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经典名句总结

合集下载

道德经最经典的十句话及解释

道德经最经典的十句话及解释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故常有,欲以观其徼。

出自第1章。

妙:事物的内在,本质。

徼:事物的表面。

意思是,做事情足够专注,就能发现事物的本质。

但若是欲望太多,那注意力就会分散,就只能停留在理解事物的浅层表面。

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保持专注,长此以往,洞察力,粉丝力,记记忆力和判断力都会得到显著提升。

做事情切忌勿贪多。

鱼与熊掌,要想价值最大化,必然是二选一,而非兼得。

2、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出自第2章。

解释:功成名就之后,不居功自傲。

不居功自傲,则功绩就不会磨灭。

为什么历史有循环的规律?为什么曾经辉煌的王朝必然会走向衰败没落?为什么没有基业长青?因为大部分人,一旦身居高位之后,就开始裹足不前。

不管我们在工作上取得了何等的成绩,都不能止步不前,而是要一直保持创新和学习,这样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之内,功绩是不会消失的。

如果我们的后代依然懂得这个道理,那就能继续延续。

反之,有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觉得自己牛到天际,那下一步就是走下坡路了。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出自第4章。

解释:钝化锐气,化解纠纷,隐藏自身的光辉,混同于尘土中。

周深有一首歌,是《大江大河》的主题曲,叫作《和光同尘》。

里面有一句歌词:和光同尘,不为盛名而来,不为低谷而去。

这句歌词写的非常好。

和光同尘这四个字,写出了为人处世的秘诀。

第一,不要主动炫耀显摆。

通俗点就是,不炫富。

在第9章,也有“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就是说一个人不能把财富展示出来太多。

第二,别人不需要你的时候,不要多事。

比如,别人不渴,你给一瓶水,这纯粹是多余,还会让别人误以为你是不是巴结讨好。

诸葛亮就是刘备三顾茅庐之后才出山做军师的。

如果他在刘备第一次邀请的时候,就乐呵呵地去了,也就不会有后来的地位。

第三,同其尘:即使我们有了一些成绩,外表也要保持质朴和朴素的状态,要看上去和一般人一样。

这一点很多人做不到。

有些人赚点钱,就别墅豪车安排上。

要知道,只要他一出风头,就立马会被人针对,会倒霉。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

国学经典老子《道德经》20句人生大智慧经典名句及解释《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所著的哲学作品,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其中的一些名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智慧。

以下是20 句经典名句及解释: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第一章解释:道是无法言说的,能够说出来的道就不是真正的道;名也是无法定义的,能够定义出来的名就不是真正的名。

2.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第二章解释:当天下人都知道美是美的时候,丑就产生了;当天下人都知道善是善的时候,恶就产生了。

3.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道德经》第四章解释:消磨它的锋锐,解除它的纷扰,调和它的光辉,混同于尘垢。

4.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顺其自然发展;圣人也是一样的,不偏袒任何人,而是一视同仁。

5.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第五章解释:话说得太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不如保持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6.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第八章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7.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道德经》第十三章解释: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重视大患就像重视自己的身体一样。

为什么说受到宠爱和侮辱都感到惊恐呢?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令人惊喜,失去宠爱令人惊恐,这就叫做宠辱若惊。

8.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德经》第四十一章解释: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器具,最后才完成;最大的声音,反而听不到声音;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

9.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德经》中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经典名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章)
解释: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可以用语言表述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第二章)
解释:当天下人都认为某事是美的时,丑便产生了;当都认为某事是善的时,恶便产生了。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第八章)
解释: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4.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第四十章)
解释:道的运动规律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微妙、柔弱的。

天下的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有形质又产生于不可见的无形质。

5.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第五十六章)
解释:真正有智慧的人不会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往往没有真智慧。

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第十八章)
解释:当大道被废弃时,才会出现仁义;当智慧出现时,才会产生虚伪;当家庭出现不和时,才会彰显孝与慈;当国家陷于混乱时,才会有忠臣。

7.大道甚夷,而民好径。

(第五十三章)
解释:大道的道路其实很平广,但人们却总喜欢走邪径。

8.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四章)
解释: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可以保持住长久的平安。

道德经经典100句

道德经经典100句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5.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6.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7. 无为而治,其政闷闷;有为而治,其政察察。

8. 治大国,若烹小鲜。

9. 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居善地,心善渊。

10. 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11.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2.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13.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4.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5. 知其白,守其黑;知其雄,守其雌。

16.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17.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18.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19. 善行无迹,善言无声。

20.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22.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23. 静胜躁,寒胜热。

24. 天地之大德曰生。

25.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6.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27.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28.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9.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30.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31.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2.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33.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34. 善者不争,仁者不忧。

35.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36.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37.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38.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39.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40.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41.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

道德经25句经典名句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3、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4、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7、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8、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9、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10、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11、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14、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15、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16、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17、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欲,绝学无忧。

18、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1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2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多,多则惑。

21、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道德经经典名句

道德经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1、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老子《道德经》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道德经》3、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老子《道德经》4、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老子《道德经》5、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老子《道德经》6、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老子《道德经》7、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道德经》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德经》9、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 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道德经》10、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老子《道德经》11、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道德经》1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1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道德经》14、慎始如终,则无败事。

——老子《道德经》15、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老子《道德经》1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老子《道德经》17、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道德经》18、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老子《道德经》19、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老子《道德经》2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老子《道德经》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老子《道德经》22、多言数穷,不如守中——老子《道德经》23、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道德经》2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老子《道德经》25、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老子经典名言名句
1. "治大国如烹小鲜。

" 老子《道德经》。

解释,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烹饪一道小菜一样,需要细心和耐心。

2.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 老子
《道德经》。

解释,了解别人是智慧,了解自己是明智;战胜别人是力量,战胜自己是强大。

3. "行为不以规矩,福兮祸所伏。

" 老子《道德经》。

解释,如果不按照规矩行事,福气就会变成祸患。

4. "知足者常乐。

" 老子《道德经》。

解释,知道满足的人会常常感到快乐。

5.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 老子《道德经》。

解释,最大的声音是静默,最大的形象是无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德经》经典名句及其译文一、关于认识论的句子1.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声之相和,先后之相随,恒也。

【译文】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

2.不知常,妄作凶。

【译文】不认识事物的运动变化规律,盲目乱干、胡作非为,就会出现凶险。

3.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因为大道废弃了,才提倡(有了)“仁义”。

聪明智慧(逐权夺利、投机取巧的心机)出现了,有了狡诈和虚伪。

家庭六亲之间不和睦了,才需要推崇孝慈。

国家昏乱了,才出现贞节、忠诚之臣。

4.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译文】委曲反能保全,屈枉反能伸直,低洼反能充盈,敝旧反能生新,少取反能多得,贪多反而迷惑。

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译文】狂风刮不到一个早晨,暴雨下不了一整天。

6.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译文】踮起脚尖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跃起大步想要快走,反而行走不快。

7.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译文】轻举就会失去自身存在的根本,狂躁妄为就会失去主控的权能。

8.物壮则老。

【译文】事物强壮了就趋于老化。

9.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以为伟大,所以才能成就它的伟大、完成它的伟大。

10.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译文】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

11.固至誉无誉。

【译文】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称誉。

12.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天下万物产生于看得见的有形质,看得见的有形质产生于看不见的无形质。

13.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译文】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交冲下而成新的和谐体。

14.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译文】天下最柔弱的东西,腾越穿行于最坚硬的东西中。

15.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躁胜寒,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

【译文】最完满的东西好似欠缺,但它的作用不会衰竭。

最充盈的东西好似空虚,但它的作用不会穷尽。

最正直的东西好似枉屈,最灵巧的东西好似笨拙,最卓越的辩才好似不善言辞。

不停地动作可以战胜寒冷,安静能克服暑热,清静无为才能统治天下。

1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其无正也。

正复为奇,善复为妖。

【译文】灾祸啊,幸福依傍在它的里面;幸福啊,灾祸藏伏在它的里面。

谁能知道究竟是灾祸呢还是幸福呢?它们并没有确定的标准。

正忽然转变为邪的,善忽然转变为恶的。

17.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译文】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

大生于小,多起于少。

处理问题要从容易的地方入手,实现远大要从细微的地方入手。

天下的难事,一定从简易的地方做起;天下的大事,一定从微细的部分开端。

因此,有“道”的圣人始终不贪图大贡献,所以才能做成大事。

那些轻易发出诺言的,必定很少能够兑现的,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势必遭受很多困难。

因此,有道的圣人总是看重困难,所以就终于没有困难了。

18.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译文】局面安定时容易保持和维护,事变没有出现迹象时容易图谋;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细微时容易散失;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以前就处理妥当;治理国政,要在祸乱没有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

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

19.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译文】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失败,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情。

20.祸莫大于轻敌。

【译文】祸患再没有比轻敌更大的了。

21.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不斗争而善于取胜;不言语而善于应承;不召唤而自动到来,坦然而善于安排筹划。

自然的范围,宽广无边,虽然宽疏但并不漏失。

22.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译文】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

2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

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奉给有余的人。

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二、关于人生观的句子1.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居。

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译文】不恃己能、不居功。

由于不居功,所以其功劳不会失去。

2.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译文】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反而更好地保护了自己的性命。

不正是因为他对自己的无私?反而可以更好地成就他自己。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译文】上好的行为典范就像水一样,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之争,4.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文】最善的人的所作所为正因为不争,所以没有过时。

5.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译文】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横,自埋祸殃。

功成身退,是最应该奉行的行为准则。

6.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

【译文】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

7.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译文】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把宠辱这样的大患看得和自身生命一样重要。

8.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译文】正因为他不自满,所以能去故更新。

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译文】保持纯朴的本性,减少私心杂欲。

1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译文】因为他不执着于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把他作为对立面而与他争。

11.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

【译文】所以,善人,可以作为不善人的师范;不善人,又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

12.知其雄,守其雌。

【译文】虽深知什么是雄强,却安守于雌柔取态而处事。

13.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译文】了解别人叫做明智,能认识自己才是聪明。

战胜别人的叫做有力量,战胜自己才是强者。

知道满足就是富有,坚持力行就是有志。

14.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而之。

【译文】上士听了传道言谈,勤勉行证;中士听了传道言谈,似有所动,但终无所得;下士听了传道言谈,大加嘲笑。

15.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译文】过分的爱名利就必定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过于积敛财富,必定会遭致更为惨重的损失。

16.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译文】最大的祸害是不知足,最大的过失是贪得的欲望。

知道到满足的人,永远是满足的。

17.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

【译文】塞住欲念的孔穴,闭起欲念的门径,终身都不会有烦扰之事。

如果打开欲念的孔穴,就会增添纷杂的事,终身都不可救治。

18.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

【译文】善于建立自身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秉持自身道德的人不会丧失信心。

19.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译文】道德涵养浑厚的人,就好比初生的婴孩。

20.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只有总想表现自己、欲示己能的人,才夸夸其谈,而这种人才是“不知”之人。

2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译文】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是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

22.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译文】善于带兵打仗的将帅,不逞其勇武;善于打仗的人,不轻易被激怒;善于胜敌的人,不与敌人正面冲突;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表示谦下。

23.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

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译文】知道自己还有所不知,这是很高明的。

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这就是很糟糕的。

有道的圣人没有缺点,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

正因为他把缺点当作缺点,所以,他没有缺点。

24.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译文】因此,有道的圣人不但有自知之明,而且也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也不自显高贵。

25.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译文】因此,圣人做成了什么并不执为仗恃,成就了什么并不居功自矜,他不愿意使自己显得过分突出。

26.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译文】自然规律对任何人都没有偏爱,永远帮助有德的善人。

2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真实可信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善良的人不巧说,巧说的人不善良。

真正有知识的人不卖弄,卖弄自己懂得多的人不是真有知识。

圣人是不存占有之心的,而是尽力照顾别人,他自己也更为充足;他尽力给予别人,自己反而更丰富。

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行为准则是,做什么事都不跟别人争夺。

三、关于政治主张的句子1.为无为,则无不治。

【译文】以“无为”的方式治理政事,就没有不天下太平的。

2.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译文】天地无所谓仁爱之心,把万物都当作"刍狗"来看待;圣人也不执求仁爱之心,把百姓也当作"刍狗"来看待。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译文】政令越是繁多,越是行不通、失败的越快,不如持守虚静。

4.悠兮,其贵言。

【译文】最好的统治者是悠闲的,他很少发号施令。

5.希言自然。

【译文】少发圣言号令扰民,就可以任运自然。

6.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

【译文】因此圣人不妄为,所以不会失败;不妄执,所以不会被抛弃。

7.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

知止可以不殆。

【译文】治理天下就要立制度而定名分,名分既已有了,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译文】想要收束它,必须暂且扩张它;想要削弱它,必须暂且增强它;想要废黜它,必须暂且兴举它;想要执取它,必须暂且给予它。

9.治大国,若烹小鲜。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那样,不要经常翻弄。

10.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交也。

【译文】大国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样,使天下百川河流交汇在这里。

11.是以圣人欲上民,以其言下之;欲先民,以其身后之。

【译文】因此,圣人要领导人民,必须用言辞对人民表示谦下,要想领导人民,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