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
穿山透地奇门--浩善整理。

罗经解定卷之二:第九层穿山、透地节气起局, b Z! _- w. e(九之一)二十四山之下分布二十四气,每气分上、中、下三候,应七十二候。
详阴阳消长之理,明顺逆进退之数,以推五运步(布)六气。
法自壬中后半,至子中前半为「大雪」;子中后半,至癸中前半为“冬至”。
所谓冬至起于子之半,夏至起于午之半也。
气有朔有中,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气,二气为一月,十二月为一岁。
而二十四气全七十二候,备其三候又分三局,以为“超神”、“接气”。
起卦之用仿《遁甲》,冬夏二至,顺逆之例,而布“三奇”,排“八门”、“九宫”、“卦曜”,由是起焉。
! d6 S1 B/ c2 H3 I) Z7 t布局之法,「冬至」后阳遁九局,顺布六仪,逆布三奇;「夏至」后阴遁九局,逆布六仪,顺布三奇。
「六仪」者,甲子同六戊,甲戌同六己,甲申同六庚,甲午同六辛,甲辰同六壬,甲寅同六癸也。
「三奇」者,乙、丙、丁也。
! }- ]7 d4 Y# [% J3 P; S( a) |% Q《阳局诀》云:冬至惊蛰一七四,小寒二八五为次,大寒春分三九六,立春八五二宫续," ?9 ^. e2 t: ^# G6 t$ j雨水九六三顺施,芒种六三九局殊,立夏清明四一七,谷雨小满五二八,此为阳同无差错。
《阴局诀》云:3 o4 [, T& r9 d$ X+ a( ]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二五宫宿,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宫是,: g% O- M/ @* N7 I6 |* Y处暑逆推一四七,大雪还排四七一,) L3 j3 x$ \6 h- |7 \立冬寒露六九三,霜降小雪五八二,此为阴局无差致。
上局甲己四仲,子午卯酉居;中局甲己四孟,寅申巳亥移;下局甲己四季,辰戌丑未是,每局五辰为定期。
其曰:「冬至一七四」者,谓「冬至」为阳遁之始,上局甲子起于坎水一宫,干支依次逐宫顺飞,则乙丑坤二、丙寅震三,至甲戌复起坤二、甲申震三、甲午巽四、甲辰中五寄坤、甲寅干六,至癸亥亦在干六,而六十花甲顺飞,已遍适完一候之时;盖五日为一候,共计六十时也。
穿山七十二龙与透地天六十龙的差别还有一百二十分金解释

穿山七十二龙与透地天六十龙的差别还有一百二十分金解释第一、先说下穿山七十二龙,用罗盘测量入首龙最高点进入的廿四山七十二龙对应地盘,地盘里的十二地支都有一组五子龙,十二个地支就是六十龙,四维八干各占一个空格,称为十二空亡,六十龙加十二空亡就是七十二龙。
每一龙各占五度,共三百六十度,主要用于格定龙脉入首。
第二、透地六十龙对应十二个月,一个月对应五个龙,一个龙六度,一度一天,一共三百六十天。
主要作用就是通过择日引导龙气入地。
要在穿山七十二龙的同一旬中查出透地六十龙,以便确定在哪个月份大利。
在操作时透地六十龙与天盘对齐。
在二十四节气中是以气为主,如三月,进入谷雨才算真正进入三月份,在罗盘上都有标记。
第三、一百二十分金:就是每一山分成五个格,每一格三度,这一层在立向的时候,立向线一定要压在庚、丙、丁、辛分金上就可以了。
在罗盘上庚、丙分金是一组,丁、辛分金是一组,廿四山临庚、丙一组的有子、癸、寅、甲、辰、巽、午、丁、申、庚、戌、乾十二山。
临丁、辛一组的有丑、艮、卯、乙、巳、丙、未、坤、酉、辛、亥、壬十二山。
比如乙丑人,立申山寅向,在罗盘上对应地盘寅的一百二十分金有丙、庚,立向线到底是压在丙上还是庚上?这一点就要根据八字(出生年)纳音五行与地盘分金干支纳音五行的生克来决定。
分金干支纳音五行生八学纳音五行,吉。
可用。
八字纳音五行克分金干支纳音五行,吉。
可用。
八字纳音五行比合分金干支纳音五行,吉。
可用。
分金干支纳音五行克八字纳音五行,凶。
不可用。
八学纳音五行生分金干支纳音五行,凶。
不可用。
如八字乙丑,纳音五行是海中金,分金干支有丙寅、庚寅,丙寅纳音五行是炉中火,庚寅纳音五行是松柏木,通过五行比较,立向线只能压在庚上。
第四、二十八星宿,把值日的星宿转到所立的向上。
主要用于择日。
东方七宿:角木狡、亢金龙、氐土貉、房日兔、心月狐、尾火虎、箕水豹。
北方七宿:斗木蟹、牛金牛、女土蝠、虚日鼠、危月燕、室火猪、壁水狳。
西方七宿:奎木狼、娄金狗、胃土雉、昴日鸡、毕月乌、觜火猴、参水猿。
穿山72龙,透地、平分、盈缩60龙龙区分

穿山72龙,透地、平分、盈缩60龙龙区分1.穿山七十二龙:用来穿定来龙,即在过峡或入首束咽处穿定来龙。
①72龙分布于二十四山之下,每山三龙。
起甲子于地盘壬位之末,每一地支下排五位,阳支甲丙戊庚壬,阴支乙丁己辛癸;每支五位之始亦按十干之序。
於八干四维之下正中各空一格,此空格处曰“大空亡”。
②每山三龙,除大空亡外,有戊子旬之十二支正是天冲地克,气失融和,如龟甲之硬、气不能通,故曰“龟甲空亡”。
③阴差阳错:二十四干支皆不可用,即壬子、癸丑二位、甲寅旬十位,甲子旬十位及甲戌、乙亥二位。
④惟丙子及庚子二旬干支,共二十四位,为旺相可用之线。
诀曰:甲子孤虚丙子正,戊子龟甲庚子旺,壬子差错是空亡,穿山七二一路详。
2.透地六十龙用以导龙气入穴。
在穴星降脉后的束咽处定盘针;或在穴后八尺峦头、即入首处下盘针,定来脉入首,看束咽近一节属何干支。
即导龙气入穴中棺木的干支。
透地六十龙据说始于杨筠松师徒,原置缝针下;自慎庵氏《解定》始,起甲子於地盘正针壬初。
六十龙排法:以十二支为主,分二十四山为十二组,每组两山,壬子、癸丑、艮寅、甲卯、乙辰、巽巳、丙午、丁未、坤申、庚酉、辛戌、乾亥(即双山五行也),每两山排五位。
如壬子山下排:甲丙戊庚壬五子;如癸丑山下排:乙丁己辛癸五丑。
其用法类同穿山七十二龙分金,即亦取正气脉(丙子旬)和旺气脉(庚子旬)为吉。
冷气脉(甲子旬)、败气脉(戊子旬)及退气脉(壬子旬)为凶。
其用法虽相似,但穿山所推是远脉,透地所推是近脉。
3.平分六十龙:与透地六十龙排列完全相同(同层不同名)。
惟多出平分之分度一层,其分度有三:①正度:即正阳气、正阴气;包括丙子、庚子两旬干支。
②三七分度:其阴阳多少是根据三合正针盘的阴阳来确定的。
a七阳三阴:甲子、丙辰、戊午、壬申、庚申、戊辰。
b七阴三阳:癸亥、乙卯、己未、癸丑、辛未、己巳。
c七三皆阳:壬戌、乙亥、壬子、乙丑、甲寅、丁卯。
d七三皆阴:辛酉、甲戌、癸酉、丙寅、丁巳、庚午。
穿山与透地,山克穴其家多福,第一法

穿山与透地,山克穴其家多福,第一法二十八宿分为日、月、金、木、水、火、土七曜,各有所属。
而在一宿之内又有五行,分金属为十二,木属十三,水属十二,火属十二,土属十二,共为六十一位。
甲子仅六十,而星度有六十一位,以寅宫多一'木'属。
浑天星度与透地纳音互为体用,以六十龙纳音五行为主,星度五行为宾。
坐度克来水度为吉,来水度克坐度为凶。
经云:山克穴者人多发福,穴克山者其家少禄。
穴来克水,财源广积水来克穴,必遭茶毒。
'山克穴是指透地龙的纳音五行,克坐下度的五行。
穴克山是指坐下度的五行,克透地龙纳音五行。
穴来克水,是指坐下之度五行,克来水之度五行。
水来克穴是指来水之度五行,克坐下度的五行。
如丙子龙纳音五行属水,坐度属火;茂子龙纳音属火,坐度为水;为煞。
龙生度为泄不宜,度生龙为恩属比和为得宜。
六十龙与二十八宿,宫分阔狭,以应天地盈缩之气,五行排列相错以应五星经纬之象。
其内有与天干所生,有地支所藏,有纳音相属,有刑克关煞,有坐山生克、向水生克,有生入克入为进神、生出克出为退神。
总括,以取避空亡、关煞、反吟伏吟、孤虚之凶度,宜向水生坐而不克坐,坐穴生龙而不克龙为诀法。
经云'颠颠倒,二十四山有珠宝;倒倒颠,二十四山有火坑'即此法。
综取盈缩透地及纳音为关煞,断云:金克木为痨伤,土克水为痨疾,木克土为瘟疫,水克火为少亡,火克金为灾殃。
浑天度在十二地支中,每宫五位。
子宫有金、火、水、金、木;丑宫有土、水、金、木、土;寅官有火、木、火、金、水、土;卯宫有木、金、水、土、木;辰宫有火、水、土、木、火;巳宫有金、木、土、火、金;午宫有水、土、木、火、水;未宫有金、土、水、火、金;申宫有木、火、水、金、木;酉宫有土、水、火、木、土;戌宫有金、土、水、金、火;亥宫有木、火、土、水、木;共有六十一位。
阳宅微知识温馨提示:上表六十龙与二十八宿之间的关系,已列出。
其中六十龙的纳音所属、浑天星度五行及其取用方法。
穿山七十二龙透地六十龙用法

穿山七十二龙(透地六十龙)用法(摘录)杨公早期也是用地盘二十四山阴阳龙来确定来龙的五行属性。
通过长期的堪舆实际,杨公发现用阴阳龙格龙过于粗糙,与实际情况有比较大的差异。
经过长期的研究,杨公在晚年引进六十甲子的纳音五行来表示龙的五行属性,龙的阴阳五行就与四面八方到处都有阴阳五行存在的客观事实相吻合了。
八卦所反映的方位五行,所反映的是可见宇宙形成的初级状态,还没有完全反映出八卦阴阳交媾而生生不息后的物质世界的五行分布的实际。
五行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大体系,不可能孤立地各占一方。
北方坎卦属水,但北方处处也有木的存在,也有金,也有土,也有火,东北西北除了南北极,那个地方不是五行齐备阴阳五行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都普遍分布着、存在着,只不过是有多有少、有强有弱的区别而已。
纯粹只有一种五行分布的方位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堪舆是易学哲学的具体应用,应该真实地反映这种客观存在才有道理,才能与堪舆实际相吻合。
七十二龙将地平360度均分为七十二等份,每龙占5度。
每个山头下有三龙,每卦有九龙。
从壬山*近子山处起甲子,按顺时针方向顺行一圈,八干四维正中三度是空格,叫做“空亡龙”。
到壬山*近亥山处六十甲子正好排完。
空亡龙的设置是根据龙行于地的客观现象而确定的。
罗盘二十四山上应天,下应地,包含了天地两大体系。
四维八干属于天系统,所反映的是天系统的规律;十二地支是地系统,所反映的是地系统的规律。
地是承载天的,所以地支中藏有干,即地支藏干,也就是说地支中已经包含了天干之气在内;天是覆地的,天干中不可能含有地之气。
天之气属阳,其质轻,上浮于上,不可能下沉于地,天气是不入地的。
龙行地下,理应用十二地支来表示其气的属性和运行规律。
风水术的基本原则是“乘生气”,四维八干没有龙气,也就没有“生气”可乘,乃空亡之地。
七十二龙只用纳音的五行属性,而不用分别其是何具体的什么五行。
甲子、乙丑纳音为海中金,以金论;丙寅、丁卯炉中火,以火论; ..... ;余类推。
穿山与透地

穿山与透地穿山与透地透地六十龙透地六十龙,甲子正针起于壬初,壬为先天坤位,坤为地,因此叫“透地”。
透地,即是导龙气入穴中棺木的干支,于穴星降脉分水处定罗针。
在穴后八尺峦头,即来龙入首处下罗盘,定来脉入首,看何字来龙。
透地又叫“地纪”。
透地六十龙推断的是近脉,穿山七十二龙所推断的是远脉。
穿山与透地是互为表里,互相呼应的。
透地六十龙是依双山为一组,在其下分定五子龙,因此二十四山共计十二组,可得六十龙。
透地六十龙即是审龙气,就必须内避“空虚”、“煞曜”、“差错空亡”,不得相侵为妙。
必须趋旺生气,“珠宝线”一脉贯注至穴中棺内为佳。
双山:透地六十龙透地六十龙,甲子正针起于壬初,壬为先天坤位,坤为地,因此叫“透地”。
透地,即是导龙气入穴中棺木的干支,于穴星降脉分水处定罗针。
在穴后八尺峦头,即来龙入首处下罗盘,定来脉入首,看何字来龙。
透地又叫“地纪”。
透地六十龙推断的是近脉,穿山七十二龙所推断的是远脉。
穿山与透地是互为表里,互相呼应的。
透地六十龙是依双山为一组,在其下分定五子龙,因此二十四山共计十二组,可得六十龙。
透地六十龙即是审龙气,就必须内避“空虚”、“煞曜”、“差错空亡”,不得相侵为妙。
必须趋旺生气,“珠宝线”一脉贯注至穴中棺内为佳。
双山:标有“三七”、“七三”共24个,是“差错空亡”。
标有“五”字共12个,为“火坑”。
标有“正”字共24个,合二十四山正气脉,为“珠宝穴”,有的书叫“珠宝线”意义都一样。
若犯“火坑穴”、“差错空亡穴”会有水、蚁侵入,木根穿棺缠尸,冢土干枯,草色如牛粪样,主人财耗散,官讼不绝。
若葬“珠宝穴”,会有生气,红色光润,又有紫藤绕棺,冢土草气茂盛,主后代子孙富贵发达。
阳龙:如果山脉由起点向左行走,并按顺时针方向盘旋则称做阳龙;若于阳龙反方向行走,即称之为阴龙。
阴阳二龙不管怎样,在行走时都会微偏左或偏右。
因此,阴阳二龙通常总是有些细微的阴阳变化,坎者必须祥查。
陈彦铎诗一首:先识穿山虎,方行透地龙。
穿山与透地——精选推荐

穿⼭与透地 “先识穿⼭廿四虎,⽅⾏放棺透地龙,龙虎浑天开宝镜,窍在⾦⽔⽉相逢”。
先认识穿⼭龙⼊⾸,后⾏透地龙坐⽳。
先于过峡⽤穿⼭格定⼊⾸龙之七⼗⼆龙分⾦,穿⼭分为半吉.⼤吉.空亡.⼤凶之别。
通过格⼊⾸龙和⽔⼝,⽽知来龙欲结某局。
穿⼭⽤于辅助透地龙坐⽳放棺定内向线。
穿者如线穿针,穿其所来;透地者,透⼊地⽓也。
透地龙须得穿⼭龙⽣旺辅助;古法坐⽳以穿⼭所格得的某⼊⾸龙分⾦龙⽓贯串⽣旺透地龙,两者合⼀作为放棺坐⽳之内向线.同⽓相求,再以正针百⼆分⾦与精细的廿⼋星宿线度坐度合来龙合⽔⼝定外向。
浑天,即浑天六甲,也指结⽳处的太极晕。
宝镜者照物可见,即罗经也。
⾦,是指⽳场的球檐化⽣脑。
⽔,是指⽳位点那⾥太极晕前的合⽔。
⽉,指⽳前所吐之唇毡,也指⽳场的合⽔处以及前⾯的眠⼸案。
合⽔.太极晕.眠⼸案都象⼀轮弯⽉。
在结作的太极晕处,打开罗经,后枕⾦(化⽣脑),前对合⽔,朝向前⾯的弯⽉案,应为“⾦⽔⽉相逢”之意。
由于坐向线把后⾦(化⽣脑)⼀分为⼆,所以⽴向也叫分⾦。
透地龙主⽤于坐⽳放棺之内向线,坐⽳以透地龙为内为主,穿⼭所格得的⼊⾸龙龙⽓为外为宾,从外⽣⼊内为吉,即透地克泄⽐和穿⼭为吉,如穿⼭格得某⼊⾸龙为⽕龙,透地龙坐⽳则宜坐⽕⼟⽔龙为吉(⾃古以来,据⽤此道者,古有赖⽂俊.⽩海南.朱紫阳.蔡西⼭.刘伯温.李微.董德彰等)。
透地龙坐⽳定内向线后,以廿四⼭穿⼭虎穿向前后.左右各⼭峰(不拘形状),以穿得的各⼭峰之穿⼭五⾏与坐⽳透地龙五⾏较⽣克⽽论房份吉凶。
“旬⾸问年⼲,甲⼰⽼⿏狗,⼄庚耍⼤猴,丙⾟⼜马狗,丁壬见⼭龙,戊癸掌上虎。
丙三丁四记,七庚⼋⾟数”。
穿⼭与透地互为表⾥,两者互不分离。
透地龙对应⼗⼆个⽉和节⽓,是造葬⽇课合理选定节⽓.择⽇时造葬之关键核⼼,穿⼭为格定⼊⾸龙之向线,定性为阳,透地为阴,穿⼭须引导透地龙阴⽓上⾏与阳龙之⽓阴阳交媾,⽣⽣不息。
⽴向是来龙.⽔⼝.分⾦坐度合局的配合,在同⼀个⼤卦之中,让龙.⽔.坐度在同⼀个局⾥,为不出卦;⽴向需结合峦头形势,尤其讲究⽔来⽔去之消纳的宜忌;⽴向着重于分⾦坐度合局,向上讲究可兼与不可兼就是兼多少的问题,不可执泥于仙命与分⾦之说,因为合了仙命往往合不了局,是枉然的;本命⽴本⼭本向.本龙⽴本⼭本向有伏吟反吟之说。
《天机贯旨红囊经》目录(李三素)

《天机贯旨红囊经》目录(李三素)
天机贯旨红囊经目录
宜丰李三素著
卷一
红囊经注解
九星歌诀
四下十八局定例
放水十四局(放水顺也)
逆水局十六
收右水九局
收左水九局
十二支正神向
兑卦详断
破局详断兑卦
红囊经四十八局坐穴
卷二
天机赋(论房分吉凶)
论挨星联珠诀辨
论龙三谬辨
顶门针是非辨
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
论阴阳辨
夺神功改天命必兼用三针
论生死不论阴阳辨
论左右关之伪辨
得诀归来好看书
卷三
龙穴砂水释名总说
论罗经说
罗经祸福辨
登山不用开罗经
望气论
论认水立向
尝水辨
求福即孝子
秘诀辨
论五行之谬
俯察提纲
论小玄空生克不论龙向辨别地师法
万物转移天地之气
天星卦例
辨真伪总纲
论双金煞
卷四
天机出煞赋
夹竹梅花
论心诀
定向受法
论干支生旺
四路黄泉水断
论八煞黄泉断
论禄马贵人砂
梅花穴向水路吉凶断论二十四龙断
五星形势
五星葬法
扦穴法
寻龙经上篇中篇下篇论寻龙之法甚有关节
目次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1)
李三素原文:
或问:
天地之理,必无两是;地理则不变,则当有一定之说。
乃遍观群书,或此是而彼非,谬无定见。
同此穿山,同此透地,而或以审龙,或以坐穴;纷然骤颂,学者何以适从?
答曰:
《天机贯旨》所由作也。
《青囊奥语》有《青囊序》,即地理之学、庸、论、孟也,人人能言之,人人不能言之;以至穿山、透地,三七(二)八,从无定解。
竹下翁插话:
李公言明著《天机贯旨红囊经》,就是为对于穿山、透地、坐穴有惑者解疑。
李公将《青囊序》喻如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人人可滔滔而论,但谁也难以说个明白;正因为无法正解《青囊序》,致使对于“穿山、透地”、“三七、二八”的真正涵义难有一个准确诠释。
宋·徐试可《罗盘定门针》上卷“问答辨疑”中,有“辨三盘卦例”一章。
徐公对于“内卦、本卦、外卦三盘卦例,亦理气中一端之助,但其分配不一”“敢问何者分配为是?”疑惑的回答是:“配卦当以透地为内卦,穿山为本卦,分金为外卦;只此三卦三易尽之,余外则不必蛇足也。
”在“辨格龙、定穴各有专主”一章中回答“杨公以正针格龙、缝针定穴是矣,赖公则又以缝针格龙、正针定穴;岂格龙、定穴用正、用缝,可以任意而不必拘乎?”问题时说:“二公各有一定之法,格龙则取其先至之气,定穴则取其后至之气,皆一定而不可移易者也。
”“所以然者,杨公缝针壬子、丙午中分”,“赖公缝针子癸、午丁中分”;“吾故曰:杨、赖自有一定之法,龙、穴各有一定之用,何至乘气有差谬也哉?!”在“辨针法专主正针为是”一章中回答“以从杨、从赖为谁优?”疑惑时说:“用正、用缝,杨与赖各有偏处,难以从一为是。
”“常考《玉髓经》中子午论髓,深辟缝针双向之非,而独以正针为可宗,则杨、赖所用缝针之失自可见也。
”
清·王道亨《罗经透解》“卷下”“第二十层:分金合内地地盘为二八加减”中说:“二八之说在此为用,所谓兼加之法也;取丙、丁、庚、辛为旺相,谓分金合得七十二龙穿山,卦值九六冲和,为得卦之法也。
”
诸如此类的“穿山、透地”、“三七、二八”解释,相信与李公“一定之法”相去甚远。
地盘一百二十分金丙、丁、庚、辛旺相龙
(图例摄自程建军《中国风水罗盘》一书)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2)
李三素原文:
其实穿山、透地、坐穴,截然三事。
穿山者,穿来龙逐节之山也;透地者,透入穴中之气也;坐穴者,坐四十八局之穴也。
气有真伪,穴有醇疵,非三者则不能决;所从是以三盘例,必须熟察。
后之人因奉国禁,讳言平分,遂有盈缩;(讳)言七十二,遂有一百二十分金;讳言穿山审龙,遂有七十二为穿山。
始而奉禁,得诀者明知其伪,既而相沿;传者浸妄其初,丧转传伪之所由始也。
竹下翁插话:
运用“穿山、透地、坐穴”三种堪舆手段,目的只有一个——“葬乘生气”;而且这三种堪舆手段缺一不可,因为“气有真伪,穴有醇疵”。
“穿山”,用于勘察来龙每节龙气是否专一;“透地”,用于勘察入首透穴龙气是否纯正,“坐穴”,用于勘察龙穴之局是否醇美无疵。
为此,必须“熟察”穿山盘、透地盘与坐穴盘实际操作要求。
透地盘用正针平分六十分金,而非盈缩六十分金;作用在于判断入首透穴龙气,故称之为“透地龙”;穿山盘用正针七十二分金,而非一百二十分金。
正针七十二分金称之为“穿山虎”,用于勘察每节来龙之山;但七十二分金也用于勘
定坐穴线度,这就是坐穴盘。
但“因奉国禁”,“得诀者”罔顾正义、将错就错,“传谬者”以谬当真、一错再错,如此“乌龙”越摆越长。
盈缩六十龙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3)
李三素原文:
杨曾之旨,龙有生穴。
虽归一卦,审龙有坐穴,又分三层。
故七十二之外,原有穿山谓七十二;既其名若,遂以审龙;则八干四维皆虚位,其义将何属?且透地之外,另有坐穴。
若以坐穴为透地,则气从左来,穴何以居右;气从右来,穴何以居左?二说藏有谷,侍之过半耳。
今考甲子止有三层,而用之则为三盘。
穿山,寻宗问祖也。
透地,则到头审气也;用平分六十挨星,虽换而不外震、兑、坎、离。
故曰:用先天以统龙。
坐穴者,饶减放棺也;耑(zhuan)用七十二作,虽巧而不外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已酉丑。
故曰:后天所以布局。
竹下翁插话:
“寻龙点穴,葬乘生气”,这杨公、曾公孜孜以求堪舆最高境界。
如何实现“龙有生穴”之“杨曾之旨”,必须明白杨公、曾公寻龙点穴要领和技巧,方能水到渠成。
“今考甲子止有三层,而用之则为三盘。
”弄明白这一句涵义,则可以解“虽归一卦,审龙有坐穴,又分三层”之意了。
“甲子止有三层”,是指“穿山甲子”、“透地甲子”和“坐穴甲子”;“用之则为三盘”,则是“穿山盘”、“透地盘”和“坐穴盘”。
透地盘,用正针平分六十分金甲子;而穿山盘和坐穴盘,用者都是正针七十二分金甲子。
这就是李公为何要反复在“七十二”上作文章的原因,生怕后学者不明其意。
李公说:“故七十二之外,原有穿山谓七十二。
”又说:“耑(zhuan)用七十二作。
”李公在“顶门针是非辨”一章中批评徐公“如龟甲差错空亡、刺穴空亡,皆指七十二龙去取甚严,遂止用丙、庚、丁、辛。
又三盘卦例不知另有穿山,竟少其一;因添设此盘分配为三,其宫位七十二多在界缝之间,并不相承,以至祸福百无一验。
”就是指出徐公用一百二十分金甲子代替七十二分金甲子之谬。
李公对“穿山”、“透地”和“坐穴”作用又作了进一步强调:“穿山,寻宗问祖也”;“透地,则到头审气也”;“坐穴者,饶减放棺也”。
“用先天以统龙”,就是用穿山七十二分金甲子对祖宗之山逐节审定龙气,用平分六十分金甲子审定入首透穴之气;“后天所以布局”,就是用正针七十二分金甲子来考究坐穴是否属于四十八局最佳形态。
不论“穿山”、“透地”和“坐穴”,不能离开“归一卦”要旨,“透地”“用平分六十挨星,虽换而不外震、兑、坎、离”;“坐穴”“耑(zhuan)用七十二作,虽巧而不外申子辰、寅午戌、亥卯未、已酉丑”。
甲木龙要符合震卦局,庚金龙要符合兑卦局,壬水龙要符合坎卦局,丙火龙要符合离卦局。
“若以坐穴为透地”,就无法解释“气从左来,穴何以居右;气从右来,穴何以居左?”现象,所以“坐穴”必须用七十二分金中的四十八局。
李公早在“顶门针是非辨”中已经举例解释过这一问题:“即以二八言之,七十二龙之辛亥,偏遇于平分癸亥之左;七十二龙之癸亥,偏遇于平分甲子之右。
平分癸亥、甲子既系三七,则四十八局明系二八。
”
李三素:穿山透地三盘卦例辨(4)李三素原文:
总之,葬乘生气。
有穿山而无透地,其气必不真;有透地而无穿山,其福必不久;有穿山、透地而坐穴不知其消纳砂水,不能化杀生权。
故坐穴所以乘此气,是为既至之气;透地所以迎此气,是为将至之气;穿山所以槒(竹下翁注:读音xu,“慉”之讹字,古通“畜”字,积聚的意思)此气,是为未至之气。
于此醒悟,则三盘不待外求而得矣;其余《青囊》、《玉尺》、《天玉》,探丽珠在手矣。
三七审龙、二八坐穴,皆从二十四山之多寡,认取浑天五行;其用之法,秘而不传。
《玉涵经·序》有云:庚子土山坤申水朝为吉,壬子木山坤申水朝为凶。
地理家千言万语,无非发明此义。
所恨谬种伪传,以至一卷之书不胜互异。
余作《天机贯旨》而融会贯通,无往不合“一索万钱”,自始至今能免此非彼是、甲乙之患矣。
竹下翁插话:
李公论述了“穿山”、“透地”、“坐穴”三者,对于实现“葬乘生气”要旨中相互关系;进一步指出三者,处于“乘生气”中不同阶段——坐穴为“既至之气”、透地为“将至之气”、穿山为“未至之气”。
“穿山”、“透地”、“坐穴”三者运用“三层甲子”过程,就是红囊风水所谓“三盘”;理解三者相互关系与操作要领,反过来就可以更透彻理解《青囊序》、《玉尺经》和《天玉经》的精神实质。
六十甲子五行归属,有两种确认方法:一种是纳音五行确认法,一种是浑天五行确认法。
浑天五行确认法,就是不从天干只从地支,依据地支正五行来确定六十甲子五行。
其用法以浑天五行结合八卦五行起六爻推算子、父、财、官,这种用法并非红囊风水“一定之法”。
而《玉涵经·序》所指两局,则属红囊经坐穴四十八局评判范畴。
“庚子土山”即子山兼癸庚子土龙坐穴,“坤申水朝”为长生来水,符合坎卦“收右水局”要求,故“为吉”;“壬子木山”即癸山兼子壬子木龙坐穴,实际水态必须符合震卦“顺水局”要求,“坤申水朝”则为绝水倒流而“为凶”。
两坐穴只差一线之分,后果却天壤之别。
李公今著《天机贯旨红囊经》,融会贯通《天玉经》、《玉尺经》与《红囊经》任督二脉,也与“一索万钱”的《青囊序》“无往不合”。
自此之后可使后来者免于在此非彼是、此甲彼乙的疑团中彷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