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

合集下载

举例阐述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举例阐述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举例阐述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多倍体育种是一种重要的遗传育种技术,通过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倍性来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和经济价值。

它在农业、园艺和畜牧业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在本文中,我将通过举例阐述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和方法。

让我们了解一下多倍体育种的应用目的。

多倍体育种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改变植物或动物的基因组倍性,实现对性状的改良和遗传多样性的增加。

通过增加基因组的倍性,可以使植物或动物拥有更多的染色体,从而增加其基因组的稳定性和多样性。

这可以改善其农艺性状,提高产量、抗病性、耐逆性等特性。

多倍体育种还可以用于育种优良特性携带者的快速繁殖,以提高其商业价值。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多倍体育种在农业领域的具体应用。

一个例子是小麦的多倍体育种。

小麦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其主要品种往往存在某些缺陷,比如抗性差、耐旱性差等。

通过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引入两性合子的制备和杂交等技术,生成多倍体小麦。

多倍体小麦的产量和抗性往往比常规小麦更高,同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耐受性,能够在恶劣环境下生长和产量稳定。

这对于食品安全和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领域也具有重要的应用。

花卉育种中常常使用多倍体育种技术。

通过使花卉的倍性提高,可以增加花朵的大小、色彩的鲜艳度和耐旱性。

这使得花卉更具市场竞争力,更受消费者青睐。

另一个例子是葡萄栽培中的多倍体育种。

通过使葡萄的倍性增加,可以提高葡萄的糖度和果实的大小,改善其口感和风味。

这对于葡萄酒产业和水果市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让我们来讨论一下多倍体育种的方法。

多倍体育种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包括自然倍性、化学处理和基因工程等技术。

其中,化学处理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通过向植物或动物处理特定的化学物质,如植物激素或化学诱变剂,可以诱发其细胞或组织的多倍化。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且操作成本相对较低。

基因工程也被广泛应用于多倍体育种中。

通过引入特定的基因或突变体,可以实现对目标物种倍性的调控。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一、背景介绍随着人口的增加和食品需求的增加,农业生产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如何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是农业科学家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多倍体诱导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它可以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育种上具有重要意义。

二、多倍体诱导技术1.多倍体概念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数超过二倍的生物个体。

在植物中,通常将染色体组数超过二倍的称为多倍体,如三倍体、四倍体等。

2.多倍体诱导技术原理多倍体诱导技术是指通过化学或物理手段使植物细胞发生染色体重组,并形成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完整染色体组的新型植株。

这些新型植株具有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品质特性。

3.多倍体诱导技术方法目前常用的多倍体诱导技术包括化学处理法、电融合法、细胞培养法等。

其中,化学处理法是最常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三、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1.提高产量多倍体植株叶片和根系的生长速度比普通植株快,而且其花期也较早。

这些特性使得多倍体植株具有更高的光合效率和更快的生长速度,因此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2.改善品质多倍体植株的花朵、果实和种子比普通植株大,而且其形状、颜色和口感等方面也有所改善。

例如,在西瓜中,三倍体品种比二倍体品种更甜、更嫩,而且果实大小也更大。

3.增加抗性多倍体植物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适应环境恶劣条件下的生长。

例如,在干旱条件下,多倍体玉米比普通玉米更能够抵抗干旱。

4.促进育种进程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可以快速地获得具有优良品质和高产量特性的新型植物品种。

这样可以加快育种进程,缩短育种周期,并减少育种成本和风险。

5.拓宽育种途径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还可以实现异源杂交,即将不同物种的染色体组合在一起,形成新型植物品种。

这样可以拓宽育种途径,提高育种效率和成功率。

四、多倍体诱导技术的不足之处1.复杂性多倍体诱导技术需要严格控制各项因素,如处理时间、处理剂浓度、处理温度等。

如果操作不当,容易出现失败情况。

2.稳定性多倍体植株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遗传变异和染色体丢失等问题。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

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1. 引言多倍体诱导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技术,通过人工手段使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产生多倍体植株。

多倍体植株在农业生产和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将深入探讨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的意义,并分析其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示例。

2. 多倍体植株的特点多倍体植株相对于普通单倍体植株具有以下特点:•较大的体型:多倍体植株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细胞体积相应增大,导致植株整体体型变大,叶片、果实等器官也更大。

•强健的生长能力:多倍体植株生长速度更快,抗逆能力更强,能够适应多种环境条件,增加作物的生态适应性。

•丰富的遗传变异:多倍体植株细胞染色体数目增加,使得遗传物质的组合更加丰富,多倍体植株之间的遗传差异更大,为育种提供了更多的遗传变异源。

基于多倍体植株的这些特点,多倍体诱导在育种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3. 多倍体诱导在作物育种中的应用多倍体诱导广泛应用于农作物的育种中,为改良作物性状、提高产量和抗病虫害能力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下面将以几种主要农作物为例,介绍多倍体诱导在它们育种中的具体应用。

3.1. 玉米多倍体育种在玉米中的应用是其最为成功的范例之一。

通过多倍体诱导,可以获得高倍体玉米,其叶片更宽,穗长更大,产量更高。

例如,利用多倍体育种技术,育成了多种叶片宽度增大的玉米新品种。

这些品种在丰产和抗逆性方面的表现均有明显提高。

3.2. 小麦多倍体诱导在小麦的育种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通过多倍体育种可以提高小麦的耐逆性、增加籽粒大小和产量。

例如,利用多倍体诱导技术,育成了一种耐旱性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多倍体小麦新品种。

3.3. 葡萄在葡萄育种中,多倍体诱导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多倍体育种可以提高葡萄的品质和果实大小。

例如,利用多倍体技术,育成了多个果实大小增大的葡萄新品种。

这些品种产量大、口感好,极大地提高了葡萄的经济价值。

3.4. 花卉在花卉育种中,多倍体诱导广泛应用于新品种的培育。

通过多倍体诱导可以获得颜色鲜艳、花型独特的花卉新品种。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

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举例说明多倍体育种的具体应用目的意义方法目前,多倍体育种技术在植物育种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成多倍体,即使是在同一个物种内,也可以增加基因组的数量。

这项技术的应用目的是改善植物的性状,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增加植物对环境适应性的能力,并提供对病害和胁迫的抵抗力。

本文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多倍体育种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目的、意义和方法。

一、改善作物产量和品质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通过增加植物的染色体数量,使作物在某些性状上发生改变,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小麦育种中,应用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小麦中淀粉含量,使其更适合面粉和面包的生产。

多倍体育种还可以调整作物的奇偶性,使其具备较好的自交保持能力,提高自交系和杂交优势的利用率,进而提高作物产量。

二、增强植物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使植物增加基因组的数量,从而增强其对环境胁迫的适应能力。

举个例子,种植在盐碱土地上的水稻常常受到高盐胁迫的影响,导致产量严重下降。

然而,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水稻的染色体数量,提高其耐盐能力,使其在盐碱地上生长良好。

这样的改良品种不仅能够增加盐碱地的利用率,还可以提供更好的经济效益。

三、提高植物的抗病性和抗虫性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植物基因组的数量,进而增强其抗病和抗虫能力。

在番茄育种中,通过多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增加番茄中抗病基因的拷贝数,提高番茄对蔓剧病和其他病害的抵抗力。

多倍体育种还可以改变植物细胞和组织的结构,使其对昆虫的攻击具有更好的抵抗力,提高抗虫性。

这些抗病性和抗虫性的改良品种能够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环境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通过体细胞胚胎切割法、花器官培养法、染色体重组法等实现。

其中,体细胞胚胎切割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切割植物的体细胞胚胎,使其形成多倍体植株。

基因工程技术也可以与多倍体育种相结合,通过转基因技术将特定基因导入多倍体植株,进一步改良其性状。

多倍体_实验报告

多倍体_实验报告

1. 掌握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

2. 学习利用秋水仙素诱导植物多倍体的一般方法。

3. 了解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上的意义。

4. 学习利用细胞学方法观察鉴定多倍体的特点。

5. 利用染色体分析的方法对多倍体的细胞做出准确判断。

二、实验原理多倍体是指由受精卵发育而来并且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的生物体。

在植物育种上,利用多倍体可以改良作物的经济性状,同时还可以利用多倍体克服远缘杂交过程中的障碍。

秋水仙素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诱导剂,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纺锤丝断裂或纺锤体形成受抑制,有丝分裂后期,复制的染色体无法移向两级,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实验材料:1. 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2. 秋水仙素溶液3. 氯化钠溶液4. 碘液5. 显微镜实验仪器:1. 烧杯2. 移液器3. 显微镜4. 显微摄影仪1. 预处理:将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清洗,并浸泡在氯化钠溶液中,以促进根尖生长。

2. 诱导处理:将处理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浸泡在秋水仙素溶液中,处理时间为48小时。

3. 漂洗:将处理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清洗,去除多余的秋水仙素。

4. 固定:将漂洗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95%乙醇固定,时间为24小时。

5. 染色:将固定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碘液染色,时间为15分钟。

6. 制片:将染色过的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用蒸馏水漂洗,并制成临时装片。

7. 观察:利用显微镜观察制片,观察大蒜根尖分生组织区的染色体数目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正常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正常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2n,即每个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2. 多倍体细胞:在显微镜下观察,部分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4n,即每个细胞含有四个染色体组,表明秋水仙素成功地诱导了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化学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原理和方法,并利用秋水仙素成功地诱导了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植物多倍体的育种意义

植物多倍体的育种意义

植物多倍体的育种意义植物多倍体是指具有两倍或两倍以上正常染色体数目的植物个体。

这种植物具有许多优越的性状,如较大的花、叶、果实和种子,更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更高的产量和品质等。

因此,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多倍体的形成多倍体的形成方式有三种:自然多倍体、诱导多倍体和人工杂交多倍体。

自然多倍体:自然多倍体是指在自然界中出现的多倍体植物,如蕨类植物、蘑菇、榕树、柿子等。

这些植物的多倍体形成与其生殖方式有关,如某些植物会产生无性生殖体,使其染色体数目倍增。

诱导多倍体:诱导多倍体是指通过人工手段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倍增。

目前常用的方法有化学诱导、物理诱导和植物激素诱导等。

人工杂交多倍体:人工杂交多倍体是指通过人工杂交使植物染色体数目倍增。

这种方法通常是将一个多倍体植物与一个正常染色体数目的植物进行杂交,这样产生的杂种就具有多倍体性。

二、多倍体的应用1.提高产量和品质多倍体植物有着更强的适应性和抗逆性,其生长速度和生长量都比正常染色体数目的植物更快,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的产量。

同时,多倍体植物还能够提高其品质,如水稻的多倍体可提高米质量和产量。

2.改善植物的抗病性多倍体植物具有更强的抗病性,可以抵御一些病毒和细菌的侵袭,减少损失。

例如,番茄的多倍体植株能够抵御某些病毒的感染。

3.改良植物的形态和性状多倍体植物具有更大的花、果实和种子,更加饱满,更加美观。

同时,多倍体植物还能够改善一些性状,如茎的粗度、叶的大小等。

4.利用多倍体植物进行杂交育种多倍体植物可以与正常染色体数目的植物进行杂交,产生杂种后,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进行育种。

例如,将苹果的多倍体与普通苹果进行杂交,可以获得更多的遗传变异,从而产生更多新品种。

三、多倍体育种的挑战虽然多倍体育种具有许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挑战。

首先,多倍体植物的形成不稳定,有时会产生不育或畸形的个体。

其次,多倍体植物的遗传性状比较复杂,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多倍体育种是一种通过人工诱导或自然杂交等方式,使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从而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的方法。

在园艺作物中,多倍体育种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作物品种的改良、病虫害防治及花卉、果树等的栽培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手段。

在植物学和农业领域,多倍体育种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作物。

例如,通过对马铃薯、小麦和水稻等作物的多倍体育种,成功地获得了抗病、抗逆、高产的新品种。

然而,多倍体育种也存在一些挑战,如技术难度大、育种周期长、投入成本高等。

多倍体育种技术包括诱导、杂交和自交等操作步骤。

诱导是指在细胞分裂时期使用化学物质或物理方法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以促进染色体数目加倍。

杂交是指将不同品种的染色体组进行结合,以实现基因重组和优势互补。

自交是指让亲本植株自行交配,以产生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后代。

各种技术的适用范围和存在的问题因作物和育种目标而异。

作物品种的改良:通过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新品种,如大果、高产、抗病、抗逆等。

这些新品种可以显著提高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强作物的适应性和抗逆性,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抗病虫害的新品种,从而有效地降低农药的使用量和防治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花卉、果树等的栽培:多倍体育种可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花卉、果树新品种,如大花、重瓣、多季开花、高产、抗病等。

这些新品种可以显著提高观赏价值和产量,满足市场需求。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未来,多倍体育种将更加注重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等技术的应用,实现更为精细和高效的育种。

随着人们对园艺作物品质和种类需求的不断提高,多倍体育种将更加注重创新和多样化,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尽管该领域仍存在一些技术和应用方面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解决,但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相信这些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多倍体育种在园艺作物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
多倍体育种是指通过杂交育种、基因编辑等技术手段,使植物或动物的染色体
数目增加为原来的两倍或更多倍的育种方法。

多倍体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良植物品质、增加植物的抗逆性等,因此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首先,多倍体育种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

通过使植物的染色体数目增加为原来
的两倍或更多倍,可以使植物细胞内的基因组扩大,从而增加植物的细胞大小和细胞数量,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增加养分的吸收和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

其次,多倍体育种可以改良植物品质。

多倍体植物的细胞和组织通常比二倍体
植物更大,这样可以增加植物的细胞内物质的积累量,提高植物的品质。

例如,多倍体葡萄、香蕉等水果通常比二倍体水果更大更甜更多汁,多倍体花卉通常比二倍体花卉更大更艳丽。

另外,多倍体育种还可以增加植物的抗逆性。

多倍体植物通常比二倍体植物具
有更强的抗逆性,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如耐盐碱、耐干旱、耐病虫害等。

总的来说,多倍体育种是一种重要的育种方法,可以提高作物的产量、改良植
物品质、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对于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倍体育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多倍体育种的原理,是通过改变植物或动物的染色体数目,从而达到提高产量、改良品质、增加抗逆性的目的。

这种育种方法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倍体育种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大的效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多倍体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和意义2010-08-29 09:11:08| 分类:生物技术|举
一个物种细胞中染色体形态结构和数目的恒定性是这个种的重要特征。

我们把二倍体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称为染色体组或基因组。

当生物体内细胞染色体组数达到3组或3组以上者,称为多倍体。

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有很重要的意义。

随着植物自然演化地位的提高,多倍体所占比例增大。

据有关资料显示,自然界中,多倍体在裸子植物中占物种的13%,在单子叶植物中占42.8%,在双子叶植物中占68.6%,即显花植物中约有一半的物种是通过多倍体途径形成的次生种,其中有些是在一个属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种,有些是在同一种内存在着不同倍数的品种。

遗传学上把一个属内不同种的染色体按某一基数而倍增的现象称为染色体倍数性系列,或多倍体系列。

处在倍数性系列上的植物,因其基因剂量存在差异、所以各有相异的表型,它们在细胞染色体尚未数清以前,就早已为形态分类学家区分为不同的种群。

多倍体(polyploid)是高等植物染色体进化的显著特征。

一般所讲的多倍体是指染色体组的数目在3(3n)或3以上(>3n)的个体、居群和种,如3倍体(3n)、4倍体(4n)、5倍体(5n)等都是多倍体。

多倍体的种类,根据产生方法分为:天然多倍体(natural polyploid)和人工多倍体(artificial polyploid);根据染色体来源分为同源多倍体(hom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同一物种和异源多倍体(heterologous polyploid),增加的染色体来源于不同的物种或不同的属;根据染色
体数目分为三倍体(triploid)、四倍体(tetraploid)、六倍体(hexaploid)、八倍体(octoploid),以此类推。

植物界中多倍体极为常见,藻类和真菌中都掌握了存在多倍体的例证。

在高等植物中,苔藓植物53%是多倍体,蕨类植物约97%是多倍体,裸子植物约5%是多倍体,被子植物约70%是多倍体。

多倍体是在千万年的历史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而形成的,许多学者认为最初的染色体加倍或者发生在合子中(即合子中的染色体加倍或未减数的雌雄配子结合,产生具功能的四倍体合子)产生多倍体植株,或者发生在某些顶端分生组织中产生多倍体嵌合体。

多倍体植物在自然界中是普遍存在的,由于它们在生理上较二倍体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遗传上有较大的可塑性,使得育种学家自20世纪30年代开始就热衷于进行多倍体育种的研究。

目前多倍体诱导育种工作在农作物、果树、蔬菜、花卉等的品种选优,创造新的种质资源等领域广泛开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药用植物多倍体育种工作的开展也比较早,1937年布莱克斯里等人用秋水仙碱处理曼陀罗(D.inoxia)获得多倍体。

半个多世纪以来,育种学家对多种药用植物进行了多倍体育种的研究,培育了许多高产优质新品种,拓宽了种质资源,防止了由于长期人工栽培而导致的品种退化。

在自然条件下,机械损伤,射线辐射,温度骤变,及其它一些化学因素刺激,都可以使植物材料的染色体加倍,形成多倍体种群。

近几十年来,随着人们对多倍体诱导机制研究的深入,由人工模拟自然条件来诱导多倍体植物获得了长足进展,形成了不少由价值的人工多
倍体种群。

细胞核内染色体组加倍以后,常带来一些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如巨大性,抗逆性增强等。

一般多倍体细胞的体积,气孔保卫细胞都比二倍体大,叶子、果实、花和种子的大小也随加倍而递增。

从内部代谢来看,由于基因剂量加大,一些生理生化过程也随之加强,某些代谢物的产量比二倍体增多,如大麦同源四倍体种子蛋白质含量比二倍体提高10-12%,玉米同源四倍体籽粒内拟胡萝卜素含量比二倍体原种增加43%,胡萝卜糖含量增加10—20%,欧洲巨型山杨生长量增加一倍等。

这些改变都与基因剂量有关。

多倍体的产生多出现在分布区的一些边缘地带,多在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这些地区多倍体的出现常伴随着抗逆性的相对提高,如报春花原产温带,我国云南很多,原始种为二倍体,而新生的异源四倍体分布在二倍体区域内的高山上,三倍体和八倍体分布在更北或更南的高山上,而十四倍体生长在极地。

由于多倍体植物带有巨大性,不育性、代谢物增多和抗递性加强等特点,给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价值。

多倍体在药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是由多倍体药用植物的特征所决定的。

从植物进化的趋势来看,染色体多倍性的基数从不稳定到稳定,倍数性从少到多,因此,多倍体在植物进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多倍体比它们的二倍体祖先有更广泛的生态上的忍受力,对环境有更大的适应性。

多倍体植物的具体特征可总结如下:
(1)植株的巨大型和较强的适应性多倍体植物一般较起源的二倍体的细胞和植株均增大,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增加,花粉粒和气孔
增大也是多倍体的一个显著特征。

多倍体植株的农艺性状通常有明显变化,突出表现在根、茎、叶、花等器官上具有巨型性,这能大幅度提高以相应部位入药的药材的产量,例如丹参(tiorrhiza)同源四倍体普遍比原植物生长势旺而浓绿,茎秆粗壮,植株高,根部药材比原植物粗大;菘蓝(I.indigotica)同源四倍体较原植物叶宽大而厚实,茎秆粗壮,花、果实也略显增大;牛膝(A.bidentata)同源四倍体根的干重较二倍体有显著提高,但其木质化程度却比二倍体低,说明质量也有所提高。

多倍体植株往往也具有较大的花和果实,因此对花和果实类药材的生产也具有重要意义。

(2)较好的结实性和较强的抗逆性稳定型的多倍体结实性比较好。

人工合成的多倍体染色体数若为奇数者则几乎不育,如三倍体西瓜就没有种子。

人工合成的多倍体染色体为偶数者最初也多结实性不良,但是经过长期选择淘汰,结实性则可大大超过二倍体,如六倍体普通小麦较二倍体小麦产量高得多。

自然存在的多倍体植物较之原始种的二倍体有更强的抗逆性,即有更强的对病虫害的抗性,对寒冷和干旱的忍受力也较强。

在高原地带的植物常有多倍体变种,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多倍体植物对寒冷等气候条件有较强的适应性。

由于多倍体植株一般较矮,茎秆粗壮,故能较好地抵抗倒伏。

有的还具有抗干旱、抗病虫害等其他抗性,例如由日本薄荷(Mentha arvensts var.piperascens)和库页薄荷(M.gachalinensis)诱导的异源四倍体具抗粉真菌、抗寒等优点,这些优点对扩大种植区域,提高产量及野生品种变栽培品种极为有利。

(3)多倍体植株通常具有较高含量的药用活性成分在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多倍体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都有所增加。

例如菖蒲(Acorus calamus Linn.)在长期自然变异过程中形成了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和六倍体各种类型。

据化学测定,其根茎的含油量、精油的化学成分、植物体内草酸钙的含量均与染色体倍数有关,二倍体中不含β-细辛醚、三倍体含20%~30%的β-细辛醚和顺甲异丁香油的混合物,四倍体精油中含有比三倍体高两倍的β-细辛醚。

曼陀罗(D.stramonium)同源四倍体中生物碱含量大约是原植物的2倍;牛膝(A.bidentata)同源四倍体中蜕皮激素较原植物高出达10倍之多;丹参(S.miltiorrhiza)同源四倍体中隐丹参酮、丹参酮IA、丹参酮IIA分别较原植物高203.26%、70.48%、53.16%。

染色体倍性的增加与化学成分含量的变化并不呈正比关系,例如毛曼陀罗(D.inoxia Mill.)的三倍体生物碱含量较二倍体、四倍体均高。

多倍体与原植物比较,并不只限于原有性状的加强和提高,有的可能会产生新的性状和新的化学成分。

例如福禄考(Phlox drummondii Hook.)的同源四倍体中能够产生亲本所不含有的黄酮类成分;菘蓝(I.indigotica)同源四倍体中游离氨基酸成分组成与二倍体亲本相比也不一致,从中可能筛选出具有药理活性的前导化合物。

一般而言,用秋水仙素诱导成的多倍体植株往往是同源四倍体,如果将其与二倍体对照杂交,便可获得三倍体的植株,例如,人工获得的三倍体西瓜、香蕉等。

无籽或少籽是它们的显著特征。

另外,在
倍性育种的过程中,在一些远源杂交不亲合的组合中,如果将其中之一加倍、远源杂交往往变得容易进行,而且所获得的异源多倍体在生长量及抗逆性方面,往往有突出表现。

在用各种射线诱变育种时,多倍体材料的诱变率大大高于二倍体对照。

由此可见,在人工诱导植物多倍体的基础上,如能结合其它育种手段,以培育出高质量的植物新品种,大有潜力可挖。

4)、育性低多倍体植株普遍具有育性下降的特点,而且种子不饱满,呈皱形,这与花粉发育不好有直接关系。

这对于收获籽粒为目的农作物来说是个致命的缺点,但对于全草类、根茎类、叶类、花类的中药植物来说影响不大。

而对希望收获无籽果实的植物,如西瓜、枸杞等又是一个难得的优良特征。

多倍体在所有的生长发育阶段都表现缓慢,如种子发芽迟,生长慢,开花晚等,致使生育期延长,其原因是细胞分裂强度降低,生长素含量减少。

总之,随着人们对多倍体诱导技术及其它相关育种技术研究的深入,一定能形成越来越多的人工多倍体种群,使多倍体诱导成为最有效的育种手段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