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摘抄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关于老子的名言名句大全
1.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2. 知足者常乐,知止者不殆。
3.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4.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5.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7. 治大国如烹小鲜。
8.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9.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10. 知足者常乐,知止者不殆。
11. 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12.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13.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4.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15.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这些名言名句都是老子在《道德经》中的经典语录,它们深刻地反映了老子的思想和智慧,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处世态度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道德经最经典文句摘录(精华荟萃,40句话读透道德经)

道德经最经典文句摘录(精华荟萃,40句话读透道德经)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2.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3.为无为,则无不治。
4.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5.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6.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7.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8.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9.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俗人察察,我独闷闷。
10.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11.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12.天地。
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13.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4.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15.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
1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17.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必故与之。
18.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19.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0.大白若辱,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2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2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3.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静胜躁,寒胜热。
清静为天下正。
24.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25.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
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26.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27.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29.治大国,若烹小鲜。
30.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名言名句(精选150句)

老子名言名句老子名言名句(精选150句)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名言吧,名言是指一些名人说的,写的,历史纪录的,经过实践所得出的结论或建议,以及警世的比较有名的言语。
究竟什么样的名言才是优秀经典的`名言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子名言名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老子名言名句1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聃9、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老子10、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11、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2、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3、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辨若讷。
——老子14、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老子15、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7、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老子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9、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20、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李耳《江海能为百谷王》21、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22、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快来看看吧!《老子》的经典名言及翻译 11、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2、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水无比的高尚,利养万物而于世无争,而且宁愿呆在世人所厌弃的地方,它的品质接无比的接近于高尚,做人就应当如一弯清泉,保持高尚的节操。
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
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天下事物,在表观上总是分为真、善、美和假、恶、丑两个对立的方面。
然而任何事物或善或美、或恶或丑都具有两重性和可变性,都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把美的事物当成永恒的美,把善的事物视为绝对的善,必然事与愿违,导致恶的、不善的结果。
4、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
因为事物都是互相对立而出现的,所以有和无由互相对立而诞生,难和易由互相对立而形成,长和短由互相对立而体现,高和下由互相对立而存在,音和声由互相对立而和谐,前和后由互相对立而出现。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有仁心,滋生了万物;老子则说天地无所谓仁,也无所谓不仁。
天地生了万物,并没有想取回什么报酬。
也就是天地看待万物是一样的,不对谁特别好,也不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6、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7、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
强大处下,柔弱处上不要以为弱势人家会瞧不起,其实,正因为人家看不在眼里,反而是生长的好契机。
老子道德经里面的经典名言

老子道德经里面的经典名言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5.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6.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矣。
7.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8.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9.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10.见小曰明;守柔曰强。
11.以其终不自为大也。
—— 1 —1 —。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

经典道德经名句及翻译分享篇一1、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出处:《道德经》第八十一章【翻译讲解】:诚实的语言不华美,华美的语言不诚实,善良的人不会花言巧语,花言巧语的人不善良;大智的人不杂博,杂博的人不智慧。
【感悟】老子提出了“真善美”之说,这是《老子》五千言的精辟结语。
2、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七章【翻译讲解】:我有三件宝物永不放弃:一是慈爱,二是俭约,三是不逞强好胜。
【感悟】老子提出“三宝”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慈爱是“三宝”的出发点和归宿;生活上节俭及为政简约,是“三宝”的关键;“不敢为天下先”,才能处处争先,这是老子“三宝”的核心。
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八章【翻译讲解】:善于为将帅的人从不夸逞勇武;善于作战者不轻易冲动发怒;善于战胜敌人的,不与敌人正面交锋,善于用人的人对人谦下。
【感悟】“处下”与“不争”是老子思想的重要方面。
此处结合用兵、用人,阐述了“不争之德”,强调“柔弱胜刚强”的思想在军事上的运用。
4、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出处:《道德经》第六十九章【翻译讲解】:两军势均力敌,哀痛的一方胜利。
【感悟】哀兵必胜,军队在悲愤与压迫面前,战斗力。
5、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不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时,那么大乱的威胁将要到来。
【感悟】赢得民心,关注民生,是社会安定的根本。
6、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二章【翻译讲解】: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从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从不自显尊贵。
【感悟】自知自爱,是人的自身修养达到很高境界的体现。
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处:《道德经》第七十四章【翻译讲解】:当人民连死都不怕时,还会怕你以死相威胁吗?【感悟】治理国家,当施仁政。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

老子道德经全文及经典名句摘抄大全《道德经》是春秋时期老子(李耳)的哲学作品,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
老子的《道德经》经典名句: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道德经》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老子《道德经》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老子《道德经》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道德经》5、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老子《道德经》6、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老子《道德经》7、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老子《道德经》8、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9、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老子《老子》10、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老子《道德经》11、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道德经》12、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老子《道德经》1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老子《道德经》14、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道德经》15、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老子《道德经》16、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道德经》1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老子《道德经》18、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

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道德经中的经典名句1、天下万物生於有,有生於无。
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此三者以为文,不足。
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思寡慾,绝学无忧。
3、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4、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更多老子名言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相关文章。
5、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6、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层之台,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7、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8、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彰,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9、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10、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
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於贵生。
11、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
12、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13、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14、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
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1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6、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17、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18、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子道德经名言名句摘抄
1、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以奉有余。
2、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3、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
4、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5、我有三宝,持而保之。
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7、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8、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
9、信言不美。
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
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
博者不知。
10、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11、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
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12、金玉满堂,莫之能守。
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
13、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1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15、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16、吾心甚易知,甚易行。
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17、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
18、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19、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故以智治国,国之贼。
不以智治国,国之福。
20、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21、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22、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23、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24、良买深藏若,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5、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26、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27、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
28、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
29、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30、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31、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3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3、无为,无我,无欲,居下,清虚,自然。
34、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35、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36、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37、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38、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39、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
40、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
强行者有志。
41、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42、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43、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4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5、圣人退起身而使其身先,外起身而使其身存。
46、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47、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48、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49、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50、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51、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
52、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5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也。
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54、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55、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56、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是谓微明。
柔弱胜刚强。
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5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58、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59、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60、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
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61、道势术,以势养道,以术谋势。
有道无持,道乃虚空,有恃无道,其恃也忽。
欲动天下,当动天下之心。
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6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
不争,故无尤。
63、胜利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炫耀的人是喜好杀戮的人。
喜欢杀戮的人,便不能于天下得志。
64、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65、善为士者不武。
善战者不怒。
善胜敌者不与。
善用人者为之下。
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66、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67、将欲歙之,必固张之。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
将欲取之,必固与之。
68、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69、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70、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