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植物在峨眉山的分布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2年4月6日——2012年4月15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九乡溶洞(4)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区(5)云南西山滇池(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
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四、峨眉山垂直分异概述1.峨眉山概况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图1 峨眉山地理位置(来源:网络)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m,相对高差近2 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形成,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人文特色,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特征2.1峨眉山气候成因概述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除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制约,其独特的地形地势对其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解毒活血透骨草

常用中药品种论述之解毒活血透骨草透骨草为大戟科植物地构叶Speranskia tuberculata (Bge. )Baill 或凤仙花科植物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ha L. 的干燥全草。
原植物地构叶又名竹格叉、铁线草,习称珍珠透骨草,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及陕西、甘肃、宁夏、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山东、河南及我国北部地区多以此为透骨草;凤仙花又名指甲花,习称凤仙透骨草,全国各地均有栽培,作花卉以供观赏,江苏一带一般以白花凤仙(杆)作透骨草药用。
本品药材性状:珍珠透骨草根长3~6cm灰黄色。
茎圆柱形或微有棱,多分枝,长15~30cm直径0.1~0.4cm,表面灰绿色或淡紫色,密生细柔毛,质轻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外圈有紫色环。
叶互生,灰绿色,多破碎或脱落,完整者叶片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5~6cm,宽1~2cm边缘具4~6对缺刻状钝齿。
枝梢有时可见总状花序或果序,花形小,白色;蒴果三棱状扁球形,被柔毛和疣状突起。
气微弱,味淡。
凤仙透骨茎带有部分根及叶,呈干瘪皱缩的长圆柱形,稍弯曲,多分枝,长30~60cm 直径0.3~0.8cm,下端直径可达2cm。
表面红棕色或黄棕色,具纵沟纹,节膨大,可见互生点状棕色的叶痕。
质轻脆,易折断,断面可见白色髓或中空。
气微,味淡、微酸珍珠透骨草味辛、苦,性温。
功能:散风祛湿,解毒止痛,活血,舒筋。
中医临床用于风湿关节痛;外用疮疡肿毒。
凤仙透骨草味辛、苦,性温,有小毒。
功能:祛风活血,消肿,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风湿关节痛,屈伸不利;外用于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瘰疬。
其它药用部位:(1)急性子:为凤仙花的干燥成熟种子,药材性状呈椭圆形、扁圆形或卵圆形,长2~3mm宽1.5~2.5mm,表面棕褐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稀疏的白色或浅黄棕色小点,种脐位于狭端,稍突出, 质坚实, 种皮薄, 子叶灰白色, 半透明, 油质,气微,味淡、微苦;本品味微苦、辛,性温,有小毒,归肺、肝经,功能破血,软坚,消积, 中医临床用于癥瘕痞块, 经闭, 噎膈;本品为《中国药典》所收载;(2)凤仙花:为凤仙花开放的花,呈暗红紫色或类白色, 单瓣或重瓣,萼3 枚, 2 枚侧生, 1 枚在下,形大,花瓣状,花瓣5, 上1 瓣(旗瓣)圆形,先端凹入而有小锐尖,两侧2 对花瓣(翼瓣)各在1 侧合生而成2 片;本品味甘,性温,有小毒,功能活血逐瘀, 祛风止痛, 中医临床用于经闭, 跌打损伤, 瘀血肿痛, 风湿性关节炎, 外用解毒,用于痈疖疔疮,蛇咬伤,手癣;(3)凤仙花根:味苦、甘、辛,性平,有小毒,功能活血消肿,中医临床用于风湿筋骨痛, 跌打肿痛,骨哽咽喉。
峨眉山自然概况_植被特征

峨眉山自然概况植被特征:峨眉山生物资源非常丰富,是一座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
峨眉山海拔3099米,亚热带、温带、寒带三个气候带兼备,雨量充沛。
中、酸、碱性土壤3种兼有,其自然条件非常适宜各类植物的生长。
全山森林面积达677 Km2,森林覆盖率为87%,绝大部分为常绿针叶和阔叶混交林,拥有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水青树(Tetracentron sinense)等珍稀植物,被誉为“植物王国”和“绿色宝库”。
峨眉山植物垂直带谱自山麓至山顶,反映了亚热带至亚寒带的植被景观。
雄伟的山体景观与秀丽的植被景观以及神奇的气象景观有机的融合,使之荣获“峨眉天下秀”的美誉。
峨眉山位于多种自然要素(地质、地理、气候等)交汇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植物种类和复杂的区系成分。
地质时期峨眉山地区历经多次海陆变化,早侏罗世至晚白垩世是该地区孕育现代植被类型的关键时期。
由于地处康滇古陆北缘,峨眉山植被继承了丰富的古热带区系成分,新生代始新世末期至新近纪伴随着青藏高原及喜马拉雅山—横断山的阶段隆升和古地中海的退却(吴征镒,1980;孙航,2002),包括峨眉山在内的康滇古陆植物区系与东部的扬子古陆和南部的冈瓦纳古陆(印度等)植物区系产生交流,伴随新近纪的河流侵蚀和冰川作用以及北半球古气候的冷暖交替,峨眉山以其独特的地理、地貌和小气候等自然因素成为许多(北方)古近纪植物的避难所和新植物类群演化的摇篮,致使现代峨眉山的植物区系成分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峨眉山具有世界上典型的、保存完好的亚热带植被类型,具有原始的、完整的亚热带森林垂直带谱。
峨眉山植物物种多样性造成了群落组成结构的复杂性和群落类型的多样性。
峨眉山的森林植物群落具有乔木、灌木和草地等各层发达且结构完整的特点,各层种类很少由单一的优势种组成,通常为多优势种(李旭光,1984;黎昌谷,1990;谷海燕、李策宏,2006、)。
峨眉山植物垂直分布明显,报国寺到洪椿坪(海拔500~1100)m),为常绿阔叶林和低山针叶林,以桢楠、川桂、杉、柏和马尾松为主。
生药学_ 被子植物类生药_112 毛茛科(黄连、川乌、附子、白芍)_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黄连 Coptis Chinese Franch. ,三角叶黄 连 C. deltoidea C.Y. Cheng et Hsiao 或云南黄连 C. teeta Wall. 的干燥根茎。
以上三种分别习称“味连”、“雅连”、“云连”
【植物形态】
黄连
三角叶黄连
云南黄连
【植物形态】
【含量测定】
采用HPLC测定,以盐酸小檗碱计,味连含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连 碱和巴马汀分别不得少于5.5%、0.80%、/1.6%和1.5%;雅连含小檗 碱不得少于4.5%;云连含小檗碱不得少于7.0%。
35
【药理作用】
1. 抗菌、抗病毒及消炎作用 小檗碱、黄连碱、药根碱、巴马汀 2. 抗溃疡作用 小檗碱小檗碱 3. 降压作用小檗碱 4. 抗心律失常作用小檗碱 5. 降血糖作用小檗碱 尚有抗血小板聚集、抗肿瘤等作用。
木质部
中柱鞘 纤维束
木栓层 皮层 韧皮部 木质部
髓
味连
三种黄连根茎横切面 雅连
云连
1.木栓层 2.石细胞 3.皮层 4.中柱鞘纤维束 5.韧皮部 6.形成层 7.木质部 8.射线 9.髓 10.髓部石细胞
皮层石细胞
中柱鞘纤维及 石细胞
黄连皮部照片
韧皮部
形成层
黄连维管束照片
木质部
黄连木质部照片
(复习回忆 Chapter4)
生药的采收原则
采收黄连 干燥加工
转笼撞须根
【性状鉴定】
鉴定专用术语---“过桥”
黄连根部密生环节,有的节间表面平滑如 茎杆,习称“过桥”。长度一般为1 ~ 4cm。
(思考根、茎的区别)
【性状鉴定】
①多分枝,集聚成簇,形如鸡爪。 ②表面黄褐色,有不规则结节状隆起及须根或须根痕,部分 节间平滑,习称“过桥”,上部残留棕色鳞叶或叶柄残基。 ③质坚硬,折断面不整齐,皮部暗棕色或橙红色,木部金黄 色,有放射状纹理,中央髓部红棕色,有时空心。 ④气微,味极苦。
2022年高考地理热门经典微专题训练132 山地垂直自然带 带详解

2020地理微专题训练132 山地垂直自然带一、单选题下图示意峨眉山不同垂直自然带植物物种组成。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峨眉山的垂直自然带中A.乔木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B.海拔600米以下水热条件明显较海拔2800米以上范围要差C.1100-1899米范围内草本占比较小是因为木本植物繁茂D.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草本比重的成因类似2.峨眉山600-1099米、1100-1899米、1900-2799米三个海拔段对应的自然带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为主的针阔混交林带B.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C.稀树草原带、落叶阔叶林带、针叶林带D.茶果等经济林带、针阔混交林带、高山草甸灌丛带1.C 由图的数据得,草本的物种数在各垂直自然带内均占最大比重;故A项错误;气温随海拔增高而降低,而图中600米以下物种数量比2800米以上要多,所以600米以下热量条件优于2800米海拔范围,故B项错误;乔木和灌木统称木本,1100-1899米范围内水热条件为植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且该范围内人类活动较少,木本植物破生长丰茂,林下光照少,因此相对其他海拔来说,草本植物物种数占比少,故C项正确;600米以下的低海拔地区和山顶地带的物种都是草本占绝对优势,低海拔地区是因为人为因素干扰大,原生林破坏、次生林营造及经济作物种植等原因改变了自然带内原始物种的组成,山顶地带则是受水热条件限制所致,故D项错误。
故选C项。
2.A 峨眉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基带为常绿阔叶林带;根据图示可知,中低海拔地区主要是乔木比重多于灌木和藤木,表现为森林带。
直到海拔2800 米以上植被才表现为乔木占比很少的草甸灌丛带。
由于垂直差异规律,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600〜2799米则表现为:常绿阔叶林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演替。
故选A项。
一般从山谷到山顶垂直自然带呈现为乔木-灌木-草甸的渐变规律,但在横断山区的河谷,谷底是灌丛或荒漠草地,森林一般生长在山顶或半山腰,有的地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倒置的垂直自然带”。
峨眉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及保护

峨眉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及保护
鲁松;李策宏
【期刊名称】《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年(卷),期】2012(031)005
【摘要】报道了峨眉山43种国家级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简要介绍了其药用价值及濒危状况等,并对资源保护提出了建议.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鲁松;李策宏
【作者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15;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15;四川省生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实验室,四川成都610015;峨眉山生物资源实验站,四川峨眉山61420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8.12
【相关文献】
1.西藏色季拉山珍稀濒危野生药用植物资源优先保护序列研究 [J], 费文群;饶月;罗建;兰小中
2.峨眉山珍稀濒危药用植物保护研究 [J], 秦运潭;王书林;王金鹏
3.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及珍稀濒危和优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J], 赵多明;张杰;胡生新;高万林;薛斌瑞;曾新德;狄晓玲;李锐;杨晓宝
4.江西省分宜县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J], 钟卫红;曹岚;杜小浪;慕泽泾
5.江西省分宜县珍稀濒危保护药用植物资源分析及保护策略研究 [J], 钟卫红;曹岚;杜小浪;慕泽泾;;;;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

峨眉山气候、植被垂直分异概况一、实习目的:1、通过野外综合实习,了解我国西南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喀斯特地貌类型、水文气候特征、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类型以及气候土壤植被垂直分异等内容,夯实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素材;2、立足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野外综合实习,初步掌握野外综合考察的方法和技巧。
二、实习单位与实习时间、地点1、实习单位: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2、实习时间:2012年4月6日——2012年4月15日;3、实习地域:(1)重庆北碚-云南昆明段铁路沿线(2)云南昆明市区(3)云南九乡溶洞(4)云南石林喀斯特地貌区(5)云南西山滇池(6)云南昆明民族村(7)金沙江干热河谷区(8)四川省峨眉山风景区(9)峨眉山-重庆段四川盆地地形区三、地理综合实习过程概述整个地理综合实习为期10天,围绕中国西南地区自然和人文特征展开,主要集中在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地区,重点考察云南喀斯特地貌、金沙江干热河谷、峨眉山气候植被的垂直地带性等内容。
具体时间安排、地点和任务如下:四、峨眉山垂直分异概述1.峨眉山概况峨眉山(103.48°E,29.59°N)位于中国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向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处长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与青衣江之间,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约 160 km,东距历史文化名城乐山约30km,坐落于峨眉山市西南7km处,主峰为金顶。
图1 峨眉山地理位置(来源:网络)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 099m,相对高差近2 600m)为褶皱断块山地,断裂处河谷深切形成,气候、植被、土壤垂直带明显,佛教文化历史悠久,构成了峨眉山雄、秀、神、奇的自然人文特色,享有“峨眉天下秀”的赞誉。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
2.峨眉山气候垂直分异特征2.1峨眉山气候成因概述峨眉山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域,除受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制约,其独特的地形地势对其气候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短萼黄连、三角叶黄连、峨眉黄连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短萼黄连、三角叶黄连、峨眉黄连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
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宽达10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窄卵形,再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
拉丁名: Coptis chinensis var. brevisepala W. T. Wang et Hsiao 中文名 : 短萼黄连拉丁科名 : Ranunculaceae中文科名:毛茛科保护级别 : 3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现状:渐危种。
短萼黄连分布虽较广,由于历来与黄连同作药用,长期大量采挖,资源日趋减少。
海拔下限(米) 600海拔上限(米) 1600多年生草本;根状茎黄色,常分枝,密生多数须根。
叶有长柄,叶片稍带革质,宽达10厘米,掌状3全裂,中央裂片菱状窄卵形,再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侧生裂片不等地2深裂。
花葶1-2,高12一25厘米,顶生聚伞花序有3一8花,苞片披针形,羽状深裂;萼片黄绿色,平直,长约6.5毫米,比花瓣长1/3一1/5;花瓣线形或线状披针形,先端渐尖,中央有蜜槽;雄蕊约20,花药长约1毫米,花丝长2一5毫米;心皮8一12,花柱稍外弯。
蓇葖长6一8毫米;种子7一8,褐色.分布区年均温约10℃,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可达90%。
土壤主要为黄壤或黄棕壤,酸性反应,pH值4.5—5.5,有机质含量丰富。
耐寒,畏强光,忌高温干旱,喜阴湿环境。
主要生于中亚热带山地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常阔叶林下。
一般2—3月开花,4--5月果熟。
为我国著名传统中药,药用历史悠久,药效显著,驰名于世,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分布区内已设有歙县清凉峰、黄山,井岗山、武夷山、风阳山、花坪等自然保护区,应列为保护对象,并大力引种栽培。
杭州植物园已引种成功。
用种子繁殖。
秋播宜在10月,春播宜在5月,但种子采收后必须在低温下沙藏。
秋播的第二年3--4月出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茛科植物在峨眉山的分布
--主要叙述几种黄连形态、习性、分布
峨眉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峨眉县境内,峨眉城西南面,拔地上升2600余米,主峰海拔3099米,距今已有8亿多年历史。
据《峨眉山植物志》记载,山中有植物3500余种,其中要用植物1579种。
属于罕见植物338种,其中峨眉山就有107种。
真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她上下气温悬殊。
当山麓山花烂漫时,山顶还白雪皑皑。
自上而上,亚热带、温带、亚寒带植物呈垂直分布。
珙桐、桢楠、杜鹃名贵于世。
雅连、峨眉野连独具特色。
这大概是由于整个峨眉山年降雨量近3000米的原故吧。
然而,湿度最大的莫过于2300米左右的区域,多数时间阴雨绵绵。
而山下和山顶降雨量相对较少。
由于气温和降雨量等因素的影响,造成18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800米至2300米为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2300米以上为高山针叶林。
就毛茛科植物而言。
由于这科植物多见于北温带与寒带,峨眉山的气温是与之相适应的,故毛茛科植物较多。
这科植物共有39属700种,而峨眉山就有19属64种,其中药用的有16属55种。
分布情况如下:
1050米以下有23种。
主要有:乌头、爪叶乌头、爪哇唐松草、短根箭头唐松草、打破碗花花、鸡爪草、天葵、单叶铁线莲、须蕊铁线莲、柱果铁线莲、多枝唐松草、威灵仙、黄莲、峨眉野莲、草黄连、还亮草、水葫芦、芍药、牡丹、毛茛、西氏毛茛、滇川唐松草等。
1050-1800米共有16属20余种主要有:峨眉野莲、毛茛、耳状人
字果、芍药、美丽芍药、鞘柄乌头、尖叶叶升麻、升麻、单惠升麻、粗齿铁线莲毛柱铁线莲、委氏绣球藤、黄连、川萼獐耳细幸、盾叶唐松草、峨眉唐松草等。
1800-2300米总计有14属20来种。
主要有:单叶升麻、川西翠花、川萼獐耳细幸、美丽芍药、巨包乌头、尖叶升麻、西南银莲花、林荫银莲花、鸡爪草、小升麻、升麻、单蕙升麻、单叶铁线莲、三角叶黄连、毛茛等。
2300米以上计有12个属10多个种,主要有:美丽芍药、卷巨爪叶乌头、巨苞乌头、西南银莲花、林荫银莲花、裂叶星果草、无距漏斗草、马蹄草、绣球藤、大花绣球藤、须蕊铁线莲、三角叶黄连、峨眉翠雀草、川赤芍、高原毛茛等。
以上所说毛茛科植物分布,主要在温带与寒带,峨眉山2300米以下毛茛科植物较多是上面列举了的。
但2300米以下确分布教少。
我认为是由于气温较低土壤脊薄、降雨量相对较少所致。
现在就我调查的黄连属(copis)植物的几种在峨眉山的分布、习性作一肤浅的探讨,认识:
黄连(Coptis Chinensis Franch).又叫味莲、鸡爪莲,多年生草本。
根状茎黄色,其上着生许多黄色须根,茎近地面部分常多分枝,上部着生多根叶柄,味苦。
叶柄基部具鞘包茎,叶三角状卵形,三全裂,叶片具细柄,中央叶片细柄较长。
且各叶片由深裂至浅裂于叶尖。
花托着生于根状茎顶端地面部分,柄长10-30厘米。
伞形花序。
花两性,萼片条形,花瓣5,心皮8-12.蓇葖果。
分布于净水、天景、沙溪零公
里、头包上、石弯、七里坪。
也就是1700米以下山区。
它适合于栽培于酸性土壤且有一定坡度易走水的山地。
属耐荫植物,1-2年苗常需遮荫,3-5年成熟。
用种子繁殖。
三角叶黄连(C.deltoide.c.y.Cheng.et Hsino)又名雅连、家莲。
根状茎黄色,其上多黄色须根,根状茎不分枝,往往在地面根状茎于叶柄着生处相间长出10-25厘米的枝条。
枝条似叶柄,绿色。
其顶端又象吊兰一样长跟状茎和叶。
叶鞘具鞘包。
叶柄长6-15厘米,叶三角形绿色。
叶片三全裂,其余裂刻较味莲浅。
无花,靠枝条扦插无性繁殖。
成熟期为3-7年。
该植物耐荫、耐寒植物。
前2-3年也需搭架子放冷竹等遮荫。
它分布于峨眉山的较高山区。
最适于生长的是1700-2500米左右。
世界上只有峨眉山区、洪雅李家山雨水充沛的地方才能栽培。
栽培过一次的地,据说要60年以后才能再栽培,方能长势良好。
不知是否是栽培土壤中某种无机盐或微量元素已耗尽或其他原因现在还不清楚。
峨眉野莲(C.omeniensin(chen)c.y.cheng)也叫岩莲、风尾莲,根状茎也是黄色,一般不分枝。
其下部长满须根,上部簇生叶柄,具鞘包茎,叶柄10-20厘米或更长,叶长三角形,浅绿色。
叶片三全裂,叶片较薄。
开花、结果与味莲相同。
主要分布于1200-1800米终年湿润有机物丰富的岩上草丛中。
也是峨眉山独有物种。
以上三种黄连都有较高的药用价值,都有很强的抗菌消炎作用。
但味莲和雅连的种植往往造成峨眉山区大量植被的破坏、原始森林被砍伐。
其他稀有物种的灭绝。
如果我们能够查出种植雅连后是造成土
壤中何种元素的缺乏,在施肥的时候补充相应的元素。
使它能在同一块土壤中重复种植。
这样就不至于砍伐大量森林。
希同行以及土壤专家多做工作。
这样的灾难不仅发生在黄连。
75年的冷竹开花,近年的水竹开花都造成同样的结果,物种的几乎消失。
四川洪雅县柳江镇初级中学杨昌陆
主要参考文献峨眉山植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