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诊断
基因诊断的原理和应用

基因诊断的原理和应用原理基因诊断是一种利用基因组信息来确定个体遗传性状的方法。
它基于DNA序列的不同,可以通过检测基因序列的突变和变异来确定某些疾病的发生风险和相关遗传性状。
基因诊断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因检测技术:基因诊断通常是通过对个体的DNA样本进行检测来获取数据。
常用的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DNA测序。
这些技术可以分析DNA序列上的差异,找出某些病理基因的突变。
2.病理基因变异:病理基因变异是导致某些疾病或遗传性状的主要原因。
通过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和鉴定这些病理基因上的突变。
例如,确定某个基因是否具有突变与某种遗传病的患病风险相关。
3.基因与疾病的关联:基因诊断的核心在于确定特定基因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通过对患者或样本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分析基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程度或风险。
以此为基础,可以进行相关疾病的预测、诊断和治疗。
应用基因诊断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列举了基因诊断在各个领域的应用:1.遗传病诊断:基因诊断可以帮助确定某些罕见遗传病的患病风险。
通过检测病理基因的突变,可以准确诊断某些遗传病,如囊性纤维化、遗传性肿瘤等,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癌症预测和诊断:基因诊断在癌症预测和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检测癌症相关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可以确定个体癌症的发生风险和类型。
这有助于提早发现癌症,进行早期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3.药物反应性分析: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的基因信息来预测特定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通过分析药物代谢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可以确定患者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从而指导个体化的药物治疗。
4.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与筛查:基因诊断可以用于遗传性疾病的预防与筛查。
通过分析个体的基因序列,可以识别携带有某种遗传病基因的亲属,提前采取预防措施,避免疾病的发生。
5.个体化治疗:基因诊断可以为个体提供更加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通过分析某些患者特定基因的突变和变异,医生可以确定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并避免一些患者对某些药物的不良反应。
05基因诊断

Southern印迹杂交
DNA变性 中和 Southern印迹 预杂交 杂交 洗膜 检测
Northern印迹杂交
• Northern 印迹 (Northern blot) 杂交是应 用DNA探针检测特异mRNA的另一种膜上 印迹技术。
• 是 由 Alwine 于 1977 年 建 立 的 。 后 经 Thomas等人改进。 • 主要用于分析mRNA分子大小及 mRNA的 转录情况。
Developed by Pacific Biosciences
★15-minute, $100 human genome sequencing
• 开展个体化诊断与治疗依赖于基因/基因组序列
– 第一代测序技术:双脱氧核苷酸末端终止测序法 • 一个测序反应可读有效长度:500bp → 1000bp(1Kb) • 完成一个人基因组测序:3000000Kb(3000Mb) • 费用:20元×3000000 > 6000万元 – 第二代测序技术:焦磷酸测序技术(高通量) • Roche 454,运行1次可测 1000000Kb/1万美元(3万美元) • Illmina,运行1次可测 2个人的基因组(<3万美元),8 day
基因诊断的名词解释

基因诊断的名词解释
基因诊断是一种现代生物学技术,用以识别和分析某一特定体内的致病基因突变或变异位点,以及检测人类基因型,以便确定个体对特定疾病的易感性。
它也被用于生殖医学,包括诊断胎儿携带遗传疾病的风险。
基因诊断的最终目的,是帮助临床医生确定最佳的治疗方案,并且能够提前发现可能出现的疾病,以预防和控制它们的发展。
基因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跨学科的技术,具体的步骤需要借助基因技术和全面的基因测序,以及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统计学。
疾病基因诊断通常从先前发现的致病基因突变为基础,然后用携带突变的体确定个体是否易于某种遗传病,或者是否携带特定病因因子。
在这方面,病历记录、家系病史和临床表现也会被结合起来用于判断。
在生殖诊断中,基因诊断也可以用来检测男性和女性在排卵和受精过程中的基因变化。
这可以帮助医生给出准确的诊断,以及相应的治疗建议。
染色体分析也是用来检查胚胎携带的体细胞染色体缺失的重要工具。
基因诊断是一项涉及复杂的技术,其关键在于以正确的方法对表达型和变异数据进行确认,以及总结出有意义的结论。
在实施这一技术时,需要严格遵守道德原则,有效地保护患者的隐私。
基因技术正在不断发展,开发出更多先进的基因诊断技术,更好的了解遗传和性状的相互关系。
总而言之,基因诊断不仅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识别和预防,而且还有助于更准确地识别疾病以及有效治疗和管理有关疾病,从而改善患
者的生活状况。
临床医生可以通过基因诊断更精确地识别病人可能遭受的风险,从而改善治疗与管理病人的结果,并使他们受益。
基因诊断的分类

基因诊断的分类基因诊断是一种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变异来确定其患病风险或确定疾病的诊断方法。
基因诊断可以对遗传疾病、癌症、代谢紊乱等多种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预测。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方法,基因诊断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分类。
1. 遗传病基因诊断遗传病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个体是否携带遗传病的方法。
遗传病基因诊断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是否携带某种遗传病的基因,从而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避免遗传给下一代。
常见的遗传病基因诊断包括先天性心脏病、囊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2. 肿瘤基因诊断肿瘤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肿瘤类型、分级和预后的方法。
肿瘤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常见的肿瘤基因诊断包括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等。
3. 药物基因诊断药物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特定基因的突变或变异来确定个体对某种药物的反应和耐受性的方法。
药物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医生个体化地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提高治疗效果和减少不良反应。
常见的药物基因诊断包括华法林抗凝血剂的剂量调整和阿司匹林耐受性的检测。
4. 个体基因组分析个体基因组分析是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整体测序和分析来获取个体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征的方法。
个体基因组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遗传背景,预测患病风险,指导生活方式和健康管理。
常见的个体基因组分析包括基因组全序列测序、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等。
5. 产前基因诊断产前基因诊断是对胎儿基因组的检测和分析,用于确定胎儿是否携带某种遗传病的方法。
产前基因诊断可以帮助家庭了解胎儿的健康状况,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和处理。
常见的产前基因诊断包括无创产前基因检测、羊水穿刺和绒毛膜活检等。
基因诊断的分类多样且涵盖面广,每一种分类都有其独特的应用和意义。
基因诊断的发展为疾病的早期预防、精准治疗和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为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新的希望。
基因诊断

RFLP分析法 限制酶酶切图谱直接分析法 RFLP间接分析法
(1)限制酶酶切图谱直接分析法
① 限制酶酶切—Southern印迹杂交。 ② PCR—限制酶酶切
应用RFLP诊断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
正常人珠蛋白基因
正常人珠蛋白mRNA 6 CTC GAG Glu 6 CAC
正常人珠蛋白肽链
HbS的珠蛋白基因
HbS的珠蛋白mRNA
HbS的珠蛋白肽链
GUG Val
MstⅡ酶切位点 CCTNAGG A T替换
MstⅡ酶 CCTNTGG
HbA ---------CCT GAG GAG-------
MstⅡ 1.1kb
HbS
MstⅡMstⅡ 0.2kb
---------CCT GTG GAG-------
• 2、聚合酶链反应的发明 • 直到1985年,美国PE-Cetus公司的人类遗传研究室 Mullis等人才发明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聚合酶链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使人们梦寐以求的体外 无限扩增核酸片段的愿望成为现实。其原理类似于DNA 的体内 复制,只是在试管中给DNA的体外合成提供一种 合适条件。开始是使用大肠杆菌 DNA聚合酶Klenow片段 来扩增人基因组中的特异片段。由于该酶不耐热,因此, 每次 加热变性DNA后都要重新补加Klenow酶。在操作多 份标本时,这一过程耗时,费力, 且易出错。耐热DNA 聚合酶的应用使得PCR反应更易于自动化,继而PE-Cetus 公司推 出了第一台PCR热循环仪,使该技术的自动化成 为现实。Mullis等因此项技术于1993年 获得诺贝尔奖金。
第一节
基因诊断 的技术方法
一、基因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 学技术 (一)核酸分子杂交 (二)聚合酶链反应(PCR) (三)单链构象多态性检测 (四)限制酶酶谱分析 (五)DNA序列测定 (六)DNA芯片技术
基因诊断的名词解释_分类_举例_的基本原理

基因诊断的名词解释_分类_举例_的基本原理基因诊断的名词解释基因诊断可分为基因直接诊断和基因间接诊断。
核酸分子杂交是基因诊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基因诊断技术它的基本原理是互补的DNA单链能够在一定条件下结合成双链,即能够进行杂交。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基因工程和基因诊断重要的一类工具酶。
它们的发现和应用为从基因组中分离目的基因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基因诊断的分类基因诊断可分为两类:基因直接诊断直接检查致病基因本身的异常。
它通常使用基因本身或紧邻的DNA序列作为探针,或通过PCR扩增产物,以探查基因无突变、缺失等异常及其性质,这称为直接基因诊断,它适用已知基因异常的疾病;基因间接诊断当致病基因虽然已知但其异常尚属未知时,或致病基因本身尚属未知时,也可以通过对受检者及其家系进行连锁分析,以推断前者是否获得了带有致病基因的染色体。
连锁分析是基于紧密连锁的基因或遗传标记通常一起传给子代,因而考察相邻DNA是否传递给了子代,可以间接地判断致病基因是否传递给子代。
连锁分析多使用基因组中广泛存在的各种DNA多态性位,特别是基因突变部位或紧邻的多态性位点作为标记。
RFLP、VNTR、SSCP、AMP-FLP等技术均可用于连锁分析。
遗传病的基因诊断举例1.基因缺失型遗传的诊断(1)α地贫的基因诊断:α地贫主要是由于基因缺失引起的,缺失的基因可以由1-4个。
正常基因组用BamHⅠ切割,可以得到一个14kb的片段,而缺失一个α基因时切点向5’端移位,得到一条10kb的片段。
因此,当用α基因探针与基因组DNA 进行Southern杂交时(图13-8),在α地贫2可见一条14kb和一条10kb的带,在正常人可见一条双份的14kb的带,而在α地贫1则见一条单拷贝的14kb带,血红蛋白H病时只有一条10kb的带的,而在Barts水肿胎时,则无任何杂交带。
一种较简便的方法是直接用α探针进行斑点杂交,自显影后根据斑点深浅的不同也可以对α地贫作出诊断。
基因诊断

第九章基因诊断基因诊断是通过检测基因的存在状态或缺陷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方法。
基因诊断的主要技术:1、核酸分子杂交2、聚合酶链反应(PCR)3、基因芯片技术第一节核酸分子杂交技术核酸杂交(Nucleic acid hybridization)是指具有一定同源性的两条单链核酸在一定条件下,按碱基互补的原则重新配对形成双链的过程。
一、核酸杂交的基本原理DNA的变性和复性:在一定的条件(如适当的温度、有机溶剂存在等)下,DNA的双链可解开成为单链,这一过程称为DNA的变性(Denaturatioin)。
高温、低盐和有机溶剂促进DNA变性。
Tm值是反映DNA的热稳定性的一个参数,称为DNA的熔化温度,系指一半的双链DNA解离成为单链时的温度。
DNA的热稳定性或Tm值直接与其碱基组成特别是GC碱基对含量有关,GC碱基对含量越高,Tm值也越高。
DNA的杂交即复性(Renaturation)是变性的单链DNA在一定的条件下(低于Tm的温度下)与其互补序列退火形成双链的过程,因此杂交与Tm值相关。
影响杂交的主要因素:温度:一般在低于Tm约15至25度的温度下杂交速率最快。
盐浓度:钠离子增加杂交分子的稳定性,降低钠离子浓度强烈地影响Tm值和复性速率。
但当钠离子浓度超过0.4M时,对复性速度和Tm值影响不大。
甲酰胺:有机溶剂如甲酰胺能减少双链核酸的稳定性。
每增加1%的甲酰胺,DNA/DNA或DNA/RNA双链的Tm值减少0.72℃。
常用50%甲酰胺硫酸葡聚糖:使杂交速率增加,但有时可能增加杂交本底。
二、核酸探针的选择和标记核酸探针是指能与待检测的靶核酸序列互补杂交的某种已知核酸片段,它必须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并且带有某种适当的标记以便被检测。
(一)核酸探针的类型1、克隆的DNA片段,常用cDNA探针。
2、RNA探针(Riboprobe)RNA探针的优点是特异性高;杂交效率(灵敏度)更高。
适合于Northen杂交、原位杂交等。
基因诊断名词解释

基因诊断名词解释基因诊断是通过对个体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以确定其在某些遗传病、肿瘤等方面的发病风险、病因等相关信息的方法。
基因诊断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遗传学原理,根据个体基因组中的变异和突变来判断某些疾病的遗传风险和病因,为医学诊断、预防、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1. 单基因病:由单一基因突变引起的遗传病,如囊泡性纤维化、血友病等。
单基因病的基因诊断主要通过对特定基因进行测序和变异分析,寻找突变位点来确定患病风险和病因。
2. 多基因病:由多个基因共同作用引起的遗传病,如某些遗传性肿瘤、心血管病等。
多基因病的诊断需要对多个与疾病相关的基因进行检测和分析,综合考虑各基因的变异情况来判断患病风险。
3. 遗传突变:指基因组中发生的与正常序列相比有明显差异的变异,包括基因缺失、插入、缺失、替换等。
遗传突变是基因诊断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基因组中的突变情况可以判断某些疾病的遗传风险和病因。
4. 突变检测:对个体基因组中的突变进行检测和分析的方法,包括测序、杂交等多种技术手段。
突变检测是基因诊断的核心内容,通过检测个体基因组中的突变,可以确定某些疾病的遗传风险和病因。
5. 家系分析:通过对家族成员的基因检测和分析,了解某些疾病在家族中的遗传规律和风险。
家系分析是基因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分析家族中的基因变异情况,可以预测家族成员的患病风险和病因。
6. 预测分析:依据已知的遗传变异和突变信息,利用统计学方法预测个体在某些疾病方面的遗传风险和患病可能性。
预测分析是基因诊断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根据个体基因组中的变异情况,预测其在某些疾病方面的遗传风险。
基因诊断在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个体基因组的分析,可以准确判断个体在某些疾病方面的遗传风险和患病可能性,为个体提供个体化的医学干预措施,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物1 产物 产物2 产物
多重PCR引物设计 引物设计 多重
1)产物大小易于分离 产物大小易于分离 2)引物 引物23-28 nt, 较高特异性 引物 3) G+C含量相近 55%左右 含量相近, 含量相近 左右 4) 优化 优化PCR条件 以适应多对引物扩增的要求 条件, 条件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DMD)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 基因全长2000-2500kb 基因全长 60%缺失突变 5%重复突变 缺失突变, 重复突变, 缺失突变 重复突变 35%小片段缺失或点突变 小片段缺失或点突变 突变的热点区在基因的中央部第45-55外显 外显 突变的热点区在基因的中央部第 子和5’区 子和 区 外显子4、 、 、 、 、 、 、 、 外显子 、8、12、17、19、44、45、48、 51位点的 对引物 检出 位点的9对引物 位点的 对引物, 检出90%的具有基因缺 的具有基因缺 失的病例
β-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
Hph I βΑ GGTGA Hph I βΤ GATGA βΑ βΑ βΤ βΤ βΑ βΤ 正常 纯合子 杂合子 1.4kb 1.2kb
Lener 遗传性视神经病
线粒体DNA的11778位G 的 线粒体 位 正常 G PCR G G G SfaN I 340 bp 190 bp 150bp PCR A A A SfaN I A 病变 A
二、基因诊断中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 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 单链构象多态性( 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检测 ) 限制酶酶谱分析 DNA芯片技术 芯片技术 DNA测序 测序 DNA多态性连锁分析 多态性连锁分析
三、基因诊断的特点
♣高度特异性 高度特异性 ♣高灵敏度和精确性 高灵敏度和精确性 ♣早期快速 早期快速 ♣诊断范围广,适应性强 诊断范围广, 诊断范围广 ♣可用于非活体标本 可用于非活体标本 ♣DNA水平具有体细胞稳定性 水平具有体细胞稳定性
应用篇第二章 应用篇第二章 基因诊断
Gene Diagnosis
一、基本原理 基本原理
基因诊断: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缺陷或 基因诊断:通过检查基因的存在、 表达异常, 表达异常,对人体状态和疾病 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作出诊断的方法和过程。 基本原理:检测 基本原理:检测DNA或RNA的结构变化与 或 的结构变化与 的多少及表达功能 表达功能是否 否,量的多少及表达功能是否 正常, 正常,以确定被检查者是否存 在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 在基因水平的异常变化,以此 作为疾病确诊的依据。 作为疾病确诊的依据。
2. 大片段丢失或插入的诊断
PCR: 0.5-1.5 kb DNA片段的丢失或插入 片段的丢失或插入
多重PCR ( multiplex PCR): 在同一个 在同一个PCR体系 多重 体系 中加入多对引物, 中加入多对引物 扩增同一模板的几个区域
引物1 引物
引物3 引物 致病基因 引物2 引物 引物4 引物
2. DNA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 重复序列多态性分析 (varia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 VNTR)
H3 H1 A B C D H1: Hinf I; H3: Hae III AB CD AB CD H1 H3 H1 H3
DNA指纹技术 (DNA finger printing) 指纹技术
更能反映基因组的特异性 具有高度特异性 具有稳定的遗传性 具有体细胞稳定性
个人识别 亲子鉴定 法医物证检测
(三) 基因表达异常的诊断 三
*Northern、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检测RNA 、斑点杂交或狭缝杂交检测 表达量的变化 *RT-PCR推算出mRNA的相对含量 *RT-PCR推算出mRNA的相对含量 推算出 *RT-PCR/竞争 竞争PCR计算 计算mRNA的绝对含量 竞争 计算 的绝对含量 *Northern杂交 杂交mRNA长度的变化 杂交 长度的变化
1.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
如果DNA多态性涉及到某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 多态性涉及到某个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 如果 位点, 用此酶酶解DNA时产生不同长度的 时产生不同长度的DNA片段 位点 用此酶酶解 时产生不同长度的 片段 RFLP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分析方法
DNA DNA 限制性内切酶酶解 PCR Southern杂交 杂交 电泳
链B 非变性 链B’ 电泳
链A 链A’
链B 链B’
DNA芯片技术分析 芯片技术分析 A C T G
正常 C T 纯合子
探针定位
C
T
C
G
C
A
杂合子
新突变
新突变
DNA芯片技术可用于大规 芯片技术可用于大规 模的未知突变的筛查
n个碱基中每个碱基的变 个碱基中每个碱基的变 异,需探针4×n; 需探针 × ; 4 kb序列, 需 序列, 序列 4×4000=16000个寡核苷 × 个寡核苷 酸探针
引物1 引物 突变位点 引物2 引物 正常序列 异常序列 正常探针 异常探针
CATTGCCGTCATGCTGCGA CATTGCCGTTATGCTGCGA GTAACGGCAGTACGACGCT GTAACGGCAATACGACGCT 正常探针 异常探针 基因型 斑 点 杂 交
+ + -
+ +
正常 杂合子 纯合子
六、基因诊断的基本方法
(一) 基因突变的分子诊断 一 (二) 多态性分析 二 (三) 基因表达异常的诊断 三 (四) 外源 四 外源DNA检测 检测
1. 点突变、少数核苷酸缺失或插入的诊断 点突变、 (1) 诊断已知的点突变 PCR/ASO探针法 诊断已知的点突变: 探针法 ASO: allel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等位基因特异性寡核苷酸 SSO: sequence-specific oligonucleotide 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
限制性内切酶酶解
由于DNA固有的特点 某一基因相对固定地存在于某一个或 固有的特点, 由于 固有的特点 片段中。当结构基因的DNA突变(包括点突 突变( 某几个限制性 片段中。当结构基因的 突变 缺失、插入等)而致病时, 变、缺失、插入等)而致病时,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改 使原切点消失,或产生新的位点,或识别位点移位。 变,使原切点消失,或产生新的位点,或识别位点移位。
四、基因诊断的应用领域
1. 诊断疾病 2. HLA的基因分型 的基因分型 3. 个体遗传基因的鉴定 4. 性别鉴定 5. 生物分类 6. 法医学
五、基因诊断的病因范围
1. 基因结构的改变 点突变、插入、 点突变、插入、缺失 重排、易位、 重排、易位、基因扩增 基因结构多态性变异 前病毒插入等 2. 基因表达状况的改变 3. 病原体的侵入
3. 基因重排 (染色体移易位 的诊断 染色体移易位) 染色体移易位
引物1 引物 正常位点 引物2 引物 目标基因 引物3 引物 目标基因 引物3 引物
重排位点
Philadelphia 易位 t(9;22)融合了 和abl基因 易位, 融合了bcr和 基因 基因, 融合了 导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4. 基因扩增的诊断
核酸分子杂交检测 癌基因活动情况
Northern BlA
32P-N-ras
癌基因探针
肝癌组织中 N-ras 癌基因活动
(四) 外源 四 外源DNA检测 检测
细菌 病毒 支原体 衣原体 立克次体 寄生虫
核酸分子杂交检测 HBV基因与人体细胞基因组整合 HBV基因与人体细胞基因组整合
Southern blot 特异条带强度的改变 特异条带强度的改变 强度 单拷贝基因对照
(二) DNA多态性分析 二 多态性分析
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组中,核苷酸序列 在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基因组中 核苷酸序列 存在差异性, 称为DNA的多态性 (polymorphism) 存在差异性 称为 的多态性 第一代标记: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第一代标记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第二代标记: 重复序列多态性, 第二代标记 重复序列多态性 短串重复序列 (short tandom repeat, STR) 第三代标记: 第三代标记 单碱基多态性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
Southern Blot
正常 肝癌 慢肝 慢肝活动
32P -HBV探针 肝组织DNA 肝组织DNA HBV探针 肝癌细胞基因组 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有HBV整合 和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有HBV整合
遗传病(genetic disease)的基因诊断 遗传病 的基因诊断
基因异常 方法 探针、 探针、引物和 限制酶 缺失基因探针 缺失部位引物 切点消失限制酶 正常/异常探针 突变部位引物
基因缺失 基因组 DNA 印迹杂交 PCR 扩增 点突变 RFLP 分析 ASO 杂交 PCR 产物多态性分析 DNA 测序
(2) 诊断未知的突变 PCR/SSCP/ 测序 诊断未知的突变:
SSCP: single 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单链构象多态性
基因型: AA BB AB CC AC DD
C A B D,D’ , A’ B’ C’ C’
PCR 32P-dCTP
链
变
性
链A 链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