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汽车车身结构解析
1.汽车车身结构认识PPT

图1 承载式车身
图2 非承载式车身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承载式车身按车身的三个功能构件,发动机室、乘客室、行李舱来分,可分为 三厢式汽车和两厢式汽车
图3 三厢式汽车
图4 两厢式汽车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三、车身框架
车身框架主要由侧门框部件、底板部件、前围外பைடு நூலகம்、后围外板等组成。侧门框 部件对车辆的整体布置、安全及驾乘舒适性问题起到重大作用,主要由前立柱(A 柱)、中立柱(B柱)和后立柱(C柱)组成
图6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六、车辆内部附件的认识
车身内部附件设备有:座椅、仪表台总成、中央后视镜、安全带、遮阳板、烟 灰缸及点烟器。
图6 车内附件的组成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谢谢观看
Thank You!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汽车车身结构认识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一、汽车车身的主要作用
是保证驾驶员便于操纵,为驾驶员、乘客提供舒适的乘坐环境或安全地容纳货 物,并保护其免受风、沙、雨、雪的侵袭及恶劣气候的影响。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二、结构类型
汽车按结构形式不同可分为承载式车身和非承载式车身两种,一般轿车多为承 载式车身。
图3 车身框架及侧门框组成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四、车身覆盖件
车身覆盖件安装在车身框架上,从而使汽车成为一个完整的车辆。汽车车身覆盖件的组成:发动机罩、 顶盖、行李箱盖、前后翼子板、前后车门、地板、前围、挡泥板和前纵梁等。
图4 车身覆盖件
汽车整车结构认知
五、车身附件的认识
1.汽车的前后风窗通常采用有利于视野而又美观的曲面玻璃,汽车的前、后风窗又称风档玻璃。
图5 前风窗和后风窗
BMW E60(宝马5系)白车身结构解析

图5 : E60 车门外面板
微晶合金钢(例如, H420LA) 构件使用这种钢材制造具有高强度和高防碰撞的能力。唯一的是它的成形能力差。 微晶件的强度的提高是离析硬化造成的,这种由于在钢的成分里面由最精微分布的 硝基碳和极小含量的钛铌钒元素。这些元素在含量为0。01%时就会大大提高它的屈 服限。这种钢材的屈服限是340 - 420 N/mm2 ,最大抗拉强度是620 N/mm2 ,破断 延伸率A80是 20% 。 在使用气体保护焊和电阻焊的焊接设备可以实施良好的焊接。 这种钢使用的范围的实例比如发动机的后支撑架,车身内部侧面框架。
图2 E60 车顶棚外板
IF类钢(例如,H220Y) 对于非常复杂造型的零部件,不但要求深冲也需要拉延,有不同的冲延深度,就要 使用这种IF类的材料。 这种类型的钢的结构是晶格无间隙,是在铁素体的中间晶格内没有了碳和氮的原子, 这就使这种合金钢表现出非常低的碳和氮的含量,表现了非常好的成形能力和可焊 性。这种钢的屈服限是 180 - 260 N/mm2, 最大的抗拉强度是 440 N/mm2 ,破断 拉伸率 A80是 32% 。
――钢
钢料无疑是最为常用的材料。采用各种新型的钢合金使用在各自需要的方位处。在 宝马E60的车身上面使用了9种不同型号的合金,下面分别叙述这些不同的性能和使 用范例。 为了使解析更加方便起见,要先了解下面的三个定义: - Rp -> 屈服极限,单位为 N/mm2 - Rm -> 抗拉强度,单位为 N/mm2 - A80 -> 破断延伸率,单位为 %
现代车身要满足很多的要求。在最可能小的外形尺寸时要有尽可能大的内部空间。 在出现车祸时要给乘驾者最好的防护。这个动力排,也即发动机,变速箱牢固的在 车身上良好工作。另外车身要有非常好的静态和动态刚度,以便使宝马车实施它的 名副其实的行驶性能。 另外,车的承载构件要有很高的疲劳强度,在出现事故之后承受的修理费尽量的低。 为了实施和完成上面的这些要求,宝马公司的战略就是对每一个结构件为达到它的 最优效能要使用最好的材料。
汽车车身结构及特点PPT课件

2)驾驶室的安装机构
翻转式驾驶室的前部支承 1—扭力杆 2—管梁 3—驾驶室座 4—锁定杠杆 5—锁定销 6—支架 7—车架
翻转式驾驶室的后安装机构 1—定位板 2—安装杠杆 3—安全锁钩 4—穿孔 5—爪形挂钩 6—导板 7—导销
(2)长头式货车驾驶室
长头式驾驶室的外形
a)鳄口型
b)车头翻转型
底架或车架多用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形后组焊而成,采 用封闭型截面梁时,应注意端口的封闭与通风。表面锐 边应修磨平整。
2. 骨架
骨架的寿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骨架式车身的耐久性。 用抗扭性很高的异形钢管构成的骨架,寿命长、工艺性好, 但成本高。
客车车身骨架
3. 车顶
车顶是车身上重要的基础构件,其载荷主要来自于行 李架、扶手座。承载式车身的车顶还与车身的其他构件 一起,共同承受车身整体的变形应力。采用具有一定深 度拱形顶盖,可使车顶的承载能力得到提高,沿顶盖的 周边是箱形断面的圈梁,它与窗柱的刚性连接提高了车 身的整体性。
货车车厢形式 a)栏板式 b)集装箱式 c)平板式
(1)平板式 平板式车厢主要用于承运集装箱,与其他各类货车车 厢相比,其区别在于平板四周装有集装箱锁,是专为防止 集装箱在运输过程中发生倾翻和位移而设置的。 (2) 栏板式 车厢的沿周装有可开启的挡货栏板,较短的车厢为单 开式(一般为后开),其余车厢栏板均为固定式。
汽车车身结构及特点
—汽车构造知识
第一节 车身结构 第二节 车身附件
第一节 车身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车身的基本结构。 2.掌握车身的基本组成。
一、轿车车身壳体结构
轿车车身壳体 1—发动机罩 2—前窗柱 3—中柱 4—顶盖 5—车顶边粱 6—车底 7—行李箱
简述汽车车身结构的组成

简述汽车车身结构的组成汽车车身是汽车的基本结构部分之一,它在保护乘客、支撑车辆重量并提供空间来容纳各种组件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汽车车身的结构组成包括车顶、车窗、车门、前后保险杠、车辆底盘等。
1. 车顶:汽车车身的最上部分,通常由钢板或铝合金制成。
它的主要作用是覆盖和保护车内乘客以及车上的各种系统和零部件。
2. 车窗:车身的侧面通常会有车窗,它们通常由钢化玻璃制成。
车窗的设计旨在提供透明度和可见性,允许驾驶员和乘客观察外部环境。
3. 车门:汽车通常有4个车门,包括两个前车门和两个后车门。
它们通常由钢板制成,具有开合功能和密封装置,以防止水和噪音进入车内。
4. 前后保险杠:位于车辆前后部分的保险杠是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通常由塑料或钢制成,能够吸收碰撞冲击并保护车辆及乘客免受损害。
5. 车辆底盘:车辆底盘是汽车车身的支撑结构,通常由钢板制成。
它提供强大的刚性支撑,以支撑车辆的重量和承受各种道路条件下的应力。
其他车身部件还包括车身侧裙、车头、车尾等。
车身侧裙通常位于车身两侧,起到增加空气动力学效率和改善汽车外观的作用。
车头和车尾是车身的前后部分,它们通常由钢板制成,用来保护车辆的核心组件和乘客。
同时,车头还有与引擎和车轮相关的零部件,如发动机罩和前灯等。
总结起来,汽车车身的结构组成包括车顶、车窗、车门、前后保险杠、车辆底盘等。
这些部件在汽车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能提供乘客舒适和安全的乘坐环境,又能保护车辆的各种组件不受外部环境和碰撞的影响。
参考资料:1. Esteven, J. (2014). Vehicle body engineering. Butterworth-Heinemann.2. Heisler, H. (2005). Advanced vehicle technology. Elsevier.3. Spiker, D. (2006). Automotive bodywork and rust repair. CarTech Inc.4. Society of Automotive Engineers. (2009). SAE International: Glossary of automotive terms. SAE International.。
汽车车身结构

副仪表板
• 副仪表板亦称“通道”。 • 为了避免仪表板上仪表过分拥挤,仪表板中部向
下延伸而成为仪表板的补充空间。在副仪表板上 可以安装部分开关、收录机、烟灰缸、杂物厢等。 • 通常副仪表板包容了变速杆与手制动柄的孔口。 副仪表板表面也需要软化,造型上与仪表板浑然 一体。仪表板与副仪表板都要求与特点是车身通过焊接、铆接或螺钉与车
架刚性连接,车架是承受各个总成载荷的主要构 件,车身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固车架,分担车 架所承受的一部分载荷。
• 承载式车身
• 其特点是汽车没有车架,车身就作为发 动机和底盘各总成的安装基体,车身兼有 车架的作用并承受全部载荷。
• 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 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车身壳体
• 车身壳体按照受力情况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 式和承载式(或称全承载式)三种。
• 非承载式车身 • 其特点是车身通过橡胶软垫或弹簧与车架作柔
性连接。车架是支承全车的基础,承受着在其上 所安装的各个总成的各种载荷。车身只承受所装 载的人员和货物的重量及惯性力,在车架设计时 不考虑车身对车架承载所起的辅助作用。
车身附件
• 车身附件有:门锁、门铰链、玻璃升器、各种密 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 镜、拉手、点烟器、烟灰盒等。在现代汽车上常 常装有无线电收放音机和杆式天线,在有的汽车 车身上还装有无线电话桃、电视机或加热食品的 微小炉和小型电冰箱等附属设备。
轿车的遮阳顶窗
• 遮阳顶窗(也称天窗)及其他车窗开启时可使汽 车室内与外界连通,接近敞篷车的性能,以便乘 员在风和日丽的季节里充分享受明媚的阳光和新 鲜的空气。遮阳顶窗不但可以增加室内的光照度, 而且也是一种较有效的自然通风装置。根据不同 的需要,可把遮阳顶窗部分或全部关闭,这样就 形成了功能优异的全天候式车身结构。
3.3 汽车车身常用结构形式

3.3 汽车车身常用结构形式3.3.1 最流行的轿车车身3H 结构1990年后,轿车开始流行3H 结构,所谓3H 结构是指:为了取得车身外表面无铜焊接口的效果,将侧围,顶盖及地板形成三块独立的近似H 形状的总成,然后在顶盖处和门槛处焊接成为一体.地板H 是指在B 柱附近地板上有一个或2个较大横梁与门槛梁点焊接,然后门槛梁与前发动机舱纵梁(吸能梁)及后地板纵梁点焊接形成大的H 形状此称为地板H 结构,侧围采用整体式侧围,门槛梁和顶盖边梁用B 柱,A 柱下段及后翼子板连接成”日”字形状,也就是近似H 型侧围结构,顶盖左右边梁和顶盖前中后横梁形成近似日”字形状,也就是近似顶盖H 形结构.三个H 简称3H 结构.在顶盖上有一条点焊缝隙用密封件装饰, 其他无任何外漏缝隙,无任何铜焊缝隙,减少了其他种分块模式在A 及D 柱的外漏铜焊,做到车身所有零件连接处100%采用点焊模式,使外表面质量非常好,几乎大多数轿车都采用本结构. 如图3.3.1所示.侧围H 形结构 地板H 形结构 顶盖H 形结构图3.3.1 常用的3H 形状车身结构形式3.3.2 整体前后围的前后2H 形车身货车驾驶室,大小客车等汽车车身常用这种结构,如IVECO 等车就是该种结构,尤其前后无门或盖的结构多为该种结构.其优点是前围无分缝线,分缝线在侧围的门缝上,外观比较好看,而且前后玻璃框整体性非常好.如图3.3.2所示.前围框架结构后围框架结构图3.3.2前后2H车身结构形式3.3.3 整体式侧围为了减少或者避免铜焊或铅焊口,力争100%点焊的零件连接模式,自90年代开始开始大量使用整体式侧围结构,分缝在3H结构形式下,采用在顶盖处纵向前后贯穿式分缝模式.在该连接缝上采用点焊接方式.避免了在顶盖四个角处的铜焊连接模式.顶盖纵梁先焊接在侧围上,然后在顶盖处将外板和侧围上的顶盖纵边梁焊接在顶盖横梁和顶盖外板凹下的翻边上.A,CD柱分别与前后围板点焊接.侧围上的地板门槛梁(纵梁)与地板和地板横梁点焊接成一体.该分块模式可以100%采用点焊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和提高了质量.最后在顶盖处装饰条装饰.整体式侧围一般指A柱,B柱,CD柱(或后侧围翼子板),门槛梁外板及顶盖纵边梁设计成一个零件,以减少焊接缝隙,提高了车身整体刚度和外观的造型效果.一般内板和加强板分开成小零件然后进行焊接.发动机舱上下纵梁分别与A 柱下段的上下焊接,要尽力争取点焊模式,个别不够的地方允许局部补二氧化碳保护焊.轮罩与上下梁焊成一体增加整体刚度. 缺点是需要大压力冲床(一般大于1500吨,轿车侧围一般需台面4.5米长,2米宽,压力2000吨的冲床).3.3.4 前后2H结构的整体式前后围前围A柱和风窗框及下连接板做成整体结构,减少缝隙,获得好的外形和结构刚度,使设计更加合理.内板以小零件焊接成整体的模式进行设计,使设计水平更高.后围外板采用整块结构,内板或梁采用分块焊接模式,使外观更加美观漂亮.3.3.5 车身常用结构断面(1)A柱常用断面a A柱外露式结构如图3.3.3为A柱外板露在外侧的造型面,中板和内板都是内藏式结构形式,为尽力避免三层焊接形式,中间板和外加强板焊接,而内板与外板在门内侧密封翻边处焊接.在前档风玻璃翻边处三层焊接,可以在该处使每个板每隔50mm开一个缺口,以便获得两层焊接的结构, 如图3.3.4所示.一般粘接玻璃的翻边长度约20~22mm,止口深8~10mm,门框密封口翻边一般12~16mm,多数汽车为14~16mm.b 内藏式A柱结构如图3.3.5为内藏式断面结构形式,门缝与A柱的玻璃面留出5mm间隙作为门缝,将A柱藏在门内,该种方法称为内藏式A柱结构形式.A柱结构c A柱断面下段A柱断面下段,用于支承门铰链,需在A柱下段放置加强板,门内板上也要有加强板用于加强门结构.A柱下段上要有安装前翼子板的螺丝孔.翼子板图3.3.5 A柱下段结构(2)B柱结构后门图3.3.6 B柱断面结构(3)后背门及其周边结构断面结构a后背门与后侧围断面结构图3.3.7后背门与后侧围断面结构b后门与后门槛梁断面结构图3.3.8后背门与后门槛梁断面结构c后门锁及雨刷断面结构图3.3.9后背门与后锁机构及后雨刷断面结构d后门与顶盖结构断面图3.3.10后背门与后顶盖断面结构(4)侧门与门槛梁断面结构地板横梁在地板下边时地板与门槛的上边界焊接地板横梁在地板上面的地板与门槛下端焊接图3.3.11侧门与门槛梁断面结构(5)顶盖侧断面结构a 老式需在A及CD柱处铜焊的顶盖侧围断面结构图3.3.12顶盖侧边梁断面结构b 新型无铜焊100%点焊结构的顶盖侧围断面结构图3.3.13无铜焊顶盖侧边梁断面结构(6)顶盖与前风窗断面内外板传力胶图3.3.14顶盖前横梁断面结构。
车身结构及主要附件

梁和其他辅助框架都以纵梁为中心分布在脊梁的两 侧或两端。脊梁式车架没有边梁,因此车身底板和 地板上的门槛都可以做得较低,有利于降低整车高 度;车架的抗扭强度也较高,但生产工艺性差。
6
5、平台式车架 它是把底板从车身中分离出来,与车架焊接成的一 个整体。平台式车架底面平坦,有利于减小空气阻力, 中间通过传动轴的孔道与车架制成一体,有利于提高 车架抗扭及抗弯强度,是一种轿车专用车架。
高的生产技术保证精度
振动与噪声容易直接传到乘 客室;车身维修时,不仅难 度大,而且须使用专门设备 和特定的检查与测量手段
常用车型 高级轿车,货车、客车和越
中低档轿车和豪华客车
非承 载式 车身 与承 载式 车身 比较
4
1、框架型车架 其纵梁通过乘客室底
板的周围,车架前部设置 安装前悬架和发动机的悬 架横梁,后部是安装后轮 的后车架横梁。
• (2)前围板 位于发动机舱与乘客室之间,两端与
壳体前立柱和前纵梁焊接成一体。起着横向 加固壳体的作用,一般采用双重式结构,靠 近发动机舱一侧主要起辅助加强作用,靠近 乘客室一侧则用高强度钢板冲压成型。为了 隔热、隔音和减小振动,在前围板两侧涂有 沥青、毛毡、胶棉等材料。
前车 身主 要钣 件结 构特
利用高强度钢板,使整车质 量轻,制造成本低,油耗小; 生产工艺性好,适合现代化 大生产;结构紧凑,室内空 间相应增大;整车重心降低, 在平坦道路上行驶稳定性好; 安全性好,刚性车身结构和 吸能区的设计大提高了车室
内乘员的安全
缺点
整车质量增加,成本较高, 油耗增大;车身高度提高, 使上下车方便性受影响;生 产制造需要有大型压床和较
3、 后 车 身 结 构
车身结构振动特性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3 车身结构振动特性
➢ 计算模型在切割处约束全部自由度。 ➢ 计算扭转刚度时,分别在前车身模型的左、右悬架支承处,沿正、负方向作用 单位载荷;计算弯曲刚度时,在前车身模型的两个悬架支承处先后沿x(及y和z)方 向作用单位载荷。 ➢这张表是前车身计算结果比较情况。可见,原车型的前车身在xy平面中的弯曲 刚 度 较 差 , 一 阶 模 态 频 率 仅 18.5Hz,质 量 为 20.1kg;新 车 型 一 阶 模 态 频 率 为 53.3Hz,而质量却降低到15.4kg。
➢ 根据测试同类竞争车型所获得的指标,为新车设计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动力学性 能水平。以这个动力学性能水平为基础,同时考虑汽车的其他性能要求,如碰 撞安全性要求、可靠性、耐久性要求、布置要求、重量要求等,就可确定所希 望的各项性能指标,作为结构设计的指南。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3 车身结构振动特性
【案例】 前车身刚度与模态分析 ➢ 图是从三种车型的有限元模型上切割下来的前车身,分别是原车型、 竞争
车型 和新车型 。 ➢ 对三种模型进行分析比较:
1)一阶模态频率和振型。 2)四种静刚度,即扭转刚度、平行于xy平面分别在x、y方向的弯曲刚度, 以及在xz平面z方向的弯曲刚度。
第3章 汽车车身结构分析与设计
3.3 车身结构振动特性
4. 车身板壳零件的局部振动模态
刚度差的大型板壳零件(如轿车发动机罩、地板等)容易在振源激励(如发 动机振动、汽车行驶时传动系的共振及噪声波的冲击等)的作用下,引起强迫 振动。 当激振频率接近车身内外板的固有振动频率时,将发生板壳共振。 ➢车身大型板壳零件的共振频率通常在40~300Hz或更高范围。路面、发动机 等激励源会引起车身壁板振动,并向车内辐射噪声,这是车内噪声产生的重要 原因。如轿车地板的共振频率在50~60Hz,共振时会发出敲鼓声。 ➢振动波总是向着刚性最差的方向传递,冲压肋和棱线能切断路径,使振动受 到抑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汽车车身分类
汽车车身主要有整体式车身和车架式车身两类 车架式车身:60多年的历史,现已被整体式车身取代,目前车架式车身主要应车型0.5t和0.75t货车、越 野车及大多数大型货车上。 整体式车身:其设计理念与车架式车身完全不同,因此,其需要新的装配技术、新的材料、完全不同的 碰撞修理方法。 一、汽车车身结构类型 1、按用途分类: (1)客车车身:轿车车身、大客车车身 (2)货车车身 2、按车身壳体的结构形式分类: (1)车架式车身:车架是一个独立的部分。车身及发动机、转向机构、悬架等各种装置都固定在车架 上。 (2)整体式车身:整体式车身没有独立的车架,由冲压成不同形状的板件焊接成一个整体,车门、发 动机等部件用螺栓连接到车上,也成为无架式车身。
3、按车身的受力情况分类 按车身受力情况分类,是借用了飞机机身设计的概念。飞机设计把机身视为一个鸡蛋壳——应力薄壳结 构。载荷有机身承受,但作用力不集中于一点,而是分散到机身的各个部位。汽车车身并非完全的应力 薄壳结构,但其受力特点与机身一致,故称为承载式车身。 车架式车身在和主要由车架承受,故称为非承载式车身。 (1)非承载式车身。车身安装在车架上,其间衬有多个橡胶垫,载荷主要由车架承受,策划神不承受 大的载荷。 (2)承载式车身。这种车身结构没有独立的车架,发动机和底盘总成安装在车身上,全部载荷由车身 承受。 承载式车身质量轻、刚度大。 二、轿车车身的分类 1、按轿车车身尺寸分类 (1)紧凑型轿车:又称经济型轿车,车身属于最小级别,4缸一下小型发动机、质量小、燃油经济性高。 (2)中高级轿车:通常采用4缸、6缸、8缸发动机,中等质量和外形尺寸。一般采用整体式车身结构。 (3)豪华轿车:轿车中最大尺寸,质量较大,通常采用V8发动机,车身有整体式也由车架式的,燃油 经济性较差。 2、按轿车车身结构分类 (1)普通轿车。 (2)硬顶轿车:金属顶盖,通常无门柱或中立柱(即B柱) (3)敞篷车。 (4)掀背式轿车。
二、车架类型 车架式车身的车架常见的由梯形车架、X型车架和框式车架三种 1、梯形车架 梯形车架包含两个纵梁与一些横梁相连接(图3-10)。梯形车架的强度好,在一些货车上仍能看待。 在一些小型车上还使用如图3-11所示的梯形车架。但由于它的舒适性差,现在轿车上已不适用。
2、X型车架(脊梁式车架) X型车架(图3-12)中间窄,刚性好,能较好的承受扭曲变形。由于这种车架侧面保护性不强,从20世 纪60年代后期起已不再使用。 3、框式车架 框式车架在其最大宽度处支撑着车身,在车身受到侧面冲击时可为乘员提供保护。在前车门后面和后车 门前面的区域形成扭力箱结构(图3-13)。在正面碰撞中,分段区域可吸收大部分的能量。在侧面碰撞 中,由于中心横梁靠近前面地板边侧构件,使乘坐室受到保护;同时因乘坐室地板低,从而质心降低、 空间加大。在后尾碰撞中,由后横梁和上弯车架吸收冲击振动。由于关键区域有横梁加强,避免了车架 过大的扭曲和弯曲。目前所使用的大多数车架都是框式车架。
20世纪80年代以后,轿车基本上采用整体式车身结构,加之各种新技术的应用,使轿车整体性能达到了 新的水平。 由于车身结构不同,在受到碰撞产生变形或损毁时,其钣金修复的模式也不相同。一般说,对有车架式 车身,宜将车架与壳体拆开分别进行修复。对车架的修复主要是按技术要求恢复其几何位置,从而恢复 汽车的动力性能;对壳体的修复主要是恢复其空间几何形状,更换受损件等传统钣金操作。将上述两部 分试装调整后,重新进行表面装饰。对于整体式车身的修复要求则高得多,要同时考虑车身各部分相对 几何位置满足汽车动力性能要求和车厢的内部结构形状要求两部分。通常只能在专门的牵引台架上采用 液压牵引方法,对整体车身进行校正。
图3-13 具有扭力箱的框式车架
三、车架式前车身 车架式的前车身由散热器支架、前翼子板和前挡泥板等组成(图3-14)。由于用螺栓安装,易于分解。 散热器支架由上支架、下支架和左右支架焊接而成。车架式车身的前翼子板不同于整体式车身的前翼子 板,其上端内部和后端是点焊的,不仅增加了翼子板的强度和刚性,并且与前挡泥板一起降低了传到乘 坐室的振动和噪音,也有利于减小悬架及发动机在侧向冲击时受到的损伤。 四、车架式的主车身 乘坐室与行李舱焊接在一起构成主车身,他们由围板、地板。车顶板和后盖板等组成(图3-15)。围板 由车身左右前立柱、内板、外板和盖板侧外板等构成。传动轴槽纵贯地板中间。横梁与地板前部焊 接在一起,并安装在车架上。当乘坐室受到侧向冲击碰撞时,中部宽的车架纵梁可使乘坐室得到保 护。地板的四周边缘用压花工艺做成褶皱,增加了底板的刚度,减少了震动。
第三章 汽车车身结构
第一节 汽车车身的分类
一、汽车车身结构类型 二、轿车车身的分类
第二节 车架式车身结构
一、车架式车身概述 二、车架类型 三、车架式前车身 四、车架式主车身
第三节 整体式车身结构
一、整体式车身的特点 二、整体式车身类型
教学目的:充分了解汽车是如何设计与制造 的、准确识别所有损毁部件、熟知各部件在 车身构造中所起作用,从而对其修理或更换 做出恰当选择。
一、车架式车身概述 图3-9为车架式车身典型结构。车架是车架式车身基础,它是一个高强度构架,车身和汽车上所有主要 零部件都固定安装在车架上。车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承受汽车运行时的各种荷载,甚至在发生碰撞时, 仍能保持汽车其它部件的正常位置。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车身
车架
图3-9 车架式车身
车身通常用螺栓固定在车架上。为了减少乘坐室内震动和噪声,车身与车架之间除放置特制橡胶垫块 外,某些高级汽车车身与车架之间还安装有减震器,可将汽车高速行驶时传至车身的震动减至最小。 修理此类汽车时,应当小心,以免损坏减震装置。图3-142为车身与车架组装的示意图,图中黑圈点所 在位置即是橡胶座垫。
(5)旅行车 (6)多功能车(SUV) (7)厢式车:全尺寸厢式车通常采用全周边式车架和前置后驱;微型厢式车通常采用这题是车身结构 和前置前驱。 (8)客货两用车(皮卡):通常采用非承载式车身,发动机前置后驱的形式,也有四轮驱动。 车身的形式虽有不同,但其强度与刚度却与车身结构的关系极大。
第二节 车架式车身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