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医学的总论(优质)

合集下载

核医学总论 ppt课件

核医学总论  ppt课件
谢图像同机融合
ppt课件
18
ppt课件
19
双探头SPECT
ADAC Vertex
Forte AZ
Skylppit课g件ht
CardioMD 20
ppt课件
21
符合线路SPECT/CT
ppt课件
22
ppt课件
23
CTA与心肌灌注融合
ppt课件
24
SPECT/CT
PET/CT
ppt课件
25
初步具备了核医学的理论基础、方法手段,
拥有颇具特点的临床诊治项目
ppt课件
12
核医学发展-规模发展(1961-1975)
加速器和发生器(如99mTc发生器)普遍应用 r照相机广泛应用 体外放射分析已发展到能测定300余种体内微量活性物
质 临床核医学逐渐成为临床不可缺少的重要学科
ppt课件
核医学应用范围几乎涉及到各个医学学科和专 业
现代核医学代表了当今核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尖端科技的发展水平
核医学融入了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
ppt课件
5
实验核医学的内容
放射性药物学 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 核素动力学分析 体外放射分析 活化分析 放射自显影 动物PET、SPECT的应用 稳定性核素分析
计量仪器:如电离室、胶片、热释光等辐射 计量仪
防护仪器: γ(β)辐射仪、放射性表面污
染监测仪、放射性报警仪等
ppt课件
17
核医学显像的主要设备
相机:提供平面的静态或动态影像 SPECT : ( single photo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仪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核医学的总论优质

核医学的总论优质

69
31
43
57
12
88
0.6
98.9
h
7
治疗前的准备
n 禁食高碘食物,停服影响甲状腺摄碘的药 物和制剂。
n 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 n 必要的检查 n ATD和B受体阻滞药使用 n 人重组TSH的应用
h
8
131治疗甲亢注意事项
➢ 空腹服药后两小时才能吃饭,两小时以内尽量不要讲话、 吐痰,以免减小药物剂量,影响疗效,污染环境;
减,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不须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 一年后发生的晚发甲减,则须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补足 甲状腺激素即可;
h
9
131I治疗甲亢注意事项
➢ 碘131治疗后,第一个月内,部分病人症状有加重,一般 从第二个月症状开始缓解,完全恢复须半年的时间(须二 次治疗和分次服药的除外);
➢ 碘131治疗的患者,在甲亢未痊愈前禁食含碘的物品; ➢ 妊娠期和哺乳期不能行碘131治疗。碘131治疗一年后方可
h
16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最佳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
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抑制)
h
17
适应症
➢ 分化型甲癌全切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
➢ 分化型甲癌病人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后癌组织 残留或转移的治疗
➢ 分化型甲癌Ⅲ、Ⅳ期病人;所有年齡<45歲的Ⅱ期 病人和大部分年齡>45岁的Ⅱ期病人;大部分Ⅰ期, 尤其是具有多病灶,淋巴结转移,有甲状腺外或 血管浸润,和/或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袭明显的病 人,手术后都应该用131I治疗。
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述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h
1
概述
n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 ➢ 射线粒子直接作用于大分子物质,如核酸和蛋白

《核医学》教学课件:核医学总论

《核医学》教学课件:核医学总论

放射化学纯度测定
放射化学纯度(radiochemical purity, Rp): 指以特定化学形态存在的放射性核素活度
占样品总活度的百分数。
主要方法: 放射性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电泳法
产品的放射性计数
放射化学纯度 =
(%)
放射性总计数
生物学性质检测
细菌检查 细菌内毒素测定 毒性试验 生物分布试验
防治措施
注射室和检查室应备有急救 箱,其中有血压计、听诊器,处 理虚脱的各种药物等
还应备有氧气袋
出现荨麻疹、水肿、搔痒和胸闷等症状,可 用抗过敏药治疗
热原反应按常规处理
血压明显降低、出现休克时,成人可立即注 射 1:1000肾上腺素 0.5 ~ 1 mg 严重者可以用生理盐水稀释10倍后静脉注入 、吸氧、静脉开放,必要时点滴氢化可地松
适宜的射线能量和在组织中的射程是 选择性集中照射病变组织而避免正常组织 受损并获得预期治疗效果的保证。
放射性核纯度
指特定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占总放射性的百 分数。
测定方法: 能谱法 屏蔽法 半衰期法
化学性质检测
pH值 化学纯度 放射化学纯度
化学纯度
是指以某一形式存在的物质的 质量占该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数。
核医学总论
首都医科大学潞河教学医院 放射教研室 石逸杰
第一节 概 述
定义(Definition)
核医学( nuclear medicine )是一 门研究核素和核射线在医学中的应用及 其理论的学科,即应用放射性核素 (radionuclide)及其标记化合物和生 物制品进行疾病诊治和生物医学研究。
放射性药物不良反应
发生率很低
万分之二左右,远低于碘造影剂的不良 反应率

《核医学》教学课件:核医学总论

《核医学》教学课件:核医学总论
Nuclear reactor
Nuclear reactor production is a mainly source of radionuclides
北京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诊断用放射性药物
多采用发射γ光子的核素及其标记物。 99mTc核性能优良,为纯γ光子发射体,能 量140 keV,T1/2为6.02 h、方便易得、几乎 可用于人体各重要脏器的形态和功能显像。
(1)诊断检查时尽量采用先进的测量和显像设备。 (2)采用必要的保护 。 (3)对小儿、孕妇、哺乳妇女、育龄妇女应用放射 性药物要从严考虑。
小儿应用原则
由于儿童对辐射较为敏感,所以一般情况 下,放射性检查不作为首选的方法。
小儿所用的放射性活度必须较成人为少。
一般可根据年龄、体重或体表面积按成人剂量 折算,也可按年龄组粗算用药量,即1岁以内用成 人用量的20%-30 %、1-3 岁用30%-50%、3-6岁用 40%-70%、6-15岁用60%-90%。
左心室各壁心肌血流灌 注未见明显异常,左心 室收缩功能正常。
77
血流灌注明显减低,代谢基本正常或最高。 提示下壁和后壁心肌缺血但存活。
78
临床价值
(一)心肌缺血的早期诊断 (二)冠心病的病情程度与预后估计 (三)室壁瘤 (四)心脏传导异常 (五)心血管疾病疗效评价 (六)充血性心力衰竭 (七)心肌病的辅助诊断 (八)慢性阻塞性肺病与肺心病 (九)化疗对心脏毒性作用的监测
• 治疗药物: 131I,125I,32P,153Sm(钐),89Sr(锶),90Y(钇)等
常用的放射性核素
特性: 1.具有放射性:能放射出射线,需按放
射性物质管理和防护等; 2.被靶器官选择性摄取和浓聚; 3.具有特定的物理半衰期和有效使用期。

核医学总论课件

核医学总论课件

1896
2006
放射现象
Becquerel
• 核医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 真正形成核医学学科的历史很短
核医学与诺贝尔奖
1903 Becquerel 发现放射现象 物理学奖 1903 Marie.Curie 发现镭等元素 物理学奖 1911 Marie.Curie 化学奖
1908 Rutherford 发现铀能发射α和β粒子,化学奖 1921 Frederick Soddy 放射性物质和天然同位素研究,化学奖,“同
History look back
Anger andγcamera
• 1957年Anger研制出 第一台γ照相机, 称之为 Anger照相 机。
• 1963年在日内瓦原 子能和平会议上展 出。克服了逐点扫 描打印的不足,使 核医学显像走向现 代化阶段。
History review
Berson & Yalow
Becquerel
History look back
• 18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年法国物理学家 Becquerel发现了铀的放射 性,第一次认识到放射现象。 他在研究铀盐时,发现铀能 使附近黑纸包裹的感光胶片 感光,由此断定铀能不断地 发射某种看不见的,穿透力 强的射线。
• 1903年与Curie夫人共获 Nobel物理学奖。
• 1969年,“Nuclear Medicine”正式在一本“ 术语学 手册 ”中作为放射性同位素在疾病诊断和治疗应用 的分支被确立。
• 1970‘将同位素科更名为核医学科。
• 核医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 临床学科
• 核医学有其自身的理论、方法 和应用范围
• 有诊断、治疗、门诊甚至病房
• 承担教学、科研和培干工作, 不同于一般的医技科室。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核医学总论

医科大学精品课件:核医学总论

男,77岁,左甲状腺癌术后。124I PET/CT显像发现左 颈部、腹主动脉旁结节影,明显异常124I浓聚,提示为 甲癌转移灶。
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131I-Therapy
of Graves’ Disease(GD)
治疗机制
甲状腺选择性摄取131I;Graves甲亢患者甲状腺
摄取131I超过正常。 甲状腺组织受到131Iβ射线的照射而遭破坏,使甲 状腺激素生成减少,甲亢缓解或治愈。 因此,只要131I剂量适当,则可破坏一部分而 又保留一部分甲状腺组织,达到治疗目的。
显像检查法
非显像检查法
核医学发展简史 萌 芽 阶 段 (1895~1935)
初 创 阶 段 (1936~1942) 初具规模阶段(1946~1960)


迅速发展阶段(1961~1975)
现代核医学 (1976~至今)
1. 萌芽阶段
• 1895 Roentgen 发现X射线
• 1896
病例三:患者女,50岁。头痛8月余,加重1月。外院头 颅MRS示左侧额叶病灶。
左额开颅大脑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左额肿瘤)转 移性乳头状腺癌,结合免疫组化结果考虑肺来源。
1.
2.
CT Findings: 6 cm ill-defined infiltrate/mass in the posterior segment of the right upper lobe and extending into the right lower lobe. Etiology is unclear. Suggested follow-up CT after treatment with antibiotics to access infection. PET Findings: FDG uptake in the right upper lung field consistent with tumor which may be primary or metastatic disease.

核医学核医学总论【59页】

核医学核医学总论【59页】
管理:特种药品管理加防护要求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核反应堆:可控制的重核裂变链式反应装置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加速器(医用)
1. 直线加速器 2. 回旋加速器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放射性发生器(母牛) 是一种从半衰期较长的 母体核素中制备由母体 核衰变产生半衰期较短 的子体核素的无菌层析 柱密闭系统。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显像类型与方法
静态显像 动态显像 局部显像 全身显像 断层显像 早期与延迟显像 负荷显像 阳性显像 门控显像
பைடு நூலகம்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常用显像项目
骨骼系统:全身骨显像
心血管系统
肿瘤显像:代谢、受体、基因
呼吸系统、淋巴血液、核素治疗
体外:物质代谢研究;细胞动力学分析;放射自显影;活化
分析,体外放射分析。
2024年9月6日星期五
程木华 2011年制作
核素显像
放射性核素显像是根据放射性核素示
踪原理,利用放射性核素及其标记物在 体内代谢分布的特点,应用核医学仪器 获得脏器功能影像的方法。
判断脏器或组织的形态、位置、大小、功能、代谢的变化。
* 脑灌注功能显像 * 脑葡萄糖代谢显像 * 脑池及脊髓腔显像 * 神经受体显像等进展
神内
经 系 统
分 泌 系 统
消化系统
泌尿系 统
A 肝胶体断层显像 B 肝血池断层显像 C 肝胆动态显像 D 肝细胞功能显像 E 肝移植监测显像
F 胃食道返流显像 G 胃排空测定 H 胃粘膜异位显像 I 消化道出血显像 J 十二指肠胃返流显像

核医学总论

核医学总论

• 体外放射分析技术的普及
目前所使用的核医学仪器
PET/CT SPECT/CT PET/ MRI ….. ?
核医学常用影像设备:
1、γ照相机
2、ECT(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
SPECT(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 PET(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仪) PET/CT PET/MRI …………
正电子发射型断层摄影仪
Positron
PET
Emission Tomography
1、PET显像的基本原理 正电子是一种放射性核素发射出来的带正电荷的电子 ( β+ ),他在介质中运行极短的距离,即与邻近的普通电 子结合而消失,其质量转化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光 子,这一过程称为湮灭辐射。 将发射正电子的核素引入人体内,所发射的正电子形成 的成对光子射至体外,由正电子探测器采集,经计算机重建 而成图像,显示正电子核素在体内的分布情况,称为正电子 显像。 2、PET显像的特点 (1)采用电子准直 (2)活体生化显像 (3)定量 (4)高灵敏度和高空间分辨率 (5)全身三位显像
第二章 核医学仪器及设备
第一节 核医学发展简史
• 1895年 Wilhelm Roentgen发现X-ray。
1901年获若贝尔物理学奖
• 1896年 Henri Becquerel发现了
由铀发出的奇异射线,第一次认
识了放射现象。 • 1897年 Becquerel和Curi夫妇共 同提出了 “放射性”的概念。
4、 γ衰变—是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转变, 多余的能量以γ光子的形式射出。 特点:γ光子(穿透力强,电离弱,用于显像)
5、内转换:核素由激发态或高能态向基态或低能态跃迁时, 多余的能量传给核外轨道电子,使其获得足够能量后脱离轨 道称为自由电子,这一过程,称为内转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Graves病引起甲亢时,碘的摄取合成与分泌超 常。
131I发射出多种能量的β-和γ射线,引起电离辐射生 物效应使甲状腺组织细胞受到破坏,从而减少甲 状腺激素的合成,达到缓解或治愈甲亢的目的。
适应症
适应证(过去)
适应症(现在)
年龄25岁以上,甲状腺弥漫 性中度肿大且病情中等的甲 亢患者;
扪诊估计甲状腺重量:
看不见肿大,仔细扪诊可及,20-25g。 能看见肿大,很容易扪及,30-40g。 明显看见肿大,在胸锁乳突肌以内,45-50g。 超过胸锁乳突肌,至少在50g以上。
实际用量的修正因素
甲状腺的大小和质地 有效半衰期 年龄、病程长短、是否长期服用抗甲状腺药物
给药方法
通常采用一次空腹口服法,若总投入活度高于555 MBq(15 mCi)可采用分次法给药以减轻副反应。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效果差或 无效、药物过敏及治疗后复 发者;
GD患者 对亢甲状腺药物过敏、疗效
差、复发、甲状腺肿大明显 的青少年或儿童。 GD患者伴白细胞或血小板减 少
不愿意手术、手术治疗后复 发或有手术禁忌证者。
禁忌证 妊娠或哺乳期甲亢患者;
GD伴心房颤动 GD合并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
通常每克甲状腺组织的期望活度为2.59~4.44 MBq (70~120 mCi)。
131I投入总活度(MBq或Ci)=甲状腺重量(g) ×每克甲状腺组织期望131I活度(MBq或Ci) /甲 状腺最高摄131I率(%) 毒性自主性功能甲状腺结节多采用固定剂量:1030mci,如RAIU低,可使用rhTSH。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DTC的最佳治疗方案 外科手术
131I去除残留甲状腺组织 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抑制)
适应症
分化型甲癌全切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清除
分化型甲癌病人甲状腺全切或部分切除后癌组织 残留或转移的治疗
分化型甲癌Ⅲ、Ⅳ期病人;所有年齡<45歲的Ⅱ期 病人和大部分年齡>45岁的Ⅱ期病人;大部分Ⅰ期, 尤其是具有多病灶,淋巴结转移,有甲状腺外或 血管浸润,和/或病理结果提示肿瘤侵袭明显的病 人,手术后都应该用131I治疗。
怀孕; 甲亢突眼的患者,行碘131治疗后,部分病人突眼有加重,
须进一步治疗突眼; 甲亢患者行碘131治疗,大部分患者只须服用一次碘131即
可治愈,少部分患者需重复多次给药; 治疗后的1、3、6月须复查,不适随诊。
治疗剂量的确定
固定剂量法 5-15mci 早发甲低率偏高
计算剂量法 剂量确定按以下标准剂量公式求出投入理论剂量,
减发生率也越高;剂量越小,治愈率越低,甲减 发生率也越低。 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血清检测正常。 好转:症状减轻,体征部分消失 复发 甲低:TSH高于正常。
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
乳头状腺癌:约占60%,多见于年轻女性,常见颈淋巴转 移。 滤泡状腺癌:约占20%,多见于中年人,中度恶性,多见肺、骨转移。 未分化癌:约占15%,多见于老年人,高度恶性,易侵犯周围组织。 髓样癌:约占5%,组织学上虽呈“未分化”状态,但其生物学特征不同。恶性 程度中等。较早出现淋巴及肺转移。
腺炎、内科治疗不佳,甲状 腺摄碘率升高的患者
甲亢伴近期心肌梗死患者; 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和毒 甲亢合并严重肾功能不全者; 性自主性功能甲状腺结节 甲状腺极度肿大有明显压迫 非毒性多结节性甲状腺肿
症状者。
Graves甲亢治疗方案的选择调查
内科医生首选
美国 欧洲 日本 中国
131I (%) ATD(%)
69
31
43
57
12
88
0.6
98.9
治疗前的准备
禁食高碘食物,停服影响甲状腺摄碘的药 物和制剂。
治疗前交代注意事项 必要的检查 ATD和B受体阻滞药使用 人重组TSH的应用
131治疗甲亢注意事项
空腹服药后两小时才能吃饭,两小时以内尽量不要讲话、 吐痰,以免减小药物剂量,影响疗效,污染环境;
治疗的一月内,尽量休息,注意避免感染,如感冒、腹 泻等。如果出现心率增快、高烧、恶心、呕吐、腹泻、 甚至昏迷,提示可能出现甲亢危象,须马上到附近的医 院进行治疗;
治疗的一月内,部分病人甲状腺可能出现红、肿、疼痛, 请不要挤压,以免诱发甲亢危象;
疗后两周内尽量不要和十岁以下的小孩过度亲密接触; 碘131治疗后部分病人会出现甲减,半年内出现的早发甲
减,大部分病人可以恢复,不须终身服用甲状腺激素; 一年后发生的晚发甲减,则须终身服用甲状腺素,补足 甲状腺激素一个月内,部分病人症状有加重,一般 从第二个月症状开始缓解,完全恢复须半年的时间(须二 次治疗和分次服药的除外);
碘131治疗的患者,在甲亢未痊愈前禁食含碘的物品; 妊娠期和哺乳期不能行碘131治疗。碘131治疗一年后方可
不良反应/治疗反应及处理
早期反应的处理:早期反应多不需处理,须注意 的是甲亢危象,发生率低,死亡率高(20%30%)。
并发症的处理 甲状腺功能低下 内分泌性突眼 致甲状腺癌的问题 致白血病问题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疗效评价
评价的时间:一次治疗半年后评价 疗效与剂量的关系:剂量越大,治愈率越高,甲
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述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核素治疗
概述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原理 射线粒子直接作用于大分子物质,如核酸和蛋白
质类物质,使其化学键断裂,造成分子结构和功 能的改变,起到抑制或杀伤病变细胞的作用。 射线的作用引起水分子的电离和激发,形成各种 活泼的自由基,如H+、OH+、H2O2、e-aq等。 辐射作用引起病灶局部的神经体液失调、生物膜 和血管壁通透性改变、某些物质氧化形成的氧化 物是有细胞毒性的活性物质。
放射性核素治疗的方法
利用器官或组织的特异性摄取机制治疗 组织种植治疗 靶向治疗(放射免疫治疗和放射受体治疗) 敷贴治疗 其它
甲状腺疾病的放射性131I治疗
放射性核素131I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原理:
131I在甲状腺组织细胞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与普通 碘一样,能迅速参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