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破阵子

合集下载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中考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中考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中考古诗词鉴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阅读答案-中考古诗词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13.下列句子与本词风格完全不同..的一项是()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C.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D.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14.“可怜白发生”一句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赏析。

【答案】13.B 14.抒发了词人壮志难酬的痛苦和愤慨之情。

【解析】13.本题考查诗词风格理解。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通过对作者早年抗金部队豪壮的阵容和气概以及自己沙场生涯的追忆,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通过创造雄奇的意境,生动地描绘出一位披肝沥胆、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全词在结构上打破成规,前九句为一意,末一句另为一意,以末一句否定前九句,前九句写得酣恣淋漓,正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这种艺术手法体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独创精神。

属于豪放风格。

A.“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出自宋代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意思是:那时我将使尽力气拉满雕弓就像满月一样,瞄准西北,射向西夏军队。

此句勾勒了一个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英武豪迈,气概非凡,词人保家卫国的豪迈之情融入其中,表达了词人壮志满怀的赤子之心。

风格为豪放。

B.“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出自五代李煜的《相见欢》,意思是:默默无言,孤孤单单,独自一人缓缓登上空空的西楼,抬头望天,只有一弯如钩的冷月相伴,低头望去,只见梧桐树寂寞地孤立院中,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凄凉的秋色之中。

此句运用神态与动作的描写,揭示了词人内心深处隐寓的很多不能倾诉的孤寂与凄婉。

陆游《破阵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破阵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破阵子[宋]陆游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

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

幽谷云萝③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

②营营:忙忙碌碌。

③云萝:也叫藤萝。

即紫藤。

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人认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并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却是很少,现在还活着已经不错了。

B.词人曾经追求过荣华富贵,现在才知道,荣华富贵原来是一场梦幻,根本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概括了词人晚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肯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继续“痴”的庆幸。

E.下片运用朴实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稳,描绘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直抒胸臆。

15.这首词写于陆游晚年,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联系作者生平简要赏析。

(6分)14.BC(B对诗句的理解不当。

“眼底荣华元是梦”的意思是“在我眼里,荣华富贵本来就是一场梦”,“元”在诗中是“本来”的意思。

C“幸福与快乐”分析不当,“幸有”的意思是“庆幸的是有”的意思,由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虽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然难抑心中隐隐的痛,可见他的晚年并不幸福快乐。

)15.①荣华富贵,过眼烟云,不屑一顾。

经过人生坎坷之后,晚年的陆游看透了荣华,“元是梦”表达了对荣华的最好诠释。

②对前途充满迷茫。

在“身后声名不自知”的处境中,他发出了忙忙碌碌是为了什么的感叹。

③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无奈。

作者借沽酒、题诗、采药、对棋聊度余生,虽然无奈,但也能得到一丝乐趣。

④对人生的大彻大悟。

“不归真个痴”道出了词人的这一思想倾向。

(6分,答出一个要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古诗词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参考答案

古诗词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参考答案

古诗词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
寄》参考答案
古诗词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参考答案阅读古诗词,完成7-8题(4分)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7.“点兵”的意思是(2分)
8.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表现了好友陈同甫对现实的不满和对当年金戈铁马的疆场生活的留恋
怀念。

B.“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明写战马和武器,实际表现战士冲锋陷阵的英雄形象。

C.“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词人对自己理想的诉说,是其一生追求的概括。

D.全词中虚幻与现实的对比十分强烈,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极其悲壮。

参考答案:7.检阅军队。

(2分)8.A(2分)。

陆游《破阵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陆游《破阵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14? 15 题。

破阵子[宋]陆游仕至千钟①良易,年过七十常稀。

眼底荣华元是梦,身后声名不自知。

营营②端为谁。

幸有旗亭沽酒,何妨茧纸题诗。

深谷云萝③ 朝采药,静院轩窗夕对棋。

不归真个痴。

【注】①千钟:优厚的俸禄。

②营营:忙繁忙碌。

③云萝:也叫藤萝。

即紫藤。

因藤茎屈曲攀绕如云之缭绕,故称。

14.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 5 分)A.词人以为,官做到年俸千钟其实不难,但活过七十岁者倒是极少,此刻还活着已经不错了。

B.词人以前追求过荣华荣华,此刻才知道,荣华荣华本来是一场梦幻,根本不值得追求。

C.“沽酒”“题诗”“采药”“对棋”四词归纳了词人暮年的生活,表达了归隐的幸福与快乐。

D.“不归真个痴”既道出了词人对选择归隐的一定,又表达了自己不再持续“痴”的有幸。

E.下片运用朴素无华的语言,词句对仗工稳,描述了一幅“归隐生活图”,尾句直抒胸臆。

15.这首词写于陆游暮年,表现了复杂的思想感情,请联系作者平生简要赏析。

(6 分)14.BC(B 对诗句的理解不妥。

“眼底荣华元是梦”的意思是“在我眼里,荣华荣华本来就是一场梦” ,“元”在诗中是“本来”的意思。

C“幸福与快乐”剖析不妥,“幸有”的意思是“有幸的是有”的意思,由词人的生活经历可知,陆游归隐,固然有沽酒、题诗、采药、对棋之乐,但依旧难抑心中隐约的痛,可见他的暮年其实不幸福快乐。

)15.①荣华荣华,过眼烟云,嗤之以鼻。

经过人生崎岖以后,暮年的陆游看破了荣华,“元是梦” 表达了对荣华的最好解说。

②对前程充满迷惑。

在“身后声名不自知”的处境中,他发出了忙繁忙碌是为了什么的叹息。

③在归隐中度过余生的无奈。

作者借沽酒、题诗、采药、对棋聊度余生,固然无奈,但也能获得一丝乐趣。

④对人生的恍然大悟。

“不归真个痴”道出了词人的这一思想偏向。

(6 分,答出一个重点给 2 分,给满 6 分为止。

若有其余答案,只需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含答案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完成下面小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

下片首先描写战斗场面,继而直抒胸臆,“”一句,凝聚着作者万千感慨。

6.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结合画线句中体现“壮”的形象,简要说说你的理解。

【答案】5.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6.画线句抓住了战场上最具典型特征的“马”和“弓”,写出马快弦急,说明战斗的激烈,衬托了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情感豪迈,风格雄壮。

【解析】5.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这首词上片由“挑灯看剑”写起,描述了词人梦回军营、与部下分食烤肉的场景,也写出了军中奏乐、沙场点兵的雄壮气势。

这正是词人曾经历过而今已失去的生活情景。

从“看剑”“吹角”“分麾下炙”“塞外声”“秋点兵”可以看出写的是“军旅生活”;“可怜白发生”意为“可惜我如今白发已生”,一方面表明年轻时的经历现在只是一种追忆,另一方面感慨自己已年近半百,两鬓染霜,理想难以实现,此句变雄壮为悲壮,表现了词人壮志不遂的抑郁、愤慨。

6.本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

这首词处处扣着“壮”来写,风格雄壮。

画线句中“的卢马”和“弓”体现了“壮”的形象。

“的卢”为古代名马,跑的飞快,写出了战马之勇猛。

箭发也如霹雳,极言战斗之激烈,从侧面衬托词人的意气风发、英勇无畏。

从而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理想,抒发了壮志难酬、英雄迟暮的悲愤心情。

使诗的风格既有雄壮,又有悲壮。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破阵子》含答案[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破阵子陆游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

蜡屐登山真率饮,筇杖穿林自在行。

身闲心太平。

料峭余寒犹力,廉纤细雨初晴。

苔纸闲题溪上句,菱唱遥闻烟外声。

与君同醉醒。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人以“空花”“昨梦”喻指过往的虚无,“看破”“放轻”宣示自己告别过去。

B.词人着屐拄杖、登山穿林,一个远离尘世、悠游自在的山野隐逸形象跃然纸上。

C.细雨初晴的春日,依然会使人感觉到寒冷,但这并没有影响词人的轻松自得。

D.词人在最后表示,希望远方友人能与自己同饮共醉,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

(2)这首词是如何表现词人闲适心情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答案:(1)D(2)①通过议论与抒情直接抒发闲适的心情:“看破空花尘世,放轻昨梦浮名”两句将繁华尘世比作“空花”,把浮名比作“昨梦”,放下心中曾经牵挂的东西,心情轻松;“身闲心太平”则直抒胸臆。

②通过记叙、描写闲适之举表现闲适之情:写词人穿蜡屐登山、真率饮酒、悠闲作诗、遥闻菱歌,在对行动的叙述与描写中表现闲适的心情。

③借景抒情:“廉纤细雨初晴”通过描写细雨初晴的清新之景,寄托闲适之情。

解析:(1)鉴赏诗歌形象、语言、思想内容和情感。

D项,“表达了真挚的思念之情”错误,下片写词人作诗、听歌、饮酒,均为闲居隐逸之事,词的结尾处应是表达与朋友共同饮酒、共享隐逸之乐的思想感情。

(2)思想内容鉴赏。

上片第一、二句议论抒情:尘世虚幻,皆为妄念;浮名如昨日之梦,无须挂念。

第三、四句记叙自己放下浮名之后洒脱的隐逸行为:穿上蜡屐登山,率真饮酒,拄着筇竹杖,穿行林间,逍遥自在。

“蜡屐”“筇杖”微露隐逸情趣,“真率”“自在”直抒闲适之情。

上片以情作结,从身体与心灵两方面突出闲逸的状态。

下片第一、二句写景:春寒料峭,冬的余威尚存,但细雨初晴,迎来了春晴的美好。

第三、四句继续叙写词人的活动,闲题苔纸,菱歌遥闻,体现了词人的心境平和、闲适喜悦。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古诗词原文、译文及鉴赏《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这首词是辛弃疾写给内兄范如山的,希望范如山可以不要计较个人名利的得失,以大局为重。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词吧。

辛弃疾《破阵子·掷地刘郎玉斗》原文为范南伯寿。

时南伯为张南轩辟宰泸溪,南伯迟迟未行。

因作此词以勉之。

掷地刘郎玉斗,挂帆西子扁舟。

千古风流今在此,万里功名莫放休。

君王三百州。

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却笑泸溪如斗大,肯把牛刀试手不?寿君双玉瓯。

译文及注释译文范增因为项羽不杀刘邦怒而撞碎玉斗,范蠡助越灭吴之后带着西施泛舟五湖。

谓英雄之所以能够美名流传,就在于立功万里,为国家和君王效命。

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公侯将相原本出身于普通士卒。

可笑泸溪地小如斗,不知道您肯不肯在那里小试牛刀?赠送给您两只玉瓯作为寿礼。

注释(1)范南伯:范如山,字南伯,是辛弃疾的内兄。

张南轩:张,安敬夫,自号南轩,张浚之子,时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

辟:征召。

宰:县令。

(2)掷地刘郎玉斗:《史记·项羽本纪》载,鸿门宴上,项羽不听范增劝告,放走刘邦。

范增十分气愤,将刘邦送给自己的一双玉斗掷于地,用剑击碎而去。

(3)挂帆西子扁舟:用吴越时期越国大臣范蠡在破吴后与西施泛舟五湖的典故。

(4) 燕雀岂知鸿鹄:《史记·陈涉世家》载,秦末起义领袖陈涉少时与人耦耕,曾对同伴说:“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5)貂蝉元出兜鍪:《南齐书·周盘龙传》载,周原为边疆武将,后年老求解职,归朝做了散骑常侍、光禄大夫,世祖皇帝戏问:“卿著貂蝉,何如兜鍪?”周盘龙回答:“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

”这里的兜鍪是战盔,貂蝉为侍从贵臣所着冠上的饰物。

(6)牛刀:这里牛刀是大材,孔子曾以“割鸡焉用牛刀”比喻大材小用。

(《论语·阳货》)(7)玉瓯:玉制酒杯。

鉴赏范南伯,名如山,是辛弃疾的内兄。

让他担任泸溪县令(即所谓“辟宰泸溪”),范如山并不相信朝廷真能有所作为,故“迟迟未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古诗词鉴赏及赏析】古诗词鉴赏及阅读答案:破阵子《破阵子》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赏析】
这是辛弃疾寄给陈亮(字同甫)的一首词。

陈亮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

《破阵子》便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一首以抒壮怀的词。

词中追忆了昔日起义军豪迈壮阔的战斗生活,抒发了渴望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也表达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

上片描写在一个秋天的早晨沙场上点兵时的壮盛场面。

开头两句写军营里的夜与晓,醉里挑灯看剑一句有三层意思:看剑表示雄心,挑灯点出时间,醉里还挑灯看剑是写念念不忘报国。

次句梦回吹角连营,写拂晓醒来时听见各个军营接连响起雄壮的号角声。

真切地表现了词人此时内心的郁愤。

上句是看,此句是闻。

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炙是指烤牛肉。

麾是军旗。

全句的意思是:兵士们在军旗下面分吃烤熟的牛肉。

五十弦翻塞外声,指各种乐器合奏出雄壮悲凉的军歌。

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

沙场
秋点兵,只用五个字,就栩栩如生地写出了雄壮威武的阵容,再现了词人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形象。

下片写投入战斗的惊险场面:马作的卢飞快,的卢,骏马名。

弓如霹雳弦惊,比喻射箭时弓弦的响声如雷震。

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让我们好象看到的卢快马在飞驰电掣般前进,强弓劲矢在霹雳般震响。

一幅风尘蔽日、金鼓匝地的战斗情景便跃然纸上,爱国将士们冲锋陷阵,所向无敌的英雄气概,历历如在目前。

了却君王天下事两句,描写战斗获胜,大功告成时将军意气昂扬的神情。

天下事,指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大业。

可怜白发生,笔锋陡转,使感情从最高点一跌千丈,吐尽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尖锐对立,抒发了报国有心,请缨无路的悲愤,使全词笼上了浓郁的悲凉色彩。

这一句与首句相呼应,都是叙写现实生活的感受,与中间梦境形成强烈对比,有力地表现了报国有志志不伸的悲愤。

【中考预测】
1、八百里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这两句词,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
答:营造了将士们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氛围。

2、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3、词人为什么要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
答:写醉里和梦回的情景表现作者渴望驰骋沙场、杀敌报国的壮志和
壮志难酬的无奈、悲愤。

4、根据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说说了却君王天下事中的天下事指的是什么?
答: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5、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

答: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