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合集下载

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

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

新闻的语言特点都有什么新闻语言,有着表述事实、传播信息的品质和风格,并由此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

新闻语言的特色可以概括为:客观、确切、简练、朴实和通俗。

客观新闻所报道的事实是客观存在的,用来陈述、表达事实的新闻语言,它的特色之一就是选词造句的客观性。

诚然,一个记者,对客观的事实总有爱憎褒贬之别,在语言的运用上难免增加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但为了使新闻受众把握事实的本位信息,仍然不能不受词语客观主义的制约,消息报道更是如此。

新闻语言的客观性,并不排斥新闻倾向性,恰恰相反,客观的语言正是为新闻传播的主观意图服务的。

毋庸讳言,新闻传播媒介代表一定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立场和利益,它所传播的新闻往往带有某种倾向性,而表现倾向性的基础是客观事实,只有客观地再现事实的本来面目,才能适应受众心理,进而收到预期的传播效应。

因此,新闻语言的主旨功能在于表达客观事实,而主观认识和感情的强烈外露,势必干扰读者(听众、观众)对事实原貌的了解和把握。

新闻语言的客观特色,通常表现在:(1)中性词多于褒贬词中性词并不直露记者的感情,褒贬词则明显表现爱憎倾向。

新闻的写作,特别是消息写作,一般多用中性词,少用褒贬词,以求客观地叙述事实,并通过事实的报道去影响受众。

请看下面这条消息的语言运用:新华社上海1957年2月12日电这几天上海街头积雪不化,春寒料峭,最低温度下降到摄氏零下7.4度,上海人遇到了有气象记载的80多年来罕见的严寒。

10日和11日,这里出现了晴天下雪的现象。

晴日高照,雪花在阳光下飞舞,行人纷纷驻足仰望这个瑰丽的奇景。

“前天一夜风雪,昨夜八百童尸。

”这是诗人臧克家1947年2月在上海写下的诗篇《生命的零度》中开头的两句。

这几天要比10年前冷得多,但据上海市民政局调查,到目前并没有冻死的人。

民政局已布置各区加强对生活困难的居民特别是孤苦无依的老人的救济工作。

为了避免寒冷影响儿童的健康,上海市教育局已将全市幼儿园的开学日期延至18日。

新闻采写的特征

新闻采写的特征

新闻采写的特征新闻采写有一些基本特征,这些特征有助于确保信息传递准确、清晰,并引起读者的兴趣。

以下是一些新闻采写的特征:1.简洁明了(Conciseness):新闻通常追求简明扼要,用简练的语言传达关键信息。

这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事件的要点。

2.客观性(Objectivity):新闻报道应该保持客观中立,避免主观性的评价或倾向性的言辞。

报道应该基于事实,并提供多方面的观点。

3.准确性(Accuracy):准确性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

信息应该经过仔细核实,避免错误或不准确的陈述,以建立读者对新闻媒体的信任。

4.完整性(Completeness):新闻报道应该提供足够的信息,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事件的背景、原因和影响。

重要的细节不应被遗漏。

5.时效性(Timeliness):新闻的时效性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于即时性事件。

读者更倾向于获取最新的信息,因此新闻报道应尽早发布。

6.人性化(Human Interest):为了引起读者的兴趣,新闻报道通常会加入一些人性化的元素,例如个人故事、情感元素,使新闻更具吸引力。

7.清晰的结构(Clarity):新闻报道应该有清晰的结构,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论等部分。

这有助于读者更容易理解新闻的内容。

8.言之有物(Descriptive):使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述,使读者更能感受到事件的真实性,提高新闻的吸引力。

9.公正平衡(Fairness and Balance):如果报道涉及争议性的问题,新闻媒体应该努力保持公正和平衡,提供不同观点的平等呈现。

10.引用可靠来源(Attribution):为了增强报道的可信度,新闻通常会引用可靠的消息来源,例如专业人士、证人或官方机构。

新闻的倾向性 名词解释

新闻的倾向性 名词解释

新闻的倾向性名词解释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报道中存在的主观色彩或偏见,以及对某一特定观点或利益集团的偏袒或偏爱。

这种倾向性可能会导致新闻报道的不客观、不全面,甚至失真。

一、新闻的倾向性存在的原因新闻的倾向性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闻机构的立场和目标:不同新闻机构拥有不同的政治、经济或社会利益倾向。

这些立场和目标往往会在新闻报道中体现出来,影响新闻的选择、报道方式和表达态度。

2. 记者的主观因素:记者是新闻报道的执行者,他们的个人观念、经验、价值观等都会在报道中产生影响。

有些记者可能会有偏见或倾向,无意中将其倾向性反映在报道中。

3. 资本和市场驱动:新闻媒体是市场化运作的产物,媒体需要获取读者和广告商的关注和支持。

因此,为了迎合受众的需求或满足广告商的利益,某些新闻机构可能倾向于选择某些具有争议性或具有吸引力的新闻事件进行报道。

二、新闻倾向性的影响与问题新闻的倾向性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与问题,具体包括:1. 失去客观性:新闻倾向性导致了新闻报道不够客观。

当报道者通过选择、忽视或扭曲事实,来符合自身或媒体机构的立场或变相服务某个特定利益集团时,报道将成为个人意见或团体意见的表达,而非客观、中立的事实呈现。

2. 影响公众认知: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但是倾向性的新闻报道会影响公众对于事件或问题的认知。

公众可能受到新闻的选择性报道、夸大或缩小某些事件的影响,从而形成片面或错误的认识,甚至被误导。

3. 加深社会分歧:倾向性的新闻报道容易激化社会分歧。

当媒体持续偏袒某一特定观点或利益集团时,会导致社会上不同观点之间的对立,进一步加剧社会的分化和对立。

三、应对新闻倾向性的措施针对新闻倾向性,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弥补和解决问题,包括:1. 媒体监管:政府和相关监管机构应该负责对新闻媒体进行监管,保障新闻报道的中立、公正和客观。

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对新闻机构的行为约束。

2. 多样化的信息来源:公众应该主动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新闻和信息,以免遭受单一媒体的倾向性报道影响。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客观、公正、准确的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广大读者,做到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一)新闻的客观性新闻的客观性即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属于寓贬褒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在事实和报道之间,还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记者。

没有记录的选择、采访、写作及编者的编辑等,事实不过是个自在的事实,他不能进入大众传媒,即否定了“纯客观”。

同时我们也反对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论”,它否定了新闻的客观性,过于强调主观性,认为新闻事实及其本身所蕴涵的性质、意义、规律等都是新闻的客观性的最终依据。

且新闻客观性的获得是在记者的能动性和受众的被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的。

在记者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自身的认识逐渐接近客观实际,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报道出来。

至此,新闻事实极其性质意义、规律如实大放映出来,实现了新闻的客观性。

所以,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新闻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事实本身就有明显的倾向。

新闻事实反映着两种或更多的倾向。

除了我们常见的正反倾向外,还有多侧面的倾向,多倾向的报道往往给受众以新的启示。

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版面安排、电视新闻图像的解说、新闻照片的说明反映倾向。

(三)倾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刘少奇同志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全面地、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对于这一论述,要全面理解,不能把他割裂出来片面的应用。

必须使倾向性与客观性密切结合,做到互为辩证统一。

试论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试论新闻的客观性与倾向性

二 、 闻 的倾 向性 新
我们说 ,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 闻的~条 基本规律 的同 时, 我
除了某些 自然现 象 、 科技信息 、 商业 行情等 看到 , 为了某种政治 目的而任意歪曲客观事实 。 只能败 坏媒体 们 叉说新 闻报 道(
的声誉 , 从而失去观众 。他们 了解到 , 广大观众最关心、 最注重 外 ) 都或强或弱 , 或隐或现地包含着 、 表达着~定 的倾 向性 , 这 的是新闻事实 , 不是借 以发挥的观点 。于是他们提 出了客观 也 是一 个 不 能 否 认 的 客观 事实 。 而
这 。 名; 杰弗逊上 台后 ,里奇 蒙纪录报》 《 则不 断制造谣言 , 对他 的 必 须 是 “ 样 ” 不 能 写 成 另 一 个 模 样 。 新 闻 事 实 是 客 观 存 在 不 这 私 生活进行诽谤 :以至于这位总统发 出了这样的悲叹 : 现在 的 , 依 人 的 意 志 为转 移 , 就 是 我 们 讲 新 闻 客 观 性 的依 据 所 “ 报 上 所 刊登 的全 不 足信 , 真理 一 旦 落 到 这 些 肮 脏 的机 关 报 的 在 。 手 上 。 就 成 了可 疑 的 东 西 。 ” 美 国 作 家 马 克 ・ 温 的 小 说 也 从 吐 关 于新 闻 的客 观 性 , 只要 我 们 承 认 新 闻是 新 近 发 生 的 事
李 晓 江
( 宿州 电视 台 安徽 - 2 4 0 宿州 3 0 0)
[ 摘
的。
要】 新闻的客观性是新 闻的一条重要 的规律。 闻的客观性 与它的倾 向性是矛盾的统一 。 新 我们在 坚持新 闻客观性的同
时 , 开 承认 新 闻 的倾 向性 。 是 因为无 产 阶级 的利 益 代表 广 大 劳 动人 民 的根 本 利 益 。 产 阶 级新 闻 的倾 向性 与 客 观 性 是 统 一 公 这 无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平衡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平衡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平衡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媒体行业也在迅猛发展当中,新闻报道中各类声音呈现出来,其报道平衡性受到了越来越多学者和受众的关注与思考。

新闻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它的客观性,但是新闻的属性又决定了报道需要一定的倾向性,这样才能真正起到指导思想、引导舆论的作用。

因此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并不矛盾。

新闻报道中的客观性与倾向性都是制作过程中的必然存在,应该运用辩证的角度去看待这两个方面的问题,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将新闻的作用和价值最大化呈现出来。

本文就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平衡作出具体探究。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性倾向性平衡引言:客观性是新闻报道的基础,倾向性是新闻报道指导性作用的体现。

在新闻报道中做到平衡好客观性与倾向性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持新闻客观、公正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实际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将客观性与倾向性体现出来,在尊重客观事实的基础上有方向、有意识地添加主流观点或者自身见解。

本文将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概念分析、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三个方面对问题进行分析。

一、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概念分析(一)新闻报道客观性新闻报道客观性即新闻工作者在对新闻进行报道的过程中要将新闻事实以公平公正且客观的态度反映出来,将新闻内容本来的“面目”呈现在受众面前。

在内容、形式以及方法上都要切实做到“用事实说话”。

新闻工作者要将自己看到的、经过核实的新闻通过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传递给受众,不添加任何自身的感情语言,也不添加任何情感色彩,单纯地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和信息传递。

(二)新闻报道倾向性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即新闻报道者在对事实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包括编写新闻、安排版面)时有意无意地流露出来的对事实带有某种偏向的评价和看法。

倾向性的表达方式根据新闻内容,时而隐晦,时而开放。

但是从整体上来讲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是客观存在的,它往往表达着一种无形的意见,但是也在潜移默化当中引领受众的思想和价值观。

新闻倾向性

新闻倾向性

新闻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在反映客观事实的过程中掺杂、渗透报道者对事物一定的爱憎态度或思想情感因素,作为正常的新闻报道,总是会有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倾向存在。

(比如评论类的新闻是显性的,而消息类新闻中报道者的倾向相对较隐性)新闻客观性:是指新闻报道完全按照客观事实的本来面目如实反映,不掺杂报道者的个人喜好。

包括两层含义,一是内容上的客观,即完全符合、不走样,二是形式上的客观,即新闻体裁、表达方法、语言风格方面,二者要有机统一。

新闻的客观性是建立在新闻真实性的基础之上的。

新闻价值:是指客观事实所具备的能够满足受众需求的因素的总和。

它的原理的形成不是研究结果,而是资产阶级报业经营者在经营实践中形成的“生意经”的集中体现。

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

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播者在法律等相关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向受众传播新闻信息和受众接受新闻信息的活动或过程。

作为活动古已有之,但受社会生产力水平制约不能与当今相比,作为过程则体现在信息、传播者、媒介和受众四者关系之间。

构成新闻传播的要素包括信息内容、传播者、受传者、媒介和效果。

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的必须的材料。

指发生新闻的主角(who)、发生的事情(what)、发生的时间(when)、发生的地点(where)、发生的原因(why)。

简称新闻5W。

新闻事业:是指新闻机构及业务活动的总称(其中新闻机构指社会中依法设定的报纸、电台、电视台、新闻网站、通讯社等、业务活动指报道新闻、新闻评论。

)完整意义上的新闻事业必须具备:1、合法的机构;2、专门的从业人员;3、专门的传播媒介;4、有经常性活动且对社会有较大影响。

新闻指导性:新闻指导性就是通过新闻传播者通过新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来宣传一定的观点,对受众的思想观念进行指点和引导,最终实现对受众思想观念的影响与改变。

使人们的言行符合社会规范,适应社会发展。

新闻工作的指导性原则:指社会主义的新闻媒体通过具有普遍意义的典型事实报道,来对社会生活实施影响,正面典型的报道提供经验及“以点带面”的传播目的。

试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试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试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摘要随着传媒行业的快速发展,新闻报道中的平衡性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新闻报道中既要有客观性报道,也要有倾向性报道,平衡性要求新闻工作者在新闻报道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不同的立场进行均衡比较,要尽量做到新闻报道的公平公正,在报道中要客观的呈现事物的本质,要考虑事物的主要因素,也要呈现事物的相反因素和意见,在西方新闻报道中,平衡性是主要的基本规范之一,平衡技巧的运用能够增强新闻报道的可信度,本篇论文主要从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原则与倾向性原则出发,探讨新闻报道的平衡性,新闻报道的平衡性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有着特殊的意义。

关键词新闻报道客观性倾向性平衡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第一章绪论 (2)1.研究的背景 (2)2.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3)3.研究的意义 (3)第二章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概述 (4)1.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4)2.西方新闻报道的客观性 (4)3.客观报道 (5)第三章新闻报道的倾向性概述 (6)1.报道内容的倾向性 (6)2.报道语言的倾向性 (7)3.新闻传播者和新闻媒介的倾向性 (8)第四章习近平出访新西兰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 (8)第五章结束语 (9)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9)第一章绪论1.研究的背景在新闻报道中,新闻的客观性问题以及新闻的倾向性问题是新闻体系中的基本基本理论问题,是新闻报道中必须要遵守的理论原则,更是新闻的报道方式问题。

对于新闻工作者而言,新闻的倾向性一直都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不同的学者对于这个问题都给出了不同的观点,一般来说,新闻的倾向性所包含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它通常包括新闻事实的倾向性,传播媒介的倾向性,传播者的倾向性以及观众的内在倾向性。

在新闻理论界,新闻媒介的客观性与倾向性引起了广泛争论,关于新闻界的客观性研究成果已经非常丰富了,但是关于新闻倾向性的著作还比较少,对于新闻倾向性的认识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
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客观、公正、准确的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广大读者,做到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所具备的首要条件。

新闻报道中,客观性与倾向性是辩证统一的,客观性是倾向性的基础,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一)新闻的客观性
新闻的客观性即新闻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如实报道的特性,包括内容、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上的客观,指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形式上的客观,指新闻的倾向性是通过新闻事实的逻辑力量显现的,报道者属于寓贬褒于客观叙述之中,而不随意加以主观的解释。

从认识论的观点来看,新闻在事实和报道之间,还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记者。

没有记录的选择、采访、写作及编者的编辑等,事实不过是个自在的事实,他不能进入大众传媒,即否定了“纯客观”。

同时我们也反对部分新闻工作者的“主观论”,它否定了新闻的客观性,过于强调主观性,认为新闻事实及其本身所蕴涵的性质、意义、规律等都是新闻的客观性的最终依据。

且新闻客观性的获得是在记者的能动性和受众的被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中实现的。

在记者采访与写作的过程中,自身的认识逐渐接近客观实际,然后用准确的语言报道出来。

至此,新闻事实极其性质意义、规律如实大放映出来,实现了新闻的客观性。

所以,新闻的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

(二)新闻的倾向性
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媒介或明或暗地表现出的特点的政治立场。

新闻事实本身就有明显的倾向。

新闻事实反映着两种或更多的倾向。

除了我们常见的正反倾向外,还有多侧面的倾向,多倾向的报道往往给受众以新的启示。

在报道新闻事实的同时,还可以通过评论、版面安排、电视新闻图像的解说、新闻照片的说明反映倾向。

(三)倾向性和客观性的关系
刘少奇同志说:“新华社的新闻必须是客观地、真实地、公正地、全面地、同时必须是有立场的”。

对于这一论述,要全面理解,不能把他割裂出来片面的应用。

必须使倾向性与客观性密切结合,做到互为辩证统一。

客观报道是基本表现形式,所表现的倾向有直露的、十分明确的、也有比较含蓄的、带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

无论是无产阶级的新闻还是资产阶级的新闻都主张进行客观性报道。

但由于社会性质的不同,倾向性是各不相同的,所以对“客观性报道”的理解也是相异的。

无产阶级主张客观性报道,也就是主张站在无产阶级立场并以严格的科学态度去分析、研究社会现象,写出客观性与倾向性辩证统一的报道。

资产阶级所提倡的客观主义报道,他们标榜在认识社会现象,分析问题时,不搀杂主观见解。

这种“纯客观”的新闻是不存在的,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已经提到这是不可能的。

在此已不在加以详细论述。

它的实质是用现象掩盖本质,其目的是给人们造成思想上的混乱,模糊人们前进的正确方向,其实,这也是表现了资产阶级的倾向性。

所以,无论是资产阶级还是无产阶级的新闻,新闻的倾向性与客观性是密不可分的,难以彻底分开的。

记者在采访时,肯定会遇到大量的新闻事实、新闻素材,但不能有闻必录。

要使新闻的客观性与选择性有机的联系在一起。

我们应尊重并承认事实存在的客观性。

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更要透过现象看本质。

决不能“人云亦云”。

选择那些代表事物本质的事实和选择那些代表人民利益的事实。

同一个事物时,要从多侧面地进行反映,既要报道好的一面,也要报道不足的一面。


报道有争议问题时,要将双方主要的观点都表达出来,不要轻易表露出出自己的倾向性,要让读者去评价、裁决;在使用语言时,因为倾向性是观念形态的东西,最忌讳用观念形态的语言去表达,应客观的叙述,不要主观的说教,要把倾向性寓于客观性之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