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部肿瘤
肺部肿瘤晚期的治疗方案

摘要:肺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晚期肺部肿瘤治疗难度较大,预后较差。
本文针对晚期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案进行综述,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旨在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药物治疗1. 抗肿瘤药物:晚期肺部肿瘤患者可使用多种抗肿瘤药物,如顺铂、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卡铂、长春瑞滨等。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2. 抗血管生成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形成,从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常用的抗血管生成药物有贝伐珠单抗、索拉非尼、阿帕替尼等。
3. 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药物:对于EGFR突变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抗EGFR药物,如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这些药物可抑制EGFR信号通路,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转移。
4. 抗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药物:对于PD-1/PD-L1阳性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可使用抗PD-1/PD-L1药物,如纳武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度伐利尤单抗等。
这些药物可激活免疫细胞,增强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
二、手术治疗晚期肺部肿瘤患者,若肿瘤局限于肺内,无远处转移,且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三、放疗放疗是晚期肺部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放疗可杀灭肿瘤细胞、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放疗方式包括外照射放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近距离放射治疗等。
四、化疗化疗是晚期肺部肿瘤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化疗药物可抑制肿瘤细胞的DNA复制、蛋白质合成等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
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肿瘤类型、基因突变等进行个体化制定。
五、靶向治疗靶向治疗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分子靶点进行的治疗。
针对晚期肺部肿瘤,常用的靶向药物有EGFR抑制剂、ALK抑制剂、ROS1抑制剂等。
肺肿瘤课件图文

针对特定基因突变或蛋白质的药物,如EGFR抑制剂、ALK 抑制剂等。具有针对性强、副作用小的优点。
免疫治疗药物
利用免疫系统激活剂或抑制剂调节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 肿瘤细胞的杀伤力。常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包括PD-1抑制剂、 CTLA-4抑制剂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通过放射线杀死肿瘤细胞,缩小肿瘤体积。放疗可分为根治性放疗和姑息性放 疗,适用于不同病情的患者。
健康饮食
定期筛查
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矿物 质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有助于降低患肺 肿瘤的风险。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胸部X线或CT检查 有助于早期发现肺肿瘤。
康复治疗
手术切除
对于早期发现的肺肿瘤,手术切除是常 用的治疗方法,根据肿瘤大小和位置选
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 针对不同病情选择合适的药物。
基因治疗
基因编辑技术
CRISPR-Cas9等基因编辑技术为肺癌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 手段,通过精准地修改肺癌细胞中的致癌基因,有望实现肺 癌的根治。
基因疗法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多个针对肺癌的基因疗法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这 些试验主要探索通过将抑癌基因导入肺癌细胞或消除致癌基 因来实现治疗目的。
个体化治疗
肺肿瘤课件图文
contents
目录
• 肺肿瘤概述 • 肺肿瘤的症状与体征 • 肺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肺肿瘤的治疗 • 肺肿瘤的预防与康复 • 肺肿瘤的最新研究进展
01
肺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肺肿瘤是指发生在肺部的肿瘤病变, 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分类
根据组织学分类,肺肿瘤可以分为腺 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等不同类 型,每种类型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 及预后都有所不同。
肺部恶性肿瘤PPT课件

02
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01
02
03
手术切除
通过手术将肿瘤及其周围 组织切除,以达到根治的 目的。
淋巴结清扫
在手术过程中,对淋巴结 进行清扫,以降低肿瘤复 发的风险。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 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 复快的优点。
药物治疗
化疗
通过使用化学药物来杀死 肿瘤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病理学诊断
通过组织病理学诊断,确诊肺癌 类型和分期,为后续治疗提供依
据。
患者管理与康复
心理支持
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帮助其面对疾病和治疗过 程中的心理压力。
康复指导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提供康复指导,包括 饮食、锻炼等方面的建议。
定期复查
在治疗结束后,定期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复 发或转移的迹象。
诊断方法
与早期相同,但可能需要更深 入的检查和诊断。
护理重点
呼吸道护理、疼痛控制、营养 支持等。
中晚期症状
持续咳嗽、大量咳痰、呼吸困 难、体重下降等。
治疗手段
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等,以 延长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效果
中晚期治疗难度较大,但通过 合理的治疗和护理,仍能延长 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病例三:康复患者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支持
分类
根据组织学特点和临床行为,肺 部恶性肿瘤可分为非小细胞肺癌 和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肺部恶性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 多步骤的过程,涉及基因突变、细胞 信号转导异常、表观遗传学改变等多 个层面。
病因
吸烟、职业暴露、空气污染、遗传因 素等是肺部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 。
肺肿瘤详细讲解

肺肿瘤详细讲解肺肿瘤是指位于肺部的异常组织生长或肿块,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全球造成死亡的五大肿瘤之一。
肺肿瘤的发病率随着吸烟人群的增加而增加,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
然而,即使是不吸烟的人群也可能患上肺肿瘤,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肺肿瘤进行详细的讲解以增加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肺肿瘤的类型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肺癌和继发性肺癌。
原发性肺癌是指肺组织中最初发生的癌症,而继发性肺癌则是由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造成的。
原发性肺癌又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其中非小细胞肺癌是较为常见的一种。
小细胞肺癌是一种高度侵袭性的肺癌类型,通常在中央支气管周围发生,很容易迅速扩散至其他部位,如淋巴结、脑部和肝脏等。
患者常常有咳嗽、咳痰、胸闷气短等症状,并且容易出现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等。
小细胞肺癌的治疗主要依赖于化疗和放疗,手术切除的机会相对较少。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约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5%。
非小细胞肺癌又可以分为鳞状细胞癌、腺癌和大细胞癌。
鳞状细胞癌主要发生在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多与吸烟有关,病灶常在中央区域,可导致咯血、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腺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常见的亚型,其特点是发生在肺腺上皮细胞,不一定与吸烟相关,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大细胞癌是非小细胞肺癌中最少见的类型,患者常表现出局部的肿块,易扩散至其他部位。
肺肿瘤的早期症状通常较不明显,往往等到肿瘤扩散或侵犯到邻近器官时才出现明显症状。
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咳痰(可能含有血丝)、胸闷、呼吸困难、胸痛、反复肺部感染等。
肺肿瘤还可能导致全身症状,如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和贫血等。
对于肺肿瘤的确诊,通常需要进行胸部X射线检查、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和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等影像学检查,以及肺活检和手术切除组织的病理学检查。
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位置、大小、类型和侵犯范围,并且对于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非常重要。
肺部肿瘤治疗方案选择

一、引言肺部肿瘤是恶性肿瘤中的一种,发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我国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后。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肺部肿瘤的治疗方案选择。
二、诊断与分期1. 诊断(1)影像学检查:胸部CT、PET-CT等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肺部肿瘤的主要手段,可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侵犯范围等。
(2)病理学检查:通过痰细胞学、穿刺活检、手术切除标本等病理学检查,明确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等。
(3)分子生物学检查:基因检测、免疫组化等分子生物学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指导个体化治疗。
2. 分期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制定的TNM分期系统,将肺部肿瘤分为四个阶段:I期、II期、III期和IV期。
分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意义。
三、治疗方案选择1. 手术治疗(1)早期肺癌:对于I期、II期肺癌,手术治疗是首选治疗方案。
手术方式包括肺叶切除术、肺段切除术、全肺切除术等。
(2)局部晚期肺癌: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手术治疗后可联合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
2. 放射治疗(1)单纯放疗:对于无法手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放疗可减轻肿瘤负荷,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2)术后放疗:对于术后残留肿瘤或淋巴结转移者,放疗可杀灭亚临床病灶,降低复发风险。
3. 化学治疗(1)化疗方案:根据肿瘤类型、分期、患者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
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顺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等。
(2)联合治疗:对于晚期肺癌,可联合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
4. 靶向治疗(1)靶向药物:针对肿瘤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中的特定靶点,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常用的靶向药物有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等。
(2)联合治疗:靶向治疗可与化疗、放疗等联合应用,提高疗效。
5. 免疫治疗(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相互作用,激活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
常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PD-1抑制剂、CTLA-4抑制剂等。
肺部肿瘤切除后治疗方案

摘要:肺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切除手术是治疗的主要手段。
然而,手术切除后,患者仍需接受综合治疗以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本文旨在探讨肺部肿瘤切除后的治疗方案,包括术后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中医治疗等,以期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参考。
一、术后化疗1. 化疗的目的化疗是肺部肿瘤切除后的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其目的是:(1)消灭手术切除不彻底的肿瘤细胞;(2)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3)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2. 化疗方案化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化疗药物的反应性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化疗方案:(1)小细胞肺癌:多采用多药联合化疗,如EP(依托泊苷+顺铂)、CAP(卡铂+阿霉素+依托泊苷)等;(2)非小细胞肺癌:可选用TP(紫杉醇+卡铂)、NP(长春瑞滨+顺铂)等方案。
3. 化疗注意事项(1)化疗期间,患者应密切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及时发现并处理不良反应;(2)化疗期间,患者应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加强支持治疗;(3)化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二、术后放疗1. 放疗的目的放疗是肺部肿瘤切除后的另一种重要辅助治疗方法,其目的是:(1)消灭手术切除不彻底的肿瘤细胞;(2)缩小肿瘤体积,减轻肿瘤症状;(3)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
2. 放疗方案放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肿瘤的病理类型、分期以及放疗设备的性能等因素综合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放疗方案:(1)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剂量一般在45-50Gy;(2)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放疗剂量一般在60-70Gy。
3. 放疗注意事项(1)放疗期间,患者应密切监测放疗区域的皮肤反应,避免皮肤感染;(2)放疗期间,患者应加强营养支持,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3)放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复查,及时发现肿瘤复发和转移。
三、靶向治疗1. 靶向治疗的目的靶向治疗是一种针对肿瘤细胞特异性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1)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增殖;(2)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3)减轻化疗和放疗的不良反应。
肺部肿瘤保守治疗方法

肺部肿瘤保守治疗方法肺部肿瘤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在治疗肺部肿瘤时,保守治疗方法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保守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这些方法对于一些早期和局部进展的肺部肿瘤患者来说,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同时减轻患者的痛苦。
下面,我们将对肺部肿瘤的保守治疗方法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是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肺部肿瘤保守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和靶向治疗。
化疗通过使用抗肿瘤药物,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减少肿瘤负担的目的。
靶向治疗则是针对肿瘤细胞特定的分子靶点,通过靶向药物的作用,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这些药物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肺部肿瘤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其次是放射治疗。
对于一些局部进展的肺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是一种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
通过放射线的作用,可以直接破坏肿瘤细胞的DNA结构,抑制其增殖和扩散,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可以单独应用,也可以与手术、化疗等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
最后是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近年来新兴的肺部肿瘤治疗方法之一。
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增强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除能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生物免疫治疗具有较少的副作用和较好的耐受性,对一些晚期肺部肿瘤患者来说,可以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之,肺部肿瘤的保守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射治疗和生物免疫治疗等,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肺部肿瘤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减轻患者的痛苦。
在实际治疗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肺部肿瘤保守治疗方法能够对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
肺部肿瘤报告内容

肺部肿瘤报告内容1. 引言肺部肿瘤是指在肺内发生的良性或恶性肿瘤,肺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类型之一。
早期发现和诊断是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本报告将介绍肺部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案,以便医学专业人员更好地了解该疾病。
2. 肺部肿瘤类型肺部肿瘤可分为两大类: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其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是肺癌。
肺癌可进一步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
2.1 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未发生转移的肿瘤。
常见的良性肿瘤类型有肺瘤、肺血管瘤和肺错构瘤等。
良性肿瘤在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症状,但随着肿瘤的增大,可能会引起咳嗽、呼吸困难和胸痛等。
2.2 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殖和侵袭其他组织的肿瘤,较常见的是肺癌。
肺癌可分为小细胞肺癌和非小细胞肺癌两大类。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腺癌、鳞癌和大细胞癌三种类型。
肺癌早期可能没有特异性症状,晚期常见的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含血、呼吸困难、胸痛和体重下降等。
3. 临床症状肺部肿瘤的临床症状可以因肿瘤类型和病程不同而有所不同。
常见的临床症状包括:•咳嗽:长期持续性咳嗽是肺癌常见的症状之一;•咳痰含血:咳嗽时咳出的痰中含有血液;•呼吸困难:肿瘤阻塞了呼吸道,导致呼吸困难;•胸痛:肺部肿瘤可能造成胸痛,严重时可能辐射到肩膀和背部;•体重下降:恶性肿瘤常会导致患者食欲不振,进而引起体重下降;•其他症状:如声音嘶哑、乳头凹陷等。
4. 诊断方法肺部肿瘤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学检查。
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4.1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肺部肿瘤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X射线摄影:可以观察到肺部的结构和异常阴影;•CT扫描:可以进一步明确肿瘤的大小、形态和位置;•MRI扫描:对于一些特殊情况,如血管侵犯的评估,MRI扫描是一种更好的选择;•PET-CT扫描:可以评估肿瘤是否存在转移。
4.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是确诊肺癌的关键步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要为阻塞性肺炎而引起的咳嗽、咳痰、发热 及胸痛; 较小者很少有临床表现。
X线表现
• 周围型肺错构瘤 肺内类圆形的孤立性结 节状或肿块影,边缘清晰,多无分叶征及 毛刺征,少数可出现分叶或切迹;部分病 人可出现钙化,典型者呈“爆米花”样。
• 中央型肺错构瘤 多表现为阻塞性肺炎征 象 ,支气管腔内的小肿瘤难以显示。
早期:孤立结节或肺炎样浸润; 晚期:弥漫性病变
两肺弥漫分布大小不等的小结节或斑片状影
结节呈粟粒大小至1cm不等; 密度相似,以两肺中下野较多。
两肺多发肺叶、肺段分布的多发实变影,内可 见含气的支气管征,特点是支气管不规则狭窄, 管壁扭曲、僵硬,呈枯树枝状,有时可出现蜂 窝征;增强扫描可在肺实变的病灶中出现强化 血管影,称“血管造影征”。
• 有助于显示肺门与纵膈淋巴结增大以及肿 瘤侵犯血管与心脏等结构。
中央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X线表现
早期
肺内直径2cm以下不伴转移的结节影; 边缘毛糙、模糊,可见分叶征; 可有胸膜凹陷征、空泡征或小泡征。
早期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影像表现
进展期:肿块多在3cm以上。
肿瘤密度 多比较均匀; 较大者可发生坏死液化形成空洞。 多发小空洞或单发较大空洞; 多为厚壁,但常厚薄不均,内缘凹凸不平,有的 形成结节; 洞内可有液平,但较少见; 洞外缘呈分叶状。 肿瘤内可有结节或点状钙化。
CT表现
• 周围型肺错构瘤 典型征象为肺内孤立性病 灶“爆米花”样钙化与脂肪组织成分,CT 值为-90~-40HU;非典型征象为肺野周边部 位的圆形或类圆形病灶,直径多在2.5cm以 下,边缘光滑清晰,一般无毛刺及分叶征, 但部分可出现分叶及切迹,很少出现胸膜 凹陷征及空洞;增强扫描大多数无明显强 化。
中央型肺癌鉴别诊断
阻塞性肺炎与一般肺炎或继发性肺结核
有无支气管狭窄或阻塞; 有无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
阻塞性肺不张与结核及慢性肺炎的肺叶实变
结核性者内有含气支气管像,常见支气管扩张、钙 化、卫星灶;
有无肺门肿块,支气管是否通畅。
周围型肺癌鉴别诊断
结核球
可有点状或斑片状钙化及卫星灶。 边缘光滑清楚,无分叶或分叶较浅;
进展期周围型肺癌
周围型肺癌的MRI表现
• 在T1WI上肺肿瘤表现为略低或中等信号, 在T2WI上呈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检查与CT 表现类似;
• 三维成像有助于肿瘤的准确定位,尤其是 肺尖和靠近纵隔的病灶,也有助于显示纵 隔淋巴结增大,肿瘤侵犯胸壁、脊椎和心 脏与大血管等结构。
周围型肺癌
弥漫型肺癌X线表现
进展期
肺门肿块:边缘清楚,可有分叶,为瘤体本身 或瘤体与转移的淋巴结融合影。 支气管阻塞:肺气肿、肺炎、肺不张。 支气管体层摄影
管内息肉样肿块; 管壁不规则增厚; 管腔狭窄、截断。
进展期中央型肺癌
中央型肺癌MRI表现
• 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及管腔内结节阴 影;
• 肿瘤与肺不张影在T1WI上表现为略低信号, 在T2WI上为不均匀高信号;有时肺门区肿 块的信号低于肺不张;
肺癌临床
多见于中老年人,部分病人有长期吸烟史 或家族史; 呼吸系统症状
主要为咯血、刺激性咳嗽和胸痛; 间断性出现痰中带有少量血丝。
局部压迫症状 转移症状 内分泌症状
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
早期
平片可无异常表现; 阻塞性肺炎表现;
斑片及索状阴影; 支气管体层:管壁增厚;管腔狭窄或腔内结节。
中央型肺癌X线表现
痛等。
肺转移瘤X线表现
血行转移
典型者表现为两肺中下野和中外带多发结节状及肿块影, 较小的转移灶可呈小片状或粟粒状影,边缘模糊; 边缘清楚,密度一般均匀; 单发结节和肿块; 部分可出现空洞、钙化或骨化。
淋巴道转移
两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增大; 自肺门向外呈放射分布的条索状影; 沿条索状影可见串珠状小点影; 肺外带纹理呈网状。
肺部肿瘤
肺癌
是指起源于支气管上皮、腺体或细支气管 及肺泡上皮的原发性肺内恶性肿瘤;
据发生部位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弥漫型;
组织学上,肺癌包括鳞癌、腺癌、腺鳞癌、 细支气管肺泡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及 类癌等。
肺癌病理︱大体类型
中央型肺癌
发生于主支气管、叶支气管和肺段支气管的肺 癌; 主要为鳞状上皮癌、小细胞癌、大细胞癌、类 癌及部分腺癌; 肺癌引起支气管狭窄或梗阻后可发生阻塞性肺 气肿、肺炎、肺不张。 有三种生长方式:1、管内型;2、管壁型;3、 管外型。
肺段以下支气管和肺内者称为周围型; 肺段和肺段以上支气管内者称为中央型;
周围型多见,在肺内形成结节及肿块,中央型 阻塞支气管引起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
组织学上周围型主要由软骨组织构成,并混杂 有纤维结缔组织、平滑肌和脂肪等组织,中央 型脂肪组织较多。
错构瘤临床
周围型
较小时无症状而在体检时偶然发现; 较大者引起咳痰、咯血、气短等压迫症状。
错构瘤
边缘光滑清楚,有浅分叶或无分叶; 病变内有脂肪及钙化。
弥漫型肺癌鉴别诊断
一般肺炎
抗感染治疗吸收; 无淋巴结肿大。
肺转移瘤
肺为转移瘤的好发脏器,人体许多部位的 恶性肿瘤可转移到肺部;
肺转移的途径
血行转移:最常见。 淋巴道转移 肿瘤直接侵犯
肺转移瘤临床
多先有原发肿瘤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部分缺乏原发肿瘤的临嗽、呼吸困难、胸闷、咯血和胸
直接侵犯:原发肿瘤邻近的肺内肿块。
鉴别诊断
粟粒型肺结核
结节大小、密度、分布均匀;
亚急性及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
结节多分布于中、上肺野;
多发肺结核球
有卫星灶; 无卫星灶时,须结合临床及化验。
肺良性肿瘤
肺错构瘤
是肺内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生率占肺内孤立 结节的5~10%;
根据发生部位,分为周围型及中央型
• 中央型肺错构瘤 薄层CT上可见支气管腔 内结节状阴影。
肺癌病理︱大体类型
周围型肺癌
指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的肺癌; 主要是细支气管肺泡癌和腺癌;
弥漫型肺癌
指发生于细支气管以下的在肺内弥漫性生长和 分布肺癌; 多为细支气管肺泡癌;
肺癌病理︱肺癌转移
常见转移部位:肺门及纵隔淋巴结。 远处常见转移部位:脑、肝脏等。 转移途径
血行转移 淋巴转移 胸膜转移
周围型肺癌影像表现
肿瘤边缘
多毛糙、模糊,具有毛刺。 分叶征、脐凹征或脐样切迹;
肿瘤外围
阻塞性肺炎、肺不张; 胸膜凹陷征:为瘤体内瘢痕牵拉邻近脏层胸膜所致, 表现为肿瘤与胸膜间的线形或幕状阴影,也可为星 状影; 邻近胸膜局部增厚。
肿瘤强化程度较大,比平扫的CT值增加20Hu 以上,多为均匀性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