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课_图文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措 结
施:
中央:废中书省和宰相,权 分六部
①宰相制度正式废除,君主专 果: 制进一步加强 ②皇帝政务繁多,难以应付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内阁的出现
时期 明太 祖 措施 职 权 特 点 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参与机 设置 密事物的决策,由于文渊阁处在宫中, 级别低, 侍从顾问 殿阁大学 阁臣又常在殿阁随侍皇帝,故称“内 很少参决政事 士 阁” 地位上升, 参与商讨 内阁产生 有衙署, 军国大事 参与机密事务 内阁发展 票拟权 地位更加重要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朝代 秦 汉 实质 皇权 皇帝制度 汉承 三公九卿 秦制 内外 相权 朝制 中央 郡县制 郡国 制 州郡 地方 县 进程 建立 巩固 隋唐 三省 六部 制 州县 道州 县 宋 二府 三司 制 路州 县 元 中书 省 备注
君主 专制 中央 集权
行省 路府 州县
完善
加强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康熙
议政王大 臣会议 内阁、六部 南书房 集权于帝
雍正
设军机处 跪受笔录 承旨遵办 君主专制 顶峰
“共治国事 ” 内阁、六部 皇权受限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女真族: 奴隶社会 部落联盟
努尔哈赤
八旗
共 治 国 事
旗主:贝勒
湖南省长沙市一中卫星远程学校
皇 太 极
①1636年,皇太极将全部贝勒封王, 每旗又令设议政王大臣三员,组成 了共同议政形式,即议政王大臣会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与内阁制比较 宰相制 内阁制
相 同 性质 不 职权 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法定一级行政机构 参与决策 内侍机构 侍从顾问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甘肃省武威第十八中学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30张PPT)

文明古国之一,津津乐道的事例极多,但有
一项更伟大的文明,而且已创造出并行用了
两千余年,却为人们所忽视,这就是在中国
所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此制度的创行和存
在、发展、完善,是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标
志;也应当说,是世界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
标志之一。
——张传玺
材料二:从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开始, 到1840年鸦片战争为止,是中国统一多民族 国家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此期间,统一是 中国历史的主流。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得 到巩固和发展。
——《明太祖实录》
元朝丞相权势过重皇权不稳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二
❖明初沿袭元制
❖洪武九年(1376年), 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布政司
省 按察司 都指挥 司
民政、财 政
监察、司 法
军政
废行省相权扩大
集中
行省
中央
扩大
宰相
壹 宰相制度的废除
胡惟庸——被诛杀的最后一位宰相
材料三:洪武十三年 (1380年),朱元璋以“谋不 轨”罪诛宰相胡惟庸九族, 同时杀御史大夫陈宁、中丞 涂节等数人。后又以胡惟庸 通倭、通元,究其党羽,前 后共诛杀3万余人,时称"胡 狱"。
探究:君主专制的加强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材料一:中国政府只有 材料二:专制政体是 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 既无法律又无规章, 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 由单独一个人按照一 是官理民政,毋宁说是 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 管 理 家 政 。 中 国 的 专 制 的性情领导一切。 主义,……用自己的锁
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 ——孟德斯鸠《论法 更 为 凶 暴 。 … … 因 此 , 的精神》 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
明成 祖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24张【北京】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24张【北京】
布政司

民政、财政 监察、司法
军政
扩大
按察司
都指挥司
集中
行省
中央
宰相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分析 材料一:“胡惟庸案”
直接原因:胡惟庸骄横擅权。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宰相制度废除的原因分析
【材料二】 朱元璋:昔秦皇…设相之后,臣张君之威 福,乱自秦起,宰相权重,指鹿为马。自秦以 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继而 命之,往往病及于君国者。 ——《皇明祖训》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二、内阁的出现 三、军机处的设立
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初沿袭元制
• 中央设中书省,由丞相统辖。
• 地方最高级行政区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洪武九年(1376年),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根本原因: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史料回放】 今我朝罢丞相,……以 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 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 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 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朱元璋 (1368-1398年在位)
——书省(宰相)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吏户礼兵刑工 部部部部部部
积极作用: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 巩固、社会安定、封建经济文化发展 和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了政 治保障。 消极作用: 皇权的极度膨胀,严重扼杀 了社会的创造力,又成为阻碍社会进 步的重要因素。
本课小结
军机处的设 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南书房 (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的出现 宰相制度的废除 (相权的废除)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32张(北京)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32张(北京)

宰相制度的废除
明朝 君主 专制 的加 强
过程
影响 原因
内阁的出现
过程
第四步:知识运用 1.明太祖废除了宰相制度,根本上是 A、因为宰相胡惟庸“谋危社稷” B、地方上设三司后,宰相职权扩大 C、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D、宰相之职权可以由六部替代 2.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评价,正确 的是 A 、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制度的划时代的变革 • B、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 加强中央权力 C、 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力量 • D 、政府各部门相互牵制,减轻了农民负担 • • • • • •
导学案第二页:探究三
• 比较宰相制与内阁质的区别
参考答案:
宰相
权力来源 职 责
内阁首辅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要经皇帝及 大臣商议 制约皇权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 直接由皇帝 意愿决定 君主专制 强化的产物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第三步:知识整合
原因
明 清 君 主 专 制 的 加 强
巩固练习
3、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①参知政事的设置 ②丞相制度的废除 ③军机处的设立 ④三省六部制的创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③① C ②④①③ D ④①②③
本课小结 军机处的设立 (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到达顶峰) 南书房 (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内阁的出现


Y(地位上升情况)


侍 从 顾 问 参与机 密事务 决策
“部权尽归内阁”
票 拟 权

演 变
O
X(时期)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宣宗 明神宗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太极
康熙
雍正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权受到限制
内阁 议政王大臣会议
南书房
皇权得到加强
内阁 三足议鼎政立王大臣会议
军机处
皇权达到顶峰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1、设立原因
① 直接原因:办理西北军务 ②根本目的:加强皇权
跪着,记下
嗻…
2、职能 跪受笔录、上传下达



殿


军机处与养心殿相距只有50米
执行、决策 制约皇权
无决策权、侍从顾问
不能制约,君主专 制强化的产物
习题演练
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 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 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 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C、削弱六部的权限 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军机处内景
军机处外景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3、特点
除军机大臣和军机 章京外,没有可供 差遣的办事吏员。
(1)简:机构简单、有官无吏
二、清朝:军机处的设立
(二)军机处的设立
3、特点
皇帝
假如皇帝有份文件 要传到东莞知县的 手中,没有军机处 之前是怎样传达的?
3、雍正设军机处
军机处内景图
右图:军机处的位置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雍正设军机处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 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 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从材料中可 以看出军机 处的职能是 什么?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29张(北京说课)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29张(北京说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说教 材 说学 情 说教学 过程 说教 法
说 学法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说教材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中专 央制 集主 权义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升学习能力 综合运用 理解重难点 识记基本史实
本课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已在初中《中国历史八 年级下册》接触了“内 阁”“军机处”等名词,对 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措施已 有所了解。但对于内阁制与 宰相制的区别,君主专制强化 对整个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说明我 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等知识 还不是很清楚。
材料六: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9月14日至21日, 内外诸司奏事札达1660件,共3391事,即朱元璋平均每日 黄宗羲 要处理奏章207件、411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 明清之际思想家、史学家 无法处理好,遇到大事,更深感“密勿论思不可无人”。
思考:材料四的说法正确吗?宰相制度的废除在当时有 利于加强皇权,加强了对国家的管理,但有什么弊端,请根 据以上材料说明。
1、材料四的说法正确。 2 、弊端:皇权过于集中,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 成皇权旁落,出现乱政。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二、内阁的出现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探 究 学 习
自 主 学 习
在一定知识经 验的基础上, 引导学生自主 阅读、自主思 考,从而形成 有效的自主学 习习惯
合作 学习
教师创造宽松、和谐、开放的课堂环境,学生开展 互助性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历史的效率,而且有助于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32张【北京】

历史必修1人教新课标第1单元第4课同步课件32张【北京】

朱元璋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职位?
①君权与相权之间矛盾由来已久。②丞相制度妨碍 皇权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③地方权力集中 中央,宰相权力随之扩大,不利皇权加强,④丞相 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故废丞相。
根本目的: 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明 太 祖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 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 十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 的奏章共1160件。这些奏章有 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件事的, 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 天要处411件。
探究活动4:军机处最初设置的原因是什么?
最初设置的目的是办理西北军务
军机处
材料2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 丝纶出纳,职居密勿.........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 正、乾隆后,百八十年,威 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内 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 政之府矣。 ——《清史稿》
探究活动5:军机处的职能后来发生了什么变化?
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给中 合作学习3: 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影响:
积极作用: 有利于中国多民族国 家的统一和巩固,社 会安定,经济发展和 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 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作用: 专制主义的发展阻碍 了中国社会进步和资 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与当时世界潮流背道 而驰,中国发展开始 大大落后于西方。
明中期后,内阁的权力虽然越来越大,可以帮 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但他的批复是 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所以,内阁的设 立并未危及皇权。
合作学习1
讨 论
内阁、首辅是否等同于宰相
宰相参与国家大事决策,其地位十分巩固。制度 赋予其决策大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
内阁只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到后面有了票拟权 ,但无批红决策权。虽有内阁大学士大权在握的现 象,但其权力并不来自于制度、职位,而来自最高 统治者的个人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地位便一落 千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PPT(共19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件PPT(共19张)
──《清史稿》卷267《张英传》
3.雍正帝 军机处唯我独尊 ⑴形成及特点 ⑵职能 ⑶影响
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 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议奏。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 翰林撰拟。是时南书房最为亲切地,如唐翰林学士掌内制。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者多虑漏 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 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 板屋数间。乾隆初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然拟旨犹军机 大臣之事。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孟德斯鸠的话说明了什么道理?他有何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⑴中国之所以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君主专制 制度实在是罪魁祸首之一。
⑵为了防止专制的出现,孟德斯鸠主张立法权、 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分立。
本课测评 1.明太祖为什么要废除丞相,设置内阁? 宰相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明太祖为巩固统治,借胡 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为减轻皇帝沉重政务负担设立内 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 2.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 了顶峰?
—— 《明太祖实录》卷133
不过,为防止他们对皇权构成威胁,明太祖将其品秩仅定 为正五品,而且所有的国家大事仍由自己独断专行,殿阁 大学士少能参决。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为后来的内阁制度 奠定了基础。
⑵历程:奠基→确立→发展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奠定了基础。明成祖时内阁制度的 立。明宣宗还授予阁臣票拟之权,可对内外臣工的各种奏 章拟出处理意见,供皇帝批答时采用。
──赵翼《檐曝杂记》卷1《军机处》
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 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 钤(qián盖章)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其迟速皆由 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 百里加快者。……自有廷寄之例,始密且速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从房舍看权力
PK
唐朝政事堂
明朝内阁大堂
材料一:在名义上张居正是皇帝的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内阁权限
内阁性质
材料二: 阁臣之 (明)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 异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 非“大臣”。
内阁地位
——钱穆《国史大纲》
朱元璋“勤政”是君权加强的体现, 可明朝中后期皇帝大多“怠工”或“ 荒政”,也出现首辅专权、太监乱政 的现象,为什么还说皇权加强了?
首辅的结局
材料: 在他(申时行)前任八个首辅中,只有李春 芳和张四维可谓能全始终,其他翟銮、夏言、严嵩、徐 阶、高拱、张居正六人,或遭软禁,或受刑事处分或死 后仍被追究。 ——《明神宗实录》
明 朝 君 主 专 制 的 加 强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措 施
明太祖: 废中书省 废丞相
原因:
胡惟庸案
相权威胁皇权 皇权空前加强
皇权缺乏制度性约束
影响:
背景: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过程: 设内阁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
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形成
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 明神宗:部权尽归内阁(张居正)
二、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2013年重庆高考题)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 ——奠基
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 ——确立 B ) 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 太监(批红权) ——发展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怠工篇
(个体与群体) 材料一:正德登极未逾两年,他就搬出紫禁城,…… 他新建的住宅名叫豹房 ,……从此,他就在 、倡优、 喇嘛以及异域术士的包围之中。……也偶尔临朝 …… 但更多的 兴趣则在于游猎。 ——《明武宗实录》 材料二:自从1585年以后,万历除了仅仅1588年对自己 的定陵再度视察过一次以外, 三十多年,他没有走出过紫禁 城一步,创造了自古至今的最高纪录。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明中期以后,皇帝多不见大臣也不去内阁。万 历皇帝24 年不上朝,从宪宗到熹宗前后竟有160 余年没有召 见大臣。 ——人教版《历史》(必修1)
丞相制PK内阁制
类别
相同点
丞相制
内阁制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不 同 点
2014年全国大纲卷 法定 非法定 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 B ) 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 中央行政机构 顾问、内侍机构 性质 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制度赋予 皇帝信任 权力来源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 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参与决策 无决策权 决策与否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
相权威胁皇权
材料一: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 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 事皆朝廷总之, 所以稳当。 不敢相压, 解决了君相矛盾,皇权空前加强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废除宰相之后,官僚机构对皇权的调 节机能大为削弱,政治正常运作受到严重影响, 其恶
果在明朝中后期得到了充分体现。皇权缺乏制度性约束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朱元璋废丞相的影响。
朱元璋的玉带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朱元璋的“勤政” 与儿孙们的“怠工”
朱元 璋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的 措 施
皇帝
中书省
户 部 礼 部 兵 部 刑 部
吏 部
工 部
中 央
地 方
行省
布政使司 (行政) 都指挥使司 (军事) 按察使司 (监察)
明 朝 君 主 专 制 的 加 强
性质: 顾问、内侍机构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措 施
明太祖: 废中书省 废丞相
一、丞相制度的废除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胡惟庸…独相数岁, 生杀黜陟,或不奏径行 。 内外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己者,辄匿不以闻。 ── 《明史·胡惟庸传》
胡惟庸专权
明 朝 君 主 专 制 的 加 强
加 相
原因:
相权威胁皇权 影响:
皇权空前加强
皇权缺乏制度性约束
“勤政”篇
材料一:从洪武十七年(1384)9月14日到21日,8天内 他收到的文件有1666件,计3991件事情。他平均每天要看到 200多份文件, 处理400多件事情。 ——《吴晗论明史》 Oh! My God! 材料二: 吾自有天下以来 朕自即位以来 未尝暇逸 常以勤励自勉 · · · · · · 未旦即临朝 戴星而朝 晡时而后还宫 夜分而寝 夜卧不能安席 · · · · · · ——《明太祖实录》 · · · · · ·
地位
对皇权影响
制约皇权
不能制约
“乱政”篇
材料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预者斩。 ——《明史》(《宦官传》) 材料二:明中期以后的太监乱政,比历史上任何朝代都更 加严重,其因在废宰相,过分集权于皇帝。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帝性机巧,好亲斧锯· · · · · · 每引绳削墨,忠贤辈辄 奏事。帝厌之,谬曰:“ 朕已熟矣,汝辈好为之。”忠贤以是 恣威福惟己意。 ——张廷玉等著《明史》
首辅 结局
夏言(嘉靖朝) 严嵩(嘉靖朝) 徐阶(隆庆朝) 高拱(万历朝) 张居正(万历朝)
被杀 罢黜为民,死 致仕回乡 逐出朝廷、回乡 抄家、没产、充军
太监的下场
2014年新课标卷Ⅱ下场 王振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内阁大学士,严防 (明英宗) 被杀 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 曹吉祥(明英宗) 磔刑 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 B ) 汪直 (明宪宗) 寿终正寝 A、皇权渐趋衰弱 梁芳 (明孝宗) 下狱、死 B、君主集权加强 刘瑾 (明武宗) 凌迟 C、内阁取代六部 冯保 (明神宗) 抄家 D、首辅权力失控 李芳 (明穆宗) 下狱 魏忠贤(明思宗) 自缢 太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