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完整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培养学生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和责任感。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维度: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主要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理解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重要性。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混凝土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具备一定的混凝土设计和施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培养对混凝土工程实践的兴趣,增强工程责任意识,认识到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知识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基本组成材料及作用。

2.混凝土的性能:讲述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及其影响因素。

3.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实例。

4.混凝土的设计和施工:讲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质量控制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用于传授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和应用等知识。

2.讨论法:鼓励学生针对混凝土工程实践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混凝土工程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4.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性能实验,增强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混凝土工程导论》等。

2.参考书:收集有关混凝土工程的专著、论文和标准。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视频、图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4.实验设备:混凝土试模、压力试验机、抗折试验机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将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包括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20%。

2.作业:布置混凝土相关计算、设计等作业,占总评的30%。

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毕业设计

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毕业设计

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1.课题名称:XX钢筋混凝土多层、多跨框架软件开发2.项目研究背景:所要编写的结构程序是混凝土的框架结构的设计,建筑指**种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

建筑结构是在建筑中,由若干构件,即组成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承受作用(或称荷载)的平面或空间体系.XX编写算例使用最新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XX,该规范与原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j10—89相比,新增内容约占15%,有重大修订的内容约占35%,保持和基本保持原规范内容的部分约占50%,规范全面总结了原规范发布实施以来的经验,借鉴了国外先进标准技术.XX3. 项目研究意义:建筑中,结构是为建筑物提供安全可靠、经久耐用、节能节材、满足建筑功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建筑材料、制品、施工的化水平密切相关,对。

新材料,提高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由于结构计算牵扯的数学公式较多,并且所涉及的规范和标准很零碎。

并且计算量非常之大,近年来,随着经济进一步,城市集中、用地紧张以及商业竞争的激烈化,更加剧了房屋设计的复杂性,许多多高层建筑不断的被建造。

这些建筑无论从时间上还是从劳动量上,都客观的需要计算机程序的辅助设计。

这样,结构软件开发就显得尤为重要.XX一栋建筑的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主要取决于结构体系、结构布置、构件的截面尺寸、材料强度等级以及主要机构构造是否合理。

这些问题已经正确解决,结构计算、施工图的绘制、则是另令人辛苦的具体程序设计工作了,因此原来在学校使用的手算方法,将被运用到具体的程序代码中去,精力就不仅集中在怎样利用所学的结构知识来设计出做法,还要想到如何把这些做法用代码来实现,XX4.文献研究概况在不同类型的结构设计中有些内容是一样的,做框架结构设计时关键是要减少漏项、减少差错,计算机也是如此的。

建筑结构设计统一标准(gbj68—84) 该标准是为了合理地统一**类材料的建筑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制定与民用建筑结构荷载规范、钢结构、薄壁型钢结构、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木结构等设计规范以及地基基础和建筑抗震等设计规范应遵守的准则,这些规范均应按本标准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具体规定.制定其它土木工程结构设计规范时,可参照此标准规定的原则。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附设计图纸CAD)

目录1 设计资料 (1)2 板的设计 (1)2.1 荷载 (2)2.2 内力计算 (2)2.3 截面承载力计算 (3)3 次梁设计 (4)3.1 荷载 (4)3.2 内力计算 (5)3.3 截面承载力计算 (5)4 主梁计算 (7)4.1 荷载 (7)4.2 内力计算 (8)4.3 截面承载力计算 (12)4.4 主梁吊筋计算 (14)参考文献 (14)1某工业厂房单向板肋梁楼盖1 设计资料某工业厂房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结构形式采用框架结构,其中梁柱线刚度比均大于3。

楼盖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单向板肋梁楼盖,厂房底层结构布置图见图1。

楼面做法、边梁、墙、及柱的位置关系见图2。

图1 底层结构布置图 楼面活荷载标准值8kN/m 2,楼面面层为20mm 水泥砂浆,梁板的天棚抹灰为20mm 厚混合砂浆。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30(f c =14.3 N/mm 2)钢筋:梁的受力纵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 y =300 N/mm 2),其余采用HRB300级钢筋(f y =270 N/mm 2)。

2 板的设计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设计。

按刚度条件板厚要求取h=L/30=2000/30≈67mm ,工业厂房楼面最小厚度为70mm ,取板厚h=80mm 。

取次梁截面高度h=450mm (L/18=6000/18=333mm ~L/12=6000/12=500mm),截面宽度2b=200mm(h/2.5=450/2.5=180mm ~h/2=450/2=225mm),主梁和次梁采用HRB335级,其余均采用HPB300级钢筋;板的L 2/L 1=6000/2000=3,宜按单向板设计。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见图3。

2.1 荷载①恒载标准值板自重: 0.08×25 kN/m 2=2.0 kN/m 2楼面面层: 0.02×20 kN/m 2=0.4 kN/m 2天棚抹灰: 0.02×17 kN/m 2=0.34 kN/m 2k g =2.74 kN/m 2②使用活荷载 k q =8 kN/m 2③荷载组合值:Q γ=1.3q g +=1.2k g +1.3k q =1.2×2.74+1.3×8=13.69 kN/m 2q g +=1.35k g +1.3×0.7k q =1.35×2.74+1.3×0.7×8=10.98 kN/m 2取q g +=13.69 kN/m 2图3 板的几何尺寸和计算简图(单位:mm )2.2 内力计算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各跨的计算跨度为: 中间跨:0l =n l =2.0m-0.2m=1.80 m3边 跨:0l =n l =2.0-0.20/2+0.025=1.925 m 边跨和中间跨的计算跨度相差:%10%9.6%1008.18.1925.1〈=⨯-故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1。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

混凝土课程设计全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混凝土的基本概念、组成、性能、设计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混凝土的基本组成和作用。

2.分析混凝土的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

3.应用混凝土设计原理进行简单的结构设计。

4.解释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和维护。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的基本概念:介绍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和发展历程。

2.混凝土的组成:讲解水泥、砂、石子、水等原材料的性质和作用。

3.混凝土的性能:分析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性能指标。

4.混凝土的设计:讲解混凝土设计原理和方法,包括配合比设计、构件设计等。

5.混凝土的应用:介绍混凝土在工程中的应用案例,包括建筑、桥梁、道路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设计方法。

2.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工程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混凝土的应用。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4.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混凝土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配置合适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为了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本课程将采取以下评估方式:1.平时表现:通过课堂参与、提问、小组讨论等环节,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考试:安排期中、期末两次考试,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能力。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和进度。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材料的性质和设计原则。

具体包括混凝土的组成、强度特性、耐久性要求以及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方法等。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简单的混凝土结构进行设计和分析,并能够使用相关软件进行计算和绘图。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认识,使其能够在实际工程中考虑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混凝土的定义、分类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包括混凝土的强度、变形、耐久性等方面的内容。

3.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则和方法,包括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设计步骤以及相关规范的要求等。

4.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包括混凝土的浇筑、养护、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混凝土结构的基本概念和设计原则。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和施工过程。

3.实验法:学生进行混凝土材料的实验,使其能够直观地了解混凝土的性质。

4.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学习资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学生能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2.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混凝土框架结构毕业课程设计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二)》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8土木工程本一姓名:王超学号:指导教师:张茂雨日期:2011年6月10号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某三层工业厂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边柱为500mm×500mm,中柱600mm×600mm。

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楼盖,其平面如图所示。

(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

厂房层高分别为4.5,4.2,4.2米。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L1=8100,L2=6600)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砼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刷。

2.可变荷载:楼面屋面标准值取5.0KN m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3.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

钢筋砼容重25 KN m3,水泥砂浆容重20KN m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3,分项系数为1.2。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f t=1.10Nmm2)。

钢筋柱、梁受力筋采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板内及梁内其它钢筋采用Ⅰ级(f y=210 Nmm2)二.框架梁及柱子的线刚度计算取①轴上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Ec=2.55×104Nmm2=25.5×106KNm2。

框架梁惯性矩增大系数:边框架取1.5,中框架取2.0。

中框架梁的线刚度:ib 1=αbEIbl=2.0××25.5×106×0.3×0.736.6=66.28×103KN·m2边框架梁的刚度:ib 2αbEIbl=1.5××25.5×106×0.3×0.736.6=49.70×103KN·m2底层中柱的线刚度:i 底中=EI c l=×25.5×106×0.6×0.634.5=61.44×103KN ·m 2底层边柱的线刚度i 底边=EI c l=×25.5×106×0.5×0.54.5=29.51×103KN ·m 2其余各层中柱的线刚度i 其中=0.9EI c l= 0.9××25.5×106×0.6×0.634.5=55.30×103KN ·m 2其余各层边柱的线刚度i 底边=0.9EI c l= 0.9××25.5×106×0.5×0.54.5=26.56×103KN ·m 2三.荷载计算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1) 楼(屋)面自重结构层:80厚现浇钢筋砼板 0.1 m ×25 KN m 3=2.5 KN m 2 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 m ×20 KN m 3=0.4 KN m 2 20mm 石灰砂浆天棚抹灰 0.015 m ×17 KN m 3=0.26 KN m 2 合计 g k =3.16 KN m 2(2) 梁自重次梁自重 25 KN m 3×0.25 m ×(0.45m -0.1m )=2.19 KN m次梁抹灰自重 2×17KN m 3×0.015m ×(0.45m -0.1m )+0.02m ×0.25m×17KN m =0.26KN m合计 g k =2.45 KN m 主梁自重 25 KN m 3×0.3 m ×(0.7m -0.1m )=4.5 KN m主梁抹灰自重 2×17KN m 3×0.015m ×(0. 7m -0.1m )+0.02m ×0.3m×17KN m =0.41KN m合计 g k =4.91 KN m(3)柱自重边柱自重25 KN m3×0.5 m×0.5 m=6.25 KN m边柱抹灰自重4×17 KN m3×0.02 m×0.5 m=0.68 KN m 合计g k=6.93 KN m 中柱自重25 KN m3×0.6 m×0.6 m=9.0 KN m中柱抹灰自重4×17 KN m3×0.02 m×0.6 m=0.82 KN m 合计g k=9.82 KN m 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5.0KN m2(2)雪荷载s k=0.35 KN m2屋面活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两者中大者。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

混凝土结构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概念,掌握混凝土结构的材料性质及力学性能。

2. 学生能够掌握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规范和标准,了解不同结构类型的设计要求。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混凝土结构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设计和计算,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学原理,解决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简单问题,具备一定的结构分析能力。

3. 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够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协调,共同完成混凝土结构设计项目。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混凝土结构设计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认识到混凝土结构设计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备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土木工程专业大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力学和材料科学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欲望。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将来从事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包括混凝土材料的力学性能、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教材章节:第一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介绍国内外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标准及其应用。

教材章节:第二章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与标准3. 混凝土结构类型及设计方法:包括梁、板、柱、墙、基础等结构的设计计算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 混凝土梁设计;第四章 混凝土板设计;第五章 混凝土柱设计;第六章 混凝土剪力墙设计;第七章 基础设计4. 混凝土结构设计实例分析:分析典型混凝土结构工程案例,使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和问题。

20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2024)

2024年《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完整版x(2024)
特点
剪力墙具有较大的刚度和承载力,能 够有效地抵抗水平荷载和地震作用。 同时,由于其结构形式简单、施工方 便,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和抗震结 构中。
22
剪力墙荷载分析与计算
荷载分析
剪力墙承受的荷载主要包括竖向荷载(如结构自重、楼面活荷载等)和水平荷载(如风荷载、地震作用等)。在 荷载分析时,需要考虑荷载的组合和传递路径。
经济性。
设计步骤
首先进行荷载统计和内 力分析,确定框架柱、 梁截面尺寸和配筋。然 后进行结构整体分析和 优化,确保结构安全性 和经济性。最后进行施 工图设计和细节处理。
案例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可 以掌握框架结构的设计 方法和注意事项,提高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024/1/27
27
案例三:某高层住宅剪力墙设计
2024/1/27
16
04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
2024/1/27
17
框架结构的类型与特点
类型
根据结构形式,可分为梁板式、柱梁式和空间桁架式等。
特点
具有较高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能够承受较大的荷载和变形,适用于大跨度、高层和重载建筑。
2024/1/27
18
框架结构荷载分析与计算
2024/1/27
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涉及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如力学、材料科学、建筑学等。未来的课程设计可以推动 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引入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提高设计的综合性和科学性。
32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7
33
包括抗压、抗拉、抗折、弹性模量等 性能指标,以及混凝土在多轴应力状 态下的性能表现。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温州大学瓯江学院WENZHOU UNIVERSITY OUJIANG COLLEGE《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二)》专业:土木工程班级:08土木工程本一姓名:王超学号:指导教师:张茂雨日期:2011年6月10号混凝土框架结构课程设计一.设计资料某三层工业厂房,采用框架结构体系。

框架混凝土柱截面尺寸边柱为500mm×500mm,中柱600mm×600mm。

楼盖为现浇钢筋混凝楼盖,其平面如图所示。

(图示范围内不考虑楼梯间)。

厂房层高分别为4.5,4.2,4.2米。

地面粗糙度类别为B类。

(L1=8100,L2=6600)1. 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地面,钢筋砼现浇板,15mm厚石灰砂浆刷。

2.可变荷载:楼面屋面标准值取5.0KN m2,活荷载分项系数1.3。

3.永久荷载:包括梁、板及构造层自重。

钢筋砼容重25 KN m3,水泥砂浆容重20KN m3,石灰砂浆容重17KN m3,分项系数为1.2。

材料选用:混凝土采用C20(f c=9.6Nmm2,f t=1.10Nmm2)。

钢筋柱、梁受力筋采用Ⅱ级钢筋(f y=300 Nmm2),板内及梁内其它钢筋采用Ⅰ级(f y=210 Nmm2)二.框架梁及柱子的线刚度计算取①轴上的一榀框架作为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Ec=2.55×104Nmm2=25.5×106KNm2。

框架梁惯性矩增大系数:边框架取1.5,中框架取2.0。

中框架梁的线刚度:ib 1=αbEIbl=2.0××25.5×106×0.3×0.736.6=66.28×103KN·m2边框架梁的刚度:ib 2αbEIbl=1.5××25.5×106×0.3×0.736.6=49.70×103KN·m2底层中柱的线刚度:i 底中=EI c l=×25.5×106×0.6×0.634.5=61.44×103KN ·m 2底层边柱的线刚度i 底边=EI c l=×25.5×106×0.5×0.54.5=29.51×103KN ·m 2其余各层中柱的线刚度i 其中=0.9EI c l= 0.9××25.5×106×0.6×0.634.5=55.30×103KN ·m 2其余各层边柱的线刚度i 底边=0.9EI c l= 0.9××25.5×106×0.5×0.54.5=26.56×103KN ·m 2三.荷载计算1.恒荷载标准值计算(1) 楼(屋)面自重结构层:80厚现浇钢筋砼板 0.1 m ×25 KN m 3=2.5 KN m 2 20mm 厚水泥砂浆面层 0.02 m ×20 KN m 3=0.4 KN m 2 20mm 石灰砂浆天棚抹灰 0.015 m ×17 KN m 3=0.26 KN m 2 合计 g k =3.16 KN m 2(2) 梁自重次梁自重 25 KN m 3×0.25 m ×(0.45m -0.1m )=2.19 KN m次梁抹灰自重 2×17KN m 3×0.015m ×(0.45m -0.1m )+0.02m ×0.25m×17KN m =0.26KN m合计 g k =2.45 KN m 主梁自重 25 KN m 3×0.3 m ×(0.7m -0.1m )=4.5 KN m主梁抹灰自重 2×17KN m 3×0.015m ×(0. 7m -0.1m )+0.02m ×0.3m×17KN m =0.41KN m合计 g k =4.91 KN m(3)柱自重边柱自重25 KN m3×0.5 m×0.5 m=6.25 KN m边柱抹灰自重4×17 KN m3×0.02 m×0.5 m=0.68 KN m 合计g k=6.93 KN m 中柱自重25 KN m3×0.6 m×0.6 m=9.0 KN m中柱抹灰自重4×17 KN m3×0.02 m×0.6 m=0.82 KN m 合计g k=9.82 KN m 2.活荷载标准值计算(1)楼(屋)面活荷载标准值:5.0KN m2(2)雪荷载s k=0.35 KN m2屋面活荷载不与雪荷载同时考虑,取两者中大者。

3.框架竖向荷载计算(1)A~B(B~C,C~D)轴间框架梁楼面(屋面)板传荷载;恒载:3.16 KN m2×3.3 m×58=6.52 KN m活载: 5.0KN m2× 3.3m×58=10.31 KN m梁自重:4.91 KN mA~B(B~C,C~D)轴间框架梁均布荷载为:恒载=板传荷载+梁自重=6.52 KN m+4.91KN m=11.43 KN m活载<板传荷载取荷载11.34 KN m(2) A (D)轴柱竖向荷载计算顶层柱顶顶层柱顶恒载:屋面板传荷载3.16 KN m2×3.3m×58×3.3 m+3.16 KN m2×3 .3m×(1-2×0.422×0.423)×3.9 m=63.15KN梁传荷载2.45 KN m×(3.9m-0.25m)+4.91 KN m×(3.3m-0.25m)=23.92KN顶层柱顶活载:屋面板传荷载5.0KN m2×3.3m×58×(3.3m-0.25m)+5.0KN m2×3 .3m×(1-2×0.422×0.423)×(3.9m-0.25m)=90.10KN顶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63.15KN+23.92KN=87.07 KN顶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90.10KN二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2×44.82KN+2×23.92KN+6.93 KN m×4.2 m=166.59KN二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2×72.57KN=145.14 KN底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3×44.82KN+3×23.92KN+2×6.93 KN m×4.2m=264.43 KN底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3×72.57KN=217.71 KN基础顶面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3×44.82KN+3×23.92KN+(2×6.93 KN m×4.2 m+6.93 KN m×4.7 m)=297.0 KN基础顶面活载=0 KN(3)B(C)轴柱竖向荷载计算顶层柱顶顶层柱顶恒载:屋面板传荷载2×(3.16 KN m2×3.3m×58×3.3 m+3.16 KN m2×3 .3m×(1-2×0.422×0.423)×3.9 m)=89.64KN梁传荷载2×(2.45 KN m×(3.9m-0.25m)+4.91 KN m×(3.3m-0.25m))=47.84KN顶层柱顶活载:屋面板传荷载2×(5.5KN m2×3.3m×58×(3.3m-0.25m)+5.5KN m2×3 .3m×(1-2×0.422×0.423)×(3.9m-0.25m))=145.14KN顶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137.48 KN顶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145.14KN二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316.2KN二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290.28 KN底层柱顶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494.93 KN底层柱顶活载=板传荷载=435.42KN基础顶面恒载=板传荷载+梁传荷载+柱自重=541.08 KN基础顶面活载=板传荷载=0 KN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受荷图如图所示4.框架水平荷载计算为简化计算,将风荷载近似用作用在屋面梁和楼面梁节点处的集中荷载,其标准值:W k=βzμsμzω0(h i+h j)B2W K计算过程见表集中风荷载标准值离地高度zm μzβzμsω0KN m2h i h j B W kKN13.1 1.09 1.3 1.3 0.6 4.2 0 3.9 9.058.9 1.00 1.07 1.3 0.6 4.2 4.2 3.9 13.674.7 1.00 1.02 1.3 0.6 4.7 4.2 3.9 13.81四.框架结构内力计算(采用分层法和D值法)为简化计算,考虑如下几种单独受荷情况:(1)恒载作用(2)活荷载作用于A~B轴跨间(3)活荷载作用于B~C轴跨间(4)活荷载作用于C~D轴跨间(5)风荷载作用(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1.恒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节点各杆的弯矩分配系数按下式计算μik=i ikΣi ik节点的不平衡弯矩即梁固端弯矩M=-112ql02由分层法可求得整个框架在恒荷载作用下的弯矩图(计算过程见图a),在求得结构支座弯矩(按弹性理论计算)后采用结构实际荷载按静定结构由平衡条件可求得杆件其他内力。

跨内最大正弯矩近似按跨中弯矩计算。

梁端剪力根据梁上竖向荷载引起的剪力与梁端弯矩引起的剪力叠加而得。

柱轴力可由梁端剪力和节点集中力叠加而得。

恒荷载标准值满跨作用的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见图1、图2、图32.活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活荷载标准值作用在A~B轴跨间的分层法计算过程见图b、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见图4、图5、图6活荷载标准值作用在B~C轴跨间的分层法计算过程见图c、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见图7、图8、图9活荷载标准值作用在C~D轴跨间的分层法计算过程见图d、弯矩图、剪力图、轴力图见图10、图11、图123.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的内力计算采用D值法按下述步骤计算框架内力(见表1~5)(1)确定各柱的反弯点位置;(2)分层取脱离体计算各反弯点处剪力;(3)先求柱端弯矩,再由节点平衡求梁端弯矩,当为中间节点时,按梁的线相对线刚度分配节点的柱端不平衡弯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