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结构

合集下载

汽车座椅制造工艺

汽车座椅制造工艺

人工 浇注
机械手 浇注
26
合模方式:合模机合模、轨道合模。
合模机合模
合模机 合模
合模完 毕
合模前
合模后 27
⑸熟化成型:当模温机持续加温,使模腔 内的温度达到45-60℃ 时,持续220-300秒,使发泡熟化成型的 过程。
⑹取件:是把发泡件与模具分离的一个操作过 程。 注:若模腔内有模舌,模具打开后,双手挤压 海绵四周,使海绵与上模分开,然后将海绵与 模舌掀离下模后取出海绵
缝纫机缝制
34
6、总装工艺
35
⑴分装
⑵骨架连接
⑶护板装配
⑷整形熨烫
⑴分装:将焊接完成的骨架分总成 与相应的发泡、面套连接的过程。 (如右图所示)
36
靠背分装
⑵骨架连接:按照结构不同,将座椅滑道、分装完成的坐垫和靠背通过连 接螺栓结合起来的过程。
滑轨连接
坐垫连接 37
⑶护板装配:将座椅上的塑料件(内外护板、塑料手柄、头枕套管等)通过螺钉或卡扣连 接到座椅指定的位置上。 ⑷熨烫整形:对以上装配完成的座椅总成进行外观整形,保证缝线整齐,包覆良好,无褶 皱。
25
⑷浇注:将两种材料不同的A料和B料,或称黑白料,根据产品硬度要求,按一定比列
混合后注入到模具内的一种操作。分人工浇注和机械手浇注。
注:通常的发泡线分干、湿两部分,根据干部的不同分别有:环形线(一般有24工位、
32工位、48工位的较多)、转盘线。根据生产工艺规划的不同,同一条发泡线可布置
1或2个浇注工位。
⑵-⑼工 序,均在喷 淋式前处理 箱中完成, 如右图所示:
19
⑽水份烘干:将工件表面的水分去除,在限定的悬挂链速度,烘箱温度为:120~140℃。 注:工件经过前处理除掉冷轧钢板表面的油污和灰尘后才能喷涂粉末,同时在工件表面形成一层 锌系磷化膜以增强喷粉后的附着力。前处理后的工件必须完全烘干水分并且充分冷却到35℃以下 才能保证喷粉后工件的理化性能和外观质量。

汽车电动座椅结构及原理

汽车电动座椅结构及原理

汽车电动座椅结构及原理1. 电动座椅的奇妙世界嘿,朋友们!今天咱们聊聊汽车里的一个“座”上宾——电动座椅。

你有没有发现,坐在车里,轻轻一按按钮,座椅就能自动调整位置?是不是感觉自己像个皇上,舒服得不行?这小小的座椅,里面可有大文章呢!它不仅仅是个坐的地方,更是咱们驾车时的“好伙伴”。

1.1 电动座椅的结构首先,让我们来看看电动座椅的“家底”。

电动座椅的核心是电机和各种机械装置。

想象一下,它就像是座椅的“心脏”,负责让座椅动起来。

电机连接着一系列的齿轮,利用这些齿轮的转动,座椅就能向前、向后,甚至上下调节。

别小看这些齿轮,它们可是默默无闻地做着大事,把你从“蜷缩”的姿势变成“舒展”的状态。

1.2 控制系统的魅力当然,光有电机和齿轮可不够,座椅的控制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

咱们按下那个按钮,控制系统就会发出信号,告诉电机该做什么。

这就像是一个指挥家,指挥着乐团演奏美妙的乐曲。

更有意思的是,现在很多电动座椅还配有记忆功能,能够记住你喜欢的坐姿。

你每次坐进去,感觉就像回到了熟悉的“老家”。

2. 如何运作?好,听起来很不错,但这电动座椅到底是如何运作的呢?让我来给你讲讲。

2.1 电力来源首先,电动座椅需要电力。

这个电力一般是从汽车的电池中获取的。

按个按钮,电流通过线圈流向电机,电机开始转动。

简单说,就是给座椅“充电”,让它们“醒”过来,准备好服务你。

其实,电动座椅就像是一辆小汽车里的一块小引擎,尽管小,但可不能小看哦!2.2 动作的实现然后,电机转动后,力量就通过齿轮传递到座椅上。

这时候,座椅会开始移动,想怎么调就怎么调。

上下、前后,任你选。

这种调节可以让不同身高、体型的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坐姿,真的是个“善解人意”的小家伙。

3. 小贴士与保养不过,电动座椅虽然好,但也需要咱们的爱护。

3.1 定期检查首先,建议大家定期检查一下电动座椅的电机和电线,确保没有损坏。

就像咱们的身体一样,得常常“体检”。

如果发现座椅动不动的,可能就是电机出了问题,得赶紧去修理。

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研究

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研究

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研究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汽车制造行业规模持续扩大,汽车保有量呈逐年递增的趋势,进而使驾驶群体对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的要求也更为严格。

同时,座椅作为汽车的关键性组成部分,在优化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才能够提升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及平稳性。

若忽略汽车座椅结构设计,则会严重影响汽车品牌的销量。

因此,本文以汽车座椅结构为切入点,进一步分析汽车座椅结构的具体分类,并提出具体的安全性设计要点,旨在为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的优化设计提供有效价值建议。

关键词:汽车;座椅结构;安全性进入21世纪以来,在社会经济稳健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汽车制造水平不断增强,使汽车保有量持续增加。

与此同时,受汽车大范围普及的影响,使驾驶群体对现代汽车座椅结构提出全新的设计要求及设计标准,尤其是轻型汽车,在其舒适性、安全性的要求方面日趋严格。

除了需要综合考虑汽车行驶期间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以外,汽车座椅结构设计需以达到安全标准为前提,侧重满足驾驶员、乘客的刚性需求[1]。

并且,突出汽车座椅结构的舒适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缓驾驶人员的疲劳感,特别是对长途驾驶,汽车座椅结构设计会间接影响驾驶的安全性。

由此可见,汽车座椅结构的舒适性与安全性之间联系密切。

总体而言,从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设计的优化角度考虑,本文围绕“汽车座椅结构及安全性”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汽车座椅结构分析根据位置前后,汽车座椅可划分为前排座椅、中排座椅、后排座椅。

通常情况下,家用汽车仅包含前排座椅、后排座椅;商务类汽车例外,中间增加了中排座椅[2]。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持续递增,客观上要求相关汽车制造企业以保证汽车行驶安全性为前提,全面分析私家车可能产生安全漏洞问题,进一步降低交通事故发生风险。

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可知,私家车后排座椅的乘坐群体多为女性、儿童,受伤害几率较高。

因此,需高度重视后排座椅结构的安全设计,提高其主动安全性能。

座椅结构设计方案

座椅结构设计方案

座椅结构设计方案座椅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结构设计方案需要兼顾人体工学和美观性。

以下是一种基于人体工学原理和舒适度的座椅设计方案。

首先,座椅的结构设计应该符合人体工学原理,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

座椅背部应该具有适当的弯曲和宽度,以提供良好的脊椎支撑并使身体能够自然地放松。

座椅底部应该有一定的弹性和弧度,以减轻坐骨的压力点,使血液循环畅通。

座椅的高度和角度也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设计,确保膝盖、腰椎和肘部的舒适度。

其次,座椅的材料选择也是设计的重要考虑因素。

座椅的填充材料应该具有足够的弹性和适度的硬度,以提供足够的支撑和舒适度。

常见的填充材料包括高密度海绵、记忆棉等,这些材料具有较好的回弹性和吸震功能。

座椅的面料应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磨性,以确保座椅的舒适度和使用寿命。

另外,座椅的设计还应考虑到人体的不同形状和需求。

座椅背部和座椅底部的高度应可调节,以适应不同身高的人群。

座椅的扶手和靠背也应根据人体工学原理进行设计,使肘部和背部得到合适的支撑。

在设计座椅的高度时,还应考虑到人们使用座椅时的习惯和姿势,确保座椅的使用舒适度和便捷性。

最后,座椅的外观设计也是设计方案的重要一部分。

座椅的外观应与整体空间的风格相协调,具有美观性和时尚感。

座椅的颜色和材质选择应与周围空间的设计相呼应,使整个空间具有统一的视觉效果。

座椅的外观设计也应注重细节和工艺,以保证座椅的质感和品质。

综上所述,座椅的结构设计方案需要基于人体工学原理和舒适度,考虑填充材料的选择、材质的透气性和耐久性,以及座椅的高度、角度和支撑功能。

同时,座椅的外观设计也应与整体空间相协调,具有美观性和时尚感。

这些因素的综合考虑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健康和美观的座椅使用体验。

自行车调整座椅的结构原理

自行车调整座椅的结构原理

自行车调整座椅的结构原理自行车座椅的结构原理涉及到座椅的设计、安装和调节几个主要方面。

座椅是与骑行者直接接触的部分,对于骑行舒适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因此,座椅的结构要考虑到人体工程学以及个体差异的因素,使骑行者在长时间骑行中能够保持舒适的姿势并减少疲劳感。

首先,座椅的结构要合理设计。

一般座椅包括座垫和座背两部分。

座垫是骑行者的主要支撑点,应该有足够的宽度和长度来适应骑行者的臀部。

座垫的内部填充物可以采用高弹性材料,如泡沫塑料或凝胶,以提供更好的缓冲效果。

座背则可以有不同的形状和高度,以适应骑行者的背部曲线,并提供一定的支撑。

此外,座背的角度也可以调整,使骑行者能够找到自己最舒适的坐姿。

座椅的安装也非常重要。

座椅通常通过座管安装在车架上。

座管的直径和长度应与座椅的安装孔匹配,并使用合适的夹紧装置来固定。

座管的高度可以通过调整座管伸出的长度来调节。

座管的长度应该留有一定的余量,以便根据骑行者的身高和体型进行个性化调节。

座椅在安装时应确保牢固稳定,不会出现松动或摇晃的情况,以免影响骑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然而,最重要的是座椅的调节功能。

座椅的高度和角度可以根据骑行者的身高和骑行习惯进行调整。

调节座椅高度可以通过改变座管伸出的长度实现。

骑行者的脚踏地点应该处于坐垫和脚踏之间的合适位置,既不至于伸直膝盖也不至于过度弯曲。

调节座椅角度可以通过旋转座椅与座管连接的夹紧装置来实现。

座椅的前倾角度可以根据骑行者对坐姿的喜好和舒适度进行调整。

较平坦的坐姿可能更适合长距离骑行,而较竖直的坐姿则更适合攀爬或高强度骑行。

一些高级的座椅还可以具备进一步的调节功能。

例如,一些座椅可以根据骑行者的体重和骑行姿势进行前后滑动调节,以求更好的动作适应性。

另外,一些座椅还可以调节座背的弯曲度和支撑位置,以提供更贴合骑行者背部的支撑。

这些调节功能可以根据个人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以获得最佳的骑行体验。

总结起来,自行车座椅的结构原理包括合理的设计、安装和调节功能。

汽车座椅结构设计

汽车座椅结构设计

汽车座椅结构设计汽车座椅是汽车内部最重要的一个部分,对乘客舒适度和安全性有着直接影响。

因此,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是十分关键的。

首先,座椅的舒适度是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

座椅的填充物材料和结构设计需要能够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并在长时间使用中不会产生过度疲劳和不适感。

填充物可以选择高弹性海绵或记忆棉等材料,能够根据乘客的体型和体重适当地分布压力。

座椅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人体的人体曲线和姿势习惯,以保持自然的坐姿,并提供适当的腰部和腰椎支撑。

此外,座椅的靠背角度、座垫高度和深度等也需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合理调整。

其次,座椅的安全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座椅需要具备良好的防护功能,以减轻碰撞时对乘客的伤害。

座椅的结构设计应该考虑到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两个层面。

主动安全可以通过调整座椅的高度和角度,使乘客的视野更加开阔,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被动安全可以通过座椅的结构设计来吸收和分散碰撞能量,减轻碰撞时对乘客的冲击。

座椅的骨架结构应该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能够在碰撞时保持刚性并提供充分的承载能力。

此外,座椅还需要配备头枕、安全带等装置,以提供额外的保护。

另外,座椅的功能性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代座椅已经具备了很多功能,例如电动调节功能、加热与通风功能、按摩功能等。

这些功能的加入可以提升座椅的舒适度,并为乘客带来更好的驾乘体验。

此外,座椅还需要考虑可调节头枕和靠背角度等设计,以适应不同大小和身材的乘客。

座椅的结构设计应该简单易用,便于乘客进行调节和操作。

综上所述,汽车座椅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舒适度、安全性和功能性等因素。

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该运用人体工程学原理和材料科学知识,以确保座椅的设计能够满足乘客的需求和安全要求。

只有在座椅结构设计合理的情况下,乘客才能得到舒适且安全的驾乘体验。

因此,汽车制造商和设计师应该对座椅的结构设计进行充分的研究和改进,以不断提高座椅的质量和性能。

电动座椅的结构(“电动机”相关文档)共8张

电动座椅的结构(“电动机”相关文档)共8张
图4-2 高度调整机构 图4-2 高度调整机构 纵向调整机构由蜗杆、蜗轮、齿条、导轨等组成,如图4-3所示。
2、传动机构
Ø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座椅的空间位 置移动。
高度调整机构
Ø高度调整机构由蜗杆轴、蜗轮、心轴等组 成,如图4-2所示。
Ø调整时,蜗杆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 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保证心轴旋进或
高度调整机构由蜗杆轴、蜗轮、心轴等组成,如图4-2所示。 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座椅的空间位置移动。
图4-3 纵向调整机构 1—支撑及导向元件 2—导轨 3—齿条 4—蜗轮 纵向调整机构由蜗杆、蜗轮、齿条、导轨等组成,如图4-3所示。 电动座椅一般由双向电动机、传动装置和座椅调节器等组成,如图4-1所示。 调整时,蜗杆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保证心轴旋进或旋出,实现座椅的上升与下降。
5—反馈信号电位计 6—调整电动座椅一般由双向电动机、传动装
置和座椅调节器等组成,如图4-1所示。
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座椅的空间位置移动。 齿条装在导轨上,调整时,电动机转矩经蜗杆传至两侧的蜗轮上,经导轨上的齿条,带动座椅前后移动。 齿条装在导轨上,调整时,电动机转矩经蜗杆传至两侧的蜗轮上,经导轨上的齿条,带动座椅前后移动。 齿条装在导轨上,调整时,电动机转矩经蜗杆传至两侧的蜗轮上,经导轨上的齿条,带动座椅前后移动。 纵向调整机构由蜗杆、蜗轮、齿条、导轨等组成,如图4-3所示。 图4-3 纵向调整机构 图4-2 高度调整机构 图4-3 纵向调整机构 调整时,蜗杆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保证心轴旋进或旋出,实现座椅的上升与下降。 调整时,蜗杆轴在电动机的驱动下,带动蜗轮转动,从而保证心轴旋进或旋出,实现座椅的上升与下降。 电动机的旋转运动,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座椅的空间位置移动。 纵向调整机构由蜗杆、蜗轮、齿条、导轨等组成,如图4-3所示。 1—支撑及导向元件 2—导轨 3—齿条 4—蜗轮 电动座椅一般由双向电动机、传动装置和座椅调节器等组成,如图4-1所示。 电动座椅一般由双向电动机、传动装置和座椅调节器等组成,如图4-1所示。 纵向调整机构由蜗杆、蜗轮、齿条、导轨等组成,如图4-3所示。

椅子的构成名词解释

椅子的构成名词解释

椅子的构成名词解释椅子,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家居用品,是我们用来坐下休息、工作、学习或者沉思的便利工具。

虽然椅子看似简单,但其实它的构成是由多个部分组成的,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重要性。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椅子的构成名词进行解释,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个看似朴实无华但又不可或缺的家具。

1. 椅背椅背是椅子最显著的部分之一,位于坐垫后面,紧靠着人的背部。

它通常由一块或多块材料制成,例如木材、塑料或金属等。

椅背的主要功能是为背部提供支撑和舒适度,使人在坐下时能够保持正确的坐姿,并减少背部疲劳和不适感。

2. 扶手扶手是椅子的横向延伸部分,位于椅背两侧,用于支撑和舒适手臂或肘部。

扶手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形状和材质,如木制、金属、塑料等。

扶手的存在使人能够放松手臂,减轻肩颈的负担,并提供稳定性和舒适度。

3. 座椅座椅是椅子上人坐的部分,通常由坐垫和底座组成。

坐垫是用来支撑人体下半身的部分,它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海绵、棉花、弹簧等。

座椅的舒适度和支撑性对于人体的坐姿和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因此,选择合适的座椅对于长时间坐姿的人来说尤为重要。

4. 腿部腿部是椅子的支撑结构,连接座椅和地面。

腿部的数量和形状可以因椅子的种类和用途而异。

一把椅子通常具有四条腿,但也有其他款式,如三角形支撑腿或中央支撑柱。

腿部的设计和材质的选择直接影响到椅子的稳定性和坚固性。

5. 底座底座是连接椅子腿部和座椅的部分,也是椅子与地面接触的关键。

底座通常由一个或多个连接件组成,如椅子底座盘、椅子底座轴等。

底座的设计和材质的选择既要考虑到椅子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到椅子的移动和旋转的便利性。

6. 固定件固定件是椅子各个部分的连接件,起着使椅子结构稳固和整体组装完整的作用。

固定件可以是螺丝、螺母、铆钉等。

在椅子的制造和组装过程中,固定件的质量和保持稳定性都是至关重要的。

椅子作为我们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件,其构成名词的解释为了我们更好地了解椅子的结构和设计,以便在选择和使用椅子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人体的舒适和支撑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座椅在整车的重要性
汽车座椅作为安全部件是在被动保护中起决定性作用的组成部件。首先,在事故中它要保
证乘员处在自身的生存空间之内,并防止其他车载体进入到这个空间。其次,要使乘员在事故
发生过程中保持一定的姿态,以使其他的约束系统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能。除了防止事故发生
的功能,座椅还应具有在乘员与其发生碰撞时(在事故中乘员与车内部发生的碰撞称为 二次碰 撞”),使对乘员的伤害减轻到最低的性能,即能吸收乘员与之碰撞的能量。座椅安全功能失 效时可引起以下几种形式的乘员伤害:
No. 1 2 3 4 5
Test Item
LOCK strength Free play 锁止强度 间隙
Specification
> 1700 Nm/Pice < 0.18º <2. 5 Nm 2.0º (30º+ 70º ) lock
Operating effort 操作力 Increment 步进 Adjust range 调节角度

随着当今科学技术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发展,人们对于座椅舒适要求也不断提升。其
中汽车座椅的舒适度及安全性设计已成为当今汽车产商所关注的主要内容。座椅的主要功能是 支撑驾驶员及乘坐人员的身体,减缓路面不平传给人体的冲击并减弱由此而引起的振动。给驾 乘提供舒适、安全的乘坐条件和便于驾驶操作的良好的工作条件。由生物动力学研究表明,长 时间地承受高强度的全身振动对于人体健康的损害是相当严重的。主要是腰脊和相关的神经系 统会受到影响。新陈代谢以及源于机体内部的一些其他因素会恶化这个影响,通常认为环境因 素,如身体姿势、低温及气流会引起肌肉疼痛。:
安全带提醒装置SBR是当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没有使用安全带时,提醒驾驶员和前排乘员 的系统。 系统由探测未系安全带的传感器和两级提醒驾 驶员的信号(第一级是视觉信号,第二级是视觉 和听觉信号)所组成。 对于车祸事故中的乘员,正确的使用安全带是 最有效的保护措施,这一结论已得到大家的公认。 调查表明,大多数不系安全带的乘员在受到适当
5
1
4
3 6
Part id 1 2 3 4 5 6 7 8 9
Material name 上海宝钢 S500MC 上海宝钢 S500MC 上海宝钢 SAPH440 上海宝钢 SAPH440 \ Q195 上海宝钢 SAPH440 \ 70# 上海宝钢 E355+C \ Q195
Thickness(mm) 1.8 4 2.5 2.5 Ф12 T1.0 2.5 D=3.5 Ф22 T2.0 Ф22 T1.5
车的发展和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座椅已不再是单纯满足乘坐和美观需要的车身部件, 而是关系到汽车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集人机工程学、机械振动、控制工程等为一体的 系统工程产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交通运输工 具,驾驶汽车的人数逐渐上升。然而伴随汽车进入人们生活的同时,越来越多的与汽车驾 驶座椅 有关的疾病、问题也逐年增加,汽车座椅的舒适性已经成为汽车设计的主要待解决 问题 之一。 如何改进和完善汽车设计,提高驾驶舒适性,满足不断发展的用户使用需求和 健康 需要,是当今汽车设计人性化发展重要的应用基础理论研究课题之一。
5、头枕
满足座椅挥鞭伤试验得分的要求
Headrest rod Material : ST37-2G Φ12 Tube 头枕杆材质: ST37-2G Φ12 管材 Headrest rod surface plating chromium 头枕杆表面镀3价铬
6、前排侧气囊
7、安全带提醒装置SBR
操作品质
滑动过程中无异 响、全行程无涩 点、滑动顺畅, 同步锁止、同步 解锁; 调节应调节灵活 ,无卡滞、异响
试验方 法
滑轨
卷尺、 测力计
调角器
测力计 、角度 尺
头枕
头枕的垂直调节力≤59N; 头枕导管的解锁力≤19.6N 头枕的拔出力应≥250 N
调节应调节灵活 ,无卡滞、异响
测力计
后排靠 背锁
解锁操作力≤49N
. MMS中级模块化骨架平台
3、骨架结构平台
电动四向双边
电动四向双边
手动六向双边
Hale Waihona Puke 电动六向双边电动八向双边
管框座盆+管框靠背四向双边
双边手动4向大边板
钣金半座盆+管框单边调角四向双 边
4、骨架结构形式
5、面料分类
二、座椅结构和功能 1、前排总成构成
2、骨架靠背
7
2 5
8
3 4
1
6
Part id 1 2 3 4 5 6 7 8
三、座椅功能和结构认识 1、按乘坐分类
2、按驱动方式人分
汽车座椅分类按照动力的提供方式分为: 1.手动调节座椅
2.电动调节座椅
指以电动机为动力,通过传动装置和执行机构来调节 座椅的各种为位置,为驾驶员提供各种位置。 电动座椅又分为是否具备记忆功能:
3、骨架结构平台
骨架平台 一种骨架平台化的汽车座椅安 全带锁扣锚点机构,包括安装板, 安装板包括用于连接安全带锁扣的 连接板以及向内弯折的与连接板一 体的固定板
C-NCAP是将在市场上购买的新车型按照比我国现有强制性标准更严格和更全面的要求 进行碰撞安全性能测试,评价结果按星级划分并公开发布,旨在给予消费者系统、客观的 车辆信息,促进企业按照更高的安全标准开发和生产,从而有效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伤害 及损失。
3、座盆
座盆分类
2 7
滑轨
半座盆 全座盆 管框结构座盆 高调
a.在正面碰撞中,座椅与车身连接强度不够,座椅脱离车体,使乘员逸出其生存空 间。如果后排乘员未
受约束,前排座椅靠背强度不足,后排乘员的惯性力击溃前排座椅,使前排乘员受到伤害;前排座椅强度太
高,又会对后排乘员在与之相撞时产生伤害;座椅的乘坐外廓设计不当,在前方碰撞时会使乘员沿座椅下滑, 使腰部安全带移到浮肋以上(即所谓的 潜水”现象),这是极为不利的约束姿态 b.在后部碰撞中,如果头枕设计过低或与靠背的相对位置设置不当会引起胸部与 头部的加速度差,作用 在颈部上的这个差值超过一定程度后会对乘员造成致命伤害。前 排座椅靠背的强度不足,会在其本身质量及 乘员质量的惯性力作用下向后发生较大的弹 性变形以至塑性变形,失去对乘员的支撑作用,使前排乘员射向 后排座椅或后窗,并伤及后排乘员。汽车座椅的安全性设计目标就是避免上述诸种不利情况的发生。
戈特利布· 戴姆勒gottlieb daimler(1834-1900),德国 工程师和发明家,现代汽车工 业的先驱者之一。 1883年,他与好友——著名 的发明家威尔赫姆· 迈巴赫合作, 成功研制出使用汽油的发动机, 并于1885年将此发动机安装于 木制双轮车上,从而发明了摩 托车。 1886年,戴姆勒把这种发动 机安装在他为妻子43岁生日而 购买的马车上,创造了第一辆 戴姆勒汽车。
解锁流畅、无卡 滞、异响
测力计
4. 禁限用物质限值的要求 (1) 禁限用物质多环芳烃PAHs限值的要求
1 2 3 4 5 6 7 8 Naphthalene 萘 Acenaphthylene 苊烯 Acenaphthene 苊 Fluorene 芴 Phenanthrene 菲 Anthracene 蒽 Fluoranthene 荧蒽 Pyrene 芘 Chrysene 屈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Benzo[a] Anthracene 苯并[a]蒽 Benzo[b] Fluoranthene 苯并[b]荧蒽 Benzo[k] Fluoranthene 苯并[k]荧蒽 Benzo[j] Fluoranthene 苯并[j]荧蒽 Benzo[a]pyrene 苯并[a]芘 Benzo[e]pyrene 苯并[e]芘 Indeno[1,2,3-c,d]Pyren 茚苯[1,2,3-c,d] 芘 Dibenzo[a,h] Anthracene 二苯并[a,h]蒽 Benzo[g,h,i] Perylene 苯并[g,h,i]苝(二萘嵌苯)
二、座椅的设计标准
1.总成涉及标准
GB11550-2009 汽车座椅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15083-2006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8410-2006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SJ-NW-51-2012 长安车内零部件挥发性有害物质技术限值规范(VOC) SJ-NW-37-2008 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及醛酮类物质测试零部件取样技术规范 SJ-NW-81-2010 长安汽车内饰零部件材料气味特性评价规范
Material name 上海宝钢 DC03 \ Q235 上海宝钢 ZSTE420 上海宝钢 SAPH440 \ Q195 上海宝钢 SAPH440 上海宝钢 SPCC \ 70#
Thickness(mm) 1.4 2 1.2 1.5 2.5 2.5 1.2 D=3.5
双边同步调角,“S”曲簧减震, 满足C-NCAP 五星要求座椅骨架满足挥鞭 伤试验得满分 满足中国法规:GB14167-2006/GB15083-2006
座椅功能结构 ——培训——
第一部分:座椅的设计与功能介绍
一﹑座椅在整车的重要性 二、座椅设计标准 三、座椅的功能构造


汽车座椅属于汽车的基本装置,是汽车的重要安全部件。在汽车中它将人体和车身联系在 一起,直接关系到乘员的驾乘舒适性和安全性。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制成了最早的汽车座
椅,其座垫是以棉花等软填料作为芯子,靠背是用木板和木条围成。一百多年来,随着汽
2.零件所涉及标准
GB/T 250-2008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 GB/T 6343-2009 泡沫塑料及橡胶 表现密度的测定 GB/T 6344-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GB/T 6669-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 GB/T 6670-2008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 落球法回弹性能的测定 GB/T 10807-2006 软质泡沫聚合材料硬度的测定(压陷法) GB/T 10808-2006 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 撕裂强度的测定 QC/T 484-1999 汽车油漆涂层 QC/T 728-2005 汽车整车大气暴露试验方法 QC/T 740-2005 乘用车座椅总成 SAE J826-2002 H点测量仪和设计模型步骤和规范 SAE J2412-2004 使用发光氙弧可控设备的汽车内饰件加速曝露试验 SJ-NW-111-2011汽车用纺织、地毯、无纺面料性能规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