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方言老话 形容词语言现象 情态与衣着短语
宁波话宁波方言身体器官行业短语风俗老话精选图

宁波话宁波方言身体器官行业短语风俗老话精选图宁波话简明知识吴语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行政区划上基本属于江浙(包括上海)两省,语言学上称为“吴语”,是因为吴语是从古代的吴郡、吴兴郡、会稽郡等“三吴”(郡治分别在今苏州、湖州、绍兴)地区为中心的太湖流域、宁绍平原发展起来的。
习惯上俗称“江南话”、“江浙话”。
它是六朝时期和南宋时期的权威方言。
宁波话属于吴语太湖片(北吴)甬江小片,分布在宁波市六区、舟山市二区、奉化、象山、岱山、嵊泗、宁海(岔路及其以南除外)、余姚南部、慈溪东部。
诸土语十分接近,内部一致性很高。
余姚大部和慈溪西部属于吴语太湖片(北吴)临绍小片。
宁波话-身体器官眼睛- 眼乌珠眼皮- 眼泡皮鼻子- 鼻头冠耳朵- 女朵瓣嘴巴- 嘴红瓣脸- 面孔额头- 脑壳头脖子- 头颈前胸- 胸股头后背- 背接娘度手- 手挂手掌心- 手体心手指- 手指末头鸡皮疙瘩-汗毛股大腿- 大脚胖`大脚娘度小腿- 小脚娘度脚- 脚挂脚指头- 脚脚末头脚底- 脚底板手指甲:手自可眼脚指甲:接自可眼外手关节:手杂字头膝盖:接可头腋下:勒个做后颈:后四颈喉咙:乌龙头肋骨:勒爬挂屁股:屁眼膝盖后面的凹出:接凹脚后跟:接后跟膀胱:漏蛋枉脚背:接板面蒲种壳头骨;脑袋(贬义)。
蒲,蒲瓜,其壳剖开可做水瓢;种,品种;壳,比喻脑袋如(蒲瓜壳)。
例:“介夜还要奔来奔去,蒲种壳莫敲糊(碎)”。
骷髅头裸露的头骨;脑袋(贬义)。
例:“坟里有一只骷髅头”。
脑壳头前额。
例:“脑壳头会撞糊(破)”。
太阳角颞骨;太阳穴。
例:“太阳角里别别会跳”。
头底心头顶。
底,顶;心,正中。
例:“帽子勿戴,头底心有眼(些)冷势势”。
子孔潭小孩子由于头骨未长全,留在天灵盖中心的一块凹下去的肉洞。
子,儿子,孩子;孔,空洞;潭,如水潭的洞。
例:“子孔潭当心碰着”。
后脑扑后脑勺。
扑,扑出,凸出。
例:“当心拨(给)我打后脑扑”。
后使颈颈后。
例:“后使颈生了一只疮”。
面盘子脸蛋。
宁波方言老话形容词语言现象情态与衣着短语

宁波方言老话形容词语言现象情态与衣着短语宁波方言老话形容词语言现象情态与衣着短语前缀比拟式在宁波话中以单音节形容词作词根的,常在前面加上一个形象化的比拟词前缀,使该词更加形象生动,这已经成为宁波方言的一种十分有个性的语言现象。
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血红鲜红。
血,血色,血一样。
例:“天亮(早上)头太阳血红”。
又称“血滴红”。
碧绿鲜绿。
碧,绿玉,碧一样。
例 : “后田畈种的这眼 (些)油菜碧绿一片,真 好看的呖”。
梗青嫩青色。
梗,植物枝杆,多为青绿色。
例 : “树上生的两只梨头还梗青 嗬,过两日还只好摘”。
纯黄。
松,松花,松花一样的黄。
例 : “寺院墙壁作啥涂呖松黄啦 , ” 黄而有光泽。
蜡,蜂蜡,俗称黄蜡 ; 又作“骨蜡黄”,骨,动物骨骼色啦”。
即是黑。
可与漆黑互用。
又称“漆乌泥烂”,泥烂,烂泥, 黑色。
漆,音“尺”,生漆一样的黑色 ; 暗,无光亮。
例“外头漆暗 嗬,你还是带盏手电筒去好”。
铮亮光线明亮。
铮,金属的光泽。
例 : “一觉困转 (醒来) ,天倒铮亮呖”。
雪亮明亮而清楚。
雪,雪光,雪夜不暗,识物皆清楚可见。
例 : “群众眼睛和 众(都)雪亮嗬,你赖也赖勿掉呖”。
笔直直挺。
笔,毛笔杆,直挺。
例 : “这埭( 条) 马路 咋会造呖笔直啦 ,稍便弧形眼 (些)多少好看啦”。
笔尖尖,锐利。
笔,毛笔头,舔得很尖。
例 : “这两面三刀根竹篾爿头里笔尖 嗬,当心拨 ( 被) 其戮痛”。
蜜甜甜如蜜。
蜜,蜂蜜。
例 : “这回买的蕃薯真好的呖,烤起来蜜甜啦”。
松黄 蜡黄 黄。
例: 这两日你面孔咋会蜡黄啦 , ”雪白 纯白,雪, 白雪,如雪之白。
例 : “一件军装腔作势会拨其洗呖 (得)雪白漆黑 乌黑。
漆, 音“尺”,生漆,中国漆,色黑亮。
例 : “下乡去呖两日,人 会晒呖漆黑”。
又称漆黑墨烂”,墨烂,烂墨色。
漆乌同上。
乌, 漆暗黑暗无光。
滚圆 圆。
滚,圆而可滚。
又称 样子。
例 : “十五夜月亮滚圆嗬”。
屁轻 非常轻。
宁波话惯用语

宁波话惯用语1. 宁波话里有个惯用语叫“犯关嘞”,这就好比是事情严重得像天要塌下来一样。
比如说,我看到小外甥把刚买的手机屏幕摔得稀巴烂,我就会大喊:“犯关嘞!侬介小宁咋介调皮啦!”这词儿满满都是那种惊讶又无奈的情绪。
2. “贼噶”在宁波话里可常用嘞。
就像在说“怎么会这样”的加强版。
有次我和朋友去看电影,结果到了电影院发现没带票,朋友就会说:“贼噶,侬脑子装嘞啥啦!”这里面就有点埋怨又好笑的感觉。
3. 还有“呒告”这个惯用语。
意思是没办法。
就好比是走进了死胡同,出不来了。
我跟阿妈讲我不想吃青菜,阿妈就会说:“呒告,青菜必须吃,对身体好。
”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在里面。
4. “结棍”这个词可厉害嘞。
就像是形容一个人或者一件事超级强大。
像隔壁老王,力气大得很,能扛起两袋大米,大家就会说:“老王,侬真结棍!”充满了钦佩的情绪。
5. 宁波话里的“小顽”是对小孩子的称呼。
这就像是一种亲昵的标签。
我在小区里看到小朋友在玩耍,就会笑着说:“小顽,侬跑慢点,莫磕着嘞。
”有一种长辈对晚辈的喜爱之情。
6. “弄怂”这个词可有点调侃的味道嘞。
就好像是在说把事情搞砸了或者捉弄人。
我和同事一起做项目,他把数据填错了,我就会说:“侬看,好好的事情被侬弄怂嘞。
”带着一点小抱怨又不是真生气的感觉。
7. “下作胚”是比较贬义的宁波话惯用语。
这就像在说一个人品德不好。
假如看到有人偷东西,大家就会小声说:“看,介下作胚的人。
”充满了厌恶的情绪。
8. “透骨新鲜”在宁波话里是形容东西非常新鲜。
就像是刚从海里捞出来的鱼,那新鲜劲儿能透过骨头呢。
我去菜市场买菜,看到鱼贩子的鱼特别新鲜,我就会说:“哟,介鱼透骨新鲜嘞。
”是一种惊喜的感觉。
9. “木陀”这个词有点说人傻呆呆的意思。
就像一个木头人似的。
我跟朋友开玩笑,他半天没听懂我的话,我就会说:“侬咋像个木陀啦。
”有点打趣的情绪在里面。
10. “老底子”这个惯用语说的是过去的日子或者以前的东西。
宁波老话(第一课时)

返回目录
2.宁波与普通话的比较
例如:眼睛大只小,看张东西样 样要。这里的大只小并不是形容眼睛真的有大小,而是为了突出后面那 句“东西样样要”。
擂倒牌子:比喻不要面子,破罐子破摔的人。例如:擂倒牌子么药医。 擂倒表示累倒的意思,倒地的牌子扶不起来,恰巧也就意味着破罐子破 摔的人。
2、与普通话同义但异名
例如普通话中的“节俭”在宁波话中又称“做人家”“做家”;普 通话中的“厨房”在宁波话中称“灶跟”。两个词语意思相同,但是写 法,读音都是相去胜远。
3、与普通话同名但异义
大肚皮:在宁波话中形容的是怀孕的妇女,在普通话中只是形容肚子 大。
快活:宁波话中指的是休息。普通话中则是愉快、快乐。
有一种精明叫铁丝克箩 (帖丝科楼);
有一种性格叫大无其其 (抖无几几); 有一种骄傲叫狂兴夹脚 (网心嘎即); 有一种行为叫活灵死出 (划灵西错);
有一种嗓音叫琴铃哐啷 (井临光郎);
有一种洒脱叫屙刮的啊 (鸥瓜的啊)········
在浙江宁波, 有种厉害叫结棍, 有种白痴叫脑拷噎, 有种无所谓叫欧刮爹, 有种眼镜叫差眼, 有种烦躁叫心戳煞, 有种翅膀叫腋梢, 有种大腿叫大脚胖, 有种不懂事叫头大怪青, 有种男孩叫小顽, 有种羡慕叫眼痒, 有种畜生叫中生。
父:来发! 子:什么事?什么事? 父:棉纱线拿来。 子:啥棉纱线拿来? 父:蓝棉纱线拿来。 子:蓝棉纱线不拿来。 父:来发,懒惰!蓝棉纱不拿 来,来发扫垃圾。
父:来发! 子:索啦?索啦? 父:米索西哆来。 子:索米索西哆来? 父:来米索西哆来。 子:来米索西发哆来。 父:来发,来哆!来米索西 发哆来,来发索啦西。
3-2经典的宁波老话之情景漫画
3-3经典的宁波老话之谚语
• 【一】二角辫子跷又跷,问耨老公要勿要,老公长,会打墙, 老公矮会抲蟹,抲来二只老毛蟹,一只吃,一只卖,丁好卖拨 丈母娘。 【二】落雨类,落雨类,小八拉丝开会类。 【三】糯搭我拷背,我搭糯做媒,海八隔壁瘌头。 【四】正月嘎瓜子,二月放鹞子,三月上坟带银子,四月种田 下秧子,五月白糖温粽子,六月朝天扇扇子, 七月西瓜吃心子, 八月月饼嵌馅子, 九月钓红夹柿子,十月沙泥炒栗子,十一月 落雪子,十二月冻煞叫花子。 【五】一双皮鞋美国货,二块洋钿买来哦 ,三日穿过就穿破, 初四穿凉棚洞眼多,鱼看罪过伐罪过,击落气滑要重买过,七 世伐买美国货,百样东西拆烂欧,究竟要买阿里货,实在要买 中国货。 返回目录
宁波的风土人情

宁波的风土人情前段时间去了趟浙江省--宁波.由于在北方过惯了豪爽的大口吃肉,大口喝酒,馒头,炖大菜的饮食生活,到了南方忽然间让你每顿都千篇一律的吃米饭,海鲜,一下子还真适应不了呢!短短的一个月,我就成功\"减肥''十多斤了.今天就来和大家说说宁波人的风俗习惯,饮食起居吧.一,宁波话.宁波人聊天,说话声音不光大,还很生硬,叽哩呱啦的说个不停,一句接一句的,给人感觉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再加上他(她)们说话时,配备着指手画脚的比量,常常让我这个初来乍到的北方人误以为:他们那不是在聊天说话,而是在为某些东西争论,吵架,要不有句俗话说:宁愿听北方人吵架,也不愿听宁波人说话呢!二,宁波人的饮食.宁波人的餐饮注重精而少,通常各家的餐桌上都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碟子,而每个碟子里就装了不点佳肴,一般一个碟子里也就装鱼1-2条,虾4-6个就够了.他们不像我们北方人请客一般都是按人头的多少来算菜,而是按菜的品种来算.他(她)们总认为请客菜的品种是越多越好,至于菜量的大小,那是无关紧要的.他(她)们吃相也很斯文,端起饭碗,这个蝶子里夹点,那个碟子里夹点就吃饱了.不象我们北方人端起炕上,桌子上装满了大碗大盘子的肉鱼,一碗一碗的海吃猛喝的.宁波人不爱吃肉,爱吃海鲜,家家家户户,不论贫穷富有,餐桌上每餐海鲜都是必须有的;而且他们还很注重海鲜的营养,鲜度,市场里死的海货,你就是卖的再便宜,他们也不会买的.海鲜他们向来都是清蒸吃,从来不红烧的.像清蒸鳗,清蒸鲳鱼,清蒸橡皮鱼等,还都是宁波人的待客上好佳肴呢!宁波人的主食很单一以米饭为主,早上他们一般都吃泡饭.所谓的泡饭就是把前天晚上吃剩的米饭用开水泡一下后就着榨菜吃.中午和晚上都是米饭就海鲜和蔬菜,汤与海鲜一样都是每顿必需有的.三,宁波人的穿着.宁波人不论男女个头都不高,属于小巧玲珑型的.因为他们先天性的饮食,每餐吃米饭与海鲜,很少吃肉就注定了他们魁梧不起来,小模小样的身段.宁波女人身材都很苗条,长相也很细俏,清秀,不像我们北方姑娘比较高大,粗壮.她们的穿着打扮也很时尚,那小胳膊,细腿的穿着超短群,套着高筒靴子,扭着轻盈的身姿款款的向你走来,就连我这个女人都忍不住想多看几眼,更何况男人呢!四,宁波人的傲慢.用傲慢二字,那是对他(她)们客气了,说难听点就是他(她)们小气鬼,瞧不起人.排外的思想在那边特别严重.比如说,你出去迷路了,你好声好语的向他(她)打听,问路.听到了他们也装做没听见,根本就不惜得搭理你,好象他们跟你说了,他自己会损失什么东西似的.他(她)们做人很小心,爱算计,就连去市场买个青菜也非得砍下一,两毛钱的价格才肯买.他们你我分得很清楚,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他的就是他的,你如问他(她)借个东西用,那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吃零食就自顾自的,连个客气的招呼都不说一声,很害怕他(她)说了你会去吃他(她)的...这些天给我的感触就是:哪里人也没有我们北方人实在,热情洋溢,有人情味...。
宁波方言形容词分析

摘要在宁波方言中,形容词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研究宁波方言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挖掘,从从宁波方言形容词的形式类型、结构特征和功能三个方面探究其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形成原因。
关键词:宁波方言,形容词,类型,功能宜顺论文网目录一、绪论 (4)(一)宁波方言 (4)(二)宁波方言中的形容词 (4)二、宁波方言形容词的分类 (5)(一)单音节重叠AA式等 (5)(二)AAB重叠式 (5)(三)ABB 重叠式 (5)(四)ABAB半重叠式 (5)(五)双音节重叠式AABB式 (6)(六)ABAB式重叠 (6)三、宁波方言形容词的结构特征 (7)(一)修饰特征 (7)(二)句法特征 (8)四、形容词的功能 (9)(一)一般功能的表达 (9)(二)感情色彩的表达 (9)五、参考文献 (10)一、绪论(一)宁波方言方言是语言的一种变化体,依据其性质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语言因为地域方面的不同而形成的变化体,是语言在不同地理区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反映在地域上的一种结果。
宁波方言是我国吴方言的一个分支,历经了从传球战国以来长久的发展变化而最终形成了今天独具魅力的宁波话。
宁波方言具有其大致固定的使用区域,而其词汇由分为词、语两个主要系统。
在这两个系统中又能反映出宁波方言保存很多古词、古音的独有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能折射出宁波独具的区域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
宁波方言的声母有二十九个(包括零声母在内)和五十个韵母(包括自成音节的 [ŋ] [n] [n]),声调就分为单字调和连读变调两种情况,宁波方言比普通话的声母,韵母和声调都要多。
宁波方言中语言的变化现象并不突出,主要存在合音这一现象。
关于宁波方音中词汇的合音现象,徐波在《宁波方音中的合音词》1中做过相关的研究。
宁波方言内部由于区域的不同,各个区域方言词汇的音节会有不同点,声调方面,现在阳平与阳去已经不分,并且调类还有进一步归并的趋势。
宁波方言 (短语—风俗)

宁波方言(短语—风俗)祭灶果祭灶王的专用供品。
传说农历十二月廿三为灶群菩萨(灶王)升天汇报的日子,各家都要在灶头设香案祭拜,供品是以糯米粉制成的膨化干点心,由油果、麻枣、红球、白球、黑脚骨、白脚骨等组成,统称祭灶果。
廿九夜大年夜。
一是专指,腊月最后一天如有三十日的,称“三十年夜”,只有廿九天的则称廿九夜。
也泛指所有的大年夜。
例:“你廿九夜阿里(哪里)过?”。
压岁钿旧时大年夜由长辈发给孩子一些钱,让他压在枕头下,希冀有一个兆示来年好运的好梦。
例:“今年你收了多少压岁钿?”上灯夜元宵夜。
元宵又称上元,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也是春节的最后一夜,民间有洗扫和点上灯笼到各处“照爬虫”的习俗。
照完“爬虫”后将灯挂于醒目处,逐步形成元宵灯会,故有上灯夜之称。
例:“明天是上灯夜”。
相量盏孩子上学时分发的点心。
旧时孩子第一次上学,家长备相量盏,以小盏盛饭和糖果,分送给其他新同学,作为见面礼,以示“结缘”。
相量,商商量量。
例:“相量盏吃过,以后不要造孽(吵架)”。
好日酒喜酒。
好日,结婚的日子。
例:“下个月初六来吃好日酒,莫忘记”。
拜生酒寿宴。
民间成人年龄逢十要祝寿,称“做生”,晚辈贺寿称“拜生”,平辈及长辈则称吃“生日酒”。
又有“做九不做十”的规矩,即提前一年祝寿,以示来年增寿;但六十岁则做正日,庆祝生命完成一个甲子的历程;另有“三十不可做。
四十不可错”之说,错,错过。
例:“明朝到外婆家去吃拜生酒”。
满月酒庆祝孩子出生一月的宴席。
例:“这房人家满月酒倒办得闹热嗬”。
上梁酒盖新房上主梁时祈福求太平的宴席。
上梁酒同时为感谢亲朋、犒劳工匠,对四邻八居则在上主梁时抛发“上梁馒头”。
例:“吃上梁酒莫忘记叫我”。
搡年糕做年糕的米粉要用捣臼搡过,此活最吃力,也最有特色,故名。
宁波人每到年底必做年糕,将水磨米粉蒸熟后搡成米泥,用专用的年糕板印成。
年糕谐音“年高”,以讨口采。
谚语:“出力勿讨好,阿旺搡年糕”。
注夏绳立夏节孩子所系的七彩丝绳。
北仑有趣的方言语句

北仑有趣的方言语句北仑是浙江省宁波市下辖的一个行政区,是宁波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北仑方言是北仑地区特有的语言,与宁波话有一定差异,有着独特的韵味和特点。
下面列举的是一些北仑方言的有趣语句,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一些乐趣和了解。
1. "嘎嗒嘎嗒":形容下雨的声音。
北仑的降雨较多,所以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雨声特别大的情况。
2. "攒人":指人多拥挤。
北仑市区人口密集,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人多的场合。
3. "扭捏":形容人小心翼翼、拘谨。
北仑方言中的"扭捏"与普通话中的含义相似,用来形容一个人的性格或行为方式。
4. "龙抬头":形容天气转暖,春天来临。
北仑的冬天较长,所以人们常常期待春天的到来,用这个词来形容天气转暖。
5. "咖咩咖咩":形容吃东西的声音。
北仑人喜欢吃,所以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吃的声音。
6. "扑哧":形容笑声。
北仑方言中的"扑哧"与普通话中的含义相似,用来形容人的笑声。
7. "叽咕叽咕":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北仑人有时候喜欢小声说话,用这个词来形容小声说话的声音。
8. "嗨皮":形容开心、快乐。
北仑方言中的"嗨皮"与普通话中的"high"相似,用来形容一个人心情愉快。
9. "合好":指天气晴朗。
北仑的天气多变,人们常常用这个词来形容天气晴朗。
10. "吃干抹净":形容吃得非常干净,一点也不剩。
北仑人有时候吃东西非常讲究,用这个词来形容吃得干净。
以上是北仑方言的一些有趣语句,希望能够让读者对北仑方言有更深入的了解。
北仑方言是北仑地区独有的语言,虽然与宁波话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是北仑地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了解方言,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方言老话形容词语言现象情态与衣着短语宁波方言老话形容词语言现象情态与衣着短语前缀比拟式在宁波话中以单音节形容词作词根的,常在前面加上一个形象化的比拟词前缀,使该词更加形象生动,这已经成为宁波方言的一种十分有个性的语言现象。
常用的主要有如下几种:血红鲜红。
血,血色,血一样。
例:“天亮(早上)头太阳血红”。
又称“血滴红”。
碧绿鲜绿。
碧,绿玉,碧一样。
例:“后田畈种的这眼(些)油菜碧绿一片,真好看的呖”。
梗青嫩青色。
梗,植物枝杆,多为青绿色。
例:“树上生的两只梨头还梗青嗬,过两日还只好摘”。
松黄纯黄。
松,松花,松花一样的黄。
例:“寺院墙壁作啥涂呖松黄啦,”蜡黄黄而有光泽。
蜡,蜂蜡,俗称黄蜡;又作“骨蜡黄”,骨,动物骨骼色黄。
例:“这两日你面孔咋会蜡黄啦,”雪白纯白,雪,白雪,如雪之白。
例:“一件军装腔作势会拨其洗呖(得)雪白啦”。
漆黑乌黑。
漆,音“尺”,生漆,中国漆,色黑亮。
例:“下乡去呖两日,人会晒呖漆黑”。
又称“漆黑墨烂”,墨烂,烂墨色。
漆乌同上。
乌,即是黑。
可与漆黑互用。
又称“漆乌泥烂”,泥烂,烂泥,黑色。
漆暗黑暗无光。
漆,音“尺”,生漆一样的黑色;暗,无光亮。
例“外头漆暗嗬,你还是带盏手电筒去好”。
铮亮光线明亮。
铮,金属的光泽。
例:“一觉困转(醒来),天倒铮亮呖”。
雪亮明亮而清楚。
雪,雪光,雪夜不暗,识物皆清楚可见。
例:“群众眼睛和众(都)雪亮嗬,你赖也赖勿掉呖”。
笔直直挺。
笔,毛笔杆,直挺。
例:“这埭(条)马路咋会造呖笔直啦,稍便弧形眼(些)多少好看啦”。
笔尖尖,锐利。
笔,毛笔头,舔得很尖。
例:“这两面三刀根竹篾爿头里笔尖嗬,当心拨(被)其戮痛”。
蜜甜甜如蜜。
蜜,蜂蜜。
例:“这回买的蕃薯真好的呖,烤起来蜜甜啦”。
石苦极苦。
石,药石,多带苦味。
例:“这两日人着力(吃力)的呖,天亮爬起(起床)嘴巴石苦”。
梗酸酸涩。
梗,植物枝杆,味涩。
例:“这眼(些)桃子还没熟,吃起来梗酸嗬”。
绵软软绵绵。
绵,柔软温和。
例:“这料作(布料)交关好,摸上去绵软嗬”。
滴滑滑溜。
滴,水滴珠,光滑明亮。
例:“雨刚刚落过,地娘(地上)滴滑嗬,走起来得时(应当)要当心眼(点)呢”。
嫡糯粘软而有弹性。
嫡,正宗,亲和,引申为粘合。
例:“慈城年糕交关好,吃起来嫡糯嗬”。
咣清清澈透明。
咣,水晃动的声音,意为纯水一样。
例:“这茶叶交关(非常)好,泡出来茶咣清嗬”。
火热热呼呼。
火,火一样。
例:“一听到这消息我心里火热嗬”。
冰冷寒冷。
冰,冰一样。
例:“人会吓呖手脚步冰冷”。
滚圆圆。
滚,圆而可滚。
又称“骨碌圆”,骨碌,滚的样子。
例:“十五夜月亮滚圆嗬”。
屁轻非常轻。
屁,屁一样。
例:“你人咋屁轻啦,”又称“屁搭烂屙轻”。
喷香香喷喷。
喷,气味的流动,喷溢。
例:“这份人家来的煮啥东西啦,我远远路就闻着喷香味道”。
笔挺挺括。
笔,如笔划出来的直线。
例:“裤脚筒里的这两根筋倒是烫呖笔挺嗬”。
嫡亲直接的血缘亲属。
嫡,正,正宗。
例:“这是我嫡亲阿哥”。
石硬坚硬。
石,石头,石一样。
例:“饭咋会煮啦石硬啦,”。
贼牢非常牢固。
贼,赞叹式调侃,意为非同一般的,不是常人能办到的,带有贼那样的秘密手段的。
例:“这地基打的贼牢嗬,七级地震也保险勿会塌”。
以“贼”修饰的形容词还有“贼臭”、“贼粗”“贼土”“贼笨”“贼旧”等,其中“贼”均可作非常解。
上述形容词为了强调其形容义,有时可以扩充为“…得使…”的词型,其意义比原词更为强烈,有最高级的意味。
仅举例而不作释义。
常用的如下: 血得使红碧得使绿梗得使青雪得使白屁得使轻滚得使圆崩得使脆笔得使尖笔得使直绵得使软石骨使硬冰骨使冷拆骨使新铮骨使亮滚勒使圆的角使方石石使苦蜜蜜使甜梗梗使酸漆漆使黑骨蜡使黄火火使热喷喷使香粉末使碎墨漆使黑笔陡使翘笔笔使挺后缀重迭式单音节形容词作词根的后加部分,可以构成重迭式,重迭后缀具有比较级的意义,带有“有点儿”“比较”的含义。
常见的有如下:红旭旭有点红。
旭,带有淡淡的朝霞色。
例:“这件衣裳底子有眼红旭旭”。
白拓拓有些白。
拓,拓片样的似有似无的效果。
例:“纸窗有眼白拓拓”。
白滋滋有些白。
滋,水渗开效果。
例:“咸肉上头有白滋滋一层,莫发斑毛的呖,”。
绿映映有些绿。
映,光的反射。
例:“这块玉有眼绿映映,交关好看”。
绿郁郁有些绿。
郁,积蓄不发。
例:“我还有一块绿郁郁的缎子,做件棉袄蛮好看嗬”。
蓝着着有些蓝。
着,着色,平涂一层颜色。
例:“这种玻璃远看有眼蓝着着”。
黄蓬蓬有些黄。
蓬,蓬松,稀疏。
例:“我远远路看过去黄蓬蓬一堆,原来是一堆倒塌草蓬”。
黄膨膨有些黄。
膨,膨胀而稀疏。
例:“这照相黄膨膨咋介难看,有眼年数的呖”。
黄哼哼有些黄。
哼,依稀含糊。
例:“这件衬衫上头有点黄哼哼渍子,交关难看”。
黄样样有些不好意思。
样,样子。
例:“这回面孔有眼弄呖黄样样”。
青樱樱有点发青。
樱,本字“央皮”。
例:“牙须(胡子)刨呖青樱樱”。
甜嫩嫩有点发甜。
嫩,味不重。
例:“新鲜河鲫鱼清蒸后,内有眼甜嫩嫩”。
甜味味有些发甜。
味,味道,音“咪”。
例:“这种青草芯子舔舔有眼甜味味”。
酸滋滋有些酸。
滋,水渗开的效果。
例:“罗卜腌呖酸滋滋,盐欠摆(放)多”。
苦敦敦有点苦。
敦,敦实,厚重。
例:“蛳螺屁股吃进去有眼苦敦敦”。
辣麻麻有点辣。
麻,麻辣。
例:“胡椒粉弹眼的,辣麻麻蛮好吃”。
咸肤肤有些鲜咸味。
肤,浮表,肤浅。
例:“这回买来的白鲞有眼咸肤肤,吃起来米要醋蘸蘸其”。
油蒿蒿有些油涩味。
蒿,本为一种有特殊涩味的蔬菜,引申为蒿涩味。
例:“这根带鱼日子风呖太多,吃起来有眼油蒿蒿”。
热勃勃有些热的感觉。
勃,勃发,冒出来。
例:“介厚衣裳穿的有眼热勃勃,快脱件掉”。
热温温有点热。
温,温和。
例:“热温温茶搭(给)爷爷倒一杯”。
冷刮刮有点冷。
刮,引申为表面。
例:“这种冷刮刮东西有啥吃头,”。
冷清清气氛有些冷。
清,纯而不杂。
例:“一个人囤(住)的总有眼冷清清嗬”。
冷丝丝有些冷的感觉。
丝,音“世”,少许。
例:“天亮起来有眼冷丝丝”。
涩勃勃有些闷热难受。
勃,勃发,外冒。
例:“这两日天价(天气)有眼涩勃勃,恐怕要落雨”。
湿溅溅有点潮湿。
溅,音“则”,被水溅到,引申为有点湿。
例:“衣裳还有眼湿溅溅,明朝再晒晒其”。
燥麸麸有点干燥。
麸,麦子表皮,引申为表皮干燥。
例:“野猪肉吃起来有眼燥麸麸”。
暗衬衬有点暗。
衬,陪衬,衬托,不主要。
例:“天色还有眼暗衬衬”。
亮刮刮有些亮。
刮,刀刮而呈亮色。
例:“天色刚刚有眼亮刮刮”。
木肤肤反应有些迟钝。
肤,表皮,引申为表皮麻木。
例:“这人咋会木肤肤,介眼(这么点)道理也弄勿清爽”。
木笃笃反应迟钝缓慢。
笃,敲击发出的声音。
例:“这小人生的有眼木笃笃嗬”。
滑皮皮有些滑溜感。
皮皮,如皮肤在肌肉上滑动。
例:“地上机油倒翻过呖,走起来滑皮皮,当心眼”。
滑突突有些滑溜。
突,打滑脱出时的声音。
例:“这衣裳里滑突突咋介秽气,啥东西粘上去过呖,”粉其其有些粉质感。
其,粘在牙齿上的感觉。
例:“红肠吃起来有眼粉其其”。
硬骨骨有些硬的感觉。
骨,骨头,质硬。
例:“这饭没咋煮熟,吃起来有眼硬骨骨嗬”。
软塌塌有些发软。
塌,垂下来,不坚挺。
例:“这爿咸鳓鱼鲞咋有眼软塌塌,”。
瘪塌塌有些瘪下去,也指精神。
塌,瘫塌,垂下来。
例:“口袋瘪塌塌,一分钞票也呒没”。
懒沓沓有些懒惰。
沓,拖沓。
例:“这个在眼懒沓沓,我要催呖紧眼”。
耐拖拖性格内向不易激动,动作有些缓慢。
耐,耐性;拖,拖沓。
例:“讲起来耐拖拖一眼勿会心急”。
挖痨痨有些饥饿。
挖,腹空饥饿感;痨,火痨病即胃炎的感觉。
例:“肚皮有眼挖痨痨,弄眼啥东西吃吃,”。
寒抖抖心里有些没底,怕出事。
寒,寒冷;抖,发抖。
本义指寒冷发抖,引申为孤独无援而心里发毛。
例:“介大事体叫我一个人去,心里总有眼寒抖抖动”。
寒势势有些寒冷感。
势,形势,趋势。
例:“天亮爬起(早上起来)人有眼寒势势,莫好(大概)发热(发烧)的呖”。
罡搭搭有些大大咧咧,缺少点脑子。
罡,戆直少心眼;搭,搭界,有点关系。
例:“我这个儿子生呖罡搭搭,你要多关照(教导)其。
”阴笃笃有些阴险。
笃,戮,捅。
例:“这人有眼阴笃笃,你要当心点”。
糊突突如煮成的糊浆。
突突,沸腾时发出的声音。
例:“一眼(些)苹果会烂呖糊突突”。
糊其其有些糊涂粘乎。
其其,粘牙的感觉。
例:“这局(截)鱼有眼变质呖,肉吃起来糊其其嗬”。
粘膏膏有些发粘。
膏,粘稠的胶汁。
例:“介多日子勿换衣裳,穿的已经有眼粘膏膏呖”。
粘格格有些粘感。
格,粘住后拉开发出的声音。
例:“汗出过人有眼粘格格,要去揩一把”。
厚笃笃有些稠。
厚,稠;笃,成块成团,本字“ ”。
例:“厚笃笃一碗粥”。
实笃笃比较结实。
笃,成块。
例:“夜饭我实笃笃会吃三碗“。
蚀别别结实密集。
蚀,疏松堆积的物体密集后体积变小;别,紧排在一起。
又称“实别别”。
例:“这担谷蚀别别,咋重的啦”。
薄舀舀比较稀薄。
舀,舀水,引申为稀薄得可以舀。
例:“薄舀舀一碗羊肉粥,吃倒咋好吃呢”。
韧佝佝韧而有弹性。
佝,佝缩,引申为可弹伸,音“苟”。
例:“牛皮糖吃起来韧佝佝”。
长猛猛漫长。
猛,比喻程度。
例:“这埭路走起来长猛猛”。
矮鼓鼓矮而有些胖。
鼓,矮胖如鼓。
例:“这人有眼生得矮鼓鼓”。
短簇簇比较矮胖。
簇,短簇,音“绝”。
例:“介贵鲍鳗,我只短簇簇买来一局(截)”。
方敦敦方而稳重。
敦,敦实。
例:“方敦敦介一张面孔”。
痒嗖嗖有些痒的感觉。
嗖,如风吹过。
例:“背脊痒嗖嗖,搭我搔搔其”。
痛稀稀有些痛。
稀,依稀。
例:“牙齿有眼痛稀稀”。
寿得得言行不得体,傻乎乎地惹人讨厌。
得得,得意的样子。
例:“人莫做呖寿得得“。
惹得得有些异样出格,惹人厌烦。
得,自以为得意的样子。
例:“别人都勿响呖,其还惹得得介来咚讲”。
呆性性傻乎乎,或大得有些出格。
性,本性。
例:“这张桌子做呖呆性性嗬”。
蔫糟糟色泽陈旧,不新鲜。
蔫,音“厌”;糟,酒糟,引申为模糊不清。
例:“这本小书你看几遍的啦,蔫糟糟介还没看厌啊,”。
旧奶奶陈旧,不新。
奶,音“挪”,奶色,陈旧泛黄。
例:“这块布料有眼旧奶奶呖”。
肉敦敦长得圆鼓鼓。
敦,敦实。
例:“这小孩肉敦敦咋生呖介好看啦”。
壮朴朴有些富态。
壮,胖;朴,发朴,胖。
例:“这老头生呖壮朴朴,样子得好嗬”。
俗得得有些俗气。
得,自得。
例:“这戏文编呖俗得得,介难看”。
焦朴朴烧焦鼓起。
朴,发胖。
例:“大饼贴呖焦朴朴”。
饱闷闷肚子有些饱胀。
闷,闷滞。
例:“肚皮有眼饱闷闷”。
秽勃勃邋遢而不堪入目。
秽,对脏的心理反应;勃勃,勃发,向外冒。
例:“墙角落头秽勃勃咋腻腥的啦”。
淡呵呵味淡,不咸。
呵呵,轻泛状。
例:“这只呛蟹淡呵呵交关好吃”。
老啃啃相貌老成。
啃,老得嚼不动而啃。
例:“这人生的有眼老啃啃嗬”。
前缀重迭式单音节形容词作词根,在普通话中一般不能加迭音前缀,而在宁波话中则成为表示“很”意义的词组,此前缀部分可以以名词重迭,也可以以形容词和程度副词重迭。
上述的“前缀比拟式”中的词均可加重迭前缀,如:血血红碧碧绿蜡蜡黄梗梗青松松黄蜡蜡黄雪雪白笔笔尖蜜蜜甜石石苦梗梗酸绵绵软的的滑的的糯火火热冰冰冷滚滚圆石石硬……拟声拟形词组宁波话常以一种拟形拟声的叠字来修饰动词单音节词,成为非常有特色的偏正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