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
沉积作用的控制因素

沉积盆地分类(Klein,1990)
大陆边缘
板内
盆地类型
克拉通盆地 裂谷盆地
盆地位置
板内 板内和板缘(平行边缘) 板缘至板内(垂直边缘)
地壳类型
陆壳 陆壳或过渡壳 过渡壳或陆壳
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模式
伸展、拉张、热沉降 伸展、拉张、热沉降
被动边缘
拗拉槽
挠曲盆地 海沟盆地
海沟斜坡盆地 活动边缘 前弧盆地 弧内盆地 弧后(弧间)盆地 拉分盆地 转换边缘 转换挤压盆地 前陆盆地 碰撞边缘 上叠(或拼合)盆地 复合盆地 其它(与边 缘无关) 继承盆地 再生盆地
四 典型沉积盆地特点
2、与聚敛(挤压)活动有关的盆地 2)与大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盆地
两个大陆板块相碰撞,产生水平挤压或垂直运 动,并产生相关的盆地。包括四类盆地: (1)周缘或陆外缘(前渊)盆地 (2)内缝合带海湾盆地 (3)火山弧弧后盆地 (4)与地堑和横断层有关的盆地。
四 典型沉积盆地特点
2、与聚敛(挤压)活动有关的盆地 2)与大陆碰撞有关的构造盆地
二 板块构造基础
1.离散环境
离散边界是指板块发生
背离运动,导致大陆破裂、
离散漂移至海底扩张的构造 环境。典型的离散边界是大
洋中脊。随地慢物质上涌,
在大洋中脊两侧不断形成新 的洋壳,两侧大陆边缘形成
被动大陆边缘。
二 板块构造基础
2、汇聚环境
聚敛环境是指两个板块发生相对聚合运动的地带,导致岩石 圈板块消失于另一板块之下。聚敛环境有三种边界类型: (1)洋-洋俯冲边界。大洋岩石圈俯冲于另一大洋岩石因之下 形成的边界。如马里亚纳群岛的边界,以发育典型的海沟和火山 岛弧为特征。 (2)洋-陆俯冲边界。大陆岩石圈俯冲于大洋岩石圈之下形成 的洋一陆边界,如安第斯山脉西部的边界,由海沟和大陆岩浆岛 弧组成。 (3)陆-陆碰撞边界。由大陆壳和大陆壳聚合产生的碰撞带。 这里没有发生上述意义的俯冲作用。下行板块的浮力抵制了俯冲, 导致了强烈的变形和隆起。世界之脊的喜马拉雅山被认为是印度 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的结果。
海洋沉积物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

海洋沉积物污染与生态风险评估海洋沉积物是指沉积在海床上的各种颗粒物质,包括有机和无机物、沉积物中的金属元素、有毒有害物质等。
在现代工业化社会中,人类活动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海洋沉积物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进行生态风险评估,以制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本文将探讨海洋沉积物污染的来源、影响以及生态风险评估方法。
一、海洋沉积物污染的来源海洋沉积物污染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1. 工业废水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
这些废水排入海洋后,会被沉积在海底,造成海洋沉积物的污染。
2. 农业与畜禽养殖废弃物:农田和畜禽养殖场的废弃物通常会通过河流流入海洋。
其中含有的化肥、农药、抗生素等对海洋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3. 城市废水和垃圾排放:城市废水中的有机物、重金属和塑料垃圾等,通过排水管道进入海洋,从而造成海洋沉积物的污染。
4. 石油勘探与开采:石油勘探和开采活动可能导致油污泄漏,在海洋底部形成石油污染,影响海洋生态环境。
二、海洋沉积物污染的影响海洋沉积物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多方面的影响:1. 水生生物死亡:海洋沉积物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可以对水生生物产生致命影响,导致鱼类、贝类等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破坏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
2. 生物富集:某些有害物质在海洋沉积物中有吸附能力,水生生物摄食这些富集了有毒有害物质的沉积物后,有害物质会进入其体内,导致生物体内毒素累积,威胁生物健康。
3. 污染物传递:海洋沉积物中的污染物可能与水柱中的微粒结合,随着水流传输至其他地区,进一步扩大污染范围。
4. 健康风险:人类通过摄食海洋生物,有可能摄入被污染的海洋沉积物,从而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例如患上重金属中毒等疾病。
三、海洋沉积物污染的生态风险评估方法生态风险评估是对海洋沉积物污染进行定量评价,以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以下是常用的几种生态风险评估方法:1. 污染物风险指数法:该方法通过计算污染物的风险指数,评估沉积物中污染物的风险水平。
海洋沉积科普

海洋沉积科普海洋沉积是指在海洋中沉积的各种物质和岩石的过程。
海洋覆盖了地球表面的大约70%,是地球最大的水体。
海洋中的沉积物不仅包括沙子、泥浆等细粒物质,还包括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如海洋生物遗骸、碎屑物质、矿物质等。
海洋沉积是一种自然的地质过程,它发生在海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大气中的风力和水流会将陆地上的物质带入海洋。
其次,海洋中的生物活动也会对沉积物的形成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海洋中的浮游生物会死亡并沉积在海底,形成有机物质的沉积物。
此外,海底火山喷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也会导致海洋沉积物的形成。
海洋沉积物的类型多种多样。
其中,最常见的是由碎屑物质形成的沉积物,如砂、泥和粉状物质。
这些沉积物主要由陆地上的岩石经过风化和侵蚀的过程而形成。
此外,海洋中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沉积物,即有机物质沉积物。
这些沉积物主要由海洋中的生物遗骸和其他有机物质组成,如藻类、贝壳和鱼类的尸体。
这些有机物质在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和物理作用后,会形成沉积物。
海洋沉积物不仅在地质学上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人类的生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海洋沉积物是地球历史上重要的信息记录者。
通过分析海洋沉积物中的化石和岩石,科学家可以了解地球的演化历程,揭示地球的古气候和生态环境。
其次,海洋沉积物中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和金属矿产等。
这些资源对于人类的经济发展和能源供应至关重要。
此外,海洋沉积物还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
它们为海洋生物提供了栖息和繁衍的场所,并为海洋食物链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海洋沉积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海洋污染、过度捕捞和海底开发等活动都会对海洋沉积物的形成和稳定性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保护海洋沉积物的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
海洋沉积是一个复杂而多样的地质过程,它在地球历史的演化和人类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沉积的研究和保护,促进人类与海洋的和谐共处。
现代海洋沉积作用与古海洋环境演化

现代海洋沉积作用与古海洋环境演化现代海洋沉积作用对古海洋环境演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研究现代海洋沉积物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可以深入了解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本文将从沉积物的来源、沉积作用的类型以及其影响因素三个方面,来探讨现代海洋沉积作用与古海洋环境演化的关系。
一、沉积物的来源现代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和海洋生物体的遗骸。
陆源物质包括各类悬浮物、溶解物和气溶胶物质等,其中包括来自河流、冰川以及大气降水中的物质。
海洋生物体的遗骸主要包括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的硬骨骼或外壳。
二、沉积作用的类型现代海洋沉积作用主要包括物理沉积作用、生物沉积作用和化学沉积作用。
物理沉积作用是指由水流、波浪和潮汐等力量引起的物质沉积过程。
生物沉积作用是指海洋生物体的活动所导致的沉积作用,如海洋生物的骨骼和壳体的沉积作用。
化学沉积作用是指由于物质溶解和化学反应引起的沉积作用,如海盐的结晶沉积。
三、影响因素现代海洋沉积作用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地理环境、水动力学条件、生物活动、气候变化等。
地理环境因素包括海底地貌、水深、海洋环流等。
水动力学条件主要包括水流速度、波浪和潮汐等。
生物活动对沉积作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生物骨骼和壳体的沉积、生物作用下的溶解和分解以及生物胞体的沉积等。
气候变化对现代海洋沉积作用也有重要影响。
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了海洋生物分布的变化,从而影响了生物骨骼和壳体的沉积过程。
通过对现代海洋沉积作用的研究,可以揭示古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沉积物,可以了解古代海洋的潮汐和波浪条件,以及古代地形地貌的特征。
通过研究沉积物的粒度、组成、结构和化学成分等特征,可以解读古代海洋环境的酸碱度、氧化还原条件、生物活动水平等信息。
通过对古代生物骨骼和壳体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生物的分布和演化,推测古代气候和环境变化。
另外,通过研究化学沉积物的结构和成分,可以了解古代盐度和温度的变化,进而推测古代气候和环境的变化。
08海洋沉积之大陆边缘沉积及大洋沉积_海洋地质学系列

二、大陆边缘沉积 (一)陆架硅质碎屑沉积
►1.陆架环境的动力因素——地质作用过程
海面变化—塑造了现代陆架地形(多级阶地)及平均深度为130m的陆 架坡折带。低海面时,陆架大部分出露,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使陆 架变平坦,在陆架外缘堆积三角洲体系;间冰期海面上升,岸线快速 向岸推进。
构造作用—决定着大陆的抬升速率、汇水盆地格局、河流载荷量及性 质,也影响着海岸平原和陆架的宽度、坡度。
东南非洲陆架沉积相立体图: A-浪控内陆架砂席相;B-海流控中陆架沙束相;C-外陆架残余砾石相
二、大陆边缘沉积 (一)陆架硅质碎屑沉积
►2.陆架类型及其沉积作用
3)潮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沉积环境和发育机制
潮控大陆架通常是一些开敞性差的大陆架和地形束狭、流道窄 小的海峡,以及某些潮差>3m,潮流速度>60-100cm/s(l-2节) 的开敞大陆架。潮流能够搬运大陆架上的泥砂,形成大型、中 小型沉积地形。
风暴浪可造成沉积物液化产生重力流,因而陆架上常见分选差、具变形层理的 沉积物与具大型丘状交错层理的沉积物共生的现象。
二、大陆边缘沉积 (一)陆架硅质碎屑沉积
►1.陆架环境的动力因素——物理作用过程
2)波浪
气压效应 风效应 波浪效应
二、大陆边缘沉积 (一)陆架硅质碎屑沉积
►1.陆架环境的动力因素——物理作用过程
➢ 呈巨大的平行等深线的脊堆状,稍高于周围洋底,横断面呈弧形 ➢ 在垂向上沉积层序变化无明显规律,正粒序和逆粒序常共生 ➢ 生物扰动作用十分发育,但又存在模糊的流成构造 ➢ 成分上是原地(深海生物骨屑)和它生(陆源碎屑)的混合物 ➢ 还存在一些辅助标志,如等深流的存在及底流成地貌等
3)潮控陆架浅海碎屑沉积——沉积物分布特征
海洋的沉积作用

海洋的沉积作用一、引言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水体,占据了地球表面的70%。
海洋中的沉积物起着重要的作用,对地球的地质、生态和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海洋的沉积作用,包括沉积物的来源、组成、沉积过程以及对地球的影响等方面。
二、沉积物的来源海洋中的沉积物主要来自陆地和海洋内部的物质。
陆地物质通过河流、风力、冰川等方式输入海洋,包括岩屑、土壤、有机物等。
海洋内部的物质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有机物和溶解的无机物组成。
三、沉积物的组成海洋沉积物的组成非常复杂,包括有机物、碎屑物、矿物质等。
有机物主要来自海洋生物的遗骸和排泄物,包括藻类、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
碎屑物主要是由陆地物质经过水流、风力等作用带入海洋的岩屑、土壤等。
矿物质主要是由溶解在海水中的无机物质沉淀形成。
四、沉积过程海洋沉积过程可以分为沉积物输入、沉积物运移和沉积物沉淀三个阶段。
4.1 沉积物输入沉积物输入是指陆地物质和海洋内部物质进入海洋的过程。
陆地物质主要通过河流、风力、冰川等方式输入海洋,而海洋内部物质主要是由海洋生物的遗骸和有机物降解产生。
4.2 沉积物运移沉积物运移是指沉积物在海洋中的运动过程。
沉积物可以通过水流、海浪、潮汐等力量的作用进行运移,沿海洋底部或水体中悬浮运动。
4.3 沉积物沉淀沉积物沉淀是指沉积物在海洋中沉积下来的过程。
当沉积物的浓度超过海水中的悬浮限度时,沉积物会沉降到海底,形成沉积层。
五、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海洋的沉积作用对地球的地质、生态和气候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
5.1 地质影响海洋的沉积作用对地球的地质变化起着重要作用。
沉积物在长时间的压力作用下可以形成岩石,如石灰岩、砂岩等。
这些岩石在地质活动中可能会发生抬升、变形等过程,对地壳的构造和地质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5.2 生态影响海洋的沉积作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影响。
海洋沉积物为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和繁衍的基础,同时也为海洋食物链的形成提供了养分。
海洋地质中的沉积作用与海平面变化

海洋地质中的沉积作用与海平面变化海洋地质是研究海底地质环境和过程的学科,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是指地球表面物质沉积和堆积的过程。
在海洋地质中,沉积作用对于了解海洋环境演变和地球历史变迁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沉积作用也会受到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首先,沉积作用可以通过岩石和沉积物的形成来记录地质历史。
海洋地质学家可以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岩石和沉积物,了解地球过去的环境变化和气候演变。
例如,某些沉积物中的微化石可以被用来推测过去的海洋温度和盐度,从而帮助我们理解过去的气候变化。
其次,沉积作用对海平面变化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海平面的变化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可以通过沉积作用来记录和研究。
海洋地质学家通过分析不同地层中的沉积物特征,可以推断出当时的海平面高度。
例如,在某个地层中发现的海洋动物化石可以表明当时海平面较高,而沉积物里的沉积构造可以揭示海水面的变化。
此外,沉积作用也会受到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海平面的上升或下降会改变海洋流动和沉积物的分布模式。
当海平面上升时,沉积物会更容易沉积在低洼的地区,形成厚度较大的地层。
而当海平面下降时,地层中的沉积物可能会被侵蚀或移动到其他地区。
因此,海平面变化对沉积作用的时空分布和特征有着重要的影响。
最后,了解沉积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演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过去的沉积作用和海平面变化,科学家可以建立模型,预测未来的海洋环境变化趋势和可能的影响。
这对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沉积作用在海洋地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通过岩石和沉积物的形成记录地质历史,并揭示了海平面变化的规律。
海平面变化又会对沉积作用产生影响,改变沉积物的分布和特征。
最终,深入了解沉积作用和海平面变化对于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和海洋环境演化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海洋环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海洋沉积知识点

4.1近岸带按动力作用分(1)与大河流有关的河口湾,三角洲(2)以海洋过程为主,不受河流直接影响的海滩、障蔽岛〔波浪作用为主〕;潮坪、砂坝-泻湖〔潮汐作用为主〕。
二、河口湾的水动力特征2、潮汐潮汐对河口湾作用最重要,其作用是混合淡、咸水,向海或向陆搬运悬浮体。
按潮差大小可将河口湾划分为弱潮型〔潮差<2米〕中潮型〔2-4米〕强潮型〔>4米〕三、河口环流1、河口环流成因淡水径流流入河口湾后,向来自外海的咸水休扩散,这两种具有不同盐度、不同密度的水体的混合,导致了河口湾特有的环流系统,主要包括三种类型:(1)盐水楔型位于弱潮河口,淡水在密度较大的咸水之上向海扩散:咸水呈楔状体位于下层,尖端朝向陆。
淡、咸水之间存在盐跃面。
径流驱动为主,盐水楔顶端形成砂坝。
(2)局部混合型位于中等潮差河口,淡、咸水在界面附近上下扩散,无明显界面。
但整个河口区仍存在垂向和纵向的盐度梯度。
(3)强混合型潮差大、流速大,破坏了垂向盐度梯度,存在纵向盐度梯度,科氏力使得面向陆右侧盐度高,产生横向混合,悬移质浓度口门附近最大。
五、河口环流动力作用的分带性1〕河流作用区2〕河口环流作用区3〕海洋作用区七、沉积特征2、沉积相序列沿河口特长轴方向常出现岩相的依次更替,即河口湾河流相组—河口湾相组—河口湾海相组。
河口湾沉积判别标志1〕在剖面中常与陆相或海相地层相接,并常和障壁层序共生。
2〕单个旋回不厚,一般多由假设干个旋回组合在一起,分布范围仅为数十或数百小方公里。
3〕弱潮河口律层序具有向上变细的趋势,粉砂、泥是最主要的沉积类型。
中、强潮河口湾层序此趋势不明显,且砂质沉积占有一定比例。
4〕具有交织层理构造以及潮汐层理构造,以潮汐作用为主的河口湾常发有大型交织层理,交织层具有明显的双向性。
5〕丰富的半咸水至正常海相生物,但门类有限。
4.2三角洲形成的根本条件“三基〞浅平的口外海滨区丰富的泥沙来源较弱的海洋动力三角洲的发育过程〔l〕河口砂坝和河道分叉的形成河流入海的河口区,水流展宽和潮流的顶托作用使流速骤减,河流底负载下沉而堆积成水下浅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洋沉积作用的影响因素
物质来源、物质搬运、沉积速率、沉积类型,沉积分带是影响沉积作用的主要因素。
物质来源
海洋沉积物的来源分为以下几类:
①陆源,主要是陆地岩石风化剥蚀的产物,如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是典型的陆源沉积物。
②海洋组分,主要是从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形成的各种沉积物,如海洋生物的遗体,海绿石、磷酸盐、二氧化锰等自生矿物及某些粘土等。
③火山作用形成的火山碎屑,大洋裂谷等处溢出的来自地幔的物质,以及来自宇宙的宇宙尘等。
蚀源区的性质决定了陆源物质的原始特征,从而对沉积物的性质产生深刻影响。
在缺少陆源物质的海域,来源于生物和化学作用的产物占有重要地位。
在某些海域,特别是较深的海域,生物作用的产物和生物遗体可成为主要的物质来源,如南海外陆架、东海冲绳海槽的有孔虫细砂以及大洋中的生物软泥等。
自生矿物也主要见于陆源沉积速率低的海域,如南太平洋中部的沸石沉积等。
物质搬运
在不同海域,物质搬运的动力条件不同。
陆源物质入海主要是河流的搬运,其次是浮冰和风力等地质作用的搬运。
由河流搬运入海的陆源碎屑很少达到深海,主要是在近岸河口区和内陆架沉积下来,只有少量细粒物质被带到外陆架及更远处。
在高纬度海域,由于冰川作用和浮冰搬运,形成了大量粗碎屑沉积。
在大陆边缘,特别是陆架海的物质搬运主要受潮流、密度流、风海流和风浪等作用控制。
大陆坡沉积物可因滑坡作用向深海运动;或由于碎屑物质与水混合形成高密度水流即浊流,浊流是将沉积物从陆缘搬运到深海区的主要机制,特别是在冰期低海位时,由河流输送到陆架外缘的沉积物随即以浊流形式进入深海。
切割陆架外缘和陆坡的海底峡谷就是输送沉积物的重要通道。
在高纬度地区,浮冰是搬运沉积物的重要方式。
风对海洋沉积物的搬运也有一定作用,如沿大西洋东岸的撒哈拉大沙漠一带,热带风可搬运大量微尘入海。
某些深海和浅海沉积物中的粘土和火山灰等也与风的搬运作用有关。
搬运海洋沉积物的营力虽然复杂多变,但就整体来说,起主导作用的仍然是
海水的动力条件。
沉积速率
海洋沉积物的沉积速率在海底不同的部位相差甚大。
沉积速率的不均一性反映了沉积环境的差异性,从而在沉积类型和沉积厚度上表现出很大的差别。
世界大型三角洲和河口区的沉积速率,最高可达到50000 厘米/千年左右。
在陆坡和陆隆最高可达 100厘米/千年。
现代浅海环境中有时会出现无沉积区,可看作是短期的沉积间断;深海钻探揭示,深海沉积中沉积间断也十分常见。
这就为某些海洋组分,如自生矿物的大
量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沉积类型
传统上,按深度将沉积物划分为:近岸沉积(0~20米),浅海沉积(20~200米),半深海沉积(200~2000米),深海沉积(大于2000米)。
①滨海带沉积物。
主要是分布在海滩、潮滩地带的机械碎屑,即不同粒度的沙、砾石和生物骨骼、壳体的碎屑等。
②浅海带沉积物。
浅海带占海洋面积的25%,但这一海域的沉积物却占海洋全部沉积物的90%。
③半深海带沉积物。
通常以陆源泥为主,可有少量化学沉积物和生物沉积物。
在浊流和海底地滑发育区,可有来自浅海的粗碎屑物,局部地段可见冰川碎屑和
火山碎屑。
④深海沉积物。
通常以浮游生物遗体为主,而极少陆源物质。
沉积速率极为缓慢。
深海区生物源沉积物通常为各种生物软泥;包括硅藻软泥和放射虫软泥的硅质软泥;包括有孔虫(又称抱球虫)软泥、翼足类软泥和颗石软泥的钙质软泥。
概括地说,可以将海洋沉积划分为大陆边缘沉积和深海沉积。
在大陆隆处常见到具有交错纹层的粉砂沉积物,呈透镜体分布,可能由等深线流形成,所以称为“等深线流沉积”。
沉积分带
海洋沉积物的分布受气候、距陆地远近和深度等的控制,从而呈现出纬度分带、环陆分带等分带现象。
海洋沉积物的分带性是一种具全球规模的宏观现象。
纬度分带
在极地冰带,广泛出现冰川海洋沉积。
在干燥亚热带,褐粘土十分发育。
在湿润的温带和赤道带,生物沉积作用极其旺盛,除有钙质软泥外,硅藻软泥主要见于纬度较高的温带海域,放射虫软泥富集于赤道带。
环陆分带
在陆缘浅海,以陆源碎屑沉积为主;在半深海海域,既有陆源物质,也有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的沉积;至深海区,则主要是生物和化学作用形成的深海沉积。
研究意义
海洋沉积物及其土力学性质的研究可为海底电缆和输油管道的铺设、石油钻井平台的设计和施工等海洋开发前期工程提供重要科学依据。
海底沉积物的形成环境的研究,可为石油等海底沉积矿产的生成和储集条件提供重要资料,有关现代三角洲和碳酸盐沉积相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
海底沉积物是地质历史的良好记录,运用“将今论古”原则对它加以研究,对认识海洋的形成和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普通地质学》主编:黄定华
《地质学基础》主编:安润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