 研究范围不断扩大。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研究范围也在不断扩大,逐渐涉及到了高校领导、教师、学生等多个层面。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员援 英国 员怨愿缘 年发表的大学效率研究指导委员会报 告将高校的绩效指标分为三类院 内部指标尧 外 部指标尧 运行指标袁 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 方面特征曰 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设置的学科 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曰 运行指标反映了学 校的资源利用率遥 员怨愿远 年袁 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与大学拨 款委员会 渊 悦灾悦孕 辕 哉郧悦冤 联合工作小组对绩效
成率曰 渊苑冤 毕业时或五年后的就业率曰 渊愿冤 学 生和同学评价遥 另一类是关于科研的指标袁 包 括院 渊员冤 研究生的数量曰 渊圆冤 出版物及专利 等曰 渊猿冤 科研质量曰 渊源冤 科研收入曰 渊缘冤 同行 评价曰 渊远冤 声誉排行遥
美国最具有代表性的还是肯塔基州的高等 教育绩效指标体系袁 共包括教育质量尧 教育培 养尧 机会均等尧 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尧 协调与 倡议精神等 圆缘 个指标遥
人均学生的学生会和社团费用
人均教学人员的图书馆费用
六个月后毕业生的就业率
由于该指标体系的建立旨在为教育拨款服 务袁 所以注重的是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的考核袁 因此指标体系中有许多非财务性指标 和定性指标袁 如教育培养一类袁 而对学校资金 投入效率和效益等方面基本上没有涉及遥
圆援 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 允援 砸援 沃尔什是世界上最早 对教育 投 资 成 本 和 收 益 进 行 分 析 的 学 者袁 他 员怨猿缘 年在 叶 经 济季刊曳 上发 表 的 叶 人 力资 本 观曳 中对个人教育投资成本和收益做了比较遥 这篇论文被认为 是西方教育经济学 的第一篇 论文遥 卡梅 伦 渊 悦葬皂藻则燥灶 冤 用 声 誉 调 查 的 方 法袁 通过对组织成员的满意度来测量组织的绩效遥 窑猿愿窑
凯夫 渊 悦葬增藻冤 等人经过深入的研究袁 提出 了 员源 个精选的绩效指标袁 并把他们分成两类遥 一类是关于教学的指标袁 包括院 渊 员 冤 入学质 量曰 渊圆冤 学位结果曰 渊猿冤 生均成本或师生比曰 渊源冤 附加值曰 渊缘冤 回报率曰 渊远冤 浪费率和未完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绩效评价是高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高校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行政管
理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高校绩效评
价的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绩效评价的概念和方法
绩效评价是指通过指标体系、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手段,对某一组织或个体在一定
时间内所完成的各项任务的绩效情况进行评估和判断的过程。

目前常用的绩效评价方法包
括层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熵权法等。

这些方法具有评价体系完整、数据分析准确、评价效果直观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高校绩效评价实践中。

二、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高校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一般来说,高校绩
效评价指标包括教学质量、科研成果、师资队伍、教学设施、行政管理等方面。

各个方面
的指标应该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充分考虑高校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
完善。

三、高校绩效评价实践的困境和趋势
尽管高校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不断完善,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困境。

首先,由
于高校内部部门多、任务繁杂,指标的选取和数据的采集难度较大。

其次,由于高校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的复杂性和评价效果的量化难度,评价结果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和误导。

未来高校绩效评价的趋势是继续推进指标体系的完善和优化,加强与高校发展目标的对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摘要】本文旨在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进行综述分析。

在首先介绍研究背景,概括了高校绩效评价在学术和社会领域的重要性。

接着阐述研究意义,探讨高校绩效评价对于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高等教育改革的意义。

最后明确研究目的,即对研究内容和结论进行提出管窥与展望。

在将从绩效评价的概述、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现状、影响绩效评价的因素、绩效评价模型和绩效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探讨以绩效评价为切入点对高校进行绩效分析的可行性和重要性。

最后在对研究做出结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同时也指出本文研究的局限性,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我国、影响因素、模型、方法、结论、展望、局限性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国际上,高校绩效评价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一环,各国高校将绩效评价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推动高校的发展。

尤其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绩效评价成为高校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

然而在我国,高校绩效评价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一方面,由于高校内部制度、评价指标和标准的复杂性,高校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受到了质疑;高校绩效评价可能存在一些误导性和不公平性,影响了高校管理的有效性。

对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和探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深入剖析高校绩效评价的概念、现状和影响因素,有助于为高校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

1.2 研究意义高校绩效评价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高校是培养人才、创新科研、服务社会的重要机构,其绩效评价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影响力。

通过对高校绩效评价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推动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高校的整体竞争力。

研究高校绩效评价的意义还在于促进高校内部管理的有效性和透明度。

通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可以更好地激发师生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成果产出,推动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提升。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

绩效管理文献综述一、前言在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绩效管理日益受到经济管理人员的重视。

从绩效管理思想的起源、绩效管理的概念,以及绩效管理系统三个主要方面,对绩效的发展和趋势进行了详细的综述。

由此我我们可以得出,绩效经历了由十分单一的评估机制,逐步向系统性,大综合性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首先,来确定一下绩效的定义。

Bates和Holton(1995)指出:“绩效是一个多维建构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一样”。

【1】另外,从管理学的角度将,绩效是组织期望的结果,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而展开在不同层面上的有效输出,它包括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方面。

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讲,绩效与员工薪酬是员工与组织之间的对等承诺关系,绩效是员工对组织的承诺,薪酬是组织对员工作出的承诺。

当然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绩效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成员按照社会所确定的角色承担他的那一份责任。

他的神圣权利是对由其他人的绩效保证的,而他的绩效有保障其他人的生存权利。

绩效有组织和员工两个方面的绩效。

目前对绩效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

1、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结果。

绩效是结果的观点是认为绩效是工作所达到的结果,是一个人的工作成绩的记录。

[2]2、把绩效看作为个体的行为。

Murphy(1990)给绩效下的定义是,“绩效是与一个人在其中工作的组织或单元的目标有关的一组行为”。

[3]3、把绩效看作是一种特征或胜任力(competence)。

把绩效看作胜任特征的看法符合现在有些企业和管理者提出的“向前看”的绩效标准。

即通知测量个的胜任力来说明个人的绩效。

因为拥有这些胜任力的员工拥有获得成功的更大可能性。

在各组织越来越看重“可持续发展”的今天,对员工的胜任力的考察日益受到了重视。

综上所述,不同行业的组织,对绩效的看法会不同,它包括结果、行为以及胜任特征。

实际上,中国目前的大多数组织经常用“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来衡量员工的绩效。

分析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四方面其实就是结果、行为、和胜任力的综合。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

绩效考核文献综述对于绩效管理的文献综述,我想先向大家介绍下我对绩效管理的认识。

绩效管理在一个组织中包括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指整个组织的绩效;二是指个人的绩效。

对于绩效的含义,人们有着不同的理解,最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是从工作结果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二是从工作行为的角度出发进行理解。

因此我们主张应当从综合的角度出发。

所谓绩效,就是指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与组织目标相关的并且能够被评价的工作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其中工作业绩就是指工作的结果,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是工作的行为。

一、参考文献对绩效管理的理解和认识2003年陈瑜编写的《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研究与设计》中以是以DT公司为研究对象。

DT公司是一家由研究所转制形成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本文的作者作为DT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经理,同业界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合作,指导并实施了公司整个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有力地支撑了公司业绩的高速成长。

作者所建立的绩效考核体系,是以对DT公司绩效考核体系的研究、方案设计与实施为主线,针对DT公司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考核中的问题,在对企业现有的职位进行职位分析和职位评估并据此建立薪酬体系的基础上,分为部门、干部和员工三个不同的层面分别进行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并对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进行研究,构建了企业的基础激励框架。

本论文的意义在于:通过综合运用绩效考核理论、技术与方法,根据高科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情况,成功建立了适合于DT公司的绩效考核系统,并对体系的推行和实施进行了研究,为高科技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和借鉴。

2014年杨建奎编写的《国有大型企业经营绩效评价研究》中指出在经济全球化社会背景下,企业经营目标已由追求利润最大化向提升企业价值转变。

经营绩效评价,作为企业战略管理的一部分,不仅是激励与约束的重要手段,而且已成为企业实施价值战略管理的重要工具。

绩效是企业价值增长的具体体现。

从而对影响企业价值的三大策略,即价值源泉、价值动力和价值形象进行了系统剖析,归纳出影响这些策略的驱动因素,进而应用价值战略的思想构建了经营绩效评价模型。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它可以有效地帮助高校管理者监控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实现高校的目标。

本文对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关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和特点,研究者们已经做了不少探讨。

李明明(2016)从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的角度,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概念、目标、特点进行了系统的阐述。

他认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预算管理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导向,通过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进而优化决策和提高绩效的一个过程。

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相关的研究方法也是研究者们关注的焦点。

张丹(2018)提出了基于DEA模型的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方法,通过构建投入产出模型,对不同高校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得出绩效评价结果。

还有许多学者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和案例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以探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随后,一些研究关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影响因素和评价指标。

刘涛(2017)通过对国内某高校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受到组织文化、领导风格、预算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他提出,在进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时,应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并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以确保评价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研究者们也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效果和影响进行了测量和分析。

王彦平(2019)通过对国内某高校的实证研究发现,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有效地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和准确性,促进高校管理者的决策制定和学校的规范发展。

他得出结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有益的管理工具,值得高校管理者重视和研究。

国内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一个重要且值得研究的领域。

虽然已有一些研究在这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例如评价方法的选择和指标的确定等。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这些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

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文献综述分析我国高校绩效评价是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热门话题,对于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各界对高校质量的关注和需求。

高校绩效评价旨在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和方法,客观地评估高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绩效水平,推动高校内部管理及外部监管的有效完善,从而提高高校的整体绩效水平。

一、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目前,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理论研究逐渐深入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研究逐渐深入,涉及到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逐步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高校绩效评价理论体系。

2.实证研究不断拓展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实证研究也在不断拓展,涉及到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评价方法的选择、评价结果的解释等方面。

研究者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逐渐建立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高校绩效评价模型,并积累了大量的实证研究成果。

3.政策和实践的密切关联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还与政策和实践密切相关。

随着高校管理体制的不断改革和高校评价制度的不断完善,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也在与之相应地更新和完善。

二、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问题我国高校绩效评价的理论问题主要包括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外延、构成要素、评价体系等方面的问题。

1.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是指高校绩效评价所涉及的方面和内容。

“绩效”是指高校为实现其使命和目标所表现出来的效果,主要包括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效果。

高校绩效评价的内涵主要包括高校的目标和任务、高校的教学和科研、高校的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2.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是指高校绩效评价所覆盖的范围。

高校绩效评价不仅涉及到高校内部的各个方面,还包括高校外部环境对高校绩效的影响。

高校绩效评价的外延需要包括高校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因素,以便全面评价高校的绩效水平。

3.高校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高校绩效评价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高校的评价对象、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解释等方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校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高校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高校绩效评价与指标体系文献综述
绩效评价是指管理者运用一定的指标体系对组织的整体运营效果做出的概括性评价,由于高校是一种特殊组织机构,难以对其用商业的标准进行评价,西方发达国家开发了一种绩效指标体系适用于评价办学效率和效益,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国内外针对高校绩效评价的研究非常丰富。

学者姜男星等人(20XX)认为高校绩效研究的文献可以分成三类,根据绩效评价主体不同可以分成两类,分别是单向研究和组织研究,第三类是是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理论和实践上的结合,文献呈现出较大发展与变化,未来趋势是跨学科领域、多种方法的结合与改进,学者王定(20XX)运用内容分析法研究高校绩效评价文献,得到类似结论。

丁振华,吴应宇(20XX)更详细总结了四种特点:第一,从单一指标向多指标体系转变;
第二,从忽略过程的投入、产出指标向全面的评价体系转变;
第三,从单一用户(如政府)向利益相关者(如学生、家长、捐赠校友等)的使用要求转变;第四,从仅仅关注绩效评价本身向评价结果的解释和建议转变。

高校绩效评价包括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指标体系和可供选择的评价方法
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杨周复,施建军认为绩效评价的关键点之一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空间结构
英国JarrattReport(1985)将绩效指标分为内部指标、外部指标、运行指标三类。

其中内部指标反映了学校方面的特征;外部指标反映了高校所设置的学科适应社会经济的情况;而运行指标主要指高校的如单位成本、教职人员的工作量、图书馆设备的利用率等教育工作运行情况。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时间结构
将绩效评价指标分为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最早源于英国副院长和校长协会和大学拨款委员会(1986)联合工作小组,他们将绩效指标分为输入指标、过程指标、输出指标三类。

其中,输入指标主要指高校可资利用的资源、人力和经费情况,是对高校现有办学条件的一种描述;过程指标指办学活动中有关资源使用率、管理行为和组织运行情况;输出指标是指高校通过办学活动.最终取得了的成绩和产出。

侯启娉(20XX)认为高校的绩效评价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效率/效益的衡量,应从经济效益即投入产出比方面进行研究。

高校是多投入与多产出的复杂系统,由于大学的主要职能与使命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通常将这3项指标列为产出指标,而将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视为投入指标,应望江等(20XX)针对产出指标构建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资源条件等13个指标组成的高校绩效评
估指标体系,并对5所教育部直属财经院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

高教中心课题组(20XX)将72所直属高校分为“综合类”“大理类”和“大文类”三个类型,分别计算其投入与产出分值,以此实施分类绩效评价。

李新荣(20XX)在论述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基础上,从投入与产出两方面设计项目绩效评价指标,进而运用集对分析的思想方法建立高校产学研合作项目绩效评价的方法与模型。

以上学者主要针对投入、产出指标设计高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而李祖超(20XX)等总结了外国文献,得出美英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仅包含成果指标,而且涵盖高等教育运作的各个方面,强调绩效指标体系应包含高等教育的外部环境、投入、过程和产出4大类指标。

由于投入产出指标要最大程度
反映高校的评价目的、评价对象、评价范围、评价使用等方面的特征,考虑到指标可采集性方面的局限,张男星和孙继红(20XX)进一步分析了投入产出法在高校绩效评价中的使用要点。

吴迎新(20XX)通过对《中国高等学校绩效评价报告》的投入—产出模型进行再研究。

投入产出指标因其含义直观易于理解、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等特征在各学界得到广泛应用。

(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管理结构
卡伦提出指标应该包含管理的概念,效率指标、效益指标和经济指标经济指标着眼于将实际输人与目标所规定的输人作比较,从而测量输人的节省情况,以避免过分的花费;效率指标着眼于将输出与输人的比较,通常是用现实的结果与现实的输入进行比较.从而考察资源使用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