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恒法巧解几例化学计算题
守恒法巧解化学题

解析 : 由题意 反 应前 合 金 的质 量等 于 经 量 的 氯 气 让 其 反 应 ,将 溶 液 蒸 于 得 固 体
量 , 整 个 过 程 中 铁 并 未 损 失 , 质 量 守 恒 量 浓 度 之 比 为 ( ) 在 由 合 金 中铝 的 质 量 等 于 F 2 3中 氧 元 素 的 质 e0
的质 量仍 为 a ,则 原 合 金 中铁 的质 量 分 数 于 阳离 子 的 情 况 , 遵 循 电荷 守 恒 , C项 g 不 故
为( )
A. % 70 3 % 0 B.2. 5 4% C. 7.% 4 6 D.
例1 :把 a 铁 铝合 金 粉 末 溶 于足 量 盐 g
o ・
再根据 根据质量守恒 m
- 合 + o = . 05 o ̄ g 守 恒 等 。 它 的 优点 是 用 宏 观 的 统 揽 全 局 的 生 如 下 反 应 : x F 2 R03+ 2+ OH- - =RO4 2 + ( 淀 )m ( 金 )m ( H )51+ .m l _ F_ 沉 + 7 / o= 3 答 6 。 方 式 列 式 , 用 探 究 细 枝 末 节 . 接 抓 住 其 H O, 而 可 知 在 R 中 , 素 R化 合 价 是 1 gm l 1 .g 案 为 C 不 直 : 从 0 元 【 习】3实 验 室 用 铅 蓄 电池 作 电 源 电 练 :. A.4 + B. +5 C. +6 D. +7 中的 守 恒 关 系 , 速 建 立 计 算 式 . 解 题 简 快 使 解 饱 和食 盐 水 制恒 法 解 题 的关 键 是 找 出 相 应 的 解 析 :根 据 在 离 子 方 程 式 等 式 左 右 两 电 时发 生 如 下 反 应 : 守 恒关 系 ,多 数 同学 在 具 体 应 用 时往 往 由 边 离 子所 带 电荷 数 相 等 . 有 则
运用“守恒法”速解高考化学计算题

A 1: 2;
C 3: 1:
高考 化 学 计 算题 注 重 对 知识 的理 解 和应 用 的考 查, 注重 对计 算 思 路 和计 算 方 法 的考 查 , 学 计 算 题 化 削 减 了数学 计 算 的容 量 , 复 了化 学 计 算 的本 质 . 恢 近
B 2: 3;
根据 质量守 恒 可知 , 成 氮气 中 的氮 元 素 的 生
;
实验 过程 :
I.向化 合物 X粉 末 中加入 过 量 盐酸 , 生气 体 产
A, 到无 色溶 液. 得 Ⅱ.用 铂丝 蘸取 少 量 I中所 得 的溶 液 , 火 焰 上 在 灼烧, 无黄 色火焰 . Ⅲ.向 工中所得 的溶 液 中滴 加 氨水 , 调节 p 至 H
学 式 是 .
解 反应 , 则推测 为 Mg N。 。 .
答案 MgN2 。 .
3 电荷守恒
例 4
( 0 1年 上 海 卷 )某 溶 液 中 可 能 含 有 21
Na NH 、 a 、 Oj 1 S一, 、 B 抖 S 一、一、 。 分别取 样 :
举 化
① 用 p 计 测试 , 液显 弱酸 性 ; H 溶
Mg 在 p 。 H一8 8时 开始 沉 淀 , p . 在 H一 1 . 1 4时沉 淀
完全 .
l 1 1 W V v l源自( 3问 略) 前 ( )经 上 述 反 应 , . 4 2 5 g化 合 物 A 理 论 上 可 得 0 5 ( . 6L 标准 状况) ; A 的化学 式 为 M 则 .
原反应 还遵 循得 失 电子守 恒 , 溶液 中存 在 离 子 的 电荷 守恒 , 化合 物 中正 负 化 合 价 总 数 必须 守 恒. 用 守 恒 应 法 解 题 , 使 问 题 的 化 学 内在 关 系更 简 捷 地 展 现 出 可 来, 简化解 题过 程 , 高解 题速率 . 提
巧用守恒 快速求解

巧用守恒快速求解能熟练运用已有的知识,规律和方法对化学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和计算是现代化学学习中要达到的一项终极目标,而守恒法就是快速解决化学问题的一种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在此仅通过下面三例来说明守恒法在解题中的几点应用。
一、百分含量计算中的质量守恒每一种物质都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任一物质的质量也就等于其所含各元素的质量之和,也就是说在任一物质中,其组成各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之和必等于1,则其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就等于1减去其余各元素的质量分数之和。
例1:Fe(SO4)3和FeSO4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a%,则Fe的百分含量为()A、1-3a%B、1-a%C、1-2a%D、1-4a%解析:由FeSO4的化学式知:两种物质中S和O原子个数比都为1:4,则混合物中S和O原子个数比也为1:4,则混合物中S和O元素的质量比为:(1×32)∶(4×16)=1:2,又因混合物中S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a%,则O 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应为2a%,又因混合物中只含有Fe、S、O三种元素,所以Fe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为:1-a%-2a%=1-3a%。
答案:A二、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所谓电荷守恒就是在电解质溶液中各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和各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相等。
电解质溶液呈电中性,据此可列出溶液中各离子浓度之间的关系,从而快速求解。
电解质溶液中电荷守恒关系式的书写规则:(各阳离子浓度×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加=(各阴离子浓度×该离子所带的电荷数)相加假如某溶液中阳离子有Aa+、Bb+阴离子有Mm-、Nn-则电荷守恒关系式为aC(Aa+)+bC(Bb+)=mC(Mm-)+nC(Nn-)例2:在由NaCl、MgCl2、MgSO4组成的混合溶液中,C(Na+)=0.1mol/LC (Mg2+)=0.25mol/LC(Cl-)=0.2mol/L则C(SO42-)为()A、0.15mol/LB、0.10mol/LC、0.25mol/LD、0.20mol/L解析:若忽略水的电离,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只有Na+和Mg2+阴离子只有Cl-和SO42-。
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巧解化学计算题

利用元素质量守恒巧解化学计算题初中化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基本定律,在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各元素的原子总数也无增减。
所以在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这就是说,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的质量是守恒的.有些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涉及到元素质量或元素质量分数等的计算,有的题甚至需要根据多个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步骤多,耗时多,失误自然也多。
碰到此类题特别是涉及多个反应的题时,如果我们能抓住反应前后某特征元素质量守恒这一点去分析、求解,那就可能使看上去颇为复杂的计算变得极其简单。
下面举例加以分析。
例1、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条件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多少?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解析:由于乙醇燃烧生成CO、CO2和水,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知:乙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应等于产物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总质量,而乙醇中氢元素的质量应等于产物水中氢元素的质量,据此可算出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
解:10.8 g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则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为:乙醇中碳元素质量为:根据题意得生成的CO、CO2总质量为:27.6 g-10.8 g=16.8 g设生成CO的质量为X,则生成CO2的质量为16.8 g—X,由题意列式为:解之得:X=1.4 g答:参加反应的乙醇的质量是9.2 g,生成一氧化碳的质量是1.4 g。
例2、有一种含CaCO3与CaO的混合物,测得其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0%,取该混合物16 g,经高温煅烧后,将剩余固体投入足量的水中,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OH)2,则生成Ca (OH)2的质量为( )A、3.7 gB、7.4 gC、14.8 gD、22.2 g解析:由于CaCO3高温分解会生成CaO,CaO与水反应又生成Ca (OH)2 ,在这里涉及多个反应,而解决此题的关键在于物质在转化的过程中,钙元素的质量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在混合物中钙元素的质量为:16 g×50%=8 g,固体全部溶解生成Ca (OH)2 的质量为:钙元素的质量÷Ca (OH)2 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即:。
巧用守恒法快解化学计算题

课例研究(2)加强反思反思以往的教研活动,教师常处于被动管理的状态,存在形式主义、内容窄化、经验主义、研教分离等现象,为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增强教研实效性,根据教师不同的需求与活动主题,问题出现或课后及时进行反思,以文字形成呈现。
(3)片区活动,推进校本教研以片区活动进一步推进校本教研。
首先在第一片区学校研讨活动开始。
东霞小学王海霞老师执教的发展跑的反应练习课,老师在这堂课中大展风采,教法新颖别致,独具匠心,赢得了应邀参加活动的体育骨干教师的一致好评。
课后就本课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气氛热烈。
本次活动的开展使学校体育教学更加扎实有效,校本教研的氛围更加浓厚。
(4)以研带训,提升专业素养历时3天的研训,有讲座、课堂教学比武、互动式交流研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这次活动很有幸地邀请到市教科所的教研员参加,给我们指导点评,并做了专题发言。
通过这次研训,真正起到在小学体育校本教研内容方法上的提升。
第二阶段:侧重校本教研实践研究:结合校本教研开展行动研究。
多层次多渠道地开展校本教研。
1.体育沙龙活跃各校教研组负责人进一步组织每月一次课题组研讨沙龙,教研员亲自参与,共同探讨校本教研的内容方法及途径的实践体会。
对身边发生的教学问题畅所欲言,说出心中的不解,大家出谋献策,尽力帮助。
并将问题及解决办法及时进行思考,让教师进行课后反思并形成有形成果。
2.教研科研一体化校本教研的本质是在先进理念与教学实践之间建立桥梁,解决教师在体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疑难、困惑,把教师从单纯的课程被动执行者的角色中解脱出来,转变为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改进老师的教学行为,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
通过新型的体育教研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创设一种全区体育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帮助、相互切磋、交流的校际间文化,使各学校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我区体育教师成长、不断学习和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营造全区浓厚的体育校本教研氛围,从而形成各校间的校本合力,进而催生体育校本教研文化,为全区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巧用“守恒法”解化学题

V 1
化 学 反 应遵 循 质 量 守 恒 。其 原 因是 在 任 何 化 学 反 应 前后 ,元 素 的 种 类 和 原 子 的个 数 均 保 持 不 变 。 质 量
守 恒 除 用 于 一 般 化 学 反 应 的 技 巧 计 算 外 , 也 可 用 于 可
× ,M= 6 ,当 u 2时 , u 3u =
N O 溶液 的物 质 的量 浓 度 ( o/ ) 为 ( D ) aH m lL
A.皇 ± B
± C
.
a+
一
b+ c
.
百-
D. 旦
解 析 :据 题 意可 得 如 下平 均 方 程式 :
a NO+ NO + O2 ( + b 2 c + a b) Na OH=Na NO2 a +N NO3 H2 , + 0
・理 化 生 教 学 研 究 ・
巧 用 守恒 " 解 化 学题 “ 法
汪 圣 波
化 学 反 应 过 程 中存 在 某 些 守 恒 关 系 。 守 恒 法 就 是 巧 妙 地 选 择 化 学 式 中某 两 数 ( 正 负 化 合 价 总 数 、正 如 负 电 荷 总 数 ) 始 终 保 持 相 等 ,或 几 个 连 续 的化 学 方 程 式前 后 粒 子 ( 原 子 、电 子 、离 子 ) 的 物 质 的量 保 持 如 不 变 ,作 为 解 题 的依 据 。 守 恒 法 解 题 是 化 学 解 题 的 典 型方 法 之 一 ,是 常用 的 、重 要 的 解题 技 巧 。 中学 化 学 中有 多 种 守恒 关 系 。 具体 体 现 如 下 : 例 2 已 知 N 2与 N O 溶 液 反 应 为 : 3 O + . O aH N 2 a H= N N 3 N H0;N N O 2 a O + O+ 2 O、N 2 一 起 与 N O 溶 O可 aH 液 作 用 : N N 2 2 a H= N N 2 H2 在 盛 a mo O+ O + N O 2 a O + O。 l N O、b t !N Cto O 的 密 闭 容器 中 ,加 入 v o O 和 l : o o L某 浓 度 的 烧 碱 溶 液 后 ,密 闭 容 器 中压 强 几 乎 为 零 。 则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离子守恒法

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离子守恒法例1、某不纯的烧碱样品中含有Na2CO3 3.8%、Na2O 5.8% 、NaOH 90.4%。
取M克样品,溶于质量分数为18.75%的盐酸溶液100克中,并用30%的NaOH%溶液来中和剩余的盐酸至中性。
把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后可得到固体质量多少克(29.25克)例2、向一定量的Fe(OH)2溶液中加入200克4.9%的硫酸充分反应后,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正好完全反应,蒸发冷却可得到晶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15.2克)例3 、现有不纯的金属M(含有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杂质),取该金属样品4.0克,投入19.45 克20%的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该金属与盐酸生成的氯化物中含氯50%,则该金属样品中金属M的质量分数为多少?(97.25%)例4、取镁粉、铝粉、铁粉、锌粉组成的混合物M克,跟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经蒸干水分后得到固体物质N克,(不含结晶水),求生成氢气多少克?[(N—M)/48 克]练习1、有一部分变质的KOH样品,含H2O:7.62%;K2CO3:2.38%;k2O:10%;KOH:80%;取该样品W克加入98克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再加入20克质量分数为10%的KOH溶液恰好呈中性,把反应后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34.8克)练习2、向一定量的Mg(OH)2溶液加入200克36.5%盐酸完全反应后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正好完全反应,蒸干冷却得到固体(不含结晶水)多少克?(95克)练习3 、把一定量的氯酸钾充分加热到再不放出气体为止,向剩余固体中加入足量的水配成溶液,向该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银溶液,过滤,干燥,得到固体物质143.5克,求放出氧气多少克(48克)练习4、将5克含Cu的金属R样品放入25克20%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测得R的氯化物中氯元素为52.5%,则样品中金属R的质量分数为多少(88%)。
初三化学运用质量守恒速解化学计算题学法指导不分本试题

初三化学运用质量守恒速解化学计算题王荣桥多年的化学教学理论证明: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打破常规解法,能大大简化解题步骤、缩短解题时间是、进步化学计算的准确性,为帮助学生掌握该类方法,现将有关考题归类解析如下:1. 运用元素质量守恒,速解计算题例1. CO 和CO 2混合气体含碳元素36%,取此混合气体5g ,通过足量灼热的CuO ,将剩余气体通入足量澄清的石灰水,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 5gB. 10gC. 15gD. 20g 分析:常规解法:分别设出CO 和CO 2的质量,根据有关数据求出CO 和CO 2的质量,然后利用化学方程式:CuO CO Cu CO +=+2,求出CO 被氧化为CO 2的质量,利用CO 2的总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Ca OH CO CaCO H O 2232+=↓+,求出生成CaCO 3的质量。
质量守恒法:根据化学反响前后碳元素的质量保持不变,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等于碳酸钙中碳元素的质量,即C CaCO ~312100536%g x ⨯12100536%::=⨯g x 解得:x g =15,应选C 。
2. 运用原子团质量守恒,速解计算题例2. 取NaOH 与Na CO 23固体混合物与98g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响,所得溶液中只含溶质Na SO 24,那么Na SO 24质量为〔 〕A. gB.C.D. 分析:根据反响前后SO 4的质量不变,即所得Na SO 24中SO 4的质量与硫酸溶液中SO 4的质量相等。
98g 质量分数为20%的硫酸溶液中所含SO 4的质量为: 9820%9698100%192g g ⨯⨯⨯=.,由关系式: SO Na SO g xg x4249614219296142192~..::= 解得x g =284.,应选D 。
3. 运用溶质质量守恒,速解计算题例3. 足量的以下物质分别与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盐酸反响,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 〕A. ZnCO 3B. ZnC. ZnOD. ()Zn OH 2 分析:题中所给盐酸的质量相等、质量分数一样,且盐酸全部参加化学反响,因此生成的ZnCl 2的质量相等,又因()Zn OH 2与HCl 反响生成的水最多,因此该溶液中ZnCl 2的质量分数最小,应选D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守恒法巧解几例化学计算题
守恒法巧解几例化学计算题
论文关键词:守恒法,巧解,几例化学计算题
一、质量守恒法的应用
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从宏观上阐述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从微观领域阐述则是:“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
原子的种类、个数(或数目)、原子质量前后没有变化,因此,质量守恒”。
例1.(1999年全国初中化学竞赛题)1.6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
成4.4g二氧化碳和3.6g水,关于该物质的组成,有下列论断:①一定含C,H元素;
②一定不含O元素;③可能含O元素;④一定含O元素;⑤分子中C、H元素原子个数比
为1∶2;⑥分子中C、H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1∶4。
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⑥B.①②⑤C.①③⑥D.①④⑤
解析: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变化,可以判断出①是正确的。
反应前后,某
原子的质量守恒。
因此,氧元素的总质量为4.4gCO2所提供的氧元素质量和3.6g
H2O所提供的氧元素质量之和:
4.4g×(32/44)+3.6g×(16/18)=6.4g
反应前氧元素质量为: 4.4g+3.6g-1.6g=6.4g
所以,②是正确的。
对于分子中C,H元素原子个数比为:
C∶H=(4.4-3.2)/12∶(3.6-3.2)/1=1∶4
故选A。
此题主要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阐述。
例2.(2000年春季高考25题)用1L1.0mol/LNaOH溶液吸收0.8mo
l的CO2,所得溶液中CO32-和HCO3-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是()。
A.1∶3 B.2∶1 C.2∶3 D.3∶2
解析:设反应生成的Na2CO3的物质的量为xmol,生成的NaHCO3的物质的量为ymol,由质量守恒得
2x+y=1.0mol/L×1L(Na+守恒)
x+y=0.8mol(C守恒)
求出:x=0.2mol,y=0.6mol。
则c(CO32-)∶c(HCO3-)=1∶3,选A。
例3.(1999年上海高考18题)将1.92gCu粉与一定量浓HNO3反应,当C
u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况),则所消耗的HNO3的物质的量是()。
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
解析:由物料守恒1.92gCu和HNO3完全反应后,生成0.03molCu(NO3)2,即消耗HNO30.06mol;产生气体不管是NO2还是NO,均需HNO30.05
mol。
故共消耗HNO30.11mol。
选B。
二、原子或原子团守恒法
在许多化学反应中,尤其是离子反应中,原子或原子团以整体参加反应后,原子或原子团仍然保持守恒。
例4.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KOH固体,经分析测知含水7.62%,含K2CO32.38%,KOH90%。
若将此样品先加入到1.0mol/L的盐酸46.00mL里,过量的盐酸再用1.07mol/LKOH溶液27.65mL正好中和,盐酸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约为( )。
A.3.43gB.4.00gC.4.50gD.1.07g
解析:许多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忽视该题中所隐含的条件:反应前后氯元素守恒.如果根据每步反应求KCl的质量,化学论文解题太繁。
由反应前后氯元素守恒得固体KCl的质量为:1mol/L×46.00ml/1000×74.5g/mol=3.43g,故选答案A。
三、电荷守恒法
在溶液中,存在着阴、阳离子,由于整个溶液不显电性,故所有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
例5.27.2g铁粉和氧化铁的混合物,放入500mL的稀H2SO4中,发现固体完全溶解,并放出4.48LH2(标况)。
加入NH4SCN溶液,无颜色变化。
然后再向溶液中加入2mol/LNaOH溶液,当溶液呈中性时,消耗NaOH溶液的体积500mL,求原H2SO4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解析:从题中叙述可知,至少涉及六个反应,用常规解题法非常麻烦;如果不考虑过程,而是抓住反应结果,最后的溶液只是Na2SO4溶液,根据电荷守恒,Na+所带正电荷数一定等于SO42-所带负电荷数。
又因为:Na+的物质的量即NaOH的物质的量,SO42-的物质的量即H2SO4的物质的量,设H2SO4物质的量浓度为c(H2SO4)。
c(H2SO4)×0.5L×2=2mol/L×0.5Lc(H2SO4)=1mol/L
四、电子守恒法
电子守恒法主要针对氧化还原反应来说明,在氧化还原反应中,还原剂失去电子的数目,一定等于氧化剂得到电子的数目,得失电子数目保持守恒。
例6.3.84g铜和一定质量的浓硝酸反应,当铜反应完时,共收集到标准状况时的气体2.24L,若把装有这些气体的集气瓶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需通入多少升标况下的氧气才能使集气瓶充满溶液?
解析:铜失电子数=被还原的硝酸得的电子数=氧化硝酸的还原产物NO、NO2所消耗的氧气得到的电子数,省去中间计算,即铜失去的电子数=氧气得到的电子数。
则 n(O2)=3.84g÷64g·mol-1×2×1/4=0.03mol
V(O2)=0.03mol×22.4L·mol-1=0.672L
若用常规解法,应先求出NO,NO2的物质的量,再根据:
4NO2+O2+2H2O=4HNO3 4NO+3O2+2H2O=4HNO3
计算出O2的物质的量,并求出其体积,此方法运算量大,中间计算多且复杂,容易出错,用电子守恒法综合考虑,可省去中间的各步计算,使计算简化。
例7.24mL浓度为0.05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20mL浓度为0.02mol·L-1的K2Cr2O7溶液完全反应,则C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
A.+6
B.+3
C.+2
D.0
解析:设Cr元素在还原产物中的化合价为x,反应中Cr元素的化合价变化值为2×(6-x),S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6-4=2。
20×10-3×0.02×2×(6-x)=24×10-3×0.05×2
x=3 答案:B。
例8.(1999年全国高考23题)一定条件下NH4NO3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未配平):NH4NO3HNO3+N2+H2O
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元素原子数之比为()。
A.5∶3 B.5∶4 C.1∶1 D.3∶5
解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可得:
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5∶3,选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