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 .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 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 ,元明粉9g 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 后下,厚朴12g ,枳实12g 。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 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 后下,元明粉10g 冲入,甘草6g 。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 后下,附子9g ,细辛3g 。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 肠燥便秘①麻仁丸( 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500g ,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 次,1-2 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大便干燥

坐于床上,两手叉腰,两拇指按于两侧肾俞穴上,适当用力按揉1分钟。
三、按摩四肢
1.按揉合谷穴
以一侧拇指指腹按住合谷穴,轻轻揉动,以酸胀感为宜,每侧1分钟,共2分钟。合谷穴是全身四大保健穴之一,也是清热止痛的良穴,可以有效缓解因便秘造成的头晕、饮食不振、情绪烦躁、黄褐斑、痤疮和腹痛等症。
2.按揉支沟穴
3.单方验方:
双术汤(xx验方)
处方:
白术、苍术各30克,枳壳10克,肉苁蓉20克。水煎服。
血虚秘【证见】大便干结,面色萎黄无华,头晕,心悸。舌淡,脉细。
【治法】养血润燥。【方药】
1.主方润肠丸(xx《xx尊生书》)
处方:
当归12克,生地黄20克,火麻仁30克,肉苁蓉18克,何首乌20克,桃仁、枳壳各10克。水煎服。
便秘治疗的辨证论治
热秘【证见】大便干结,腹部胀满,面红身热,心烦口干或口舌生疮,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或燥,脉滑实。
【治法】清热润肠。
【方药】
1.主方麻子仁丸(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
枳实12克,大黄10克(后下),火麻仁20克,北杏仁12克,郁李仁20克,瓜蒌12克,玄参15克。水煎服。
2.中成药
30、白芯番薯200克(切细),煎水,加适量片糖服用。
(5)黄芪笋鱼汤:
黄芪10~20xx、党参15~
30、黑芝麻12~24克(布裹)、玉竹15~30克、陈皮
5、笋壳鱼100~150克,煲汤。适用鱼气虚便燥,津液不足之便秘。
(7)将橘皮洗净:
切细丝,加白糖、蜂蜜适量,煮沸,冷却,每次1汤匙,每日服3次,可治便秘,经常喝点蜂蜜水,也可解除便秘之苦。
食疗方法
1.桂花糖10克,荸荠500克,枣泥馅150克,加面粉、淀粉、白糖各适量,制成饼状,入花生油中炸成金黄色食用。适用于轻度便秘。
阴虚肠燥便秘辨证要点

阴虚肠燥便秘辨证要点引言阴虚肠燥便秘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主要表现为大便干燥、排便困难、大便次数减少等症状。
中医认为,阴虚肠燥便秘是由于体内阴液不足,导致肠道失去润滑而产生的。
本文将介绍阴虚肠燥便秘的辨证要点,并提供相应的治疗方法。
一、辨证要点1. 阴虚阴虚是阴阳失衡中的一种情况,主要表现为体内阴液不足。
患者常感口干、咽干、身体发热等。
在阴虚状态下,肠道失去了正常的润滑功能,导致大便干燥、排便困难。
2. 肠道失调阴虚肠燥便秘还伴随着肠道失调的情况,包括腹胀、腹泻和消化不良等。
这些问题与体内湿气和脾胃功能紊乱有关。
3. 痰湿阻滞在阴虚肠燥便秘的情况下,体内往往伴有痰湿阻塞的问题。
痰湿主要表现为胸闷、咳嗽、痰多等症状。
这些问题会进一步影响肠道的正常运作。
4. 脾胃虚弱脾胃虚弱是导致阴虚肠燥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
脾胃虚弱会导致消化功能减弱,食物不能充分消化吸收,从而影响排便。
二、治疗方法1. 目标治疗针对阴虚肠燥便秘的辨证要点,治疗方法应以滋养阴液、调理脾胃功能为主。
通过补益阴液和改善消化功能,达到缓解大便干燥和增加排便次数的目标。
2. 中药治疗•首乌葛根汤:适用于阴虚肠燥便秘伴有腹泻和消化不良的情况。
该方能滋养阴液、调理脾胃功能,缓解肠道不适。
•枸杞地黄汤:适用于阴虚肠燥便秘伴有口干、咽干和体热的情况。
该方能滋养阴液、清热解毒,改善肠道环境。
•五味子汤:适用于阴虚肠燥便秘伴有胸闷、咳嗽和痰多的情况。
该方能化痰湿、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排便。
3. 饮食调理•多食用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和全谷类食品。
这些食物有助于增加大便体积,促进排便。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等。
这些食物会刺激肠道,加重大便干燥的问题。
•合理分配饮食时间,遵循三餐规律。
定时进食有助于调整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
4. 生活习惯改善•增加运动量,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运动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排便功能。
•定期排便,避免憋便。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肛肠病术后便秘是指肛肠手术后出现排便不畅或困难的症状。
这种病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肛门或肛管扩张、痔疮等后遗症。
中医认为,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脾胃失调、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因此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中医辨治。
一、中医病因和病机分析中医认为,肛肠病术后便秘的发生与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
手术过程中可能会损伤脾胃、肝肾等脏腑,导致脾胃气虚,脾胃失调,肝肾不足等病理变化,进而影响脾胃功能,导致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弱,排便不畅。
二、中医辨证分型1、脾胃气虚证:患者面色苍白,容易疲乏,食欲减退,口干咽燥,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2、肝肾不足证:患者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头晕眼花,口渴,小便短少,舌质暗红,苔黄干燥,脉细弱。
三、中医治疗方法1、脾胃气虚证:补脾益气,解湿化痰,调和胃口,以加强脾胃功能的方法治疗。
可用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益气健脾汤等中药方剂。
还可以采用针灸、艾灸、中药泡脚等方法。
2、肝肾不足证:补肝肾,益精气,固元强身,以加强肝肾功能的方法治疗。
可用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中药方剂。
还可以采用针灸、拔罐、艾灸等方法。
四、注意事项1、慎用泻下药物:在中医治疗肛肠病术后便秘时应慎用泻下药物,以免影响患者术后恢复。
2、恰当饮食:在饮食上要避免生冷、粘滞、油腻、辛辣等食物,以及过量饮酒等不利于脾胃消化的食物。
3、锻炼身体:适当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有助于加速术后康复,并有助于改善肛肠病术后便秘的症状。
总之,针对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方案进行。
在治疗时,应注意保护患者术后恢复,并避免用药不当或误导患者,以达到治疗效果。
(文末编辑:常松)。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

便秘中医中药治疗一、传统中医药治疗原则1.中医治疗讲究治病求本,审证求因为原则正如:“实则泻之、虚者补之”体现了“扶正祛邪”的原则。
对治疗便秘一证也应如此。
总体说来治法有三:一为通下法,二为补虚法,三为通补兼施法。
但都是围绕调和阴阳、补虚泻实之法,同时予以“保胃气,存津液”的原则,合理投药,反对滥用攻泻,以致伤气耗津。
《圣剂总录》日:“阴阳之气不平,寒热相胜,或气实塞而不通,或气虚损而遗泄,或燥而结或热而秘,皆阴阳不和之病也。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肛肠外科李红岩2.中药基本方剂辨析(1)实热便秘①大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5g,元明粉9g冲入。
水煎服。
功效:峻下泻热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不通、腹痛拒按、脘腹痞满、烦热口苦、咽干溲赤、热结旁流、舌红苔黄燥起刺、脉弦滑者。
②小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厚朴12g,枳实12g。
水煎服。
功效:轻下热结通便。
主治:阳明腑实、便结难下、潮热口苦、脘腹胀满、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③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10g后下,元明粉10g冲入,甘草6g。
水煎服。
功效:缓下清热通便。
主治:胃热肠燥、便秘腹痛、口渴心烦、舌红苔黄、脉滑数者。
(2)虚寒便秘方药:大黄附子汤。
组成:大黄9g后下,附子9g,细辛3g。
水煎服。
功效:温阳散寒、泻下通便。
主治:阳虚之体,因寒结于里而便秘,见腹痛脘胀、喜温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紧者。
(3)肠燥便秘①麻仁丸(脾约麻仁丸) 组成:麻子仁、大黄各500g,白芍、枳实、厚朴、杏仁各250g。
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行气泻热。
主治:胃热肠燥、津液亏虚、便于难行,口苦咽干、腹胀心烦、舌红苔薄少津、脉细弦者。
②五仁丸组成:桃仁、杏仁、柏子仁、松子仁、陈皮,各等分,将上药研细末,炼蜜为丸,温水服,9g/次,1-2次/日。
功效:润肠通便、生津滑肠。
主治:津亏液少,肠燥便结、排便艰难、食少纳呆、口干咽燥、舌淡苔薄津少、脉细者。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

肛肠病术后便秘的中医辨治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是指在肛肠手术后出现便秘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认为,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是由于手术后脏躁内结,气血不畅,导致气滞不化,津液不润,肠道功能减退而引起的。
针对这一问题,中医提出了一些辨治方法,以期改善患者的症状,恢复肠道功能,帮助患者尽快康复。
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辨证施治中医治疗疾病的方法主要是辨证施治,首先需要明确患者的病情特点,如便秘的性质、时间、频率、伴随的症状等。
然后根据不同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常见的证候包括气滞、血瘀、湿热等。
通过辨证施治可以有效地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以期达到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排便的目的。
二、中药治疗中医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的常用中药包括大黄、芒硝、枳壳、郁金、生大黄、芒硝、枳实、木香、白芍等。
这些中药具有疏肝理气、清热泻火、活血化瘀、润肠通便等作用,可以有效地改善便秘症状。
在选用中药治疗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开出合适的中药方剂,以期收到良好的疗效。
三、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促进脏腑的功能,改善身体的循环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可以在腹部的穴位,如中脘、关元、气海等穴位进行针刺,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增加排便的频率。
针灸还可以调节肝胆、脾胃等脏腑的功能,改善整体的身体状况,从而对肛肠疾病术后便秘有一定的疗效。
四、推拿治疗推拿是一种通过按摩、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皮肤、筋膜、肌肉、脏腑等组织,以调理人体机能,防治疾病的治疗方法。
中医推拿治疗肛肠疾病术后便秘主要包括腹部推拿、腰部推拿、尾骨推拿等。
通过推拿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增加肠蠕动的频率和力度,改善排便问题,达到治疗的目的。
五、生活调理除了中医治疗,患者在平时还需注意生活调理。
饮食方面,应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中医医案——顽固便秘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补中益气法治疗顽固便秘病案:张某,女,46岁,2014年7月10日。
主诉:便秘3月余。
病史:便秘,3-5日排便一次,虽有便意,临厕努挣乏力,汗出气短,便后乏力,大便并非燥硬,曾用各种增加肠蠕动,缓泻药无效,偶用番叶,大黄等药当时可排便,次日仍如常,面色白,神疲气乏。
初诊:便秘,排便无力,3-5天一次。
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中医诊断:便秘辨证审机:中气不足,气虚而肺脾功能受损,肺气虚则大肠传送无力。
治法:补中益气,润肠通便。
方药:黄芪60克白术60克陈皮15克升麻10克党参30克当归25克生地35克二丑20克丹参25克甘草10克莱菔子2.5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分三次服之。
二诊:2014年7月17日。
服药第三日开始,已4天开始有便感,如厕后顺利排出,从未有过的排便畅通感。
为了巩固疗效,仍以上方加减。
方药:黄芪60克党参30克白术60克陈皮15克升麻10克当归20克桃仁10克二丑20克莱菔子15克枳实10克生地30克甘草10克。
七剂水煎服,每日三次服之。
三诊:服药十四剂后,从服药七天后排便基本正常,由原来3-5日一次已改变成1-2日一次,从原来每排便一次需15-30分钟,现在只需5-10分钟,排便完毕,于上述情况,可以停止治疗。
按语本方黄芪为补益脾、肺之要药;加入党参、白术增加补气之力;升麻以益气举陷,使心、肺、脾之气得以内充,使之传送有力;当归、丹参滋补养血;桃仁同用兼能润燥通便;枳实、莱菔子引气下行,增加肠蠕动,本方以补中益气为主,润肠通便为辅,是治疗气虚便秘首选方法,其适应证广泛,除老年人外,妇女产后、手术后病人、放疗、化疗术后病人、久病卧床病人等,凡辨证气虚型便秘均有效。
特点为疗程短,一般病人只需用药1-2周,治疗后随访半年、一年均无复发,行医几十年,对此型便秘数以千计,疗效满意。
本医案摘自《黑龙江省名中医医案精选》,P18-19,杨占林医案。
便秘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便秘便秘指大便秘结不通,排便时间延长,或欲解大便而艰涩不畅的一种症状。
主要因饮食不当、思虑少动、素体阳盛及病后体虚所致。
病机总属肠腑传导失常。
病在大肠,与脾胃肝肾相关。
本症可见于西医学中的功能性便秘、肠神经官能症及药物所致的便秘。
【诊断】1.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坚硬,便下困难,或排出无力,出而不畅。
2 .常兼有腹胀、腹痛、纳呆、头晕、口臭、肛裂、痔疮、排便带血以及汗出气短、头晕心悸等症。
3 .发病常与外感寒热、饮食、情志、脏腑失调、坐卧少动、年老体弱等因素有关。
起病缓慢,多表现为慢性病变过程。
4 .应除外其他内科疾病中所出现的便秘症状。
5 .纤维结肠镜等有关检查,常有助于部分便秘的诊断。
【治疗】一、辨证论治本症有虚实之分。
因肠胃积热、气机郁滞者属实,因阳气不足、阴血亏虚者属虚。
邪实者,治以清热泻火、理气导滞、温里散寒为主;属虚者,治当益气温阳、养血滋阴、润肠通便。
1.肠胃积热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口臭,心烦不安,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方药举例:麻子仁丸加减。
火麻仁、枳实、制大黄、槟榔、郁李仁、瓜萎仁、玄参各IOgo加减:若津液已伤,可加生地黄、玄参、麦冬各10g。
若兼郁怒伤肝,易怒目赤者,加龙胆草6g、桅子10g,或用当归芦荟丸(包煎)6go若燥热不甚,或药后通而不爽者,可用青麟丸,每次6g,每日2次。
2 .气机郁滞大便干结,或不甚干结,欲便不得出,或便而不爽,肠鸣矢气,腹中胀痛,胸胁满闷,暧气频作,食少纳呆,舌苔薄腻,脉弦。
治法:顺气导滞。
方药举例:六磨汤加减。
沉香3g,枳实、槟榔各IOg,制大黄6g,川楝子、乌药、香附、厚朴各10g。
加减:若气郁日久,郁而化火,可加黄苓、桅子各10g,龙胆草5g。
若气逆呕吐者,加制半夏10g,旋覆花(包煎)6g,代赭石(先煎)30go若七情郁结,忧郁寡言者,加白芍10g,柴胡、合欢皮各6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选课件
10
21
3、排便动力不足: 排便动作是由许多肌肉共同协调来完成的,许多年
老体弱者、产妇、活动量过少的人,可因腹肌、肛门 括约肌收缩力下降,排便时收缩无力,不能有效地增 加腹压来推动粪便从直肠排出体外,从而易发生便秘。
精选课件
11
21
4、脱水或饮水量不足: 由于机体失水或饮或抑制排便反射和便意,拖延排
精选课件
13
21
中医认为便秘主要由燥热内结、 气机郁滞、津液不足和脾肾虚寒 所引起。
精选课件
14
21
1.燥热内结 中医认为过食辛辣厚昧,过服温补之品 等可致阳盛灼阴;热病之后,余热留恋肠胃,耗伤津 液;或湿热下注大肠,使肠道燥热,伤津而便秘,这 种便秘又称为热秘。
2.气机郁滞 情志不舒、忧愁思虑、久坐少动、久病 卧床等引起气机郁滞,致使大肠传导失职、糟粕内停, 而成秘结,即所谓“气内滞而物不行”。粪便不结燥, 但排出困难是此型的特点,所以又称为气秘。
精选课件
16
2
燥热内结于肠 胃者,属热秘 热秘
气机郁滞者,
气秘
属气秘
阴寒积滞者, 属冷秘
冷秘
气血阴阳亏虚
虚秘
者,为虚秘
精选课件
17
21
实秘 虚秘
热秘 气秘 冷秘 气虚秘 血虚秘 阴虚秘
寒、热、虚、实之间,常
又相互兼夹或相互转化。如 热秘久延,津液渐耗,损及 肾阴,病情由实转虚。气郁 化火,则气滞与热结并存。 气血不足者,易受饮食所伤 或情志刺激,则虚实相兼。 阳虚阴寒凝结者,如温燥太 过,津液被耗,或病久阳损 及阴,则可见阴阳俱虚之证。
阳虚秘
精选课件
18
目1 2
1
录3
4
5
总结
精选课件
19
31
便秘的诊断要点: 1.粪便在肠内滞留过久,排便周期延长,或粪质干结,
排出艰难,或欲大便而艰涩不畅。 2.常伴腹胀、腹痛、口臭、纳差及神疲乏力、目眩心
悸等症。 3.本病常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倦内伤等病史。
精选课件
20
31
便秘与肠结相鉴别: 便秘与肠结均可出现腹部包块。但便秘者,常出现在
精选课件
9
21
2、不规律的排便习惯: 由于工作、生活环境及各种条件所限,以及出门
旅行、紧张、焦虑等因素,不能按以往的规律定时排 便,或有便意时强行抑制,或排便时间有意延长,人 为抑制便意,久之可使直肠粘膜压力感受器敏感性下 降,当直肠内充满粪便时仍不能有效地产生排便反射, 这是习惯性便秘产生的主要原因。
小腹左侧,肠结则在腹部各处均可出现;便秘多扪及索 条状物,肠结则形状不定;便秘之包块为燥屎内结,通 下排便后消失或减少,肠结之包块则与排便无关。
精选课件
21
目1 2
1
录
3
诊断和类证鉴别45来自总结精选课件22
41
便秘的辨证要点 便秘辨证当分虚实,实者当辨热秘、气秘和冷秘,虚
者当辨气虚、血虚、阴虚和阳虚。 便秘的治疗原则及方法
精选课件
15
21
3.津液不足 久病、产后、老年体衰、气血两虚;脾 胃内伤、饮水量少,化源不足,病中过于发汗、泻下 伤阴等。气虚则大肠转送无力,血虚津亏则大肠滋润 失养,使肠道干槁,便行艰涩,所以称为虚秘。
4.脾肾虚寒 年高久病,肾阳虚损,阳气不运则阴邪 凝结;或素有脾阳不足,又受寒冷攻伐,而致脾肾阳 衰,温照无权则寒凝气滞,肠道传送无力,大便艰难, 称为冷秘。
便秘的中医辨证治疗
深圳市中医院肛肠科 温玉玲
精选课件
1
目1 2
1
录3
4
5
精选课件
2
目1 2
1
录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5
总结
精选课件
3
11
便秘是指粪便在肠内滞留 过久,秘结不通,排便周期延 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 排出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 便意,但便而不畅的病证。
精选课件
4
11
《黄帝内经•素问》 称之为“大便难”。汉代张仲景 《伤寒论》称“不大便”、“内实”、“大便硬”。在 《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称为“脾约”。宋代朱肱 《活人书》载有“大便秘”,此名即与现代中医习惯称的 “便秘”相接近。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最早提出 “便秘”这一称谓,延用至今成为现代临床公认的病名。
精选课件
5
11
《内经》中称便秘为“后不利”、“大便难”,提出了 便秘与脾、肾关系密切。张仲景则称便秘为“阳结”、“阴 结”、“闭”、“脾约”,认为胃热过盛,脾阴不足,肠道 津枯,大便燥结难解而成便秘。《诸病源候论•大便难候》
中明确指出津液不足、糟粕内结是便秘发生的机理。
精选课件
6
11
本病类似于西医学的功能性便秘。同时,肠道易激 综合征、肠炎恢复期肠蠕动减弱、直肠及肛门疾患引起 的便秘、药物性便秘、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便秘,以 及肌力减退所致的排便困难等。
精选课件
7
目1 2
1
录
3
诊断和类证鉴别
4
5
总结
精选课件
8
21
1、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由于饮食中纤维素过少和水分不足,或以低残渣
的高精饮食为主,减少了对肠道的刺激,从而不能刺 激直肠、结肠的反射性蠕动,因而使食物残渣在肠道 内的停留时间延长,其中水分被过度吸收,粪便干结 而难以排出。在治疗时需禁食数日、慢性消化道疾患 致食欲不振而进食过少、老年人因消化机能下降而食 量下降、为保持体型、减肥而过度节食等。
便时间,使粪便在肠道内泄留时间过久而干燥,出现 便秘。
精选课件
12
21
5、长期滥用泻药: 1)能抑制肠道平滑肌蠕动而延长粪便在结肠中的作
用下降。
2)抑制肠粘液的分泌,使粪便在肠道运行时间润滑 作用下降。
3)抑制肠神经及脊髓排便反射中枢,致使粪便在结 肠内停泻过久而引起便秘。
4)有些不能吸收的物质与药物反应形成不溶性固体, 在肠腔内积存成坚硬的粪便。
实秘以祛邪为主,给予泻热、温散、通导之法,使邪 去便通;虚秘以扶正为先,给予益气温阳、滋阴养血之 法,使正盛便通。
精选课件
23
41
一、一般治疗
①合理的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及水分的摄入量, 每日1.5-1.8L水,多食蔬菜水果。
②调整合理的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作息有规律。
③加强肠道管理:坚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滥用泻 药,拒绝忍便。
④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进行适当有规律的运动。
精选课件
24
41
二、药物治疗(各证的主症、治法和方药)
精选课件
25
41
(一)、热秘 主症:大便干结,腹胀腹痛,口干口臭,面红心烦或
有身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脉滑数。 治法:泻热导滞,润肠通便。 代表方:麻子仁丸加减。
常用药:大黄、枳实、厚朴、麻子仁、杏仁、白蜜、 芍药