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的编写36格式

合集下载

【转载】家谱范本

【转载】家谱范本

【转载】家谱范本【转载】家谱范本2013-06-24 15:05:29| 分类:国学|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老排长《家谱范本》X氏家谱目录......第一章谱序谱序是每部家谱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家谱卷首应有数量不等的序文。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阖家或某几位族人撰写的序和当时名流、族外人写的赠序、客序,以及跋语等。

谱序的内容主要是介绍家族世系渊源、传承关系、修谱缘由和经过以及修谱任事人员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谱的直接切入点,是了解我X 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资料。

主要说明了为什么要进行此次修谱以及如何组织此次修谱等内容。

【续谱时间】 2012 年。

【地点】 XX 省 XX 市 XX 县 XXX 镇 XX 村。

【续谱主持人】族长XXX 及各支系长者等族人。

【执笔人】 XXX 等。

【说明】修谱小组说明:1.据 2012 年统计, XX 村共有登记在册人口 XXXX 人,其中 X 氏总人口 XXXX 人,占全村人口的 XX.X% ,其中本支系共有 XX 户,人口 XX 人。

户口在外地、国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约XX 人,本支系合计有 XXX 人。

(此处以此次修谱具体人口统计数字为准)自 XX 二年 X 氏始祖由 XXXX 县 XX 迁徙到 XX 省 XX县XX 庄(现 XX 市 XX 县 XXX 镇 XX 村)XX 多年来,世代繁衍,根深叶茂,现已繁衍到了第 XX 代,现在是 X 世同堂。

各分支系长者均参与了本次修谱事宜。

2.修谱有一个原则,即可以补叙、补遗、补新等,但不能对先人的修谱予以修改或评论,其目的是避免引起其支系后裔的异议,避免产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谱包括总目录、正文、后记总共 XXXX 字(标点符号在内),不包括书封计有 XX 幅照片、图片。

全谱用 16 开本印刷,共计 XXX 页(不包括所附空白页),共一卷。

此说明的目的是,一旦家谱遇到特别原因而破损,后人也能知道到底是部分散失还是大部散失。

【X 氏家谱的修谱定义与内容结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亦称祖谱、宗谱、族谱、世谱、支谱、系谱、统谱、家乘、私谱、谱传等。

编写家族谱的传统范本

编写家族谱的传统范本

編寫家族譜的傳統範本(湘西北譚氏收藏彙編―冰雪)家譜是一種特殊的文獻,亦稱祖譜、宗譜、族譜、世譜、支譜、系譜、統譜、家乘、私譜、譜傳等,新興的有譜志。

自明清以來的家譜章節內容都大同小異,下麵以X氏家族最近一次修譜部分章節內容初稿作以介紹〔詳細內容從略〕,如果其他X氏後裔對修譜感興趣,可互相交流續修家族譜和譜志事宜。

X氏家譜目錄――――――――――――――――――――――――――――――――――――――――――――――――――――――第一章、譜序:譜序是每部家譜不可或缺的內容之一,家譜卷首應有數量不等的序文。

譜序包括新序、舊序、闔家或某幾位族人撰寫的序和當時名流、族外人寫的贈序、客序,以及跋語等。

譜序的內容主要是介紹家族世系淵源、傳承關係、修譜緣由和經過以及修譜任事人員等,是熟悉、研究一部家譜的直接切入點,是瞭解我X氏家族世系源流的重要資料。

主要說明了為什麼要進行此次修譜以及如何組織此次修譜等內容。

【續譜時間】年月日【地點】XX省XX市XX縣XXX鎮XX村。

【續譜主持人】族長XXX及各支系長者等族人。

【執筆人】XXX等。

【說明】修譜小組說明:《1》、據X年X月X日統計,XX村共有登記在冊人口XXXX人,其中X氏總人口XXXX人,占全村人口的XX.X%,其中本支系共有XX戶,人口XX人。

戶口在外地、國外居住工作的人口約XX人,本支系合計有XXX人。

〔此處以此次修譜具體人口統計數字為准〕自XX二年X氏始祖由XXXX縣XX遷徙到XX省XX縣XX莊〔現XX市XX縣XXX鎮XX村〕XX多年來,世代繁衍,根深葉茂,現已繁衍到了第XX代,現在是X世同堂。

各分支系長者均參與了本次修譜事宜。

《2》、修譜有一個原則,即可以補敘、補遺、補新等,但不能對先人的修譜予以修改或評論,其目的是防止引起其支系後裔的異議,防止產生族群矛盾。

《3》、本次新修譜包括總目錄、正文、後記總共XXXX字〔標點符號在內〕,不包括書封計有XX幅照片、圖片。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

家谱怎么编写,有什么格式?谢谢朋友邀请!家谱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俗称族谱、宗谱、世谱、祖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等。

是用来记载一个姓氏家族的世系繁衍、子孙传承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

在古代,人们十分重视家谱的修订和传承。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家谱通过记录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给后人留下的一部优秀的家庭传承发展教科书,后人可从中得到经验借鉴、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是一个家族的精神家园。

如今民间开始兴起的修家谱热潮,以及海外华人回国省亲寻要问族,就是一种血脉凝聚和文化认同,可见其中家谱的重要意义。

一、家谱简介家谱作为中华几千年历史发展传承而来的文化表现形式,虽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因各种因素而编写形式有所不同,在编写体例、记载范围、记载内容和编修重点会有所不同,但其格式规范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一套完整体系。

一般来说比较完整的家谱大致包括以下内容:谱名、谱序、谱例、谱论、恩荣录、像赞和遗像、姓氏源流、族规家法、祠堂、五服图、世系图、传记、谱系本记、族产、契据文约、坟茔、名迹录、任宦记、年谱、艺文、字辈谱、领谱字号、续后篇、捐修人员等。

大多数家谱在内容格式上可能只用到其中部分内容,但各家族家谱格式中的都要用到其中谱序、凡例、姓氏源流、族规、祠堂、世系图、传记、字辈谱、捐修人员等主要部分。

二、家谱的主要内容。

一般家谱的主要内容有:1、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2、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3、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家谱书写格式

家谱书写格式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24项:1.谱名。

一般称为族谱、家谱、家乘、家志、家传、通谱、统谱、谱录、谱牒、世牒、世谱、世家、世典、宗谱、支谱、房谱、祖谱、故谱、合谱、谱传、真谱、私谱、本书、族系、族讲、石谱、系谱等,也有的称为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恩录、族谱图、大同谱、大成谱、联宗谱、先贤录、传芳集、家传薄、先德传、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xx。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遗像、像赞。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精简篇)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精简篇)

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家谱的格式和写法大全家谱对很多人来说十分神秘。

很多人只是听说过有家谱,却从未见到过家谱。

在我国漫长的历史中,家谱自古以来盛行了相当长的时间,各地民间素有编修家谱的传统。

家谱曾在一段时间内销声匿迹过,这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原因之一是,因被冠以宣扬封建毒素的恶名而难见踪影。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

它是记录同宗共祖的血缘家族的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有关情况的民用存录文书。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1世纪初以来,不仅原有的家谱得到了内地学术界和海外华人的重视、开发、利用,而且在内地的民间也开始出现了一批新修的家谱,呈现出盛世重修续家谱、寻根认祖可查谱、彰显文明起新风的新景象。

2000年月,上海图书馆开始启动了一项浩大的文化工程,发起编纂第一部包含全球华人家谱资料的《中国家谱总目》。

参与这一工程的有中国(包括香港和台湾)、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几十家家谱收藏研究机构,收录的范围有中国(包括香港、台湾、澳门)和世界各国家谱收藏研究机构以及民间收藏的至2000年底前刊印的用汉字记载的中国家谱,包括以家谱、族谱、世谱、支谱、房谱、宗谱、统谱、总谱、通谱等命名的谱牒。

据估计,收录在此书中的全球中国人家谱目录至少在40000种以上。

2001年1月,上海文艺出版社推出了中国人的姓,吾祖吾宗丛书。

家谱既是家族的历史,又是姓氏的文化。

讲姓氏文化就涉及到家谱。

一、文种特征家谱除了具有民用存录文书共有的特点之外,还有以下特征:入谱者有严格规定在旧式家谱中,只要有据可查的来历清楚者,不论身份贵贱,不论地位高低,都可以入谱。

但是,不是所有的家族成员都可以入谱。

例如,许多家谱对被收养的人员和母亲改嫁后带到家族中的人,大多不准入谱。

作为结束。

全谱记叙详略相宜。

谱中规定,凡年届六旬者,准书小传于本名之下,注明其功名、字号、懿行、娶某氏、生卒、葬地。

对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独立立小传、行状,配有画像、墓图、墓歌、词记、丧礼、服制、祭言等文字。

怎样写家谱范例

怎样写家谱范例

怎样写家谱范例
家谱是一种记录一个家族历史和传统的文化形式,它反映了一个家族的祖先和后代的关系,可以帮助后代了解自己的身世和家族文化。

下面是一份家谱范例。

家谱。

(XX家族)。

第一部分。

始祖。

XX,字XX,祖籍XX,出生于XX年,于XX年迁往XX,生有XX,XX,XX等子女。

第二部分。

第二代。

(一)XX,字XX,生于XX年,于XX年娶妻XX,生有XX,XX,XX等子女。

(二)XX,字XX,生于XX年,于XX年娶妻XX,生有XX,XX,XX等子女。

……
第三部分。

第三代。

(一)XX,字XX,生于XX年,于XX年娶妻XX,生有XX,XX,XX等
子女。

……
(XX以上部分可根据家族实际情况逐一列出,包括每一位祖先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籍贯和家庭情况等信息。

)。

第四部分。

第四代及以后。

(XX以后代数可根据家族实际情况逐一列出,包括每一位后代的姓名、字号、生卒年月、籍贯、或曾经生活过的地区及家庭情况等信息。

)。

……
家训。

(XX家族家训可根据实际情况逐一列出,包括家族的传统价值观、
行为规范、家教信念、人生格言等。

)。

结语。

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

家谱格式一、二、三------中华燕氏网 2010-4-6 5:59:30 燕力提供关于家谱编辑格式的诸多内容由燕力宗亲提供,供大家参考。

一、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二、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三、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四、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五、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六、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七、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八、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家谱的格式

家谱的格式

家谱的格式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

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

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1.谱名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本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谱的编写格式家谱格式虽有详略之别,然而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内容应不外乎以下36项:1、谱名:顾名思义即家谱的名称。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源流大典等,可谓名目繁多。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事迹为中心的历史图籍。

2、题辞不是每部家谱都有的,大多是皇帝、高官或名人为本家族家谱写的题辞,放在显著位置,目的是光耀门楣。

3、恩荣集中记载历代皇帝对本家族或某些成员的褒奖,包括各种勅书、诰命、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有的还包括皇帝或地方官员为本家族题写的各种匾额。

目的是通过重君恩来彰明祖德,同时反映该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4、目录“目”指篇名或书名,“录”是对“目”的说明和编次。

前人把“目”与“录”编在一起,谓之“目录”。

按照一定次序编排,记录图书的书名、作者、出版、内容与收藏等情况,或列出书刊的篇章等目次,以供读者检索之用的工具。

5、谱序。

即序言。

序,亦称“叙”、“引”,又名序言、前言、引言,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

作者自己写的叫“自序”,内容多说明它的内容,写作缘由经过,旨趣和特点;别人代写的序叫“代序”,内容多介绍和评论该书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

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等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6、谱例。

即凡例。

亦称例言、发凡,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

主要是介绍本谱的编写体例,收录范围,结构特点,各种著录规则,本谱中各类目的立类理由,适用范围,各种可入谱和不可入谱人物的标准,以及诸如如何避讳等行文要求。

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7、宗规家训族规族约。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家典、家仪、家训、家箴、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内容广泛,基本上为修身、齐家、忠君、敬祖、互助、守法等方面。

其中一部分为规约,族人必须遵守,如有违犯,则以家法制裁。

另一些为训语,主要为劝戒的内容,教人作人行世的道理,这部分通常称为家教。

还有一部分为庙规,也称家礼,为家族祭祀礼仪,如祖庙、祠堂组成,祭祀规矩、程序,婚丧仪式等等。

8、像赞将本家族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画出其仪容,置于卷首,以求达到光大族望,熏陶后人的目的,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9、节孝宋代以至明清,特别重视节孝,家族中出了节妇孝子,是全家族的光荣,因此,很多家谱在首卷都立节孝一章。

10、世源姓氏源流考。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

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11、世系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

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谱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

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

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南宋人的产品。

(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世略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录、世系录、传实、行实、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3、字辈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记载族人的排行字语。

封建时代,家族排行都是有一定寓意的,大多是由皇帝、名人、祖先确定,子孙后代,一代一字作为排序。

14、郡望“郡望”,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或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古称郡中为众人所仰望的贵显家族。

何姓三大郡望是庐江、东海、陈郡。

15、堂号堂号是指一姓之内一家一族或一房的名号,除用于自称之外,厅堂、祖庙、店铺甚至日常用具上都可以看到作为标记的堂号。

不同堂号的含义也丰富多彩,有的昭示价值观念,有的表示地域关系,有的反映承继变化,更多的是概括祖先功劳业绩的代名词。

就何姓而言,其堂号也大多具有上述的寓义。

“广右”表示地域关系、“统续”表示承继变化,“赐策”、“仁义”、“教睦”、“四友”、“积善”等表示祖先的业绩。

“求言”、“抚逸”、“福庆”、“庆远”、“永庆”、“祟本”、“咏梅”、“水部”等也都具有特殊的含义。

16、宗祠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7、坟茔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8、族产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9、杂记其他类不收或遗漏的均在此处叙述,大多为本家族的一些专门资料,如男女高年、争讼、田产、茔地的契约、合约、合同、诉讼文书等,范围很广、很杂。

传记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与世系录有点相似,不同的是世系录是本家族每个男性成员均有,而传记类则是家族中有功名贤能、特殊事迹、丰功伟业、名可行世之人方可入传。

传记又分为内传、外传两种,内传为有懿行的女子传记,外传为男子传记,可由后人自写,也可请当代名人写。

20、耆旧传年高望重者,实为祥瑞。

本族寿八十以上者有传。

21、任宦记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22、名迹录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23、功德录功业与德行,指做好事、有益的事。

即光荣榜。

24、艺文也称文献、著述、文苑,收录家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以及各种家规、家训、家范、墓志、行状、诗、文、帖、简等。

有的是全收,有的仅开列目录。

25、年谱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6、契约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27、发起倡议人名。

28、捐助捐资人名。

29、编撰纂修人名。

30、保管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31、大事记我族历史上重大事件及本次修谱大事。

32、风俗志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

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

我族风俗主要指节日风俗、饮食风俗、婚姻风俗、丧葬风俗等。

33、谱论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34、疑异考有疑则考。

一个家族,存在几百年、千余年,自然有些事情不太清楚,可修谱时又必须写上,因此,只得进行考索。

通常需要进行考证的,大抵有如下内容:姓氏来源、迁徙经过和原因、某些世系、仕籍、先人科名以及祠庙、祖茔等,也有的家谱将这些内容称之为谱镜、谱撮。

35、余庆录续后篇(长生普、余庆录)。

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36、后记又称为"跋",或"后序"。

置于书后的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宗旨、编辑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包括对前面内容的评述或对未尽事项的补充说明。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

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凭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家族史或宗族百科全书。

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化、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家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

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三大文史宝库,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瑰宝。

附录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

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

亲戚称谓。

上序依次为:父母,祖,曾祖,高祖,天祖,烈祖,太祖,远祖,鼻祖。

下序依次为:子,孙,曾孙,玄孙,来孙,晜孙,仍孙,云孙,耳孙。

从小到大为:耳、云、仍、晜、来、玄、曾、孙、子、父、祖、曾、高、天、烈、太、远、鼻。

六十甲子。

01 甲子 11甲戌21甲申31 甲午41甲辰51甲寅02 乙丑 12 乙亥22乙酉32 乙未42乙巳52乙卯03 丙寅 13丙子23 丙戌33丙申43丙午53丙辰04丁卯14丁丑24丁亥34丁酉44丁未54丁巳05戊辰15戊寅25戊子35戊戌45戊申55 戊午06己巳16己卯26己丑36 己亥46 己酉56 己未07庚午17 庚辰27庚寅37 庚子47 庚戌57 庚申08辛未18 辛巳28 辛卯38 辛丑48 辛亥58 辛酉09壬申19壬午29 壬辰39 壬寅49 壬子59 壬戌10癸酉20癸未30 癸巳40 癸卯50 癸丑60 癸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