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茛科 (Ranunculaceae

合集下载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毛茛科两种代表性药用植物的研究进展

菌 、止痛 、利尿 等多 种药理作 用r8】。该属植物中分 300多种化学 成分 ,有生物碱 、皂 苷 、黄酮及其他成分 。
毛茛科植 物化学成分复杂 ,类型种类 较多 ,主要成分类 型 4.2药理作用 :唐松草属 中双苄基异喹啉型 、阿朴芬一苄基异 喹
有 以木兰碱 为代表的苄基异 喹啉类 、双苄基异喹啉类 、原小檗 啉型结构的生物碱 ,具显著 的生物 活性 ,具有抗肿瘤作用 。唐
愈复杂愈比较进化的原则,可以列出乌头属植物中分布 比较 物分类学报,2006,44(1):1—46.
3.1乌头属 :乌头属植物是重要的有毒性的药用植物,一直受 4.3高原唐松草 :药材形似马尾,功似黄连,习称马尾莲。根及
到广泛的关注。我国乌头属植物分为牛扁亚属 ,乌头亚属 ,露 根茎能清热燥湿,解毒。含有小檗碱 ,有些地区常代替黄连起
蕊乌头亚属三个亚属。药用植物主要来源 于乌头亚属 。.
治疗作用fgl。
子、升麻等是 有悠久历史 的中药 。本文对 毛茛科 的常用药用植 失常作用 q。
物进 行归纳 ,按 照植 物分类 ,化学分 类 ,药效学 研究顺 序展开 3.3常用 药材 :乌 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分 布于长江 中
论述 。
下游各省 ,四川 、陕西大量栽培 。栽 培品的母根称川乌。草乌 A.
(羟基化、甲氧基化、酯化等)是其种类增加和复杂化的主要原 [2】彭勇,陈四保 ,等.毛茛科植物药用亲缘学的探讨[J1.中国中
因 ,而官能化之前最常见 而原 始的关键前体 物胺醇类 二萜生 药杂志,2006,31(13):1123-1128.
物碱则对于判断演化程度或次序常能提供有用的信息。根据 [3】肖培根 ,王锋鹏,等.中国鸟头属植物药用亲缘学研究『J].植

植物学分类——精选推荐

植物学分类——精选推荐

植物学分类植物学分类000一、毛茛科Ranunculaceae(一)特征*,↑ Ca5-∞ Co0-∞ A∞ G∞-1:1:11.草本植物,稀木质藤本或灌木2.叶常掌状裂,互生或对生3.两性花,花托突起4.花萼常呈花瓣状5.雄蕊多数,螺旋状排列6.心皮多数至少数,离生蓇葖果或聚合瘦果。

(三)常见植物1.毛茛属Rununculus L..多年生植物,叶多为掌状深裂叶,无托叶,花黄色,辐射对称,花萼5片分离,花瓣5瓣分离,花瓣基部常有蜜腺。

最大特点:花托膨大2.铁线莲属 Clematis L.木质藤本或丛生灌木,叶对生,三出复叶,花萼4—5个,花瓣状,无花冠,雄蕊多数,雌蕊多数。

聚合瘦果,结果时,有宿存的羽毛状花柱。

3.金莲花属Trollius多年生草本,叶为掌状深裂,花大型,花萼有5—10个萼片组成,花瓣状,花瓣退化,棒状,基部有蜜腺形成蜜叶,聚合蓇葖果。

4.乌头属 Aconitum多年生草本,地下有块根,叶为掌状裂叶;花排列成总状或圆锥花序,花萼5,花瓣状,最上方一片成盔状,花瓣2,退化形成距状蜜叶,包藏于盔状萼片内,聚合蓇葖果。

5.翠雀属 Delphinium L.草本,掌状或羽状裂叶,花两侧对成,花组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花萼5,花瓣状,最上方一片花萼向后延伸,形成距,花瓣4,上方的2片退化成蜜叶,伸于距内,下方的2片退化为雄蕊,聚合蓇葖果。

6.水葫芦苗属 Halerpestes茎匍匐,花萼5,绿色,花瓣5,黄色,雄蕊多数,聚合蓇葖果。

7.唐松草属 Thalictrum L.多年生草本,叶为三出或多回三出复叶,叶柄基部扩大成鞘状;花小,组成总状或圆锥状花序二、石竹科Caryophyllaceae(一)特征:* Ca5,(5) Co5 A5,5x G(2-5: 1:∞)1.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稀灌木;2.茎节膨大,叶对生,无托叶;3.二歧聚伞花序;4.萼片5个,合生或分离;5.特立中央胎座,蒴果。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

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常用乌头类中药的毒性研究概述摘要:关键词:乌头类中药;毒性;乌头属(Aconitum)植物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主产于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省份。

其品种在我国比较多,达160多种,其中作为药用大概有44种。

附子(Radix Aconiti Lateralis)、川乌(Radix Aconiti)以及草乌(Radix Aconiti Kusnezoffii )是乌头属植物中最为常用的。

乌头(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干燥母根是川乌,子根即为附子,毛茛科植物北乌头(Aconitum kusnezoffii Reichb)的干燥块根,即为草乌。

中医认为乌头类中药能够治疗风寒湿痹,具有散寒止痛的作用。

而现代医学也表明,乌头类中药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作用,临床应用有较好的疗效。

乌头类中药大多有毒性,如川乌的中毒量与治疗量非常接近,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也将其列为“剧毒大毒”之品。

1、古代文献资料中附子、川乌、草乌毒性的记载1.1附子是《伤寒杂病论》中应用较多的一种药物。

全书所载方剂中应用到附子的就达到了20余首。

如:桂枝加附子汤、四逆汤、桂枝附子汤、干姜附子汤等。

仲景用附子走皮表、驱寒湿则取炮附子,且多与术作配,须姜作伍时,则从不用干者,均取生者,如桂枝附子去桂加术汤。

张仲景用附子的方剂有37个,除8个丸散方剂外,其余29个汤剂中有23个方剂都配伍生姜、甘草,另外6个方剂大多也配伍干姜或大黄。

在历代本草中,均有对附子毒性的记载。

例如: 《本草备要》说道:(附子)大燥,辛甘有毒,大热纯阳。

另一部本草巨著《新修本草》也记载:附子,味辛、甘,温、大热,有大毒。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附子)气味辛,温,有大毒。

1.2《金匾要略》中,川乌的方剂一共有5首,如在胸痹心痛短气病篇中提到的乌头赤石脂丸以及中风历节病篇中的提到的乌头汤等等。

《西藏植物志》乌头属(Aconitum)增补与修正

《西藏植物志》乌头属(Aconitum)增补与修正

《西藏植物志》乌头属(Aconitum)增补与修正马景锐;邢震;边巴多吉;唐毅;吴云华【摘要】基于《Flora of China》、《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和若干植物数据库及相关原始文献,对《西藏植物志》中毛茛科(Ranunculaceae)乌头属(Aconitum)植物进行增补和订正.此次研究新增《西藏植物志》未记录类群28个,修正了2个物种学名.【期刊名称】《湖北农业科学》【年(卷),期】2015(054)019【总页数】3页(P4774-4776)【关键词】《西藏植物志》;乌头属(Aconitum);增补;修订【作者】马景锐;邢震;边巴多吉;唐毅;吴云华【作者单位】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100;西藏大学农牧学院,西藏林芝860100;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850000;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850000;西藏自治区林业调查规划研究院,拉萨85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949.746.5乌头属(Aconitum L.)隶属于毛茛科(Ranunculaceae)金莲花亚科(Subfam.Helleboroideae)翠雀族(Trib.Delphineae Warming),全球有 400 余种,中国现记录的共有 363 种(含变种)[1-5]。

乌头属植物是中国著名的传统药用植物之一,也因其花多美丽而成为新近世界潮流观赏花卉[6,7]。

西藏乌头属资源丰富,现约有该属植物53种和22变种,约占中国种数(含变种)的20.66%,具有较高的科研与利用价值。

自《西藏植物志》1985年出版以来的30年间,西藏乌头属资源的药用价值、观赏价值、新品种培育和若干种的扩繁研究等工作逐渐引起重视并得到开展。

然而随着西藏乌头属植物种质资源的新发现和资料的不断丰富,有必要在《西藏植物志》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最新资料的收集,对其目录种类进行更新。

这不仅有利于明确西藏乌头属资源现状,对其野外考察、资源收集、区系分析等科研工作的开展也十分有益。

中药学—黄连

中药学—黄连

• 4.黄连片 为不规则薄片或碎块。切面皮部暗 棕色,木部鲜黄色或橙黄色,呈放射状排列, 髓部有时中空。周边暗黄色,粗糙,有细小 须根。质坚硬。气微,味极苦。 • 5.酒黄连 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 • 6.姜黄连 形如黄连片,表面棕黄色,有姜的 辛辣味。 • 7.萸黄连 形如黄连片,色泽加深,有吴萸的 辛辣味。
【规格等级】
• 通常分为味连、雅连和云连3种规格,味连还分为 “南岸连”和“北岸连”。不同规格的商品一般 分2等。 • 1.味连 南岸连根茎簇生枝数较多,常为5枝以上, 根茎亦稍短,根茎合抱中间毛须较多;北岸味连 根茎簇生枝数较少,常为3~5枝,根茎较长, “过桥”较长而明显。一等:多聚集成簇,分枝 多弯曲,形如鸡爪,少有单枝,肥壮坚实,间有 过桥,其长不超过2cm,表面黄褐色,无毛须。 断面金黄色或黄色。味极苦。无不到1.5cm长的 碎节、残茎。二等:条较一等瘦小,有过桥。间 有碎节、碎渣、焦枯。余同一等。
【采收与加工】
• 本品栽培4~6年后均可采收,但以第五年采挖为 好。一般均在秋末初冬(10~11月间)下雪前采收。 挖起根茎后,除去地上部分及泥土,干燥。一般 采用烘干法,温度应徐徐增高,每隔30min翻动1 次,烘至大部分根茎干后即可取出,按大小分成2 批,再分别进行烘干,每3~5min即应翻动1次, 温度可比初烘时稍高,但也须徐徐增高,防止烘 焦,取出前数分钟,温度增高,并需不断翻动, 最后撞去灰渣及须根即得成品。云连:秋季挖出 根茎,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烘干,撞去须根 及杂物,再喷水使表面湿润后,用硫黄熏12~ 24h,干燥后即为成品。
【产地与销售】
• 南岸味连主产于川东鄂西长江以南的四川石柱、 南川、武隆、黔江、彭水、江津,湖北来凤、恩 施、利川、建始、宣恩、咸丰以及湖南湘西地区 的龙山,桑植等地,以石柱为著名的产地。销全 国各地并出口。出口味连主要来自四川和湖北, 四川和湖北的味连产量在全国占绝对优势,尤以 四川产者为道地药材。 • 2.雅连 产于四川西部峨眉、洪雅一带,均为栽培。 雅连产量不大,销全国各地并出口。 • 3.云连 主产于云南西北部德钦、维西、滕冲、 碧江、剑川等县,原系野生,现有人工栽培。产 量较低,销全国各地。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植物学》被子植物常见科的特征

《植物学》1、木兰科Magnoliaceae木兰科的识别特征:木本。

花大、萼、瓣不分,雄蕊、雌蕊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柱状的花托上,花托于果时延长。

聚合蓇葖果。

原始特征:同被花,柱状花托,雌雄蕊多数,螺旋状着生在柱状花托上。

花丝短,花药长;柱头和花柱分化不明显。

2、毛茛科Ranunculaceae本科约37属,1200种,主产北温带。

我国约有36属,570多种,各省均有。

本科的识别特征:草本。

萼片、花瓣各5个,或无花瓣,萼片花瓣状,雄雌蕊多数、离生,果为瘦果。

3 锦葵科识别特征:单叶,单体雄蕊,花药1室,蒴果或分果。

如棉花、麻、洋麻,锦葵、蜀葵等。

4、葫芦科Cucurbitaceae葫芦科识别特征:具卷须的草质藤本。

叶掌状分裂。

花单性;下位子房;花药折叠。

瓠果。

5十字花科识别特征:植株具辛辣味。

十字形花冠,四强雄蕊,角果,侧膜胎座,具假隔膜。

6 蔷薇科识别特征:花为5基数,心皮离心或合生,子房上位或下位,周位花,蔷薇型花。

果实为核果、梨果、瘦果等。

根据心皮数、花托类型、子房位置和果实特征分为四个亚科:1.蓇葖果;心皮5,分离;常无托叶------------------------绣线菊亚科1.果不开裂;具托叶。

2.子房上位;心皮1或2至多数,分离。

3.心皮2至多数,分离;聚合瘦果或蔷薇果--------蔷薇亚科3.心皮单生;核果-------------------------------------------梅亚科2.子房下位;心皮2-5,合生;梨果-------------------------苹果亚科7豆科识别特征:叶常为羽状复叶或3出复叶,有叶枕。

花冠多为蝶形或假蝶形,雄蕊为2体、单体或分离,雌蕊由1心皮构成。

果实为荚果。

1.花辐射对称,花瓣镊合状排列,雄蕊多数------------------------------------含羞草亚科1.花两侧对称,花瓣覆瓦状排列,雄蕊10。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

【植物界全系列】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真核生物域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毛茛目毛茛目(学名:Ranunculales)在植物分类学上是位于真双子叶植物分支较原始的一个目。

在某些特征上表现出比木兰目进步一些,但比其它双子叶植物原始,故通常认为它是由木兰目进化而来;也有人认为木兰目进化出木本植物,而草本植物是由毛茛目进化来的。

2003年的APG II 分类法也将小檗科放入毛茛目中,在真双子叶植物分支之下;但克朗奎斯特分类法将毛茛目放到木兰亚纲之下。

其中十大功劳属和小檗属的亲缘关系最近,两个属的植物之间可以杂交。

以前的分类法有另外分出南天竹科、囊果草科和鬼臼科的。

1.形态特征毛茛目的植物为木本植物或草本植物。

花通常两性,稀单性,整齐,稀左右对称,各部分螺旋状排列或轮状排列。

花轴常隆起,稀凹陷或与心皮多少合生。

花被花瓣状或分化成花萼和花冠。

雄蕊多数,或减少到少数。

心皮多数,或减少到少数或l个,通常分生,稀合生。

种子通常含丰富的胚乳。

2.主要价值毛茛目毛茛科的植物含有多种化学成分,许多种植物是药用植物,在我国使用历史悠久,医药卫生上不可缺少的黄连、乌头、丹皮、赤芍、白芍、木通等的原植物均属毛茛科。

毛茛科植物也多是有毒植物,如乌头、毛茛、天葵等,均可作土农药,防治一些农作物的病虫害,也可用于除四害。

耧斗菜属的某些种类的根含糖类,可食用。

金莲花属某些种的种子含油脂,可供工业用。

展枝唐松草的叶含鞣质,可提制栲胶。

毛茛科中不少属有美丽的花,可供观赏,如牡丹、芍药、乌头、翠雀都是我国著名的花卉,此外,在耧斗菜属、铁线莲属、银莲花属、翠雀属、乌头属、金莲花属、毛茛属、唐松草属等属中有不少种值得在庭园中引种栽培。

3.下属科小檗科(Berberidaceae)星叶草科(Circaeasteraceae)领春木科(Eupteleaceae)紫堇科(Fumariaceae)独叶草科(Kingdoniaceae)木通科(Lardizabalaceae)防己科(Menispermaceae)罂粟科(Papaveraceae)蕨叶草科(Pteridophyllaceae)毛茛科(Ranunculaceae)4.星叶草科(星叶科)星叶草科(学名:Circaeasteraceae),又名星叶科,只有1属1种,生长在喜马拉雅山西北部至中国的西部。

银莲花的种植方法

银莲花的种植方法

用盆盆栽用18厘米口径的泥盆,每株栽2株至3株基质可用珍珠岩、木屑、砻糠灰等量混合。

球硬邦邦的干球,黑乎乎的。

种球的处理(干球的发芽)1. 将球根先浸水6小时,再用500倍至800倍多菌灵浸种20分钟至30分钟。

也有人认为气温低于20℃时用水将块根浸泡1-2天,使其吸水膨大。

2. 晾干后放在珍珠岩等基质(珍珠岩在放入育苗盘前必须完全被水浸透)中。

做法:把种球放入放有珍珠岩的育苗盘内,把种球排在育苗盘内,再用珍珠岩覆盖在种球上。

或是把球根放湿土的表面,注意是表面,不要埋起来。

3. 育苗盘要置放在阴凉且通风条件好的环境下。

4. 种植时块根的尖头要向下,不能倒置。

银莲花的球根是从尖部出根的,种植的时候应该平的一面向上。

难于判断的时候也可横向放置。

球根会慢慢吸收水分,然后生根,看到根了你就自然知道那边是下了。

5. 在15℃至18℃、5天至7天即可发芽,芽长5厘米、根长1厘米时定植。

把珍珠岩换为基质(泥炭土)。

6. 定植时,洞的大小应与种球大小相吻合。

定植时,覆盖在种球表面的土壤厚度不能超过1cm。

在第一次灌溉后,芽部应该是可见的。

或是埋土里要注意要埋一半,顶芽露土外面。

7. 定植后要必须在半小时内进行灌溉。

第一次的灌溉要水分充足(20-30升/m²)。

8. 一般9月下旬至10上旬定植,长出8片真叶(1 2月)可开花。

有人认为北京环境不适合种这个,尤其是楼房,冬天太热,特容易烂掉??!!!9.10. 在种球处理过程中,要仔细观察种球湿度,适当给种球喷洒水分,保持一定的湿度。

整个种球处理过程须10-14天。

11. 很多球时,球茎应种成2列,每列中球茎之间的间隔是15cm到20cm, 列与列间的间隔是40cm。

水银莲花如果埋到土里马上浇水的话,球根会急速过度吸水而容易腐烂。

可以先放在阴处,用湿的沙子或是蛭石让其逐渐吸水后再埋入土中种植。

开始要干些的,不然特别容易烂的。

等长了叶子就不怕湿了,需水量也大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毛茛科 (Ranunculaceae
·
K3-∞ C3-∞ A∞ G∞-1 - - - 草本或藤本。叶多互生少对生,叶片多缺刻或分裂,通常无托
叶。 · 花多两性,雄蕊和心皮多数,分离常螺旋状排列。 · 聚合瘦果或蓇葖果,稀为浆果。 · 化学成分复杂,主要含有毛茛甙及木兰花碱。 主要药用植物有黄连、乌头、威灵仙、白头翁、升麻、毛茛 、金盏花、铁线莲等。 约50属,2 00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 国有43属,800余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已知药用的有30属,近 500种。 本科突出的特征是:草本。叶分裂或复叶。花两性,雄蕊和雌 蕊常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在膨大的花托上;多为聚合瘦果。 本科和木兰科的花的构造相似,但木兰科为木本,有油细胞; 其花粉有1萌发孔,为单沟花粉,而毛茛科为草本,无油细胞;花粉 为三沟花粉或其衍生类型散沟、散孔花粉。 本科植物的维管束常具“V”字形排列的导管;维管束有的散生 ,类似单子叶植物,如升麻属、类叶升麻属和乌头属的某些种。
6、牡丹属(Paeonia) 、牡丹属 (1)牡丹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牡丹
又名洛阳花,;下部茎 下部茎木质,树皮黑 下部茎 灰色,分枝多,髓黑褐色,叶纸质, 通常为二回三回复叶;根皮入药,有 清热凉血、活血散瘀、镇痉、通经之 效,治闭经、月经不调、中风、瘀血 腹痛、痛经、血热发疹、急慢性盲肠 炎等症。
2、铁线莲属 (Clematis) 、
攀缘草本或木质蔓生藤本。 特征 攀缘草本或木质蔓生藤本。羽状 复叶对生。花萼4 复叶对生。花萼4-5,镊合状排列;无 镊合状排列; 花瓣;雄蕊和雌蕊多数。瘦果集合成1 花瓣;雄蕊和雌蕊多数。瘦果集合成1 头状体,具宿存的羽毛状花柱。 头状体,具宿存的羽毛状花柱。
根茎入药 , 主含小檗 碱,有消 炎抗菌作 用,能清 热燥湿, 泻火解毒
4. 乌头属 (Aconitum)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叶掌状, 总状花序, 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肥厚。叶掌状,3至5裂。总状花序,密生白色 柔毛;花萼蓝紫色,最上萼片呈盔状;花瓣有2片退化成蜜腺, 柔毛;花萼蓝紫色,最上萼片呈盔状;花瓣有2片退化成蜜腺,另3片 消失;雄蕊多数;心皮3 分离。蓇葖果 消失;雄蕊多数;心皮3,分离。蓇葖果。
乌头花解剖
• A萼片蓝紫色,艳丽,上方萼片 高盔状 B侧萼片与下方的萼 片不等大 C花瓣2,退化成蜜 腺,包在上萼片内,有长爪 D雄蕊多数,心皮3-5枚,离生
⒈花的纵剖面模式图⒉~⒌花 的外形⒍~ ⒒花瓣
黄花乌头Aconitum coreanum (Lévl.) Raipaics, 黄花乌头
为乌头属;叶密 集,花序具2-7花, 萼片5,淡黄色, 上萼片船状盔形, 边缘在中部以下 稍缢缩,花瓣2, 距极短。块根入 药,倒卵球形,可 治中风痰雍,口 眼歪斜、破伤风 等症。
(2)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inn.
全草入药, 能散疚化 结,治淋 巴结核等 症。 全草 含白头翁 素、原白 头翁素。 为有毒植 物。
3、黄连属 (Coptis) 草本。根状茎黄色,味苦。叶三角状卵形, 全裂, 特征 草本。根状茎黄色,味苦。叶三角状卵形,3全裂,中央 裂片具细柄。花两性;萼片线形;花瓣5 心皮8 12 蓇葖果 12。 裂片具细柄。花两性;萼片线形;花瓣5;心皮8—12。蓇葖果。

本科植物类型多样,化学成分亦复杂。毛茛苷 毛茛苷(ranunculin) 毛茛苷 和异喹啉生物碱 异喹啉生物碱,如木兰花碱(magnoflorine),是科的特征性成 异喹啉生物碱 科的特征性成 分。 毛茛苷具引赤发泡和抗炎作用,普遍存在于银莲花属 (Anemone)、毛茛属(Ranunculus)和铁线莲属(Clematis)。 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如小檗碱(berberine)主要存在于黄 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连属(Coptis)、唐松草属(Thalictrum)。 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如海兰地嗪(hernandezine)具有抗癌 双苄基异喹啉生物碱 作用。乌头属(Aconitum)、翠雀属(Delphinium)普遍含有二 萜类生物碱,如毒性很强的乌头碱(aconitine)。 强心苷分布于侧金盏花属(Adonis)、铁筷子属 强心苷 (Helleborus),如福寿草毒苷(adonitoxin)。升麻属、类叶升麻 属、铁破锣属(Beesia)、黄三七属(Souliea)含四环三萜类化合 物,如升麻属含有升麻醇(cimigenol)。三萜皂苷类化合物在本科 植物中也有较广泛的分布。 芍药属(Paeonia)植物普遍含有芍药苷(paeoniflorin)、 芍药属 牡丹酚(paeonol)、牡丹酚苷(paeonoside)及微量生物碱,但 不含有毛茛科的两种特有成分:毛茛苷及木兰花碱。加上形态学 特征的较大差异,故有人将其另立为芍药科(牡丹科) Paeoniaceae。
1、毛茛属(Ranunculus) 、毛茛属
直立草本。花黄色;萼片、花瓣各5 分离,花瓣基部有1蜜腺穴; 特征 直立草本。花黄色;萼片、花瓣各5,分离,花瓣基部有1蜜腺穴;雄蕊和 心皮均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瘦果集合成头状。 心皮均为多数,离生,螺旋状排列于突起的花托上。瘦果集合成头状。
转子莲 (Clematis patens )
铁线莲属( 铁线莲属(Clematis) 花萼花瓣状
长 柱 铁 线 莲 Clematis longistyla Hand.-Mazz 为铁线莲属;藤本,叶 对生,有二回三小叶, 或为有2小叶的羽状复 叶,或为3小叶。花柱 与柱头丝状。铁线莲 铁线莲藤 铁线莲 本,小枝褐色,具纵沟 槽,复叶,花单生叶腋; 根入药,有解毒、利尿、 活血散瘀之效,民间用 根治关节炎。
常见的代表植物
(1)毛茛 Ranunculus japonicus 毛茛 (2)石龙芮 Ranunculus-sceleratus 石龙芮
石龙芮
毛茛
毛茛: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 毛茛 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 全草外用治跌打损伤 又作发泡药。 又作发泡药。
毛茛 (Ranunculu s japonicus)
5、白头翁属(Pulsatilla) 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又名打碗花,为 白头翁属;具粗 壮的圆锥状根, 全株被白色绒毛, 叶基生,宽卵形; 根及全株入药, 根为清热解毒、 凉血药,治菌痢、 阿米巴痢疾、淋 巴结炎、鼻衄、 痔疮出血等症。
特征
全株被白色绵毛,有宿存、延伸的羽毛状花柱。 全株被白色绵毛,有宿存、延伸的羽毛eonia lactiflora) )
为毛茛科芍药属;草本 草本,茎直立,上部分枝,淡绿色, 草本 茎下部叶为二回三出复叶,上部为3小叶或单叶,花瓣倒 卵形;根入药,有养血调经、柔肝镇痛、收敛和缓解肌 肉紧张的作用,治月经不调、行经腹痛、崩漏带下、胸 胁刺痛、痢疾腹痛、肝旺头痛等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