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1章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

第一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独立遗传的两对相对性状,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相互不影响,A错误;一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如果子代的数量足够多,则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一般较稳定,如果该性状在遗传过程中存在致死现象,则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是不固定的,B错误;两对等位基因的杂交实验中,两对等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不同,F1自交的性状分离比有所不同,C错误;在雌雄动物的杂交实验中,如果控制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则性状分离有着性别的差异,D正确。
2.【答案】B【解析】纯合子的性状是稳定遗传的,而显性性状的个体不一定是纯合子,隐性性状的个体一定是纯合子,所以一旦出现即可稳定遗传。
3.【答案】C【解析】自花传粉说明自然情况下只能自交,Cc在自交三年后杂合子占1/8,而剩余的7/8中有一半是显性纯合子,一半是隐性纯合子,即各占7/16,故有色花占1/87/169/16,有色花菜豆与无色花菜豆的比例为9:7。
4.【答案】D【解析】由“一株高茎红花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的豌豆杂交,子代中3/4开红花,1/2为高茎”可知,该高茎红花豌豆的基因型为AaBb,其自交后代中有9种配子组合方式表现为高茎红花,除AABB为纯合子外,其余8种均为杂合子。
5.【答案】D【解析】由题图可知,有香味“粤丰B”和无香味“320B”杂交,后代均是无香味个体,其自交后代F2出现性状分离,且无香味与有香味的比例约为3:1,因而确定水稻有无香味的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且控制有香味的基因呈隐性,控制无香味的基因呈显性,假设相关基因分别用B、b表示。
F2中无香味个体的基因型为BB和Bb,比例为1:2,2/3Bb自交后代中,产生有香味个体bb的比例为2/31/41/6,其余为无香味。
杂合子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而F2无香味植株所结种子中既有有香味也有无香味的有128株,约占2/3,故可知杂合子有128株。
测交法可以检测被测个体的基因型以及产生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但不能得出产生配子的数量,所以D项错误。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 课后练习题及章末检测含答案解析

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 (1)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 (7)第3节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14)第1章种群及其动态检测卷 (21)第1节种群的数量特征题组一种群密度及其调查方法1.某同学拟调查一个面积为100 hm2的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B.设置1个1 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随机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 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答案】C 【解析】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样方一般以1 m2的正方形为宜。
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2.为估算一包黄豆的数量,将这包黄豆和50粒绿豆混装在大广口瓶中,从瓶中随机取出一勺豆子,统计发现其总数为n,其中绿豆的数量为m。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B.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C.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降低实验误差D.黄豆总数约为50 m/n【答案】D 【解析】上述实验模拟了标记重捕法,其中绿豆代表标记后的动物,A正确。
将黄豆和绿豆装入瓶中后,应将其摇匀,代表被标记动物与未标记动物的均匀混合,B正确。
可重复取豆求平均值,能够降低偶然性造成的实验误差,C正确。
假设黄豆总数为A,则有(A +50)∶50=n∶m,解得A=50(n-m)/m,D错误。
3.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样方法,图示中黑点表示统计的个体。
下列各图中有关取样的方法的数量统计错误的是()A B C D【答案】D 【解析】在统计样方中个体数时,对于样方内的个体全部计数在内,而对于位于样方边界的个体,遵循只计一半的原则,而选项D将所有位于边界的个体都计算在内,所以D项统计有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课后习题 第2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章测评 (2)

第2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
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有关减数分裂过程的顺序,正确的是( )①形成四分体②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互换④细胞质分裂⑤联会⑥DNA复制⑦姐妹染色单体分开⑧着丝粒分裂A.⑥⑤①③②④⑧⑦④B.④⑥③②⑧⑤⑦①④C.⑥⑤③⑧④⑦②①③D.②①③④⑤⑧⑥⑦④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四分体,同时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然后在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形成次级性母细胞;减数分裂Ⅱ过程中,后期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最后细胞质分裂形成子细胞。
故正确的顺序是⑥⑤①③②④⑧⑦④。
2.在雄性果蝇的精巢中,下列细胞内一定含有2条Y染色体的是( )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精原细胞B.处于四分体时期的初级精母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由于着丝粒分裂,含有2条X染色体、2条Y染色体。
初级精母细胞中虽然DNA已经复制,但染色单体连在同一个着丝粒上,故只有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
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含有2条X染色体或2条Y染色体。
3.下列变化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出现的是( )A.DNA复制与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C.核膜的消失与重建D.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形成姐妹染色单体。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和有丝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并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
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均会发生核膜的消失与重建。
同源染色体分离并分别进入2个子细胞仅发生于减数分裂过程中。
4.某基因型为AABb个体的一个精原细胞产生AAb精子,下列关于其形成原因或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未正常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未正常分开C.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进行了互换D.该精原细胞产生的另外3个精子是B、B、AAb或b、AB、AB,形成的精子应该是染色体数和基因数正常的,而不是异常的。
(完整版)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二单元测试含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第一.二章单元测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根据下图,叙述中正确的是( A )A .甲可能是丙的子细胞B .乙.丙细胞不可能来自同一个体C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4条染色体D .甲、乙、丙三个细胞均含有同源染色体2.下列各组中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D )A .水稻早熟和晚熟B .豌豆的紫花和红花C .小麦的抗病和易感染疾病D .绵羊的长毛和细毛3.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B )A. A 与bB. Y 与yC. E 与ED. f 与f4.一只白色公羊和一只白色母羊生下一只黑色公羊。
再生一只小羊是黑色的概率为(C )A .1/8B .1/6C .1/4D .1/25.母马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4条,公驴的体细胞有染色体62条。
母马与公驴杂交的后代骡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C )A .61B .62C .63D .646.桃果实表面光滑对有毛为显性,在毛桃的植株上授以纯合光桃的花粉,该雌蕊发育成的果实应为( A )A .毛桃B .光桃C .1/3概率为毛桃D .1/3概率为光桃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A .纯合子测交后代都是纯合子B .纯合子自交后代都是纯合子C .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D .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8.下列各项应采取的交配实验方法分别是(B )①鉴别一只白兔是否是纯合体②鉴别一对相对性状的显性和隐性 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的品种的纯度A .杂交、测交、自交B .测交、杂交、自交C .杂交、自交、测交D .自交、测交、杂交9.基因型为AABBCC 与aaBBcc 的小麦进行杂交,这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F 1杂种形成的配子种类数和F 2的基因型种类数分别是( A )A .4和9B .4和27C .8和27D .32和8110.具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的两个杂合体杂交,子代只有一种表现型,那么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B )A .aaBb×AABbB .AaBB×AABbC .AaBb×AABbD .AaBB×aaBb11.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 )对卷毛(b )为显性,黑色(C )对白色(c )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全套(含答案解析)(含7套单元测试卷和1套期末综合测试卷,共8套)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1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单元测试卷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1.用下列哪组方法,可最简捷的解决①~③的遗传问题( )①鉴定一株高茎豌豆是否为纯合子②区别女娄菜披针型和狭披针型的显隐性关系③不断提高小麦抗病纯合子的比例A.自交、杂交、自交B.自交、测交、测交C.杂交、测交、自交D.测交、杂交、自交2.基因型为Aa的植物产生的配子是()A.雌∶雄=1∶1B.雌∶雄=1∶4C.A∶a=1∶1D.AA∶aa=1∶13.在进行豌豆杂交实验时,孟德尔选择的一对相对性状是子叶颜色,豌豆子叶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
如下图是孟德尔用杂交得到的子一代(F1)分别作为父本、母本再进行杂交的实验结果示意图,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③都是黄色子叶B.③的子叶颜色与F1相同C.①和②都是黄色子叶、③是绿色子叶D.①和②都是绿色子叶、③是黄色子叶4.孟德尔利用“假说——演绎”的方法发现了两大遗传规律。
下列对其研究过程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在豌豆杂交、F1自交和测交的实验基础上提出问题B.所作假说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C.为了验证所作出的假说是否正确,设计并完成了正、反交实验D.先研究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再研究两对或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5.某个体的基因型由n对等位基因构成,每对基因均为杂合子,且独立遗传。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个体能产生2n种配子B.该个体自交后代会出现3n种基因型C.该个体自交后代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D.该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后代会出现2n种基因型6.下列关于遗传术语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相对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B.杂种自交后代会出现纯种C.纯种杂交后代是纯种D.测交可用来测定杂种遗传因子7.通过测交,不能推测出被测个体()A.是否是纯合子B.产生配子的比例C.遗传因子的组成D.产生配子的数量8.番茄果肉颜色红色和紫色为一对相对性状,红色为显性。
人教版试题试卷高中生物必修2第1、2章单元测试题

高中生物必修2第1、2章单元测试题1.基因分离定律表明,杂合子()A.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B.不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C.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有性状分离D.能稳定遗传,自交后代无性状分离2.10.右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3.豌豆的高茎对矮茎显性。
现有一袋豌豆种子,是纯合的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杂交产生的F2,从袋中随机抓到两粒种子,其胚都是纯合体的比率是( )A.1/2B.1/4C.1/8D.1/164.下列哪项最可能不属于配子A.Rr B.DE C.Ab D.Be5.已知豌豆红花对白花、高茎对矮茎、子粒饱满对子粒皱缩为显性,控制它们的三对基因自由组合。
以纯合的红花高茎子粒皱缩与纯合的白花矮茎子粒饱满植株杂交,F2代理论上为()A.12种表现型B.高茎子粒饱满:矮茎子粒皱缩为15:1C.红花子粒饱满:红花子粒皱缩:白花子粒饱满:白花子粒皱缩为9:3:3:1D.红花高茎子粒饱满:白花矮茎子粒皱缩为16:16. 下列关于基因在二倍体生物的细胞中存在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成单存在B.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单存在C.在体细胞和配子中都成双存在D.在体细胞中成单存在,在配子中成双存在7.甲状腺有缺陷会导致牲畜甲状腺激素缺乏。
调查发现某地区耕牛甲状腺缺陷有两种原因,一是缺碘;二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请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以正常B.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基因型C.甲状腺有缺陷的个体,一定有相同的基因型D.双亲中一方有缺陷,后代中可能有正常个体8.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9.—对杂合黑色豚鼠交配,产下了4只小豚鼠,这4只小豚鼠的表现型是 ( )A.全部黑色B.黑白各一半 C. 黑白之比为3:l D. 以上情况均有可能10.将基因型为AaBbCc和AABbCc的向日葵杂交,按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后代中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比例应为A.1/8 B.1/16 C.1/32 D.1/6411.已知一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周围虽生长有其他基因的玉米植株,但其子代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12.性染色体为(a)XY和(b)YY之精子是如何产生的A.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C.a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D.a减数分裂的第二次分裂不分离,b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不分离13.同源染色体是指( )A.一条染色体经复制而成B.来自于父(或母)方的全部染色体C.形态基本相同的染色体D.减数分裂过程中实现联会的染色体14. 如图分别表示同一动物不同细胞的分裂图像,可能导致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图像是 ( )15.基因型为Mm的动物,在其精子形成过程中,Mm的分开,可能发生在①精原细胞形成初级精母细胞②初级精母细胞形成次级精母细胞③次级精母细胞形成精子细胞④精子细胞形成精子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16.下面是某同学根据观察小白鼠睾丸组织切片绘出的直方图,其中能表示一个细胞中的染色体与核DNA 分子数量关系的有① ② ③ ④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17.一对夫妇,妻子的父亲患血友病,妻子患白化病;丈夫的母亲患白化病,丈夫正常,预计他们的子女中两病兼发的几率是( )A.1/2B.1/4C.1/8D.1/1618.处于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排列在赤道板上的染色体的形态和大小各不相同,该细胞可能是( )。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各章综合测试题(全册 附答案 共54页)

最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各章综合测试题(全册 附答案)章末综合测评(一)(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6分,共72分)1.南瓜果实的黄色和白色是由一对遗传基因子(A 和a)控制的,用一株黄色果实南瓜和一株白色果实南瓜杂交,F 1既有黄色果实南瓜也有白色果实南瓜,让F 1自交产生的F 2性状表现类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由①②可知黄果是隐性性状B .由③可以判定白果是显性性状C .F 2中,黄果遗传因子组成为aaD .P 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是aa【解析】 由F 1中白果――→⊗子代发生性状分离可判断黄果为隐性性状,白果为显性性状,则P 中白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黄果的遗传因子组成为aa 。
F 2中各性状情况为:(1/2×1+1/2×1/4)黄果、1/2×3/4白果,故黄果与白果的理论比例应为5∶3。
【答案】 D2.将遗传因子组成为Aa 的杂合子,逐代自交三次,F 3中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A .1/8B .7/8C .7/16D .9/16【解析】Aa杂合子自交后F1中纯合子和杂合子所占比例均为1/2;F1自交,AA和aa的自交后代均为纯合子,只有F1中所占比例为1/2的Aa自交后代中又出现1/2Aa,即F2中杂合子Aa所占比例为1/2×1/2,即(1/2)2,以此类推第n代中杂合子所占比例为(1/2)n,根据以上公式,F3中Aa所占比例为(1/2)3,因此,纯合子所占比例=1-(1/2)3=7/8。
【答案】 B3.已知一批豌豆种子中胚的基因型为BB和Bb的种子数之比为2∶1,将这批种子种下去,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胚的基因型为BB、Bb、bb的种子数之比为()A.3∶2∶1 B.4∶4∶1C.9∶2∶1 D.1∶2∶1【解析】根据题意,基因型为BB种子占2/3,基因型为Bb的种子占1/3。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1、2章试题附:答题卡、答案)

A.TtBb和ttBb B.TtBb和Ttbb C.TtBB和ttBb D.TtBb和ttBB
9.黄色圆粒豌豆(YyRr)和黄色皱粒(Yyrr)杂交,后代中稳定遗传的占后代的( )
A.1/16 B.1/4 C.1/8 D.3/16
10.现有AaBb与aaBb个体杂交(符合自由组合规律),其子代中表现型不同于双亲的个体占全部子代中个体的比例为( )
A.1/8 B.1/4 C.1/3 D.1/2
11.果蝇的体细胞含有4对染色体。假如每对染色体上各有一对杂合的基因,且等位基因间都具有显隐性关系,在果蝇形成的卵细胞中,全部是显性基因的配子出现的几率是 ( )
A.1/2 B.1/4 C.1/8 D.1/16
12.下列各杂交组合中,属测交的一组是( )
C.杂合子自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D.杂合子测交后代都是杂合子
4.羊的毛色白色对黑色为显性,两只杂合白羊为亲本,接连生下了3只小羊是白羊,若它们再生第4只小羊,其毛色( )
A.一定是白色的 B.是白色的可能性大
C.一定是黑色的 D.是黑色的可能性大
5.在做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时,分别从甲小桶和乙小桶抓取小球50~100次,统计小球组合为DD的比例为( )
A.1/3 B.1/4 C.1/2 D.1/5
6.下列属于等位基因的是( )
A.A与b B.Y与y C.E与E D.f与f
7.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 )
A.YyRrCc B.Aabbcc C.aaBbcc D.aaBBCC
8.现有高茎(T)无芒(B)小麦与矮茎无芒小麦杂交,其后代中高茎无芒∶高茎有芒∶矮茎无芒∶矮茎有芒为3∶1∶3∶1,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必修2第1、2章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孟德尔对遗传规律的探索经过了()A.假设→实验→结论→验证B. 分析→假设→实验→验证C.实验→分析→假设→结论D.实验→假设→验证→结论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纯种的原因是()A、豌豆品种间性状差异大B、豌豆先开花后授粉C、豌豆是闭花自花授粉的植物D、豌豆是自花传粉的植物3.孟德尔分离定律体现在()A.纯合子内B.杂合子内C.显性个体内D.受精作用时4.下列基因型中哪一项是纯合体()A. BbDDB. DdCcC. EERrD. AAbb5.父本基因型为AABb,母本基因型为AaBb,其F1不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是()A.AABb B.Aabb C.AaBb D.aabb6.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能产生四种类型配子的基因型是()A.YyRR B.MmNnPP C.BbDdEe D.Aabb7.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与 aaBb 个体杂交,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F l的表现型比例是:A . 9 :3 : 3 : 1 ; B .1 :1:1:1C . 3 :l : 3 ; l ;D .3 :18.右图为某哺乳动物的一个细胞示意图,它属于下列何种细胞A.肝细胞B.初级卵母细胞C.第一极体D.卵细胞9.在下列关于血友病基因遗传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A.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儿子B.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儿子C.患血友病的父亲把基因传给女儿D.携带此基因的母亲把基因传给女儿10.右图表示某二倍体动物体内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
这个细胞所处的时期为( )A.有丝分裂中期 B.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C.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D.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11.某生物的基因组成如图,则它产生配子的种类及它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卵细胞的种类分别是( )A .4种和1种B .4种和2种C .4种和4种D .8种和2种 12.在进行减数分裂实验过程中,确认同源染色体的主要依据是 A .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成的两条染色体 B .能联会的两条染色体 C .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的染色体 D .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染色体 13.下面①~④为细胞分裂的染色体图像,能正确表示A 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图像是14.下图是某果蝇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
该细胞通过一次减数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类型是A .甲和甲B .甲和乙C .乙和丙D .乙和丁15.下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几个时期的细胞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精子形成过程的顺序为A→C→B→DB .D 图细胞中的两条染色体为同源染色体C .B 图细胞中染色体与DNA 分子之比为1:2D .A 图中有两对同源染色体,C 图中有两个四分体 16.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 ) A .子二代出现性状分离B .子二代生状的分离比为3:1C .测交后代性状的分离比不1:1D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17.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进行测交,其测交后代中,与两个亲本的基因型都不同的个所占的比例是( )A .0B .25%C .50%D .100%18.基因型为aabbcc的桃子重120克,每产生一个显性等位基因就使桃子增重15克,故AABBCC 桃子重210克。
甲桃树自交,F1每桃重150克。
乙桃树自交,F1每桃重120~180克。
甲乙两树杂交,F1每桃重135~165克。
甲、乙两桃树的基因型可能是()A.甲AAbbcc,乙aaBBCC B.甲AaBbcc,乙aabbCCC.甲aaBBcc,乙AaBbCC D.甲AAbbcc,乙aaBbCc19.在常染色体上的A、B、C三个基因分别对a、b、c完全显性。
用隐性性状个体与显性纯合个体杂交得F1,F1测交结果为aabbcc:AaBbCc;aaBbcc:AabbCc=1:1:1:1,则下列正确表示F1基因型的是20.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A.在减数第一、第二分裂后期都出现 B.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同时发生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D.同源染色体分离出现于减数第一次分裂,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出现于减数第二次分裂21.两个黄色圆粒豌豆品种进行杂交,得到6000粒种子均为黄色,但有1500粒为皱粒。
两个杂交亲本的基因组合可能为A.YYRR×YYRr B.YyRr×YyRr C.YyRR×YYRr D.YYRr×YyRr22.下列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各期的示意图,正确表示分裂过程顺序的是A.③一⑥一④一①一②一⑤ B.⑥一③一②一④一①一⑤C.③一⑥一④一②一①一⑤ D.③一⑥一②一④一①一⑤23.现有一杂合的黑色雌鼠,其卵巢内成熟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共有20个黑色基因,经减数分裂后,最多能形成含白色基因的卵细胞A.5个 B.10个 C.20个 D.40个24.右图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Ⅱ5为单基因遗传病患者,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患病男孩的父亲不一定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B.若Ⅰ2携带致病基因,则Ⅰ1、Ⅰ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C.Ⅱ5可能是白化病患者或色盲患者 D.Ⅱ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25.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A.该图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B.该图可以表示次级卵母细胞C.该图中含有4个染色体和4个染色单体D.能产生该图的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条26.下列杂交组合中,子代基因型种类和表现型种类数相同的一组是()A.aaBb×AABBB.aabb×aaBbC.aaBb×AABbD.AaBB×aaBb27.下列表示纯合体的基因型是()A.AaX H X HB.AABbC.AAX H X HD.aaX H X h28.如图所示,横轴表示细胞周期,纵轴表示一个细胞核中DNA含量或染色体数目变化情况,据图分析,表示有丝分裂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和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染色体数目变化的曲线依次是()A.④②①③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①②③④29.某种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该遗传病的系谱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Ⅱ1为纯合子B.该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4为纯合子C.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Ⅲ2为杂合子D.该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Ⅱ3为纯合子班级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二、非选择题1.下图A 是果蝇体细胞模式图,图B 是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对染色体及其相关基因的分布情况,请据图回答:(7分)A B(1)果蝇体细胞中有_______个染色体组,其中一个染色体组可以表示为 _____________。
(2)图B 中①上的基因异常,表明该个体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了_____________。
(3)假设图B 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dA 的配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每条染色体上DNA含量①②④⑤⑥图甲图乙图丙48①(4)假设图B减数分裂完成后形成了Da的卵细胞,则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在给定的圆圈内绘出Da的卵细胞形成过程中次级卵母细胞的模式图(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并注明染色体和其上的基因组成情况。
2.下列甲、乙、丙图分别是一些二倍体生物细胞的染色体组成和分裂过程中物质或结构变化的相关模式图。
请分析回答:(10分)(1)图甲的①—⑥中,细胞结构显著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是 _____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是图 __________ ;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图 ________ ;图③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名称是 _________ 。
(2)如果图丙中①→②完成了图乙中AB段的变化,则图丙a、b、c中表示染色体的是____________ 。
图甲中细胞④产生的子细胞内,a、b、c的数量分别为。
(3)图甲⑤中存在的等位基因是______ ,造成这一结果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图甲⑥代表的个体最多能产生 ____ 种染色体组合不同的配子。
(4)某种抗癌药物能专一性地与DNA聚合酶发生不可逆结合。
动物实验中,动物服用该种抗癌药物后其癌细胞将在图乙中的 _____________ 段受阻。
3.狗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与B、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控制,表现型有三种:沙色、红色和白色。
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7分)(1)以上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什么遗传定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
(3)6号和7号的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15号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
若12号与一白色雌狗交配,则生出沙色狗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表示某高等哺乳动物减数分裂过程简图,请分析回答:(7分)(1)图中①过程过程的主要变化是。
(2)基因重组发生在什么细胞中(用图中字母表示)。
(3)在不考虑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由1个卵原细胞生成的D与E在基因组成上存在差异,则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图中②过程中的是导致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原因。
(5)若卵原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a,D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则B细胞的基因组成为。
(6)若一次分裂产生的D细胞性染色体组成为XX,则其可能原因是图中(填编号)过程发生异常引起的。
5.(9分)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和不含氰的。
经调查研究发现,该植物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过下列生化途径产生的,并查明这两个基因D(d)、H(h)位于两对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
(1)现用不含氰的能稳定遗传的白花三叶草品系杂交,若F1全部是含氰(有剧毒),则F1两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F1自交所得的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