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信的因果--星云法师
星云法师语录

星云法师语录星云法师语录.就贫富而论,有钱的人,虽然衣食无缺,华盖重裘,但有时候为了人事的困扰,同样日夜不得安宁;没有钱的人,尽管每日难过,依然每日过,无钱一样可以挺起胸膛,安心自在,此即所谓的“人穷志不穷”。
2.近代的弘一大师,也认为世间上没有一样东西使他觉得不好。
破旧的手巾也好,咸苦的蔬菜也好,跑一整天的路也好,住在小茅屋也好,世界上什么都有味,什么对他都了不得。
3.贫穷的夫妇凭空得到二十万元,最初喜欢得不得了。
但是到了晚上却烦恼钱要放到哪里里呢?抽屉吧,不保险!床底下嘛,也不太安全!枕头下面……左思右想,一夜睡不着觉。
过了几天,他们又为了二十万元该如何利用而吵嘴,夫妻几乎因此而破坏了多年的`感情,后来一反省,才彻悟钱使他们苦恼,终于又把钱还给原来的主人。
4.当自己与别人见解上有冲突,彼此不能和谐相处的时候,我们就不快乐了。
我们职业往上高升之时,马上就欣然色喜;万一利益被人夺去了,我们就懊恼伤心。
由于种种不能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生活在患得患失之中。
5.生活在二十世纪文明时代,人们生活在鸟笼式的公寓,抬头不见天日,四望不见原野,心胸越来越狭,眼光越来越小,人事的交往日趋频繁,人与人之间的冲突,也愈来愈可能发生,整个社会风气呈现一片紧张、竞争、角逐、明争暗斗的现象,使得心里得不到恬静和谐的快乐。
6.人生在世界上烦恼的事情很多,譬如我们身体上有老病死的烦恼,心理上有贪瞋痴的烦恼,我们的烦恼真有如大海的深广、树林的茂密,起惑造业,流转生死,皆由烦恼所致。
7.人类的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每天总是不断的向外去攀缘,对于外在的世界虚妄分别,因此产生了许多烦恼。
如果我们能够一切返求自心,而不让此心随境而转,则不当看的不看,不当听的不听,不当说的不说。
这就等于孔子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8.我们常听到人说:“真忙!忙得不可开交。
”“一事未了一事又来!”无论怎样的忙,要紧的是,不要因为忙碌而忘了自己的存在。
佛教的真理是什么——因果

星云法师《佛教的真理是什么?》三、因果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大中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1-3-24 22:29:10繁體版壹·何谓因果几千年来,存在中国人心中‘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善恶观念,维系着我们社会的道德于不坠,这种具有‘惩恶劝善’之功的法则,就是因果观。
因果,最简单的解释,就是‘种什么因,得什么果’,这是宇宙万有生灭变化的普遍法则。
在佛教教义体系中,因果是用来说明世界一切关系的基本理论,是阐明‘缘起’法则,使明白易懂的一种道理。
一切诸法的形成,‘因’是能生,‘果’是所生,也就是能引生果的是‘因’,由因而生的是‘果’。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结果不是从它的原因所生成,‘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将这种因果关系表现得最明显,最易为人所知的,莫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法则。
植物如此,非植物的任何现象莫不如此。
所以,宇宙间从自然界到众生界,从天体到微尘,没有一个现象能脱离得了因果的关系。
因为,因果律是事物生灭变化的法则。
贰·外道的因果观自古以来,无论是宗教界、思想界或学术界,对于万有的生灭现象多有探讨,对于因果关系,也各有不同的论点。
一般而言,可分为下列四类:1.邪因邪果:主张万物是由神所创造出来的。
2.无因有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果,由于此果的‘因’难以探究,所以否定此果的起因。
3.有因无果:主张现存的现象世界为因,由于此因而结成的‘果’难以探究,所以否定此因的结果。
4.无因无果:否定因果二者的存在。
这些论点在讲求因果逻辑的科学时代,已经不能解决人类心中的疑惑,因为万物既是由神来创造,神又是从那里来呢?至于其他否定因或果,或二者都否定的学说,自然更属无稽之谈了。
除此之外,在古印度的思想界,还有两种因果论:1.因中有果论:主张因中早已具有果性。
例如:麦种能生麦子,是因为麦种中具有麦性。
反对此说的则驳斥道:麦种在成长过程中,如果缺乏阳光、雨水、肥料、人工等条件,还是无法长出麦子。
星云法师谈:心灵自救之路

星云法师:有用者,必须自救天灾人祸,现代人要如何面对死亡,面对诱惑,面对贫富不均……星云大师解答心灵自救之路。
4月12日下午,香港九龙湾佛光道场,八十四岁的星云法师端坐于我们面前,笑容蔼然,气象庄严。
此前,他刚刚参加完厦门大学90周年校庆并作了名为《空有之关系》的演讲,而在我们采访的次日,又将赶赴广州开讲《佛教智慧的真意》。
当得知我们求问的主题是关于现代人的心灵自救,星云法师说:“这个话题,我想谈已经很久了。
”南都周刊:人心万象。
在这样的当下,您怎么看待心灵自救的必要性?星云法师:面对外在的灾难,我们首先要问:心灵是否出现毛病了?身体生病,心灵也会生病。
贪欲、瞋恨、无明、嫉妒、疑惑等,佛教称之为根本的毛病。
人生负担着这许多根本毛病,心理不健康,再加上后天学习的欺骗、不诚实、说谎、自私、蒙蔽等,成为现在污染社会的毛病。
既然问题的根源在于心灵的毛病,那么探讨“心灵自救”则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在自救以前,很重要的一点是“自觉”,即自我觉省。
不自觉、不承认错误,就谈不上自救。
如何自觉?比方说,自觉慈悲心不够、惭愧心不够、勤劳的力量不够、对人的真诚不够、忍耐力不够,当一个人自觉自己不够、不足,就会想到改进、自救。
南都周刊:人生有许多根本a烦恼,但今人的心理问题越发严重。
星云法师:无明是我们人生的根本烦恼。
简单来说,不明理就是无明,然而说自己很明理、强词夺理者,也是无明。
凡是说这个不对、那个不好的人,基本上自己本身就有毛病。
你为什么不往好处想,都要看人家的错误?所以不要说理,要往好处想、自我认错,才容易让人接受。
现在很多人批评陈光标先生高调行善,但问题是批评的人本身有行善吗?没有行善的人有什么资格批评他?所以,不尊重好人好事、自己不知惭愧,再多的理由都无法令人服气,这也是无明。
南都周刊:道理简单,但很多人会觉得做不到。
星云法师:不难,这在于一个心念的转变,念头一转,一切就会不一样。
因此,要懂得“转”,转迷为悟、转邪为正、转苦为乐、转恶为善。
星云大师回顾84年的人生之路

星云大师回顾84年的人生之路护眼色:绿橙棕黑字体:粗体最大大中小最小作者:星云法师发布时间:2011-12-8 21:24:22繁體版常有人问我,关于我的人生。
在印度,一般的宗教徒,要20年学习,20年为教务服务,20年向别人传授技艺,20年用来云游。
当年的佛陀,就是这样。
我的人生,大约可以以十年为单位划分。
父母让我一生富有12岁之前,是我的成长时期。
我出生在扬州仙女庙,一个江南小镇,家里贫穷,都没有看到过学校。
当时心里想,将来做什么?父母给了我一生的富有。
他们给了我健康的身体,慈悲的人格。
我从小爱护家里的动物,猫狗猪羊。
因为穷,有时候,大人不准把吃的给猫狗,我就想,猫狗饿了不会讲话,人可以少吃,但猫狗还是要吃,就偷偷给它们。
父母还给了我勤劳的习惯,大事做不来,扫地、洗碗、煮菜、做饭,我五六岁就开始做了。
只要你愿意做事,没有那么多困难。
最重要,父母教给我忍耐,忍耐是人生至宝,是每个人重要的力量。
俗话说忍一口气风平浪静,其实,忍耐不是那么简单。
“忍”代表智慧和力量,代表对世间的认识,我能接受、担当、负责、化解,这个能力有不同的境界,生忍、法忍、无生法忍。
10岁时,七七抗战爆发,我小小年纪就想,将来可以参加游击队啊,除暴安良,有勇气,有正义感。
当然,10岁的小孩子想法很天真。
我的外婆信仰佛教,我就跟着她信,当时也没听说过释迦牟尼佛,只知道有观音老母。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我的父亲可能殉难了,没有消息,家里人很着急。
12岁的我,就到南京找父亲。
福德因缘,后来就在南京栖霞山寺出家,做了和尚。
五音不全便写文章我的人生的第二个阶段,是出家学习时期,12到20岁在寺院里度过。
师父把我交给僧团学长,我又学会了很多。
你大我小,你是老大哥,我是小孩子,咦,有很多兄长愿意帮助我;你对我错,常说“对不起,我错了”。
原来认错,需要勇气,认错是美德,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你乐我苦,辛苦的人生更快乐。
20到30岁,我自己称为文学时期。
星云大师:世间一切成败得失 都离不开因果法则

多年以前,一位发心的信徒要将五千万台币捐出来,希望我能办一所大学,但我自认没有这个“因缘”,对于结“果”能否如其所愿没有把握,所以好言婉拒。四十年前,还有一位住在迪化街的信徒在过年时包给我一个十万元的大红包,我只收了一百元,虽然我的经济十分困难,但我自问福薄德浅,恐将愧对信施,有负“因果”,所以将其余款原封退还。刚到美国时,一位久居当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万美金给我办学,另一位虔诚的信徒也声明要捐助三百万美元作为建寺基金,虽然数目庞大耀眼,但我坚持佛教事业应由十方共成,自忖我的功德条件不符,不能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让社会大众失去种福田的机会,所以一概辞谢不受。虽然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次,让我与大心功德失之交臂,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觉得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如果在“因”上苟且大意,自己遭受不好的“果”报尚属事小,万一断送了众生的慧命,岂不罪过深重!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办了多所大学,西来寺也屹立美西,成为发展欧美佛教的基地。这些事实说明了只要我们自己不负“因果”,“因果”必定也不会辜负我们。
我也常对佛光山的义工、金刚们说:“过去的天龙八部经常环绕在佛陀的四周,你们是现代的天龙八部,应当受到我们的礼遇。”佛光山经常举办义工会议、金刚会议,以实质的鼓励回馈为道场出力服务的男女老少,因为我主张:众人奉献佛教的“因”,不必等到将来结“果”,身为佛陀侍者的我们,应该在现世代为及时报答。
甚至我在佛光山手拟各种制度,扬善惩恶,让善“因”继续绵延,善“果”集体成就;我创立佛光会,让十方善“因”结合,共同谋求善“果”。
我常对佛光山的信众们说:“佛光山的帐簿挂在墙上。”大众的功德芳名永远镌刻在佛光山各殿堂的梁柱及陶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因为信徒发心的“因果”,我们必须重视。
我常对佛光山的功德主说:“你们都是佛光山的‘头家’(台语,老板的意思)!”数年前,我组织“功德主会”,施以佛法的教化及心灵的提升,因为对于信施恒长的“因果”历史,我们必须铭记于心。
台湾星云大师语录

台湾星云大师语录导读:本文是关于台湾星云大师语录的文章,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1、有舍,才有得。
2、心如工画师,能画诸世间。
3、沙弥虽小,将来终会成为法王。
4、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5、养得深根,来日才能枝繁叶茂。
6、要产生正能量,不要产生负能量。
7、感谢你的慈悲,成就我们的牺牲。
8、看一切都是佛,唯我一人实是凡夫。
9、不患人之不重己,应患己之不重人。
10、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
11、勇气须从一念中求,仁慈须从行仪里找。
12、乐极生悲,因祸得福,凡事没有绝对的。
13、有田不种,必无收成;有钱不用,必空积聚。
14、人无全功;人无全能;物无全用;心无全善。
15、真理要靠力量来实践,力量要靠真理来发挥。
16、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17、水入污泥,虽清亦浊;人入邪恶,虽正亦奸。
18、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19、法无善恶,善恶是法;境无损益,损益在人。
20、培才爱才,才可以传灯;教人用人,才可以传宗。
21、心怀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邻和睦,处处是净土。
22、不辞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积小善,无以圆满至德。
23、胸襟宽大,条条都是大路;心意清净,处处都是净土。
24、在学识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养上要力求忍耐包容。
25、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26、依附得人,可获终身快乐;投靠非类,将造一生之殃。
27、没有新观念,不会有进步;没有大格局,不会有远见。
28、培养兴趣,而不养成癖好;学习正直,而不学成古板。
29、受社会教育,为一家谋生;受心灵教育,为万众化导。
30、自己不学好,别人帮不了;自己要学好,谁也挡不了。
31、事事肯放过他人则德日昇,事事不放过自己则学日密。
32、个人的性格,影响自己一生,群众的性格,影响万世族亲。
33、用智慧确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难,困难必解。
34、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学问在虚心下可以进步。
星云大师语录放得下

星云大师语录放得下星云大师是当今佛教界的一位知名人物,他所说的话不仅深具智慧也带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举7个案例来说明星云大师的语录放得下,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深刻的影响。
1. “无论你现在的生活如何,都要珍惜它”这句话是星云大师经常引用的一句话,意思是无论你现在生活的如何,都要珍惜。
这话其实很简单,但却是人生的真谛。
我们常常在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时,总是不断地焦虑和抱怨,但亲身经历过磨难之后,才会发现其实当下拥有并不容易。
因此,无论你现在面临的是快乐还是苦难,都应该好好的珍惜它。
2. “如果有人告诉你无法实现梦想,一定要努力去证明它是错的”这句话是星云大师在很多场合所讲的一句话,意思是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
我们的人生充满挑战和困难,但如果我们有个坚定的梦想,并且不断努力去追求它,即使遇到挫折和困难,也一定能够克服。
因此,不要轻易放弃自己的梦想,要一步步朝着它前进。
3. “人心的柔软才是盾牌,不是硬气的躯体”这句话的意思是在社会中,不是拥有坚硬的身体才能生存,而是要有柔软的心灵。
我们不能太过于地强调自己的战斗力,而忽视了自己的心灵。
当我们拥有了一个柔软的心里时,我们的人生就更加的丰富多彩。
4. “当一个人完全理解自己的罪孽时,他的环境就会发生变化”这句话表达了一个人的罪孽所带来的影响,如果我们理解自己的罪孽,那么我们就能够真正地改变自己的环境。
只有当我们认识了自己的罪孽,才能真正地去面对它,做出改变,并且获取更好的结果。
5. “好的情感会持续许久,即使时间已经过去”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中,好的情感是很重要的。
一个人拥有着好的情感,他的心灵纯净,接受不了一些损害它的事物;如果有不好的情感,能够影响他的人生,甚至让他生活不幸福。
因此,我们要尝试去拥有好的情感,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6. “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要轻信别人的承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社会中,我们面对的是各种承诺,有些可能是真实的,有些可能仅仅是谎言。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

星云大师经典语录星云大师经典语录11、愚者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聪明者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
2、以金相交,金耗则忘;以利相交,利尽则散;以势相交,势去则倾;以权相交,权失则弃;以情相交,情逝人伤;唯心相交,静行致远。
3、做人要和滚雪球,愈滚愈有人缘;做事要如织锦绣,愈织愈有成就。
4、皈依三宝是平等的精神,因为生佛一如,无高无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5、知苦恼,才会本份不妄求;知惭愧,始能进步不退化。
6、“学习吃亏”能养德,“人我互调”能慈悲;“当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乐。
7、口袋没钱,心里没钱,轻松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有钱,劳累一辈子;口袋没钱,心里有钱,痛苦一辈子;口袋有钱,心里没钱,快乐一辈子。
8、有因缘,才能成就好事;有因缘,才能一帆风顺。
因缘具则成,因缘灭则败,所以人生希望有成就者,都必须要仰赖因缘。
9、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能是宽厚;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财富是满足。
10、世间最好的东西,是欢喜;世间最贵的善举,是结缘;世间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间最强的愿力,是甘愿。
11、好事要提得起,是非要放得下。
12、思想要国际化,生活要律仪化,语言要古典化,学习要现代化。
13、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机是本份的性格,不计谋是诚实的做人,不自私是净化的身心。
14、世学有漏,佛法无边;知识变易,真理常新。
15、工作时没有贵贱之分,服务时没有高低之别,时没有老少之分,修道时没有圣凡之界。
16、不忌说出自己的毛病,才能发露忏悔;懂得面对自己的缺失,才会勇于改过。
17、生活的教育重于知识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于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于特权的教育,自觉的教育重于接受的教育。
18、人类虽有生命,身体却不能永生,身体必定会有死,死和生是相对的。
19、人可以穷,心不能穷,心里的能源,取之不尽;身可以残,心不能残,心里的健康,用之不竭。
20、停,才有预备再出发的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可不信的因果星云大师信佛重要,还是信因果重要?我个人认为:宁可以不信佛,但不能不信因果。
因为不信佛,佛祖不会气恼怨怪我们,降罪伤害我们,所以信佛固然对人生有很大的助益,不信佛也不会产生不好的后果。
但是不信因果、不明因果、不知因果、不顺因果而行,则后果不堪设想。
因为“因果”是亘古今而不变,历万劫而常新的真理。
大至国家兴衰,小至个人得失,追根究底,其中的一切过程,惟有“因果”二字才能予以说明。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即使是变种接枝,也有变种接枝的结果。
像三皇五帝、文武周公、孔孟诸子,并非出身权贵世家,但由于懂得“因果”,知有所为,所以能成圣成贤,模范千古。
夏桀、商纣、周幽王、秦始皇,乃至大建佛寺,拥护佛教的石虎、隋炀帝等,虽然掌握政权,坐拥山河,但由于违背“因果”的善恶法则,专制暴虐,残忍成性,所谓“天作孽,犹可为;自作孽,不可活”,最后逃不过“因果”定律的制裁,所以不但自己丧失性命,遗臭万年,甚至招感国家灭亡、朝廷倾覆的厄运,宁不悲乎!犹有甚者,因果报应延及生生世世,及至恶业尽消,方得休止,即使以“神通第一”著称的目犍连,也无法敌过宿世业障,被外道梵志以瓦石击死;而至尊佛陀,虽已圆满菩提,但由于夙业犹存,所以有木刺穿足、空钵而回、头疼背痛等灾难。
经云:“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此生空过,后悔无追。
”所以智者无不以因缘果报之理则作为殷鉴。
过去一个小偷在偷椰子的时候,被椰园的主人逮个正著,小偷辩解道:“我没有偷你的椰子,因为我偷的是树上的椰果,你种的是地下的椰种。
”树上的椰果和地下的椰种难道没有关系吗?所谓:“长安不是一天造成的。
”从大陆到台湾,贪污腐败的“因”,造成河山易帜的“果”;省籍冲突的“因”,造成二二八事变同胞互残,族群等争斗不已的“果”,始作俑者能无悔乎?蒋家和毛家对国家社稷的功过姑且不论,但观其后人种种不幸,“因果”之间的关联实在不可思议。
自古以来,许多人正像那盗取椰子的小偷一样,只看到结果,而不追究原因,以致于滥起无明迷惑,再造新业罪殃,致使受苦无穷,“惑业苦”因果循环,无有止期!像目前全球犯罪年龄普遍降低,青少年作奸犯科者日益增加,许多人指责老师不善诱导,但父母的身教又如何呢?目睹世风日下,许多人慨叹人心不古,但谁能体会媒体也有责任呢?政经动荡不安,许多人迁怒于彼,但自己可以置身事外吗?各地天灾人祸不断,许多人怪这怪那,但人类是否洞察到杀业深重的原因呢?懂得“因果”的人,见到山林河川遭到破坏,就知道社会大众对大自然的财富不知妥善保护,有一天地球将反扑人类;见到儿童在路边戏耍小鱼小虾取乐或玩弄蝉儿、蜻蜒、蝴蠂、金龟,就知道长大成人对于生命的价值不予重视,有一天社会将乱象频起。
偈云:“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姓,只是别形躯。
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需,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千百年来碗里羹,怨声如海恨难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
”这都说明了“因果”昭然,丝毫不爽,我们能不谨慎规范身口意业,念念警惕吗?社会人士不懂因果,苦迫交煎,犹可认为愚痴;但有时见到佛教人士也不明因果,迷惑造业,真是感慨无已。
像信徒布施,施钱献力,我们为什么要祈求极乐世界劳烦阿弥陀佛代替我们报偿呢?一些寺院只知要求信徒无相布施,但自己有无相的修为来接受供养吗?行脚于寺院殿堂、宽广庭园之中,是否想到自己应如何延续前人的播种,期使结出丰硕果实,以为报答古圣先贤?一些教徒利用佛教资源,大力提倡社会公益,但自己在教内自私自利的行径又如何启发大众?记得小时候看到民间庙观墙壁上描绘“十殿阎王”、“刀剑油锅”的情景,“因果”报应的观念深植心中,至今难忘。
及至稍长,剃度出家,参加法会,诵到《瑜伽焰口》中的文句:“近代先朝,帝主尊荣位,勋戚侯王,玉叶金枝贵,宰执中宫,婇女嫔妃类,梦断华胥,来受甘露味;国士朝臣,经纬匡时世,牧化黎民,未遂忠良志,失宠怀忧,谪降边邦地,恋国游魂……。
”更觉“因果”业报历历不爽,故而时时引以为诫。
一九四九年,初来台湾,挂单中坜圆光寺,常看到住持妙果老和尚写一首偈语送给信徒:“三宝门中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
”在敬信之余,心中亟思:佛教本身固然是上好的福田,但身为佛子的我们如何将这块福田的价值发挥到极致?一九五四年,慈航法师舍报圆寂,恭读遗偈:“法性本来空寂,因果丝毫不少,自作还是自受,谁也替你不了。
”在感念慈老生前种种行谊之余,更加提醒自己要不昧“因果”,慈悲利众。
后来我在世界各地创办佛教学院,期能绍隆佛种,报佛深恩于万一;我每年举办僧伽讲习会、寺院行政讲习会等等,藉此促进教内的交流;我设立佛殿讲堂、养老精舍、墓园设施、义诊医疗,希望所有对佛教有贡献的人都能往生佛光净土,让他们的善心好“因”都能在此生享受善美的“果”报。
如今眼看世事沧桑,岁月无情,深深感到“因果”不是哲理,而是一种宇宙人生的真相。
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乃至人我相处、道德、健康、经济等,都各有其因果关系。
例如腹饥进食,进食是因,解饥为果;口渴喝水,喝水是因,解渴为果。
我们绝对不能强求喝水可以解饥,进食可以解渴,因为那不合乎“因果”的法则。
常听一些人说:“我每天烧香拜佛,为什么身体多病呢?”“我信佛如此虔诚,为什么钱财被人倒了呢?”“我吃斋念佛,为什么生活感到不顺利呢?”“我每天打坐参禅,为什么命运多舛呢?”我闻言不禁觉得奇怪,佛门不是保险公司,只知道一味祈求佛菩萨加被,自己的言行却违背“因果”,怎能得到好报呢?所谓“种如是因,得如是果”,信仰有信仰的因果,道德有道德的因果,健康有健康的因果,经济有经济的因果,我们不能错乱“因果”。
想要身强体健,必须注重饮食、运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想要事业成功,必须精进勤奋、把握机会、分析市场趋势;被人欺骗,应该先检讨自己是否贪小便宜,伤害别人;遭到扒窃,应该先反省自己是否太过招遥,将钱财露白,甚至或许前世有欠于他。
也常听一些人说:“某甲经常布施行善,但是为什么如此贫穷呢?某乙为非作歹,为什么这么富有呢?”经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
”因果业报有现报、生报、后报,就好比植物有春种秋收,有一年生,有多年生。
“因果”业网比植物的生长因素更为错综复杂,之所以迟速不一,轻重有别,其间的“缘”也很重要,好比一颗种子,即使再好,也需要沃土、阳光、空气、水分、剪枝、施肥,才能茁壮成长,开花结果。
世间之事亦然,一个人具有才华固然是一个好“因”,但也要加上好“缘”,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一个人素行不良固然是一个恶“因”,但如果能加上一些好“缘”,也可以改变因与果之间的关系,或许会减轻将来的恶“果”。
所以,当我看到一个人才,总是在心里想如何给他一个好的因缘,让他能够早日成就;当我看到冥顽众生,也常思如何循循善诱,给他改过向上的机会。
社会上有些人见到亲友的辉煌成就,不但无视于这是多少“因缘”的耕耘得来的“结果”,却在一旁说风凉话:“他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发了这笔横财!”“他不知道怎样攀缘上司,才获得升迁!”甚至有些人看到正信宗教蓬勃发展,不但无视于宗教净化人心方面的成效,却带著嫉妒的心态大加挞伐,贬抑抹黑。
每当目睹此情此景的时候,心中不免感慨万千,一个社会如果连善美的宗教都容不下,如此恶“因”还能奢求进步发展的善“果”吗?佛光山开山三十多年来,有的人只见到出家法师众多的“果”,却没有看到我们多少辛苦培养僧才的“因缘”;有的人只见到在家信徒众多的“果”,却没有看到我们花了多少心思教育信徒培植的“因缘”。
三、四十年来,我看到千万僧信和佛光山紧紧结合,一起成长,心中感到无限欣慰;但也看到少部份的人由于因缘不顺,为了一句话、一件事、一个脸色、一个神情,离弃宝贵的信仰,甚至倒行逆施,妄语谤法,上焉者懂得及时追悔,犹可挽救;下焉者一路错误到底,终至万劫不复的地步。
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吾人对于世事“因果”岂可不明辨慎思?佛教的“十来偈”说得好:端正者从忍辱中来,贫穷者从悭贪中来,高位者从礼拜中来,下贱者从憍慢中来,喑哑者从诽谤中来,盲聋者从不信中来,长寿者从慈悲中来,短命者从杀生中来,诸根不具者从破戒中来,六根具足者从持戒中来。
短短数语,说明了祸福穷通的缘由,所以了解“因果”可以助人乐观进取。
像我生来歌喉五音不全,说话乡音难改,自忖这与往昔“因果”有关,便不会恼怒生气;受到别人的冤屈伤害,想到此乃宿世“因缘”所致,便不会灰心失望。
经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
”又说:“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
”虽然宿世的恶业形成今世的障碍,但我深信只要肯耐心培养当下的善缘,改善过去的恶因,未来必定有无限的希望。
所以,我学习发展其他长处,努力读书以撰文和人结缘,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文学的钥匙为我开启了一扇宽广的天地;我学习坚守承诺,永不退票,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获得许多人的信任;我学习给人欢喜,满人所愿,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许多人都乐于和我共事;我学习坚忍不拔,吃苦耐劳,由于有了这个“因缘”,结“果”冲破了许多难关。
懂得“因果”,可以让我们勇于面对挫败。
记得过去由于年轻气盛,只知直心讲理,不知人情世故,每遇阻难当前时,三思反省,才发觉自己在无意中伤害了别人,所以我学习改变立场,改善关系,有了这个“因缘”,结“果”赢得许多珍贵的友谊。
佛光山最初开山时,频遭山崩洪水的灾难,当我知道这是土质、天候的关系时,便从植林种树、水土保持著手,有了这个“因缘”,结“果”不但天灾带来的损失减至最低,而且全山绿荫密覆,风景优美,成为信徒香客流连忘返的胜地。
多年以前,一位发心的信徒要将五千万台币捐出来,希望我能办一所大学,但我自认没有这个“因缘”,对于结“果”能否如其所愿没有把握,所以好言婉拒。
四十年前还有一位住在迪化街的信徒在过年时包给我一个十万元的大红包,我只收了一百元,虽然我的经济十分困难,但我自问福薄德浅,恐将愧对信施,有负“因果”,所以将其余款原封退还。
刚到美国时,一位久居当地的佛教徒表示想捐二千三百万美金给我办学,另一位虔诚的信徒也声明要捐助三百万美元作为建寺基金,虽然数目庞大耀眼,但我坚持佛教事业应由十方共成,自忖我的功德条件不符,不能由于贪图眼前的利益,让社会大众失去种福田的机会,所以一概辞谢不受。
虽然类似的情况发生多次,让我与大心功德失之交臂,但我从不后悔,因为我觉得钱去了有再来的时候,如果在“因”上苟且大意,自己遭受不好的“果”报尚属事小,万一断送了众生的慧命,岂不罪过深重!如今我在世界各地办了多所大学,西来寺也屹立美西,成为发展欧美佛教的基地。
这些事实说明了只要我们自己不负“因果”,“因果”必定也不会辜负我们。
在宜兰弘法时,有人自称在公路局做事,想捐砂石给我们铺路,但先要拿钱给他运送砂石;在佛光山初开山时,有人自言是陆军官校的上校,想捐二百石米粮给寺众,但要我先垫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